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S Core 平台部部长望岳表示,去年事情发生的比较突然,华为很快从公司层面发布新的战略决策,研发团队一开始是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的,但大家还是先行动起来,并很快进入状态。
“我想这主要得益于软件工作管理能力和生产流水线。”望岳介绍说,“代码写好之后有规范和各种各样的防火墙检查代码,每天发现问题、持续构建和集成,这一套工程能力是华为公司多年沉淀下来的。每个步骤该干什么,每个架构师和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做什么,什么时候写资料,什么时候相关的专业角色如安全、隐私、法务可以进来,去倒排资料,相应的流程、规范和指导都非常完善。即使这人以前做数据库,现在转过来做帐号,以前可能做云的开发,现在改做端到端的开发,语言确实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软件开发。软件项目本质上都可以抽象成一个基本流程,需求过来、分解、编码、测试,华为公司这套底层软件工程是非常 OK 的,这是最好的底座。”
面向 C 端的软件生态,是华为此前很少涉猎的范畴。而一个新的生态,面对着已经深耕十多年的两大行业对手,华为要凭借什么立足?
HMS 目前由几部分组成,包括 HMS Apps,如华为应用市场(AppGallery),华为音乐、华为视频等自有应用,以及第三方合作伙伴的 App 和服务;此外还有 HMS Core 和 HMS Connect,这是面向开发者的服务,支持开发者在其 App 中集成包含帐号、支付、PUSH 推送等基础能力。
在业内看来,华为提出的“1+8+N”硬件生态策略,发展势头良好的智能穿戴和智慧屏等业务,加上在鸿蒙生态的背景下,开发者的应用集成 HMS Core 不仅可以为手机用户提供服务,也能为其他终端产品的用户提供服务,这或是未来 HMS 能与其它生态抗衡的最大优势,也是最能吸引开发者的地方。
国内应用“Now 冥想”目前也已经加入 HMS 生态,并使用了华为帐号、分析、推送、定位、广告、支付服务。其首席运营官乔诚告诉 InfoQ,加入华为生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点是经过前面两年多的观察,华为手机的群体比较符合自家产品的目标群体;第二点是因为华为正在构建的生态体系,涵盖鸿蒙系统和许多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场景生态,我们希望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去做更多尝试并衍生出更多业务。
HMS 与鸿蒙系统是互相配合支撑的关系,HMS 是移动应用生态,而应用是跑在系统之上。望岳表示,现在华为手机上跑的是安卓,我们就可以支持安卓系统,将来手机切换到 HarmonyOS,我们就可以做 HMS HarmonyOS 版。就在不久前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正式推出 HarmonyOS 2.0 并开源了 HarmonyOS 的源代码。
望岳强调,随着未来 HarmonyOS 的份额加大,搭载 HarmonyOS 的设备会越来越多,HMS Core 也会运行在所有 HarmonyOS 设备上。“只要搭载 HarmonyOS 的设备出现,就一定会搭载 HMS 的应用和服务。HarmonyOS 的能力可以通过 HMS Core Kit 开放给开发者,让开发者可以应用分布式、虚拟化、分享、高速设备连接、安全等能力。HarmonyOS(相比于其它 OS)是有差异的,它是面向分布式设备的,所以以后也会有不一样的应用出来。”
“之前的原则是 Me Too,以后一定是 Me Better。”对于 HMS Core 的新计划,章立如此总结道。
打造 HMS 生态是华为内部优先级最高的任务,但没人知道,华为这身“软”盔甲的承受能力和战斗力究竟如何。
2019 年美国向华为发起制裁后,华为的当务之急便是打造一个能替代 Google 移动服务(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的软件生态,于是,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应运而生。
如今,HMS Core 已经迅速迭代到 5.0 版本,按照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说法,华为手机可以摆脱谷歌 GMS 的扼制,并走向了一条打造全球第三个智能终端生态的“不归路”。
没有人认为这条路容易,华为一开始也是被迫走的,但“被迫也要把它做好”。近期,InfoQ 参与了围绕 HMS 生态主题的多场媒体沟通会,以期进一步了解 HMS 生态的来由、意义和未来。
生态突围
2019 年下半年,超过 2000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华为工程师,聚集到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为打造移动应用生态平台进行了持续 9 个多月的高强度集中作战,这场被称为“松湖会战”的技术攻坚会,也是华为有史以来会战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以及最具有挑战性的会战。
2020 年 6 月末,随着 HMS Core 5.0 版本的发布,HMS 算是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松湖会战”暂告一段落。在这之后,工程师们可以选择回到各自所属地,以组织为单位继续作战,也可选择留下来。
“我们自华为公司成立以来打了无数场战,但说实话,打这场(生态)战,刚开始没有人能确定会打赢。很多公司都想建立生态系统,但最后都是铩羽而归,华为搞生态能不能搞得起来,大家心里其实是打鼓的。”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感慨道。
张平安的另一个身份是 HMS Core 开发组组长,他表示,在这里(松湖会战团队)没有部门,都是组,比如 HMS Core 4.0 的时候,14 个 Kit 就分 14 个组,每个 Kit 一个组,研发测试按照 DevOps 的方式来组织开发。
不过,这么一大波人被拉过来,互相不认识,以前做的也不是这些事情,语言环境也是新的,要怎么去发挥大家的力量?
