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浪十一郎 发表的: 别吹牛了,清北出来的学生妥妥超过大城市普通中产子弟。混不下去,就去大城市当个中学老师还是稳稳的吧。大城市中学老师不超过普通中产子弟?
引用 @风傲雪 发表的: 那我们真的很庆幸在福建的高中。我们的高中,有社团活动,有篮球联赛,有课后三国杀,有每天的晚自习。有合唱比赛,有跑操。因为大家都一样,所以一直很怀念。
引用 @中国队不进世界杯不谈恋爱 发表的: 其实根本不需要太多时间,基本上全国的高中生,早7晚5加晚自习是基本操作吧,只要把下午5点到7点这时间放开,周末不要太紧,学生就有时间搞些文体活动了
引用 @天地玄黄我是谁 发表的:但是,对整个国家民族不都是有利的么? 只是影响到一些,不想奋斗的人而已。
引用 @以梦作结 发表的: 可以轻轻松松考好分数的,说实话高中破题有啥难的你们说。非得经历七重八折不然不行,这思想是最可怕也是最最最最恶心人的
引用 @haoqiang1 发表的:真正的优质素质教育,还得看北京上海的超级中学。例如人大附中,高一高二下午三四点钟就放学,学生可以像大学那样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教师有的就是本校老师,有的还会外请中科院研究所的人员来科普讲课,文化课、体育课、科技实践课一应俱全。正常上课还会有每学期不同的外教讲物理、数学、生物和西方历史。学生业余文化活动丰富,社团、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比如电影节、集体舞蹈、篮球赛、足球赛等。这样下来,学校高考高分考生在北京成绩不错,搞竞赛的也有所斩获,出国留学的也能去不错的学校,低分考生度过了个不错的高中生涯。但是地区教育资源、政策、学生生源、师资、管理等任何因素不到位,就很难在复制这样的优质素质教育同时,还保证高考成绩在所在省份名列前茅。河北衡中模式的成功是因为衡中在崛起之时,高考成绩打败原来河北省最好的中学,吸引了全省的优秀生源,巩固了高考优势,所以近几年衡中也在逐步放开对高一高二的管制,允许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娱乐活动。
引用 @月之御望舒 发表的: 我在厦门,高一篮球赛,高二足球赛,秋季田径运动会,春季趣味运动会,朗诵比赛,集体舞比赛,校园歌手比赛,毕业了每个班级一个节目的毕业晚会,都办得很好,还有日常各种社团模拟联合国集体跑操……而且学校成绩还行
引用 @xzers 发表的:90%以上衡中学生不知道二项展开式原理,因为衡中根本不讲这个,但是不知道这个就不配上南开么?还是基础教育必须讲这个?我衡中的,也天天批判这个模式,但我和楼上一样认为你逻辑有问题
引用 @锅锅锅i 发表的: 一本不算那俩大佬,华侨,集美,农林,师范,还有🐴听说福建工程学院也收本一分。厦门理工也是。
引用 @风傲雪 发表的: 因为省内竞争,所以大家条件都一样。但是进入大学,福建的同学学习能力更强,心思也更活泛,干兼职,做小生意,参加社团有特长。
引用 @龙爱上鱼 发表的: 统一八小时,家里有资源的课后找名师补课,没资源的回家自己闷头学没有老师第一时间解惑,差距久了就大了
引用 @剑气近处 发表的: 福建学生都裸考六级的啊... 我怀疑你的同学是假的福建考生
引用 @Richard汉密尔顿 发表的: 是的,而且因为高考深度有限,学再多也就是边际效应,并不是说能让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学更深的东西高考也不考
引用 @埃及的乌龟 发表的: 真的不配。不知道二项式展开的原理那到时候连多项式乘法可能都不会算,线性代数怎么学?概率论用到大量组合数学,这又怎么学?更别说数学系了,不知道这么简单的东西的原理,别说南开了,放一个末流985都能挂一片。 而且二项式展开只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数学应用而已,连这都无法理解的话,那其他地方谁能保证你理解了多少呢?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了。。。
