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与无我(二)

f
fivestone
楼主 (未名空间)

大脑的功能是什么呢?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那当然是思维、意识,或者说精神活动了。但什么是意识呢?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对思维、意识、心理的研究由来已久,可能人类自诞生之始,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不过直到十九世纪之前,人们的研究都主要局限在哲学领域,采用的方法仅仅是逻辑思辨和经验总结。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的提出者笛卡尔就是研究人类意识、心理活动的先驱者之一。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他侧重研究了认识论,以及知识的获取和天然属性等。其中认识论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但是,认知(cognition)并非是大脑的唯一功能,除此以外,人们也慢慢意识到,人的思维
活动还有另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情感(emotion)和动机(motivation)。
认知、情感和动机后来被和称为大脑功能的三部曲(the trilogy of mind)。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开始慢慢萌芽。随着神经传导的研究、脑功能定位的研究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等研究成果的确立,人们开始认识到意识与大脑中神经电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特定脑部位受损了,那么这部分的意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例如,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卢力亚(
Aleksandr Romanovich Luria)曾经长期研究二战后脑部由于枪伤受损的士兵。他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大脑额叶受损的人,在执行有计划和目的的行为中出现较大障碍。而后来的正电子断层成像(PE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也证实,额叶的神经活动在一般人进行短期记忆和执行行动功能时明显增强。

这里再说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鲁斯·米勒经过研究发现,在大脑的额颞叶存在一个所谓天才的按钮,这些部位的受损或改变,可能使一个普通人变成某方面的超级天才。比如,一名9岁的男孩在部分大脑受损后竟成了一名天才的力学专家
;还有一位56岁的工程师,大脑右半球皮质的部分神经元因病受到损伤后却激发了绘画天分,成了一位大画家。同样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大脑颞叶受刺激或损伤后的人,更容易产生宗教情怀,或神秘主义倾向等。

在神经电信号传导方面,研究发现,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是以动作电位的传导来进行的。神经细胞上有许多突起,这些突起是神经细胞与细胞之间交换信息的通道。突起分为两种,树突和轴突,树突是信号传入的通道,轴突是信号传出的通道。 两个神经细
胞的树突和轴突相结合的部分称为突触。一个细胞轴突中的电信号通过突触中一种叫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细胞体)。由于轴突的长度可以达到几尺,所以在理论上,大脑中的任意一个神经细胞都可以与大脑中任意的另一个细胞相连,并传递信息。人脑大约有数十亿到数百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个细胞可能与数千到数万个其他神经细胞通过突触相连接。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奥恩斯坦因 (Robert
Omstein)曾经做过估算,说神经细胞作不同连接的可能数目也许比宇宙中的所有的原子数目还要多!因此,可以想象,这些神经细胞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怎样的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网络体系。

那么,这个巨大的神经网络是如何完成大脑的功能的呢?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想拿一个苹果的时候,苹果首先在人眼的视网膜经由光电化学反应,激活视网膜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再将视觉信号以动作电位脉冲调频的方式,传入大脑,大脑的神经网络经过对这些电信号的识别处理,发出一个传出电信号指令,还是经由动作电位传递给手臂的神经至肌肉,手臂肌肉收缩拿到苹果,视网膜再一次把苹果的新影像信息传入大脑,以确定这个拿苹果的任务完成。这种电信号由眼睛到大脑再到手臂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信息传递与处理的过程。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视觉信号的产生并不一定通过眼睛的视网膜,当视觉神经直接受到电刺激, 或受到压力时,也同样会对视觉信号传入,在人脑中产
生影像。目前人工视网膜技术已经得到较大发展,盲人重获光明可能不是太遥远的梦想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大脑功能的实现是完全以大脑的神经细胞结构为基础的。人的大脑中除了这些神经细胞和它们之间的连接(神经胶质细胞也是为了神经细胞间信号的正确传导)以外,并没有别的。纽约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JOSEPH LeDOUX就提
出这样一个观点,“你就是你的突触”。就是说,生物意义上的隐“我”的那个核心,只是大脑中那些神经细胞连接模式(pattern)的总和。不同人的神经细胞体之间是并
没有太大差别,而差别就在于这些神经细胞的连接---突触的数量与分布模式上。不同
的连接分布模式就构成了不同的“我”。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意识就是信息(神经电信号)在人脑中数万亿个脑细胞连接上传递、存储与处理。这就是我们大脑实现其功能认知、情感、动机的基础。

