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早婚早育,避免中年焦虑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18年7月24日 16点5分 PT
共 (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s
sansudaoist
接近 7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转了一篇文《大部分人中年焦虑的原因是:结婚生孩子太晚》 以上这篇文,在一个群,引起激烈反响。
山:
关于晚婚晚育的“问题”我不以为然。我的亲生经历让我总结出晚生孩子其实挺好。我在二三十岁时周游世界,“吃喝玩乐”,等玩好了,心静了,生个孩子,带起了非常专注,看别人玩乐吃穿不带羡慕的,因为自己都有过。带孩子的心境像“奶奶”,不再功利,为孩子想的多了,可以把自己放下了。同时因为有孩子成长,自己也跟着用下一代人的眼光看世界,所以自己也再年轻一把。总之是何乐而不为呢?
三:
这心态好
欣:
山说得有理。年轻时争强好胜,千千万万的压力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实现
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到了看破红尘的年龄时,才以一个正常人的心态平等地对待孩子
蓓: 35以上就高龄产妇了,而且要三个孩子以上几率极低。35以上还得做唐筛nt什么
的,等你50了孩子都没成年。到时候经济条件好还行,经济条件不好,呵呵,大人孩子都及痛苦的 ,上大学还得大笔费用呢
三: @蓓 做穷人,孩子大学读书也免费。
MD: 我们道教,就是要给《道德经》的穷人,也有很好的低价的教育。 合理安排人生。避免中年大撞车。 中年大撞车,真的很多car wreck. 看见很多真人真事。有的女性,误了生育黄金期。 想生孩子,精神崩溃的。家庭破裂,事业撞车,上有老下有小,
健康崩溃的。也很多。
某国晚婚晚育,男单女剩,计划生育,攀比教育,造假宣传。 再不悔改,将是灭族亡
国之灾。
还有,生孩子晚的女性,容易乳腺癌。 生孩子晚的男性,事业反而滞后。 原因以后再说。
美国华人,早期被排华。 排华者,几乎第一件事情,就是立法限制他们结婚生儿育女
的机会。 现在的美国华人,居然自愿自己限制自己的婚姻生育。 吃喝玩乐,不知道有什么可羡慕的。 年轻人如果羡慕吃喝玩乐,已经是教育出毛病了。
森:
这是个人的私事吧!旁人无权干预。再说了,你管得着吗?我看到那些白人对那种一大家子几十个墨西哥人,中东人或者非洲人也是翻白眼的吧!整7,8个孩子出来,教育质量会好吗?父母才没精力管了
MD:
白人对着华工不一样翻白眼吗? 既然是个人私事,为什么要怕白人翻白眼?
最好的教育,必须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 我认识很多华人,都是学历很高,但
是十分幼稚。 生孩子才一下子有了,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 在没有责任感,没有使命感,没有危机感的时候,即使是名校出来的,也是废材。
所以,生娃,才是最好的教育。
华人应该学习犹太人,发展早生多生的社区基建。 很多犹太人女医生女教授,照样三
个娃,四个娃。以色列女性,人均3+娃。
B: 男的总希望女的又受高等教育又能生一帮娃替他在家里带着并个个都被妈妈教育成人模人样的。一切压力大都压在女姓头上,难怪不愿结婚的女的越来越多的。
北上广,职场女性最好的天然避孕药
先成为一个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
MD:所以社区基建和信仰,需要给生育的华人女性和家庭和孩子,提供更好的基础建设。
B: 难道美国或任何先进国家不和北上广相近吗?
MD: 犹太人社区,能生,就有养育。 能读书,就有很好的低价学校。 毕业,就有很好的工作。 这就是基建。
B:咱们没有犹太人雄厚的钱底
MD:华人钱够多了。 就是没有共同信仰,没有投资社区的习惯。结果是,每个华人家
庭都是孤岛。 不敢结婚,不敢生育。
B:单面强调多生就象不让女姓打胎一样都是压制女性。女性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不管
什么情况。不管什么人种。
MD:选择归选择。 没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的人,热爱吃喝玩乐的人, 无论男女,都还没有成熟。
B:都是把女性当传种接代旺民的工具看待。 @MD 你怎么知道女性不生育就走没有责任感没成熟?