引用 @紫川秀流风 发表的: 这个模式我也不那么喜欢 但是衡水在05年之前没有那出名,我家长知道但是我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06-07才逐渐开始名声大噪,各个地方学校都开始真的放话"学习衡水精神" 以前河北省最出名的是石家庄二中和唐山一中,而且唐山一中据说相对更加不"应考"。那时候生源最好的显然是这两个。状元也往往是这俩学校出 但之后发现都搞不过衡水了,然后尖子生也越来越多去衡水。所以说生源很重要我是相信的,但是之所以生源能流动到衡水,还是因为他们最先打败了别人,打不过的人告诫后人还是加入比较合适。
我说很难,人家家里一套房就几百一千万咯,拿命超🐶 况且,考清北那难度……
这才是人生啊 考大学只不过是一站路。
我从初二开始就每周只有一天休息了,高中三年都是只有周日下午休息,而且我们是走读。高一高二除了每周一次体育课,还有每周两节的课外活动课时间,其他就没啥活动了,顶多就是午饭后晚饭后走走说说话。高三就是两天考一轮,每天下午考完吃晚饭前可以去打会球,然后从6点半开始上晚自习到10点放学这样。你说他吧,他会告诉你全省都是这样,你就算给教育局说也没用,大家都只会看成绩,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确实搞过,不过三年就一次,而且是用每周的课外活动课时间搞的
没利。把一个省的精英对学科的热爱磨没了
什么学霸什么尖子生大人的游戏罢了。我们只是游戏的参与者。人人不一样,人人也都一样。生活没了艺术,别的都如同烂泥
受教!我是从学生的个人角度回答楼主的问题。生活环境,年龄等一些因素对我的分析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很赞同你的看法,素质教育的培养是从小抓起的,对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甚至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很多搞素质教育(苏南挺强调素质教育)的学校确实让学生高中生涯多彩,但是高考成绩不尽入人意。但是成功的学校也不在少数,这种先进的教书育人方法能在学生的身上看出明显的不同(对比广为流传的曾经的衡水教育,毛坦厂教育)。从教书育人的方法和对学生的影响,我还是站高水平素质教育(就是很难有那个能力普及)
双十17届路过
真的不配。不知道二项式展开的原理那到时候连多项式乘法可能都不会算,线性代数怎么学?概率论用到大量组合数学,这又怎么学?更别说数学系了,不知道这么简单的东西的原理,别说南开了,放一个末流985都能挂一片。 而且二项式展开只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数学应用而已,连这都无法理解的话,那其他地方谁能保证你理解了多少呢?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了。。。
确实,回想起高中是非常好的回忆,周末和骑行社社团一起户外环游厦门岛,不比在教室背题香?
厦理新生开会里说2本专业投档分都是一本线分数。。。。
学习能力强不强不好说,特长确实多,我高中同班同学就有在搞刷票软件啥的了,路由器刷固件都是托他做,还有各种乐器啥的,而我就不一样了,周围宿舍自行车维修权都在我手上。上带学也是选老本行专业,车辆工程。
高中读书天赋和兴趣还是挺重要的,硬补也补不过天赋好的,以前班上有几个女的天天5点半到教室,要知道我们要求是7点10分前到教室啊,十点半下晚自习,她们要搞到快12点,然而她们还是没考过去晚自习去天台打游戏的和到点下班的人。甚至连一本都没上。我觉得这努力程度和收益完全不对等我和我那帮骑行社社员周末骑骑自行车,踩点上课到点下课,快乐的一批,最后我算是骑行社考的最差的了,也超了本一线快30分。不说多好,但就很快乐,上了大学之后加社团搞比赛,毕业工作也好找,至少比只读书无奖无项目无专利的简历要好看吧。
是真的,我可以证明,我是福建考生,我语文英语高考都没及格,四级也没过。
确实,高中学得太片面了,到大学很多都推翻了。
唉,很有道理,不过对河北这种地方来说太难了,课时都讲导数和圆锥曲线去了
广东不需要这种垃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