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九个层级(ZZ)

m
minyeon
楼主 (未名空间)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728677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801213fb80e7beccf75ef67242eb9389a506b8d

有个学生想出国留学,父母去请教清华大学的宁向东教授:去哪个国家好?读哪所名校?什么专业含金量最高?——雾满拦江

万万没想到,宁教授说:出国嘛,千万别把上课当回事儿!重要的是旅行,与人接触、交谈,到处去看看。
宁教授说,听了他的话,可怜的孩子当时就崩溃了,完全不知所措。
宁教授不知道,不同认知层次的人,是会有交流困难的。

1
认知高度不同的人
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有个很出名的故事,说有位妈妈带着未成年的女儿逛街,逛街回来,女儿画了幅《陪麻麻逛街》。
妈妈拿过女儿的画,瞪眼一看,顿时懵了:女儿的画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诱人的包包。
只有一根又一根的,奇怪的柱子……女儿画的是什么?
妈妈端详半晌,才突然醒过神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
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到成年人看到的商厦车流。
她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年人的大腿,摆来动去地遮住视线。
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2
一个人认知的层次
局限了他的层次
我小时候,曾在很穷的乡下生活。

每年,村子里都要分红薯,把红薯归拢成一堆堆,看似差不多,但又好像有区别。所以为公平起见,全村人抓阄,抓到哪堆算哪堆。
有个村民抓到了6号,另一个村民,也抓到了6号。
怎么会弄出两个6号呢?
其实这两个村民,一个是6号,另一个是9号。
问题是,6号堆明显大于9号,所以两个村民都说自己是6号,寸步不让。争执,吵闹,
动手厮打,闹到村支书面前。
村支书过去看看,发现9号红薯堆明显小于6号堆,果断从自家的红薯堆里,拿出两只放进9号堆,终于平息了纷争。
然后村支书冷笑说:这俩夯货,也就是一只红薯的出息了。
后期,果然如此。
大学毕业后我重返乡村,看那两户争执红薯的人家,一户门楣破败,一贫如洗;另一户家徒四壁,空无所有。

3
下层认知的人
看不到上层认知的风景
人类的认知,好似一个巨大的天坑,呈漏斗态势排布。

越往下,所见越少,机会越少,越是感受到社会不公,愤怒无比。
越往上,所见越多,机会越多,越是感觉世界美丽,风光无限。
下愚莫揣上智。泥陷于认知漏斗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层认知的风景,根本听不懂认知更豁达的人在说些什么。
所以清华大学的宁向东教授,教导那要出国的孩子,别拿上课当回事,那孩子就懵圈了。

4
认知的九个层级

你在哪一级?
我们可以把认知漏斗做个解析,大概分为九个层级:

1、最底端,只知好恶
这是婴儿时态的人类 ——
饿了就吃,不分场合;
撑了就拉,不分地点。
这也是极端情绪化的一族。
认知不足的困扰,让他们总是陷入到窘态,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比如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个大风厂职工王文革,他是个受害者,股权被贪官和奸商合伙弄走了,因此而陷入狂怒,拿刀架在老干部陈岩石的脖子上。结果,王文革同志和贪官们一起入狱。
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一生也走不出自己的情绪。所谓维权,多不过是孤注一掷的情绪宣泄。

2、墨守成规
宁向东教授引导的孩子,就是处于这个认知层级上。
这孩子根本就不明白,书本上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见识与认知。
爸妈之所以送你出国,不是让你读书,而是让你成人,是让你认识普遍的人性、普遍的社会规律,并于不同社会的差异性中,获得更具价值性的认知。

3、认识到规矩的局限性
最守规矩的孩子,也是学校里最省心、懂事、听话的孩子,但这类孩子进入社会,多半会遭遇挫折失败。
因为这类孩子只是因为恐惧,而不敢乱说乱动。
等到你知道许多所谓的“规矩”,不过是成年社会出于省心而承袭的惯性,你才能从恐惧中走出来。
从这里,有条隐秘的贫富分界线。
过于情绪化的人、墨守成规的人、满心恐惧的人,都会感受到极大的生存压力,必须继续上行,才能突破。

4、明是非,知大体
学习规矩,乖巧听话,这是对小孩的要求。

长大成年后,行动能力也跟着提升,就要明是非,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就是遵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哪怕这个价值观完全不对路子,但却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唯一体系。
所以,这是个血性方刚、努力向世界证明自我的阶段。但如果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就无法突破自我。

