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如何四年毕业,发表四篇一作SSCI,还保持周末双休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3月31日 20点16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y
yutuo
3 年多
楼主 (未名空间)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强调两点。第一是我知道许多博士生能在三年内毕业,或者博士期间发表20+期刊论文,所以我并不算是一个佼佼者,我最多只是做到了“按时”和“
按部就班”而已,所以说得不对不准确的地方,请各方指正。
第二是能在四年内博士毕业,发表期刊论文等等须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我能做到,不是全归功于我自己的努力,而是有很大的幸运和机缘成分;任何导师,家庭,个人健康,行政手续,找工作等方面的因素的出现,都会使毕业延迟,效率降低,由不得自己。
动机(motivation)和自律
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拿出来在第一点说,因为动机和自律确实很重要。博士期间,除了必修学分,几场考试和博士论文之外,其他大部分研究项目的参与或者发起,都是自愿的,即便不做也没有人会强迫自己参与。另外博士日常几乎没有来自其他人的监督,早上几点起床,什么时候工作,按什么顺序做工作,工作期间能不能出门溜达一圈,没有人会盯着,所以自律太差的话,工作总是很慢才完成。
所以能发表多少论文/一作论文,写论文多专心迅速,很大取决于自己是否愿意、喜欢
参与研究。比如我读博士的根源动机,在于我热爱学术研究,所以我在博士期间发起了很多研究项目,计划和写作博士论文也比较积极,原因在于此。博士期间的日常工作,也是遵循朝九晚五周日双休的规矩。具体的内容,下文还会提及。
计划和遵循计划
博士一二年级的时候,就要对自己的博士生活和工作有一个宏观计划,并且一旦确立,就坚决执行。比如我在博一期间就确立了四年毕业的目标,相应的我每学期多修课程,确保最快修完学分;二三年级期间不断发起新的研究项目(直到工作负荷饱和为止),以积累研究经验,推动论文发表。
从第三年开始,我就逐渐跟导师沟通我计划四年内毕业的事,让大家都有个心理准备和什么时候什么工作要完成的预期。
多线程工作:论文写作流水线
如果你的博士项目或者找工作要求你发表多篇期刊论文,那么在四年内毕业又发表多篇论文就不免多线程工作。我设计的论文写作流水线是我多线程工作、发表多篇一作论文的核心技能。我把一篇论文的发表过程分为几步骤:计划,实验/问卷设计,IRB,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和修改,同行评审,同行评审修改,接收发表。这个步骤不是一定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
然后发起第一个研究项目,当此项目推进到第二个步骤时,发起一个新的项目,这样就有了两个项目,一个在步骤二,一个在步骤一。
以此类推,每当前一个项目推进到下一个步骤时,发起一个新项目。如果安排得完美,这就形成了一个流水线:在论文的每一个步骤里都有一个在进行的项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至于几个项目同时都在耗费时间精力的步骤(例如“写作和修改”或者“数据分析”)上,以提高效率,避免疲劳。比如同时写两篇论文的文献综述是相当累的。
当然完美是几乎不存在(哈哈哈),有些晚发起的项目反而进行得比早发起项目快得多的情况经常有发生;论文投出后的时间线也是很少由自己控制。这都是十分正常的。但总体而言如果能大致保持大部分项目都在不同的步骤上,就能保持高效率又不会过于疲惫。
按照这个流水线的设计,我博二博三期间顶峰时期有六七个项目在同时进行,几乎每天都有开会讨论,不是在计划新项目就是在去写计划书的路上。直到博三的中期我实在感觉负荷饱和了,我就不再发起新项目,转而专注于把已有项目完结上。
工作事项的顺序
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先做,之后做紧急的,重要的,最后是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这个优先顺序广为人知,我这里提出的可能有些不同。
如果你发觉自己做的工作,经常是重要而紧急的,或者是紧急的,那么我自己的看法是,这个时间管理可能有一些问题,可能是个拖延症或者死线工作者:到了事情紧急的时候才做。
