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将军之女遇害案侦破纪实

d
didadida
楼主 (未名空间)

郑安玉,是郑洞国将军的女儿。

郑洞国何许人也?

1933年,日军入侵华北,直逼长城,古都北平危在旦夕。3月10日开始,激烈的战斗在
长城南北持续了整整两个月。5月11日,在古北口南侧南天门死战多日的八十三师部队
终于支撑不住,开始混乱地撤退,师长刘戡欲拔枪自尽,被参谋长强行按住,而日军已经扑上阵地。

溃败的局面一触即发。就在这时,一名刚毅的军官带着残破的部队朝日军发起了决死的反击。他脱掉军衣,只穿着白衬衫,手持手枪冲在最前面,身后是他穿着草鞋的部下们。看到这位将军的中国战士都忍不住振臂高呼,纷纷加入了反击的行列。

这一仗,双方官兵把东方军人的勇气都发挥到了极致。今天南天门一带的关门残墙上有很多地方带着斑驳的黑色,据说便是因为当时中国军人的血把长城的城砖都染红了。

最终,如浪潮般的日军被扼制在潮白河畔,连最精锐的池上骷髅队也全军覆没。日军把南天门之战称为“激战中的激战”。

这位无畏的中国将领,便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的郑洞国。他率领这支来自南方的部队跋涉千里,在长城脚下和骄横的日军狭路相逢。他在率领打残了的部队后撤途中发现八十三师的危机,主动赶来迎战的。

人说郑洞国外貌儒雅,内心坚定如钢。这一仗打得尸山血海,但将军没有流一滴泪。此后的征战生涯中,台儿庄、昆仑关、石牌、滇西,每一次郑洞国打的都是血战恶战,依然没有人见他流过一滴泪。

一位和郑洞国同时代的老军人如是说:“那个时候我们并不确定真的可以打赢这场战争,国家残破如此,作为军人能想到的只有以身殉国。中国军人不怕死,面对袍泽的死我们不会哭,因为大家只是先后而已。”

在国民党军中做到陆军中将,在新中国,他是国防委员会委员。郑洞国将军的家人回忆,这位铁血的军人,一生似乎只流过两次泪。

一次,是1976年周恩来总理去世,国家顿失栋梁。面对恩师的离去,郑洞国前去悼念时忍不住老泪纵横。

另一次,则是1977年,将军的小女儿郑安玉遇害之时,老人再次痛哭。

郑安玉,出生于1956年,是郑洞国将军与第三任妻子顾贤娟的独生女儿。他的前两任妻子,一位早逝,一位在建国前后离异,而顾贤娟也不幸于1972年去世。老人与小女儿郑安玉可谓相依为命。郑安玉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姑娘,美丽而温柔,和父亲一样喜欢读书,她出生的时候,将军已经五十四岁,故此对这个小女儿爱若掌上明珠,安玉成了将军晚年最大的慰籍。

然而,1977年深秋,郑安玉却不幸遇害。看着女儿长大,正值青春的生命忽成绝响,怎不让老人悲从中来?据说,将军本来如山岳般笔挺的身姿,便是从这个时候佝偻起来。

唯一的欣慰,便是公安机关迅速破案。

只是,我又听说,这一起案件,案犯的作案手法十分蹊跷,对公安人员来说此前从未遇到过,能迅速侦破此案,成绩是历史性的。

在聚会上遇到一位郑安玉的同学,听她说起这个案子,便给老鹰打了个电话——他在大案处,这案子只要报了案,多半便会归到他的管辖范围去。他对这个案子的了解肯定比别人多。

老鹰沉吟了片刻,道:“我有数了,你来吧。”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我们侦破的第一起密室杀人案。”

密室杀人案?这个在国内还真是很少听说。

2

老鹰说依稀记得郑安玉案件的侦破经过,而他身边便有一位老刑警是当年具体经办此案的侦查员,可以给我约一下。

这样,一个小时以后,我便坐上潘姐的车,一起去老鹰的办公室,看能不能多了解一点这起案件的详细情况。

一路上我都在翻采访的笔记,最终确认,这个案子,与我此前采访过的所有案件相比,都是独一无二的。

老鹰说话向来言出如山,他提到“密室杀人案”,那便可以肯定这真是一起中国刑侦史上罕见的密室杀人案。

什么是密室杀人案呢?《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有过一个叫做《斑点带子》的案件,便属此类。