HMS Core 平台部部长望岳表示,去年事情发生的比较突然,华为很快从公司层面发布新的战略决策,研发团队一开始是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的,但大家还是先行动起来,并很快进入状态。
“我想这主要得益于软件工作管理能力和生产流水线。”望岳介绍说,“代码写好之后有规范和各种各样的防火墙检查代码,每天发现问题、持续构建和集成,这一套工程能力是华为公司多年沉淀下来的。每个步骤该干什么,每个架构师和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做什么,什么时候写资料,什么时候相关的专业角色如安全、隐私、法务可以进来,去倒排资料,相应的流程、规范和指导都非常完善。即使这人以前做数据库,现在转过来做帐号,以前可能做云的开发,现在改做端到端的开发,语言确实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软件开发。软件项目本质上都可以抽象成一个基本流程,需求过来、分解、编码、测试,华为公司这套底层软件工程是非常 OK 的,这是最好的底座。”
另外,就像前面提到的,会战团队的管理单元并不是按开发组、测试组、设计师组来分,而是以 Kit 为单元,一个 Kit 对应一个功能齐全的团队,有 Kit 架构师、Kit 产品经理、Kit UX 设计、Kit 编码、Kit 社区人员,大家随时讨论、决策和行动。Kit 和 Kit 相互之间也没有耦合,而是可以独立演进的。当然,也存在一些公共的依赖,比如分析 Kit,所有的 Kit 都依赖于分析 Kit,那这个公共框架要先行。
直到 HMS Core 5.0 版本发布,松湖会战团队才从“战时”状态进入日常状态。一年时间里,HMS Core 5.0 的开放能力从 14 个 Kit 增长到 56 个 kit,超过 9.6 万个应用集成 HMS Core,API 数量从 885 个跃升至 12981 个,覆盖 7 大领域——应用服务(App Services)、图形(Graphics)、媒体(Media)、人工智能(AI)、智能终端(Smart Device)、安全(Security)、系统(System)。此外,华为持续面向全球开放地图、搜索、支付、浏览、广告五大根服务引擎。
“如果非要说加入到打造 HMS 生态的人数有多少,可以说全华为 20 万人都是。”张平安指出,真正专业做业务拓展和开发者拓展的,大概有数百人。但是华为公司下发了多道文件给每个地区的地区部总裁,甚至动员所有员工的家属,欢迎任何员工的家属或朋友帮助华为上架消费者所关心的应用。
今年 2 月 20 日,华为向外界确认内部成立了一个全新的负责 HMS 生态建设的二级部门,这个被称为“全球生态发展部”的新部门归属于华为四大事业群的消费者事业群。
华为消费者 BG 全球生态业务发展部部长章哲表示,生态发展部其实在去年就已成立,现在已经运转了一年多。针对华为海外手机销售必要的 TOP 3000 应用,目前上架率已经超过 90%,只有大概两百多个应用还没有在华为的应用市场上架。
华为应用市场业务部部长吴昊进一步介绍, 目前应用市场在海外的用户增速非常快,月活用户数同比去年增长120%,开发者也逐渐认识到 HMS 生态有其头部价值,所以开发者越来越多,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 100%。
此外,用户侧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 HMS 手机销售的主要问题是货不够卖,而不是用户不认可。尤其在欧洲一些国家、俄罗斯、印度等区域,用户使用 HMS 手机已经基本没有太大的障碍。
华为方面并没透露 HMS 手机具体的销量数字,但张平安表示,目前已经达到“批量销售”的结果——“什么叫批量销售?就是销售人员很高兴,卖 HMS 手机的时候不担心了,渠道也很高兴,因为进货的流水快速提升了。”
说服开发者
