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自珍明珠蒙尘(IV):我解三国

o
onetiemyshoe
楼主 (未名空间)
这个系列前面3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106807.html

我看见另一篇文: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107585.html

我自己手痒就写了这一篇:
诸葛亮挺牛,但是没那么神。

刘备各种弱点,但是他姓刘有
正统优势,又见过世面,名声不错。处处
有刘邦这个模式(A)可以模仿,诸葛亮
是以萧何张良的模式来辅佐刘备的新刘邦。
即使(A)模式不行,还有刘秀(B)
模式可以借鉴呢。

诸葛一生大憾事:曹操不是项羽。
曹操处处防备刘备的刘邦模式。
一生不愿称帝,可能就是明白
项羽的前尘。 也是跟曹操的道家
思想有冲突。

呵呵。

曹操一生大憾事:司马懿不是韩信。
曹丕就没有曹操的老到。 秦后汉初,
很多华人其实都怀念春秋战国的故国。 所以
魏的国号选择,晋的国号选择,其实都是
这种心理的展示。 但是后来这种记忆淡去,
国号就不再用六国的旧名了。

帝国的传承始终是个难题,
赌局越大,输得越惨。

这话又扯远了。 三国演义对刘备诸葛的
神化,对曹操周瑜的小丑化是受宋元明
三朝的影响。 南宋对北方蛮子精于外交博弈,
最后连偏安的一隅都土崩瓦解无一席之地,
却给元代几代“陋儒”寄托永远的哀思。于是
诸葛/刘备就成了南宋的代名词。
元代的广沃领土,耀武扬威,对老中却是
屈辱暴政的象征,于是曹操(道教思想影响更大)
不幸成了元代当朝,儒家对手的化身。
所以三国演义隐含了汉人推翻蒙古统治者,儒家当道
需要的正统性。 诸葛亮关羽刘备就这样走入神话。
K
KingOfMaoLun
2 楼
我看三国演义还隐含了反清复明的必要性。
o
onetiemyshoe
3 楼
三国故事和三国演义后来成了满清日本战略教科书。
可惜里面的“战略”少谋略,多“诡计”(陋儒YY的结晶),
赢一时,输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