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迈克尔咸布莱恩特 发表的: 这是王靖雯吧
引用 @虎扑JR1257362874 发表的: 扶不起的阿斗,打压香港娱乐圈,自己怎么也起不来,到现在还离那时香港娱乐圈好远好远
引用 @永不偷牌安度因 发表的: 宣布奖项的时候李克勤在撇嘴。
引用 @annan333 发表的: 香港的没落其实从香港娱乐圈的衰退就能可见一斑。娱乐圈一直在找出路没找到,就像香港经济一样。不是港人不努力,只是他们没看到事情的本质。
引用 @米兰小蜜蜂 发表的: 个人认为谭张争霸的时代才是香港乐坛的最高峰!后面的四大天王,除了歌神,都可算是偶像派,非专业歌手
引用 @Le玖伍两拐 发表的:这不是爆刘继芬么
引用 @她还会回来吗 发表的: 一直get不到她的美
引用 @杨汪汪 发表的: 这人叫余铮么 说的真好
引用 @美女基地 发表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权利,你也代表不了其他人,你的原话说jr和饭圈女孩没区别,本身就是伪命题
引用 @杨总的羊 发表的: 非杠 正字应该是“姣”
引用 @leeveyuan 发表的: 香港的娱乐圈首先错失了网络视频门户的时机,再后也错失了中国内地这块丰厚的市场,最后就是香港自身的作死了,tvb与唱片公司互相封杀。现在活跃在香港电视屏幕上的歌手属实弟中弟
引用 @茕茕-卓 发表的: 她本来就叫王菲
引用 @求求你们不要再打了啦 发表的: 王菲那时候真漂亮
引用 @生如枪花 发表的: 张学友歌神就是余峥封的,是带有鼓励性质的。91年许冠杰隐退现场谭咏麟尊许冠杰为歌神。另外我看了2000年以前每届劲歌金曲典礼,余峥主持真是太棒了,可以说是我见过最牛逼的主持人没有之一……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 @SoFFone 发表的: 然而金曲金奖基本是学友的
引用 @风的一生 发表的: 靠包装刷流量赚足了无脑单细胞的钱,既然如此简单,要啥作品。下面做事,上头发言,模式像极了。
引用 @trph311181 发表的:绝大部分都是翻唱日本的
引用 @flc007 发表的:实际香港乐坛此时已经走入了歧途,所谓物极必反,香港把流行音乐的商业化玩到登峰造极,也破坏了市场的平衡。 四大天王长期垄断的结果是后继乏力,所以后面出现一个很大的真空。
引用 @leeveyuan 发表的: 那时候的娱乐圈真的爆强。那些歌手真的是把唱歌当作一个工作,不仅专业,还敬业。王菲,刘德华,张学友这随便来的live就高的不行
引用 @没目标的孩子 发表的: 对啊,香港都没有新生力量了
引用 @湖人传奇KobeBryant 发表的: 余铮是哪个啊
引用 @兔子的潇潇 发表的: 好喜欢那个时代,竞争那么强悍,气氛却很和谐,大家都很有气度,帅! 另外,哪位jr大神认得出18:47俞铮颁奖给张学友之前背后这位是谁?右边李克勤认出来了
引用 @cancer君臣佐 发表的:你是说80,90年代的大陆?那个时代中国压根没有娱乐圈,活跃值荧幕的都是些艺术家,歌唱家!像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时代,还有宋祖英等,他们拿出的作品就是伟大的艺术品,不能说是娱乐圈之流。
引用 @二楼后座cq 发表的: 请注意 此时小谢12岁
引用 @虎扑JR0940184297 发表的: 刘德华就算了吧
引用 @cancer君臣佐 发表的:大陆垃圾畸形的娱乐圈,从头到尾只有流量,没有作品,恶心至极,一张脸一个屁股就可以吃饭的怪胎!。