华为要如何说服原来 Google Play 生态的 App 迁移到华为生态里面?如何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如何让自己的生态丰富起来?以上,都是摆在一个新生生态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从已有条件来看,华为在海外的上亿存量手机用户会是一个核心优势。章哲表示,以银行为例,银行需要考虑服务的延续性,如果某银行不能为本地 20% 的华为手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除了银行这类日常工具应用,游戏的商业变现也需要华为平台,不管是轻游戏所需要的广覆盖特性,还是比较重的游戏所需要的“氪金”群体,都能在华为生态找到。“你会发现在跟伙伴交流、让他们加入华为生态的时候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也比想象中有更多的路径可以走。”
在生态和服务上,华为采用的是全球化战略,因此,对开发者的支持也是面向全球。目前华为在全球有 7 个 DigiX Lab(创新工作室,支持真机调试 / 开发能力体验 / 工具体验等),可以跟开发者近距离接触,在不同区域给本地开发者提供支持。
此外,开发者群体中,华为也非常重视学生和刚毕业的年轻人。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营销总监张海蓓指出,这群年轻的开发者有比较多的创意和想法,但是缺乏资源,以及对各地的规则、安全意识等方面也比较缺经验。因此华为开发者联盟今年特别推出一系列的活动以及激励,针对中小创业者和学生,提供更加完备、本地化的指导。同时华为在海外多个国家有自己的专家团,也可以给开发者提供服务。有一些国家还没有这些服务,华为就通过会议指导,让他们的创意变成应用,上架到应用市场。
在打造 HMS 生态的过程中,望岳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决策,但决策只要做了,困难也就克服了。
张平安则对 InfoQ 进一步强调称,华为最初面临的挑战非常大。第一个挑战是,全球数百万应用,华为要从哪儿做起?
“哪个 API 的调用能力最多,哪个是开发者的痛点?总不能把队伍全撒开,全都做。HMS Core 有 3.0、4.0、5.0。3.0 做什么,4.0 做什么,5.0 做什么,光这个事情我们就有大量的团队来做分析。不仅要分析,还要跟开发者沟通,所以有大量的访谈,这样才能找准方向,才能把有限的研发资源(用好)。要不然我们投入上万名研发工程师也未必够,那是一场乱仗。这是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怎么让开发者用最简洁的方式开发,比如说能不能写几行代码,按一个键就能把 HMS Core 的东西嵌入到自己的代码里头。如果他已经有了应用程序,那如何可以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重新编码,需要用什么方式去替代原先的 API。
除了提供自有能力和资源之外,华为也联合合作伙伴的力量为开发者服务。APUS 是首批全面支持 HMS 生态的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今年 3 月,APUS 进入华为生态的应用只有两款,时隔半年,如今已有数十款应用迁移到了华为生态。APUS 技术专家张旭向 InfoQ 表示,APUS 在迁移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态运营经验,迁移也更加顺利,并形成了一套自动化方法(一键迁移工具),APUS 也愿意将这些经验分享给所有开发者。
华为方面认为,产品本地化、本地化合规和本地化推广是当前出海开发者的三个难点。华为消费者 BG 全球生态业务发展部副部长章立表示,本地化方面华为会提供语言的本地化、本地化用户的洞察和早期市场的用户画像等支持。本地化合规比较简单,现在第一步是先把案例库做出来。
“比如你要去马来西亚,我们会给你案例库,告诉你过去十年或者五年这个地方的用户在合规上出现过哪些问题,踩过哪些坑;比如你去阿联酋,在风俗习惯上也需要注意。通过案例库的方式,开发者在去到一个陌生市场的时候,就可以提前预防和规避。同时,我们还有线上的专家服务。如果需要一些定制化的法律、合规方案,我们会推荐当地的法律名单给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另外,本地化推广可能会应用华为自身的流量,以及我们扩展的合作伙伴第三方流量平台,包括线下的零售网络,进行品牌推广。”
张旭认为,目前中国出海开发者的主要诉求是华为生态能形成产品—用户增长—变现的闭环。有长期接触出海开发者的观察人士亦表示,现在开发者最关注的还是怎么在华为生态里有更多的用户量和收入。
