有一种低情商的“教导” 叫习惯性反驳

D
Dreamer
楼主 (未名空间)

有一种低情商“教导”,叫做不论别人说什么都要抬杠,又称“习惯性反驳”。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你和对方进行着非常日常的聊天,你只是就一件很平常的事件发表很平常的意见——“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就不是。”

当你说出你的某个观点、看法时,对方总是先反驳你:不是,然后当你询问对方反对的依据时,对方要么没有自己的观点,要么就是说了个和你意思几乎无差别的见解。

习惯性反驳总是这样,可能你只是想进行一次交流,可能只是想着在看电视节目时和对方找寻一点话题,对方却在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就先反驳,这无疑是一种很讨厌的行为。毕竟,不是所有聊天都得发展成为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什么是健康的交流?

在我看来,健康的交流应该是能各自抒发、各自表达、彼此倾听的一个过程。

而“习惯性反驳”不仅给人一种预设的敌意,并且可能连对方的观点逻辑都没有倾听完全就开始急于否定对方,接着开始自我感觉良好的演讲。

开口闭口“哎不是”、“哎不对”,从习惯性否定他人中寻求某种奇怪的存在感和优越感。

当然,聊天交流的过程可以根据某一话题持有不同态度,你们可以是正反双方的立场,但辩论的前提是,当你否定了别人就得提出一个有理有据的论点和论据出来,反驳了别人后还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是在扼杀对方的交流欲望。

很多人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特别喜欢用“可是”开头。而且往往并不是在反对别人的观点,而是习惯性用了反驳词。

比如说别人说,“我觉得今天天气太热了。”

你想说,“昨天天气更热。”

说“可是”开头,就是“可是昨天天气更热!”这样说话就像在抬杠。

如果说“而且昨天天气也挺热的。”感觉就没有那么杠了。

同样的意思,换种表达方式,感觉完全不一样。

习惯性反驳背后是挑剔心理,当挑剔心理过头,往往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

别人说一句话会挑毛病,觉得别人说的不对,习惯性的反驳两句。别人做件事也会觉得方式不对,做法有问题......当这种挑剔心理过头,会给家人和朋友都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负担。

挑剔的人大多都活在一种强烈的内心冲突当中,他们渴望完美,有很强的超我,但是自己又无法去实现这种完美,所以就会把完美的要求转移在身边的人或者网络上的陌生人身上。

人的挑剔心理有着内化和外化两种表现形式。

内化的人习惯于挑剔自己的不足,外化的人是将对自己不完美的不平衡心理转移到了外部,将外部的他人替身成自我不完美的发泄出口和追求完美的替罪羊。

外化型挑剔心理当看见他人的不完美行为时,潜意识里对自我不完美的不满会强化内心冲突,从而对他人产生反驳欲甚至是带着愤怒的敌意。

这种边界感模糊的转移自我矛盾和痛苦的方式或许能够得到暂时的内心缓解和释放,但实际上对个人成长毫无帮助,并且会持续在日常生活中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而一个人成熟的人格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能够整合内心的冲突,他们明白,唯有接纳自我不完美,才能收回对他人的攻击,而回归平和的内心。
D
Dreamer

叫社会收拾几回就老实了

【 在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一种低情商“教导”,叫做不论别人说什么都要抬杠,又称“习惯性反驳”。
: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 你和对方进行着非常日常的聊天,你只是就一件很平常的事件发表很平常的意见——“
: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就不是。”
: 当你说出你的某个观点、看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