引用 @唔食鱼的猫 发表的: 我觉得乐坛的衰落就是从tvb跟唱片公司交恶那年开始的,颁奖礼大家各做各的,本来就青黄不接,颁奖礼就是一个大家竞争上位的平台,当时旧一辈天王天后已经退出,正是造新一代天王天后的势头,交恶的结果直接有两个:1-就是唱片公司缺失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是tvb缺失了很多优秀歌手登台演出,节目绰头极速下滑继而导致节目收视率下滑。 在交恶之前,大环境其实是运行得还算有条不紊的,tvb收视率高,节目形式多,除了每周的打榜而颁奖礼后面是tvb跟英皇搞,后面加了星梦,其他唱片公司主要靠叱咤乐坛颁奖典礼,新城劲爆颁奖典礼,还有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去…这里就开始破坏了颁奖礼的广泛性,变成了小圈子玩意,毫无公信力,尤其是tvb那个作态,就是店大欺客的模样,但谁都看出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的公信力下滑是最厉害的,结果是不出几年就被边缘化了,以往每周都有的劲歌金曲周榜的评选,后来根本就没有了热度,tvb硬生生的丢了自己在乐坛最大的把持位置,也把生态全搞坏了,当然这里点出一下,当年的阵势,感觉是tvb和几大唱片公司都有各自的算盘,而且都觉得大家没有谁都没所谓,事实是,乐坛本来最勉强维持的生态,就这么被破坏了,在乐坛要出一个新人真的太难太难了,更别说天王天后,造王者不是谁都能当的,天王天后不是谁都可以弄一两个优秀作品就封号的。它需要平台去露面,需要报张电视电台各种媒体的(互联网时代还没涨潮),唱片公司和tvb太tm需要对方了。 当年香港乐坛不是没有人冒头的,很多很有潜力的人,陈奕迅谢霆锋那一辈的歌手都是迈入新阶段走上中流砥柱的位置,很多新人在出头,旧人退出领奖浪潮,但部分其实仍然非常有竞争力,有太多太多机会把乐坛搞蓬勃的,大家可以看看2000-2009这10年时光,香港乐坛其实出来的优秀的歌手和作品一点都不少。我理解的流行音乐圈,最后还是必须要有作品说话,作品传唱度,歌手的大众缘都很重要,说一万道一千,还是离不开上面说的平台,作品再好,没有平台也只能曲高和寡,这是跟流行音乐这个有悖的。 所以总结来看,tvb与各大唱片交恶是华语乐坛史上一个最大最大的双输操作(我想了一阵只想到这么一句了),这个事件最后毁掉了乐坛的生态环境,也做掉了香港音乐文化输出的最后一簇火苗。从此香港乐坛的发展直插谷底,亚洲音乐市场彻底被日韩文化圈疯狂侵蚀。 当然那年的盗版问题,也是对当时各大唱片公司的营生造成较大影响,可惜那个年代跟现在的互联网年代完美的错过了。 及后我查资料是双方有互相停战的,但那个停战协议压根就没想过往“上一次正常开机设置”去走的,还是各种猜疑避忌,彼时乐坛已经元气大伤,实力歌手要不已经离开圈子,要不已经不在本港乐坛作为主力发展,所以这几年伴随华语音乐圈的低潮,香港的音乐市场也是一遍萎靡(至少我个人感觉是) 所以我其实不是很同意楼上有人回复说,乐坛的失败是因为97年后,很多人离开香港了,消费力下降,养不起明星的意思,相反不是,之后反而更加蓬勃,也改变了一些积弊,曲风,歌手类型的宽容度也有变化,刚巧那个时代是我二十岁出头的青葱年代,那时候互联网没还没有成为推广主力,那种对港乐坛的感知,基本都是从电视来的,那种分水岭的感觉真是太明显了。 视频里的四大天王的盛况,估计以后香港都难以再现,流行音乐never die,只是,它本该活得更好,太可惜了…
引用 @E灯女友的攻防 发表的: 因为那时候实打实竞争,竞争质量高,得奖才有兴奋感,压力感和神秘感。
引用 @leeveyuan 发表的: 刘德华这唱的不好吗?
