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众生相

l
langren
楼主 (未名空间)

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凶猛,让许多人猝不及防。其中以旅游业、航空业、餐饮行业等服务型较强的第三产业代表,在疫情期间普遍遭遇了毁灭性打击。不过,一场森林大火却也成为了一些电商平台的助推器。

今年四、五月份,电商平台苏宁、京东、拼多多相继发出了Q1季度财报,数据整理如下:

从数据情况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拼多多、京东总营收同比增长,苏宁总营收出现同比下降;就利润情况来看,苏宁、拼多多以及京东的净利润同比呈现下降,其中苏宁和拼多多分别出现了5.51亿和31.70亿的亏损。
营收逆势“突围”?
对于拼多多营收出现同比增长,此前在财报业绩会上拼多多副总裁David Liu曾提到:
“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加上拼多多的一些营销补贴的刺激作用,2月以来,平台每天的下单数有5000万。”
即便疫情的管控造成了生活不便,却意外拉动了线上消费,在不可控因素之外,拼多多的增长是阶段性发展的必然。不仅如此,拼多多在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时期,仍有近4300万的新增用户,与此同时,拼多多APP的平均月活用户数达到4.87亿,较2019年同期增
加了1.98亿,增涨了68.51%。

显然,疫情限制了人们的交通出行,却并不会抑制人们对强需或刚需产品的消费。
而京东的营收在疫情期间也表现出了逆势而上。据了解,京东实现了20%以上的营收增
长率,这已经远超出投资机构给出13%的预期;营收构成如下:
从数值情况来看,京东自营商品的营收总额较大,分别为524.6亿和776.3亿的营收;从增长情况来看,京东物流服务营收同比增长了53.6%。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的“京东物流”展现了自身的最大优势,在服务收入里占比达40.8%,高于上个季度的37.5%,也高于去年同期的34.4%。事实上,自从京东物流开放
第三方服务之后,这部分业务就一直被视为京东提升服务收入占比的引擎,也被视为京东营收模式转型的重点。

京东物流的优势在于,它在消费电子、家电等行业有充分经验可以复制,仓储以及科技的布局并不逊色。据财报数据,京东物流目前有730个仓库,面积达到1700万平方米,
由此可见京东物流实力突出。

相比之下,苏宁的营收境况并不乐观。

根据财报,2020年第一季度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578.39亿元,同比下降7.70%。虽然
苏宁在财报中并未提到这与突如其来的疫情有关,但却明确指出疫情导致零售行业整体规模下降。

与此同时,苏宁指出受到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和习惯在线到家服务,报告期内苏宁的家电及消费电子类产品销售均受到影响;其中,受疫情期间暂停营业影响,一季度苏宁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可比门店(指2019年1月1日及之前开设的店面)线下零售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2.60%。

在门店经营方面,报告期内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新开5家,关闭163家;红孩子母婴专业店新开一家,关闭24家。为整合资源,将8家苏鲜生精品超市全部纳入家乐福中国进
行统一运营;新开零售云加盟店466家店,关闭苏宁易购直营店561家。

事实上,苏宁大幅关闭门店,统一运营,目的在于收缩战线,尽可能减少盈利低甚至不盈利的业务,从而更聚焦主要业务。

疫情下的亏损病
4月8日,武汉解封。国内抗疫进入缓疫为特点的“后疫情时代”,全国范围内大部分企业基本已经实现复工复产,但对于苏宁而言,挑战并没有因此减少。
亏损5.51亿,同比下降505.45%,对此苏宁表示主要是因为线下店面租金、人员等固定
支出导致的公司阶段性亏损。而且因为疫情,一些企业破产倒闭,受企业裁员、失业人群影响,人员消费能力不足。对于对线下依赖较大的苏宁来说,即便有相应的线上渠道,也难以抵消线下消费减少造成的数据下滑。
自3月逐步复工复产以来,苏宁线下客流量虽然有所恢复,但总体仍然处于下滑状态,
这是因为在疫情发生之后,人们逐渐养成了在线购物、到家配送的生活方式。而且即便是苏宁目前线下门店已经关门歇业,但对应的成本如房租、水电、物业等成本并没有因此减少,再加上人力成本,苏宁在未来仍要面临挑战。
目光转向拼多多。

从第一季度财报来看,拼多多的亏损再次扩大。净亏损为31.70亿元,对比去年同期净
亏损13.79亿元,增长129%。对于亏损扩大拼多多的解释有两个:一是疫情期间对平台
商家的扶持。“拼多多在保持0佣金的基础之上,主动继续降低商家在平台上的营销成
本,并将大量的免费流量资源优先给到了用户最需要的医疗用品。”在抗疫这一背景下,拼多多的营收只增长了44%。二是拼多多在技术、产品和商品直接补贴上的投入持续
加大。这里包括了直播造成更高的宽带成本,以及拼多多百亿补贴给到了品牌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拼多多补贴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拼多多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其在2019年推出的百亿补贴政策,但2019年全年的市场费用高达271.75亿元,只换来301.42亿元的营收,由此看来,性价比较低。

写在最后
简而言之,无论是苏宁、拼多多、京东乃至更多的电商平台,毋庸置疑,在疫情期间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冲击,不过,这些平台也以敏锐的嗅觉加速痊愈,并对市场做出迅速反应。加大营收,降低亏损,疫情过境的电商平台们仍需要不断探索,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