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站着水会流 发表的:对了?为啥广东的行测分都那么高?
引用 @G4s3.Toy 发表的: 19年广东卷的话70分应该接近倒数水平了……
引用 @翔雾轩 发表的:我每天一个小时随便搞了一个月,然后行测71
引用 @欧阳达 发表的:申论最大的问题是没人给你改,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啥水平
引用 @MrChanJ 发表的: 对头,即使你对答案,看似明白了。实际上还是没深刻理解
引用 @虎扑JR1656776158 发表的:可以找考上公务员的人改
引用 @老实憨厚的爆米花 发表的:别卖课了别卖课了,这广告有点硬
引用 @MrChanJ 发表的: 献上绝对申论小干货笔记,这是我们自己学校老师总结的。申论大笔记也有,就不发了。非中公华图笔记。我一直侧重申论,黑龙江考生,大部分水平都是行测60+,分数拉不太多,除非碰见行测大神,70+的那种。真正拉开差距的是申论,60-80主要就是这个区间。我们每天现在直播上课。每周保证两套申论,所有题都做。有老师给讲,单独给老师发作业,也会判作业,做的都是真题。我行测能上63,64左右就行,申论争取到75+
引用 @命运的选择 发表的:想考公有什么资料推荐吗?中公华图哪个?或者还有其他
引用 @aswzxc 发表的:怎么做到的
今天,再贴上《一个月,如何高效备战公务员考试申论》,带给大家高效备战《申论》的策略与技巧,纯干货。 同样,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上班族,这些干货你都值得拥有。
全职公考?当务之急还是先找份工作吧。
再次强调:公考备战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成绩的提升循序渐进,没有一蹴而就的速成捷径。
当然,公考《申论》备战,三个月有点多。这是由申论的本质决定的。
申论,短期内可以有质的提升。前提是了解申论出题逻辑,破除误区,掌握正确的答题宗旨、方向与方法。如此,一个月时间足够。
当然,陷入误区,不清楚正确的答题宗旨、方向与方法,花的时间越长,成绩会反而越差,这就是我所谓的南辕北辙式悲剧。
综合来看:申论进阶训练计划如表示。
申论备战,30天(效率慢的,就翻番吧),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了解并熟悉申论
捷径:选一本高质量的申论辅导书(教材1),从头到尾认真看完,并能饶有兴趣地做一部分。
禁忌:只看不做、只做不想;迷信参考答案。
核心:知道申论题有小题和大题之分,小题有概括归纳、小作文等,大题为大作文(给定标题与自拟标题);了解每类题型可能的出题方式。
要求:随时随地进行,上班族挤出时间,看完、做完教材即可。不以参考答案为准绳。改善书写。
怎么选高质量的申论教材?我其他文章里有详细说明和链接。
其实,申论题可以简单分为小题和大题。
何谓小题?除了大题之外所有的题目都是小题。
何谓大题?除了小题之外所有的题目都是大题。这么说也没错。大题,就是大作文,申论最后一道题。
如有疑问:2020年国考已经取消大作文?这是误区,我其他文章有个很好的回答。
每种题型的时间安排上:
小题:2天时间。
大题:1天时间。
了解与熟悉申论的判断标准:
对国考、联考、省考等公考申论的一整套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并熟练掌握。
比如,粗点的:申论是给定材料+问题形式;小题有概括一个现象(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归纳一个事件的影响,谈谈对材料中一句话的理解,拟一个发展纲要,写一个讲话稿等等;大作文有给定标题和自拟标题等。
细点的:国考(联考、省考)申论一般有几个材料和几个问题?材料总字数在多少?小题、大题的字数限制情况和分数分别如何?小作文有哪些形式(发言稿、演讲稿、提纲、通知等等),每一种形式的固定格式是怎样的?答题时间如何安排?作答方式怎样?……等等。
更进一步,有熟悉每种问题应该有哪些常规的作答套路和方式,并跟着参考答案的节奏(注意,只是节奏,不是以其为准绳,不要依照参考答案修改自己的答案),看一看是怎么回答的,每一类型的题应该从哪些方面作答,尤其是大作文是怎么个写法(段落安排、主旨、结构等),并试着在草稿纸上写一写自己的答案,感受下公考申论作答的氛围和难度。
这个阶段3天足够(繁忙上班族7天也够了)。
不要被厚厚的一本教材吓倒,大篇幅都是申论材料,看看就过去了。题目才四五个,参考答案也占了较大篇幅。
主要在于了解、熟悉上面所言的内容。看书,一定要知道看的重点。该看的看,不该看的不看,该思考的要思考。
这个阶段,或者说自准备公考之日起,就要对自己的书写进行理性评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一切以工整为标准(书写为何如此重要?有何标准与技巧?可见我的其他文章)。
第二阶段:破除申论误区
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申论的误区实在太多,芸芸考生都会存在误区。
突破误区的途径,是从命题小组、阅卷人的角度出发,思考申论出题逻辑与方式、申论阅读流程与注意事项,而不是迷信市面上的辅导班、参考答案和那些自诩过来人的只言片语。
这是方向性问题,如果大方向搞错了,只会适得其反,陷入南辕北辙式的悲剧。可惜的是,大多数公考者陷入申论误区不能自拔,还煞有介事地把申论称为“玄学”。
