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话头和默照禅

L
LinChong
楼主 (未名空间)

看话头也叫参话头,和默照禅,都是实用的实修之法。

大慧宗杲是非常反对默照禅的,多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因为他提出的。。。。。哈哈哈,是看话头禅法。

这两个修法一时瑜亮。你问我那种修法好,作何种选择?我说两个都好,能修会的,能起步修的,都是好。你来到了这,就知道选择了,或者是不用选择了。

大慧宗杲将临济禅法推到了新高度。

宗杲的师傅圆悟克勤在花街柳巷听到艳诗而开悟,和五祖退位后的饮花酒,异曲同工,妙在那里?

圆悟克勤对心性本体极为重视,提倡以截断生死虚幻来断除烦恼,顿悟自性。圆悟克勤师徒早就看出了棒喝的弊端,狂禅流行,是非常反对大家对禅门公案的过度依赖的,公案中太过执者于文字语句,靠场面大家来虚谈沽名,示现莫测高深,使众人学者云里雾里。

太难了,实在是太难了。

大慧宗杲就打断这类摆面门不知所谓的清谈,提出看话头禅法,通过生活化,入世间红尘打滚,参究语录公案,不堕语句,超越文字表象,靠这些无语境意义的话头来斩断思维,进而平静内心,中断思维知见,得以明心见性。

综合自己所学,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追索现象的根源,生起疑情并凝于一点,这一点,就是话头。这一点,是本心本性,中道实相。

或者,你认为话头是禅门公案中禅师的答语。如果答语是活句,参话头就是参活句,如果是死句,不用参了,已经回答你了。活句是不能正面回答的,字句子可能没有什么意义所指,但,并非没有任何意义,禅师所说,非字面解释的含义,后面所包含表达的就是“本来面目”。

入得红尘,要不会滚滚,就得混混了。

自从一吃马祖踏,直至如今笑不休


这一下,就改进了临济,云门,曹洞三宗的发展。

看话禅以参究公案话头为修行方便,要直下信得及,要从决定志乘决定信才能过关,有了决定志,就能深入大寂灭海,有了决定信,就可以在古师大德言句及教乘文字中转动身躯。

大家都练过安心法门,道佛两家的修法市面多的是了,一般修行人基本都接触过三五个。

七支坐,四加行,观音法门,安那般那,六妙门,九节佛风,宝瓶气,数息观,观呼吸,慈心观, 修净土,意守丹田,准提咒,白骨观,修气脉掘火,修瑜伽(四禅八定不
在此列,那是南传的,再说),此等种种,当你上座,以上方法都做过了,用过了,也平静了,内心也达到了一定安详乐受之境,或者,你就安心平静了,来了,然后,你怎么办,保持就一直这样下去吗?,怎么下去,下得去吗,或者,走向何方?

说白了,就是打坐一个小时你坐在那里干啥?发呆?弄气脉?出阳神?玩鬼通?从横四海?

玩得多了,极度无聊,也没啥功利存在?爱坐不坐的,爱练不练,瓶颈,进展不大,也不知自己终究为何,给你在阿嬷陀佛的十二个大院里住个够,也没啥意思,该吃该睡,和现在村口的二傻子也没啥分别。

卡住了,马戏全给你玩遍了,再玩也没啥意思?怎么办?怎么坚持坐下去?

既然世间无聊,我们还是看话头吧。

我不知你们怎么去看,我是乱看,无论是那家的,只要能看,就看。

字眼不同,可能延伸出来的意思意义就会有偏颇。

如是参话头,就是参,学人之间的机锋转接,不惜师子弦,为君千万弹,就是要接引学人。勘验见地,辨器锻炼。

如是看话头,打坐时看话头出处,从何处出来,一句话一个念头从何方位出来,那就是念头的前头了。也就是,意识从何而来,根源在那,找到源头,守株待兔,一个想法一
个概念爱出未出时,我呔!!!!!!

