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巨星主宰的NBA,“老师”这项职业有多高危

A
Azathoth0
楼主 (未名空间)

老师,教书育人,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在NBA,教练是球员们的老师,这项工作不仅仅是辛苦那么简单,还很危险。

美国记者们通常用“Hot Seat”评价NBA的教练岗位 ,字面意思是“电椅”,代表着在NBA执掌教鞭,身体与精神都要承受考验。

“996”已经不足以形容NBA教练们的工作强度,2003-04赛季刚开始的时候,姚明一大
早就赶往丰田中心训练,当他推开球馆大门,发现有个人正蹲在地上贴胶带,那是用于跑战术的标记,姚明定睛一瞧,干活的正是火箭主帅杰夫-范甘迪。

“教练,你来得好早啊。”姚明和范甘迪打招呼。

范帅笑了笑:“姚,早上好。”

等到训练结束,姚明和球馆的一位工作人员闲聊,大姚感叹道:“教练真辛苦,我起得很早了,他比我更早。”

那位工作人员的回答让姚明很惊讶。

“杰夫不是来得早,他昨晚根本没走,就睡在教练办公室。”

范甘迪执教火箭那段日子,队内有一个共识,找教练很容易,去丰田中心就行,无论几点他都会在那,如果你凌晨路过球馆,发现有一盏灯亮着,那一定是范甘迪的办公室。

范甘迪不是个例,没日没夜的工作模式在NBA教练行业很普遍,身体上的辛苦还好说,
对于NBA教练而言精神压力才是更大的麻烦。

就在不久前,雄鹿与主教练布登霍尔泽续约三年,球队老板马克-拉斯里在一份声明中
盛赞布帅能力卓越,可也就是拉斯里,在2021年季后赛期间向布登霍尔泽大爆粗口。

东部半决赛第二场,雄鹿以39分的差距被篮网屠杀,拉斯里在赛后冲进了更衣室,指着布登霍尔泽破口大骂:“这XX(脏话)是怎么了?你告诉我这XX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个时候布登霍尔泽如坐在火山口,如果雄鹿在第二轮被篮网淘汰,下课几乎不可避免,好在雄鹿逆转了不利局面,并且最终夺冠,布帅从被炒边缘,成为了冠军教练,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

教练作为工作的一种,用成绩去考核水平,决定去留是正常的,但业务能力只是一方面,NBA不是只有打打杀杀,也有人情世故,这是一个球星主导的联盟,一旦主帅与当家
球星的关系出现问题,被放弃的十之八九是教练。

2003-04赛季,菲尔-杰克逊向湖人总经理库普切克提议交易科比,因为他觉得科比太任性难以调教,围绕奥尼尔这位超级中锋重建球队更快捷。库普切克很快就向杰克逊传达了湖人老板杰里-巴斯的态度,科比是球队未来至少十年的票房保障,动科比绝不可能。

科比与杰克逊的矛盾在那时已经公开化,科比在球队大巴上指着杰克逊的座位,对费舍尔说:“他,这个赛季结束后不会回来了。”

果然,老巴斯终止了与杰克逊的续约谈判,杰克逊的助手温特坦言:“这件事让菲尔真正意识到,他高估了自己对球队的影响力,他搞砸了与科比的关系,这是不可能在湖人继续立足的。”

要知道,当时杰克逊可是带队三次打出三连冠的超级名帅,但在超级巨星面前,还是分量不足。

NBA是职业篮球联盟,讲究生意就是生意,球星是NBA这桩大买卖的核心价值,NBA的经
济盘越大,球星的控制力越强。

詹姆斯在2010年的“决定”堪称“里程碑”,当时NBA官方以及赞助商都反对全美直播
方案,但老詹依旧坚持。“决定”给詹姆斯的公众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他和团队至今仍认为那是一次开创式的行动,证明了当代球星的掌控力有多强。

骑士2.0时期,詹姆斯一言九鼎。在布拉特执教的那段日子,由于这位欧洲名帅未能完
全取得詹姆斯的信任与尊重,因此詹姆斯经常跳过教练,组织队友们开会研究战术。随着赛季进行,无论队友还是对手都看到,詹姆斯有些时候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在场上率领球队比赛,因为他觉得这样更接近胜利。

布拉特是在欧洲成功的教练,处理NBA的更衣室关系经验不足。里弗斯有NBA球员背景,又是一位黑人主帅 ,与球员们更容易相处,他因此也有“球员型教练”的称号,但即
便如此,他与莱昂纳德的合作也是失败告终。

莱昂纳德向快船提出了很多特殊待遇,他可以自己选择轮休时间,自己决定在比赛中何时被换下休息,甚至还有取消训练的特权,这令哈雷尔和路威等队友不满,里弗斯左右为难,他控制不了莱昂纳德,也无法平息其他球员的怒气,结果就是快船更衣室崩溃,反应到比赛中被掘金1-3大逆转,里弗斯离开快船。

换教练对于当今的NBA球队是很熟练的操作,从2020-21赛季开始到现在,NBA已有8支队伍主教练发生改变,其中包括独行侠功勋主帅卡莱尔。

卡莱尔在独行侠执教了13年,队史唯一的总冠军就是他带队拿的,但球队在球星与他之间,还是选择前者。卡莱尔与东契奇的紧张状态令独行侠内部十分不安,东契奇多次当面与教练争吵,当他对于某个战术有不同意见时,会冲着卡莱尔大吼大叫。

独行侠用基德替换了卡莱尔,这也是卡莱尔的建议,算是给老东家的离别礼物。基德的一个强项就是与球员打交道,而且打球时的风格与东契奇有一些相似之处。独行侠还进行了高管调整,小尼尔森离职,尼克-哈里森上任,哈里森曾就职于某体育用品企业,
当时主要负责代言人的选择,与NBA多位球星私交甚好,其中就包括东契奇。

这是一个球星自我意识膨胀的时代,他们是稀缺资源,是球队的战绩保障与摇钱树,在如今“赚钱嘛,不磕碜”的职业体育经营理念中,球星与教练之间是完全不对等的状态,相安无事倒还好 ,一旦有事,背锅的往往会是教练。

当然,也有在与球星的博弈中继续留队的主帅,比如二十五年如一日的波波维奇,没有因为和莱昂纳德的关系破裂被马刺放弃。

但这,仿佛是残酷现实中少有的“童话”,而这样的“童话”未来恐怕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