一个叫做海伦·斯托纳的富家小姐找到福尔摩斯请求帮助,因为她的姐姐朱莉娅神秘地死于非命。朱莉娅是在就寝后遇难的,当时海伦听到姐姐的惨叫声跑出房间,却看到她的房门紧闭。她在打开房门时跌倒在地,手上拿着一根烧过的火柴,只来得及说一声“斑点的带子”便命丧黄泉。

她的房间是一个典型的密室——里面只有她一个人,房门是由室内的门锁锁住的,窗子也是由带有宽铁杠的老式百叶窗护挡着,关得严严的。墙壁很坚固,只有靠近天花板的地方才有小小的通风孔。地板也同样坚固。烟囱倒是很宽阔,但也是用了四个大锁环闩上的……验尸官也无法判断她的死因,她身上没有任何暴力的痕迹。

密室谋杀案,便是指的这一类案件——受害者死于封闭空间中,而凶手通过一系列手段,使被害人被杀的证据全部指向被害人所处封闭空间内没有第二者,而又非被害人自杀的案件。柯南·道尔、希区柯克都喜欢描述这样的案件,类似的电影作品也很多,大多情节离奇,引人入胜。

当然,所有的密室谋杀案都会有真正的凶手。《斑点带子》案件中,福尔摩斯便是通过一系列的周密侦查,最终锁定了案犯——海伦和朱莉娅的继父为了剥夺姐妹俩的继承权,从通气孔中放入一条带斑点的毒蛇,试图咬死继女。朱莉娅是在听到异常声响后点燃火柴,而被突然出现的毒蛇活活吓死的。

在很长时间里,我一直以为中国除了小说和电影以外没有真正的“密室谋杀案”,因为这种案子在潜意识里,有着对警方的强烈挑战。

中国古代并不是没有类似密室杀人的案件。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双塔村曾发生一起奇怪的案件:当地小庙中有两个老僧,夜逢两个道士投宿,第二天房门未开,呼之不应。邻人越墙入,发现一物不失,而人已不见。报官后献县县令粟千钟(广西桂林人,清康熙五十四年进士,在当地是有名的清官)前往稽查,却得知这四人被发现全身无伤,死于一口井中。

粟公的判词如下:一物不失,则非盗。年皆衰老,则非奸。邂逅留宿,则非仇。身无寸伤,则非杀。四人何以同死?四尸何以并移?门扃不启,何以能出?距井窎远,何以能至?事出情理之外。吾能鞫人,不能鞫鬼。人无可鞫,惟当以疑案结耳。

这案子,知府也只能如此具结。

其实,此案中疑点甚多,僧道失踪,未见吉凶邻人何故越墙报官?四人邂逅,焉知不是道士仇人尾随而至,挟持而走?河北每出窦尔敦这样的江洋大盗,杀人不见血的招数甚多。无非是没有苦主,葫芦僧断葫芦案而已,且人死在寺外,并不能算典型的密室谋杀。

古代“清官”可以如此断案,放到今天肯定不行,公安部不会认可哪个地方以闹鬼为理由给杀人案结案的,谁要在中国玩这种所谓的密室杀人案,肯定会引起警察同志们的死磕。

潘姐从反光镜里看到老萨忽然面露微笑,问我怎么了——有时候我会忽略潘姐的身份,只有这种敏锐的反应会让人想起她也是一位正牌子的警花。

我说想到一件有趣的事情——老鹰年轻的时候是不是长得挺帅,和郑洞国将军有点儿像?