5、认识到是非的局限性
这个阶段的人,知道了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有些看似牢不可破的金科玉律,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得落伍淘汰。
这时候的人开始思考,开始行动,开始接受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从此不再固执,不再执拗。
知道了每个人眼里的世界不同,知道每个人的认知与价值体系完全不同。变得温和起来,不发脾气不闹情绪,生存处境开始改变。

6、认识到现实资源的有限性
什么叫“现实资源的有限性”?
就好比我小时,在乡村里分红薯,红薯的数量有限,你多拿走一个,我这边就少了一个。
无论这些红薯怎么分配,都是绝对的不公平:
按人口分,家里壮劳力多的人不干;按劳动贡献来分,贫弱之家就有可能被饿到。
人类社会的一切愤怒、冲突、怨气与对抗,都来源于资源的匮乏。
现代社会最匮乏的是注意力资源。权力与能力争夺稀缺的社会注意力,带给更多人极大的困扰。
在这里,有条不可见的生存线,处于这个层级的人士,是具有着一定生存能力的人。
在穷寒国度他们能够存活;
在发达国家他们构成中产;
在咱们这旯旮,他们是背负着沉重压力的社会中坚,吃饭不愁,钱也不缺。
就是心里总是七上八下,因为他们处于中间状态,心如飘萍,无根可依。
那就继续往前走好啦。

7、认识到人的发展性
人的发展性,就是你的选择和努力,可以改变你的环境与命运。
比如,20年前的马云,到处求职找工作,和朋友一起报考警校,去了5个人,考取4个,只有他没考取。最后马云自己开公司拉业务,现在,网上还流传他拉业务时被人贬斥的视频。

再比如董明珠,她30岁丧夫,拖着个2岁的孩子,面对无尽的生活压力,碌碌无能的困
厄。在孩子8岁那年,她决定把孩子托付给母亲抚养,独自一人南下闯练。
最难的时刻她从未放弃,硬是从业务员做起,逐步开创自己的事业,最后做到格力集团董事长。
还有更多的人,仍然在默默无闻的努力,他们不会是马云,也未必会成为董明珠。
但,当他们走过漫长的人生路,回头再看,就会发现人生处境,已经大为改观。
所以,这是一条“经济自由线”。
明察趋势、敢于行动的人,总会遇到他们特有的机会。其实有很多这样奇怪的人士,他们改善自我认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走出命运的低谷,获得展望未来的更好机会。
20年前的马云就已经有非同寻常的见识,相反那个工作人员还死死抱着“规矩”,所以,最后的出路和机会也不一样。

8、认识到人性和社会规律
认识人性,说透了就是认识自己。
认识到自己心中的纠结与残缺,就是认识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苦伤;
认识到人在社会上的表现,充满了无尽的矛盾与困惑;
认识到人之幼年的缺憾,会构成他终生走不出的陷阱。
这时候,你对人再也不会有恨意,再也不会有怨言。因为你知道众生皆苦,终不过是庸人自扰。
比如李诞的金句:人间不值得。那干脆看开点,开心点。

9、认识到人生的至高意义与价值
冲出人性的迷障,就得以机缘问鼎于智慧极峰。
此时,心境澄明,无苦无忧,洞穿了个世界的本原,获知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这是人类认知的又一个新起点。快乐无边的心灵自由,与以慈悲为感召的精神境界。

我们的认知就是这样,从漏斗的底端一步步向上攀行。
每行进一步,都会有豁然开朗的通达感。每上升一层,都会获得无尽的心灵快感。

5
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
你的人生就在哪个状态
拥有财富的人,多有追求智慧的冲动,因为他们有行动的力量。只有书本知识的人,却多半和财富无缘,因为他们缺乏行动能力。
我们的人生,往往只看到一条船,而没有看到那条河,更疏略了两岸美丽的风景。
所以宁向东教授建议那个已经成年的孩子,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读书的目的,是让你获得明析的认知,与果决的行动能力。
不要太功利。这个世界,人类竞争比拼的不是什么学分成绩,不是名校名师,不是专业科目,而是你对自我与社会的终极认知。
说格局、说心胸、说视野,最终说的不过是认知。
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世相人心?
你看明白了、想清楚了,心就静了、做事就沉稳了。言谈举止,也变得优雅得体了。
认知不足的人,必困于自己的心。举目所见,只有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拼命求索,却无改于自己的命运之分毫。

