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打遍康乐南
中国式教育: 我的观点就是你的观点! 我的思想就是你的思想! 我的标准就是你的标准!

B
BadCoke24
加油少年

以精制冻
引用 @我是来看风景的 发表的:
但是对于这种环境没有资源的孩子来说,其实当时学习是最稳最靠谱的出路。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但是做互联网的那一批其实都是精英阶级出来的,没有人脉学历家境其中几样,很难做出来。

学习是最稳妥的出路我赞同,但是你要说靠互联网混饭吃的都是精英阶级出来的,不赞同。有几个同学08.09年的时候接触某宝,按他们的话说当时的机会是真的多。其中有个17年的时候年销售额过亿了。又不是让你做技术,销售的门槛很高吗

y
yunsgao
引用 @这人有猫腻 发表的:
什么纪录片老哥

高三

紫金天使城
班主任姓黄,叫黄纹丙

y
yunsgao
引用 @隔壁老舅 发表的:
什么纪录片

高三

熬夜死的早
引用 @小强89 发表的:
年轻真好,有无限可能

我想起了我前单位领导的“讲话模式”, 开头第一句必是引用名句或诗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大家下午好,巴拉巴拉开始洗脑🐶” 我盲猜他是去听成功学大师演讲学来的。 这学生厉害了,无师自通!

虎扑用户580886
我分享了一个搜狐新闻给你:【一个班级的“尖子生”“差生”后来怎么样了?】快来看看吧! https://m.sohu.com/a/150238546_175028?spm=smbd.content.footer.0.1591510210213BNCe11m&_trans_=010004_bdxcx_shw

弹一黄品源
引用 @行走世间 发表的:
我去,那岂不是更精彩了。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啊

嗯,17年的时候还有一个访谈,里面王锦春老师也谈到了关于高考和当年这些同学们的一些看法: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91509912&ver=2385&signature=Dux0fhACFVuqgN3iGB3PKA9j5CsYnOpBun9fjKW1dqhgndqnx3y2-ufW1c0nX-TxU7BCJyIXv3MLIBBmrDJasCe2ghUTyPP5Nby7t9Nbp1C*2DxZxcF9laUfjGAqzrKQ&new=1 节选一段:  记者:最近搜狐的“后窗”栏目,推出一篇《一个班级:〈高三〉镜头之外的十二年》的报道,在微信、微博引发刷屏式热转,也引发很多人共鸣。 王锦春:这个共鸣肯定都是有的,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对于这部片子,都会有不同看法,面对这片子人物的命运现状,他们肯定也有不同感慨。 记者:报道出来后,看到文中人物的现状,一些网友评论说,似乎高考后,片子里的这些人的命运还是没有被改变? 王锦春:文章我也看了,我觉得,每篇报道都已包含记者对问题的角度与思考,这篇文章里所要传达的是高考并不能改变什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阶层还是固化的。文中说,成绩好的林佳燕,她照样沦为一个“房奴”还在底层挣扎,打拼,反而是钟生明这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当年高考没考出去的人,日子过得比较好,虽然张兴旺好不容易参加高考考出去了,但其实他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辛,被困在武平。 对于老百姓来说其实,能够逃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状,他们就很知足了,就觉得改变了命运,他们希望的就是我的孩子,通过高考考出去,不要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种田、种烟叶过这样的生活,只要能改变这种生存状态就可以了。 记者:文中提及曾经“尖子生”林佳燕、“差生”钟生明以及“中等生”张兴旺,高考后他们的命运有被改变吗? 王锦春:答案是肯定的,绝对是带来的改变。就比如林佳燕,如果她还待武平的,我相信,可能连发出这番感慨的机会都没有,她现在想的,可能就不是她的孩子能不能在北京接受教育,而是考虑在武平,怎么送她的孩子上武平实验幼儿园之类的,她现在的处境就不是在武平可以比的。 [ 此帖被弹一黄品源在2020-06-07 14:39:46修改 ]