有了上面关于脑与意识的认识以后,我们有必要把隐我、显我重新定义一下。显我是指那些能够被“我”清晰觉知的大脑中的信息流动,其部位主要局限在大脑中。隐我是那些不能被我清晰觉知的信息流动,其部位主要包括部分大脑(古大脑)和身体的全部。另外,还有一部分的信息活动是介于显我与隐我之间的,比如人体的重要生命活动,呼吸、心跳、胃蠕动等,这些有时候是能被显我觉知,有时候却能自动的运行,我们可以把这部分活动称为半隐我,或半显我。

显我相对于隐我,是人体构架的更高层次,显我是构架在隐我之上的。如果从自然界来看,分子、原子在物理世界是人体构架的第一层,它们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建筑材料---有机大分子的基础;人体构架的第二层是细胞,这是生命存在的最小单元;第三层是
组织器官;第四层是人的生物个体;第五层是生物个体中隐性的信息流动,即隐我;第六层是大脑中显性的信息流动,就是显我。在人体构架中,较高的一层相对于较低的一层有两个特点,一,较高的一层总是以较低的一层为基础的,较高的一层是无法脱离较低的一层而独立存在的。二,较高的一层并不需要了解较低的一层细节,只要理解较高的一层本身即可在这次层次上进一步演化。

所以,显我是不可能独立于隐我而存在的,没有了隐我,也就同样没有了显我。同时,显我并不需要了解隐我的具体运作,实际上,人体中隐我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并不被显我所觉知。比如前面说的人体中万亿个细胞的新陈代谢,不仅如此,我们几乎所有的人体维护功能都是隐性的或半隐性的,甚至还有如味觉、视觉、说话,甚至高级的思维活动如判断、信任、想象、评估等的具体实现过程等等也都是如此。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明确感知这些东西的存在,而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在事后才被通知,隐我早就替我们完成了任务,做好了决定。

例如,当你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你把文字的图像转化为了电信号,传入大脑,然后大脑解析这些图像电信号,从中提取出文字信息,然后与记忆中的文字信息相关联,再根据语法规则,了解到这些文字的组合含义。通常,你是不会感觉到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的,你只是在看,就了解了文字的含义了,你并不需要去一步步控制这个具体的过程。只是当你反过来去思考这个过程的时候,才会在大脑的显我中出现一些印象。

再举个例子,当我们与别人吵架的时候,往往刚开始只是心平气和的说话,可是由于某一两句话不能达成一致,就争辩起来,慢慢的双方的嗓门越来越大,说话越来越快,最后正式演变为吵架了。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情绪其实在刚开始由那一两句话有冲突时就已经形成,但我们的显我并不知道,以为自己还是在正常的说话。但由于情绪的控制,我们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时候会有怒发冲冠,这是由于肝气上冲的缘故。但这一切往往在发生的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后,才会被显我感知。有时候,你会发觉,“我”怎么突然发脾气了呢?其实这个脾气不是突然的,隐我的脾气早就发作了,隐我控制了显我的行为方式,而显我并不知情。

这个从生物的进化发展来看,也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其实我们的显我出现的目的,只是为了隐我的生物个体更好地、快速地适应坏境的变化,以利于其自身的生存。显我的学习、记忆功能只是为了以后在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更好地完成生命体的基本功能。比如当老鼠遇到猫,因为它有了学习和记忆的能力,当它再次遇到猫的时候,凭借猫的声音、气味、环境的变化等就能迅速感知到猫的存在,并及时避开。这个显我,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讲,只是一个被操纵的傀儡而已。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显我,常常会有疑惑,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到底是谁?我是什么?而其实这个显我并不是为了显我自己的存在而存在的。

待续...
I
ID1325476

写得很好,期待后续!
但是这样说的话,电脑只要复杂程度到了的话,就会产生自我意识。

I
ID1325476

对于那些即使没有发育出大脑,只有简单的神经系统的低等生物也是有“自我”意识的。期待后
续的分析。

S
Sekon

我倒是在想啊:如果说,我们辛苦挖好了沟渠,难道这就意味着那沟渠里流淌的水,就是我们生的吗?

