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均衡

g
guvest
楼主 (未名空间)

【诗歌除了日常语言一派,思辨语言一派,还有一派很有意思:伪经/Pseudepigraphos。本文是关于三世说的伪经。也可以看作公羊传的读后感。】

“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钱钟书,围城

能不能不上当?公羊传给出一个线索。

公羊高,相传就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公羊传是汉朝的宪法或者其他法律的法源。
公羊传中下面一段话出现多次:"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这叫做三世说。

见,对应于感知。这是不需要语言的。闻,对应于需要语言或者其他符号的面谈。
传闻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口头传递信息。一是通过文字传递信息。无文字的口头传递
,效率很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传闻,主要是通过文字传递信息。

仅仅通过所闻,或者仅仅通过所传闻来了解信息。必然上当。所见,所闻,所传闻均衡,则是完整的三世。

直接感知需要场景和材料的配合。所闻则需要有师傅面授和纠正,所以此二者都非常昂贵。印刷术时代,互联网时代,所传闻最便宜,所以都迅速dominate了其他二世。印刷术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

假如我们用向量来表示一个人三世的分数,然后加起来。就可以看出:
很多当代人的“世”或者“现实”,很可能和古代不识字者类似,都是极其贫乏的。
简言之:每天挖手机6小时的几十亿人。和古代的奴隶收发符号的带宽相差不多。

有个好消息是:手机杀灭印刷品的同时,会对其质量起到优化作用。汉朝挖出来剩下的几本书,成了宪法。另一方面,手机灭全球各种印刷品的效率远比秦始皇高。所以,结局是令人振奋的。
有诗为证:

终于
所见都是奇迹
所闻都是箴言

所有的书都是巨著
活着的 都是诗人

G
G2020

三世是按时间划分的吧。古代是所传闻(多口转述)。近代是所闻(直接叙述)。现世是所见(亲眼亲身经历)。三者无法相互交叉。

【 在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文是关于三世说的伪经。也可以看作公羊传的读后感。】
: “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 ----钱钟书,围城
: 能不能不上当?公羊传给出一个线索。
: 公羊高,相传就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公羊传是汉朝的宪法或者其他法律的法源。
: 公羊传中下面一段话出现多次:"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这叫做三世说。
: 见,对应于感知。这是不需要语言的。闻,对应于需要语言或者其他符号的面谈。
: 传闻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口头传递信息。一是通过文字传递信息。无文字的口头传递
: ,效率很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传闻,主要是通过文字传递信息。
: 仅仅通过所闻,或者仅仅通过所传闻来了解信息。必然上当。所见,所闻,所传闻均衡
: ...................

g
guvest

汉朝和清朝末年至今这两段时间,公羊学两度兴起。
解释都是按时间来划分。类似于今世,古代,远古。

现世的事情,可以被看见,所以叫可见。
古代的事,因为已经过去,不可能看见。
但是可以有见过的人告诉你,所以可闻。
见过的人都死了,则只能是可传闻。

这种解释变成汉朝的轮回天命说,又变成
乱世-生平-太平 三世说。

清朝末年龚自珍以来,公羊学兴起,三世最后变成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温饱小康大同 等等各种变形。

三世均衡则是按空间或者广义的距离来分。
切身则为见。稍远则听闻。再远,则为传闻。
传闻说,现在的认知心理学有一大宗就叫做具身认知。

总之,三世是一种范畴。或者说“法”。它不是具体所指。所以不必考虑成见。

就好比“真”,“伪“。
并非只有一事可以为真,或者为伪。
所以也不是只有一种过程可以为三世。

Charles Peirce试图所有知识组织为Firstness, Secondness, Thirdness,是另一种三
世说。
【 在 G2020(高悦) 的大作中提到: 】
<br>: 三世是按时间划分的吧。古代是所传闻(多口转述)。近代是所闻(直接叙述)
。现世
<br>: 是所见(亲眼亲身经历)。三者无法相互交叉。
<br>: ,”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