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zt

雷霆OKC1
引用 @Hello个 发表的:
去年家里大娘来家里玩,聊着聊着导致我跟我爸吵起来了,你说这不是贱嘛

但你家也不能代表别的家吧,而且我觉得文中说攀比的亲戚应该还是很少的

阿阿阿阿阿尔
引用 @江小白真的难喝 发表的:
+1,我海南的也有这种感受

还是不想去了解吧,你看这要是客户,保证学的比谁都快

尼古拉斯雅迪大叔
引用 @西兰骑士 发表的:
老外也靠家庭的,小布什就说过他继承了老爸一大半的关系网

比尔盖茨好像也是哦

尼古拉斯雅迪大叔
引用 @爱干西瓜 发表的:
这些说消亡挺好的,不知道是怎样的家庭哦。我还是羡慕那些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氛围,有个事还能相互照应一下。小时候,有次打雷下雨刮大风,声音特响,爸妈有事回不来,我和姐姐就躲在柜子里,我妈怕我们怕,就拖阿姨过来陪我们,当时被发现了有点尴尬,但心里是暖暖的。即使后面被拿出来说,大家也都开开心心。

现在真的好少好少了

拉賽尔维斯布鲁克
再过20年,就没那么多亲戚了,首批独生子女迎来60岁,哪里还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

K
KD的头号粉丝
老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

悠悠晃晃
中国的发展还真离不开中国式亲戚,比如我浙江这里亲戚观念挺强,一个人做某个行业发家必然带动一群人,而且都是同个产业,在有些人看来是不是有病,让亲戚朋友进入到这行业一起竞争。。

速贷球馆保安队长
我家亲戚感觉还好,不会搞这搞那,而且小孩都是独生子,表兄弟之间就像是亲兄弟

卢本伟_55开
引用 @大Z小Mo 发表的:
熟人帮忙找关系吧,比如我妈去医院做检查找了人,本该一天才能搞定的几个小时就做完了,麻药还是请主任亲自打的

Emmm。。。我有啥病就经常找我那个做医生的表哥,是不是不太好🤣

N
Neewbiee
引用 @游侠琴川 发表的:
很多需要背负一辈子的,理性了什么都能放下,老外那种18岁后靠自己,老了不靠子女养,看似挺好,其实内心也是缺乏亲情的,只是大环境都那样。
社会进步,该放弃的放弃,该留的要留。
过度放弃,心也就凉了。
欧美不是我们学习的样子,日韩才是吧。

我在外面上学的时候真没觉得人家情亲淡薄,每年捐赠的人都快把学校门槛挤破了就是为了让子女能上个学😁

断背山上百合花开
引用 @rogers 发表的:
有人喜欢热闹,有人不喜欢,自己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对的。你这种瞎怼人的,就是从来没学会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

你这样就是尊重人了?就楼主发了这些,只截取了负面的信息,看不见一丝积极的东西,不是自私是什么?

虎扑用户048917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引言
回家过年,必然又会身处一大堆亲戚之中,这种形式上的热闹很适合用来回忆,现实中却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某个长辈亲戚逗我十二岁的外甥,说以后你长大成家买房了,我到你家做客能不能让我进门啊?小外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欢迎你们到我家,我们又不熟”。我听了以后脊背一凉,很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而亲戚是父母给你分配的相识,亲戚是由血缘和婚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古老物种。中国式亲戚,受历史文化影响,会有着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在宗法制的时代,亲戚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强大后备力量,而在家庭模式化逐渐原子化的今天,亲戚这个物种已经不太讨喜了。尤其是中国式亲戚普遍存在的三宗罪。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第一宗罪:攀比。
无论性格多随和的人,都不可能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所以大规模的亲戚集会虽然打着亲情牌,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理形态都是不同的,亲戚们聚在一个屋子里就呈现出特有的“新年众生相”。

无处不在的攀比使年轻一代人成了炮灰,从小的时候就要被拉出来比学习成绩,毕业了就要比工作单位,适婚年龄就要比配偶质量,结婚后还要比孩子……总之是无穷无尽。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攀比大战中,某些优势亲戚的嘴脸就会使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人最擅长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凡你的优势他们都不会提,提了也是“还行就那么回事吧”、“挣三万多在广州那边很平常,相当于咱家这边挣六千”,凡他自己家崽儿的优势必要大谈特谈,尤其是他们家崽儿的优势刚好是你的劣势,就更加激动,一个毒蛇吐信就冲着你过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招架能力还不错,他们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完美效果”,他们就会使用兵法中的迂回攻击,把目标对准你的父母,以聊家常的方式历数你的“缺点”,使你正在筹备的某些事情受到重度干扰并且在父母的叹息声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无穷无尽的攀比大战中,炮灰的主要成分是80后和90后,00后虽然也渐渐进入这个攻击区域,但是他们貌似已经找到了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时代赐予他们的反击能力。而8090后普遍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夹缝中的两代人。

第二宗罪:催婚
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的家长,是完全没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种概念的,他们需要延续他们继承自远古时期的婚姻观念,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娶,是娶了一个家庭;你嫁,也是嫁了一个家庭。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好,但它仍顽固地扎根于父辈们的思想之中。

每逢过年回家,催婚战役必然和攀比战役同时打响,讨伐主力军是不同的亲戚裹挟着你的父母,被讨伐对象当然就是8090后孤家寡人一个。自家崽儿已经结婚并且配偶质量不错的亲戚往往是充当正印先锋官,一把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小X啊,你阿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喝到你的喜酒了?”、“你看我们家XX现在过得多好啊”。

自家崽儿虽然没有结婚但已有对象的亲戚充当辎重部队,在后边拱火,“你可得找一个了,年龄再大点不好找了”、“你没见我们家XX那时候我担心的啊,不过可算是找着了”。自家的父母被裹挟着也象征性地扔出几个铁蒺藜,“你抓点紧吧,你看人家XX……”

原则上你结婚不结婚,和这些亲戚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就是要“关心”你,这是一种由传统观念和人的自私心理整合扭曲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按他们的设定去完成某个步骤,并不是真的关心你的幸福,这是两码事。倘若你按他们的想法,很快就结婚了,但婚姻质量很差,这个事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又甚至你的婚姻无法维持最终分裂,这也是他们不关注的,最多长叹一声,甚至再度把你的不幸拉出来衬托自家崽儿的幸福。

催婚这个事情是8090后无法抵抗的,因为这个催婚队伍里有你的父母,你是无法与任何亲戚撕破脸的,尤其是有些亲戚是“成瘾性媒婆”,名正言顺地拉你出来遛,你还不敢拒绝,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声。回家过年的喜悦也会因为这个事大打折扣。

第三宗罪:诡诈
经过攀比战役和催婚战役,必然有部分状态较好的亲戚收获了满足感,他们喜欢这种过年时的聚会。他们会通过攀比打压那些不如他们家崽儿的人,那么是不是你比他强就万事大吉了呢?天真!

弱有弱的对待。

“阿姨你看,我确实混得没你家XX好。”

得意地说“他也是运气,你得努力,你还有机会。”

“阿姨那我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还差点,你看……”

“哦呦,我们家的钱哦,全都投了房子上了喽……”

强有强的对待。

“你在广州不是混得好吗?我家XX你能不能帮一把啊?”

“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还算啥亲戚哦?”

逢人便说“小X哦,这孩子不讲究的,不认亲的,小事也求不动的……”

总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你造成无穷的压力。就是喜欢看着你窘迫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
存在,就有道理;消亡,自然也有道理。

时代发展了到今天,中国式亲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开始消解,且已拉开了走向消亡的序幕。

率先拉开消亡序幕的事情是40前老人的去世,也就是50后和6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的去世,他们去世之后,60后的兄弟姐妹们的聚合机率就会变小。

其次的消亡助推因素是部分80后和75后的小孩,这批孩子有效牵住大批的50后和60后人群。

而80后和9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也就是50后和60后,是维持中国式亲戚结构的主力群体,当这一代人谢幕的时候,中国式亲戚结构即刻瓦解,并且很难重构,即使70后中有小部分人思想仍旧保守,也是撑不起这个结构的。00后的孩子们将彻底进入“无冗余亲戚”时代,倍受“摧残”的80后和90后也将逐步在中年以后目睹这个新时代。

国家和社会规则也会改变某些固有的生活习惯。过年回家发现很多喜欢饮酒的亲戚都不喝酒了,原因是大家都有私家车,酒驾查得严,成本太大。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是消灭中国式亲戚结构的巨大力量,回到老家可以发现,原本就生活在市区的人固然不必说,就是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也多半都在城里有房,一个村子往往大半条街都在空置。村里的平房是中国式亲戚聚集的一种重要载体,随着大家都搬进城里,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楼房聚集大量亲戚的能力大幅削弱。

80后和90后虽然不能有效反抗这种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式亲戚结构,但是部分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有些人申请了加班,还有些有条件的人将自己的假期挪到了十五以后,既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又不用与亲戚搅在一起。

经过上面这些因素加持和过程演变,中国式亲戚结构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将作为我们父母辈这一代人的最后的标志性聚会,当他们这一辈人故去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追忆。

回到文章开头我的小外甥拒绝长辈做客的片段,他玩着手机游戏,忽又对我说:我还是欢迎舅舅你到我家做客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我看着长大,零食是我买,电脑是我买,steam账户是我送,关系很近。所以他又说,舅舅是我的朋友。

所以00后不是排斥亲人,他们是排斥不熟的亲戚,8090后也排斥,但是8090后不敢说,00后敢。

这,就是时代的演变,无人可以抗拒。


©本文版权归 周观鱼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05541864/

文章说得不错,是很真实的情况。虽然我是80后,但是我也敢怼那些“亲戚”。当然也是看个人的,我也见过有些00后很会迎合那些5060年代的人。世界在进步,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就可以保留,落后的就淘汰,所有事物都一样。

给个空位我就投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引言
回家过年,必然又会身处一大堆亲戚之中,这种形式上的热闹很适合用来回忆,现实中却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某个长辈亲戚逗我十二岁的外甥,说以后你长大成家买房了,我到你家做客能不能让我进门啊?小外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欢迎你们到我家,我们又不熟”。我听了以后脊背一凉,很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而亲戚是父母给你分配的相识,亲戚是由血缘和婚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古老物种。中国式亲戚,受历史文化影响,会有着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在宗法制的时代,亲戚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强大后备力量,而在家庭模式化逐渐原子化的今天,亲戚这个物种已经不太讨喜了。尤其是中国式亲戚普遍存在的三宗罪。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第一宗罪:攀比。
无论性格多随和的人,都不可能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所以大规模的亲戚集会虽然打着亲情牌,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理形态都是不同的,亲戚们聚在一个屋子里就呈现出特有的“新年众生相”。

无处不在的攀比使年轻一代人成了炮灰,从小的时候就要被拉出来比学习成绩,毕业了就要比工作单位,适婚年龄就要比配偶质量,结婚后还要比孩子……总之是无穷无尽。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攀比大战中,某些优势亲戚的嘴脸就会使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人最擅长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凡你的优势他们都不会提,提了也是“还行就那么回事吧”、“挣三万多在广州那边很平常,相当于咱家这边挣六千”,凡他自己家崽儿的优势必要大谈特谈,尤其是他们家崽儿的优势刚好是你的劣势,就更加激动,一个毒蛇吐信就冲着你过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招架能力还不错,他们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完美效果”,他们就会使用兵法中的迂回攻击,把目标对准你的父母,以聊家常的方式历数你的“缺点”,使你正在筹备的某些事情受到重度干扰并且在父母的叹息声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无穷无尽的攀比大战中,炮灰的主要成分是80后和90后,00后虽然也渐渐进入这个攻击区域,但是他们貌似已经找到了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时代赐予他们的反击能力。而8090后普遍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夹缝中的两代人。

第二宗罪:催婚
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的家长,是完全没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种概念的,他们需要延续他们继承自远古时期的婚姻观念,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娶,是娶了一个家庭;你嫁,也是嫁了一个家庭。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好,但它仍顽固地扎根于父辈们的思想之中。

每逢过年回家,催婚战役必然和攀比战役同时打响,讨伐主力军是不同的亲戚裹挟着你的父母,被讨伐对象当然就是8090后孤家寡人一个。自家崽儿已经结婚并且配偶质量不错的亲戚往往是充当正印先锋官,一把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小X啊,你阿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喝到你的喜酒了?”、“你看我们家XX现在过得多好啊”。

自家崽儿虽然没有结婚但已有对象的亲戚充当辎重部队,在后边拱火,“你可得找一个了,年龄再大点不好找了”、“你没见我们家XX那时候我担心的啊,不过可算是找着了”。自家的父母被裹挟着也象征性地扔出几个铁蒺藜,“你抓点紧吧,你看人家XX……”

原则上你结婚不结婚,和这些亲戚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就是要“关心”你,这是一种由传统观念和人的自私心理整合扭曲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按他们的设定去完成某个步骤,并不是真的关心你的幸福,这是两码事。倘若你按他们的想法,很快就结婚了,但婚姻质量很差,这个事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又甚至你的婚姻无法维持最终分裂,这也是他们不关注的,最多长叹一声,甚至再度把你的不幸拉出来衬托自家崽儿的幸福。

催婚这个事情是8090后无法抵抗的,因为这个催婚队伍里有你的父母,你是无法与任何亲戚撕破脸的,尤其是有些亲戚是“成瘾性媒婆”,名正言顺地拉你出来遛,你还不敢拒绝,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声。回家过年的喜悦也会因为这个事大打折扣。

第三宗罪:诡诈
经过攀比战役和催婚战役,必然有部分状态较好的亲戚收获了满足感,他们喜欢这种过年时的聚会。他们会通过攀比打压那些不如他们家崽儿的人,那么是不是你比他强就万事大吉了呢?天真!

