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 (4) 从周树人写起

p
purplewine
楼主 (未名空间)

“倘使铁铉真的并无女儿,或有而实已自杀,则由这虚构的故事,也可以窥见社会心理之一斑。就是:在受难者家族中,无女不如其有之有趣,自杀又不如其落教坊之有趣;但铁铉究竟是忠臣,使其女永沦教坊,终觉于心不安,所以还是和寻常女子不同,因献诗而配了士子。这和小生落难,下狱挨打,到底中了状元的公式,完全是一致的。”

人们对《病后杂谈之余》的熟悉程度恐怕远不如其前篇《病后杂谈》,然而读过《病后杂谈》的人对所谓铁氏二女没入风尘后献诗永乐(严格地说,是献诗于铁铉过去的同僚,后者再呈给皇帝)之真伪考证,应该并不陌生。熟料在杭世骏之后,周树人老兄自己亲自动手查资料,竟然发现铁忠襄公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女儿!

中国文人的这种恶趣,可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位姐姐,不得不承认,这种利用恶趣来煽情的伎俩,的确能短暂地让人发懵。笔者尽管知道《我的姐姐》编剧的胡编乱造完全不合理甚至可笑,但很没出息地说,我这根七五后老帮菜竟在看该片的时候险些掉下两滴鳄泪。不是为甚么姐弟亲情,更不是对女主所受到的所谓道德绑架的同情,而是出于这个女孩子幼年经历的不幸。具体地说,是看到安然回忆母亲给她洗头的那所谓温馨时刻,由此想到这个女孩子随后只因为没有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装成残疾人以便获得二胎指标)就被遗弃的悲惨命运。这对公母,啊,不对,父母,很奇怪,天下没有不打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曾挨过父母教训的子女,然而难道毒打一顿从此以后就赶出家门了?你的女儿你不养谁养?你既然当时没能生出儿子,为什么不接着养女儿?突发性精神错乱还是神经中毒?难道夫妻双方同时脑子瓦特了?社会舆论这时在哪里?法律何在?成天价叫唤重男轻女,无论如何九十年代末的妇女儿童权益也远高于解放前吧?即使在明清时代,仅仅因为这类小事就遗弃女儿,也是为社会道德和宗法所不能容忍的,更何况女主的父母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职人员或国营企事业单位职工。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让人非常恶心的结论:该片的编导完全继承了上述明清文人的恶趣。而本篇开头儿迅哥儿的那番话也可以这样改写一下:

“倘使所谓原型故事的确不存在,或有而实则同网上流行各版本均相差甚远,则由《我的姐姐》这部虚构的电影也可以窥见已完全脱离大众的影视既得利益者的心理之一斑。就是:对于草根阶层的年轻女子,无垃圾父母不如其有之有趣,仅仅挨顿打又不如被父母放逐亲戚家自生自灭近十年有趣,借考学远走高飞又不如被父母偷改志愿被迫留在本地有趣,父母死后本无事又不如令其扶养原无感情之同胞幼弟有趣,但弱女子究竟是韭菜,使其为扶养幼弟放弃考研终觉有附和躺平之嫌疑,所以还是和寻常韭菜不同,无论如何也要让她带着小韭菜弟弟一起去北京考研。”

又骂了半天编导,也该弄点儿建设性的东西了。其实象本片这种虚构的小概率夸张剧情,拍成犯罪片或者恐怖片更合适。女主父亲在二胎指标失败之后突然发疯,毒打女主和女主母亲,然后从此越发癫狂,不到一年夫妻离婚,女儿被姑妈收养,父亲住进精神病院。戏剧冲突就是多年后某年某日女主父亲突然清醒,忘记了过去这些年的疯魔,甚至连当初如何发的疯也不记得,只保留多年前同女主父女情深的美好记忆。于是父亲便一遍又一遍地向女儿示好,最后女儿终于被感动,于是就“同原生家庭和解了”。。。呜呜呜呜。。。哇哈哈哈哈哈。