弹一黄品源
引用 @我开Mazda我只能迟到 发表的:
钟生明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已经开始玩游戏赚钱了,真要是那种不学无术混日子的,还真说不出这种话。10年前赶上阿里双十一,开始做电商,风生水起,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顺便贴一个17年的时候的一个访谈吧,里面王锦春老师有谈到他对高考的看法,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91509912&ver=2385&signature=Dux0fhACFVuqgN3iGB3PKA9j5CsYnOpBun9fjKW1dqhgndqnx3y2-ufW1c0nX-TxU7BCJyIXv3MLIBBmrDJasCe2ghUTyPP5Nby7t9Nbp1C*2DxZxcF9laUfjGAqzrKQ&new=1  把小标题去掉的节选:  记者:最近搜狐的“后窗”栏目,推出一篇《一个班级:〈高三〉镜头之外的十二年》的报道,在微信、微博引发刷屏式热转,也引发很多人共鸣。 王锦春:这个共鸣肯定都是有的,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对于这部片子,都会有不同看法,面对这片子人物的命运现状,他们肯定也有不同感慨。  记者:报道出来后,看到文中人物的现状,一些网友评论说,似乎高考后,片子里的这些人的命运还是没有被改变?  王锦春:文章我也看了,我觉得,每篇报道都已包含记者对问题的角度与思考,这篇文章里所要传达的是高考并不能改变什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阶层还是固化的。文中说,成绩好的林佳燕,她照样沦为一个“房奴”还在底层挣扎,打拼,反而是钟生明这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当年高考没考出去的人,日子过得比较好,虽然张兴旺好不容易参加高考考出去了,但其实他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辛,被困在武平。 对于老百姓来说其实,能够逃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状,他们就很知足了,就觉得改变了命运,他们希望的就是我的孩子,通过高考考出去,不要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种田、种烟叶过这样的生活,只要能改变这种生存状态就可以了。  记者:文中提及曾经“尖子生”林佳燕、“差生”钟生明以及“中等生”张兴旺,高考后他们的命运有被改变吗?  王锦春:答案是肯定的,绝对是带来的改变。就比如林佳燕,如果她还待武平的,我相信,可能连发出这番感慨的机会都没有,她现在想的,可能就不是她的孩子能不能在北京接受教育,而是考虑在武平,怎么送她的孩子上武平实验幼儿园之类的,她现在的处境就不是在武平可以比的。  记者:现在也有很多人说,高考不能改变命运了,您还相信高考改变命运吗?  王锦春:高考肯定是能带来改变的,最起码你的路就不一样了。很多人讨论高考改变命运,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伪命题。我们所说的高考改变命运,大部分指的是,高考能够改变你原先的那种生存状态,而不是说,通过高考出去后,你就一定能成为那种人上人,甚至成为佼佼者,成为马云、王健林那种人,这种东西不可能让高考来承担。 高考只能给你提供一个门槛,如果这个门槛没有迈过,你可能就是原来的那种生存状态,如果这门槛你迈过去了,你过的就不是原来的那种生存状态,而且你发展机遇等都会多的多,但是至于我们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迈过这个门槛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可以尽情地去展现、塑造、升华自己,但是你能不能成为佼佼者,这是谁都不知道的,也得看人的造化,也不是高考能够决定的,所以高考改变命运是怎么理解的问题。   记者:这么多年过去,高考对于你的命运来说,带来哪些改变?  王锦春:我当时的改变其实并没有想那么多,我的改变就是改变我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但是没想到现在回忆起来,通过高考出来后,最起码我在武平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甚至在全国也有了名气,能够得到学生的敬仰,家长的认可,得到领导认可。要是我原来留在家里,可能我的名声都不会出我那个村,如果没有高考,也就不会有我今天的这些东西,高考这个门槛我迈出去了,在这个舞台上,也是终于有所斩获,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记者:对于新一届学生,您的目标还是考清华大、“985”、“211”高校?  王锦春:这几年我的目标完全转向了,以前的话,我的目标是只要能上本科,学生考出去就能够改变他们原来的那种生存状态,过去不一样,甚至那个时候考个专科,出去以后他们的处境都是不一样,所以那时候,我就要求我的学生尽力考上本科。 那后来,也就是前几年开始,基本上武平一中每个学生都能上本科,基本没有考不上的,我就觉得没意义了,我就追求每个人都要“211”,最好“985”。  记者:像毛坦厂中学,衡水中学,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媒体的关注,您对这种教育模式怎么看?  王锦春:“存在就合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作为学校教育,在目前这种高考体制下,所有家长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考出去,家长都是脚来投票的,像毛坦厂,这学校基本都是复读生 ,那地方别的公立的学校不准招人,把全部复读生招到那个地方,我觉得也是给复读生一个出路,为什么不行呢? 那衡水中学的话,本身是高起点,这种起点下所有河北的尖子生,甚至全国的尖子生都跑到它那边,雪球越滚越大,虽然它这种封闭式的,比较少人文关怀的地方,被人诟病,但毕竟然达到了那种目标,只要家长认可就行,我觉得高考体制下,这种模式为什么不行呢。 但是我必须说的是,武平一中《高三》里面呈现的学生的生活,跟衡水、毛坦厂这两个地方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只是强调他们要勤奋、刻苦,我们还有很多,人性关怀的地方,更多的是给学生一种柔情,我觉得这那两个地方跟武平一中没法比的。  记者:如今沿海与山区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像武平一中也很多年没出清华北大的学生,对于这种现状,您有过担忧吗?  王锦春:这种现状不是你担忧不担忧的问题,以前我们一个市还能有二三十个学生上清华北大的,现在整个龙岩能有七八个就不错了,这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好的生源都往福州、厦门、龙岩等地方去,师资又被挖了很多,尤其这几年,武平走的老师特别多,都到外面沿海一带去,没有生源、师资,还怎么跟别人比。现在唯一能够跟比人比的就是吃苦,勤奋,如果现在连这些都丢掉,还怎么跟外面的人比,这种担心、焦虑不是说有没有,几乎快成一种绝望了。   记者:像类似武平这样的山区,现在除了参加高考,这些学生还有其他出路吗?  王锦春:当然,也有通过自学成才或出去打工,或着因为脑袋瓜灵活,最后做高管什么,有些人做生意赚了钱,过上那种高大上的生活也有,但毕竟少数的。我要用我觉得比较稳妥的方式,去迈过高考这个门槛,我觉得这个才是正道,所以不能说除了高考就没有别的出路了,这个肯定是不真实,不符合实际的。  记者:这么多年过去,还记不记得第一次看《高三》纪录片是什么感觉,有哪些回忆?  王锦春:记得第一次看《高三》的前一天,周浩打电话给我说,央视纪实频道第二天要播这个片子。我最初的感觉是奇怪,这种片子怎么可以在央视播,里面记录的不就是非常平凡的东西,高中生活里我的一些教学理念,学生高三生活的一些琐事。 他当初来的时候,完全是带着一种批判高考体制的想法来的,所以我也好奇,内心有种忐忑不安。我担心要是这个片子负面很多的话,对学校会造成什么影响 ,还有同行,校领导,甚至全县人民会怎么看,所以当时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去看。 看完后,感觉负面的东西不是太多,我觉得还是很真实的,感觉是一种释然和一些感动,特别是看到片尾,当谢怡唱《那些花儿》,我眼前浮现的又是高三这一年来,和他们的日日夜夜,非常感慨,感觉这一年来大家都不容易。   记者:您觉得纪录片《高三》里,真正触动大家有哪些?  王锦春:其实,《高三》触动大家的是它的真实,当前高考一代的“青春”、“迷茫”、“奋斗”等,它所呈现的高三已不再是高三这个阶层,“高三”已成了代名词。有句“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个高三”,不管你有没有读过高三,纪录片里都是真实存在的,能唤醒每一个观看者的思绪和记忆花瓣,回想起每个人走过的路。 而对于那些还没有经历的过高考的人,能够触动他们的,我觉得,可能跟片子里我的励志的话有关,毕竟我讲的很多话很现实,正如我所说的,“我们必须这样去奋斗,才有美好的明天”,类似的话,他们看了也会有很多共鸣。 [ 此帖被弹一黄品源在2020-06-07 14:43:14修改 ]