他?帅?潘姐以看外星人一样的目光转向我,大概觉得用这个来形容老鹰未免太过古怪。北京城杀人越货的老大们对老鹰有着“凶狠”、“狡诈”、“疯狂”的描述,老鹰的同事们对他有过“顽固”、“大胆”、“嚣张”的评价,但没一个人用“帅”这词形容过他,大概觉得这实在跨界得太远了点儿。

好吧,看来我还是不够了解老鹰。

觉得老鹰“帅”是第一印象,那时候,还没见过这位京城捕头中的佼佼者。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城的六扇门中,公认的第一代刑侦大师,是“南端木,北少华”中的原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少华,有幸被列为第二代大师的,则是原北京市公安局二处的老处长朱峰。两个人对整个北京市的大案侦破队伍建设,都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惜的是,我生也晚,当开始了解公安刑侦这个行当的时候,“北少华”早已作古,而朱老也已经患了轻度脑萎缩,不复当年的辉煌。

家里人很痛切地说,得这个病,主要因为老爷子退休后腿脚不好了,楼层太高,他不能经常下楼,在家里闷的。

老爷子已经不能完整地寒暄。但是,只要你提起当年某一个案子,老人便会忽然坐直,左手画个半圆在膝盖上一按,右手夹上一支点燃的香烟,在烟雾缭绕中大拇指微微支住下颌,身体向前一倾,再看人时便目光如电。

那种王牌侦查员的风范一瞬间便回到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身上。

看着老人书橱中厚厚的侦查笔记和已经折角残破的种种工具书,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念头——一颗电子计算机般精密的头脑在平凡的生活中无意义地空转,终会因不堪忍受而烧毁。

退休后,朱老的生活便是这样的空转中度过,可以想象他的痛苦。

老爷子唯一的爱好便是看看电视,看看刑侦题材的电视剧,往往因为看不下去骂娘关掉,但又忍不住重新打开继续忍着看下去。在他家,最醒目的便是这台电视——还有电视机前的一帧合影,那上面两个年轻人正笑得阳光灿烂,一个比一个帅气。

老人一生没有儿子,只有这两个徒弟,所以他把这张照片摆在电视机的前头,那份感情,常人很难理解。

两兄弟中右边的那个,便是老鹰。

车子猛然一晃,我才发现已经到地方了。抬头看,老鹰就站在屋檐底下,看样子是刚送走了客人,正好等着我们过来。

我赶紧跳下车,快步迎上去。

老鹰傲气,这时候他一般都是站着不动等你——因为他不愿意别人看出自己的一条腿不利落。

3

从事刑侦很少有能全须全尾干到退休的,老鹰身上的伤不少,大多看不出来,只是走起路来一条腿明显有点儿使不上劲。他这条腿不利落据说跟某个立了军令状的案子有关,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人会较真到不惜性命的地步。

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以具体情况没好意思细打听,只听说老鹰在宣武医院抢救的时候,苏仲祥局长守在外头,抓住一个大夫就嘱咐一句“不惜一切代价”,那是真急了。

老鹰命大,原来以为最轻也是个截瘫,谁知道愣让他挺过来了,而且一干又是二十年。

反正,这位在北京黑白两道留下了拼命三郎的名声。

有一次我问他,是不是因为身上伤多所以好喝两口?我认识不少老兵,遇到阴雨天便喜欢喝酒,用这种方式抵挡身上老伤的隐痛,据说那种疼痛又酸又痒,渗入骨髓,正常人很难支撑得住。

老鹰的确好喝两口,但他很认真地告诉我,这跟伤没什么关系,是当年一次处理谋杀案时候落下的毛病。那一次案犯供认把遇害者的尸体丢进了京密引水渠,大冬天的老鹰带人去凿冰窟窿捞尸。因为只知道大概地段,大家一连几天不断下水,出水以后全靠灌两口酒顶着,等活儿干完,基本也就都把酒量给喝出来了。

“就他最坏,”老鹰指着他对面的法医卞爷说,“最后我把那尸体找着了,他还不让我上来,让我站河里举着那尸体让他们照相……”

卞爷就在那边坏笑。

他们俩是警校的同学,毕业分在一个处,一块儿出生入死三十年,彼此的脾气都熟悉得很。

老鹰跟人握手的力量很大,招呼我们进去坐。他的办公室收拾得很整齐,桌子正中央插着一面和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颇为相似的旗帜,代表着这家司法鉴定中心——大伙儿私下说,这是“老鹰军团”的军旗。