弱有弱的对待。

“阿姨你看,我确实混得没你家XX好。”

得意地说“他也是运气,你得努力,你还有机会。”

“阿姨那我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还差点,你看……”

“哦呦,我们家的钱哦,全都投了房子上了喽……”

强有强的对待。

“你在广州不是混得好吗?我家XX你能不能帮一把啊?”

“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还算啥亲戚哦?”

逢人便说“小X哦,这孩子不讲究的,不认亲的,小事也求不动的……”

总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你造成无穷的压力。就是喜欢看着你窘迫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
存在,就有道理;消亡,自然也有道理。

时代发展了到今天,中国式亲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开始消解,且已拉开了走向消亡的序幕。

率先拉开消亡序幕的事情是40前老人的去世,也就是50后和6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的去世,他们去世之后,60后的兄弟姐妹们的聚合机率就会变小。

其次的消亡助推因素是部分80后和75后的小孩,这批孩子有效牵住大批的50后和60后人群。

而80后和9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也就是50后和60后,是维持中国式亲戚结构的主力群体,当这一代人谢幕的时候,中国式亲戚结构即刻瓦解,并且很难重构,即使70后中有小部分人思想仍旧保守,也是撑不起这个结构的。00后的孩子们将彻底进入“无冗余亲戚”时代,倍受“摧残”的80后和90后也将逐步在中年以后目睹这个新时代。

国家和社会规则也会改变某些固有的生活习惯。过年回家发现很多喜欢饮酒的亲戚都不喝酒了,原因是大家都有私家车,酒驾查得严,成本太大。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是消灭中国式亲戚结构的巨大力量,回到老家可以发现,原本就生活在市区的人固然不必说,就是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也多半都在城里有房,一个村子往往大半条街都在空置。村里的平房是中国式亲戚聚集的一种重要载体,随着大家都搬进城里,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楼房聚集大量亲戚的能力大幅削弱。

80后和90后虽然不能有效反抗这种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式亲戚结构,但是部分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有些人申请了加班,还有些有条件的人将自己的假期挪到了十五以后,既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又不用与亲戚搅在一起。

经过上面这些因素加持和过程演变,中国式亲戚结构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将作为我们父母辈这一代人的最后的标志性聚会,当他们这一辈人故去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追忆。

回到文章开头我的小外甥拒绝长辈做客的片段,他玩着手机游戏,忽又对我说:我还是欢迎舅舅你到我家做客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我看着长大,零食是我买,电脑是我买,steam账户是我送,关系很近。所以他又说,舅舅是我的朋友。

所以00后不是排斥亲人,他们是排斥不熟的亲戚,8090后也排斥,但是8090后不敢说,00后敢。

这,就是时代的演变,无人可以抗拒。


©本文版权归 周观鱼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05541864/

催婚就是最大的罪,从他妈22催婚到24,见面就问女朋友呢,啥时候结婚,有时候真想怼他两句,先把自己的稀饭吹冷再管别人,份子钱少于1000都辜负你这些年的关心

闲来读书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引言
回家过年,必然又会身处一大堆亲戚之中,这种形式上的热闹很适合用来回忆,现实中却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某个长辈亲戚逗我十二岁的外甥,说以后你长大成家买房了,我到你家做客能不能让我进门啊?小外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欢迎你们到我家,我们又不熟”。我听了以后脊背一凉,很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而亲戚是父母给你分配的相识,亲戚是由血缘和婚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古老物种。中国式亲戚,受历史文化影响,会有着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在宗法制的时代,亲戚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强大后备力量,而在家庭模式化逐渐原子化的今天,亲戚这个物种已经不太讨喜了。尤其是中国式亲戚普遍存在的三宗罪。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第一宗罪:攀比。
无论性格多随和的人,都不可能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所以大规模的亲戚集会虽然打着亲情牌,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理形态都是不同的,亲戚们聚在一个屋子里就呈现出特有的“新年众生相”。

无处不在的攀比使年轻一代人成了炮灰,从小的时候就要被拉出来比学习成绩,毕业了就要比工作单位,适婚年龄就要比配偶质量,结婚后还要比孩子……总之是无穷无尽。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攀比大战中,某些优势亲戚的嘴脸就会使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人最擅长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凡你的优势他们都不会提,提了也是“还行就那么回事吧”、“挣三万多在广州那边很平常,相当于咱家这边挣六千”,凡他自己家崽儿的优势必要大谈特谈,尤其是他们家崽儿的优势刚好是你的劣势,就更加激动,一个毒蛇吐信就冲着你过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招架能力还不错,他们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完美效果”,他们就会使用兵法中的迂回攻击,把目标对准你的父母,以聊家常的方式历数你的“缺点”,使你正在筹备的某些事情受到重度干扰并且在父母的叹息声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无穷无尽的攀比大战中,炮灰的主要成分是80后和90后,00后虽然也渐渐进入这个攻击区域,但是他们貌似已经找到了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时代赐予他们的反击能力。而8090后普遍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夹缝中的两代人。

第二宗罪:催婚
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的家长,是完全没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种概念的,他们需要延续他们继承自远古时期的婚姻观念,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娶,是娶了一个家庭;你嫁,也是嫁了一个家庭。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好,但它仍顽固地扎根于父辈们的思想之中。

每逢过年回家,催婚战役必然和攀比战役同时打响,讨伐主力军是不同的亲戚裹挟着你的父母,被讨伐对象当然就是8090后孤家寡人一个。自家崽儿已经结婚并且配偶质量不错的亲戚往往是充当正印先锋官,一把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小X啊,你阿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喝到你的喜酒了?”、“你看我们家XX现在过得多好啊”。

自家崽儿虽然没有结婚但已有对象的亲戚充当辎重部队,在后边拱火,“你可得找一个了,年龄再大点不好找了”、“你没见我们家XX那时候我担心的啊,不过可算是找着了”。自家的父母被裹挟着也象征性地扔出几个铁蒺藜,“你抓点紧吧,你看人家XX……”

原则上你结婚不结婚,和这些亲戚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就是要“关心”你,这是一种由传统观念和人的自私心理整合扭曲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按他们的设定去完成某个步骤,并不是真的关心你的幸福,这是两码事。倘若你按他们的想法,很快就结婚了,但婚姻质量很差,这个事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又甚至你的婚姻无法维持最终分裂,这也是他们不关注的,最多长叹一声,甚至再度把你的不幸拉出来衬托自家崽儿的幸福。

催婚这个事情是8090后无法抵抗的,因为这个催婚队伍里有你的父母,你是无法与任何亲戚撕破脸的,尤其是有些亲戚是“成瘾性媒婆”,名正言顺地拉你出来遛,你还不敢拒绝,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声。回家过年的喜悦也会因为这个事大打折扣。

第三宗罪:诡诈
经过攀比战役和催婚战役,必然有部分状态较好的亲戚收获了满足感,他们喜欢这种过年时的聚会。他们会通过攀比打压那些不如他们家崽儿的人,那么是不是你比他强就万事大吉了呢?天真!

弱有弱的对待。

“阿姨你看,我确实混得没你家XX好。”

得意地说“他也是运气,你得努力,你还有机会。”

“阿姨那我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还差点,你看……”

“哦呦,我们家的钱哦,全都投了房子上了喽……”

强有强的对待。

“你在广州不是混得好吗?我家XX你能不能帮一把啊?”

“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还算啥亲戚哦?”

逢人便说“小X哦,这孩子不讲究的,不认亲的,小事也求不动的……”

总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你造成无穷的压力。就是喜欢看着你窘迫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
存在,就有道理;消亡,自然也有道理。

时代发展了到今天,中国式亲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开始消解,且已拉开了走向消亡的序幕。

率先拉开消亡序幕的事情是40前老人的去世,也就是50后和6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的去世,他们去世之后,60后的兄弟姐妹们的聚合机率就会变小。

其次的消亡助推因素是部分80后和75后的小孩,这批孩子有效牵住大批的50后和60后人群。

而80后和9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也就是50后和60后,是维持中国式亲戚结构的主力群体,当这一代人谢幕的时候,中国式亲戚结构即刻瓦解,并且很难重构,即使70后中有小部分人思想仍旧保守,也是撑不起这个结构的。00后的孩子们将彻底进入“无冗余亲戚”时代,倍受“摧残”的80后和90后也将逐步在中年以后目睹这个新时代。

国家和社会规则也会改变某些固有的生活习惯。过年回家发现很多喜欢饮酒的亲戚都不喝酒了,原因是大家都有私家车,酒驾查得严,成本太大。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是消灭中国式亲戚结构的巨大力量,回到老家可以发现,原本就生活在市区的人固然不必说,就是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也多半都在城里有房,一个村子往往大半条街都在空置。村里的平房是中国式亲戚聚集的一种重要载体,随着大家都搬进城里,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楼房聚集大量亲戚的能力大幅削弱。

80后和90后虽然不能有效反抗这种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式亲戚结构,但是部分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有些人申请了加班,还有些有条件的人将自己的假期挪到了十五以后,既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又不用与亲戚搅在一起。

经过上面这些因素加持和过程演变,中国式亲戚结构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将作为我们父母辈这一代人的最后的标志性聚会,当他们这一辈人故去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追忆。

回到文章开头我的小外甥拒绝长辈做客的片段,他玩着手机游戏,忽又对我说:我还是欢迎舅舅你到我家做客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我看着长大,零食是我买,电脑是我买,steam账户是我送,关系很近。所以他又说,舅舅是我的朋友。

所以00后不是排斥亲人,他们是排斥不熟的亲戚,8090后也排斥,但是8090后不敢说,00后敢。

这,就是时代的演变,无人可以抗拒。


©本文版权归 周观鱼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05541864/

亲戚处得不好的,大概率朋友也处不了多好。

c
caplv
独生子女40年了,现在的亲戚基本都是表亲堂亲,你这一辈的人认亲戚,下一辈大多因为工作住房法律等原因,和这些亲戚来往会较少

虎扑用户639664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引言
回家过年,必然又会身处一大堆亲戚之中,这种形式上的热闹很适合用来回忆,现实中却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某个长辈亲戚逗我十二岁的外甥,说以后你长大成家买房了,我到你家做客能不能让我进门啊?小外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欢迎你们到我家,我们又不熟”。我听了以后脊背一凉,很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而亲戚是父母给你分配的相识,亲戚是由血缘和婚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古老物种。中国式亲戚,受历史文化影响,会有着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在宗法制的时代,亲戚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强大后备力量,而在家庭模式化逐渐原子化的今天,亲戚这个物种已经不太讨喜了。尤其是中国式亲戚普遍存在的三宗罪。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第一宗罪:攀比。
无论性格多随和的人,都不可能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所以大规模的亲戚集会虽然打着亲情牌,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理形态都是不同的,亲戚们聚在一个屋子里就呈现出特有的“新年众生相”。