破除误区需要智慧,当然也有捷径。早在2010年,我就一气呵成,写下了《申论狂人答题秘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申论的出题逻辑、答题原则、答题战略战术等问题,破除了申论误区。比如,申论的精髓就是一个“抄”字,大作文的核心在于“政治高度”等等,全文近两万字。
所以,不论是公考小白,还是在公考路上挣扎的朋友,都应该好好阅读认真研究我的这本秘笈,定会受益匪浅。
这个秘笈免费发送,在我的公众号后台回复“秘笈”二字,即可免费下载。我的公众号“城三少”(ID:chsanshao),上面都是公考备战的文章,供品鉴。(如果不能再这里留公众号,请告知我删除,谢谢)。欢迎各位JR后台回复交流。
简单截几张秘笈内容,各位先睹为快。
所以,这个阶段:
捷径: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阅读教材2(即《申论狂人答题秘笈》)。
禁忌:流于表面,不探究文字背后的内涵。
核心:与时俱进,探讨文字背后的内涵,掌握小题、大题的答题宗旨和方向。
要求:遵循秘笈的答题宗旨和原则,重新审视教材1的参考答案,并对答案进行改进。
友情强调:
秘笈要打印出来,认真阅读,好好研究,透析秘笈文字表明及背后的内涵。所以,不要当小说般,嘻嘻哈哈之余,依然在误区去沾沾自喜。
所以,只要有足够的智商,小题3天,大题2天。
我公众号上的大多数文章,都是秘笈背后的内容。比如秘笈开篇的书写问题,背后的内容,全部重新阐释。其他内容,后期会逐步撰文。所以,要结合这些文章研究。
第三阶段:仿真训练 捷径:没有捷径。
禁忌:不仿真,不训练。
核心:仿真训练前精准定位(在出题逻辑、答题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不解、困惑、不足?接下来的仿真训练中,有怎样的自我要求?)、仿真训练中及时记录(记录时间;记录问题;记录一闪而过的疑问、灵光闪现的思维)、仿真训练后沉思默想(认真思索探寻仿真训练全过程;独立思考自己的答案;形式不拘)。
要求:严格按照考场标准与程序答题,挑一个安静的地方,掐表2-3个小时,以考场的心态和状态做完一整套申论真题,并完整地写在标准答题纸上。
与行测相似,整个备战过程中,2/3的时间在于仿真训练。
同样,只有踏实地经历前面两个阶段,才能开始仿真训练。
同样,无论是国考,还是联考、省考,建议教材1都以国考真题为基础。教材3(即真题套卷),则因参加考试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最近的考试是2020年4月份的联考,那么仿真训练的早期、中期、后期的套卷有所不同。我的建议:
早期:2010-2014年国考题、联考题、自己省考题。1套/5天。
中期:2015-2018年国考题,2015-2016年联考题,2016-2019年部分省考题。1套/周。
后期:2019-2020年国考题、2017-2019年联考题,按时间顺序进行。1套/10天。
并不是上面这些真题都要做完,而是因为越近的真题越具有参考价值。
仿真训练前精准定位、仿真训练中及时记录、仿真训练后沉思默想,是仿真训练过程的核心。具体有哪些内容,该怎么进行?可以阅读我以往的文章。
同样,仿真训练阶段的沉思默想,与前面的思考速度正确解题并不冲突,只是参考的教材有所不同。
其实,申论并不在于做多少真题。掌握了答题宗旨、原则和方法,每10天做一套真题保持答题状态即可。其他时间,在于沉思默想,在于行测的复习。
最后,申论能力提升
注意,以上,主要是基于如何最大程度地提升公考《申论》成绩,散发着浓烈的应试策略技巧的味道,并没多少涉及个人申论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提升。
有些能力,比如书写,比如对语言的把握能力(敏锐度),比如看待问题的视角(大格局),比如面试答题的思维能力等等,这个是十几年的积累,短期内提升的概率较低。需要日积月累,进步向来不会一蹴而就。
那么,如何日积月累,提升这些能力?
公考备战,只是一个正常公考者丰富多彩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截至目前,我所写的所有文章,皆在公考备战的目标之下,皆是告诉大家“在这么小的一部分”中要做什么、如何做。这个问题,就需要跳出这个框架,将视野扩大到这个“长期且枯燥的部分”之外。
在公考备战的时间外(如上课、工作、家务、带娃之余),也要保持不断学习积累的习惯。认真学习,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方能提升那些能力。
阅读,尤其是深度阅读,是提升那些能力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而且,阅读的收获并不局限于此,只会更多。
🔥 最新回帖
19年广东卷我事前没复习过都能做83
考的都是基本知识,难度比较接近事业单位考试
好多年了
19年广东卷的话70分应该接近倒数水平了……
🛋️ 沙发板凳
为什么你们都这么厉害,而我想上70却那么的难😫
对头,即使你对答案,看似明白了。实际上还是没深刻理解
可以找考上公务员的人改
那你得看找什么样的公务员改了。有的人会抄材料都能到70+,能找这样的改吗
不卖课。
怎么做到的
粉笔会员,在线给你改
老哥方便恰个大笔记吗
粉笔吧
我是每天看下真题申论答案,考了69。行测过不了关啊。哎
事实上申论挺玄学,很多70+的人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个啥。。
好多年了,我高考是大综合,起点高🐶
那要每天俩小时搞一个月,你还不得上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