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尽力选到和自己合拍的导师

b
boter
楼主 (未名空间)

各位读博的同学们都知道,如果导师和自己合拍,博士生活将如鱼得水,既能在轻松获得各种学术技能的同时顺利毕业,又能享受生活、积攒起终身受用的人脉。当然,要实现这些,选对导师的同时,你的自身能力和刻苦努力也是必要条件。如果选错了导师,和自己不合拍,或者干脆选到了所谓的toxic mentor,那你的博士生活将宛如炼狱。关于good mentor,bad mentor和toxic mentor的定义我就不多说了,具体内容参见2020
年11月17日science上的一篇“How to navigate conflict with your research
adviser”,这里主要是教上了贼船的博士们如何和bad mentor和相处以及如何和toxic mentor博弈。虽然说上了贼船也可能有办法解决,但是谁都想一次选对导师,所以话
不多说,我们来聊聊测评导师是否和自己合拍的几个办法。

绕弯路向目标导师组内学生或博后打听,这是很多人都会首选的方法,但是着实是下下策。还没说具体方法,就把这个办法放在这里,就是想告诉大家,听听就行了,别太当真。现在的社会,诚信出现了问题,包括科研圈,这就不多说了。最主要的是,每个人其实是多面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是不同的。这个导师和那个学生合拍,在你眼里却未必是好导师。所以,与其托关系各种打听,还不如拿出人肉那些和你没关系的人的劲头来,自己在网上好好“人肉”一下你的目标导师们。“人肉”科研工作者是最容易的一件事,大名、工作学校、系别一律清除明白,很多导师的网上简历清晰明了。所以看学校网站上的简历我就不用说了,大家申请自然会去看。那么除此之外,关键需要人肉的是老师发的文章,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如果不知道怎么找文章,去
ORCID网站搜索人名,即可看到文章列表。以下分几个重要部分介绍看文章评价导师的
窍门。

1. 文章数量
这里说的文章数量是指这个导师是通讯作者的文章数量。这是他的实际总产出。(如果哪个大佬每年都是挂名最后一个作者,其中还另有其他几个固定的人做通讯作者,这就说明这个组大佬基本不指导,都是小老板们在实际干活。这一点在下面“作者情况”部分详细说明)。首先,不用看他每年发多少文章,只看近五年的文章,找一作相同,研究方向、内容完全一致的大概有多少,这个数字就是你未来进入这个组大致需要发的文章数量。当然,每个人的能力有别,你可以多看几年,多找几个目标人物,看看大概平均值,差不多就有谱了。

2. 文章质量
文章质量是说明一个通讯作者学术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如果垃圾文章很多,甚至出现了原理性错误,那toxic mentor无疑,请自行绕道。但是有些同学说还没读博呢,那些高深的东西看不懂,怎么知道基本原理有没有错,文章质量如何呢?无论怎样,都可以用三个最简单的办法:1)看期刊影响因子(还没接触过这个概念的,可以搜impact
factor);2)图表往往是一篇文章的脸。找两篇真正的业界大牛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
的文章,比对你的目标导师发的文章的图表和业界大牛文章图表的质量;3)读文章,
努力啃,至少能知道文章逻辑是不是清晰明确、自证充分。你目标导师的文章质量就是你未来需要达到的水平,也是他或者他组里其他人可以帮助你达到的水平。另外,这个也是你目标导师的天花板,即使你能力再强,突破这个天花板也是要付出巨大的身体、心理和智力的三重折磨和努力的。

3. 作者情况
1)作者数量:以前很多大牛悉心指导学生和博后,文章中最多三个作者。现在这种情
况越来越少了,但是只要是能独立认真指导学生的导师,偶尔还是会有几篇两三个作者的情况,所有这两、三个作者的affiliation都是同一个,这样的导师还是比较靠谱的
。如果作者多,有两种情况也是合理的,一种是跨领域合作(或者不同系或者不同学校合作),一种是一个实验室里的两个方向的合作(详细分析见“组内挂名”)。

2)通讯作者:这个其实门道有点深,但是默认都是大佬是最后一个。不管大佬本人是
不是通讯作者,先看看通讯是不是还有另一个(很多期刊允许双通讯)。如果常年这个大佬发的文章一直有固定的几个人做通讯,那么你进组后其实是另一个通讯作者管你一切。这个时候你就有了一个大老板和一个小老板。你在研究文献的时候,也注意研究一下那个小老板的情况,再做决定。如果大老板把组内关系搞得很融洽,那小老板是有助力的。一旦大老板是那种谁都不信任,要坐山观虎斗,组里各种关系复杂的,我建议你绕行(我甚至都不建议做备选)。这种关系可以试探性的找人打听一下,从文章中基本看不出任何端倪。

3)组内挂名:有些大组分两三个重要课题方向,不同方向之间如果合作研究的话,一
篇文章由两个学生或者博后配合完成是很合理的。但是如果发现组内挂名的是各种方向乱七八糟的挂名,这就有点危险了。很可能是这个导师想起啥做啥,不管学生的研究连续性。这样的导师不可能是个潜心做科研的人,但是没准可以带你发不少灌水文章。

4. 致谢
一般读文章,没什么人看致谢。如果你申请,请务必看致谢。致谢里面有这篇文章中的研究是由哪个项目资助的。你可以试试网上搜这个项目。有不少地方的项目基本信息是公开的。你大概可以知道这个项目是不是你目标导师自己的项目,以及这个项目得到了多少钱的资助。再顺藤摸瓜找找你目标导师的其他项目。当然,找不到也没关系,你都搜了那么多他的文章了,找最近三年的每篇文章,扫一眼致谢,大概能知道他三年内拿了多少项目了。为什么是三年,科研项目的基本时长是2、3、5年。五年就已经是很大
的项目了,这种牵头的早就是大佬了。能养两三个小老板,funding一定不少。如果是
小导师,致谢了大项目,也只能说他是投靠了大佬的(一般小老师是不会给五年期大项目的)。所以看个人能力,主要看二、三年的小项目,这些都是独立或者与另外一两个人做合作研究而已。你说做研究,看funding干啥?那么世俗。没办法,没funding,你买的试剂就很可能是你做了半年实验没做出来的原因所在。

5. 以前的一作都去哪里了
再往前倒五六年,看看能不能搜到那会儿大量发文章的一作,他们都在哪里。如果在学校任教基本都能搜到。你的目标导师是否桃李满天下,这一点轻易可见。那个你搜的老早年的师兄师姐的未来也许就是你毕业后的一个选择。

最后还有一个判断导师是否和你合拍的机会,就是面试。别以为面试是导师考你,你尽量表现。这个只对了一半,你应该抓住面试的机会也认真考察一下这个导师是不是你的菜。TA是否更在意考察你的学术能力(包括知识背景、查找以及读文献、逻辑思维、数据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是更喜欢跟你空洞的夸夸其谈?TA是否关心你的抗压能力(这个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你甚至可以准备一些问题问你的目标导师,根据TA的回答判断他是哪一类导师。

说了这么多乱七八糟,希望这个申请季大家都能找到和自己意气相投的好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