好了,不耍贫嘴了。近些年来,出于种种因素,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自二战后形成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渐渐地支撑不下去了。此前在高福利下存在感不明显的长子长女的责任负担,特别是父母缺失的多子女家庭当中,身为老大的生活压力,再次在影视作品映射出来。笔者最近看过两个此方面题材的片子。一个是西班牙2017年的灵异恐怖片,灵蚀(Verónica),号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该片名虽恐怖,但深
处反应的则是在父亲去世母亲忙碌养家的状况下,家中长女所承受精力和心理上的巨大负担。这位长姐的内心深处明显存在两个声音,一个劝说她抛弃甚至除掉弟妹以获得解脱(这也就是影片当中对她附体的恶灵),另一个则是对弟弟妹妹的爱和责任。最后当然是后者战胜了前者,但女主本人也在这两股力量的冲突中死去。

如果说《灵蚀》仅反映了一位艰难长姐的内心冲突,无关旁人,那么2018年的英国片《The Runaways》则更近一步,揭示了外人(叔父)对父亲去世后的姐弟妹三人的欺凌。在房子被强占后,三个孩子只得偷偷地带走了家里原有的两头驴,骑着它们一路去伦敦寻找多年前出走的母亲。孰料不仅母亲不肯接纳,禽兽叔叔也为了抢夺戴在姐姐身上的一件名贵首饰而追杀到伦敦。姐姐险些被害,幸亏二弟三妹急中生智才击退了这头叫做叔父的畜生。结尾处母亲仍然不愿承担抚养义务,还要把两个未成年孩子的监护权完全让渡给半成年的姐姐,后者无奈只得接受。

灵蚀和The Runaways这两部影片,都体现了长姐如母,含辛茹苦的主题,虽不是什么上佳之作,但总归中规中矩,人们看后只会产生对姐姐们同情,以及对世事的感叹。

如果说《我的姐姐》的女主的家庭背景给人带来了狂躁不安以及不真实,更适合做一部犯罪或恐怖片的素材,那么该片的剧情主线,即所谓的姐弟亲情,特别是后半部分情节,其实更适合拍成儿童片。相比于安然的鲁莽冲动,神经大条,情感迟钝,弟弟行事有条理讲逻辑,心思细腻周到,使得姐弟相处过程中情感发展的主动权逐渐掌握在了弟弟的手中。但批评也由之而来,一个小孩儿有这么高的情商么?好玩儿的是,有若干评论因此放言弟弟使用了“渣男的手段”驯服了姐姐。但是如果这个感情线单独成片,主角变成小男孩(为了迎合“女性电影”,也可以变性成小女孩嘛),安然也曾拥有幸福的近二十年的独生女生活,仅仅是因为上大学后出于独生子女文化氛围的影响,而反对父母生育二胎,从此不再和父母联系。父母死后,在同弟弟或妹妹的相处中被血缘的力量所俘获,被身为主角带有光环的弟弟或妹妹的高情商所“驯服”,最终承担起了所谓“责任”。甚至于可以更进一步,姐弟二人血脉相连,天性契合,性格互补,一起闯荡天下。估计不仅票房不会减少,口碑也会歪理顾得,弄不好还真能得奖哪,呵呵。

(插几句并非题外话的题外话,女主的童年究竟如何,其实编导根本就没想好。从姑妈的回忆当中我们知道,安然刚出生的时候,极度“重男轻女”(之所以带引号是不喜欢用这个词,原因下篇再说)的奶奶,大老远把已经到了俄罗斯准备大干一场的姑妈叫回家,就是为了让她帮着看侄女(安然)。这个细节往往被解读成奶奶对姑妈的无情役使,然而这难道不表明了祖母对安然的重视吗?如果奶奶一味视女孩如草芥,她会招呼准备挣大钱的女儿来给侄女做免费保姆么?让儿媳妇(安然母亲)自己看孩子,自己女儿(安然姑妈)做边贸挣大钱孝敬老人,难道不香?