期待后续

f
fivestone

下一段正好要谈到计算机呢。

【 在 ID1325476 (ID1325476)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得很好,期待后续!
: 但是这样说的话,电脑只要复杂程度到了的话,就会产生自我意识。

f
fivestone

水不是沟渠生的,而是水和沟渠是同时生的。后面会提到。

【 在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倒是在想啊:如果说,我们辛苦挖好了沟渠,难道这就意味着那沟渠里流淌的水,就
: 是我们生的吗?
: 期待后续

r
robbin


【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脑的功能是什么呢?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那当然是思维、意识,或者说精神活
: 动了。但什么是意识呢?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 对思维、意识、心理的研究由来已久,可能人类自诞生之始,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
: 不过直到十九世纪之前,人们的研究都主要局限在哲学领域,采用的方法仅仅是逻辑思
: 辨和经验总结。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的提出者笛卡尔就是研究人类意识、心理活动
: 的先驱者之一。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他侧重研究了认识论,以及知识的获取和天然属性
: 等。其中认识论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但是,
: 认知(cognition)并非是大脑的唯一功能,除此以外,人们也慢慢意识到,人的思维
: 活动还有另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情感(emotion)和动机(motivation)。
: 认知、情感和动机后来被和称为大脑功能的三部曲(the trilogy of mind)。
: ...................

好像还没入正题。
r
robbin


【 在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倒是在想啊:如果说,我们辛苦挖好了沟渠,难道这就意味着那沟渠里流淌的水,就
: 是我们生的吗?
: 期待后续

你的圈打破了吗?
S
Sekon

没有啊。看五石兄是否能破之了。

不过,如果五石兄说的“大我”大到涵盖一切了,包括一切有形的相和一切无形的性,并且这个“大我”之外并无东西了,难道这依然是个圈吗?这就是我现在在问的问题。五石兄看起来很喜欢说外面还有非宇宙,但又说“不可说”,那就没有办法了。

不过和五石兄的讨论,启发我要把信息本身与运用信息化成形的气场区分开来。后者虽然无“形”,却依然属于“有”的范畴。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圈打破了吗?

r
robbin


【 在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啊。看五石兄是否能破之了。
: 不过,如果五石兄说的“大我”大到涵盖一切了,包括一切有形的相和一切无形的性,
: 并且这个“大我”之外并无东西了,难道这依然是个圈吗?这就是我现在在问的问题。
: 五石兄看起来很喜欢说外面还有非宇宙,但又说“不可说”,那就没有办法了。
: 不过和五石兄的讨论,启发我要把信息本身与运用信息化成形的气场区分开来。后者虽
: 然无“形”,却依然属于“有”的范畴。

打坐吗?

f
fivestone

是啊,这一段说的是:

杂阿含经第9经“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杂阿含经第85经“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不要急。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还没入正题。

f
fivestone

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在始终在找一个“有”,这个不是有了,那另外一个是不是有呢?宇宙没有了,那宇宙外面是不是还有一个“有”呢?