据张海蓓介绍,当 App 成功上架华为应用市场之后,华为会根据情况分配资源,同时跟生态伙伴联合做曝光和露出,对于开发者来说也是一种收获。在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当中,华为会尽可能与优秀的、特别适合本地用户使用、本地用户也非常欢迎的应用做相应的联合营销,这些营销的目的就是给应用增加曝光,不会涉及过多联合商业的部分。“生态伙伴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感觉非常轻松,因为这并不涉及到联合营销当中各种款项和复杂的权益问题。”
从 Me Too 到 Me Better
面向 C 端的软件生态,是华为此前很少涉猎的范畴。而一个新的生态,面对着已经深耕十多年的两大行业对手,华为要凭借什么立足?
HMS 目前由几部分组成,包括 HMS Apps,如华为应用市场(AppGallery),华为音乐、华为视频等自有应用,以及第三方合作伙伴的 App 和服务;此外还有 HMS Core 和 HMS Connect,这是面向开发者的服务,支持开发者在其 App 中集成包含帐号、支付、PUSH 推送等基础能力。
在业内看来,华为提出的“1+8+N”硬件生态策略,发展势头良好的智能穿戴和智慧屏等业务,加上在鸿蒙生态的背景下,开发者的应用集成 HMS Core 不仅可以为手机用户提供服务,也能为其他终端产品的用户提供服务,这或是未来 HMS 能与其它生态抗衡的最大优势,也是最能吸引开发者的地方。
国内应用“Now 冥想”目前也已经加入 HMS 生态,并使用了华为帐号、分析、推送、定位、广告、支付服务。其首席运营官乔诚告诉 InfoQ,加入华为生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点是经过前面两年多的观察,华为手机的群体比较符合自家产品的目标群体;第二点是因为华为正在构建的生态体系,涵盖鸿蒙系统和许多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场景生态,我们希望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去做更多尝试并衍生出更多业务。
HMS 与鸿蒙系统是互相配合支撑的关系,HMS 是移动应用生态,而应用是跑在系统之上。望岳表示,现在华为手机上跑的是安卓,我们就可以支持安卓系统,将来手机切换到 HarmonyOS,我们就可以做 HMS HarmonyOS 版。就在不久前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正式推出 HarmonyOS 2.0 并开源了 HarmonyOS 的源代码。
望岳强调,随着未来 HarmonyOS 的份额加大,搭载 HarmonyOS 的设备会越来越多,HMS Core 也会运行在所有 HarmonyOS 设备上。“只要搭载 HarmonyOS 的设备出现,就一定会搭载 HMS 的应用和服务。HarmonyOS 的能力可以通过 HMS Core Kit 开放给开发者,让开发者可以应用分布式、虚拟化、分享、高速设备连接、安全等能力。HarmonyOS(相比于其它 OS)是有差异的,它是面向分布式设备的,所以以后也会有不一样的应用出来。”
“之前的原则是 Me Too,以后一定是 Me Better。”对于 HMS Core 的新计划,章立如此总结道。
“120 天期限” 已过,美国针对华为的最严禁令全面生效,华为的智能手机还能卖多久依然是未知数,但华为仍竭尽全力呼吁更多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加入华为生态,为其设备开发应用。正如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所说,经过美国针对中国企业接二连三的制裁,大家已经意识到,中国软件领域的无“根”之疼有多痛,没有根的枝繁叶茂有多危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华为希望邀请所有开发者来构建基础软件的根,唯有这样,未来的繁荣才真正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