引用 @没有不会好的伤 发表的:搞得好像香港娱乐圈辉煌那会,有多看得起内地,不打压内地娱乐市场一样。你要想想80、90年代香港经济什么水平,在国际上是什么地位,那会内地还在改革开放,经济都还没发展起来呢,哪还有能力搞什么娱乐产业。三十年过去了,内地发展起来了,娱乐重心向内地迁移,因为内地地广人多资源多市场大,现在的趋势只会是内地娱乐圈越发展越好,香港娱乐圈只能越来越衰败,说打压就搞笑了,市场规律而已。
引用 @Anitalin 发表的: 忘记怎么打了,只能用相近音代替了,知道意思就行🐶
引用 @清水小站 发表的: 那时候的奖确实有分量,候选人还挺紧张的,得奖也兴奋。现在各种榜单,人家来也是应付,有的甚至不来
引用 @月夜名古屋 发表的: 当我在村口唱吻别的时候,村民以为张学友来开演唱会了。
引用 @中国招商银行总行长 发表的: 谭咏麟梅艳芳之后好像就没人能金曲金奖和最受欢迎歌星一起拿的
引用 @桐心未老 发表的:曾航生,代表作是永远幸福,再见亦是朋友。
引用 @死神FMVP 发表的: 那时真是神仙打架,我看了一下后面没选上金曲的有红日,独自去偷欢,长城,旧欢如梦,好像还有每天爱你多一些,哪首拿出来不吊打现在的流量?
引用 @韩道祖 发表的:内地乐坛一直畸形垃圾,80,90年代一首歌吃遍天,真是一个歌手一首歌,世纪初卖网络神曲,还是一首歌吃遍天,一个歌手一首歌,这几年甚至干脆没有创作了,就是卖脸卖人设当当评委 混饭吃了。
引用 @虎扑JR0940184297 发表的: 是的,现在国内不过是学他们罢了。
引用 @虎扑JR0940184297 发表的: 四大天王的炒作就是打压了不少优秀歌手,真心觉得这四个比不上李克勤。
引用 @清水小站 发表的: 要说那时候大我还认同,好看那时并不是巅峰,没那股劲呢
引用 @trph311181 发表的:至少没学香港 台湾很多翻唱日本韩国的
引用 @科比颜射詹姆斯 发表的: 说句难听的话,中岛美雪养活了香港乐坛很多歌手
引用 @缅因州的寂静岭 发表的: 这一年刘德华,再次蝉联最高人气男歌星奖。90,91,92,蝉联三次。
引用 @箫王小乙哥 发表的: 谁啊?
引用 @桐心未老 发表的: 说句难听的,是反过来。
引用 @虎扑JR1257362874 发表的: 但是当年也确确实实没有现在的歪风邪气
引用 @wood3250 发表的: 一开始就走了恰快钱恰烂钱的歪门,起步抄日本歌,韩流起来又学韩流,没自主创新自然没后劲
引用 @老流氓YY 发表的: 张学友在,李克勤能比得了?咱客观点儿。这东西真的就是一比就知道。
引用 @科比颜射詹姆斯 发表的: 我笑了
引用 @桐心未老 发表的:有什么好笑的,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买,你说谁养了谁?
引用 @南方知我 发表的: 然而91,92,93金奖都是学友
引用 @独爱肥瓜 发表的: 那时候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形容,很看重这些奖项的,能获奖不容易
引用 @崂山车神 发表的: 所以是啥意思🐶
引用 @职业哥 发表的: 最受欢迎男歌手对比的是影帝,而且最受欢迎男歌手是压轴
引用 @南方知我 发表的: 最受欢迎男歌手在金奖前面,每年的十大劲歌金曲压轴都是金奖,
引用 @科比颜射詹姆斯 发表的: 人家不需要你买,照样可以好好的,那个年代,香港乐坛没有了中岛美雪就是不行!那时很多爆红的歌哪首不是中岛美雪的作品?
引用 @职业哥 发表的: 当时第二个出场的是压轴好不,不是现在改了
引用 @桐心未老 发表的:哈哈哈,港台唱玉置浩二,谷村新司等的作品更多,有没有说这二人养活了香港乐坛的说法?
哈哈哈 我起初也以为这个人怎么长得这么像王菲
搞得好像香港娱乐圈辉煌那会,有多看得起内地,不打压内地娱乐市场一样。你要想想80、90年代香港经济什么水平,在国际上是什么地位,那会内地还在改革开放,经济都还没发展起来呢,哪还有能力搞什么娱乐产业。三十年过去了,内地发展起来了,娱乐重心向内地迁移,因为内地地广人多资源多市场大,现在的趋势只会是内地娱乐圈越发展越好,香港娱乐圈只能越来越衰败,说打压就搞笑了,市场规律而已。 [ 此帖被没有不会好的伤在2020-05-17 00:49:29修改 ]
被压制了那么多年,换谁都觉得不爽,作品有,架不住公司资源好
四大天王,好大的招牌!