MD: 反正,华人社区要学犹太人,就应该学全套。 我不懂您的意思。 我很少看见,
鼓励华人女性早婚多育的文章。 也很少看见鼓励华人自建封闭社区,华人大学,华人
道观的文章。
B:为了种族就当养猪啊😯
MD: 道童启蒙,受益一生 http://taolaw.blogspot.com/2017/08/blog-post.html
蓓:繁衍后代不是养猪,谢谢。
MD: 吃喝玩乐的教育,才是养猪。我们道家道教的教育,是低价教育。 但是自由自在自然。 质量不差。反而是充满攀比的小公主小皇帝小孤岛的教育,才是最差的教育。
以不同角度,提倡早婚早育多育的选择,正是为了解放女权。 真正的女权压迫者
,反而会打鸡血,宣扬堕胎,甚至强制引产绝育,引导晚婚晚育不育,鼓励离婚出轨。
北美道教应该尊重女性天性,教育女性了解自己的生物钟,合理计划人生,提倡婚姻互信忠诚,当月老牵线,让有情人早成眷属,求子求女,全福一生。
s
sansudaoist
接近 7 年
2 楼
原文:
中年焦虑无疑是个迷人的新媒体话题,大家总是反复告诉你中年焦虑的痛苦和煎熬。并且会告诉你中年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离你
你总是待在舒适区
你木有终身学习
你的眼界有问题
你家祖传三代贫农,所以寒门难出贵子
总之,你的出身、生活方式、眼界甚至你的朋友都可能成为你焦虑的原因,必有一款适合你。然而却根本没人认真的从科学的角度去探讨下,中年焦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实我今天想跟大家科学的探讨下中年焦虑的成因,也许能提供一条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大家参考一下。
01
晚婚晚育的影响也许你不了解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晚婚晚育的时代。这和计划生育宣传其实关系不大,主要是城市化造成的结果。如今主要城市地区,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9岁,远远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年的22岁。
而女性则平均到了26岁,不仅男人和女人都推迟了结婚,还有其他的人生目标,比如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和生孩子也因为结婚晚被推迟了。
那个年代即使提倡晚婚晚育大家还是挺积极的
但大众普遍的观点是,这一趋势仅仅代表着时序的变化,即以前发生在20岁的重大人生事件,现在只不过发生在一个人30岁的时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变。换句话说,现在的30岁是过去的20岁。
然而,有几个现实与这一共同观点不符。
一个是神经学方面的:二十多岁的大脑拥有一些特殊的特质,这些特质使它特别适合养
成新习惯、学习新技能和开始新的冒险。当你接近30岁时,这些品质就逐渐会消失。
另一方面是生物学上的,而且是很实际的问题。尽管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变化,但一个女人能够怀孕的最佳时机(男人的精子是最健康的),仍然是稳定不变的。因为女性的卵子数量是恒定不变的,所以要改变生育时间长度非常困难。
要知道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所以在过去数十万年的进化中,形成了这样的生理时间表无论男女,人生巅峰期都在16-36岁之间那么短短的20年中,即便依
靠现代营养学和公共健康医疗系统,也最多能让你的生理巅峰期延长到40岁。
因此,如果你不是在20多岁而是三十岁开始生孩子,那么你只有10年的时间处于生理的巅峰状态。除非生物科学有重大突破,否则巅峰期并不会因为你结婚和生育晚而有所延迟。
比如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位职业女性在30岁后生育,而她们并非在国企或者政府单位的话,她会有很大的概率辞职在家安胎,即便劳动法保障了她不能在妊娠期被公司开除。
比如我妻子的同学在一家外企工作,她31岁首次怀孕后坚持工作,却在3个月的时候流
产。于是在33岁那年她得知自己怀孕后立刻辞掉的工作在家安胎,而像她这样的人并不少。
比如我们看看这段京东高管的对话,刘强东虽然强调可以按照劳动法执行对这位女主管工作安排,却显然不会再委以重任,这是职业女性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拨回上个世纪60年代,你会发现当时的男性可能在22岁时就结婚了。在25岁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前,他和妻子在一起度过了没有孩子的几年。
他的人生巅峰期还剩15年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想要多少孩子,并充分腾出自己的空间,在28岁时生育第二胎,31岁时生育第三胎。也就是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还没脱离尿布的需要,下一个就被生出来了。
