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陈佩斯谈再上央视:到央视不是回来,是来到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0年11月8日 19点35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a
anews
大约 4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编者按: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998年的央视春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出演了小品《王爷与邮差》。小品里,尊贵的王爷被卑微的邮差玩得团团转,台下观众大笑不已。这是陈佩斯第十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也是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
时隔20多年后,66岁的陈佩斯再度踏上央视舞台,鲜少参加综艺节目的他,接受邀约,成为了《金牌喜剧班》的导师。
陈佩斯不喜欢用“回到”或者“回来”来形容这次合作,他字斟句酌地说:“不是回来,是来到。这不是我的单位,也不是我的地儿,我只是来参加(节目)。”
为何出山录制综艺?
因为缺少录制综艺节目的经验,在面对媒体群访时,坐在英达和郭德纲中间的陈佩斯,显得有些局促。
问到为何接受央视的邀约,他先是顿了一下,旁边的郭德纲开玩笑说“给的多”,陈佩斯才跟着回应,“他把底儿漏了”。
随后,在听到郭德纲和英达爆料一些喜剧类综艺节目存在“走后门”、“内定”、“递条子”等内幕时,陈佩斯不由自主瞪大双眼,露出诧异的表情,连忙说“被吓了一跳”。
“确实有压力,他们都有十几年经验了,我还是头一次。” 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陈佩斯有感而发。
如何才能说到一块去?陈佩斯的目的很简单,他不图名利,只想把自己的喜剧理论传播出去。
离开央视春晚的舞台后,陈佩斯更像是一个研究喜剧理论的学者,他开设喜剧班,举办话剧巡演。此次《金牌喜剧班》主打喜剧传承,这和陈佩斯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们跟导演组交流了以后,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的方向,所以我就同意了。”
再次踏上央视的舞台,从演员转为导师,陈佩斯说自己除了年龄,心态并没有什么变化,他觉得这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我现在就应该去成就后人。”
从左至右:英达、陈佩斯、郭德纲 节目组供图
希望儿子向郭德纲学习
陈佩斯与央视的这次合作,有人猜测或许与其儿子陈大愚有关。
事实上,陈佩斯最初并不知道陈大愚也会参加。“他原先说不参加,后来谁知道怎么又说要参加。”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陈大愚已经有一定的成就。他一直跟着父亲学喜剧表演,也演了数百场话剧。但作为父亲,陈佩斯很少夸儿子,他对陈大愚喜剧功底的评价是——“不是谦虚,真的一般。现在后边人还是不行,吃苦耐劳的能力差。”
说起教育,陈佩斯连连摇头,“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后代,真的不知道。”
资料图:陈佩斯儿子陈大愚(左)和朱时茂儿子朱青阳
他不期待陈大愚能通过某个节目一炮而红,只希望儿子能踏踏实实学好手艺,千万不要去追求所谓的收视率,这样才能永远站在舞台上。
在给儿子树立榜样方面,陈佩斯推举了郭德纲。在他看来,郭德纲的相声是拼出来的市场。陈佩斯曾跟儿子和学生们苦口婆心地说,拿个碗在外面去说相声段子,谁挣得钱多才是有实打实的硬功夫。
“你得和观众交流,了解观众,所以我觉得陈大愚应该向郭德纲学习,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看谁更多才多艺。”
《金牌喜剧班》海报
小品的矛盾:表演还是段子?