此外安然姑妈去俄罗斯做生意这件事也匪夷所思(插一句,看到网上不止一个评论把此事说成是“去俄罗斯留学”,真让人啼笑皆非)。从片中看,安然的表姐和表哥比她大不了多少,安然出生时她们俩也仅是幼儿,安然姑妈难道不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既然能一个电话就被召回照顾刚出生的侄女,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呆家里看着自家两个孩子?跑俄罗斯穷折腾什么?多数评论都说姑妈这个人物塑造的多么好,为什么不展开说说。可是这么一个破绽百出的人物,你让去公厕捡虾仁儿的编导怎么展开?(安然姑妈的学业,婚姻,违反计划生育的两个子女,以及对着套娃说的那几句俄语,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不重复了)

还有一个细节也暴露了安然幼年时的小公举身份,以至于这部分片段在公映时不得不剪掉。大约在本片公映后一周,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编导们放出了这段被剪掉的视频。其中安然和姑姑舅舅弟弟四个人在父母坟前烧纸,姑姑夸弟弟聪明,女主听了不高兴,来了一句“我两岁多就会背很多唐诗”,舅舅还在一旁补充道,“你还会普希金歌德”。试想如果不是被父母甚至爷爷奶奶所高度宠爱重视,安然怎么可能成为这样早慧?既然幼年时期倾注了如此的心血,怎么可能仅仅因为一次非有意的装残疾露馅儿就把她赶出家门永远不许回来?这个巨大逻辑漏洞无论如何也过不去。)

好了好了,讨论了这么多令人极度不适的东西,也该弄点轻松的。笔者相信,中华民族,即使是在物欲横流精致利己的今天,还是不乏真正的手足亲情的(但愿)。从网上评论可见,颇有一些姐姐弟弟们是抱着复习温馨搞笑姐弟情深的心态去看《我的姐姐》的,没想到它竟然是那什么里面特意拣来的虾仁儿,于是大失所望,回家后干呕不止。为了给看过此片也读过我这个垃圾系列的网友一点儿补偿,笔者在此向大家推荐两部我自认还不错的少年儿童姐弟亲情戏。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爱尔兰电影The Secret of Roan Inish(可以翻译成“海豹岛
的秘密”),一部带有神话传说色彩的真真正正的亲情剧。女主人公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历史大背景是二战期间英国政府强行将外海小岛上的爱尔兰人迁入爱尔兰主岛,以免他们同德国人联络(其实这可能多虑了,希特勒这个种族主义人渣还真未必瞧得起非日耳曼系的爱尔兰人)。搬家之前女主的母亲就已经去世,可能是母亲不在疏于照料,也可能祖先的在天之灵想把孩子留在故土,女主的幼弟在搬家过程中于海上遗失。父亲祖父母各种亲戚乡亲都以为孩子再也回不来了,但我们美丽的小女主Fiona头顶ATU-451(忘了这是什么了?请看本垃圾系列第一篇第三篇)的光环,身披海豹仙女祖先的加持,没费多大力气就找回了弟弟,全家也搬回了原来居住的海岛,这也象征着二战结束后,饱受盎格鲁撒克逊人欺压的爱尔兰人试图重拾凯尔特民族文化。本片的爱尔兰民间音乐是一大亮点,不客气地说,比泰坦尼克号和指环王更加原汁原味,也更悦耳动听。

(有句话我不得不说,可能是最近知乎看多了有些中毒,写到此,不由得设想了一下,对于大多数热衷讨论家庭关系的知乎网友来说,这个Fiona非疯即傻,干嘛要把弟弟找
回来,就为了给自己找个免费保姆的工作,孩子长大后再多分一份家产(女主貌似有一个或两个哥哥,只在开头闪了两次)?)

另一部片子是2010年好莱坞的Burning Bright,这基本上是一部恐怖动作片,其motif
接近ATU-451,但严格来说是ATU-327A。即姐妹在无外界助力的前提下,单枪匹马拯救
武力值很差的兄弟,终极任务不仅是保全自身,还要杀死敌人,难度系数很大。The
Secret of Roan Inish里面的弟弟是个五岁以下的幼儿,Burning Bright女主的弟弟岁数略大一些,但却是自闭症患者,难于交流。The Secret of Roan Inish女主的任务是找回弟弟,本片女主则是竭力避免姐弟二人被可恶的继父故意放入房子里的大老虎吃掉(必须强调,姐弟二人是同父同母的,这个继父纯粹是外人)。好莱坞的片子当然是邪不压正,最后被老虎吃掉的无疑是继父啦。其结局倒是很象《我的姐姐》片尾所呈现的最可能的方向:带着弟弟一起去外地上学。令人安慰的是经过了这场生死之后,弟弟愿意主动和姐姐交流了。本片没什么深刻内涵,亮点主要就是一位颜值尚可但并不惊艳的刚成年少女,同一只颜值爆表心地善良仅仅因为肚子饿才饥不择食的大猫,在飓风暴雨中的一所貌似离海不远的美国南方农村老房子里面的激烈游斗。爱猫人士可能会喜欢。