无处不在的攀比使年轻一代人成了炮灰,从小的时候就要被拉出来比学习成绩,毕业了就要比工作单位,适婚年龄就要比配偶质量,结婚后还要比孩子……总之是无穷无尽。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攀比大战中,某些优势亲戚的嘴脸就会使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人最擅长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凡你的优势他们都不会提,提了也是“还行就那么回事吧”、“挣三万多在广州那边很平常,相当于咱家这边挣六千”,凡他自己家崽儿的优势必要大谈特谈,尤其是他们家崽儿的优势刚好是你的劣势,就更加激动,一个毒蛇吐信就冲着你过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招架能力还不错,他们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完美效果”,他们就会使用兵法中的迂回攻击,把目标对准你的父母,以聊家常的方式历数你的“缺点”,使你正在筹备的某些事情受到重度干扰并且在父母的叹息声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无穷无尽的攀比大战中,炮灰的主要成分是80后和90后,00后虽然也渐渐进入这个攻击区域,但是他们貌似已经找到了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时代赐予他们的反击能力。而8090后普遍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夹缝中的两代人。

第二宗罪:催婚
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的家长,是完全没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种概念的,他们需要延续他们继承自远古时期的婚姻观念,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娶,是娶了一个家庭;你嫁,也是嫁了一个家庭。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好,但它仍顽固地扎根于父辈们的思想之中。

每逢过年回家,催婚战役必然和攀比战役同时打响,讨伐主力军是不同的亲戚裹挟着你的父母,被讨伐对象当然就是8090后孤家寡人一个。自家崽儿已经结婚并且配偶质量不错的亲戚往往是充当正印先锋官,一把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小X啊,你阿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喝到你的喜酒了?”、“你看我们家XX现在过得多好啊”。

自家崽儿虽然没有结婚但已有对象的亲戚充当辎重部队,在后边拱火,“你可得找一个了,年龄再大点不好找了”、“你没见我们家XX那时候我担心的啊,不过可算是找着了”。自家的父母被裹挟着也象征性地扔出几个铁蒺藜,“你抓点紧吧,你看人家XX……”

原则上你结婚不结婚,和这些亲戚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就是要“关心”你,这是一种由传统观念和人的自私心理整合扭曲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按他们的设定去完成某个步骤,并不是真的关心你的幸福,这是两码事。倘若你按他们的想法,很快就结婚了,但婚姻质量很差,这个事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又甚至你的婚姻无法维持最终分裂,这也是他们不关注的,最多长叹一声,甚至再度把你的不幸拉出来衬托自家崽儿的幸福。

催婚这个事情是8090后无法抵抗的,因为这个催婚队伍里有你的父母,你是无法与任何亲戚撕破脸的,尤其是有些亲戚是“成瘾性媒婆”,名正言顺地拉你出来遛,你还不敢拒绝,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声。回家过年的喜悦也会因为这个事大打折扣。

第三宗罪:诡诈
经过攀比战役和催婚战役,必然有部分状态较好的亲戚收获了满足感,他们喜欢这种过年时的聚会。他们会通过攀比打压那些不如他们家崽儿的人,那么是不是你比他强就万事大吉了呢?天真!

弱有弱的对待。

“阿姨你看,我确实混得没你家XX好。”

得意地说“他也是运气,你得努力,你还有机会。”

“阿姨那我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还差点,你看……”

“哦呦,我们家的钱哦,全都投了房子上了喽……”

强有强的对待。

“你在广州不是混得好吗?我家XX你能不能帮一把啊?”

“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还算啥亲戚哦?”

逢人便说“小X哦,这孩子不讲究的,不认亲的,小事也求不动的……”

总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你造成无穷的压力。就是喜欢看着你窘迫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
存在,就有道理;消亡,自然也有道理。

时代发展了到今天,中国式亲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开始消解,且已拉开了走向消亡的序幕。

率先拉开消亡序幕的事情是40前老人的去世,也就是50后和6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的去世,他们去世之后,60后的兄弟姐妹们的聚合机率就会变小。

其次的消亡助推因素是部分80后和75后的小孩,这批孩子有效牵住大批的50后和60后人群。

而80后和9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也就是50后和60后,是维持中国式亲戚结构的主力群体,当这一代人谢幕的时候,中国式亲戚结构即刻瓦解,并且很难重构,即使70后中有小部分人思想仍旧保守,也是撑不起这个结构的。00后的孩子们将彻底进入“无冗余亲戚”时代,倍受“摧残”的80后和90后也将逐步在中年以后目睹这个新时代。

国家和社会规则也会改变某些固有的生活习惯。过年回家发现很多喜欢饮酒的亲戚都不喝酒了,原因是大家都有私家车,酒驾查得严,成本太大。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是消灭中国式亲戚结构的巨大力量,回到老家可以发现,原本就生活在市区的人固然不必说,就是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也多半都在城里有房,一个村子往往大半条街都在空置。村里的平房是中国式亲戚聚集的一种重要载体,随着大家都搬进城里,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楼房聚集大量亲戚的能力大幅削弱。

80后和90后虽然不能有效反抗这种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式亲戚结构,但是部分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有些人申请了加班,还有些有条件的人将自己的假期挪到了十五以后,既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又不用与亲戚搅在一起。

经过上面这些因素加持和过程演变,中国式亲戚结构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将作为我们父母辈这一代人的最后的标志性聚会,当他们这一辈人故去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追忆。

回到文章开头我的小外甥拒绝长辈做客的片段,他玩着手机游戏,忽又对我说:我还是欢迎舅舅你到我家做客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我看着长大,零食是我买,电脑是我买,steam账户是我送,关系很近。所以他又说,舅舅是我的朋友。

所以00后不是排斥亲人,他们是排斥不熟的亲戚,8090后也排斥,但是8090后不敢说,00后敢。

这,就是时代的演变,无人可以抗拒。


©本文版权归 周观鱼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05541864/

大幅削弱

微寒
引用 @西兰骑士 发表的:
老外也靠家庭的,小布什就说过他继承了老爸一大半的关系网

最发达国家最顶级政商网络,都是各个家族几百年经营出来的……出生在这张网上想活动开手脚,只能熟络门路

拒霜点炒王
本来就都是人情,如果没啥本事一直欠人情还不了换谁都惹人嫌

青山剛昌
消亡了挺好的,反正亲戚也不多,还都是穷亲戚,还都是白眼狼,眼不见为净

虎扑用户033388
我家有好多亲戚我只听说过从来没见过

步行街最正经的人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人变了,抑或是从未改变过———那就是见不得你过的好,起码过得比他好。反过来说就是巴不得看见你过得不如他们。

不能扎心啊老铁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引言
回家过年,必然又会身处一大堆亲戚之中,这种形式上的热闹很适合用来回忆,现实中却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某个长辈亲戚逗我十二岁的外甥,说以后你长大成家买房了,我到你家做客能不能让我进门啊?小外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欢迎你们到我家,我们又不熟”。我听了以后脊背一凉,很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而亲戚是父母给你分配的相识,亲戚是由血缘和婚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古老物种。中国式亲戚,受历史文化影响,会有着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在宗法制的时代,亲戚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强大后备力量,而在家庭模式化逐渐原子化的今天,亲戚这个物种已经不太讨喜了。尤其是中国式亲戚普遍存在的三宗罪。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第一宗罪:攀比。
无论性格多随和的人,都不可能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所以大规模的亲戚集会虽然打着亲情牌,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理形态都是不同的,亲戚们聚在一个屋子里就呈现出特有的“新年众生相”。

无处不在的攀比使年轻一代人成了炮灰,从小的时候就要被拉出来比学习成绩,毕业了就要比工作单位,适婚年龄就要比配偶质量,结婚后还要比孩子……总之是无穷无尽。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攀比大战中,某些优势亲戚的嘴脸就会使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人最擅长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凡你的优势他们都不会提,提了也是“还行就那么回事吧”、“挣三万多在广州那边很平常,相当于咱家这边挣六千”,凡他自己家崽儿的优势必要大谈特谈,尤其是他们家崽儿的优势刚好是你的劣势,就更加激动,一个毒蛇吐信就冲着你过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招架能力还不错,他们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完美效果”,他们就会使用兵法中的迂回攻击,把目标对准你的父母,以聊家常的方式历数你的“缺点”,使你正在筹备的某些事情受到重度干扰并且在父母的叹息声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无穷无尽的攀比大战中,炮灰的主要成分是80后和90后,00后虽然也渐渐进入这个攻击区域,但是他们貌似已经找到了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时代赐予他们的反击能力。而8090后普遍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夹缝中的两代人。

第二宗罪:催婚
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的家长,是完全没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种概念的,他们需要延续他们继承自远古时期的婚姻观念,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娶,是娶了一个家庭;你嫁,也是嫁了一个家庭。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好,但它仍顽固地扎根于父辈们的思想之中。

每逢过年回家,催婚战役必然和攀比战役同时打响,讨伐主力军是不同的亲戚裹挟着你的父母,被讨伐对象当然就是8090后孤家寡人一个。自家崽儿已经结婚并且配偶质量不错的亲戚往往是充当正印先锋官,一把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小X啊,你阿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喝到你的喜酒了?”、“你看我们家XX现在过得多好啊”。

自家崽儿虽然没有结婚但已有对象的亲戚充当辎重部队,在后边拱火,“你可得找一个了,年龄再大点不好找了”、“你没见我们家XX那时候我担心的啊,不过可算是找着了”。自家的父母被裹挟着也象征性地扔出几个铁蒺藜,“你抓点紧吧,你看人家XX……”

原则上你结婚不结婚,和这些亲戚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就是要“关心”你,这是一种由传统观念和人的自私心理整合扭曲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按他们的设定去完成某个步骤,并不是真的关心你的幸福,这是两码事。倘若你按他们的想法,很快就结婚了,但婚姻质量很差,这个事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又甚至你的婚姻无法维持最终分裂,这也是他们不关注的,最多长叹一声,甚至再度把你的不幸拉出来衬托自家崽儿的幸福。

催婚这个事情是8090后无法抵抗的,因为这个催婚队伍里有你的父母,你是无法与任何亲戚撕破脸的,尤其是有些亲戚是“成瘾性媒婆”,名正言顺地拉你出来遛,你还不敢拒绝,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声。回家过年的喜悦也会因为这个事大打折扣。

第三宗罪:诡诈
经过攀比战役和催婚战役,必然有部分状态较好的亲戚收获了满足感,他们喜欢这种过年时的聚会。他们会通过攀比打压那些不如他们家崽儿的人,那么是不是你比他强就万事大吉了呢?天真!

弱有弱的对待。

“阿姨你看,我确实混得没你家XX好。”

得意地说“他也是运气,你得努力,你还有机会。”

“阿姨那我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还差点,你看……”

“哦呦,我们家的钱哦,全都投了房子上了喽……”

强有强的对待。

“你在广州不是混得好吗?我家XX你能不能帮一把啊?”

“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还算啥亲戚哦?”

