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女博士难在哪里?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在我国讨论读博的众多文章中,认真、严肃地探究女博士读博的文章较少,经调研而出炉的数据分析少见,而探讨女博士读博实际困难的文章也不多见。

但同类文章在国外则很普遍,相关数据也较充分,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本文将主要介绍美国女博士读博的主要问题所在,也简单总结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与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中把在读的博士生也称为博士。

女博士人数早已超过男博士

2018年10月,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The 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发布2017年
美国研究生院招生和学位颁发年度报告。其中有这样几个有趣的发现。

第一,女性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连续9年多于男性。

在2017年授予的79738个博士学位中,女性获得了其中的41717个学位,占总数的53%,
而男性获得了37062个学位,占总数的47%。

自2009年以来,女性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每年都超过男性。2017年更是创下新高。

此前,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1978年,女性获得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的人数首次超过男性;1981年,女性获得硕士学位的人数首次超过男性;1982年,女性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首次超过男性。

因此,2009年可以说是男性正式成为高等教育“第二性”的第一年,从副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男性都居少数。

第二,在上述研究所跟踪的11个研究生领域中,2017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人数超过男性的为7个,它们是艺术和人文(53.2%女性)、生物学(52.6%)、教育(69.8%)、健康和医学科学(70.3%)、公共管理学(75.6%)、社会行为学(61.1%)和其他领域(
52.4%)。

而男性依旧在商业(51.1%)、工程(76.6%)、数学和计算机科学(74.9%)以及物理
和地球科学(65.9%)等领域占据多数。

第三,上述研究显示,就入学比例而言,女性也同样占有优势。

在美国,女性占研究生总数的57.9%,而在某些领域中,女性的比例更高。

如教育,75%为女性;卫生和医疗科学,78%为女性;公共行政,77.3%为女性,总体来
看,女性人数超过男子三倍或着更多。

应该说,上述研究数据并非孤立。

2018年12月,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心理学研究生项目中,女性人
数多于男性,基本达到了3:1的比例。

而在所有博士项目中(最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或心理学博士学位),女性平均占在读学生的比例在74%以上,但各个子领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女性占在校学生的54%,男性占46%。

同时,在学校和发展心理学领域中,女性分别占在读学生的85%和82%。

女博士之困

根据国外各方和多种调查研究显示以及相关媒体的报道,女博士在读博期间所遇到的问题要远远多于男博士。

根据2018年3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研究中心的一份最新调查,攻读博士学位和硕士
学位课程的女研究生比男研究生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抑郁和焦虑。

在接受调查的2279名研究生中,有43%的女性患有中度至重度焦虑,而41%的女性则感到抑郁。

与此相比,分别属于同一类别的男性比例则为34%和35%,要低于女性。

如果我们对上述数据没有概念,那么,当上述调查的研究者告诉我们,研究生出现焦虑或抑郁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6倍,我们大概会惊讶地发现,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人们
,无论男女,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上述调查的主要研究者、药理学教授埃文斯(Teresa Evans)博士说,对于许多接受调查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来说,其学术生涯取决于假设和实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是不可预测的。

如果一项研究达不到他们的预期目标,就有可能迫使他们的学业延后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甚至由此导致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偏离轨道。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于女博士而言,女性所面临的比男性更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调查者发现,女性在承受压力环境中的反应与男性不同。

过去的研究表明,抑郁症和慢性焦虑症确实在女性中更为普遍,而且高压之下的读博生活可能加剧这类问题。

特别是在男性为主体的理工类学科领域中,这种表现更为明显。

2018年10月24日,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当你是唯一女人时:男性主导群体中女性博士生面临的挑战》的文章,述及女博士在这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其次,女性要承担更多学习、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有研究发现,女性在照顾亲人上的时间比男性多50%。

对于已有家庭的女博士而言,她们在紧张的学习、研究之余,所要承担的照顾家庭、养育孩子甚至赡养老人的众多工作,与同样有家庭的男博士相比要多,甚至要多很多,因而她们承受的压力也更大。

再次,越高的学位越昂贵。

在国外,除一些顶尖高校外,读博全额资助也越来越少了。

在同样具有财务困难的情况下,与男性相比,女性所面临的压力也更大。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从长远来看,后悔自己申请学生贷款的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分别为48%和40%。

女博士如何走出困境

那么,高校与社会该如何帮助女博士?女博士自身又该怎样走出困境?

应该说,无论男博士还是女博士,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单就女博士而言,理工类、农医类女博士与人文学科领域的女博士也会大有不同,各自所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找到女博士读博所遇到的共性问题,高校与社会应该从各方面去帮助她们,对女博士自身而言,在明了问题之后,也应该采取行动,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总体而言,女博士可能需要得到的帮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男性占多数的学科领域中,女博士总是显得孤立无援。

就像有美国媒体报道所说,女博士有时候会身处男性的海洋中。

如此一来,女博士所经历的一些不良的环境——诸如在研讨会上自己提出的学术观点不被重视,甚至受到歧视,要被迫接受一些被贬低的笑话等。

专家的建议是,在读书之外,女博士要有意识地多参加社交活动,包括要更多地融入到学术团体之外的社群以及生活之中。

第二,在学术研究中,努力组建学术团队。

有专家建议说,如果无法与男博士组成学术团队,那么,女博士可以想办法与志同道合的女博士一起组成学术团队,大家可以定期开会,分享研究成果,相互支撑相互帮助。

这种小小的学术团队,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对于很多女博士来说,这样的学术团队可以很好地帮助和支撑自己度过艰难的求学生涯。

第三,女博士应该更加自信,既能积极融入一个陌生的,乃至是男性为主的集体之中,同时也要有勇气面对一段可能较为孤独的人生经历。

用一位美国女博士的话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适应了成为房间中唯一的女性。但与此同时,女博士也可以积极主动地组织集体活动。

一位美国女博士介绍说,自己说服了同实验室的小组成员,每周至少一到两次聚餐,这样的活动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如今反倒带动了这个学术团队的团结协作。

当然,女博士在读博期间所面临的困难,远远不止上述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高校应该更加关注女博士的生存环境与研究生态,解决好上述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或许是给予她们更多关怀与帮助的良好开端。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