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什么卧轨自杀?

j
jiuna
楼主 (未名空间)

最近观赏了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想起了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篇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当学生时很爱读书,惭愧只是泛读。曾读过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很多细节都已遗忘,唯独上面那句名言始终没忘记。读过书看过两版电影,现在又看了芭蕾舞剧,颇有感慨。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愈发认同托尔斯泰对婚姻和家庭的这句悟言:“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文学泰斗。除了我上面列出的长篇小说三部代表作外,他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于1875年-1877年间创作的小说,被广泛认为是
写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代表。《安娜·卡列尼娜》完稿于1877年,1875年1月开始连载于
〈俄罗斯公报〉上。小说发表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安娜·卡列尼娜》的每个篇章都轰动了整个社会,引起了热烈的争论,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似乎议论的是他们的切身问题一样。”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问世近150年来,赚足了世界各国读者的眼泪,更是
被几乎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演绎。从1910年起,《安娜·卡列尼娜》就在世界各地不断被改编成电影,至今已经有超过20个的电影版本。安娜·可列尼娜是一个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的"叛女"形象,也是世界文学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真诚、热烈、决绝的安娜早已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形象。只是我觉得,在小说中安娜刚出场时,作家就已经伏笔安排了女主人公的凄惨归宿,实在很残酷。今天不说小说和电影,这个题目太大,我也没水平评说。

这部故事复杂、情感跌宕的恢弘巨著,也吸引了现代芭蕾编舞大师。我最近看的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的版本(2014)。欣赏舞剧之前我还有些疑惑,这部中译本800多页的长篇巨著,怎么能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芭蕾舞剧中重
现原著精华?看完舞剧,我由衷地佩服编导和演员,居然能只凭肢体动作,最大程度地再现原著风貌。创作者抛开原著中的副线,聚焦于“安娜-卡列宁-沃伦斯基”三人的感情纠葛,描绘了一个因爱脱胎换骨的女性,展现爱情与欲望、伪善与欺骗、绝望与死亡的主题。在表达人物内心丰富变化的同时,用生动的芭蕾语汇带给观众一次次悸动灵魂的叩问。必须记下来: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由编舞大师罗曼斯基编导(Alexei Ratmansky),女主角安娜由当今世界顶级芭蕾舞演员-马林斯基剧院首席演员乌里安
娜·洛帕金娜饰演(Ulyana Lopatkina)。

当然,音乐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舞台背景也令人震撼。精美飘逸的演员服装,舞台效果美轮美奂。马林斯基剧院的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将托尔斯泰经典悲情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更加浪漫、唯美和戏剧化。

这是一个舞蹈与故事完美结合的芭蕾舞剧,完美的编排,优美的舞姿,高超的技艺,精湛的表演,完美融于一体。舞蹈演员们完美的舞台张力,完美的演绎,精确的情感流露,是这部舞台剧成为经典必不可少的因素,深刻的刻画着爱情中的伪善与欺骗、绝望与死亡。太喜欢乌里安娜的表演了,她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因为爱而付出一切,却不能善始善终,最终只能走向灭亡的悲剧女性。

乌里安娜被誉为俄罗斯芭蕾舞学派当今的最佳代言人,修长的四肢、优美的舞姿,强有力的舞蹈动作,纯粹的古典风格的身体线条,以及出色的音乐感,让她深受芭蕾观众的喜爱。她尤其擅长“天鹅”角色,表演细腻,最著名的是她在《天鹅湖》中饰演的奥吉莉娅-奥吉塔两角,优雅凄婉,令人印象深刻,极有韵味。她的气质清新脱俗,富有古
典气质,她的现代作品也别具有一番风味。

美不胜收,连看几遍。截屏几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