以下是一些题外话:

我的姐姐这部片子里面,只要不提房产证的事,就完全可以避免抄袭某涯上的那个“原型”(见本垃圾系列第二篇)之嫌疑。看了本篇里列举的这些已有的姐弟题材的影片,以及前面提到的众多民间故事,大家就会发现,异性同胞手足之间的互助和互相扶养,原本就是全人类文化当中的始终被讴歌的主题。假设我们相信本片编剧的初衷是原创,但为了贪便宜从网上捡了个房产证的梗儿来丰富内容,没成想互联网是有记忆的,那个所谓“原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往最好最善意的方向去理解编剧,不妨打这么个比方:此人原本有一车官盐,但犹嫌不足,非要拿一罐私盐混进去,最后私盐被发现,一整车官盐也变成了私盐,呵呵。

片中房产证这个东西不仅画蛇添足画虎类犬,而且更加经不起推敲。在所谓原型故事里面,房产证上原本是原型女主母亲的名字,闹离婚时转给同母亲更亲近的女儿,以避免被分割,合情合理。而电影当中借姑妈之口,说明那套学区房是安然奶奶家的拆迁补偿,姑妈为了把圣母进行到底,签了个放弃继承权的协议,产权于是全部归于安然的父亲。也就是说,这房子安然父亲一个人的,再依照老安家妇女地位之低下,转让前的房产证上只可能有安然父亲一个人的名字。所以问题就来了,在安然父母一度闹离婚的时候(这个信息又是从姑妈嘴里说出),安然的父亲为了避免房产被分割,无论如何也应该把房子所有权转给自己这个一贯扶弟扶得惊天地泣鬼神的姐姐(即安然姑妈)才对啊,这样才能说要就能要回来,为什么要转给已经和自己形同路人的女儿?该片这种不能深入推敲的地方太多了。对此我只能说,这个号称得过大奖的编剧,抄袭都缺乏专业精神。

再说说本片结尾。网上流传着一种非常可笑的说法,某些人自以为是地通过片中的一些蛛丝马迹,认为安然同弟弟踢了一场球之后就又把他送回了领养家庭,并签下了那个永不相见的协议。所以女主最后是自由的,是不需要扶养弟弟的,大家欢呼吧雀跃吧。这恐怕是这部高票房大烂片所引发的最大的笑话。首先看海报的大标题,“你的命运,与我有关”。最后要是真的“相忘于江湖”,那弟弟的命运还同姐姐有甚么关系。其次可以自行搜索一下饰演安然的张子枫小菇凉所演唱的本片另一首主题曲,举镜子的女孩,歌词已经说的明明白白,“并着肩飞翔”,“握着你的手分享”。诚然剧中的安然不会放弃考研梦,但完全放弃弟弟也是不可能的。

再者如果也去死抠细节,你就会发现,安然拉着弟弟跑出荣华富贵的领养家庭的时候,镜头闪了一下这对富豪夫妇,在这个短暂的镜头里,那个妻子貌似想说什么却放弃了,而那个丈夫即家里的男主人脸上表现出的却是极短错愕之后的失望甚至阴沉。摄影师生怕这个镜头太短大家看不明白,还特意加了一个类似“阴间滤镜”的东西,让二人都处于较暗的光线中,以便突出其负面情绪。加之姐弟俩跑了那么久,二人都没追出去也没报警,只能说明他们不要弟弟了。而这个可怜的孩子却暂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能是觉得他们连续两次试图领养自己,这次跟姐姐跑出来说说话也不会有大碍吧。

