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华人的日子要怎么过?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0年11月12日 0点22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h
happygm
大约 4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被NBC播音员称为“Election Drama”的美国大选算是告一段落,尽管暗流更汹涌,但
好歹有了结论。
读高中的儿子每天写作业、玩游戏的时候听新闻,最近饭桌上主要话题就是大选。大选也是我们聊天的安全岛——遇到我与先生说其他事情有分歧要他表态支持谁时,孩子马上说,“聊美国,聊美国,聊美国更安全”。聊美国安全的原因是我们家三口人观点一致地对两位候选人都不是百分百支持,但是对他们的拼搏、奋斗、敬业、勇气种种却很欣赏。儿子曾说起网上批评某位候选人太自不量力,他爹马上打断他说,“他俩都很了不起,这么大年龄了,还能站在台上,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他们代表的党派、观点各自不同,各自都有我赞同和不赞同的方面。前几年,我会用“对”、“错”来评判政治观点,后来认识到,许多观点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所处立场不同,观点感受也会不同。另外,就是执行的“度”的差异,一些原本支持的政策换一个执行力度可能就变得过分、得不到认同。
比如,作为移民,我很感谢加拿大政府提供的支持移民安家的多种举措。这些措施中,我真正享受、使用过的只有一小部分,但是如果我说,“对我有帮助的就是设置正确的,那些我没有用过的、不需要的就是无用的”,显然太偏颇。可是,客观地说,这些举措真的就全部都有效吗?有没有设置不完备、需要改进、需要删减的?有没有执行过度的?有没有被钻空子的?肯定有。不过要看谁来评判,怎么评判,什么标准。
有了这重认识后,对待法律、规则、观点,包容度提高不少,赞同和反对的力度也没有那么强烈,对各政党的亲密度也不再那么粘稠。最近一段看美国新闻中对选民的采访,不少选民在2016年投票和今年投票时,所投的党发生了转换。理由很简单,通过4年的
感受,曾经认可的选民现在不认可了,反之亦然。所谓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同样的鞋子,不同的脚,感受便不同。灰姑娘轻易能穿下的水晶鞋,其他人则需要削足适履。鞋子没错,脚也没错,错的是不匹配。许多事情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无可厚非。
与政党保持距离感还因为北美的政党党纲与党领关系密切,太粘稠的关系容易导致对个人的崇拜。凡是人,一定会犯错。对党领的无条件拥护不仅不能客观地指出来他的错误,甚至还要违心地去找借口帮他圆话。实在与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不合拍。长时间如此,容易令认知滞涩。
窃以为,错了不怕,就怕死扛到底,更怕从讨论问题变成人身攻击。为了追捧“偶像”吵得天翻地覆,其实很可能根本不知道偶像要的是什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下一步棋是什么。比如,2016年与特朗普竞争的希拉里主张的是“中国威胁论”,而上台后的特朗普在四年后打的牌换了吗?
信仰不能少,理念不可缺,关注政治是北美民众的基本修养,否则被拍的总是你。但是不必为了某个人上台、某条法令的通过而与亲友剑拔弩张、夫妻反目、父子成仇、联系人拉黑一个又一个、微信群里不共戴天。毕竟,理论与实践有极大的差距;群众与立法者的思维难以同频;我们与台上那个人不可能合体。即使我们对政策、政纲理解得非常透彻,却不是我们去执行。政策、政纲的贯彻仍需要依赖执行者,那么在执行结果出现之前,未来还是雾中花、水中月。
即使执行者毫无偏颇,结果依旧很可能不确定,甚至是始料不及。比如,全球化。九十年代全球化浪潮兴起时,反对的是左派,认为全球化是资本对世界的割裂,受害的是发展中国家,是新殖民主义。而现在,主张全球化刹车的是发达国家的右翼。当年反对全球化的被冠以博爱,如今再反对,就变成了狭隘。这两极变化,跟坐过山车似的。此外,全球化到底是哪个国家受益,很难一言以蔽之。
其实冲突不是要分两个阵营的时代了。时下的矛盾拆解常常需多角度。不仅早已超越了你死我活的程度,连螳螂捕蝉时,等着的都不是一只黄雀,说不定还有AI。不管国际还是各国国内,应该都是战国时代,诸侯混战。
无论对今年大选结果满意与否,四年后又要重新折腾一遭。北美的政治像疾驰的四轮马车,太自由了,难免时而撒野。上车前,车夫都许诺得挺好,缰绳在手便容易放飞自我。好在有反对党制约,目前还未发生车毁人亡的事件。作为马车上下的民众,吃土的和坐车的,对局面都有控制的可能,又都无直接上手的机会。跟着狂欢或吵嚷,听起来热闹,吼起来过瘾,可是聚会结束,还是要各回各家,该干嘛干嘛。毕竟生活是自己过的。再喜欢车夫,房贷还是要自己还。