【 在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啊。看五石兄是否能破之了。
: 不过,如果五石兄说的“大我”大到涵盖一切了,包括一切有形的相和一切无形的性,
: 并且这个“大我”之外并无东西了,难道这依然是个圈吗?这就是我现在在问的问题。
: 五石兄看起来很喜欢说外面还有非宇宙,但又说“不可说”,那就没有办法了。
: 不过和五石兄的讨论,启发我要把信息本身与运用信息化成形的气场区分开来。后者虽
: 然无“形”,却依然属于“有”的范畴。

f
fivestone

我虽然还没有直接说,但从这些的描述当中,你或许也能体会出我想说什么。细节也是
非常重要的。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还没入正题。

r
robbin


【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这一段说的是:
: 杂阿含经第9经“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
: 杂阿含经第85经“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
: 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不要急。

‘不相在’是啥意思?

r
robbin


【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虽然还没有直接说,但从这些的描述当中,你或许也能体会出我想说什么。细节
也是
: 非常重要的。

你打坐不?

f
fivestone

“不相在”就是说既不是非我在我之中,也不是我在非我之中。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
: ‘不相在’是啥意思?

f
fivestone

是,但水平不高。我认为这个只是一种工具。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是
: 你打坐不?

r
robbin


【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相在”就是说既不是非我在我之中,也不是我在非我之中。

这个意思啊。好。

那‘不异我’是啥意思?

r
robbin


【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但水平不高。我认为这个只是一种工具。

我认为这个工具对‘我’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也就停留在‘识’上,不管用。

r
robbin


【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但水平不高。我认为这个只是一种工具。

到啥水平了?

S
Sekon

打坐的。

你现在好自信呀。为你高兴。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坐吗?

r
robbin


【 在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坐的。

不错啊。注意力集中吗?

: 你现在好自信呀。为你高兴。

真的啊。我是这样感觉的。我四年前比现在精进,静。然后混乱了三年多(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思念)。现在呢,静的程度在逐渐恢复,进步的地方是,明白了禅定在我现阶段意味着啥,该咋作。对制心有了眉目,对心,意有了进一步了解。

我没那末心虚了,但还没达到在waichi面前自信的地步。

f
fivestone

就是“也不是有另一个不同的我”。这句话根据意思翻译就是说:

如果有个人只知道有苹果和梨子两种水果,而从来没有见过橘子,那么他问一个曾见过橘子的人橘子是什么,那么人就回答“橘子即不是苹果,也不是梨子,也不是苹果和梨子的混合体。”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意思啊。好。
: 那‘不异我’是啥意思?

f
fivestone

我同意是很重要。
你说的这个“识”是指什么?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认为这个工具对‘我’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 否则,也就停留在‘识’上,不管用。

f
fivestone

到了对你可能没什么帮助的水平:)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到啥水平了?

S
Sekon

算是集中的吧。

我现在对平常打坐中的集中程度没有太努力。把这个交给时间更长的闭关吧。我现在在努力的,是在日常一举一动中看能不能不忘记观自己。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错啊。注意力集中吗?
: 真的啊。我是这样感觉的。我四年前比现在精进,静。然后混乱了三年多(大部分时间
: 浪费在思念)。现在呢,静的程度在逐渐恢复,进步的地方是,明白了禅定在我现阶段
: 意味着啥,该咋作。对制心有了眉目,对心,意有了进一步了解。
: 我没那末心虚了,但还没达到在waichi面前自信的地步。

r
robbin


【 在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的大作中提到: 】
: 算是集中的吧。

: 我现在对平常打坐中的集中程度没有太努力。把这个交给时间更长的闭关吧。我现在在
: 努力的,是在日常一举一动中看能不能不忘记观自己。

N年前,我跟一个同事讲我在自己做事时观察自己。他的反应是太难了。我大吃一惊,
因为一般人会觉得这有啥啊。

我现在日常最希望的是不忘念佛,可是分分秒秒忘!知道自己念佛时,我就会知道自己在观。
r
robbin


【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同意是很重要。
: 你说的这个“识”是指什么?