基本同意,就另外3个偶像派,论唱歌也还是爆了一堆后辈。
哎呀好痛苦哇~
狠万亮啊
一路上有你,当年凭这首歌也小帅了一把?
余峥主持了最开始四年的劲歌金曲,前两年是与何守信一起主持,接下来是连续两年独自主持,全场不用看手牌。而且她一个人还撑起了最开始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什么本身就是伪命题。。。各种双标现场看得不要太多
忘记怎么打了,只能用相近音代替了,知道意思就行🐶
我觉得乐坛的衰落就是从tvb跟唱片公司交恶那年开始的,颁奖礼大家各做各的,本来就青黄不接,颁奖礼就是一个大家竞争上位的平台,当时旧一辈天王天后已经退出,正是造新一代天王天后的势头,交恶的结果直接有两个:1-就是唱片公司缺失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是tvb缺失了很多优秀歌手登台演出,节目绰头极速下滑继而导致节目收视率下滑。 在交恶之前,大环境其实是运行得还算有条不紊的,tvb收视率高,节目形式多,除了每周的打榜而颁奖礼后面是tvb跟英皇搞,后面加了星梦,其他唱片公司主要靠叱咤乐坛颁奖典礼,新城劲爆颁奖典礼,还有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去…这里就开始破坏了颁奖礼的广泛性,变成了小圈子玩意,毫无公信力,尤其是tvb那个作态,就是店大欺客的模样,但谁都看出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的公信力下滑是最厉害的,结果是不出几年就被边缘化了,以往每周都有的劲歌金曲周榜的评选,后来根本就没有了热度,tvb硬生生的丢了自己在乐坛最大的把持位置,也把生态全搞坏了,当然这里点出一下,当年的阵势,感觉是tvb和几大唱片公司都有各自的算盘,而且都觉得大家没有谁都没所谓,事实是,乐坛本来最勉强维持的生态,就这么被破坏了,在乐坛要出一个新人真的太难太难了,更别说天王天后,造王者不是谁都能当的,天王天后不是谁都可以弄一两个优秀作品就封号的。它需要平台去露面,需要报张电视电台各种媒体的(互联网时代还没涨潮),唱片公司和tvb太tm需要对方了。 当年香港乐坛不是没有人冒头的,很多很有潜力的人,陈奕迅谢霆锋那一辈的歌手都是迈入新阶段走上中流砥柱的位置,很多新人在出头,旧人退出领奖浪潮,但部分其实仍然非常有竞争力,有太多太多机会把乐坛搞蓬勃的,大家可以看看2000-2009这10年时光,香港乐坛其实出来的优秀的歌手和作品一点都不少。我理解的流行音乐圈,最后还是必须要有作品说话,作品传唱度,歌手的大众缘都很重要,说一万道一千,还是离不开上面说的平台,作品再好,没有平台也只能曲高和寡,这是跟流行音乐这个有悖的。 所以总结来看,tvb与各大唱片交恶是华语乐坛史上一个最大最大的双输操作(我想了一阵只想到这么一句了),这个事件最后毁掉了乐坛的生态环境,也做掉了香港音乐文化输出的最后一簇火苗。从此香港乐坛的发展直插谷底,亚洲音乐市场彻底被日韩文化圈疯狂侵蚀。 当然那年的盗版问题,也是对当时各大唱片公司的营生造成较大影响,可惜那个年代跟现在的互联网年代完美的错过了。 及后我查资料是双方有互相停战的,但那个停战协议压根就没想过往“上一次正常开机设置”去走的,还是各种猜疑避忌,彼时乐坛已经元气大伤,实力歌手要不已经离开圈子,要不已经不在本港乐坛作为主力发展,所以这几年伴随华语音乐圈的低潮,香港的音乐市场也是一遍萎靡(至少我个人感觉是) 所以我其实不是很同意楼上有人回复说,乐坛的失败是因为97年后,很多人离开香港了,消费力下降,养不起明星的意思,相反不是,之后反而更加蓬勃,也改变了一些积弊,曲风,歌手类型的宽容度也有变化,刚巧那个时代是我二十岁出头的青葱年代,那时候互联网没还没有成为推广主力,那种对港乐坛的感知,基本都是从电视来的,那种分水岭的感觉真是太明显了。 视频里的四大天王的盛况,估计以后香港都难以再现,流行音乐never die,只是,它本该活得更好,太可惜了…
对,恢复本名了。
23岁的王菲
余峥!如假,如可分身饰演自己
舔狗太多太恶心,啥几把不会的一个人,有那么多舔,这社会真的是畸形了
四大天王的炒作就是打压了不少优秀歌手,真心觉得这四个比不上李克勤。
国语金奖最多是刘德华的,最受欢迎歌手最多也是刘德华,获奖金曲最多是刘德华,作词奖是刘德华……
还不是学香港的,四大天王不就是炒作吗?