在职业规划上,人在25岁左右就开始攀登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台阶。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且还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他很有精力去学习如何展开自己的工作,为将来的成功做准备。到他30多岁的时候,他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独自睡觉、上厕所,而且将变得越来越独立。
在他的职业生涯真正开始腾飞的时候解放了大量的家庭工作压力,所以仍有机会继续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现。
这是大部分正常国家60年代开始,经济腾飞的原因之一。因为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刚刚生育且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他们状态稳定善于学习且生理状态处于巅峰期。
02
中年忧虑的核心是三车相撞
如果你生活中这三样东西——婚姻、孩子和事业上都想过得还不错,那么30岁结婚生孩子可能导致这三件事情撞在一起。
大家或许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如今奉子成婚是非常普遍情况,我今年参加的2次婚礼都
属于奉子成婚的状况。在上个世纪奉子成婚被视为伤风败德的情况,大部分人甚至会因此而不办婚礼以免被亲友发现。是现在的风气开放了吗?
我个人认为,恐怕结婚年龄变得越来越晚才是根本原因。现在很多人结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生育,以免在上户口的时候出现问题。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对30岁+的新婚夫妇
想要孩子,女方的生育时机正在变少,他们也没有太多时间享受他们的婚姻生活。
妻子结婚前后一年怀孕,并在34岁时生了第一个孩子,他们在36岁时想要第二个孩子。假设这对夫妇在34岁和36岁时有两个孩子。而他们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20多岁的时候做了一些随波逐流的事情,30多岁才进入职业生涯的稳定期。
这意味着,当他有两个孩子还在用尿布时,他将会经历职业生涯中最困难的部分——学习如何胜任这份工作——而且他的整体精力水平与十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
由于年过三十其实你已经不再巅峰状态了,这种情况我将其称之为三车连环相撞。即便在巅峰状态下,任何人要同时应对三件极为棘手的事情,都会很麻烦。所以不管你原生家庭如何、掌握何种思维、是否一直待在舒适区、眼界如何等等,只要你赶上三车连环相撞,都会很焦虑。
要避免中年焦虑,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避开三车连环相撞这种糟糕的状态,而不是去买
某个网红的知识付费课程。
03
如果你还年轻?
尽管早早结婚现在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但它确实为你想要做的一切打下了最好的基础。
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婚姻会扼杀你的满足感,阻碍你的雄心壮志,但事实恰恰相反——年轻时结婚有很多独特的好处,包括更大的财富和事业成功。
比如,马云刚毕业就结婚了,而李开复则是在21岁结的婚。当然,你可能会说这未免太过遥远,那么我举些生活中的例子吧。我的同学大学刚毕业就结婚的,往往在婚后就买了第一套房产,当时北京的房价每平米才几千块。
而我这种30多岁才结婚的人,第一次买房的时候北京房子均价已经超过2w。我甚至在首次置业的时候遇到了我的大学同学在卖房,因为他们计划把房子卖掉后买套大的来改善居住条件。
根据我的观察,一般人收入增长了50%到100%,净资产增长了大约400到600%。而早结婚会放大这种净资产规模效应!这是为什么呢?嗯,你可以和你的配偶一起分享资源,当
你不只是照顾自己的时候,你可能会更有动力在工作中做得更好,因为人类进化过程中照顾配偶已经成为一种本能。
当然,除此之外,未婚状态下约会占用忍大量的精力:寻爱、求爱、计划、压力、戏剧
性和不确定性,所有这些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消耗大量的情感精力。
比如周末你只能在约会或者相亲状态下度过,而很难静下心来进修和学习。一段稳定的婚姻需要的能量要比约会少得多,你可以把省下的能量用于你的职业追求。
美国著名情感作家瑞恩·霍利迪在《完美伴侣》一书中写道:“完美的伴侣是最好的生