逢人便说“小X哦,这孩子不讲究的,不认亲的,小事也求不动的……”

总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你造成无穷的压力。就是喜欢看着你窘迫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
存在,就有道理;消亡,自然也有道理。

时代发展了到今天,中国式亲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开始消解,且已拉开了走向消亡的序幕。

率先拉开消亡序幕的事情是40前老人的去世,也就是50后和6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的去世,他们去世之后,60后的兄弟姐妹们的聚合机率就会变小。

其次的消亡助推因素是部分80后和75后的小孩,这批孩子有效牵住大批的50后和60后人群。

而80后和9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也就是50后和60后,是维持中国式亲戚结构的主力群体,当这一代人谢幕的时候,中国式亲戚结构即刻瓦解,并且很难重构,即使70后中有小部分人思想仍旧保守,也是撑不起这个结构的。00后的孩子们将彻底进入“无冗余亲戚”时代,倍受“摧残”的80后和90后也将逐步在中年以后目睹这个新时代。

国家和社会规则也会改变某些固有的生活习惯。过年回家发现很多喜欢饮酒的亲戚都不喝酒了,原因是大家都有私家车,酒驾查得严,成本太大。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是消灭中国式亲戚结构的巨大力量,回到老家可以发现,原本就生活在市区的人固然不必说,就是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也多半都在城里有房,一个村子往往大半条街都在空置。村里的平房是中国式亲戚聚集的一种重要载体,随着大家都搬进城里,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楼房聚集大量亲戚的能力大幅削弱。

80后和90后虽然不能有效反抗这种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式亲戚结构,但是部分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有些人申请了加班,还有些有条件的人将自己的假期挪到了十五以后,既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又不用与亲戚搅在一起。

经过上面这些因素加持和过程演变,中国式亲戚结构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将作为我们父母辈这一代人的最后的标志性聚会,当他们这一辈人故去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追忆。

回到文章开头我的小外甥拒绝长辈做客的片段,他玩着手机游戏,忽又对我说:我还是欢迎舅舅你到我家做客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我看着长大,零食是我买,电脑是我买,steam账户是我送,关系很近。所以他又说,舅舅是我的朋友。

所以00后不是排斥亲人,他们是排斥不熟的亲戚,8090后也排斥,但是8090后不敢说,00后敢。

这,就是时代的演变,无人可以抗拒。


©本文版权归 周观鱼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05541864/

🐂🍺

江苏银行董事长
穷 压力大 如果家族富裕都比较有出息你再看看

多多和小美
引用 @我就是你哥哥 发表的:
反正我的亲戚们都很好不知道为啥网上都视为洪水猛兽

等你和他们走了经济利益关系的时候,才知道到底好不好

喝茶打牌搓麻将
引用 @阿阿阿阿阿尔 发表的:
楼主举的全是负面例子,简单来说就是别人能帮上你就是好亲戚,帮不上求你帮忙的都是中国式亲戚。。。老一辈家风不好怪社会。我爸兄弟姐妹5个,相处的都很好,当然也有楼主说的个别表亲事事多,合理拒绝就好了,无伤大雅。在这个同住栋楼都不知道隔壁叫什么的社会里,能帮你的除了一两个真正交心的朋友,更多的还是这些你口中所谓的中国式亲戚。另外你小外甥观念真随你,给他买东西就欢迎,不给买连进家门都不让。。。你有没有想过你买不起他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怎么对你?🐶🐶🐶

对头我也觉得,说不定亲戚也这么看待楼主

虎扑用户391375
引用 @西兰骑士 发表的:
老外也靠家庭的,小布什就说过他继承了老爸一大半的关系网

普通人和名人不是一类的,不要划分到一类,普通人还是不要把太多心思放在关系上

三分线扣篮多少分
引用 @chenwentai 发表的:
在医院上班,经常要给各种亲戚当医托,既欠人情又不讨好,讲真,有时真的心累。

关键是这帮人你帮了还特么不领情,没达到他们期望的治疗效果就开始贬低你,然后一波吹中医,所以后来我都直接说不知道。

光明游侠77
引用 @chenwentai 发表的:
托你帮挂专家号,托你预约检查,托你挤出床位住院,托你插队领药,托你找经管医生省钱,反正各种事。

如果实在讨厌的亲戚你可以用些手段从中拿回扣啊!说当医生有钱有地位也不是乱黑的!有付出有回报是基本的生活准则!

学挖掘机
引用 @迷途小书童wzy 发表的:
对的,我家里亲戚都挺好的,不能一棒子全打死,甚至大多数亲戚还是很亲的

我家亲戚也挺好的,文章太精致的利己主义

北海欧文
没有来往的亲戚关系可有可无了,虚假的要命,硬要对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的人露出超脱平凡的亲切和友好,个性化更加明显的今天已经很难维持了,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你那跟我流着的三四五六七代外的血没有任何意义,往远了说天下人都是一家,人际交往高效舒服即可,可惜的是亲戚关系往往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收益

神探敌人张
我家里的亲戚从来没有出现过你们网上说的这些事儿
帆布扭猫步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引言
回家过年,必然又会身处一大堆亲戚之中,这种形式上的热闹很适合用来回忆,现实中却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某个长辈亲戚逗我十二岁的外甥,说以后你长大成家买房了,我到你家做客能不能让我进门啊?小外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欢迎你们到我家,我们又不熟”。我听了以后脊背一凉,很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而亲戚是父母给你分配的相识,亲戚是由血缘和婚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古老物种。中国式亲戚,受历史文化影响,会有着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在宗法制的时代,亲戚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强大后备力量,而在家庭模式化逐渐原子化的今天,亲戚这个物种已经不太讨喜了。尤其是中国式亲戚普遍存在的三宗罪。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第一宗罪:攀比。
无论性格多随和的人,都不可能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所以大规模的亲戚集会虽然打着亲情牌,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理形态都是不同的,亲戚们聚在一个屋子里就呈现出特有的“新年众生相”。

无处不在的攀比使年轻一代人成了炮灰,从小的时候就要被拉出来比学习成绩,毕业了就要比工作单位,适婚年龄就要比配偶质量,结婚后还要比孩子……总之是无穷无尽。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攀比大战中,某些优势亲戚的嘴脸就会使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人最擅长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凡你的优势他们都不会提,提了也是“还行就那么回事吧”、“挣三万多在广州那边很平常,相当于咱家这边挣六千”,凡他自己家崽儿的优势必要大谈特谈,尤其是他们家崽儿的优势刚好是你的劣势,就更加激动,一个毒蛇吐信就冲着你过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招架能力还不错,他们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完美效果”,他们就会使用兵法中的迂回攻击,把目标对准你的父母,以聊家常的方式历数你的“缺点”,使你正在筹备的某些事情受到重度干扰并且在父母的叹息声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无穷无尽的攀比大战中,炮灰的主要成分是80后和90后,00后虽然也渐渐进入这个攻击区域,但是他们貌似已经找到了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时代赐予他们的反击能力。而8090后普遍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夹缝中的两代人。

第二宗罪:催婚
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的家长,是完全没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种概念的,他们需要延续他们继承自远古时期的婚姻观念,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娶,是娶了一个家庭;你嫁,也是嫁了一个家庭。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好,但它仍顽固地扎根于父辈们的思想之中。

每逢过年回家,催婚战役必然和攀比战役同时打响,讨伐主力军是不同的亲戚裹挟着你的父母,被讨伐对象当然就是8090后孤家寡人一个。自家崽儿已经结婚并且配偶质量不错的亲戚往往是充当正印先锋官,一把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小X啊,你阿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喝到你的喜酒了?”、“你看我们家XX现在过得多好啊”。

自家崽儿虽然没有结婚但已有对象的亲戚充当辎重部队,在后边拱火,“你可得找一个了,年龄再大点不好找了”、“你没见我们家XX那时候我担心的啊,不过可算是找着了”。自家的父母被裹挟着也象征性地扔出几个铁蒺藜,“你抓点紧吧,你看人家XX……”

原则上你结婚不结婚,和这些亲戚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就是要“关心”你,这是一种由传统观念和人的自私心理整合扭曲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按他们的设定去完成某个步骤,并不是真的关心你的幸福,这是两码事。倘若你按他们的想法,很快就结婚了,但婚姻质量很差,这个事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又甚至你的婚姻无法维持最终分裂,这也是他们不关注的,最多长叹一声,甚至再度把你的不幸拉出来衬托自家崽儿的幸福。

催婚这个事情是8090后无法抵抗的,因为这个催婚队伍里有你的父母,你是无法与任何亲戚撕破脸的,尤其是有些亲戚是“成瘾性媒婆”,名正言顺地拉你出来遛,你还不敢拒绝,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声。回家过年的喜悦也会因为这个事大打折扣。

第三宗罪:诡诈
经过攀比战役和催婚战役,必然有部分状态较好的亲戚收获了满足感,他们喜欢这种过年时的聚会。他们会通过攀比打压那些不如他们家崽儿的人,那么是不是你比他强就万事大吉了呢?天真!

弱有弱的对待。

“阿姨你看,我确实混得没你家XX好。”

得意地说“他也是运气,你得努力,你还有机会。”

“阿姨那我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还差点,你看……”

“哦呦,我们家的钱哦,全都投了房子上了喽……”

强有强的对待。

“你在广州不是混得好吗?我家XX你能不能帮一把啊?”

“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还算啥亲戚哦?”

逢人便说“小X哦,这孩子不讲究的,不认亲的,小事也求不动的……”

总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你造成无穷的压力。就是喜欢看着你窘迫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
存在,就有道理;消亡,自然也有道理。

时代发展了到今天,中国式亲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开始消解,且已拉开了走向消亡的序幕。

率先拉开消亡序幕的事情是40前老人的去世,也就是50后和6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的去世,他们去世之后,60后的兄弟姐妹们的聚合机率就会变小。

其次的消亡助推因素是部分80后和75后的小孩,这批孩子有效牵住大批的50后和60后人群。

而80后和9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也就是50后和60后,是维持中国式亲戚结构的主力群体,当这一代人谢幕的时候,中国式亲戚结构即刻瓦解,并且很难重构,即使70后中有小部分人思想仍旧保守,也是撑不起这个结构的。00后的孩子们将彻底进入“无冗余亲戚”时代,倍受“摧残”的80后和90后也将逐步在中年以后目睹这个新时代。

国家和社会规则也会改变某些固有的生活习惯。过年回家发现很多喜欢饮酒的亲戚都不喝酒了,原因是大家都有私家车,酒驾查得严,成本太大。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是消灭中国式亲戚结构的巨大力量,回到老家可以发现,原本就生活在市区的人固然不必说,就是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也多半都在城里有房,一个村子往往大半条街都在空置。村里的平房是中国式亲戚聚集的一种重要载体,随着大家都搬进城里,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楼房聚集大量亲戚的能力大幅削弱。

80后和90后虽然不能有效反抗这种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式亲戚结构,但是部分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有些人申请了加班,还有些有条件的人将自己的假期挪到了十五以后,既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又不用与亲戚搅在一起。

经过上面这些因素加持和过程演变,中国式亲戚结构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将作为我们父母辈这一代人的最后的标志性聚会,当他们这一辈人故去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追忆。

回到文章开头我的小外甥拒绝长辈做客的片段,他玩着手机游戏,忽又对我说:我还是欢迎舅舅你到我家做客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我看着长大,零食是我买,电脑是我买,steam账户是我送,关系很近。所以他又说,舅舅是我的朋友。

所以00后不是排斥亲人,他们是排斥不熟的亲戚,8090后也排斥,但是8090后不敢说,00后敢。

这,就是时代的演变,无人可以抗拒。


©本文版权归 周观鱼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05541864/

多年没见过几面的老亲戚指望父母一句“这是你XX家的孩子”就能拉进距离了?
观念不同兴趣不同依靠古老的血缘很难交心还咋当朋友?
反正感觉现在的小朋友你和他家长再熟和他不熟你们也很难说到一起
要拉近距离还得和他多接触多玩
光靠“我是你XXX 小时候还抱过你类”只能换来礼貌回复 他还是把你当一般人 不把你当亲戚

迷途之巅
社会变革,旧的社会维系方式必将淘汰,人口重新迁移,新的维系方式出现之后,即将产生新的维系方式。
海绵宝宝泥若儿
引用 @chenwentai 发表的:
在医院上班,经常要给各种亲戚当医托,既欠人情又不讨好,讲真,有时真的心累。

难道不是他们欠了你的人情吗

社会改良1984
引用 @西兰骑士 发表的:
老外也靠家庭的,小布什就说过他继承了老爸一大半的关系网

文中的中国式亲戚大部分不是你说的这种关系网,属于没啥本事没啥资源,只知攀比和索求的

h
huangr1
关系是需要维护联络的,很多人一年回一次老家过年,那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了

虎扑用户231111
亲近该亲近的,疏远该疏远的,顺其自然吧。

萧曦夕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注:建议标题写现象级亲戚群而不是中国式亲戚,因为范围太大 好坏都包含了

巅峰23号
引用 @阿阿阿阿阿尔 发表的:
楼主举的全是负面例子,简单来说就是别人能帮上你就是好亲戚,帮不上求你帮忙的都是中国式亲戚。。。老一辈家风不好怪社会。我爸兄弟姐妹5个,相处的都很好,当然也有楼主说的个别表亲事事多,合理拒绝就好了,无伤大雅。在这个同住栋楼都不知道隔壁叫什么的社会里,能帮你的除了一两个真正交心的朋友,更多的还是这些你口中所谓的中国式亲戚。另外你小外甥观念真随你,给他买东西就欢迎,不给买连进家门都不让。。。你有没有想过你买不起他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怎么对你?🐶🐶🐶

这就是🐶眼看人低,大家都不能免俗,正常对待就完事。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萧曦夕
引用 @断背山上百合花开 发表的:
你这样就是尊重人了?就楼主发了这些,只截取了负面的信息,看不见一丝积极的东西,不是自私是什么?

