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美国华人教授抗议日记:一夜之间,我成了巨婴和病毒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0年4月15日 1点9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w
wmrencai
大约 5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原创作者:劳柯
引言:
“一觉睡醒,感觉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我上网一看,发现我成了“国外巨婴”和“
Chinese Virus”(中国*病*毒)。”
日前,新华社发布特稿-“全球抗疫的时代之问”中提到,“一场历史罕见的新冠肺炎
疫情正在全球肆虐。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这是挑战严峻的时刻;这是呼唤行动的时刻;这更是亟需合力的时刻。全球抗疫,对各国,是无法回避的大考,同时提出了世界必须直面的时代之问。”
为什么这么说?
有人预测疫情过后,随着经济走向衰败的还有全球化。“廖峥嵘:新全球化将冲破疫情和政治藩篱”一文中提到,“新冠病毒难以彻底扑灭,还有可能反复或在局部长期化。鉴此,主要经济体因疫情而采取的部分限制措施也可能长期化。一旦这些限制措施长期化,全球商品、服务和人员跨境流动的壁垒将进一步上升,并与各国国内民粹相呼应,将进一步助长反全球化逆流。” 近十年,不论是在学术、贸易或其他领域受益于全球
化飞速发展的海外华人们,会变成所谓“逆全球化”当中的弃子吗?
所以,今天我们不谈政治,不讲对错,只想问问国外的你们,过得还好吗?
这篇文章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一位华人教授,在美国生活了近二十年的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美国疫情爆发以来28天的生活。这篇写于3月17日,内容有所删减。
我成了巨婴和病毒
文/劳柯
一觉睡醒,感觉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我上网一看,发现我成了“国外巨婴”和“中国*病*毒”。
一位地方台的主持人公然在电视节目里称呼国外华人为“巨婴”,因为这个称呼,他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文后点赞和留言的人不计其数。我没有看文章的内容,只看了题目就心酸的无以言表。
不知道这位主持人知不知道为啥欧美疫情爆发的时候口罩却如此短缺,如果真去问他,看他现在的言论,肯定会说:欧美国家本来就没有预备好,这是罪有应得。其实真实情况不是他或者国内某些人想象的那样。
武汉疫情爆发几天以后,欧美的口罩就被抢脱销了,而抢这些口罩的人都是海外的华人,他们把抢到的口罩尽数运往国内,送给了亲友、送给了武汉疫区。我在一个捐赠网站上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奔跑哀嚎,国外的华人已经挤出他们的最后一滴油。他们心力憔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国内疫情。现在这些人反而成了“巨婴”,而骂他们的人恰恰是过去几个月他们无法放下的人。
除了巨婴这个名称以外,今天我还成了“Chinese Virus”(中国病毒)。美国总统把
现在这个肆虐全世界病毒公然称为中国病毒,用这个极度侮辱性的词汇来为自己错误推卸责任,他极端嘴脸昭然若揭。如果他仅仅是个有精神病的疯子,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在乎他说的话,他现在不但是疯子,而且是美国总统,公然宣扬民族歧视。
如果世界上有什么平等的话,那就是在疫情和灾难面前。
川普也许不知道也许是故意忘了,有无数华裔正在为美国的发展在奋斗,外国留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于中国,他们正在接受教育,将来其中有很多人会成这个国家的栋梁。川普的言论法理不容。
我从来没有后悔我出生在中国,她让我根基深厚,我因此愿意为她粉身碎骨;我从来没有后悔我来到美国,她给了我发展的空间,并因此愿意为她竭尽全力。不过现在我后悔了,我后悔我还活着,因为我成了只会索取的巨婴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病毒。
对于我,一个以文字为命的人,生与死不过是一个字的差别罢了。我不怕死,但我怕两个女儿命运,她们将来会不会也会被别人称为巨婴和病毒;我还担心和我一起工作的那些学生前途,他们还很年轻,会不会像我一样迷茫无助。我曾经因为这些学生而自豪,他们来自于世界的不同地方,他们毕业以后有的去了世界其他地方包括中国,有的留在美国,无论在哪里,他们都在为这个社会尽职尽责地工作。
我告诉已经毕业或者正在读书的学生:科学没有国界,我们在为科学工作,为理想尽力。我现在开始怀疑这句话,我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又做错了什么。
我也许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这个世界变得疯狂了。
编者按
日记是个人生活和观点的记录,谈不上为谁发声,更没有任何目的。通篇写着慢慢的无奈与担忧来源于身处夹缝的尴尬地位、对子女日后生活的思考,对出生地的情还有对所在地的义。我们不禁要问,会有这些无奈和担忧的海外华人还有多少?