老鹰约的那位老警官如今也在这家鉴定中心工作,属于“老鹰军团”的一员,只是当天去了河北,处理一起案件的取证,按计划下午才会回来。老鹰给我们介绍了郑安玉案件的基本情况。

郑安玉遇害的时候,是外文印刷厂的工人。这的确是个文静而秀气的女孩子,长得娇娇小小,很受人喜爱,在该厂被称为“厂花”。她是在该厂的宿舍中遇害的,当时屋中只有郑安玉一个人。

人们是在发现她的宿舍门从里面被闩死,而且敲门又无回应时感到有问题,这才破门而入。当时北京已经通知很快将进行文革后第一次高考,郑安玉决心参考,并复习得相当刻苦,所以很多人认为她可能是在复习中睡着了或生病了,没想到进门后发现她已经被杀害。

她被杀的现场,宿舍门窗紧闭,也没有其他外人可以进入的通道,而尸检后的报告中,显示郑安玉是死于他杀。

“这是一个典型的密室杀人案。”我在那儿自言自语,却被老鹰听见了。

“你了解密室杀人是怎么回事儿吗?”

我说多少知道一点。于是就把从柯南动画里面趸来的几个案件现学现卖了一番。老鹰开始听得漫不经心,一会儿就认真起来,等快达到正襟危坐程度的时候说打住,你说的这都是真实的案子吗?哪国的?

我说这个……这个是日本推理小说作家的作品,儿童动画片。

老鹰明显松一口气,对卞爷说,我就说嘛,要犯罪分子都进化到这种程度,咱们这些刑警早该回炉了,得,回头跟老冯说一声,萨苏,那作者叫什么来着,来北京咱得防着他点儿,有密室杀人倾向的都喜欢炫耀性犯罪……

老萨咽口唾沫, 望月先生好像已经鹤驾归西了,老鹰想在北京抓个日本犯罪作家的梦
想似乎不太好实现。

“对了,你就给孩子看这种片子?!你们家那闺女有个外号叫魔女吧,你想培养她干啥?”老鹰的联想能力很强。

为了避免老鹰的思路往幼年犯罪一类不靠谱的主题上滑落,老萨赶紧转移话题:“老外嘛,总是喜欢弄点儿不现实的东西,我就没见过咱中国有密室杀人的案子,真杀人的还不赶紧跑?谁还有功夫跟悬疑小说似的故弄玄虚,伪装现场啊?你们XXX公安厅那厅长
,干了三十年警察,杀完二奶不照样满街乱跑,让巡警给抓回来……”

4

就在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轻轻推门进来,看我们聊得正热闹,便走到外面去抽烟,直到听我们谈完了案情,老鹰让老肖赶紧回去歇歇,他才慢悠悠地踱步进来。

我们一直在等待的就是这位老吴,曾参加过对郑安玉遇害案件侦破的老侦查员。

谈到那个案件,老吴思索良久,说时间太久了,记不太清楚了,然后问我,你对这个案件了解多少?

我说据说是一个密室杀人案,而凶手呢,听说是个侦察兵。

老爷子摇摇头,说不是侦察兵,哪有那么年轻的侦察兵呢,他没这个背景。

老吴当年参加这个案件的侦破,主要是参与对周边情况的调查。他说,那一次严格地说不应该算密室杀人,因为出现场的感觉,凶手是极力想给侦查员留下一个郑安玉是自杀的假象。

但凶手确实营建了一个密室。

案发现场,外文印刷厂郑安玉的宿舍干净而朴素,门窗闭锁玻璃完好,而且都是采用插栓关闭的,理论上似乎只能从内部关闭。

屋顶地面没有异常,在室内只能检出郑安玉一人的近期指纹,处处显示案发时这里没有第二个人的存在,凶手的确制造了一个密室,但公安人员还是很快断定,这是一起他杀案件。

郑安玉遇害的案件已经过去将近四十年了,但老吴还能依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现场没有血迹和搏斗痕迹,显示死者可能未进行激烈的抵抗,或无法作出激烈的抵抗。死者没有足以致命的外伤,是被按压窒息致死后用绳索悬挂,制造出自杀假象的。