说句难听的话,中岛美雪养活了香港乐坛很多歌手
是的,现在国内不过是学他们罢了。
刘德华就算了吧
连演员都没办法接班了
余铮是哪个啊
俞琤
曾航生,代表作是永远幸福,再见亦是朋友。
王牌对王牌有一期宋丹丹说过,我们那个时候不叫演艺圈 ,就好像文艺圈还是啥的 忘记了,那个时候也不叫片酬 是叫稿费 这个是以前很多老艺术家说的
相约九八的时候觉得很仙的女人
刘德华这唱的不好吗?
内地乐坛一直畸形垃圾,80,90年代一首歌吃遍天,真是一个歌手一首歌,世纪初卖网络神曲,还是一首歌吃遍天,一个歌手一首歌,这几年甚至干脆没有创作了,就是卖脸卖人设当当评委 混饭吃了。
另外香港娱乐圈也变得很腐败了,05年左右开始一大堆歌手,明星都是有不少背景的,甚至有些硬的不行,现在看来香港的乐坛和影视圈更像是有钱人的玩具,跟工作和专业性偏的太远了
大家都有能力、都是高手,竞争起来有意思,赢了也有含金量。 现在这些,自己也知道都特么是靠流量、粉丝搞来的,赢了也没啥光彩的。
这叫好吗?
确实,不是主观打压,只是市场淘汰
但是当年也确确实实没有现在的歪风邪气
所以是啥意思🐶
那时候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形容,很看重这些奖项的,能获奖不容易
丑的一笔好吗。。
我就在村里的茅次拉屎时,随便哼哼冷雨,一出来几十个人围着以为刘德华来了
叶倩文90年最女+金曲金。
还有浮云梦。
每天爱你多一些是91年超级大热金曲。独自去偷欢是92年年底刘德华推出的真我的风采专辑内作品,在93年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
后来不知道王菲给不给他买一双AJ😂
咋的,把阿瑟召来了?
至少没学香港 台湾很多翻唱日本韩国的
内地从一开始就是在模仿港台。 后来改模仿日韩了。
张学友在,李克勤能比得了?咱客观点儿。这东西真的就是一比就知道。
好像94年,窦唯做了王菲的浮躁,王靖雯变王菲了
没学才怪呢,路灯下的小姑娘没听过?
说句难听的,是反过来。
Andy王朝
21世纪初就很有实力,2010年左右网络歌手时代,很多原创歌手也不错
毛不易,梁博,俩人的热度加起来都干不过华晨宇你敢信
我笑了
听听这现场……太稳了!
什么叫歪风邪气啊,粉丝现场打架算吗?
恰恰就是90年后期推广原创歌才开始走向没落的。
早期那几年张学友绝对比不过李克勤,张学友胜在后来的十几年资源太好,自己也下功夫,磨练出来了。
有什么好笑的,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买,你说谁养了谁?
人家不需要你买,照样可以好好的,那个年代,香港乐坛没有了中岛美雪就是不行!那时很多爆红的歌哪首不是中岛美雪的作品?
最受欢迎男歌手对比的是影帝,而且最受欢迎男歌手是压轴
都是有力竞争对手,而且很多,当然紧张了,现在??都是一家独大毫无悬念,而且基本都是内定的,确实没啥意思
就是骚,闷骚的意思
最受欢迎男歌手在金奖前面,每年的十大劲歌金曲压轴都是金奖,
唱片行业的衰败全球都一样,并非单单是一个原因,当然,tvb和唱片公司的骚操作加速了这个进程。
当时第二个出场的是压轴好不,不是现在改了
哈哈哈,港台唱玉置浩二,谷村新司等的作品更多,有没有说这二人养活了香港乐坛的说法?
自己看好吧
我不说不等于别人没说过,麻烦你别跟我杠了,我可没有那个时间跟你bb,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