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内卷的今天,即将博士毕业的我何去何从?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内卷”。所谓内卷,举个简单的例子,同一个圈子里的人因为资源有限无法向外扩张,而只能靠相互竞争去拼抢有限的资源,此为“内卷”。说得直白点,就是僧多粥少。

比如,以前火热的土木工程行业,因为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而工程建设行业却不再像以前那么火热 ,导致一些本科毕业的土木学子,都要去工地放线打灰,导致一
些土木学子怨声载道,不是在提桶跑路,就是在准备提桶跑路。
又比如,现在火热的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也有人预测会逐渐内卷化。现在已然有了这样的趋势,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通过996甚至更狠的加班方式,来突出自己的竞争能力
,导致整个互联网行业似乎成为了“加班”的代名词。一些互联网行业的老板们,也因此窃窃自喜。
不需要付加班工资,靠几句正能量鸡汤或者PUA手段,就能让那这帮人自愿996,而且还觉得理所当然。
在大学里当老师,也有内卷的苗头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大学老师这个职业也逐渐开始内卷化。一些985大学毕业的博士,大概率是没法留在本校或者其它名校当老师的
,因为这些学校的位置基本都已经满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少部分能够去211高校当老师,而绝大部分只能去普通的二本学校,甚至三本大专去当老师
。无它,供大于求,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这是自由市场的选择,怨不得别人。这些新毕业的985博士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青教,也被戏称为“青椒”。而这些青教的生
存现状,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优雅与高大上,与其他许多在企业打拼的毕业生一样,也有很多的苦恼与难言之隐。

比如下面这名二本高校的青年讲师就直言:进了高校才发现,这是噩梦的开始,每个月不足六千的工资,却干着六万的活。
一名二本高校青年教师的吐槽
我19年博士毕业后进了一家二本学院,当初去是因为对象在该城市工作,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就去了,被导师嘲笑没出息。去之前幻想美好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结果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入职不仅不给讲师职称,还需要签订8年的服务合同,如果中途离职
,除了按比例返还安家费外,还得赔偿未服务年限每个月的基本工资,算下来今年是第二年,要走的话也得赔个十来万。第二年上了讲师后,还要再签一个3年首聘期的合同
,如果离职还要再额外赔付3年的所有工资,包括绩效课时基本工资等等。

这不是让人心累的事儿让人真正心累的是:除了一学年500课时的工作量、科研考核外
,还得应付各种各样没完没了的任务,今天来个专业考核,明天来个教研室工作检查,心太累了。最近的一件事,让我彻底寒心了。
刚来的时候,当年的招聘启事明确写着:安排配偶工作,如不安排就一次性发放10万补助。我今年和对象领了证后,就去申请这十万块钱,结果被人事处告知,领证时间跨度太大,不符合规定不予发放。
可问题的关键是,当初签合同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任何文件告知我领证时间有限制,并且很多老师也是在入职后几个月半年才领的证。
诉说无门,想走法律途径维权,可一旦这样就彻底和用人单位翻脸了,现在好累,好想离开这地方。
我月工资不到六千,却天天干着6万的活,真的是卑微至极!
一些大学同行的评论
面对这名大学老师的吐槽,一些同行也有一些感受与看法,从这些评论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学其实也是一个职场社会,人情社会,所谓的“象牙塔”,是对涉世未深的学生而言。

选择了二本,就要适应二本的游戏规则。在二本,科研没有纳闷重要,教学才是面子,这一切,在关系面前,都是浮云。奉劝各位同行,千万别在985读了博,就怀揣一颗忧
国忧民,解放世界的心去二本,这样大概率会遭到现实血淋淋的毒打,直到你低头为止。
我一直以为高校里的行政人员,再不济也是被人称之为老师的人,但就是这样一群人,披着老师的外衣,干着一些龌龊的勾当。
知足吧,等你评副高的时候你会发现,眼前这些,根本就不是事。一群没有青基,没有省基金,没有SCI,没有专利,没有卓越期刊,没有教研项目的一众人,都可以轻松碾
压你。
我仿佛看到2年后的自己了。如果能去更好的学校,谁又会委身于二本三本呢?
现在内卷化越来越严重,我们根本没有话语权,如案板鱼肉。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