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新能源车企熄火,51亿投资打水漂,李嘉诚也未料失手

o
onews
楼主 (未名空间)

用“高手过招、招招致命”形容今年的造车新势力最贴切不过,在这场过招中,BYD、蔚来、理想、威马和零跑等汽车成功一战成名,而像拜腾、博骏、赛麟等则战败,留下一片未收拾的烂摊子。

但最让人没想到的是,由李嘉诚投资的长江汽车也在这场厮杀中沦为炮灰,半个月遣散了所有的员工,在烧光资金后以负债30亿而收场,留下一地鸡毛。

曾经被一度炒作为“李嘉诚造车”的长江汽车,是全国第2个拿到新能源造车牌照的公司,成立至今已达到7年,为何在今年新势力汽车风起云涌之时,以一败涂地而告终呢?


早期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1954年,杭州公交客车厂正式创办,这也是长江汽车的前身,不过好景不长,杭州公交客车厂在90年代末就正式关闭宣布停产。

2013年,“五龙电动车”注资杭州公交客车厂,讲公司改制改名为杭州长江汽车。值得注意的是,五龙电动车背后的大股东之一就是李嘉诚。

长江汽车对外放出豪言,未来将投入51亿制造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仅次于北汽新能源,并且拥有造车的双资质。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老将,在受李嘉诚看重注资后,长江汽车迎来发展巅峰时刻。不仅在杭州建立有自家的研发和生产基地,还在美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在当时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品牌能与之匹敌。

事实上,从2013年特斯拉正式推出电动汽车时,作为商人的李嘉诚就看准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用行动注资长江汽车,展现了李嘉诚超前的眼光。

2016年,长江汽车正式推出旗下电动汽车品牌——长江EV,长江EV首次在杭州亮相,就引得万人空巷前去目睹真容。最夸张的是,沃尔沃中国CEO还特地在2017年,前往长江汽车研发基地参观。

​选错跑道,一步步走向陨落

如果说创造第二个像李嘉诚一样的富豪很容易,那想要创造第二个如特斯拉的汽车品牌就显得非常困难了。

长江汽车在自研电动汽车上可以说是非常敬业,并且推出过许多概念商用车,不过仅仅只是概念车,并没有真正批量生产。

原因在于长江汽车选错了新势力汽车的跑道,目前来看但凡是选乘用车跑道的新势力汽车品牌,都获得了不错的融资而且有一些已经实现了上市并且获得了现金流,更重要的是还获得了政策补贴,长江汽车选择的商用车赛道,始终就没能拿到补贴,更不受投资方青睐。

其次就是长江汽车的技术水平不过关。从2010年开始布局新能源以来长江汽车就没能掌握电池的核心技术,其发布的汽车续航里程最高也就只有200公里,相当于一个老年代步车的水平,而且售价还高达20万元,在这种研发进度慢研发技术差售价高的前提下,想要进入市场经济竞争,长江汽车未出厂就已经失败了。

第三方面在于长江汽车的经营思维就有问题,生搬硬套了原来的传统汽车的模式,而且市场推进进度又相当缓慢,这也导致融资能力相当的差,因为经营数据拿不出手。

资不抵债收场

于是,从2019年开始,有关长江汽车资金短缺的负面消息开始陆续传出,同时更有企业员工曝出欠薪消息。据悉,长江汽车法人目前已经被列入“老赖名单”,总共欠债超过30多亿,仅利息就已经达到1亿元左右。

2020年11月,陆续有媒体前往长江汽车杭州厂区探访,目前厂区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被长期拖欠的员工守在门口,希望能讨回应得的薪资,长江汽车已经正式进入到破产清算阶段。

其实,长江汽车一开始确实占尽优势,但是随着2020年特斯拉大力进军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行业必定会掀起改革浪潮。在竞争如此激烈下,长江汽车一直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最终只能沦为市场炮灰。

想必,李嘉诚也深谙高投资必定面临高风险的道理,对于长江汽车的结果,估计这位久经商场的富豪,早已见惯不怪。只能说长江汽车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只是苦的并不是列为老赖的法人和李嘉诚,而是被拖欠薪资的员工。

结尾

如今在选购汽车的话,你会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吗?

你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保值以及电池寿命的问题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