也许他们不需要被理解和共情,更不需要被同情,但至少,当我们指责那些无理、傲慢、自私自利的个例时,能多一分理智的思考,不让他们在看到“被标签化”的题目时,“就心酸的无以言表”,
不要让他们后悔自己在时代的驱动下所做出的选择,使得自己的后代“被别人称为巨婴和病毒”。
当接受“外人”施以冷漠的指责和无理的谩骂时,他们还能从遥远的“老家”获得温暖的关怀和问候,毕竟,那是血浓于水的地方。
编辑 珮宇
留言告诉我们你在海外的抗疫故事,或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的抗疫故事分享群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原创作者:劳柯
引言:
“一觉睡醒,感觉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我上网一看,发现我成了“国外巨婴”和“
Chinese Virus”(中国*病*毒)。”
日前,新华社发布特稿-“全球抗疫的时代之问”中提到,“一场历史罕见的新冠肺炎
疫情正在全球肆虐。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这是挑战严峻的时刻;这是呼唤行动的时刻;这更是亟需合力的时刻。全球抗疫,对各国,是无法回避的大考,同时提出了世界必须直面的时代之问。”
为什么这么说?
有人预测疫情过后,随着经济走向衰败的还有全球化。“廖峥嵘:新全球化将冲破疫情和政治藩篱”一文中提到,“新冠病毒难以彻底扑灭,还有可能反复或在局部长期化。鉴此,主要经济体因疫情而采取的部分限制措施也可能长期化。一旦这些限制措施长期化,全球商品、服务和人员跨境流动的壁垒将进一步上升,并与各国国内民粹相呼应,将进一步助长反全球化逆流。” 近十年,不论是在学术、贸易或其他领域受益于全球
化飞速发展的海外华人们,会变成所谓“逆全球化”当中的弃子吗?
所以,今天我们不谈政治,不讲对错,只想问问国外的你们,过得还好吗?
这篇文章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一位华人教授,在美国生活了近二十年的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美国疫情爆发以来28天的生活。这篇写于3月17日,内容有所删减。
我成了巨婴和病毒
文/劳柯
一觉睡醒,感觉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我上网一看,发现我成了“国外巨婴”和“中国*病*毒”。
一位地方台的主持人公然在电视节目里称呼国外华人为“巨婴”,因为这个称呼,他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文后点赞和留言的人不计其数。我没有看文章的内容,只看了题目就心酸的无以言表。
不知道这位主持人知不知道为啥欧美疫情爆发的时候口罩却如此短缺,如果真去问他,看他现在的言论,肯定会说:欧美国家本来就没有预备好,这是罪有应得。其实真实情况不是他或者国内某些人想象的那样。
武汉疫情爆发几天以后,欧美的口罩就被抢脱销了,而抢这些口罩的人都是海外的华人,他们把抢到的口罩尽数运往国内,送给了亲友、送给了武汉疫区。我在一个捐赠网站上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奔跑哀嚎,国外的华人已经挤出他们的最后一滴油。他们心力憔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国内疫情。现在这些人反而成了“巨婴”,而骂他们的人恰恰是过去几个月他们无法放下的人。
除了巨婴这个名称以外,今天我还成了“Chinese Virus”(中国病毒)。美国总统把
现在这个肆虐全世界病毒公然称为中国病毒,用这个极度侮辱性的词汇来为自己错误推卸责任,他极端嘴脸昭然若揭。如果他仅仅是个有精神病的疯子,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在乎他说的话,他现在不但是疯子,而且是美国总统,公然宣扬民族歧视。
如果世界上有什么平等的话,那就是在疫情和灾难面前。
川普也许不知道也许是故意忘了,有无数华裔正在为美国的发展在奋斗,外国留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于中国,他们正在接受教育,将来其中有很多人会成这个国家的栋梁。川普的言论法理不容。
我从来没有后悔我出生在中国,她让我根基深厚,我因此愿意为她粉身碎骨;我从来没有后悔我来到美国,她给了我发展的空间,并因此愿意为她竭尽全力。不过现在我后悔了,我后悔我还活着,因为我成了只会索取的巨婴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病毒。
对于我,一个以文字为命的人,生与死不过是一个字的差别罢了。我不怕死,但我怕两个女儿命运,她们将来会不会也会被别人称为巨婴和病毒;我还担心和我一起工作的那些学生前途,他们还很年轻,会不会像我一样迷茫无助。我曾经因为这些学生而自豪,他们来自于世界的不同地方,他们毕业以后有的去了世界其他地方包括中国,有的留在美国,无论在哪里,他们都在为这个社会尽职尽责地工作。
我告诉已经毕业或者正在读书的学生:科学没有国界,我们在为科学工作,为理想尽力。我现在开始怀疑这句话,我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又做错了什么。
我也许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这个世界变得疯狂了。
编者按
日记是个人生活和观点的记录,谈不上为谁发声,更没有任何目的。通篇写着慢慢的无奈与担忧来源于身处夹缝的尴尬地位、对子女日后生活的思考,对出生地的情还有对所在地的义。我们不禁要问,会有这些无奈和担忧的海外华人还有多少?
也许他们不需要被理解和共情,更不需要被同情,但至少,当我们指责那些无理、傲慢、自私自利的个例时,能多一分理智的思考,不让他们在看到“被标签化”的题目时,“就心酸的无以言表”,
不要让他们后悔自己在时代的驱动下所做出的选择,使得自己的后代“被别人称为巨婴和病毒”。
当接受“外人”施以冷漠的指责和无理的谩骂时,他们还能从遥远的“老家”获得温暖的关怀和问候,毕竟,那是血浓于水的地方。
编辑 珮宇
留言告诉我们你在海外的抗疫故事,或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的抗疫故事分享群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