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你的人生就处在什么状态。
如果你不快乐、不开心,总是感受到压力或是痛苦,又或是对自己的际遇自艾自怜,那就好好梳理自己的内心吧。
人生苦短,寿命有限,举凡心怀痛苦行至终点之人,莫不是错过了此生。
从认知的漏斗里爬出来,不做观天于井的青蛙,而是迎着命运,接受自我,于智慧的巅峰,看大千纷纭,观落英缤纷。
美丽的世界,源自于美丽的人生,源自于豁达通明的认知,源自于不懈向上的娴静心境。

s
sethxu

《读者》体
我怎么感觉我已经在最高的几层了
q
qed

明老师的这碗鸡汤,一定得干了。。。

【 在 minyeon (敏妍 - 年少通经,文极古藻)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728677
: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801213fb80e7beccf75ef67242eb9389a506b8d
: 有个学生想出国留学,父母去请教清华大学的宁向东教授:去哪个国家好?读哪所名校
: ?什么专业含金量最高?——雾满拦江
: 万万没想到,宁教授说:出国嘛,千万别把上课当回事儿!重要的是旅行,与人接触、
: 交谈,到处去看看。
: 宁教授说,听了他的话,可怜的孩子当时就崩溃了,完全不知所措。
: 宁教授不知道,不同认知层次的人,是会有交流困难的。
: 1
: 认知高度不同的人
: ...................

P
PAC4

8~9之间。

m
minyeon


人生三阶段:骆驼、狮子、婴儿

在很多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精神上的变化。

哲学家尼采将一生中可能会发生的精神变化归纳为三种,分别是︰骆驼、狮子、婴儿。

— 阶段一 —

骆驼阶段

这是人在精神上进入的第一个阶段。

什么是骆驼阶段?

在我们的印象中,骆驼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总是听命于外界,总是在遵从,尤其是传统和权威。

所以,当精神处于骆驼这一阶段时,就意味着你一直是处于“我应该”的状态。

这时,你会被动的、不知不觉的接受各种来自外界的要求,包括传统道德观、主流价值观、父母的命令、师长的要求、周围人的建议,并被这些外在要求牢牢的绑住。

比如︰你会常常听到身边人说“你已经三十岁了,你应该结婚了”;或者“你的同学们都有小孩了,你应该生娃了。”

于是,在你三十岁时,就匆忙嫁给了刚刚约会两次的相亲对象,而在你看到周围同学都生娃后,你也决定马上备孕。

这些决定,似乎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做的,但其实,在它们背后都有一个“我应该”。

在这种“我应该”的魔法式语句中,你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决定,在不知不觉间做出了依从于外界声音的选择。

因为,对骆驼来说,它是感受不到“自我”存在的。“自我”只是一个词,只是一个模模糊糊、或有或无的东西。

可是,一个人究竟为什么会陷入这种“我应该”的思维呢?

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这是心理学家霍尼给出的解释。

这种从外在世界中寻找到的被别人喜欢的“自我”标准,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安全感。

但是,一旦想要根据外在标准来创造一个理想自我,我们就可能会跟自己内在的真实自我失去联系。

殊不知,那个真实自我正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

所以,与内在真实自我的失联就意味着我们生命力的源泉被切断了。而这也是导致现代人陷入各种精神问题以及持续痛苦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我们逃避选择的自由,是因为从潜意识来说,我们并不想为自己负责任。

哲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这本书中说:“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
着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自己做选择,选择之后就做我自己,但是我做不起啊!”

你可能会觉得这怎么可能,我很想要自由啊。

但事实却是,这种逃避选择自由以及不想负责任的想法,大多都不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而是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在没有意识到这种“逃避”潜意识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在这么做了。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大多数人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甚至一辈子,都一直处于骆驼的精神状态中。

所以下次,当你在用“我应该”这个语句时,就要提醒一下自己:我是不是正处于第一个“骆驼阶段”呢?

如果是这样,你就需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所谓的“应该”到底是我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外在的影响呢?还是我自己的真实渴望呢?

我想,从这个问题开始,“骆驼”就要开始慢慢蜕变了。

— 阶段二 —

狮子

随着意识水平以及自我认知程度的逐步提升,骆驼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终于有一天,它从骆驼变成了狮子。

这时,它已不再是一个能被外在力量驱使,心甘情愿在沙漠上负重行走的骆驼了。它成为了万兽之王,它有着强大的渴望,它不但不想被人束缚,还想反抗,还想斗争。

所以,狮子代表的就是一种具有主动精神的力量,它想突破所有的困难。这时,传统和信仰已经破灭,它要展现自由的精神。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困惑:曾经的骆驼是那么的顺从,如今的狮子却是这样的凶猛,这种精神上的转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骆驼究竟是如何变成狮子的?