活方式,尽管没有多少人会告诉你。”他在大学二年级认识了一个女孩,并在27岁的时候结婚了。作为结婚誓言的一部分,他说:“这场婚姻基本上是我生命中为数不多的遗
憾之一,因为我希望能更早点结婚。”
年轻一点结婚并不意味着你高中毕业后就得结婚,也不意味着你应该娶/嫁第一个愿意
结婚的人。
尽管研究人员发现,22岁到25岁之间结婚似乎是婚姻幸福的最佳时机,但婚姻幸福的关键还是在于选择合适的伴侣。但是,一旦你找到了她,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做出正式的承诺。
04
我并不是早婚主义者
我本人36岁才结婚,所以我肯定不是个早婚主义者。要避免中年焦虑的核心是避免三车相撞,而不是什么时候结婚。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成功人士结婚都比较晚,比如李嘉诚和马化腾都是在35岁左右才结婚的,但是他们并没有三车相撞的情况,为什么?
李嘉诚与夫人庄月明
要知道李嘉诚在1963年迎娶庄月明的时候,已经有两栋工厂大厦,也是身家过亿的人物了。而马化腾结婚的时候,他的公司已经上市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们生孩子之后,并不会太影响个人的精力,因为有足够的财力去找人帮忙处理这些事情。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时,他说他去相亲被对方鄙视了,因为他父母都60多岁了。我说你父母六十多岁怎么也成了鄙视链底端了?他说因为女方觉得他父母太老没法帮忙带孩子,这会对婚姻生活不利。这哥们向我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现在相亲的鄙视链中父母年龄和健康情况也成了重要的一个环节。
所以如果你打算晚婚的话,在你有孩子之前必须为你的事业和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爷爷奶奶辈看孩子已经成为城市常态
结婚并不是你雄心壮志的丧钟,有孩子也不是。但是,我不得不说,与前者不同的是,后者确实让追求它们变得更加困难。照顾孩子需要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意志力,以及更多的智力。他们会把你搞得筋疲力尽,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任何职业努力中最困难的部分肯定是它的初始阶段,当一切都是新的,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一次弄清楚,而你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一个确切的把握。
经过几年的训练,你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接下来你的表现将会更好,会花费更少的时间和压力。如果你真的不打算早婚,这意味着你要在30岁之前度过职业的初始阶段,而且这时间要越早越好。
如果你在大学毕业后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就太好了,你可以开始把注意力放在第一步上。如果你不确定毕业后该往哪个方向走,那也没关系但这也不应该成为你在这十年余下时间里随波逐流的借口。美国有位专门研究青年人心理状况的心理学家Meg Jay博
士认为: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一致认为,二十多岁的工作对我们长期的职业成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一生中约三分之二的工资增长发生在职业生涯的前十年。在那之后,家庭和抵押贷款阻碍了更高的学位和全国范围的转移,工资的增长速度也更慢。
20多岁的人认为他们必须在晚些时候结束失业或就业不足的生活,而在他们还在轻装上路的时候却错过了前进的机会。不管这一切进展得多么顺利,晚熟的人很可能永远都无法缩小他们与那些较早开始的人之间的差距。这让许多三四十岁的人觉得,他们似乎最终为二十多岁的放纵付出了惊人的代价。
尽管有很多文章都在告诉你专注的力量,然而他们的聚焦点往往是一种一件具体的事情。实际上我们应该理解的是,事业、婚姻和子女这三件事你最多只能专注两样,如果一旦撞在一起就会变成巨大的焦虑。
所以,你只能想办法让这三个问题分时段处理,这样你才能专注某一个方向避免三车相撞后翻车。
至于什么治愈中年焦虑的灵药作用都极为有限,因为他们跟你说的病因都是胡扯!真正造成今天人们普遍焦虑的原因,是城市化造成的晚婚晚育现象。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山:
关于晚婚晚育的“问题”我不以为然。我的亲生经历让我总结出晚生孩子其实挺好。我在二三十岁时周游世界,“吃喝玩乐”,等玩好了,心静了,生个孩子,带起了非常专注,看别人玩乐吃穿不带羡慕的,因为自己都有过。带孩子的心境像“奶奶”,不再功利,为孩子想的多了,可以把自己放下了。同时因为有孩子成长,自己也跟着用下一代人的眼光看世界,所以自己也再年轻一把。总之是何乐而不为呢?