于是在安然也无法回答“我们去哪儿”这个问题后,弟弟主动提出同姐姐踢一次球,满足双方心愿权当告别,殊不知他这次是真回不去了。饶是女主再怎么神经大条,仔细回味咀嚼了一下弟弟前后的表现以后,终于明白这孩子始终还是不愿拖累自己,踢球是为了告别,若干天之前的那句“我不要你了”,原来就是在试图拯救这个刚刚建立感情的亲姐姐。此时歌声响起,“姐姐你去飞吧,松开我的手就不累了”,其实是替弟弟道出他的心声。安然一旦恍然大明白了这一切,可不儿就崩溃了么?你这孩子肿么回事儿,网友都说我是圣母白莲花,我看小老弟你他喵的才是圣婴白樱花呢,如今老姐房子也卖了工作也辞了,富豪又不要你了,你让老姐怎么办啊?

哈哈哈,不开玩笑。安然在弟弟主动被领养后狠狠地抹眼泪,当时其实并未意识到弟弟为什么这样做。她当时的愤怒和哭泣其实主要出自一种被抛弃的郁闷。我还没说一定不要你呢,你丫凭啥先不要我。后来以送遗产送玩具为由去富豪家里探视,也是有些心有不甘,想弄明白这孩子为嘛不再粘着她了。不想富豪默认收下50万的储值卡后,居然拿出那个永不相见的协议请她签字。这可谓当头一棒,热脸贴了冷屁股,于是整个人都不好了,又惊又怒之下不顾一切拉起小盆友就跑。这些行为倒是同我们这位女主惯常的做事冲动暴力倾向低情商相一致。而直到片尾姐姐才意识到弟弟在一心为她着想。她那对垃圾父母对她做的事情,装残疾,打骂,遗弃,改志愿,安然其实又对弟弟做了一遍。装残疾对应的是让弟弟装作有教养以利于被领养,打骂和遗弃片中直接演了,而最后的放弃领养对应的则是偷改高考志愿。最后一刻的弟弟心里仍然倾向于跟着富豪夫妇,免得拖累姐姐。然而姐姐带他跑出豪宅的做法却抹掉了这种可能,两人只能在一起了。房子卖掉工作辞了,也算是倒逼安然去考研。这个安排也算是本片难得的匠心之处吧。好了,写到最后,终于说了一句好话了。不过还是细思极恐啊,终不成他们真的想拍续集?救命啊。。。

还有一句完全的题外话。本文开头提到的铁氏二女的伪诗是钱谦益收录确认的。被怕凉水的钱谦益这种人收集的东西,就只能呵呵了。搞笑的是,十几年前大火的著名网文《明朝那些事儿》当中,竟再次把铁氏二女没入风尘献诗永乐的事情翻出来当信史讲,真叫人无语。
M
Maverick

你的题外话略有一点诛心之论啊。

w
wh

哪一句啊?

【 在 Maverick (好吃不过饺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题外话略有一点诛心之论啊。

w
wh

你75后的对85的《红衣少女》那么熟啊!

【 在 purplewine () 的大作中提到: 】
: “倘使铁铉真的并无女儿,或有而实已自杀,则由这虚构的故事,也可以窥见社会心理
: 之一斑。就是:在受难者家族中,无女不如其有之有趣,自杀又不如其落教坊之有趣;
: 但铁铉究竟是忠臣,使其女永沦教坊,终觉于心不安,所以还是和寻常女子不同,因献
: 诗而配了士子。这和小生落难,下狱挨打,到底中了状元的公式,完全是一致的。”: 人们对《病后杂谈之余》的熟悉程度恐怕远不如其前篇《病后杂谈》,然而读过《病后
: 杂谈》的人对所谓铁氏二女没入风尘后献诗永乐(严格地说,是献诗于铁铉过去的同僚
: ,后者再呈给皇帝)之真伪考证,应该并不陌生。熟料在杭世骏之后,周树人老兄自己
: 亲自动手查资料,竟然发现铁忠襄公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女儿!
: 中国文人的这种恶趣,可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位姐姐,不得不承认
: ,这种利用恶趣来煽情的伎俩,的确能短暂地让人发懵。笔者尽管知道《我的姐姐》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