脑的思辨。

r
robbin


【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也不是有另一个不同的我”。这句话根据意思翻译就是说:
: 如果有个人只知道有苹果和梨子两种水果,而从来没有见过橘子,那么他问一个曾见过
: 橘子的人橘子是什么,那么人就回答“橘子即不是苹果,也不是梨子,也不是苹果和梨
: 子的混合体。”

你真是大拿阿。万分感谢。

你能不能帮我个忙啊。写完这个系列以后。帮我理解一下楞严经中的7处辨心?我咋就
看不懂,理解不了佛的逻辑阿。难受多年了。

r
robbin


【 在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啊。看五石兄是否能破之了。
: 不过,如果五石兄说的“大我”大到涵盖一切了,包括一切有形的相和一切无形的性,
: 并且这个“大我”之外并无东西了,难道这依然是个圈吗?这就是我现在在问的问题。
: 五石兄看起来很喜欢说外面还有非宇宙,但又说“不可说”,那就没有办法了。
: 不过和五石兄的讨论,启发我要把信息本身与运用信息化成形的气场区分开来。后者虽
: 然无“形”,却依然属于“有”的范畴。

如果‘“大我”大到涵盖一切了,包括一切有形的相和一切无形的性,并且这个“大我”之外并无东西了’,那末‘我’这个概念还会存在吗?我的存在,是为了分别自他吧。他没了,我也就倒了。

S
Sekon

我觉得吧,念佛这个方法,本身也有一种“忙碌”在里面。从脑的静的角度吧,应该是属于一种“一念替万念”的方法。从心的角度,倒是挺容易通过与许多同道的“共鸣共振”,感受到心的观和心的静。

但是当深入到要在平常的活动中也观的时候,念佛就不够静了。那种没有主观意愿的心的观,平常我在打坐的时候,一般都要打坐到一个半小时以后,才能达到那种深层的无脑的静。那种静,有很清晰的观,但是心是没有意愿的,对于观到的现象,没有想参与,也没有想不参与,就是一个知道。

这个知道,在平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如果自己不专注和执迷在事情上,就还能一边做事,一边保持那种在观的感受。那种在观的感受还是很奇妙的,比如说你知道自己在用眼,那那个眼就处在放松的不用力状态,跟不知道自己在用眼的时候的眼睛的紧张度是很不相同的。但是如果自己被观的内容吸引过去了,那就会忘记观。

而你这个念佛,我认为还需要通过脑的用力,所以应该是属于入门的时候专用的。入门了以后,要找到关掉大脑的观和静。要让心自然的放松,让心不用力,让脑念佛念多了以后麻木了,没有心在推动了,自然地忘记念佛。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N年前,我跟一个同事讲我在自己做事时观察自己。他的反应是太难了。我大吃一惊,
: 因为一般人会觉得这有啥啊。
: 我现在日常最希望的是不忘念佛,可是分分秒秒忘!知道自己念佛时,我就会知道自己
: 在观。

S
Sekon

是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没有非我的大我,就已经不再执着了。那个时候的名词,已经不再重要。而五石兄,我觉得他是执着在要排除我这个概念上的。等着看五石兄有什么办法破解它。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大我”大到涵盖一切了,包括一切有形的相和一切无形的性,并且这个“大我
: ”之外并无东西了’,那末‘我’这个概念还会存在吗?我的存在,是为了分别自他吧
: 。他没了,我也就倒了。

f
fivestone

你说的这个应该叫“知”。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孙悟空第一眼就识破了那些人是妖怪变的,这叫“识”。唐僧等三人只是被白骨精骗及白骨精现出原形后,才知道上当,说我们才知道那些人是妖怪变的啊。这叫“知”。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脑的思辨。

f
fivestone

过奖。这个我可有点为难。我现在主要看的是原始佛法,对楞严经并不太了解。

对于那个七处征心如果从字面上看,也许不难理解。只是楞严经中的心和原始佛法中的心的概念并不相同。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真是大拿阿。万分感谢。
: 你能不能帮我个忙啊。写完这个系列以后。帮我理解一下楞严经中的7处辨心?我咋就
: 看不懂,理解不了佛的逻辑阿。难受多年了。