?百分之90以上不都是负面,这不是主要方面吗

丶风中追風
引用 @我就是你哥哥 发表的:
反正我的亲戚们都很好不知道为啥网上都视为洪水猛兽

讲道理,真正出了大事,相对来说亲戚还是要比朋友管用一些
r
realliu68
自己选择吧

我还是喜欢春节一大家子一起过年,有气氛
无真大仙
结婚本来就是两个家庭的事

k
kirslay
引用 @海绵宝宝泥若儿 发表的:
难道不是他们欠了你的人情吗

欠同事人情。好好理解

虎扑用户701458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引言
回家过年,必然又会身处一大堆亲戚之中,这种形式上的热闹很适合用来回忆,现实中却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某个长辈亲戚逗我十二岁的外甥,说以后你长大成家买房了,我到你家做客能不能让我进门啊?小外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欢迎你们到我家,我们又不熟”。我听了以后脊背一凉,很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而亲戚是父母给你分配的相识,亲戚是由血缘和婚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古老物种。中国式亲戚,受历史文化影响,会有着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在宗法制的时代,亲戚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强大后备力量,而在家庭模式化逐渐原子化的今天,亲戚这个物种已经不太讨喜了。尤其是中国式亲戚普遍存在的三宗罪。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第一宗罪:攀比。
无论性格多随和的人,都不可能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所以大规模的亲戚集会虽然打着亲情牌,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理形态都是不同的,亲戚们聚在一个屋子里就呈现出特有的“新年众生相”。

无处不在的攀比使年轻一代人成了炮灰,从小的时候就要被拉出来比学习成绩,毕业了就要比工作单位,适婚年龄就要比配偶质量,结婚后还要比孩子……总之是无穷无尽。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攀比大战中,某些优势亲戚的嘴脸就会使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人最擅长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凡你的优势他们都不会提,提了也是“还行就那么回事吧”、“挣三万多在广州那边很平常,相当于咱家这边挣六千”,凡他自己家崽儿的优势必要大谈特谈,尤其是他们家崽儿的优势刚好是你的劣势,就更加激动,一个毒蛇吐信就冲着你过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招架能力还不错,他们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完美效果”,他们就会使用兵法中的迂回攻击,把目标对准你的父母,以聊家常的方式历数你的“缺点”,使你正在筹备的某些事情受到重度干扰并且在父母的叹息声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无穷无尽的攀比大战中,炮灰的主要成分是80后和90后,00后虽然也渐渐进入这个攻击区域,但是他们貌似已经找到了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时代赐予他们的反击能力。而8090后普遍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夹缝中的两代人。

第二宗罪:催婚
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的家长,是完全没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种概念的,他们需要延续他们继承自远古时期的婚姻观念,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娶,是娶了一个家庭;你嫁,也是嫁了一个家庭。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好,但它仍顽固地扎根于父辈们的思想之中。

每逢过年回家,催婚战役必然和攀比战役同时打响,讨伐主力军是不同的亲戚裹挟着你的父母,被讨伐对象当然就是8090后孤家寡人一个。自家崽儿已经结婚并且配偶质量不错的亲戚往往是充当正印先锋官,一把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小X啊,你阿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喝到你的喜酒了?”、“你看我们家XX现在过得多好啊”。

自家崽儿虽然没有结婚但已有对象的亲戚充当辎重部队,在后边拱火,“你可得找一个了,年龄再大点不好找了”、“你没见我们家XX那时候我担心的啊,不过可算是找着了”。自家的父母被裹挟着也象征性地扔出几个铁蒺藜,“你抓点紧吧,你看人家XX……”

原则上你结婚不结婚,和这些亲戚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就是要“关心”你,这是一种由传统观念和人的自私心理整合扭曲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按他们的设定去完成某个步骤,并不是真的关心你的幸福,这是两码事。倘若你按他们的想法,很快就结婚了,但婚姻质量很差,这个事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又甚至你的婚姻无法维持最终分裂,这也是他们不关注的,最多长叹一声,甚至再度把你的不幸拉出来衬托自家崽儿的幸福。

催婚这个事情是8090后无法抵抗的,因为这个催婚队伍里有你的父母,你是无法与任何亲戚撕破脸的,尤其是有些亲戚是“成瘾性媒婆”,名正言顺地拉你出来遛,你还不敢拒绝,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声。回家过年的喜悦也会因为这个事大打折扣。

第三宗罪:诡诈
经过攀比战役和催婚战役,必然有部分状态较好的亲戚收获了满足感,他们喜欢这种过年时的聚会。他们会通过攀比打压那些不如他们家崽儿的人,那么是不是你比他强就万事大吉了呢?天真!

弱有弱的对待。

“阿姨你看,我确实混得没你家XX好。”

得意地说“他也是运气,你得努力,你还有机会。”

“阿姨那我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还差点,你看……”

“哦呦,我们家的钱哦,全都投了房子上了喽……”

强有强的对待。

“你在广州不是混得好吗?我家XX你能不能帮一把啊?”

“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还算啥亲戚哦?”

逢人便说“小X哦,这孩子不讲究的,不认亲的,小事也求不动的……”

总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你造成无穷的压力。就是喜欢看着你窘迫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
存在,就有道理;消亡,自然也有道理。

时代发展了到今天,中国式亲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开始消解,且已拉开了走向消亡的序幕。

率先拉开消亡序幕的事情是40前老人的去世,也就是50后和6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的去世,他们去世之后,60后的兄弟姐妹们的聚合机率就会变小。

其次的消亡助推因素是部分80后和75后的小孩,这批孩子有效牵住大批的50后和60后人群。

而80后和9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也就是50后和60后,是维持中国式亲戚结构的主力群体,当这一代人谢幕的时候,中国式亲戚结构即刻瓦解,并且很难重构,即使70后中有小部分人思想仍旧保守,也是撑不起这个结构的。00后的孩子们将彻底进入“无冗余亲戚”时代,倍受“摧残”的80后和90后也将逐步在中年以后目睹这个新时代。

国家和社会规则也会改变某些固有的生活习惯。过年回家发现很多喜欢饮酒的亲戚都不喝酒了,原因是大家都有私家车,酒驾查得严,成本太大。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是消灭中国式亲戚结构的巨大力量,回到老家可以发现,原本就生活在市区的人固然不必说,就是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也多半都在城里有房,一个村子往往大半条街都在空置。村里的平房是中国式亲戚聚集的一种重要载体,随着大家都搬进城里,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楼房聚集大量亲戚的能力大幅削弱。

80后和90后虽然不能有效反抗这种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式亲戚结构,但是部分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有些人申请了加班,还有些有条件的人将自己的假期挪到了十五以后,既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又不用与亲戚搅在一起。

经过上面这些因素加持和过程演变,中国式亲戚结构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将作为我们父母辈这一代人的最后的标志性聚会,当他们这一辈人故去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追忆。

回到文章开头我的小外甥拒绝长辈做客的片段,他玩着手机游戏,忽又对我说:我还是欢迎舅舅你到我家做客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我看着长大,零食是我买,电脑是我买,steam账户是我送,关系很近。所以他又说,舅舅是我的朋友。

所以00后不是排斥亲人,他们是排斥不熟的亲戚,8090后也排斥,但是8090后不敢说,00后敢。

这,就是时代的演变,无人可以抗拒。


©本文版权归 周观鱼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05541864/

已转载用于家庭群红包收取

阿西真的很严格
引用 @我就是你哥哥 发表的:
反正我的亲戚们都很好不知道为啥网上都视为洪水猛兽

他们不配有亲人

l
lios1200
引用 @爱干西瓜 发表的:
这些说消亡挺好的,不知道是怎样的家庭哦。我还是羡慕那些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氛围,有个事还能相互照应一下。小时候,有次打雷下雨刮大风,声音特响,爸妈有事回不来,我和姐姐就躲在柜子里,我妈怕我们怕,就拖阿姨过来陪我们,当时被发现了有点尴尬,但心里是暖暖的。即使后面被拿出来说,大家也都开开心心。

其实是现在人比较冷漠了,有时候亲情不是友情可以替代的

梦dream
真实

看着电视上网者
作者的这篇文字攀比风气难道只存在与过年亲戚串门嘛?同学会没有?同部门没有?你的朋友不催你婚?你的同事不贬低你抬高自己?甚至比过年更严重。

单线程熟手技工
妈妈有点状况住院,来帮忙的主要是她的兄弟姐妹了,这种情况你好意思叫朋友?步行街还是太年轻了
古代到现在留下来的重乡情,重视亲戚不是没道理的,个体或者一个家庭在各种天灾人祸面前,太脆弱了,只有抱团才能活下来,甚至有些村,发现几个小孩是块料,全村会供他上学,他高中就回来报答乡亲不是自然得很的事吗 
现在只是因为城镇化,冲击了旧有的熟人社会,但是你得懂这种“亲戚”关系的前因后果 [ 此帖被单线程熟手技工在2020-01-01 17:49修改 ]
s
stef32
引用 @chenwentai 发表的:
在医院上班,经常要给各种亲戚当医托,既欠人情又不讨好,讲真,有时真的心累。

心疼,哪怕你就是医院里看大门的,也会找你的,好歹你会有熟人不是。
摸摸头,好歹是救人命。
a
anbictn
连续三代独生子女,还能有几个亲戚?

阿阿阿阿阿尔
引用 @萧曦夕 发表的:
?百分之90以上不都是负面,这不是主要方面吗

只能说你的亲戚都是这种,可别带上中国式亲戚这么大的面,你和楼主都不配

漫步人生路ss
你这一大堆的,我就问问你,第一段关于亲戚的起源和第二段3宗罪,有因果关系吗?有相关性吗?