话头,你是指东南西北那个方向呢,我说这句话出来时,已经是话尾了。哪个是指方向前后?哪个是指终端始末? 这个和三际托空差不多,前念已过,后念未生,现念准备出
来,正在集结,还未成型,快,抓住这点。

一开始,我们说看话头,并未说参话头。参话,参究,是指对某些现成祖师的胡言乱语或是公案不理解体会不到,来弄明白,故称参究、参话、参公案。

话头多出自祖师问答,话头就是一句话!

我们禅宗的话头都是什么呢:无、麻三斤、干屎橛、念佛的是谁、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那个,南泉,你斩了猫,犯了杀戒,怎么办。

这些都是大家多少听过的话头,然,自古至今都没有谁说过什么话头是说话的前头,参话头就是参一句话,把一个不明白的疑惑借着一句话来参究,疑情大到一定程度才有开悟机会,积累问题解决不了时,痛不欲生,悬崖撒手,叭,好似气球吹爆了。

自己看书学习也产出很多疑惑,那些疑惑久久不能释怀,世间长了,自然而然,我如骨鲠喉,我自己没事肇事的发明了很多话头困扰自己。这话头是如此的有力量,无间道一样,持续不断的转磨我,这些疑情一刻也不会消停,我却如含着一口最爱的东坡肉,如此美妙的美味,新鲜出炉的,十分烫口,非常烫,我合不拢嘴,又不舍得吐出来,此时,心中无他,只有想把东坡肉一口吞了,可又下不了肚,只好不断哈气,让它快点变凉快,我那时,真的没有其他杂念,只有一心一口美食。

参话头,就这感觉,如果你吞下东坡肉,就不是话头了,已经是化物了,没有了疑情持续不断,靴子落地了,东坡肉虽然也是妄念,但可以令你全身为之心动。

我有无生忍,临生不惧死,临生即是死,临机不让师,此生有屁事,谁辨谁多事。

我用了六年四十篇文字,就是想剪断大家的情根意识,可,这偏偏要靠六尘六识十八界来拉练,自己掉进了自己挖的坑中,还是深深深的坑。没想到,木橛子打进土,越拔越难出我手中的杀人剑,早就开明指归,可惜,活人刀又令大家死去活来。罢了,还得你自己在事上,理上,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走吧。

思惟修,还是得靠意识去寻伺觉察,到了参,参的意思,思想意识不要用了(怎么办,就这一句,没得说明白没法摆出台面),因为要离心意识去参,就是说,你最好不是人,不以人为的习惯去走,越不像人,了了无事存心,无境无物,无。。。。。。也无,时间到此,刚刚好,参。

打坐修炼时,如果你能做到脑袋不起念了,不起念头,思维不起概念了,对世界没有再起念头的反应了,那就厉害了,这个是很高层面的功夫了,所以,不用看我写的啦。

当你睁眼开到世间万事万物,具体到桌面上一个苹果时,第一时间,看到桌上这个东西,脑袋准备出现“苹果”这个概念时,这个词还未在脑海出现,正准备出现形成一个东西一个词汇在脑袋里放映出来,专注那一刻,那个意生未生时,苹果这概念的念头还未出现脑中生物电传信息时,朦朦胧胧中,那样一个一闪而逝去的时空。元音老人常常叫你抓住的,叫你返闻闻自性,告诉你白马过隙那个时刻,叫你转身的时刻,就此时。

这是观心法门。我借用一下南传小乘的东西敲鼓一下。

心经中已经教大家找心了,无论何时何地,当下,过去,现在,梦境,过境室,中阴生,你都要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心念。

心为身体生灭现象的因,而身体的变化又是心的生灭过程的因,当你沉入内观时,就可以观察到身心现象互为因果。

当你观察外在事物时,心念概念和被观察的事物开始生起,你可以看到自然的特质,当你足够专注时,你可以看到所发生的事物和脑袋里的念头是何时开始发生的,然,要是你的力量不够或者不够专心,你会模糊不清的,直到事情发生后,你才后知后觉,所以,你无法看到观察到它真正的开端。

观察智变大强大时,你会观察到所缘境的生起,一个接一个出现,停留,消失,生起。每个事物变得缓慢,念头,感觉的生灭变慢,电影的缓慢迟钝播放,慢动作。

你去体验这个经验,体验这些特质,而不是用脑袋去想它们。

缘起缘灭,没谁留得住,只有生灭,你在那里。父母未生时?明白没?