三:
这心态好
欣:
山说得有理。年轻时争强好胜,千千万万的压力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实现
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到了看破红尘的年龄时,才以一个正常人的心态平等地对待孩子
蓓: 35以上就高龄产妇了,而且要三个孩子以上几率极低。35以上还得做唐筛nt什么
的,等你50了孩子都没成年。到时候经济条件好还行,经济条件不好,呵呵,大人孩子都及痛苦的 ,上大学还得大笔费用呢
三: @蓓 做穷人,孩子大学读书也免费。
MD: 我们道教,就是要给《道德经》的穷人,也有很好的低价的教育。 合理安排人生。避免中年大撞车。 中年大撞车,真的很多car wreck. 看见很多真人真事。有的女性,误了生育黄金期。 想生孩子,精神崩溃的。家庭破裂,事业撞车,上有老下有小,
健康崩溃的。也很多。
某国晚婚晚育,男单女剩,计划生育,攀比教育,造假宣传。 再不悔改,将是灭族亡
国之灾。
还有,生孩子晚的女性,容易乳腺癌。 生孩子晚的男性,事业反而滞后。 原因以后再说。
美国华人,早期被排华。 排华者,几乎第一件事情,就是立法限制他们结婚生儿育女
的机会。 现在的美国华人,居然自愿自己限制自己的婚姻生育。 吃喝玩乐,不知道有什么可羡慕的。 年轻人如果羡慕吃喝玩乐,已经是教育出毛病了。
森:
这是个人的私事吧!旁人无权干预。再说了,你管得着吗?我看到那些白人对那种一大家子几十个墨西哥人,中东人或者非洲人也是翻白眼的吧!整7,8个孩子出来,教育质量会好吗?父母才没精力管了
MD:
白人对着华工不一样翻白眼吗? 既然是个人私事,为什么要怕白人翻白眼?
最好的教育,必须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 我认识很多华人,都是学历很高,但
是十分幼稚。 生孩子才一下子有了,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 在没有责任感,没有使命感,没有危机感的时候,即使是名校出来的,也是废材。
所以,生娃,才是最好的教育。
华人应该学习犹太人,发展早生多生的社区基建。 很多犹太人女医生女教授,照样三
个娃,四个娃。以色列女性,人均3+娃。
B: 男的总希望女的又受高等教育又能生一帮娃替他在家里带着并个个都被妈妈教育成人模人样的。一切压力大都压在女姓头上,难怪不愿结婚的女的越来越多的。
北上广,职场女性最好的天然避孕药
先成为一个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
MD:所以社区基建和信仰,需要给生育的华人女性和家庭和孩子,提供更好的基础建设。
B: 难道美国或任何先进国家不和北上广相近吗?
MD: 犹太人社区,能生,就有养育。 能读书,就有很好的低价学校。 毕业,就有很好的工作。 这就是基建。
B:咱们没有犹太人雄厚的钱底
MD:华人钱够多了。 就是没有共同信仰,没有投资社区的习惯。结果是,每个华人家
庭都是孤岛。 不敢结婚,不敢生育。
B:单面强调多生就象不让女姓打胎一样都是压制女性。女性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不管
什么情况。不管什么人种。
MD:选择归选择。 没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的人,热爱吃喝玩乐的人, 无论男女,都还没有成熟。
B:都是把女性当传种接代旺民的工具看待。 @MD 你怎么知道女性不生育就走没有责任感没成熟?