都拉开带你们回家
引用 @czyaimar 发表的:
班主任说你是憋着要zao反啊

成绩差原因找到了,课外书没少看

我是来看风景的
引用 @以精制冻 发表的:
学习是最稳妥的出路我赞同,但是你要说靠互联网混饭吃的都是精英阶级出来的,不赞同。有几个同学08.09年的时候接触某宝,按他们的话说当时的机会是真的多。其中有个17年的时候年销售额过亿了。又不是让你做技术,销售的门槛很高吗

只是说很难,个例当然有,14年毕业的,我有几个同学涉足电商头破血流呀,门槛低的销量和盈利都很低,门槛高的风险大而且需要的知识储备根本不是刚毕业就能承受的,他们也属于那种在学校时都感觉自己是经商的好手,不创业都浪费天赋了。相比于高考,现在的创业难度系数大太多了

行走世间
引用 @弹一黄品源 发表的:
嗯,17年的时候还有一个访谈,里面王锦春老师也谈到了关于高考和当年这些同学们的一些看法: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91509912&ver=2385&signature=Dux0fhACFVuqgN3iGB3PKA9j5CsYnOpBun9fjKW1dqhgndqnx3y2-ufW1c0nX-TxU7BCJyIXv3MLIBBmrDJasCe2ghUTyPP5Nby7t9Nbp1C*2DxZxcF9laUfjGAqzrKQ&new=1 节选一段:  记者:最近搜狐的“后窗”栏目,推出一篇《一个班级:〈高三〉镜头之外的十二年》的报道,在微信、微博引发刷屏式热转,也引发很多人共鸣。 王锦春:这个共鸣肯定都是有的,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对于这部片子,都会有不同看法,面对这片子人物的命运现状,他们肯定也有不同感慨。 记者:报道出来后,看到文中人物的现状,一些网友评论说,似乎高考后,片子里的这些人的命运还是没有被改变? 王锦春:文章我也看了,我觉得,每篇报道都已包含记者对问题的角度与思考,这篇文章里所要传达的是高考并不能改变什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阶层还是固化的。文中说,成绩好的林佳燕,她照样沦为一个“房奴”还在底层挣扎,打拼,反而是钟生明这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当年高考没考出去的人,日子过得比较好,虽然张兴旺好不容易参加高考考出去了,但其实他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辛,被困在武平。 对于老百姓来说其实,能够逃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状,他们就很知足了,就觉得改变了命运,他们希望的就是我的孩子,通过高考考出去,不要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种田、种烟叶过这样的生活,只要能改变这种生存状态就可以了。 记者:文中提及曾经“尖子生”林佳燕、“差生”钟生明以及“中等生”张兴旺,高考后他们的命运有被改变吗? 王锦春:答案是肯定的,绝对是带来的改变。就比如林佳燕,如果她还待武平的,我相信,可能连发出这番感慨的机会都没有,她现在想的,可能就不是她的孩子能不能在北京接受教育,而是考虑在武平,怎么送她的孩子上武平实验幼儿园之类的,她现在的处境就不是在武平可以比的。