由于《吃面条》是央视春晚舞台上的第一个小品,因此陈佩斯一度被封为“春晚小品第一人”。
有人说,看陈佩斯的小品,一定要看画面,不能光听台词。他擅于用夸张丰富的肢体动作,搭配生动形象的表情和语言,塑造一个又一个滑稽十足的喜剧角色。
比如小品《胡椒面》,陈佩斯在表演吃馄饨时,面前明明是一个空碗,但他却先后演出了烫手、一口吞下热馄饨又吐到碗里、连吹带吸溜的真实感。
但是近年来,小品开始往语言类节目上发展,比起表演本身,小品里的段子更容易出圈。
对于这样的现状,陈佩斯有些无奈。这也和他最早研究的小品背道而驰。
图片来源:陈佩斯小品《胡椒面》视频截图
“我们开始摸索的时候,更多注重表演和喜剧构成的方法。但是后来由于电视的参与,它的传播速度过于快过于广,就破坏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打破了基本规律以后,艺术肯定要走偏,这是必然的。”
在陈佩斯看来,喜剧表演依赖于语言,是喜剧艺人的无奈,也是在被生活和科技强迫之下不得已的转变。
“所以现在我更希望艺术能回到本身,回到艺术的本体。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艺术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对待它?这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纯粹的喜剧人生
陈佩斯很爱看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虽然他曾在很多作品里饰演带有小聪明的小人物,但生活中的陈佩斯却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
这些年他一直在整理自己的喜剧理论。有人担心他过分投入会否感到孤独,但陈佩斯却沉浸其中,他说自己一想到可以通过书本和历史上的人交流,就觉得无比兴奋。
“我是挺无聊的一个人。我没什么别的闲杂事儿,我就演戏这一条道,我吃饭得靠它,所以就自然地去演戏,自然地去创作。”
2014年,陈佩斯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的演艺黄金期还没来,如今他依旧认为“还没开始”。他说自己从不追求名利,只想好好做一个艺人,演好每一场演出,把喜剧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其他事根本不在乎。
虽然在陈佩斯眼里,喜剧表演可以把无生命的东西变得有灵魂,但他认为这并非难事,无非就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像数学公式一样有规律可依,“并不是像我们过去想的高不可攀,甚至不可说。不是,它和哲学不同,它是艺术,也是技术。”
但陈佩斯也承认,这并非人人都能学会并掌握。对于短视频里那些逗人发笑的段子,陈佩斯觉得多少有些偶然性。
“我在这行吃这碗饭40多年了,这种碰上的因素和主动利用规律去创作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之间的不同。”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编者按: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998年的央视春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出演了小品《王爷与邮差》。小品里,尊贵的王爷被卑微的邮差玩得团团转,台下观众大笑不已。这是陈佩斯第十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也是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
时隔20多年后,66岁的陈佩斯再度踏上央视舞台,鲜少参加综艺节目的他,接受邀约,成为了《金牌喜剧班》的导师。
陈佩斯不喜欢用“回到”或者“回来”来形容这次合作,他字斟句酌地说:“不是回来,是来到。这不是我的单位,也不是我的地儿,我只是来参加(节目)。”
为何出山录制综艺?
因为缺少录制综艺节目的经验,在面对媒体群访时,坐在英达和郭德纲中间的陈佩斯,显得有些局促。
问到为何接受央视的邀约,他先是顿了一下,旁边的郭德纲开玩笑说“给的多”,陈佩斯才跟着回应,“他把底儿漏了”。
随后,在听到郭德纲和英达爆料一些喜剧类综艺节目存在“走后门”、“内定”、“递条子”等内幕时,陈佩斯不由自主瞪大双眼,露出诧异的表情,连忙说“被吓了一跳”。
“确实有压力,他们都有十几年经验了,我还是头一次。” 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陈佩斯有感而发。
如何才能说到一块去?陈佩斯的目的很简单,他不图名利,只想把自己的喜剧理论传播出去。
离开央视春晚的舞台后,陈佩斯更像是一个研究喜剧理论的学者,他开设喜剧班,举办话剧巡演。此次《金牌喜剧班》主打喜剧传承,这和陈佩斯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们跟导演组交流了以后,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的方向,所以我就同意了。”