我的做法一般是这样的:必须在早于死线很久以前,先做期限短又重要的,然后做期限长又重要的,最后做不重要的,以避免被死线牵着鼻子走的情况。比如说某一周星期一,以下几件事可以这样做:三天内必须批完学生作业(期限短又重要),计划一年写完毕业论文(期限长又重要),温习已经熟悉的周三教案(期限短又不重要),分析独立研究项目数据(期限长又不重要)。
以上所说的“重要”与否,在于事情是否必须做,不做有严重后果(比如无法完成学位)。比如批作业(教学职责)和写毕业论文是必须完成的事,而研究项目则是即使不做了也不会丢学位的事。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以上所说的顺序,是假设在死线很久以前就开始做,而非是“有十天时间批作业,到了还有三天就截止时才开始做”的情况。
这个工作顺序能最大程度保证按时完成重要的工作,不用忧心死线,且工作质量高。比如两天内完成了学生作业批改,那最后一天可以检查是否有疏漏;如果计划一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提前三个月完成,那三个月可以用于进一步润色批改。
规矩和遵循规矩
我给自己立的规矩是朝九晚五(有时候是朝八晚五,朝十晚六)周末双休,因为工作日的晚上和双休日要休息和陪家人。这个规矩影响了我的很多工作习惯:
一是计划性。在我的意识中工作日晚上和周末不是可以利用的时间,所以所有的工作计划都要以这些时间不可能工作为基础。所以每一天的工作都催促自己在下午五点前完成,而不是潜意识觉得反正还可以晚上做。再比如周一要交的工作,我最迟上周周五就准备好,而不是周日再来看;死线在周日的会议论文,我最晚在上周五就交上去,周末就不用想这件事了。
二是工作顺序。我是晨型人,早上起来头脑最清醒,工作效率最高,晚上到了九点就困。所以我早上起来做重要的事,中午之后做的事情重要性就要低很多,晚上放心休息,吃,玩手机,读书,撸猫。我认识许多夜猫子,我并没有颠倒日夜工作过,所以不能给出一些工作顺序的建议。
三是跟co-author的关系。虽然我并没有跟其他有工作合作关系的教授同学强调我周九
晚五周末双休的习惯,但我基本做到非工作时间不回复邮件(看是很多时候都忍不住想看的哈哈哈),以免给别人“我什么时候都会回邮件”的预期。
以上我给出了一些博士期间时间管理的策略,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工作习惯和风格都不同,但如若以上所说能帮助几个博士减少压力提高利率,那时最庆幸不过。最后祝愿天下每一个博士都开开心心按时毕业。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强调两点。第一是我知道许多博士生能在三年内毕业,或者博士期间发表20+期刊论文,所以我并不算是一个佼佼者,我最多只是做到了“按时”和“
按部就班”而已,所以说得不对不准确的地方,请各方指正。
第二是能在四年内博士毕业,发表期刊论文等等须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我能做到,不是全归功于我自己的努力,而是有很大的幸运和机缘成分;任何导师,家庭,个人健康,行政手续,找工作等方面的因素的出现,都会使毕业延迟,效率降低,由不得自己。
动机(motivation)和自律
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拿出来在第一点说,因为动机和自律确实很重要。博士期间,除了必修学分,几场考试和博士论文之外,其他大部分研究项目的参与或者发起,都是自愿的,即便不做也没有人会强迫自己参与。另外博士日常几乎没有来自其他人的监督,早上几点起床,什么时候工作,按什么顺序做工作,工作期间能不能出门溜达一圈,没有人会盯着,所以自律太差的话,工作总是很慢才完成。
所以能发表多少论文/一作论文,写论文多专心迅速,很大取决于自己是否愿意、喜欢
参与研究。比如我读博士的根源动机,在于我热爱学术研究,所以我在博士期间发起了很多研究项目,计划和写作博士论文也比较积极,原因在于此。博士期间的日常工作,也是遵循朝九晚五周日双休的规矩。具体的内容,下文还会提及。
计划和遵循计划
博士一二年级的时候,就要对自己的博士生活和工作有一个宏观计划,并且一旦确立,就坚决执行。比如我在博一期间就确立了四年毕业的目标,相应的我每学期多修课程,确保最快修完学分;二三年级期间不断发起新的研究项目(直到工作负荷饱和为止),以积累研究经验,推动论文发表。
从第三年开始,我就逐渐跟导师沟通我计划四年内毕业的事,让大家都有个心理准备和什么时候什么工作要完成的预期。
多线程工作:论文写作流水线
