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后对科研和生活的感悟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时隔5年,又一次回到科研圣地做起了世界上最单纯的工作——学术研究,忙碌而充实。
感谢恩师给我机会和平台,提笔前想谈一下自己对硕士和博士学习的感悟,希望对想以科研为终身工作的你有所启发。

做科研犹如赶班车,第一趟列车晚点,后面就会趟趟晚点。何况江山辈有人才出,一代更比一代强,而在同行的竞争中谁能尽快跑到前面找到立足点,谁就是在今后占据优势资源的人。

所以在我看来,最占据优势的求学之路是硕士和博士从事同样或者相近的科研方向,这样博士毕业找到一个稍加可以的平台就可以在硕博的基础上接着深入研究,申请基金,要知道申请任何的基金和科研项目都是需要前期研究基础的。

如果说硕士和博士期间研究方向零散而没有延伸性,博士毕业后找到科研单位工作,重新开始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那么工作的前2年甚至于3年是需要重新做铺垫的,因此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博士从事博士后工作,很大程度上可以帮你重新确定研究方向,而这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对于男生而言至关重要。

除了研究方向的延续性,科研早期做出成绩也至关重要,做科研不是得过且过,而是需要做到优秀,否则付出了同等的精力而收获了碌碌无为,因为学生时期申请奖学金、工作后申请基金项目都是要看前期学术成绩的。

做科研这件事也是男女有别的,从国自然青年基金对年龄的要求就能看出来,男不超过35岁,女不超过40岁。

因为女性科研工作者,同时肩负着生育和养育孩子的责任,在家庭生活和教育孩子上相比于男士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部分女性在科研上会稍有落后。

作为一个普通的女性科研工作者,深感难以平衡工作与家庭,面对男同事007、或者说
8117的工作自律性,女性如何在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同时还能内外兼修、做一个合格的妻子或者母亲, 我想说只能尽力去平衡。

而女性科研工作者也不必因为自己在工作上的落后就否定自己,自己在家庭生活上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贡献甚至于大于你自己做好科研本身,更何况女性科研工作者解决的是两代人的就业和生存,你的和你的下一代的,所以不必因为工作上的落后而全盘否定自己。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肯定自己的价值,好好生活。

 古人云,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对科技从业者而言,18-25岁就好好享受大
学生活、全力以赴学习、不必担忧未来(因为以那时的格局根本考虑不到未来的问题,而未来远比你想象的要精彩)、尽可能尝试不同的人生方向;
25-30岁,应该是初入职场、认清自我、重新定位的过程;

30-40岁就是明确目标,沉淀积累打基础的过程,而40-50岁就是事业基础稳固、工作出成绩、同时有余力丰盈生活的时候,而50-65岁事业如日中天、开始享受生活。

博士毕业后我陆陆续续换了两份工作,一份是外企的,另一份是科研院所的,跨度很大,因而自己在每一份工作的适应基本都花了6个月时间才基本理顺,前6个月基本都花精力在追赶同行或者说去胜任自己的工作。

因此,频繁的换工作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不利的。在我工作的校园里,22:00了很多科研
大楼有90%的灯光都是亮着的,每一个实验室的里都有很多个为自己梦想打拼的的年轻
人,不是在奋笔疾书写科研论文、就是在操作仪器做实验、或者在讨论课题,我每每都为此而感动。

年轻时的我们身强力壮、思维敏捷,就应该去奋斗,这样年迈之时才能在事业和家庭上游刃有余,而不至于后悔年轻时候没有好好努力,想要在50岁时以30岁的精力重新开启事业。

特别喜欢在“樊登读书会”上听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因此,生活过成什么样子都是我们选择的,而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也是可以去选择的。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内容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