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有感,在英国14年的想说一下

y
yutuo
楼主 (未名空间)

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你要考虑可行性,再考虑成功之后生活怎么样。别的国家不太了解,只说下英国。

英国移民对工资有硬性要求,所以行业很重要,我经理是美国人都因为工签和永居压力挺拼的。具体法规可以谷歌,英国政府网站做的很好,不需要中介律师啥的自己能看懂。我对文科行业不了解,工资也可以谷歌一下,很多信息。

抛开这些门槛,讲下在这边生活的感觉吧。

1. 社会阶级:他们下限高,底层阶级压力远比国内小。众所周知英国的阶级固化几百
年到现在。我在英格兰最穷最落后的地区,对这方面有发言权吧。这里跟国内东北一些地方一样是没落的工业区,绝大多数都是工人阶级。很多家庭爸爸是管道工,焊工之类的技术工,妈妈在超市服装店上班,他们都挺快乐的。我认识有人考上了前10名大学,上了一个月退学了,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回到镇上找了个警察局的文书工作,现在孩子都小学了。他们基本没有改变阶级的想法,一是没啥希望,阶级固的太死;二是过得还行,自然小孩也没啥压力。当然在南边富裕地区中产越多竞争越激烈,你要往伦敦金融圈里钻那肯定也焦虑无比。

如果物欲低,不追求名牌,不跟别人比,能过得挺开心。如果要奋斗,小孩要拼学区,拼教育,那哪国都一样,这里隐形壁垒比国内更高,毕竟本地人都很难跨阶级。

2. 融入当地文化:英国本地就有很多亚文化,有各自的生活方式,真的不用硬融。很
多人还是国内的思维定式,觉得不融入主流就过得不好,其实大可不必。再加上欧盟内部人口随意流动,所以不论是大学还是工作,都有很多外国人。不要因为欧美连在一起说就觉得是同种文化了,美国意大利到这也是外人,这么多外人就不要给自己压力非要融入了,顺其自然就好。我有户邻居是一对退休老夫妻,儿孙一大堆周末来看他们。说我房子上一个主人是一个终生未婚未育的意大利女士,晚年卖了房子住进老年公寓。言语没有批判或者鄙视,就很普通的聊天,说她人很好。对了,这个邻居奶奶年轻时在镇上银行干了几十年,意识到自己并不开心,辞职在附近小学当清洁工,说比在银行快乐多了。这在国内算奇葩事吧。

3. 种族性别年龄歧视:肯定还是有人心里种族歧视,但是zzzq压着他们不能说出来。
我觉得挺好,也不在乎这些人怎么想。同工同酬方面,前段时间zf下令所有企业都要做男女工资差异报告并公示。我读博(理科)时连着几届女博士生太少,系里还做了个报告分析原因。我公司去年出了一个关于高管男女比例失调的调查报告,出钱让女员工参加培养管理层的培训。不管是不是表面功夫,有总比没有好。我也不指望性别歧视完全消除,但没有国内这么窒息。也没见过招聘限制年龄的,好像也是违法的。超过退休年龄继续工作是很常见的。

对歧视我觉得自己硬气一点,不是问题。曾经正面刚过背后议论我的室友,涉及种族歧视,2个英国男生吓得跟兔子一样立刻搬家。因为我知道他们在哪上学,有把柄。觉得
跟国内对女性的压力比起来,这种真的小菜一碟,毕竟碍于政治正确很少会舞到你面前来。

4. 衣食住行:肯定没有国内方便,但越来越好。感觉中国留学生要占领地球了,我在
的最穷最破的镇,14年前没有几个中国人,现在这里一家英国排名100往后的大学都有
好多中国学生,多了好几家正宗中餐,除了常见的川菜粤菜,能吃到烧牛蛙,猪肚鸡之类小众一点的菜。大城市的中国超市跟国内仓储式超市一样大,辣条,螺蛳粉,周黑鸭,自热火锅这些网红都有,也能网购。当然自己做饭是必备的,外食很贵。另外英国非常小,住小镇开车去大城市进货也不麻烦,但读书时没车就觉得很难受。日用品便宜,专柜货经常是国内的半价甚至更低。快递慢且贵。

伦敦很方便,可以跟国内过的差不多,全世界的菜都能找到好吃的。不过消费高,竞争大,跟国内一线也没啥区别。

5. 交友方面,我在这边有1,2个好朋友,也不在一个地方,平时微信聊天,联机游戏
。休假聚一下,一起旅游,有事情也能帮忙。都是移民的独居单身女,有房有车,共同特点就是很享受一个人住吧。这就看个人性格了,我是面上social过得去,所以这几年读书的同学人脉还是有的,但深交1,2个就可以,工作生活分得很清楚,对结婚生子没兴趣。

如果在国内社恐,出国交朋友难度高10倍。如果国内就抑郁了,更要慎重考虑,英硕一年压力非常大,读博就更不用说了。我算心比较宽的,硕博时也几次差点崩溃。工作之后就很佛系了,有种人生最大的坎已经过了的感觉。

总的说来,看你的性格和行业。首先行业能赚到工签的门槛,之后涨工资能到永居的门槛。能忍受孤独是最起码的吧,享受孤独就更好了。再就是keep an open mind,对新
事物不那么抗拒,心宽一点。
n
nkfly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