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后被小伙救助送医成热门新闻

z
zhangyx2
楼主 (未名空间)

一、普通人的心态变化,决定了社会未来的走向

大多数普通人没有权势,没有过多的金钱,也没有太多的闲暇时光,但恰恰也是忙碌中坚持奋斗的普通人在支撑着我们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那么普通人的心态变化,也就决定了一个社会未来的走向,老人跌倒不敢扶是我们社会一直萦绕不去的事件性话题。

所以这两天湖北一个老人跌倒,在经过很多人的围观后,一个小伙子对老人进行了救助的新闻成了热门。

这个新闻很暖心,但也更值得我们去深思,为什么围观的人还是不敢扶?有不少人评论说:“现在哪里都是摄像头,人们不该还是不敢扶。”

这个看法是没有错误的,但围观者的心态也有着自己计算的正确性,比如时间成本、比如参与成本,最关键的还是被反讹成本。

二、没有一种美好不需成本,人们负担的成本越多美好越少

按照更美好的社会环境来说,这些成本不该成为人们要不要扶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法律应该始终捍卫乐于助人的人。

但是我们人类的社会中并不都是完美的,而在人们不敢扶的问题上,还衍生有扶的过程中是否会对摔倒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新医学方面的认知。

所以即便我们的法律在进步中,针对这类善举开始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保护,依然也会让人们对扶不扶的问题有新的顾虑。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时代的前行中,对自己人身安全的负责是要上升到独自外出的老人的,我们社会所呈现的个体独立性在不断增强。

从情感上,我们需要这样的小伙子越来越多,在我们根除故意碰瓷问题时,从现实中,我们还是会少见到这样的小伙子,举手之劳不再那么轻易和简单了。

三、当理所应当的事变得不理所应当,就需要社会支出性矫正了

所以普通人的心态变化,如果保持细微的观察,我们会发现社会的走向,并不会完全和我们情感上所预期的一样,想要让人们向好变化是需要代价的。

比如如何让人们在做好事的时候,降低额外付出的成本问题?这不仅仅只是在说不被碰瓷,而是说对做好事的奖励机制,这是需要我们社会设计和承担的。

从社会学来看,曾经理所应当的事,在经历不好的时间段后,变成了不理所应当的事,而想要让它重新理所应当,必然是要付出成本的。

就如在出生率这件事上,干预性减少时可能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成本,但在干预性增加的时候就需要很大成本了,毕竟每个人都在对自己的生活精打细算。

从物价角度,超过人们收入十倍甚至二十倍的物品,必然压垮人们对做好事,对多子欲望等事物的看法,即不让自己陷入窘境。

所以小伙子救助老人不仅成了热门新闻,也是要成为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躲过的,我们正在面对社会的更多变化,这是需要深刻认知的。

至于如何让普通人的心态向好,以引导社会向好,这不是纸白君能操心的了,而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的,也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