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人员研制出可在喷嘴内引爆的反卫星武器

d
dnews
楼主 (未名空间)


位于湖南湘潭的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孙云忠教授及其同事在中国国内专业学术期刊《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9月号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文章表明他们已制造并测试了一种反卫星机器人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将小型爆炸装置放置在航天器的喷嘴内,这种使用熔铸炸药的爆炸装置可以触发“时间控制的稳定爆炸”—而不是像通常想象的那种爆炸—将卫星炸坏。这种爆炸装置使用电动机驱动的锁定机构,可在卫星内长时间停留。如有必要甚至可以与卫星再分离。

根据论文内容介绍可知该项目由政府计划资助,项目目标是开发新型导弹弹头。该设备已制造出样机并经过地面测试。研究人员表示它“在某些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无论是用导弹直接摧毁卫星,还是使用各种类型的陆基反卫星武器—如通过激光束致盲或破坏进入杀伤范围的卫星—都容易被发现,而孙教授团队的这种方法是在卫星内部放置炸药来摧毁卫星,相对隐蔽不容易发现。

在这种爆炸装置上炸药装在一个仅重 3.5 公斤的子弹形装置中(见下图),它的形状与大多数卫星发动机的德拉瓦尔喷嘴相匹配,卫星发动机喷嘴内部有一个狭窄的喉管,可将气体转化为动能,这一设计是瑞典工程师古斯塔夫·德·拉瓦尔 (Gustaf de Laval) 19 世纪设计的,到今天仍应用于最先进的卫星上。

孙教授团队设计的装置将一根杆穿过喉管推入发动机内部后展开,整个装置锁定在喷嘴内壁上。据并没参加团队但要求匿名的一位专家介绍,该装置引爆时,爆炸主要发生在喷嘴内部,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发动机故障。该专家还表示如果计算精确,爆炸产生的部分热能转化为动能破坏卫星部分内部结构,同时仍能保持卫星整体结构完好无损。

该爆炸装置所使用的熔铸炸药广泛用于太空发射,主要用于分离各级火箭以及其他火工品。

中国研发了卫星捕获技术,这项技术并不受国际条约的限制,因为它可用于和平目的,如卫星维修、添加燃料和清除太空碎片。

美国军方一直对中国的反卫星能力表示担忧,最关注的是“实践 17号”,这是2016年11月3日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一颗重4吨的带有机械臂的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试验卫星,自发射以来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测试。今年 4 月,美国太空军司令部司令詹姆斯·迪金森将军在美国国会作证说,“实践17 号”的技术“可用于未来反卫星系统”。

本周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增强美国自己的军事力量寻找借口,中国坚持防御性国防力量建设,汪文斌特别强调“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军备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