关于这一点,尼采在书中用了一个隐喻-如果想要从骆驼蜕变成狮子,就得跟巨龙进行
战斗。这条巨龙的名字就叫“你应该”。其实,这条巨龙代表的正是“你自己”,那个你要去超越的自己。

在书里,尼采将这条巨龙描绘成一个金光闪闪的有麟动物,每片鳞甲上都闪烁着金光灿灿的“你应该”,但这条巨龙正是骆驼本质的化身。

骆驼如想实现超越和改变,就得战胜这条巨龙,克服自身“你应该”的特性。只有这样,骆驼才能变为一头狮子,才能实现“我要”的状态。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两个对象间的战斗,但实际却是骆驼与自己的战斗。所以,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自我超越。

我在之前那篇讲人生意义的文章中曾经写过,我们建构人生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起点往往是问题或痛苦。而当我们明确了困扰自己的问题,并能解决它的时候,就实现了一次“自我超越”。而我们的人生就是围绕着一次次的自我超越而展开的。

每一次,我们超越的都是自己,不是别人。从骆驼到狮子的超越也是如此。当骆驼成功战胜巨龙的时候,就会进入到狮子的精神阶段,也就是“我要”的阶段。

“我要”意味着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要的状态。

这就意味着,我不再去听命于以往的主流价值观、顺从于别人的要求,我要把那套隐形枷锁击得粉碎,我要去争取我想要的。

我之前辅导过一位女士,虽然她已结婚生子,但依然属于“骆驼”阶段,辅导结束时她跟我说:“一直以来,我都随波逐流的活着,大学毕业了就找工作,谈恋爱了就结婚,结婚了就生孩子。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不能再这么随大流的活着,我要去过我想过的生活。”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这位女士之前一直处于“我应该”的骆驼阶段,但现在已经有了“我要”的意识和决心,开始了从“骆驼”到“狮子”的蜕变之旅。

当然,接下来的蜕变不会容易,就像“骆驼”跟“巨龙”战斗一样。但只要这种意识一旦生根发芽,假以时日,相信就会有打败巨龙的一天。

— 阶段三 —

婴儿

精神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婴儿阶段,即“我是”阶段。

为什么尼采会将精神发展的第三阶段比为“婴儿”?

尼采说: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

这代表着:婴儿永远是一个新的开始,有新的希望,意味着肯定当下一切永远可以重新开始,也意味着新的自我的诞生。

虽然尼采有给解释,但对他的解释大家众说纷纭,而我也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后来,随着我人生经历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深,我觉得也许已经找到了我的答案。

为了更深入的理解尼采所说的第三个精神阶段,我想参照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复归于婴儿”。

什么是“复归于婴儿”?

它说的是一种不为名利、知识、欲望所累的状态,很像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本己之人”,也就是达到本真的人。

所以,在“复归于婴儿”的状态中,人会拥有一种超越“欲”和“知”的状态,会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

而空灵代表的是自我界限的消亡,自我是由过去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搭建起来的,一旦归零,没有了知识和经验的支撑,人就会变得天真。但恰恰是这种天真,让人充满智慧。

如果说知识是自我,智慧代表的就是自我的消失。

知识使我们充满信息,智慧使我们成为绝对的虚空,但那虚空又是一种新的充满。当我们放弃幻想,不再总是跟随欲望;当我们放下执念,不再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这种空灵的智慧就会到来。

庄子、陶渊明,肯定都是活出了尼采第三境界的人,他们都是活在一种本真的、空灵的、智慧的、“我是”状态中。

另外,“复归于婴儿”可能还代表了一种内涵。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婴儿是活在原始合一中的,自己与世界完全合而为一。但大多数人的一生实际都处在内心与头脑冲突、自我与外界冲突等种种冲突里,永远都达不到婴儿那种“合一”的状态。

而当达到“合一”状态时,就是“我是”,这就是一种Being Myself的状态,我真正成为了我,成为了那个最为本真的我。

这就是结合了老子的“复归于婴儿”后,我对尼采精神第三阶段“婴儿”阶段的理解 - 空灵的智慧,以及合一。

最后的话

这就是尼采的“精神三变”理论:

骆驼阶段是“我应该”,这时肯定传统;狮子阶段是“我要”,这时怀疑一切、破坏一切,会反抗和斗争;最后的婴儿阶段,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这个变化的过程,隐含着极强的自我超越性,这也是尼采对人类发展的一种期盼 - 人
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发现未知的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

这是一个从遵从到探索,再到自知的过程。

也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超越有”的过程。

也是一个从Doing (做) 状态到Being (存在)状态的过程

作者:我要稳稳的幸福
链接:https://xueqiu.com/1529387572/164907364
来源:雪球

【 在 qed (小白兔终于熬成了大灰狼)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老师的这碗鸡汤,一定得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