火的记忆
引用 @西兰骑士 发表的:
老外也靠家庭的,小布什就说过他继承了老爸一大半的关系网

亲戚要有修养,再次有实力,大部分亲戚不过是整体没事干的人

闲小云
楼主有意思,专挑极端负面的东西来说,宗族亲戚历来都是团结的,就算中间有出过几个叛徒。其实,若干年后,甚至会怀念有亲戚的日子,因为随着孩子生得越来越少,亲戚也会越来越少
一步麦过去
引用 @chenwentai 发表的:
在医院上班,经常要给各种亲戚当医托,既欠人情又不讨好,讲真,有时真的心累。

尝试拒绝几次你会发现天都亮了。之前有段时间需要经常过去香港,各种拜托买东西,吃力不讨好做了几次后,试着拒绝,一开始以为很难,后来发现其实很轻松

火的记忆
引用 @游侠琴川 发表的:
很多需要背负一辈子的,理性了什么都能放下,老外那种18岁后靠自己,老了不靠子女养,看似挺好,其实内心也是缺乏亲情的,只是大环境都那样。
社会进步,该放弃的放弃,该留的要留。
过度放弃,心也就凉了。
欧美不是我们学习的样子,日韩才是吧。

冷漠个毛线,一点帮助也没有,只知道和老古董逼婚炫耀,没打出去就算客气了

詹姆斯的男朋友
引用 @广西名宿朱芳雨 发表的:
不加狗头吗

不用加狗头 就是这样

a
allen3i
言过其实 以点概面
也就一些涉世未深的自私小孩和厌恶社交的人信这套
亲戚有假热情真虚伪的 也有真心帮助的

濑尿虾牛肉丸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社会进步的体现

到时候又说社会冷漠,没有人情味

蓝色悬念
其实吧,不熟的亲戚过年的时候问些私事也只是找话题而已,哪个真在乎这些

虎扑用户637290
只能说亲情在的以后会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濑尿虾牛肉丸
引用 @迷途小书童wzy 发表的:
对的,我家里亲戚都挺好的,不能一棒子全打死,甚至大多数亲戚还是很亲的

对啊,只会念叨亲戚的不好,自己父母要是得病,亲戚们不也是能帮就帮?要买房子亲戚们不也是一人一点给你凑首付?人类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有血缘关系有利益关系,攀比风气的确不好,但我觉得比较地区,我们广东都不兴攀比,毕竟谁有钱炫耀出来了就会被人烦着借钱,催婚我个人觉得还能接受,毕竟还是关心你,不要借着催婚讽刺挖苦就好

积极纳税赫内斯
双手双脚赞成这种无用社交亲戚关系消亡

积极纳税赫内斯
引用 @柴林浪子 发表的:
文中这位外甥挺没教养。

我觉得他又勇敢又大胆。说出了90后不想说的话,我十分敬佩他

一点不深沉
引用 @西兰骑士 发表的:
老外也靠家庭的,小布什就说过他继承了老爸一大半的关系网

哈哈哈真实,电影《副总统》也在说他,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让父亲满意
略胖潜力股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引言
回家过年,必然又会身处一大堆亲戚之中,这种形式上的热闹很适合用来回忆,现实中却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某个长辈亲戚逗我十二岁的外甥,说以后你长大成家买房了,我到你家做客能不能让我进门啊?小外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欢迎你们到我家,我们又不熟”。我听了以后脊背一凉,很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而亲戚是父母给你分配的相识,亲戚是由血缘和婚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古老物种。中国式亲戚,受历史文化影响,会有着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在宗法制的时代,亲戚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强大后备力量,而在家庭模式化逐渐原子化的今天,亲戚这个物种已经不太讨喜了。尤其是中国式亲戚普遍存在的三宗罪。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第一宗罪:攀比。
无论性格多随和的人,都不可能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所以大规模的亲戚集会虽然打着亲情牌,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理形态都是不同的,亲戚们聚在一个屋子里就呈现出特有的“新年众生相”。

无处不在的攀比使年轻一代人成了炮灰,从小的时候就要被拉出来比学习成绩,毕业了就要比工作单位,适婚年龄就要比配偶质量,结婚后还要比孩子……总之是无穷无尽。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攀比大战中,某些优势亲戚的嘴脸就会使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人最擅长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凡你的优势他们都不会提,提了也是“还行就那么回事吧”、“挣三万多在广州那边很平常,相当于咱家这边挣六千”,凡他自己家崽儿的优势必要大谈特谈,尤其是他们家崽儿的优势刚好是你的劣势,就更加激动,一个毒蛇吐信就冲着你过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招架能力还不错,他们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完美效果”,他们就会使用兵法中的迂回攻击,把目标对准你的父母,以聊家常的方式历数你的“缺点”,使你正在筹备的某些事情受到重度干扰并且在父母的叹息声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无穷无尽的攀比大战中,炮灰的主要成分是80后和90后,00后虽然也渐渐进入这个攻击区域,但是他们貌似已经找到了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时代赐予他们的反击能力。而8090后普遍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夹缝中的两代人。

第二宗罪:催婚
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的家长,是完全没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种概念的,他们需要延续他们继承自远古时期的婚姻观念,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娶,是娶了一个家庭;你嫁,也是嫁了一个家庭。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好,但它仍顽固地扎根于父辈们的思想之中。

每逢过年回家,催婚战役必然和攀比战役同时打响,讨伐主力军是不同的亲戚裹挟着你的父母,被讨伐对象当然就是8090后孤家寡人一个。自家崽儿已经结婚并且配偶质量不错的亲戚往往是充当正印先锋官,一把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小X啊,你阿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喝到你的喜酒了?”、“你看我们家XX现在过得多好啊”。

自家崽儿虽然没有结婚但已有对象的亲戚充当辎重部队,在后边拱火,“你可得找一个了,年龄再大点不好找了”、“你没见我们家XX那时候我担心的啊,不过可算是找着了”。自家的父母被裹挟着也象征性地扔出几个铁蒺藜,“你抓点紧吧,你看人家XX……”

原则上你结婚不结婚,和这些亲戚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就是要“关心”你,这是一种由传统观念和人的自私心理整合扭曲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按他们的设定去完成某个步骤,并不是真的关心你的幸福,这是两码事。倘若你按他们的想法,很快就结婚了,但婚姻质量很差,这个事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又甚至你的婚姻无法维持最终分裂,这也是他们不关注的,最多长叹一声,甚至再度把你的不幸拉出来衬托自家崽儿的幸福。

催婚这个事情是8090后无法抵抗的,因为这个催婚队伍里有你的父母,你是无法与任何亲戚撕破脸的,尤其是有些亲戚是“成瘾性媒婆”,名正言顺地拉你出来遛,你还不敢拒绝,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声。回家过年的喜悦也会因为这个事大打折扣。

第三宗罪:诡诈
经过攀比战役和催婚战役,必然有部分状态较好的亲戚收获了满足感,他们喜欢这种过年时的聚会。他们会通过攀比打压那些不如他们家崽儿的人,那么是不是你比他强就万事大吉了呢?天真!

弱有弱的对待。

“阿姨你看,我确实混得没你家XX好。”

得意地说“他也是运气,你得努力,你还有机会。”

“阿姨那我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还差点,你看……”

“哦呦,我们家的钱哦,全都投了房子上了喽……”

强有强的对待。

“你在广州不是混得好吗?我家XX你能不能帮一把啊?”

“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还算啥亲戚哦?”

逢人便说“小X哦,这孩子不讲究的,不认亲的,小事也求不动的……”

总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你造成无穷的压力。就是喜欢看着你窘迫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
存在,就有道理;消亡,自然也有道理。

时代发展了到今天,中国式亲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开始消解,且已拉开了走向消亡的序幕。

率先拉开消亡序幕的事情是40前老人的去世,也就是50后和6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的去世,他们去世之后,60后的兄弟姐妹们的聚合机率就会变小。

其次的消亡助推因素是部分80后和75后的小孩,这批孩子有效牵住大批的50后和60后人群。

而80后和9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也就是50后和60后,是维持中国式亲戚结构的主力群体,当这一代人谢幕的时候,中国式亲戚结构即刻瓦解,并且很难重构,即使70后中有小部分人思想仍旧保守,也是撑不起这个结构的。00后的孩子们将彻底进入“无冗余亲戚”时代,倍受“摧残”的80后和90后也将逐步在中年以后目睹这个新时代。

国家和社会规则也会改变某些固有的生活习惯。过年回家发现很多喜欢饮酒的亲戚都不喝酒了,原因是大家都有私家车,酒驾查得严,成本太大。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是消灭中国式亲戚结构的巨大力量,回到老家可以发现,原本就生活在市区的人固然不必说,就是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也多半都在城里有房,一个村子往往大半条街都在空置。村里的平房是中国式亲戚聚集的一种重要载体,随着大家都搬进城里,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楼房聚集大量亲戚的能力大幅削弱。

80后和90后虽然不能有效反抗这种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式亲戚结构,但是部分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有些人申请了加班,还有些有条件的人将自己的假期挪到了十五以后,既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又不用与亲戚搅在一起。

经过上面这些因素加持和过程演变,中国式亲戚结构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将作为我们父母辈这一代人的最后的标志性聚会,当他们这一辈人故去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追忆。

回到文章开头我的小外甥拒绝长辈做客的片段,他玩着手机游戏,忽又对我说:我还是欢迎舅舅你到我家做客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我看着长大,零食是我买,电脑是我买,steam账户是我送,关系很近。所以他又说,舅舅是我的朋友。

所以00后不是排斥亲人,他们是排斥不熟的亲戚,8090后也排斥,但是8090后不敢说,00后敢。

这,就是时代的演变,无人可以抗拒。


©本文版权归 周观鱼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05541864/

乍一看我的亲戚都很好😄

t
tang1994aaaa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引言
回家过年,必然又会身处一大堆亲戚之中,这种形式上的热闹很适合用来回忆,现实中却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某个长辈亲戚逗我十二岁的外甥,说以后你长大成家买房了,我到你家做客能不能让我进门啊?小外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欢迎你们到我家,我们又不熟”。我听了以后脊背一凉,很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而亲戚是父母给你分配的相识,亲戚是由血缘和婚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古老物种。中国式亲戚,受历史文化影响,会有着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在宗法制的时代,亲戚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强大后备力量,而在家庭模式化逐渐原子化的今天,亲戚这个物种已经不太讨喜了。尤其是中国式亲戚普遍存在的三宗罪。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第一宗罪:攀比。
无论性格多随和的人,都不可能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所以大规模的亲戚集会虽然打着亲情牌,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理形态都是不同的,亲戚们聚在一个屋子里就呈现出特有的“新年众生相”。

无处不在的攀比使年轻一代人成了炮灰,从小的时候就要被拉出来比学习成绩,毕业了就要比工作单位,适婚年龄就要比配偶质量,结婚后还要比孩子……总之是无穷无尽。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攀比大战中,某些优势亲戚的嘴脸就会使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人最擅长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凡你的优势他们都不会提,提了也是“还行就那么回事吧”、“挣三万多在广州那边很平常,相当于咱家这边挣六千”,凡他自己家崽儿的优势必要大谈特谈,尤其是他们家崽儿的优势刚好是你的劣势,就更加激动,一个毒蛇吐信就冲着你过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招架能力还不错,他们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完美效果”,他们就会使用兵法中的迂回攻击,把目标对准你的父母,以聊家常的方式历数你的“缺点”,使你正在筹备的某些事情受到重度干扰并且在父母的叹息声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无穷无尽的攀比大战中,炮灰的主要成分是80后和90后,00后虽然也渐渐进入这个攻击区域,但是他们貌似已经找到了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时代赐予他们的反击能力。而8090后普遍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夹缝中的两代人。

第二宗罪:催婚
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的家长,是完全没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种概念的,他们需要延续他们继承自远古时期的婚姻观念,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娶,是娶了一个家庭;你嫁,也是嫁了一个家庭。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好,但它仍顽固地扎根于父辈们的思想之中。

每逢过年回家,催婚战役必然和攀比战役同时打响,讨伐主力军是不同的亲戚裹挟着你的父母,被讨伐对象当然就是8090后孤家寡人一个。自家崽儿已经结婚并且配偶质量不错的亲戚往往是充当正印先锋官,一把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小X啊,你阿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喝到你的喜酒了?”、“你看我们家XX现在过得多好啊”。

自家崽儿虽然没有结婚但已有对象的亲戚充当辎重部队,在后边拱火,“你可得找一个了,年龄再大点不好找了”、“你没见我们家XX那时候我担心的啊,不过可算是找着了”。自家的父母被裹挟着也象征性地扔出几个铁蒺藜,“你抓点紧吧,你看人家XX……”

原则上你结婚不结婚,和这些亲戚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就是要“关心”你,这是一种由传统观念和人的自私心理整合扭曲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按他们的设定去完成某个步骤,并不是真的关心你的幸福,这是两码事。倘若你按他们的想法,很快就结婚了,但婚姻质量很差,这个事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又甚至你的婚姻无法维持最终分裂,这也是他们不关注的,最多长叹一声,甚至再度把你的不幸拉出来衬托自家崽儿的幸福。

催婚这个事情是8090后无法抵抗的,因为这个催婚队伍里有你的父母,你是无法与任何亲戚撕破脸的,尤其是有些亲戚是“成瘾性媒婆”,名正言顺地拉你出来遛,你还不敢拒绝,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声。回家过年的喜悦也会因为这个事大打折扣。

第三宗罪:诡诈
经过攀比战役和催婚战役,必然有部分状态较好的亲戚收获了满足感,他们喜欢这种过年时的聚会。他们会通过攀比打压那些不如他们家崽儿的人,那么是不是你比他强就万事大吉了呢?天真!

