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干预大选,美国政客到底在害怕什么?

o
onews
楼主 (未名空间)

编者按: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逐渐临近,大洋彼岸的政客们也随之蠢蠢欲动。国务卿蓬佩奥宣布,将悬赏1000万美元,以防止外国势力干预11月的美国大选。特朗普的另一“得力”干将——美国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则直接把矛头对准中国,妄称中国与民主党达成共识,企图通过指责特朗普政府的抗疫不力,以寻求在11月总统大选中击败特朗普。

民主党人也没闲着,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接受CNN采访时称,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干预”选举的程度并不相同,俄罗斯“更为活跃”。司法部副部长杰夫·罗森甚至翻出了几十年前的“旧账”,在一次视频会议中表示,上世纪纳粹德国和苏联曾试图干预美国大选。
美国政客们的政治理念或许千差万别,但在这一点上却达成共识——总有外部势力在干预美国大选!若要让他们拿出“干预的证据”,他们支支吾吾,什么也拿不出来。大选在即,正常的思路本应是积极活动、争取选票,为何美国政客剑走偏锋,非要强调有人干预大选,非要否定大选的公平性、权威性?美国政客究竟在害怕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正道走不通,只能想些旁门左道。

要获得选票,就需获得选民信任。信任,本应建立于扎实的施政成果上。然而,美国大选的现实情况是:谁更懂得“逞口舌之快”,谁才能占据主动。换言之,总统候选人的竞选活动,实则是把自己塑造成救世主的形象,编织出一个个美丽却虚无缥缈的“美国梦”,以此来蛊惑选民。在竞选时,他们立下宏图大志、许下庄严承诺。但当选后,承诺往往变成了空中楼阁。

2016年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之时,许下这样一个博人眼球的承诺——“在美墨边境线上修筑长达1600多公里的边境墙”。然而直到2019年,特朗普也未从国会获得想要的57亿美元“建墙费”。如果说“建墙”本就含有较多噱头成分、没能兑现也无可厚非,那么不妨看看其他“硬核”目标的实现情况:

承诺美国在未来十年内取得至少3.5%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实际情况是:2016年至今,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一直低于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美国的失业人数再创新高,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承诺废除奥巴马政府的医改成果《平价医疗法案》,但至今特朗普也未能拿出有效的替代方案,甚至改称“共和党人会等到2020大选后再对‘奥巴马医保’的替代法案进行投票”。狂开“空头支票”的后果,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国底层人民的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

经济、医疗、移民......这些领域事关国计民生,但特朗普政府却并无建树。承诺与现实之间存在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这种现象绝非某任总统执政时期的特殊情况,它早已成为美国政治的痼疾。这种痼疾的根源,在于美国选举制度的本质是金钱政治、权贵斗争。

两党总统候选人花费的选举费用,一直都是天文数字。从2004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0亿美元、2012年的20亿美元。2016年美国大选总共花费66亿美元,成为美国史上最昂贵的政治选举。高额的选举费用,自然需要强大的利益集团支持。富人和企业向总统候选人提供源源不断的政治捐款,而接受捐赠的政客必须给予回馈。金钱裹挟政治,政客沦为利益集团的傀儡,政治成为不同利益集团的厮杀之地,在这个战场上,哪里还有普通选民的话语权?

甚至选民自身也已经意识到,大选就是在“比烂”,但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在政治理想和金钱现实的割裂中,政客们一次次粉墨登场。这样的表演令选民疲惫,但政客们不会顾及选民是否疲惫,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攫取权力的机会。他们要刺激选民选择自己,他们要转移视线来掩盖自身的问题,他们内心始终存在着竞选失败的恐惧,所以他们只能甩锅给外部环境——“一定是外部势力在干涉我们的大选”!

古语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正适合赠予美国两党政客。当预期效果没有达到时,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把恐惧的根源归咎于外部势力,只会让自己继续深陷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