作案人可能有一定反侦察经验,但并不完全懂得刑事侦查技术——按压窒息致死,一般俗称“捂死”,和用绳索悬吊自杀,在法医看来差别是很大的,比如按压会造成人体被压部分皮肤出现异常白色,尤其是人死亡后再悬挂在颈部形成的伤痕与生前自缢完全不同。

他不是法医,所以不了解更多的情况,只在参加勘察现场时看到过遇害人一次。

那是法医做过初步检验后,将遗体抬出大门的时候,覆盖着死者躯体的白布被挂了一下,于是死者的面孔露了出来。

“听说郑安玉遇害前很漂亮……”我问了一句。

老吴吸了一口烟,轻轻地吐出来,淡蓝色的烟雾把他罩在了里面。老吴的声音就从雾里传出来:

“大多数窒息死的人都不好看,她是个例外。虽然是被杀害的,可郑安玉的表情也就是带点儿惊吓的样子,和活人差不多。看着,比报的年龄还小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眼睛是半睁着的,睫毛很长。我在旁边,能看见她的瞳仁,挺亮的。”

他微微抬头,敲了一下烟灰,道,“我当时还觉得她在瞅我呢。”

过了一会儿,他才自失地一笑,慢慢说道:“那时候我刚到二处啊,接触死人不多啊。”

我想起来刚刚离去的老肖,如果让这样的老法医看到这样的情景,可能第一个反应就是角膜没有混浊,死亡时间在四到五个小时……

人年轻的时候,血总是热的。

其实,到了卞爷和老肖这个年纪,血也还是热的,只是表现方式会随着阅历而有所不同。

老吴奉命跟随负责此案的一位副处长向郑洞国将军了解情况。

郑洞国将军当时是全国政协常委,按级别,负责侦破的副处长都要叫首长的,将军得知女儿被害后便悲怆欲绝,然而,在案件侦破中如果能尽早掌握线索,破案几率要高很多。

所以,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安人员还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和老将军做了一次交谈。

老人平时住在东城的礼士胡同。因为这里到外文印刷厂较远,郑安玉身体又比较弱,她工作以后一直住宿舍,只有周末的时候会回来和老父住在一起。

将军这处居所来历也很奇特,是郑洞国1950年到北京后,一位老部下一定要分了自己的半个宅院给他。据说他这么做是为了还很早以前将军借他的一笔钱。

这肯定是一个借口,沧海桑田,政府都换了,还有谁在乎一笔旧账?郑洞国作为长春守将和解放军曾打得难解难分,敢于这时候给老长官送宅子,就有了一点旧军人与子同袍、生死与共的决然。

有两名民革的老同志在陪着将军——他的妻子已经去世,其他的孩子都不在身边。尽管十分悲伤,但毕竟统帅过千军万马,郑洞国将军还是很理智地回答了公安人员的问题。

根据将军所言,郑安玉完全没有自杀的理由和迹象。前一天郑洞国将军还给女儿辅导了一阵语文课。郑安玉在准备参加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当时百废待兴,几乎没有合适的老师。

郑洞国出身书香门第,中西学都有基础,报考黄埔军校前还当过老师,所以给女儿做辅导完全够格。

尽管如此,他认为安玉学习太耗心力,那一天特意买了两张《巴黎圣母院》的电影票(这个电影的名字老吴也吃不大准,反正是当时一部流行的外国影片),和女儿一起看了场电影。看完电影后,把女儿送到厂门口老人才回家。

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一对老父爱女的生离死别。

他也尽可能提供了一些郑安玉平时的表现,交往情况等,并询问有无进展。

侦破未完期间不得随意泄露案情,那位副处长只能安慰将军会尽快破案。

将军听后欲言又止。

事后才知道,建国后一直以“败军之将”自弃,低调谨慎的将军这一次却给有关部门写了信,希望能够“尽快破案,严惩凶手”。这可能也是将军一生中惟一一次向人民政府提出请求。