弱有弱的对待。

“阿姨你看,我确实混得没你家XX好。”

得意地说“他也是运气,你得努力,你还有机会。”

“阿姨那我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还差点,你看……”

“哦呦,我们家的钱哦,全都投了房子上了喽……”

强有强的对待。

“你在广州不是混得好吗?我家XX你能不能帮一把啊?”

“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还算啥亲戚哦?”

逢人便说“小X哦,这孩子不讲究的,不认亲的,小事也求不动的……”

总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你造成无穷的压力。就是喜欢看着你窘迫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
存在,就有道理;消亡,自然也有道理。

时代发展了到今天,中国式亲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开始消解,且已拉开了走向消亡的序幕。

率先拉开消亡序幕的事情是40前老人的去世,也就是50后和6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的去世,他们去世之后,60后的兄弟姐妹们的聚合机率就会变小。

其次的消亡助推因素是部分80后和75后的小孩,这批孩子有效牵住大批的50后和60后人群。

而80后和9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也就是50后和60后,是维持中国式亲戚结构的主力群体,当这一代人谢幕的时候,中国式亲戚结构即刻瓦解,并且很难重构,即使70后中有小部分人思想仍旧保守,也是撑不起这个结构的。00后的孩子们将彻底进入“无冗余亲戚”时代,倍受“摧残”的80后和90后也将逐步在中年以后目睹这个新时代。

国家和社会规则也会改变某些固有的生活习惯。过年回家发现很多喜欢饮酒的亲戚都不喝酒了,原因是大家都有私家车,酒驾查得严,成本太大。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是消灭中国式亲戚结构的巨大力量,回到老家可以发现,原本就生活在市区的人固然不必说,就是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也多半都在城里有房,一个村子往往大半条街都在空置。村里的平房是中国式亲戚聚集的一种重要载体,随着大家都搬进城里,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楼房聚集大量亲戚的能力大幅削弱。

80后和90后虽然不能有效反抗这种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式亲戚结构,但是部分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有些人申请了加班,还有些有条件的人将自己的假期挪到了十五以后,既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又不用与亲戚搅在一起。

经过上面这些因素加持和过程演变,中国式亲戚结构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将作为我们父母辈这一代人的最后的标志性聚会,当他们这一辈人故去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追忆。

回到文章开头我的小外甥拒绝长辈做客的片段,他玩着手机游戏,忽又对我说:我还是欢迎舅舅你到我家做客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我看着长大,零食是我买,电脑是我买,steam账户是我送,关系很近。所以他又说,舅舅是我的朋友。

所以00后不是排斥亲人,他们是排斥不熟的亲戚,8090后也排斥,但是8090后不敢说,00后敢。

这,就是时代的演变,无人可以抗拒。


©本文版权归 周观鱼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05541864/

这种文章很危险,就像是炸弹的导火索

吉阳布莱恩特
引用 @马德里小市民 发表的:
00后世界都还没观过,文中小外甥也没提到年纪,现在一些大人说的话都不被看在眼里,何况一个小孩

十几岁还小呢???…

吉阳布莱恩特
引用 @纷纷飘落的枫叶 发表的:
为什么我们这亲戚都是损自家孩子,夸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这也是…

y
yeepee
亲戚大部分来说比同学朋友要好的多
猫仔136
我这很多,,,

血色110
一个以jjjs为中心的环境所有关系都会扯上钱和利益而一旦与此无关便成了无用社交包括亲情
卢单语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所以你说标题党?

虎扑用户293598
引用 @积极纳税赫内斯 发表的:
我觉得他又勇敢又大胆。说出了90后不想说的话,我十分敬佩他

不管不顾的勇气是值得敬佩的事吗?很多话我十来岁的时候敢说,长大了就不敢说了,是因为多了一份敬畏和考虑,随心所欲不过是不懂得收敛而已

你够傻的
引用 @纷纷飘落的枫叶 发表的:
为什么我们这亲戚都是损自家孩子,夸别人家的孩子😂

看地区的 我这边也这样

虎扑用户105624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

w
whichwat
引用 @湿乎乎话事人 发表的:
道理是这么说,但真是家里发生大事了,能真正帮忙的还是这些平日里不怎么联系的表亲戚,平时那些朋友大部分不见了踪影,我家有次急用钱,有几家亲戚我已经好几年没见过面也没联系过了,说去借钱,直接就把钱打给我了,从那开始我每年去走亲戚

哈哈,借过钱的都懂。朋友就是不如亲戚。

卢单语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很多亲戚逼事多,嘴碎,强行干涉你的生活,平时吊都懒得吊你,主动打电话来基本就是为了借钱,或者寻求帮助,你不帮还说你这亲戚靠不住

你这种人就喜欢以偏概全,你可以说你家亲戚是怎么样的,不是说中国式亲戚怎么样。有好的亲戚有坏的,有好的朋友也有坏的。人类是群居物种,难不成还每个人还能脱离群体独自生活不成。

贝森路托雷斯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引言
回家过年,必然又会身处一大堆亲戚之中,这种形式上的热闹很适合用来回忆,现实中却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某个长辈亲戚逗我十二岁的外甥,说以后你长大成家买房了,我到你家做客能不能让我进门啊?小外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欢迎你们到我家,我们又不熟”。我听了以后脊背一凉,很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而亲戚是父母给你分配的相识,亲戚是由血缘和婚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古老物种。中国式亲戚,受历史文化影响,会有着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在宗法制的时代,亲戚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强大后备力量,而在家庭模式化逐渐原子化的今天,亲戚这个物种已经不太讨喜了。尤其是中国式亲戚普遍存在的三宗罪。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第一宗罪:攀比。
无论性格多随和的人,都不可能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所以大规模的亲戚集会虽然打着亲情牌,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理形态都是不同的,亲戚们聚在一个屋子里就呈现出特有的“新年众生相”。

无处不在的攀比使年轻一代人成了炮灰,从小的时候就要被拉出来比学习成绩,毕业了就要比工作单位,适婚年龄就要比配偶质量,结婚后还要比孩子……总之是无穷无尽。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攀比大战中,某些优势亲戚的嘴脸就会使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人最擅长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凡你的优势他们都不会提,提了也是“还行就那么回事吧”、“挣三万多在广州那边很平常,相当于咱家这边挣六千”,凡他自己家崽儿的优势必要大谈特谈,尤其是他们家崽儿的优势刚好是你的劣势,就更加激动,一个毒蛇吐信就冲着你过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招架能力还不错,他们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完美效果”,他们就会使用兵法中的迂回攻击,把目标对准你的父母,以聊家常的方式历数你的“缺点”,使你正在筹备的某些事情受到重度干扰并且在父母的叹息声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无穷无尽的攀比大战中,炮灰的主要成分是80后和90后,00后虽然也渐渐进入这个攻击区域,但是他们貌似已经找到了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时代赐予他们的反击能力。而8090后普遍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夹缝中的两代人。

第二宗罪:催婚
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的家长,是完全没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种概念的,他们需要延续他们继承自远古时期的婚姻观念,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娶,是娶了一个家庭;你嫁,也是嫁了一个家庭。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好,但它仍顽固地扎根于父辈们的思想之中。

每逢过年回家,催婚战役必然和攀比战役同时打响,讨伐主力军是不同的亲戚裹挟着你的父母,被讨伐对象当然就是8090后孤家寡人一个。自家崽儿已经结婚并且配偶质量不错的亲戚往往是充当正印先锋官,一把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小X啊,你阿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喝到你的喜酒了?”、“你看我们家XX现在过得多好啊”。

自家崽儿虽然没有结婚但已有对象的亲戚充当辎重部队,在后边拱火,“你可得找一个了,年龄再大点不好找了”、“你没见我们家XX那时候我担心的啊,不过可算是找着了”。自家的父母被裹挟着也象征性地扔出几个铁蒺藜,“你抓点紧吧,你看人家XX……”

原则上你结婚不结婚,和这些亲戚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就是要“关心”你,这是一种由传统观念和人的自私心理整合扭曲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按他们的设定去完成某个步骤,并不是真的关心你的幸福,这是两码事。倘若你按他们的想法,很快就结婚了,但婚姻质量很差,这个事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又甚至你的婚姻无法维持最终分裂,这也是他们不关注的,最多长叹一声,甚至再度把你的不幸拉出来衬托自家崽儿的幸福。

催婚这个事情是8090后无法抵抗的,因为这个催婚队伍里有你的父母,你是无法与任何亲戚撕破脸的,尤其是有些亲戚是“成瘾性媒婆”,名正言顺地拉你出来遛,你还不敢拒绝,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声。回家过年的喜悦也会因为这个事大打折扣。

第三宗罪:诡诈
经过攀比战役和催婚战役,必然有部分状态较好的亲戚收获了满足感,他们喜欢这种过年时的聚会。他们会通过攀比打压那些不如他们家崽儿的人,那么是不是你比他强就万事大吉了呢?天真!

弱有弱的对待。

“阿姨你看,我确实混得没你家XX好。”

得意地说“他也是运气,你得努力,你还有机会。”

“阿姨那我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还差点,你看……”

“哦呦,我们家的钱哦,全都投了房子上了喽……”

强有强的对待。

“你在广州不是混得好吗?我家XX你能不能帮一把啊?”

“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还算啥亲戚哦?”

逢人便说“小X哦,这孩子不讲究的,不认亲的,小事也求不动的……”

总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你造成无穷的压力。就是喜欢看着你窘迫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
存在,就有道理;消亡,自然也有道理。

时代发展了到今天,中国式亲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开始消解,且已拉开了走向消亡的序幕。

率先拉开消亡序幕的事情是40前老人的去世,也就是50后和6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的去世,他们去世之后,60后的兄弟姐妹们的聚合机率就会变小。

其次的消亡助推因素是部分80后和75后的小孩,这批孩子有效牵住大批的50后和60后人群。

而80后和9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也就是50后和60后,是维持中国式亲戚结构的主力群体,当这一代人谢幕的时候,中国式亲戚结构即刻瓦解,并且很难重构,即使70后中有小部分人思想仍旧保守,也是撑不起这个结构的。00后的孩子们将彻底进入“无冗余亲戚”时代,倍受“摧残”的80后和90后也将逐步在中年以后目睹这个新时代。

国家和社会规则也会改变某些固有的生活习惯。过年回家发现很多喜欢饮酒的亲戚都不喝酒了,原因是大家都有私家车,酒驾查得严,成本太大。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是消灭中国式亲戚结构的巨大力量,回到老家可以发现,原本就生活在市区的人固然不必说,就是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也多半都在城里有房,一个村子往往大半条街都在空置。村里的平房是中国式亲戚聚集的一种重要载体,随着大家都搬进城里,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楼房聚集大量亲戚的能力大幅削弱。

80后和90后虽然不能有效反抗这种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式亲戚结构,但是部分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有些人申请了加班,还有些有条件的人将自己的假期挪到了十五以后,既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又不用与亲戚搅在一起。

经过上面这些因素加持和过程演变,中国式亲戚结构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将作为我们父母辈这一代人的最后的标志性聚会,当他们这一辈人故去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追忆。

回到文章开头我的小外甥拒绝长辈做客的片段,他玩着手机游戏,忽又对我说:我还是欢迎舅舅你到我家做客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我看着长大,零食是我买,电脑是我买,steam账户是我送,关系很近。所以他又说,舅舅是我的朋友。

所以00后不是排斥亲人,他们是排斥不熟的亲戚,8090后也排斥,但是8090后不敢说,00后敢。

这,就是时代的演变,无人可以抗拒。


©本文版权归 周观鱼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05541864/

00后牛逼。希望祖国未来的花朵们都摆脱传统文化里的糟粕,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真实的感情

陶顺顺利利
引用 @我就是你哥哥 发表的:
反正我的亲戚们都很好不知道为啥网上都视为洪水猛兽

网上的的话都当真 那岂不是灰色也是白色的了。好多年轻人。亲戚有好必有坏的。大部分亲戚还是及格水平的。真觉得随便交个朋友就比亲戚强了。有钱人还是靠家族运转,即使美国也一样。
卢单语
引用 @多多和小美 发表的:
等你和他们走了经济利益关系的时候,才知道到底好不好

我家买房买车的时候,钱不够的时候是亲戚先借钱的。我父亲生病亲戚也会帮忙,不惯是出钱还是帮忙照顾。这时候朋友同事能有几个靠谱的?

