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不做小三

h
hugo745
楼主 (未名空间)

男人多有点渣,徐志摩也不例外,有颗浪漫之心的他,虽然不是见一个,爱一个,但也是受了诗经那苗条少女,君子好求的影响,见到美丽的女人就会身追心求,写诗的灵感大概也是来自于此。

徐志摩有多渣可以从其对林徽因的追求上看出来,两人相遇的时候,是在英国,林徽因正随其父游学,虽然已经长得美丽动人,但仍然是一个16岁的未成年少女,当时徐也在英国,和林父在一次聚会上相遇并成为朋友,到林家拜访时遇上了秀外慧中的林徽因,一见钟情,不顾自己已婚和人家尚年幼且已有意中人,对林开始了猛追,有多厉害,可见其那无聊的诗《你去》,尽管在里面让我不知所云地胡说,却也能看出其中的多情: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须风动,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简直是自作多情,人家从来都对他没有意思,他自己却来了这种异想天开地说“你去”,似乎是人家曾经和他有一手。

虽然有人说林徽因在英国的时候因为意中人就是后来的丈夫梁思成不在身边和徐有过暧昧关系,但从我看到的野史来看,这点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网上流传的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告别信都不知是真是假。

和张爱玲被胡兰成的追相比,林徽因被徐志摩的求的劲头不仅更大,时间也更久,可是和张不一样,不管面临多大的君子好逑,林徽因都能她自岿然不动,原因是两人不管是在性格和家教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从家庭上来讲,虽然两个人的父亲都把其生母休了,但是张的父亲更渣,找了二房以后和她一起虐待她,母亲也是一不安分的女人,到处游荡,不怎么管她,这在她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了阴影。林徽因则是依然被离异的父母爱着,父亲到欧洲考察的时候,更是把她带在身边,视为掌上明珠。

第二,可能是因为缺少父爱,张爱玲喜欢和比她大很多的男人谈情说爱,而林徽因则不同,林在遇到徐志摩的时候,已经有个同龄的意中人,就是后来的丈夫梁思成,在被追的时候她和梁思成是初恋不久,她的心应该都在他的身上。她和梁更有共同的语言,两人都喜欢建筑,立志要做建筑学家,而舞文弄墨那是还不是她的喜好,即使是后来也不过是副业,所以在她眼里徐志摩也许是个无业或者没有正业的游民。最主要的可能是徐志摩是自作多情,而她根本就没有感觉。

第三,张林两人虽然都有才,但两者的人生抱负不同,张把才能都用在写小说上了,这么做可能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她自己的生活中缺少爱有关,而林徽因则把才能放在追求一个事业上,她很早的时候就对建筑感兴趣,和梁思成两人约定要成为建筑师,文学虽然也很棒,但一直都是她的副业;对事业的追求,也让她不容易像张爱玲那样分心。

第四:爱情观的本质区别。我在前篇关于张爱玲做小三的一文中就提到,张爱玲觉得男人有两个女人是很自然,甚至很浪漫的事情,这么说是她把这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分别比作为红白玫瑰,在遇到胡兰成的时候,尽管他是个地道的男人渣,不仅已婚,还是汉奸,她都毫不在乎,毅然决然地让他休妻和自己结婚,而林徽因的爱情和婚姻观则更为传统和道德。

第五,亲朋的保护。张爱玲离家之后,一人在江湖上闯荡,就像是一个浮萍,很
vulnerable,容易被人利用,而林徽因当时不仅有爱父还有意中人保护着她,在英国的时候,看着公狗般发情的徐志摩,林父把林带回了国内,等徐追回国内的时候,林又有梁思成在身边,据说当时梁为了击退徐的攻势,让他不要隔三差五地去纠缠林,在门上挂了一个英文招牌:leave the couple in love alone! 即使再不知趣,见了那种字样也会三思而行。并且,他们很快被家里送到美国留学了,让徐只能鞭长莫及,望洋兴叹。

在上面的几个因素中,最主要的应该是林徽因的个人性格和涵养,能那么做是因为她自己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她的眼中也许能写几首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即使有可能佩服徐志摩的才华,但也没有到了崇拜他的地步。还有就是他那可以不顾当时已有身孕的妻子去追求一个晚辈的行为不仅让她很不齿,还让她看透徐志摩无非是一多情的渣男,这对亲眼看见过母亲在被父亲抛弃以后有多么痛苦的她来说,是一件很不能容忍的事情。当然,她也没有张爱玲那种小三情节,这些都决定了她不会去接受一个大渣男的“爱”,即使他把它粉饰的再浪漫,说他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她的波心,她也不会相信他。

多年以后,林在对自己的女儿讲这段往事的时候说:徐志摩所追求的她,是他想象的她,而不是真正的她。这句话看上去很平常,实际上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因为很多时候,男人之爱,都是因为他们在心里把对方神化,一旦到手了,生活在一起,就会意识到她其实不是那样的,以前的好感会荡然无存,代之的只是失望。相信徐志摩如果能够追上林徽因,后果也不会不同,很可能会像胡兰成一样,不仅毁了她的前程,也不会对她一辈子一如既往,因为狗改不了吃屎,胡兰成后来在外面继续寻花问柳,和徐志摩在求林徽因不成后很快又和已婚的陆小曼勾搭上了都证实了这一点。

林徽因的拒绝在徐志摩的眼里也许是一件坏事,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件事却是一个好事,徐志摩追求林的时候,正因为求之不得,才写了不少肉麻的情诗,其中灵感就是来自于对林的渴望,如果是一下就追到手的话,肯定会不那么在乎了,不在乎就不会有灵感,就像我以前在《给女人诗的诗人》这个小故事里说的一样,一旦到手,就不会再写诗给她了,如果是那样,不光是林徽因不会是后来的林徽因,徐志摩也不会是后来的徐志摩。这么看,是林徽因造就了徐志摩。同样,和徐志摩的接触让林徽因也爱上了文学,并从此把文学当副业,成了一个文学女子,写出了《他是人间四月天》那样的传世作品。

也有可能她自己更喜欢人家把她当成一个建筑家,但是她更知名的应该是在文学方面的,当然她的成名也可能和徐志摩有关,可是如果没有她徐志摩也许不会那么成功,it
takes two to tango. 林和徐的tango是民国初期成为一段很令人新奇的故事,并一直传颂至今。这对未能走到一起的才子才女却因为那样成就了彼此,如果徐对林的感情可以称为爱的话,这也许就是爱的力量,不过林对徐有没有爱就不得而知了,就算没有爱,也应该有一份深深的友情,尽管她拒绝了他的追求,却一直把他当作是一个朋友,她能这么做,也是一种自信,同时对梁思成也是一种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当他问她为什么是他的时候,她答道:“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这个说明她对爱情和友情都很珍惜,愿用一辈子去经营。

这从她在徐志摩失事后,写了一首《别丢掉》中可见: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