大选结束了,结果出来了,盯了好几天,都挺辛苦的,放松一下吧。养足精神,继续盯着车夫是正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被NBC播音员称为“Election Drama”的美国大选算是告一段落,尽管暗流更汹涌,但
好歹有了结论。
读高中的儿子每天写作业、玩游戏的时候听新闻,最近饭桌上主要话题就是大选。大选也是我们聊天的安全岛——遇到我与先生说其他事情有分歧要他表态支持谁时,孩子马上说,“聊美国,聊美国,聊美国更安全”。聊美国安全的原因是我们家三口人观点一致地对两位候选人都不是百分百支持,但是对他们的拼搏、奋斗、敬业、勇气种种却很欣赏。儿子曾说起网上批评某位候选人太自不量力,他爹马上打断他说,“他俩都很了不起,这么大年龄了,还能站在台上,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他们代表的党派、观点各自不同,各自都有我赞同和不赞同的方面。前几年,我会用“对”、“错”来评判政治观点,后来认识到,许多观点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所处立场不同,观点感受也会不同。另外,就是执行的“度”的差异,一些原本支持的政策换一个执行力度可能就变得过分、得不到认同。
比如,作为移民,我很感谢加拿大政府提供的支持移民安家的多种举措。这些措施中,我真正享受、使用过的只有一小部分,但是如果我说,“对我有帮助的就是设置正确的,那些我没有用过的、不需要的就是无用的”,显然太偏颇。可是,客观地说,这些举措真的就全部都有效吗?有没有设置不完备、需要改进、需要删减的?有没有执行过度的?有没有被钻空子的?肯定有。不过要看谁来评判,怎么评判,什么标准。
有了这重认识后,对待法律、规则、观点,包容度提高不少,赞同和反对的力度也没有那么强烈,对各政党的亲密度也不再那么粘稠。最近一段看美国新闻中对选民的采访,不少选民在2016年投票和今年投票时,所投的党发生了转换。理由很简单,通过4年的
感受,曾经认可的选民现在不认可了,反之亦然。所谓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同样的鞋子,不同的脚,感受便不同。灰姑娘轻易能穿下的水晶鞋,其他人则需要削足适履。鞋子没错,脚也没错,错的是不匹配。许多事情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无可厚非。
与政党保持距离感还因为北美的政党党纲与党领关系密切,太粘稠的关系容易导致对个人的崇拜。凡是人,一定会犯错。对党领的无条件拥护不仅不能客观地指出来他的错误,甚至还要违心地去找借口帮他圆话。实在与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不合拍。长时间如此,容易令认知滞涩。
窃以为,错了不怕,就怕死扛到底,更怕从讨论问题变成人身攻击。为了追捧“偶像”吵得天翻地覆,其实很可能根本不知道偶像要的是什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下一步棋是什么。比如,2016年与特朗普竞争的希拉里主张的是“中国威胁论”,而上台后的特朗普在四年后打的牌换了吗?
信仰不能少,理念不可缺,关注政治是北美民众的基本修养,否则被拍的总是你。但是不必为了某个人上台、某条法令的通过而与亲友剑拔弩张、夫妻反目、父子成仇、联系人拉黑一个又一个、微信群里不共戴天。毕竟,理论与实践有极大的差距;群众与立法者的思维难以同频;我们与台上那个人不可能合体。即使我们对政策、政纲理解得非常透彻,却不是我们去执行。政策、政纲的贯彻仍需要依赖执行者,那么在执行结果出现之前,未来还是雾中花、水中月。
即使执行者毫无偏颇,结果依旧很可能不确定,甚至是始料不及。比如,全球化。九十年代全球化浪潮兴起时,反对的是左派,认为全球化是资本对世界的割裂,受害的是发展中国家,是新殖民主义。而现在,主张全球化刹车的是发达国家的右翼。当年反对全球化的被冠以博爱,如今再反对,就变成了狭隘。这两极变化,跟坐过山车似的。此外,全球化到底是哪个国家受益,很难一言以蔽之。
其实冲突不是要分两个阵营的时代了。时下的矛盾拆解常常需多角度。不仅早已超越了你死我活的程度,连螳螂捕蝉时,等着的都不是一只黄雀,说不定还有AI。不管国际还是各国国内,应该都是战国时代,诸侯混战。
无论对今年大选结果满意与否,四年后又要重新折腾一遭。北美的政治像疾驰的四轮马车,太自由了,难免时而撒野。上车前,车夫都许诺得挺好,缰绳在手便容易放飞自我。好在有反对党制约,目前还未发生车毁人亡的事件。作为马车上下的民众,吃土的和坐车的,对局面都有控制的可能,又都无直接上手的机会。跟着狂欢或吵嚷,听起来热闹,吼起来过瘾,可是聚会结束,还是要各回各家,该干嘛干嘛。毕竟生活是自己过的。再喜欢车夫,房贷还是要自己还。
大选结束了,结果出来了,盯了好几天,都挺辛苦的,放松一下吧。养足精神,继续盯着车夫是正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