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做题家内卷陷阱逃离指南(伪)

b
boter
楼主 (未名空间)

最近要搬家,查找了一些网络资料。有感于中文社区大家对于“内卷”的讨论,这里简单提供一些逃避“内卷”的思路。本文主要针对美国科技行业。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住

衣食住行。住是日常极其重要的一环。住在什么样地方决定了你除了工作之外,和哪些人见面最多。我理解众多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所以我这里的建议只针对无子女人士。

个人倾向于一个多元化的社区。这个多元化至少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种族维度,另一个则是职业的维度。不同的种族能带来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职业则带来不同的视角。纵然待在asian bubble里或者住在职业高度重合的社区里可能短期内非常舒适,但长期来看,单一的价值观,单一的生活方式,单一的文化背景,不仅仅是乏味,更容易给人增加压力。

从湾区和西雅图地区来看,大城市的downtown和郊区靠近山里/山脚的社区往往符合这
样的描述。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社区氛围。新建成的小lot size的社区,往往统一规划,看起挺很漂亮,有一些公共的基础设施(比如泳池、bbq炉)。但这样的社区,往往缺乏社区活
动和社区集体意识。邻居间的交往,往往以种族划分为不同小群体,或者是完全没有互动。

二、工作

工作占据了大多数人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如何工作,怎样对待工作也对我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多数做题家都从事一些高收入的知识密集型工作。我并不会建议大家“遵从内心,寻找诗和远方”。这些话看上去就很不靠谱,实际上只会更不靠谱。不过工作和生活是要区分开的。为了避免工作占据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我建议大家给自己每个时间段订一个阶段性目标。我不反对有抱负的人们追寻自己的职业抱负。不过,既然你读到这里了,我想你应该也不是那种愿意为了工作放弃所有的人。

具体的例子如,到X年Y月,我要进入某某公司/拿到多少钱的package/升职到几级。一
旦达到,在定下的时间点前,就好好放松吧。否则,你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停下来喘气的机会。如果没达到,则根据现实情况,调整目标。

当然,对于我这种事业上无甚抱负的人,我的对自己甚至很少设定这些具体的目标(除了必要的和身份问题相关的节点)。只要我认为自己在每个月都有学到新的知识/实践
,我就很满足了。如果钱够用了,何必每天想着升职加薪跳槽呢?如果钱不够用,也许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将工作当做学习/社交的机会更加有效。

工作对我们的一个重要影响是报酬。我个人不太喜欢网络上鼓吹的利益最大化策略。我认为,无论对于recruiter,hiring manager还是本人,讨价还价都是有成本的。这个
成本不一定是直接的金钱,但关系到别人对你的印象和期望。特别是有时候直接关系到hiring manager对你的第一印象。因此我的行为模式是,告诉对方我的要求,对方满足了,就不再多争取任何利益。实际上,我工作以来所有全职工作,我从未和对方讨价还价过包裹问题。对方第一时间满足我的要求,我也第一时间同意。当然,如果你觉得每年多几万美元可以给你带来巨大的快乐,那也许是值得的。

三、业余生活

业余生活是指除了我们必须做的工作、家务和满足生理需要的吃喝拉撒之外,我们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

我主张将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清晰区分。当然on-call的话,可能有点麻烦。也许某天工
作繁忙,需要持续到晚上10点。没有关系。但一旦你决定完成了当天/当周的工作,就
请不要打开你的工作电脑。这会从心理上彻底解放你的大脑,让你真正得到放松。

充实丰富的业余生活,固然会带来更多的欢乐。但很多人把业余生活也当成了任务,甚至每半个小时都严格计划好要做的事。这样的放松,还能称之为“放松”吗?正如同旅游的计划,留下足够的缓冲时间,制定好主干计划,给支线惊喜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做8个小时的事,留下12到16个小时;需要3天逛完的景点,给足5天时间。这样的
模式我非常受用。我不必为否浪费了半个小时无所事事而焦虑,也不会担心会不会因为瞎逛而错过行程。

除了时间分配之外,业余生活的内容也很重要。我倾向于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好奇心给我的孩童时期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我相信它仍然刺激着大多数成年人多巴胺的分泌。但我觉得如果你是一个极其内向的人,没有必要强迫自己跳出舒适圈,也许你会有想要尝试不同的一天。人的兴趣有很多,不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四、社交

我们的朋友一定程度反映了我们是怎样的人。既然我们身处异地,生活所在地往往又高度国际化,何不探索不同的文化,结交不同的朋友呢?

我并不主张全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在我看来,每个人身上的文化印记是深刻的,也是独特的。中国的也好,美国的也罢,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特点。没有一种文化具有一种压倒性的效率上亦或道德上的优越性。因此,我们既不需要“努力保持中国人的民族性不忘本”,也没必要强迫自己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了不同的思考视角,反映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我认为这对我们跳出单一价值观很有帮助。我不喜欢所有人向着同一个方向争先恐后地生活,也不喜欢所有人用同样的标准来量化每件事、每个人的价值。因此,即使我不赞同或者不去践行很多文化中的观点或者行为,我仍然抱着热情和好奇去认识更多不同的人。有这么多来自地球不同角落的小伙伴们聚集在身边,我想抱着开放的心态,自然就会结交到不同的朋友。虽然美国本地人可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共同语言,但同为移民的其他国家朋友,是非常容易结识和相处的。当然在中国公司的美国分部可能困难一点。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我也不能说自己践行着其中每个细节。我也不想给自己定下什么行为准则。只是希望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只要别让别人的标准定义你的人生,你就不用关心“内卷不内卷”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