MD: 反正,华人社区要学犹太人,就应该学全套。 我不懂您的意思。 我很少看见,
鼓励华人女性早婚多育的文章。 也很少看见鼓励华人自建封闭社区,华人大学,华人
道观的文章。
B:为了种族就当养猪啊😯
MD: 道童启蒙,受益一生 http://taolaw.blogspot.com/2017/08/blog-post.html
蓓:繁衍后代不是养猪,谢谢。
MD: 吃喝玩乐的教育,才是养猪。我们道家道教的教育,是低价教育。 但是自由自在自然。 质量不差。反而是充满攀比的小公主小皇帝小孤岛的教育,才是最差的教育。
以不同角度,提倡早婚早育多育的选择,正是为了解放女权。 真正的女权压迫者
,反而会打鸡血,宣扬堕胎,甚至强制引产绝育,引导晚婚晚育不育,鼓励离婚出轨。
北美道教应该尊重女性天性,教育女性了解自己的生物钟,合理计划人生,提倡婚姻互信忠诚,当月老牵线,让有情人早成眷属,求子求女,全福一生。
中年焦虑无疑是个迷人的新媒体话题,大家总是反复告诉你中年焦虑的痛苦和煎熬。并且会告诉你中年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离你
你总是待在舒适区
你木有终身学习
你的眼界有问题
你家祖传三代贫农,所以寒门难出贵子
总之,你的出身、生活方式、眼界甚至你的朋友都可能成为你焦虑的原因,必有一款适合你。然而却根本没人认真的从科学的角度去探讨下,中年焦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实我今天想跟大家科学的探讨下中年焦虑的成因,也许能提供一条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大家参考一下。
01
晚婚晚育的影响也许你不了解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晚婚晚育的时代。这和计划生育宣传其实关系不大,主要是城市化造成的结果。如今主要城市地区,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9岁,远远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年的22岁。
而女性则平均到了26岁,不仅男人和女人都推迟了结婚,还有其他的人生目标,比如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和生孩子也因为结婚晚被推迟了。
那个年代即使提倡晚婚晚育大家还是挺积极的
但大众普遍的观点是,这一趋势仅仅代表着时序的变化,即以前发生在20岁的重大人生事件,现在只不过发生在一个人30岁的时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变。换句话说,现在的30岁是过去的20岁。
然而,有几个现实与这一共同观点不符。
一个是神经学方面的:二十多岁的大脑拥有一些特殊的特质,这些特质使它特别适合养
成新习惯、学习新技能和开始新的冒险。当你接近30岁时,这些品质就逐渐会消失。
另一方面是生物学上的,而且是很实际的问题。尽管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变化,但一个女人能够怀孕的最佳时机(男人的精子是最健康的),仍然是稳定不变的。因为女性的卵子数量是恒定不变的,所以要改变生育时间长度非常困难。
要知道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所以在过去数十万年的进化中,形成了这样的生理时间表无论男女,人生巅峰期都在16-36岁之间那么短短的20年中,即便依
靠现代营养学和公共健康医疗系统,也最多能让你的生理巅峰期延长到40岁。
因此,如果你不是在20多岁而是三十岁开始生孩子,那么你只有10年的时间处于生理的巅峰状态。除非生物科学有重大突破,否则巅峰期并不会因为你结婚和生育晚而有所延迟。
比如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位职业女性在30岁后生育,而她们并非在国企或者政府单位的话,她会有很大的概率辞职在家安胎,即便劳动法保障了她不能在妊娠期被公司开除。
比如我妻子的同学在一家外企工作,她31岁首次怀孕后坚持工作,却在3个月的时候流
产。于是在33岁那年她得知自己怀孕后立刻辞掉的工作在家安胎,而像她这样的人并不少。
比如我们看看这段京东高管的对话,刘强东虽然强调可以按照劳动法执行对这位女主管工作安排,却显然不会再委以重任,这是职业女性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拨回上个世纪60年代,你会发现当时的男性可能在22岁时就结婚了。在25岁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前,他和妻子在一起度过了没有孩子的几年。
他的人生巅峰期还剩15年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想要多少孩子,并充分腾出自己的空间,在28岁时生育第二胎,31岁时生育第三胎。也就是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还没脱离尿布的需要,下一个就被生出来了。
在职业规划上,人在25岁左右就开始攀登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台阶。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且还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他很有精力去学习如何展开自己的工作,为将来的成功做准备。到他30多岁的时候,他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独自睡觉、上厕所,而且将变得越来越独立。