过去,也是发生了同样的事,没有变,不管多久,所发生的,都是同样的一件事。

生死轮回,只不过是一瞥。你眼中的一闪,而过。

大慧宗杲排击默照禅不是反对曹洞宗,不是对宏智正觉有私人恩怨,宗杲还把师傅圆悟克勤的碧岩录烧了呢。只不过是怕文字禅出现弊端,烧之以示人为警,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师傅的东西,只要有阻碍,照烧不误。

还有一个大大的误会,大慧宗杲所批评的默照禅,不是宏智的默照禅,不是一样的东西。

有一种默照禅,不是以“悟”为目的的,走了其他方向去,追求默然不动,为极致,为了安详,为了爽,为了安乐,为了禅悦,这个肯定要大力批判。

这样的默照,就是为了静坐观心,令身体休闲休歇,因而落入将心止心的歪路上,这个和头上安头一个样,作意太甚,和道家玩气脉没啥分别。

默照禅是看破世间相的般若观照,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就是什么都可以显现出来,森罗万象,那里显现,那里就是本体的妙处。

默默然契入,不可使心落在观照上。

又是好难,说了等于不说,不要靠身体,又得尽身心去体悟这离微之根与自己的身心和世界等合一,无二。止,止,没法可说,没法可得。

自性心地,般若三昧,哈哈哈,笑笑,有意思,没意思。

默照禅如何修法?

心如平川跑马,易发难收,所以,第一步,收心。

把心从缘过去境以及缘未来境的状况,收到缘现在境的这一点上。舍下过去境及未来境,是“默”;缘现在境是“照”。

收摄万法,一统一心。

摄心是将收回的心摄于现前正在用的方法上。也就是把心从过去境及未来境中收回来,只缘现前境之后,进一步将现前境的范围缩小,对于现前境里所发生的种种状况,虽然可能都看得到、听得到,但是不要被它们所影响而生起情绪反应。

接着,很清楚地把现在的这一念,既不被杂念、妄想、瞌睡所困扰,也不要跟杂念、妄想、瞌睡缠斗,只要把心轻松而又绵密地用在方法上,其他的问题就不会产生了。不跟杂念、妄想、瞌睡缠斗是“默”,把心用在方法上是“照”。

又是常常说的老话,君子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

时时如意,秒秒安心

是将心念安住于正在用的方法上。此时的心,已经可以不受身心环境的各种状况所影响,平稳、安定、持续地在用方法。
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打坐,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在平稳、安定的状况中打坐。清楚地知道就是“照”,平稳安定则是“默”。

你既无心我便休

是放下一切攀缘心,既不执妄境,也不求真境,但仍如常人一般地生活,这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亦即“无念心”、“无相心”。从安心而至无心,是持续用功,不断地放舍诸相,一直到了无心可安亦无相可舍的状况。教你,剪断,一个字,剪。

在这过程之中,收心的层次要舍过去、未来;摄心的层次要舍杂念、妄想;安心的层次要舍身心环境正在发生的状况;无心的层次要舍妄、舍真,不执有无两边,也不着中间。
不除妄想不求真,但也不是躲在无事窟中享受安逸,而是随缘摄化,事事无常,事事无量。

放舍诸相即是“默”,努力于放舍诸相的练习即是“照”。这就是默照禅法的入门方便。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要在一个地方停驻,心不在一个事务事物事件上停止一秒,一闪而过。