卢单语
引用 @哈达迪2012 发表的:
步行街其实很冷漠。。。

步行街一大堆利己主义的人。在他们眼里,只要会让他们麻烦的,就肯定要消灭的。

仙人迹漂流
现在的在外务工人员,工作地买不起房,在外没朋友,回家没亲戚

昵称怎么算拉风
引用 @虎扑JR2115058344 发表的:
普通人和名人不是一类的,不要划分到一类,普通人还是不要把太多心思放在关系上

无论是什么人,都离不开关系

虎扑用户080960
这玩意儿的形成发展不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么
世界杯2018我要
关键时刻,还是亲戚更加靠谱,亲戚之间也不要过于考虑得失,太过了就会写出这种文章了。
f
fishpixie
文章写的很有道理,从我自身经历来看亲戚厄尔副作用要大于正作用。到时我们年轻这一辈互相之间的关系比较正常

毕志飞
引用 @放松点吧兄弟 发表的:
你说的这些自古以来都这样,并不是真正导致亲戚之间淡薄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应该是:生活的压力和生活节奏,大家都好象忙到只想好好休息休息,忙到不知邻居姓甚名谁,更别说能和以前一样那种迎合的心态去访亲拜戚了

我觉得你说的也不是
而是因为现代社会更原子化了,以前亲戚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抵御风险,现在没这个属性了,上班挣得钱,你自己的社会信用才是你抵御风险最大的保障

昵称怎么算拉风
引用 @西兰骑士 发表的:
老外也靠家庭的,小布什就说过他继承了老爸一大半的关系网

相信富豪都是白手起家的实在是太单纯

w
wweecab
这种变化与其说消亡,不如说是人类开始脱离氏族的集体价值观,开始基于个体做出思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向来如此便对吗 ?这种变化挺好的,随着人类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终将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如果亲戚之间真的感情好合得来,自然会相处,若反之,无需为了传统的家族意识互相难为。毕竟以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直系血亲才是相传的一脉 。

特雷西麦克格雷东
引用 @赵金贵 发表的:
这些关系在我这叫:无用社交或者负影响社交。

借钱的时候亲戚比朋友管用多了。不能说是无用社交

毕志飞
引用 @湿乎乎话事人 发表的:
道理是这么说,但真是家里发生大事了,能真正帮忙的还是这些平日里不怎么联系的表亲戚,平时那些朋友大部分不见了踪影,我家有次急用钱,有几家亲戚我已经好几年没见过面也没联系过了,说去借钱,直接就把钱打给我了,从那开始我每年去走亲戚

我觉得吧,借钱这个维护亲戚的理由也不存在了
因为金融行业这么发达,信用卡,网贷借钱太容易了,有人和你借钱的时候,很有可能他在信用卡和网贷机构已经背了几十万债了,除了亲爸妈和亲兄弟姐妹,其他人一概不借或者做好给的准备
同理,我自己需要钱我也不会找别人,信用卡和网贷出点利息远比和别人开口强的多,人情最难还

萨博泥斯
引用 @一步麦过去 发表的:
尝试拒绝几次你会发现天都亮了。之前有段时间需要经常过去香港,各种拜托买东西,吃力不讨好做了几次后,试着拒绝,一开始以为很难,后来发现其实很轻松

你别瞎出主意,你觉得托买东西和托帮忙看病能一样吗,如果家里人有点事情,让你医院帮个忙,你都一口拒绝,我认为你绝对不可能有人会帮你。

昵称怎么算拉风
引用 @三分线扣篮多少分 发表的:
关键是这帮人你帮了还特么不领情,没达到他们期望的治疗效果就开始贬低你,然后一波吹中医,所以后来我都直接说不知道。

中医又躺枪?

虎扑用户996358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楼主还不错 心里知道说不过别人

主动找台阶下 知错能改

昵称怎么算拉风
引用 @哈哈起个什么名 发表的:
引言
回家过年,必然又会身处一大堆亲戚之中,这种形式上的热闹很适合用来回忆,现实中却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某个长辈亲戚逗我十二岁的外甥,说以后你长大成家买房了,我到你家做客能不能让我进门啊?小外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欢迎你们到我家,我们又不熟”。我听了以后脊背一凉,很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变了。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而亲戚是父母给你分配的相识,亲戚是由血缘和婚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古老物种。中国式亲戚,受历史文化影响,会有着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群体特征,在宗法制的时代,亲戚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强大后备力量,而在家庭模式化逐渐原子化的今天,亲戚这个物种已经不太讨喜了。尤其是中国式亲戚普遍存在的三宗罪。

注:本文的亲戚系泛指现象级亲戚群体,不含实实在在的好亲戚单体。

第一宗罪:攀比。
无论性格多随和的人,都不可能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所以大规模的亲戚集会虽然打着亲情牌,其实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理形态都是不同的,亲戚们聚在一个屋子里就呈现出特有的“新年众生相”。

无处不在的攀比使年轻一代人成了炮灰,从小的时候就要被拉出来比学习成绩,毕业了就要比工作单位,适婚年龄就要比配偶质量,结婚后还要比孩子……总之是无穷无尽。

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攀比大战中,某些优势亲戚的嘴脸就会使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些人最擅长兵法中的“避实击虚”,凡你的优势他们都不会提,提了也是“还行就那么回事吧”、“挣三万多在广州那边很平常,相当于咱家这边挣六千”,凡他自己家崽儿的优势必要大谈特谈,尤其是他们家崽儿的优势刚好是你的劣势,就更加激动,一个毒蛇吐信就冲着你过来了,让你猝不及防。

如果你的招架能力还不错,他们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完美效果”,他们就会使用兵法中的迂回攻击,把目标对准你的父母,以聊家常的方式历数你的“缺点”,使你正在筹备的某些事情受到重度干扰并且在父母的叹息声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场无穷无尽的攀比大战中,炮灰的主要成分是80后和90后,00后虽然也渐渐进入这个攻击区域,但是他们貌似已经找到了相当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时代赐予他们的反击能力。而8090后普遍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夹缝中的两代人。

第二宗罪:催婚
相当一部分80后和90后的家长,是完全没有“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种概念的,他们需要延续他们继承自远古时期的婚姻观念,即“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你娶,是娶了一个家庭;你嫁,也是嫁了一个家庭。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被年轻一代看好,但它仍顽固地扎根于父辈们的思想之中。

每逢过年回家,催婚战役必然和攀比战役同时打响,讨伐主力军是不同的亲戚裹挟着你的父母,被讨伐对象当然就是8090后孤家寡人一个。自家崽儿已经结婚并且配偶质量不错的亲戚往往是充当正印先锋官,一把三尖两刃刀使得出神入化,“小X啊,你阿姨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喝到你的喜酒了?”、“你看我们家XX现在过得多好啊”。

自家崽儿虽然没有结婚但已有对象的亲戚充当辎重部队,在后边拱火,“你可得找一个了,年龄再大点不好找了”、“你没见我们家XX那时候我担心的啊,不过可算是找着了”。自家的父母被裹挟着也象征性地扔出几个铁蒺藜,“你抓点紧吧,你看人家XX……”

原则上你结婚不结婚,和这些亲戚没半毛钱关系,但他们就是要“关心”你,这是一种由传统观念和人的自私心理整合扭曲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你能按他们的设定去完成某个步骤,并不是真的关心你的幸福,这是两码事。倘若你按他们的想法,很快就结婚了,但婚姻质量很差,这个事他们是不会关心的。又甚至你的婚姻无法维持最终分裂,这也是他们不关注的,最多长叹一声,甚至再度把你的不幸拉出来衬托自家崽儿的幸福。

催婚这个事情是8090后无法抵抗的,因为这个催婚队伍里有你的父母,你是无法与任何亲戚撕破脸的,尤其是有些亲戚是“成瘾性媒婆”,名正言顺地拉你出来遛,你还不敢拒绝,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声。回家过年的喜悦也会因为这个事大打折扣。

第三宗罪:诡诈
经过攀比战役和催婚战役,必然有部分状态较好的亲戚收获了满足感,他们喜欢这种过年时的聚会。他们会通过攀比打压那些不如他们家崽儿的人,那么是不是你比他强就万事大吉了呢?天真!

弱有弱的对待。

“阿姨你看,我确实混得没你家XX好。”

得意地说“他也是运气,你得努力,你还有机会。”

“阿姨那我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还差点,你看……”

“哦呦,我们家的钱哦,全都投了房子上了喽……”

强有强的对待。

“你在广州不是混得好吗?我家XX你能不能帮一把啊?”

“这可不是小事啊!”

“这点小忙都不能帮还算啥亲戚哦?”

逢人便说“小X哦,这孩子不讲究的,不认亲的,小事也求不动的……”

总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你造成无穷的压力。就是喜欢看着你窘迫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中国式亲戚的消亡趋势
存在,就有道理;消亡,自然也有道理。

时代发展了到今天,中国式亲戚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开始消解,且已拉开了走向消亡的序幕。

率先拉开消亡序幕的事情是40前老人的去世,也就是50后和6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的去世,他们去世之后,60后的兄弟姐妹们的聚合机率就会变小。

其次的消亡助推因素是部分80后和75后的小孩,这批孩子有效牵住大批的50后和60后人群。

而80后和90后的父母这一辈人,也就是50后和60后,是维持中国式亲戚结构的主力群体,当这一代人谢幕的时候,中国式亲戚结构即刻瓦解,并且很难重构,即使70后中有小部分人思想仍旧保守,也是撑不起这个结构的。00后的孩子们将彻底进入“无冗余亲戚”时代,倍受“摧残”的80后和90后也将逐步在中年以后目睹这个新时代。

国家和社会规则也会改变某些固有的生活习惯。过年回家发现很多喜欢饮酒的亲戚都不喝酒了,原因是大家都有私家车,酒驾查得严,成本太大。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是消灭中国式亲戚结构的巨大力量,回到老家可以发现,原本就生活在市区的人固然不必说,就是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也多半都在城里有房,一个村子往往大半条街都在空置。村里的平房是中国式亲戚聚集的一种重要载体,随着大家都搬进城里,分化成一个个小单元,楼房聚集大量亲戚的能力大幅削弱。

80后和90后虽然不能有效反抗这种自己并不喜欢的中国式亲戚结构,但是部分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有些人申请了加班,还有些有条件的人将自己的假期挪到了十五以后,既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又不用与亲戚搅在一起。

经过上面这些因素加持和过程演变,中国式亲戚结构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将作为我们父母辈这一代人的最后的标志性聚会,当他们这一辈人故去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追忆。

回到文章开头我的小外甥拒绝长辈做客的片段,他玩着手机游戏,忽又对我说:我还是欢迎舅舅你到我家做客的。因为他小时候就是我看着长大,零食是我买,电脑是我买,steam账户是我送,关系很近。所以他又说,舅舅是我的朋友。

所以00后不是排斥亲人,他们是排斥不熟的亲戚,8090后也排斥,但是8090后不敢说,00后敢。

这,就是时代的演变,无人可以抗拒。


©本文版权归 周观鱼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05541864/

第二点不认同,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其实亲戚里那种嫉妒心重的,气人有笑人无的确实是不可交的,其他的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