在他的职业生涯真正开始腾飞的时候解放了大量的家庭工作压力,所以仍有机会继续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现。
这是大部分正常国家60年代开始,经济腾飞的原因之一。因为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刚刚生育且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他们状态稳定善于学习且生理状态处于巅峰期。
02
中年忧虑的核心是三车相撞
如果你生活中这三样东西——婚姻、孩子和事业上都想过得还不错,那么30岁结婚生孩子可能导致这三件事情撞在一起。
大家或许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如今奉子成婚是非常普遍情况,我今年参加的2次婚礼都
属于奉子成婚的状况。在上个世纪奉子成婚被视为伤风败德的情况,大部分人甚至会因此而不办婚礼以免被亲友发现。是现在的风气开放了吗?
我个人认为,恐怕结婚年龄变得越来越晚才是根本原因。现在很多人结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生育,以免在上户口的时候出现问题。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对30岁+的新婚夫妇
想要孩子,女方的生育时机正在变少,他们也没有太多时间享受他们的婚姻生活。
妻子结婚前后一年怀孕,并在34岁时生了第一个孩子,他们在36岁时想要第二个孩子。假设这对夫妇在34岁和36岁时有两个孩子。而他们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20多岁的时候做了一些随波逐流的事情,30多岁才进入职业生涯的稳定期。
这意味着,当他有两个孩子还在用尿布时,他将会经历职业生涯中最困难的部分——学习如何胜任这份工作——而且他的整体精力水平与十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
由于年过三十其实你已经不再巅峰状态了,这种情况我将其称之为三车连环相撞。即便在巅峰状态下,任何人要同时应对三件极为棘手的事情,都会很麻烦。所以不管你原生家庭如何、掌握何种思维、是否一直待在舒适区、眼界如何等等,只要你赶上三车连环相撞,都会很焦虑。
要避免中年焦虑,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避开三车连环相撞这种糟糕的状态,而不是去买
某个网红的知识付费课程。
03
如果你还年轻?
尽管早早结婚现在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但它确实为你想要做的一切打下了最好的基础。
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婚姻会扼杀你的满足感,阻碍你的雄心壮志,但事实恰恰相反——年轻时结婚有很多独特的好处,包括更大的财富和事业成功。
比如,马云刚毕业就结婚了,而李开复则是在21岁结的婚。当然,你可能会说这未免太过遥远,那么我举些生活中的例子吧。我的同学大学刚毕业就结婚的,往往在婚后就买了第一套房产,当时北京的房价每平米才几千块。
而我这种30多岁才结婚的人,第一次买房的时候北京房子均价已经超过2w。我甚至在首次置业的时候遇到了我的大学同学在卖房,因为他们计划把房子卖掉后买套大的来改善居住条件。
根据我的观察,一般人收入增长了50%到100%,净资产增长了大约400到600%。而早结婚会放大这种净资产规模效应!这是为什么呢?嗯,你可以和你的配偶一起分享资源,当
你不只是照顾自己的时候,你可能会更有动力在工作中做得更好,因为人类进化过程中照顾配偶已经成为一种本能。
当然,除此之外,未婚状态下约会占用忍大量的精力:寻爱、求爱、计划、压力、戏剧
性和不确定性,所有这些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消耗大量的情感精力。
比如周末你只能在约会或者相亲状态下度过,而很难静下心来进修和学习。一段稳定的婚姻需要的能量要比约会少得多,你可以把省下的能量用于你的职业追求。
美国著名情感作家瑞恩·霍利迪在《完美伴侣》一书中写道:“完美的伴侣是最好的生
活方式,尽管没有多少人会告诉你。”他在大学二年级认识了一个女孩,并在27岁的时候结婚了。作为结婚誓言的一部分,他说:“这场婚姻基本上是我生命中为数不多的遗
憾之一,因为我希望能更早点结婚。”
年轻一点结婚并不意味着你高中毕业后就得结婚,也不意味着你应该娶/嫁第一个愿意
结婚的人。
尽管研究人员发现,22岁到25岁之间结婚似乎是婚姻幸福的最佳时机,但婚姻幸福的关键还是在于选择合适的伴侣。但是,一旦你找到了她,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做出正式的承诺。
04
我并不是早婚主义者
我本人36岁才结婚,所以我肯定不是个早婚主义者。要避免中年焦虑的核心是避免三车相撞,而不是什么时候结婚。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成功人士结婚都比较晚,比如李嘉诚和马化腾都是在35岁左右才结婚的,但是他们并没有三车相撞的情况,为什么?