记得他们老师很厉害,说的话很有水平。 很多年前看的,现在都不怎么记得清楚了。

以精制冻
引用 @我是来看风景的 发表的:
只是说很难,个例当然有,14年毕业的,我有几个同学涉足电商头破血流呀,门槛低的销量和盈利都很低,门槛高的风险大而且需要的知识储备根本不是刚毕业就能承受的,他们也属于那种在学校时都感觉自己是经商的好手,不创业都浪费天赋了。相比于高考,现在的创业难度系数大太多了

没赶上红利期,后期c店不怎么赚钱了,都要搞商城,门槛挺高的。我知道的做电商的五个同学,4个都还不错,只有一个当时赚到钱了,想干些其他的,把注意力转移了。去年同学聚会的时候,做天猫商城的也一直吐槽压力很大。

虎扑用户570863
青涩,想当年真TM青涩

S
Sky痕
这不是高三吗?很棒的纪录片 推荐去看大象解说的

虎扑用户815365
引用 @常州关云长 发表的:
这口才去做传销也中,听懂的掌声

做人要大气,听懂掌声👏👏

西
西蒙尼下课后马竞球迷激动的说
引用 @charles罗 发表的:
要大话西游那个吧,印象很深,一件装备买了几千好像

大话是真尼玛的。。。。我也有个暴富梦,洗装备,大几百块钱砸进去了,洗出来的两个衣服也就200块。后来我就放弃了

虎扑JR0819288468
把棱角活到骨子里才是英雄

虎扑用户019447
引用 @我开Mazda我只能迟到 发表的:
钟生明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已经开始玩游戏赚钱了,真要是那种不学无术混日子的,还真说不出这种话。10年前赶上阿里双十一,开始做电商,风生水起,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我想下载给孩子们看看怎么弄

寻域
能说出这话的就不是一般人

虎扑用户145969
引用 @yunsgao 发表的:
哇塞,竟然不知道b站上竟然出了后续,这部纪录片我一直放在硬盘里,大学时看过一遍,研究生看过一篇,工作两年左右时候又看过一遍。每次看总能想到自己的高中岁月。没想到今天又能在虎扑上看到这部片子的讨论。相信每个经历过高三的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回忆和感受吧?

什么纪录片老哥

c
cruelbaby
引用 @三乱码 发表的:
不管他以后真有没有出息吧,至少他敢在全班人面前说出这番话,就比那些混日子的还有只会当着爸妈或同学面吹吹牛的人强很多

这个人后来自己开了厂,当了老板。 这是一个关于高考的纪录片,b站上面有,但我忘记叫什么了

y
yunsgao
引用 @山东最靓的仔 发表的:
什么纪录片老哥

高三

爱是寂寞
你别搞错,学渣是说不出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话来的

萌新abcd5217
这老哥后来搞物流了整的不错的

虎扑用户105088
引用 @blake32griffin 发表的:
钟生明,我同学。我承认他算是聪明,但是我对他那种借同学钱不还这种行为不齿,哪怕他现在混得再好。

既然混得好,借多少钱还不起还是赖着不还?

正午陽光
引用 @西蒙尼下课后马竞球迷激动的说 发表的:
大话是真尼玛的。。。。我也有个暴富梦,洗装备,大几百块钱砸进去了,洗出来的两个衣服也就200块。后来我就放弃了

我做修罗任务,罗刹鬼姬领悟了一个化无。

西
西蒙尼下课后马竞球迷激动的说
引用 @正午陽光 发表的:
我做修罗任务,罗刹鬼姬领悟了一个化无。

我烧香给过大力破棒子,然后我兄弟2冲3冲碎了妈的现在提起来还哈哈哈笑呢

虎扑用户802155
小伙子很不错

省老干菊
引用 @晕车的晕车药 发表的:
看过原视频 这后加的背景音乐真死🐎

武平一中,与我同一届的,我认识他不少同学

第一团队
这很明显是优等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