如果你的博士项目或者找工作要求你发表多篇期刊论文,那么在四年内毕业又发表多篇论文就不免多线程工作。我设计的论文写作流水线是我多线程工作、发表多篇一作论文的核心技能。我把一篇论文的发表过程分为几步骤:计划,实验/问卷设计,IRB,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和修改,同行评审,同行评审修改,接收发表。这个步骤不是一定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
然后发起第一个研究项目,当此项目推进到第二个步骤时,发起一个新的项目,这样就有了两个项目,一个在步骤二,一个在步骤一。
以此类推,每当前一个项目推进到下一个步骤时,发起一个新项目。如果安排得完美,这就形成了一个流水线:在论文的每一个步骤里都有一个在进行的项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至于几个项目同时都在耗费时间精力的步骤(例如“写作和修改”或者“数据分析”)上,以提高效率,避免疲劳。比如同时写两篇论文的文献综述是相当累的。
当然完美是几乎不存在(哈哈哈),有些晚发起的项目反而进行得比早发起项目快得多的情况经常有发生;论文投出后的时间线也是很少由自己控制。这都是十分正常的。但总体而言如果能大致保持大部分项目都在不同的步骤上,就能保持高效率又不会过于疲惫。
按照这个流水线的设计,我博二博三期间顶峰时期有六七个项目在同时进行,几乎每天都有开会讨论,不是在计划新项目就是在去写计划书的路上。直到博三的中期我实在感觉负荷饱和了,我就不再发起新项目,转而专注于把已有项目完结上。
工作事项的顺序
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先做,之后做紧急的,重要的,最后是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这个优先顺序广为人知,我这里提出的可能有些不同。
如果你发觉自己做的工作,经常是重要而紧急的,或者是紧急的,那么我自己的看法是,这个时间管理可能有一些问题,可能是个拖延症或者死线工作者:到了事情紧急的时候才做。
我的做法一般是这样的:必须在早于死线很久以前,先做期限短又重要的,然后做期限长又重要的,最后做不重要的,以避免被死线牵着鼻子走的情况。比如说某一周星期一,以下几件事可以这样做:三天内必须批完学生作业(期限短又重要),计划一年写完毕业论文(期限长又重要),温习已经熟悉的周三教案(期限短又不重要),分析独立研究项目数据(期限长又不重要)。
以上所说的“重要”与否,在于事情是否必须做,不做有严重后果(比如无法完成学位)。比如批作业(教学职责)和写毕业论文是必须完成的事,而研究项目则是即使不做了也不会丢学位的事。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以上所说的顺序,是假设在死线很久以前就开始做,而非是“有十天时间批作业,到了还有三天就截止时才开始做”的情况。
这个工作顺序能最大程度保证按时完成重要的工作,不用忧心死线,且工作质量高。比如两天内完成了学生作业批改,那最后一天可以检查是否有疏漏;如果计划一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提前三个月完成,那三个月可以用于进一步润色批改。
规矩和遵循规矩
我给自己立的规矩是朝九晚五(有时候是朝八晚五,朝十晚六)周末双休,因为工作日的晚上和双休日要休息和陪家人。这个规矩影响了我的很多工作习惯:
一是计划性。在我的意识中工作日晚上和周末不是可以利用的时间,所以所有的工作计划都要以这些时间不可能工作为基础。所以每一天的工作都催促自己在下午五点前完成,而不是潜意识觉得反正还可以晚上做。再比如周一要交的工作,我最迟上周周五就准备好,而不是周日再来看;死线在周日的会议论文,我最晚在上周五就交上去,周末就不用想这件事了。
二是工作顺序。我是晨型人,早上起来头脑最清醒,工作效率最高,晚上到了九点就困。所以我早上起来做重要的事,中午之后做的事情重要性就要低很多,晚上放心休息,吃,玩手机,读书,撸猫。我认识许多夜猫子,我并没有颠倒日夜工作过,所以不能给出一些工作顺序的建议。
三是跟co-author的关系。虽然我并没有跟其他有工作合作关系的教授同学强调我周九
晚五周末双休的习惯,但我基本做到非工作时间不回复邮件(看是很多时候都忍不住想看的哈哈哈),以免给别人“我什么时候都会回邮件”的预期。
以上我给出了一些博士期间时间管理的策略,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工作习惯和风格都不同,但如若以上所说能帮助几个博士减少压力提高利率,那时最庆幸不过。最后祝愿天下每一个博士都开开心心按时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