放舍诸相就是不执着任何现象,实际上就是无住心。心不住于心理现象,不住于身体现象,不住于环境现象。所有心内、心外的一切现象,都是有的,但不要去执着它,不要去在乎它,便是放舍诸相。

不住于任何一种现象,就是“默”;知道所有的现象都是正在发生中,那就是“照”。

所有的生灭状况,都是知道的,只是不去执着它,不因各种状况的发生而心生波动,这就是放舍诸相;但这并不是说,就像木头、顽石或者死人那样。

了知任何现象,是正常的人,这是“照”;知道任何现象都可能发生,但不需去忧虑烦恼,这是“默”。

在打坐中,观察看着,了知任何一种现象出现时,能够不起第二念,不要后缀,就是默照同时的放舍诸相。

无事道人是心中已经没有自己的事,既然自己没有事,那还有什么事呢?事实上,对于大家而言,修行和烦恼都是事,凡在心中有所牵挂的,就叫做“事”。随时随地要把心中的牵挂停止,心里没有任何牵挂之时,虽也照常过生活,但那就是休息万事。

事,是不可能没有的,吃饭、走路、打坐、睡觉、上洗手间、打扫环境等,每一样都是事,但你千万不要把前一念已发生过的事,以及后一念尚未发生的事,牵挂在身上。刚刚做的事已经做过了,可以有记忆,但不必牵挂;还没有发生的事,可以有计划,但不要悬念;凡跟当下所用的方法不相应者,全是闲事,必须随时放下,这就是“休息万事”了。

发现心中有事,就是“照”;不讨厌它,不去管它,休息心中所有的事,则是“默”。当你清清楚楚没有杂念妄想而只有方法时,便是正在修行默照。

你的心,不要被任何状况所动,不要被任何现象牵着走。当发现鸟在叫,风在吹,苍蝇、蚊子在飞舞;或感觉到肩颈痛,腰椎酸,皮肤痒;或者觉察心里正有杂念、妄想、邪思在浮动,这些都是现象。

被你发现了,便是“照”;发现了之后,随时放舍,就是“默”。

发现心中有事,就是“照”;不讨厌它,不去管它,休息心中所有的事,则是“默”。当你清清楚楚没有杂念妄想而只有方法时,便是正在修行默照。

即此用,离此用吧。
N
Nan

>我用了六年四十篇文字,就是想剪断大家的情根意识

这是在哪里?

【 在 LinChong (林冲)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话头也叫参话头,和默照禅,都是实用的实修之法。
: 大慧宗杲是非常反对默照禅的,多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因为他提出的。。。。。哈哈
: 哈,是看话头禅法。
: 这两个修法一时瑜亮。你问我那种修法好,作何种选择?我说两个都好,能修会的,能
: 起步修的,都是好。你来到了这,就知道选择了,或者是不用选择了。
: 大慧宗杲将临济禅法推到了新高度。
: 宗杲的师傅圆悟克勤在花街柳巷听到艳诗而开悟,和五祖退位后的饮花酒,异曲同工,
: 妙在那里?
: 圆悟克勤对心性本体极为重视,提倡以截断生死虚幻来断除烦恼,顿悟自性。圆悟克勤
: 师徒早就看出了棒喝的弊端,狂禅流行,是非常反对大家对禅门公案的过度依赖的,公
: ...................

L
LinChong
http://www.cwnp.net/home.php?mod=space&uid=82&do=thread&view=me&from=space

陈蝶衣 思维修

【 在 Nan ((空)小唐唐)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用了六年四十篇文字,就是想剪断大家的情根意识
: 这是在哪里?

N
Nan

这个要注册账户。搜到其它网页的了。。多谢

【 在 LinChong (林冲)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www.cwnp.net/home.php?mod=space&uid=82&do=thread&view=me&from=space: 陈蝶衣 思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