再次踏上央视的舞台,从演员转为导师,陈佩斯说自己除了年龄,心态并没有什么变化,他觉得这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我现在就应该去成就后人。”
从左至右:英达、陈佩斯、郭德纲 节目组供图
希望儿子向郭德纲学习
陈佩斯与央视的这次合作,有人猜测或许与其儿子陈大愚有关。
事实上,陈佩斯最初并不知道陈大愚也会参加。“他原先说不参加,后来谁知道怎么又说要参加。”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陈大愚已经有一定的成就。他一直跟着父亲学喜剧表演,也演了数百场话剧。但作为父亲,陈佩斯很少夸儿子,他对陈大愚喜剧功底的评价是——“不是谦虚,真的一般。现在后边人还是不行,吃苦耐劳的能力差。”
说起教育,陈佩斯连连摇头,“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后代,真的不知道。”
资料图:陈佩斯儿子陈大愚(左)和朱时茂儿子朱青阳
他不期待陈大愚能通过某个节目一炮而红,只希望儿子能踏踏实实学好手艺,千万不要去追求所谓的收视率,这样才能永远站在舞台上。
在给儿子树立榜样方面,陈佩斯推举了郭德纲。在他看来,郭德纲的相声是拼出来的市场。陈佩斯曾跟儿子和学生们苦口婆心地说,拿个碗在外面去说相声段子,谁挣得钱多才是有实打实的硬功夫。
“你得和观众交流,了解观众,所以我觉得陈大愚应该向郭德纲学习,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看谁更多才多艺。”
《金牌喜剧班》海报
小品的矛盾:表演还是段子?
由于《吃面条》是央视春晚舞台上的第一个小品,因此陈佩斯一度被封为“春晚小品第一人”。
有人说,看陈佩斯的小品,一定要看画面,不能光听台词。他擅于用夸张丰富的肢体动作,搭配生动形象的表情和语言,塑造一个又一个滑稽十足的喜剧角色。
比如小品《胡椒面》,陈佩斯在表演吃馄饨时,面前明明是一个空碗,但他却先后演出了烫手、一口吞下热馄饨又吐到碗里、连吹带吸溜的真实感。
但是近年来,小品开始往语言类节目上发展,比起表演本身,小品里的段子更容易出圈。
对于这样的现状,陈佩斯有些无奈。这也和他最早研究的小品背道而驰。
图片来源:陈佩斯小品《胡椒面》视频截图
“我们开始摸索的时候,更多注重表演和喜剧构成的方法。但是后来由于电视的参与,它的传播速度过于快过于广,就破坏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打破了基本规律以后,艺术肯定要走偏,这是必然的。”
在陈佩斯看来,喜剧表演依赖于语言,是喜剧艺人的无奈,也是在被生活和科技强迫之下不得已的转变。
“所以现在我更希望艺术能回到本身,回到艺术的本体。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艺术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对待它?这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纯粹的喜剧人生
陈佩斯很爱看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虽然他曾在很多作品里饰演带有小聪明的小人物,但生活中的陈佩斯却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
这些年他一直在整理自己的喜剧理论。有人担心他过分投入会否感到孤独,但陈佩斯却沉浸其中,他说自己一想到可以通过书本和历史上的人交流,就觉得无比兴奋。
“我是挺无聊的一个人。我没什么别的闲杂事儿,我就演戏这一条道,我吃饭得靠它,所以就自然地去演戏,自然地去创作。”
2014年,陈佩斯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的演艺黄金期还没来,如今他依旧认为“还没开始”。他说自己从不追求名利,只想好好做一个艺人,演好每一场演出,把喜剧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其他事根本不在乎。
虽然在陈佩斯眼里,喜剧表演可以把无生命的东西变得有灵魂,但他认为这并非难事,无非就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像数学公式一样有规律可依,“并不是像我们过去想的高不可攀,甚至不可说。不是,它和哲学不同,它是艺术,也是技术。”
但陈佩斯也承认,这并非人人都能学会并掌握。对于短视频里那些逗人发笑的段子,陈佩斯觉得多少有些偶然性。
“我在这行吃这碗饭40多年了,这种碰上的因素和主动利用规律去创作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之间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