和他一起在民革工作的老友说将军一贯腰背挺拔,老而不衰,但这一次出事后几乎以肉眼可及的速度迅速衰老下来,可见打击之大。

其实,根据作案条件、时间和可能存在的动机,这时候公安人员已经锁定了几个重点嫌疑人,其中之一正是后来被证明行凶的阎某。

阎某,出身于干部家庭,曾在部队服役,退伍后返回北京,进入外文印刷厂工作。他曾经追求过郑安玉,但没有成功。近日郑安玉积极准备考大学而且颇有把握,如果真的考上了,肯定会离开这个厂,所以阎某前一阶段有点儿情绪不高。

不过,最初公安人员并没有去触动他。

理由,第一是证据还不足,仅仅是怀疑;第二是厂里普遍反映他和郑安玉的关系没有到会因之杀人的地步——曾经追求郑安玉的男青年有好几个,郑安玉虽然都没有接受他们的求爱,但处理得都很温和,似乎不应该引发如此暴行。

在搜集证据的途中,一名老侦查员对杀人现场的“密室”进行了严密的勘察,他潜心琢磨嫌疑人究竟怎样造成的这个密室,但最初摸不着头脑,设计了几种可能都不现实。

不过,有时候线索是会自己送到你手里的——勘察过程中,这名侦查员意外地在门的下面,发现了一件值得注意的东西。

5

没有指纹,没有出入口,看似做得干净的现场,其实留下了不少线索。

比如,从法医检验结果判断,凶手是单手扼死了被害人,并以膝盖顶在死者胸前使其无法反抗,这说明凶手应该是一名强壮的男性。

凶手懂得戴手套作案,布置现场有条有理,但有些地方又显得缺乏刑侦的基本常识,显示他可能是一名有一定知识但没有前科的初次作案人员。

作案者似乎十分熟悉环境而且有预谋,可以断定并非流窜作案。考虑到那时外文印刷厂所在位置(靠近白堆子和四道口)已经算是城外了,周围环境简单,嫌疑人的范围大大缩小。

但也有的线索曾经带来误解。

“她是太大意了。”老吴谈到郑安玉案件的时候说。

门窗一无痕迹,不但给凶犯怎样离去留下了疑团,同时也证明其入室应该是从门直接出入的,以至于最初有人判断,可能是与郑安玉关系亲密的人作案。而郑平时作风正派谨慎,又与此判断有所抵牾。

在破案后嫌疑人的交代才让真相大白。原来,他作案早有预谋,所以前一日白天找了个借口到郑的宿舍去过,悄悄把窗子的闩打开了再虚关上,预留了作案通道。

郑返回后仅仅闩上了门,没有检查窗户就入睡了。案犯在深夜开窗进入郑安玉的宿舍,突然袭击了被害人。因为极度的恐惧,郑没有作出反抗便被杀害。

但作案动机一直没有等到确认。

不是图财害命,而要说情杀,如前所述,可能作为世家出身比较会处理关系,郑安玉虽然受过很多人追求,但似乎都没有产生激烈的矛盾……

这时候,一名二处的侦查员在现场发现了一个微妙的线索:

在房门下方,他发现了一根环状的猴皮筋。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女孩子用猴皮筋扎头发,在一个女生的宿舍里发现一根猴皮筋不应该有什么奇怪的吧。不过这个侦查员很细心,他注意到这根猴皮筋和郑安玉房间里其他的猴皮筋都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呢?老吴说这种猴皮筋比较小,通常不是女孩子扎头发用的,而是男孩子扎弹弓常用的,弹力很强。而且,他还在猴皮筋上发现了几处明显的划痕。

这根猴皮筋是干什么用的呢?

那个发现猴皮筋的侦查员最终琢磨清楚了,于是,他当着全组人的面,给大家表演了一遍如何制造这个密室。

当时的门闩由三个部件组成,一个是固定在大门上的门插管,一个是门插管内部的L形
金属闩,一个是对面门框上的闩管。在屋内把金属闩插入闩管,门便被闩住,密室就此形成。

那么,从门外能不能把门闩闩上呢?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凶手制造密室的方法和作案后出屋的途径也就找到了。

最初,侦查员曾经怀疑有人是采用古代盗贼拨门栓的方法,把刀片插进门缝里,将金属闩拨到对面的闩管内,完成锁门的动作。但这样一来门闩的下方应该有金属划痕,案发现场没有。