r
robbin


【 在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吧,念佛这个方法,本身也有一种“忙碌”在里面。从脑的静的角度吧,应该是
: 属于一种“一念替万念”的方法。从心的角度,倒是挺容易通过与许多同道的“共鸣共
: 振”,感受到心的观和心的静。
: 但是当深入到要在平常的活动中也观的时候,念佛就不够静了。那种没有主观意愿的心
: 的观,平常我在打坐的时候,一般都要打坐到一个半小时以后,才能达到那种深层的无
: 脑的静。那种静,有很清晰的观,但是心是没有意愿的,对于观到的现象,没有想参与
: ,也没有想不参与,就是一个知道。
: 这个知道,在平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如果自己不专注和执迷在事情上,就还能一边做
: 事,一边保持那种在观的感受。那种在观的感受还是很奇妙的,比如说你知道自己在用
: 眼,那那个眼就处在放松的不用力状态,跟不知道自己在用眼的时候的眼睛的紧张度是
: ...................

念佛,可以说是一种‘忙碌’,不过,如果能长时间就忙一件事,就比较有力了。我还做不到。

我现在一般得依靠‘念佛’来进入,保持‘观’的状态。你这一说,那我来试试看平时不用念佛而观。‘观’是挺好玩的体验。就是平时能观次数太少了。
r
robbin


【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这个应该叫“知”。
: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孙悟空第一眼就识破了那些人是妖怪变的,这叫“识”。唐
: 僧等三人只是被白骨精骗及白骨精现出原形后,才知道上当,说我们才知道那些人是妖
: 怪变的啊。这叫“知”。

我觉得我指的不是知,而是‘思想’,就如你现在长篇大论都是‘脑思想’的结果吧。

r
robbin


【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过奖。这个我可有点为难。我现在主要看的是原始佛法,对楞严经并不太了解。
: 对于那个七处征心如果从字面上看,也许不难理解。只是楞严经中的心和原始佛法中的
: 心的概念并不相同。

就是从字面上讲,我就过不去,我就是不懂佛那是啥逻辑,啥类比啊。
please。。。。咱们先不管‘心’,就当是个普通物件来讨论。

f
fivestone

你是对每一个具体方面的逻辑不理解,还是对整个七征的含义不理解呢?

单从这一段经文来看,我觉得大概是这个意思:这段主要目的是破阿难的妄心,阿难一直试图在妄心中找真心,当然找不到了。不管是从身体分内外也好,从眼睛分内外也好、或从明暗分内外也好、或者内外一切无所著也好,这些都是在妄心的世界里的分别,都不可能是常住真心。这就好比在一个迷雾笼罩的森林里找出路,你把迷雾当作实有,把迷雾上上下下找个遍,也没有出路。只有等这些迷雾都散了(破妄心),才发现,原来森林是这样啊。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从字面上讲,我就过不去,我就是不懂佛那是啥逻辑,啥类比啊。
: please。。。。咱们先不管‘心’,就当是个普通物件来讨论。

r
robbin


【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对每一个具体方面的逻辑不理解,还是对整个七征的含义不理解呢?
: 单从这一段经文来看,我觉得大概是这个意思:这段主要目的是破阿难的妄心,阿难一
: 直试图在妄心中找真心,当然找不到了。不管是从身体分内外也好,从眼睛分内外也好
: 、或从明暗分内外也好、或者内外一切无所著也好,这些都是在妄心的世界里的分别,
: 都不可能是常住真心。这就好比在一个迷雾笼罩的森林里找出路,你把迷雾当作实有,
: 把迷雾上上下下找个遍,也没有出路。只有等这些迷雾都散了(破妄心),才发现,原
: 来森林是这样啊。

我就是不服。我就是没懂阿难咋就同意了佛的逻辑。你能不能当佛,我做阿难,你我重复一下这个场景阿。

f
fivestone

谢谢啊,让我当佛,可是这个不是想当就当的:)

我前面说的是楞严经的逻辑,不是我的逻辑。如果有人可以回答问题,我倒是可以帮你做阿难。

那些具体的问题当中,有不少前提假设,当中的逻辑肯定不够严谨。但从楞严经的角度,这些一点都不重要。因为它的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阿难所看到的都是错的。

【 在 robbin (robb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就是不服。我就是没懂阿难咋就同意了佛的逻辑。你能不能当佛,我做阿难,你我重
: 复一下这个场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