李嘉诚与夫人庄月明
要知道李嘉诚在1963年迎娶庄月明的时候,已经有两栋工厂大厦,也是身家过亿的人物了。而马化腾结婚的时候,他的公司已经上市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们生孩子之后,并不会太影响个人的精力,因为有足够的财力去找人帮忙处理这些事情。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时,他说他去相亲被对方鄙视了,因为他父母都60多岁了。我说你父母六十多岁怎么也成了鄙视链底端了?他说因为女方觉得他父母太老没法帮忙带孩子,这会对婚姻生活不利。这哥们向我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现在相亲的鄙视链中父母年龄和健康情况也成了重要的一个环节。
所以如果你打算晚婚的话,在你有孩子之前必须为你的事业和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爷爷奶奶辈看孩子已经成为城市常态
结婚并不是你雄心壮志的丧钟,有孩子也不是。但是,我不得不说,与前者不同的是,后者确实让追求它们变得更加困难。照顾孩子需要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意志力,以及更多的智力。他们会把你搞得筋疲力尽,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任何职业努力中最困难的部分肯定是它的初始阶段,当一切都是新的,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一次弄清楚,而你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一个确切的把握。
经过几年的训练,你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接下来你的表现将会更好,会花费更少的时间和压力。如果你真的不打算早婚,这意味着你要在30岁之前度过职业的初始阶段,而且这时间要越早越好。
如果你在大学毕业后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就太好了,你可以开始把注意力放在第一步上。如果你不确定毕业后该往哪个方向走,那也没关系但这也不应该成为你在这十年余下时间里随波逐流的借口。美国有位专门研究青年人心理状况的心理学家Meg Jay博
士认为: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一致认为,二十多岁的工作对我们长期的职业成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一生中约三分之二的工资增长发生在职业生涯的前十年。在那之后,家庭和抵押贷款阻碍了更高的学位和全国范围的转移,工资的增长速度也更慢。
20多岁的人认为他们必须在晚些时候结束失业或就业不足的生活,而在他们还在轻装上路的时候却错过了前进的机会。不管这一切进展得多么顺利,晚熟的人很可能永远都无法缩小他们与那些较早开始的人之间的差距。这让许多三四十岁的人觉得,他们似乎最终为二十多岁的放纵付出了惊人的代价。
尽管有很多文章都在告诉你专注的力量,然而他们的聚焦点往往是一种一件具体的事情。实际上我们应该理解的是,事业、婚姻和子女这三件事你最多只能专注两样,如果一旦撞在一起就会变成巨大的焦虑。
所以,你只能想办法让这三个问题分时段处理,这样你才能专注某一个方向避免三车相撞后翻车。
至于什么治愈中年焦虑的灵药作用都极为有限,因为他们跟你说的病因都是胡扯!真正造成今天人们普遍焦虑的原因,是城市化造成的晚婚晚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