几经反复,他终于发现用一种方法可以借助猴皮筋完成锁门的动作。

他把门关到只剩20公分门缝,伸一只手进去,将猴皮筋一端套在闩管上,另一端挂在门闩的L形把手处,但同时用手指堵住门闩的出口,使其不能滑动。

然后慢慢关门,到门即将关住时手指抽出。这一瞬间门闩失去阻挡,自行滑入门框上的闩管中。这时猴皮筋掉落下来,密室杀人的环境就此造成。如果不注意到地上去找,便会认为这是一个所谓的密室。

在郑安玉遇害案发生之后,公安人员曾对外文印刷厂全厂的职工宿舍进行了地毯式搜查——这在今天属于不合法的,但在当时大家还欢迎公安人员做这样的搜查,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

这个侦查员记起来,在某家一个床头上曾经看到一坨这种猴皮筋。有意无意地去查,发现这组猴皮筋属于那个被作为重点嫌疑人侦查的年轻人。他有作案时间,也有可以说通的作案动机,也符合对案犯体格、经历和性格的推测……

等确认这根猴皮筋和那一组属于同一批次的产品,公安人员决定拘押这个年轻人进行审问。从经验角度侦查员认为其很可能就是案犯。

作为初次涉案的人员,嫌疑人的心理防御漏洞百出,只几个回合案犯便招出了整个作案过程。其间描述准确,逻辑清晰,并招出了携带匕首威胁遇害人的情节。

他对公安人员能够轻易识破自己设计的密室感到惊讶。

那么,犯罪动机呢?以他对郑安玉表现出的追求过程来看,不应该有这么大的仇恨啊。

意外的是,当最终公安人员弄清了他的作案动机,竟有几分荒诞之感。

追求不成是原因之一,但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外文印刷厂前一阶段印刷了一本翻译的苏联侦探小说。

这个案犯是干部家庭,学习成绩不错,他也很是聪明,平时喜欢看书。作为一名青工,他利用工作之便从车间拿了一本毛边书,竟然津津有味地将这部小说看完了。

这部小说中有一段凶犯制造密室杀人的情节。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这段内容令这名青工阅读时十分兴奋,兴致盎然。

结果,他竟然作出了一个令人十分难以理解的决定——自己来实践一次,而选择的攻击对象,便是求爱不成的郑安玉。

h
haibugui

不信 明显动机是仇杀
h
haibugui

跟郑家有仇
a
alexsung

心理变态的人,哪个年代都有。
m
mitbbo


双方官兵把东方军人的勇气都发挥到了极致。

傻逼作者
【 在 didadida (滴滴嗒嗒) 的大作中提到: 】
: 郑安玉,是郑洞国将军的女儿。
: 郑洞国何许人也?
: 1933年,日军入侵华北,直逼长城,古都北平危在旦夕。3月10日开始,激烈的战斗在
: 长城南北持续了整整两个月。5月11日,在古北口南侧南天门死战多日的八十三师部队
: 终于支撑不住,开始混乱地撤退,师长刘戡欲拔枪自尽,被参谋长强行按住,而日军已
: 经扑上阵地。
: 溃败的局面一触即发。就在这时,一名刚毅的军官带着残破的部队朝日军发起了决死的
: 反击。他脱掉军衣,只穿着白衬衫,手持手枪冲在最前面,身后是他穿着草鞋的部下们
: 。看到这位将军的中国战士都忍不住振臂高呼,纷纷加入了反击的行列。
: 这一仗,双方官兵把东方军人的勇气都发挥到了极致。今天南天门一带的关门残墙上有
: ...................

g
ghnc

为何不强奸?
d
didadida

没说不代表没有

【 在 ghnc (ghnc)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何不强奸?

g
ghnc

没有血迹,非处女?

上吊自杀假象,总不能还流着精液自杀吧

【 在 didadida (滴滴嗒嗒)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说不代表没有
:
:
: 【 在 ghnc (ghnc)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为何不强奸?
T
TheThe

有没有人看最近央视拍的大决战电视剧?郑洞国“自杀”那段太搞笑了
d
droopy

写的太TM啰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