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zhoupu19810308 发表的:也经常去重庆,说实话,重庆成都开车的人没区别,都那个样。可能都是巴蜀大地的儿女吧。
引用 @哈哈呼呼呵呵 发表的: 早高峰你拍照都不是这视角了,你得举过头顶拍
引用 @奥利gay丶 发表的:西安上学,表示没听到过
引用 @还是注册了 发表的:我是成都人啊 以前读大学的时候 要赶郊区公交车 根本没有排队这一说 车还在靠边 一群人 就围着车找最佳上门位置了 危险的一B 不去挤 根本上不去 上去也没座位 看着丢人死了 那时候心里就给自己立下目标 几几年不再挤公交 打车都行 几几年买车 怎样怎样的 我不想和这些市井为伍 我守规矩 我就吃亏。
引用 @zhoupu19810308 发表的:温州没去过,和上海、杭州、宁波比是明显有差距的。
引用 @八喜苟 发表的: 因为重庆的路比成都更窄弯道更多 技术都是练出来的不过我真的好烦那种隧道限速80 开个五六十拖网速的司机 想拖下来毒打那种
引用 @dprainynight 发表的:确实,大站换乘一窝蜂,上车下车的互相挤
引用 @骗吃骗喝专业户 发表的: 我的意思是成都太多人了,没素质的人也就跟着多了,明白了吗
引用 @易逝年华九万里 发表的:真的不知道你做的是哪里的地铁,我在上海做了快10年的地铁,最基本的规矩就是先下后上,当然了,也有部分人没有素质不遵守这个规则,但大部分人都是依此而行。
引用 @乔1詹3邓6科7 发表的:对,我坐过地铁的城市,南京杭州上海广州武汉都是先下后上,唯独成都是挤上来的,第一次我以为是个别现象,没想到是普遍现象,有不同意见的欢迎指正
引用 @ZimaBlue10 发表的:你可以说总体素质比沿海地区较低,但是说“他们没素质”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引用 @thatKobeBryant 发表的:哈哈老哥印度刚回来吗,挂票可还行
引用 @这个星期天 发表的:这个说一句,我们是要求先下后上的,引导词也是“各位乘客请先下后上,注意脚下安全”,脚下的黄线导向也是要求先下后上,且中间下两边上,这两点成都的jr可以作证。而在实际运营中,客流中等的车站或时期,比如15人左右上下,对冲关系明显,大多可以做到先下后上,客流小的车站或时期,比如5人左右上下,先下后上的确体现不明显,因为冲突不明显。客流大的,比如早高峰的1号线,骡马市到火车南站中的大多数车站,潮汐现象太明显,往往是一个门30到50人候车,5人以内下车;同时,车停稳后,那5个人被之前挤进去的人堵在里边下不来,就形成了里边人往外挤,外边人往里挤的情况,必须要挤才能上车。当然,我们一直在优化,最明显的就是“大站空车”,开一辆空车过来,在大站停靠,解决潮汐问题。jr们提的问题,我们也好好反思,多多宣传,哈哈哈,同时也希望大家的理解哇。
引用 @Rencontre丶 发表的: 来体验一下三节编组的16号线,保证送上西天
引用 @乔1詹3邓6科7 发表的:可以,遇到专业人士了哈哈,其实我觉得这个跟素质关系不大,还是要结合各地差异来看
引用 @取个拉风的称号吧886 发表的: 感觉人也不是很多啊
引用 @峡谷菜徐坤 发表的:楼主真没见过世面啊,要是看到广州地狱西跟嘉禾望岗会不会当场吓晕
引用 @刃冷情深 发表的:我待的是假的成都吗。每天坐地铁基本都是先下后上的呀
引用 @cjl1995 发表的: 他们就是指上下护挤那人群,现在你说总体素质比沿海较低,你这句话不是更过分吗?
引用 @叫我路人就好 发表的:半年前天天坐广州三号线的我表示你这的让我好有幸福感
引用 @longcm 发表的:地狱西吧,之前公司995但是周五可以6点走,每逢星期五下班都进不去地铁站,要在地铁站外面排队。
引用 @小心爸爸 发表的: 早高峰的一号线火车南站出城方向真的是魔鬼,我见过空车放过来然后站台上还有一半的人没能挤上去希望年底五号线开通之后能缓解一下
引用 @短丶Bryant 发表的:去广州玩的时候坐三号线到了站都不能下车😂
引用 @thatKobeBryant 发表的:广东jr过去成都旅游,关键是这里的人为啥不是先下后上。根本下不去
引用 @FCC小区队边路快马 发表的:这是一号线倪家桥站,不是换乘站(以后会跟八号线换乘),即使高峰期站台上人也不多。但它的恐怖之处在于,上一站是一号线三号线换乘站省体育馆,所以高峰期一号线列车到倪家桥的时候,几乎没有挤上去的可能。
引用 @老孙家泡馍 发表的:先上后下,好么~~我找到问题根源了,全是你给带坏的,哈哈
引用 @野场之王 发表的:是先下后上哈哈。。。
引用 @观球不语非君子 发表的:
引用 @同行者寡 发表的:真是没见过世面,不说那几个大城市,就跟郑州紫荆山早晚高峰都比,这都差远了。
引用 @thatKobeBryant 发表的:快成肉夹馍了。早高峰吧这是
引用 @zhaoyang1207 发表的: 素质太特么差了 之前每天4转一 挤死了
引用 @TsubakiZ 发表的:算个屁,看看北京十号线,上海1号线,广州地狱西路
引用 @陆大大大 发表的: 上海2号线呢?
引用 @乔1詹3邓6科7 发表的:但是我觉得年轻一代素质应该差不太多了,可能是社会普遍没有形成这个习惯?
引用 @tailswtz 发表的: 4号线 7号线好点 123反正挤成狗
引用 @这个昵称是我的了 发表的:他这个是早已不是高峰期的时候了,只有你真正体验过成都早高峰的时候,你才能体会,成都的地铁客运量一直都是前几的存在,你不要被他这张随随便便的图给欺骗了
引用 @进个三分了不起 发表的: 东直门吧
引用 @皇杞枢 发表的:不上班哪来钱生活?
因为重庆的路比成都更窄弯道更多 技术都是练出来的
不过我真的好烦那种隧道限速80 开个五六十拖网速的司机 想拖下来毒打那种
我一般是拍脚的
我51在西安玩,不管公交还是地铁都是这样的啊。。
一样一样,我从犀浦坐公交回家,插队的从20多岁到5/60岁都有
哈哈哈,有机会可以去温州体验一下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
这么一说,我就又想起02年晚上从磁器口回南坪坐的中巴和另外一辆中巴在狭长小道上飙车的感觉了。都想系上安全带了,叫司机慢点,一个劲说没得事。
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还得慢慢来。
我也是成都人 不可否认 确实没素质
上海有没有挤的?你就说
这个说一句,我们是要求先下后上的,引导词也是“各位乘客请先下后上,注意脚下安全”,脚下的黄线导向也是要求先下后上,且中间下两边上,这两点成都的jr可以作证。
而在实际运营中,客流中等的车站或时期,比如15人左右上下,对冲关系明显,大多可以做到先下后上,
客流小的车站或时期,比如5人左右上下,先下后上的确体现不明显,因为冲突不明显。
客流大的,比如早高峰的1号线,骡马市到火车南站中的大多数车站,潮汐现象太明显,往往是一个门30到50人候车,5人以内下车;同时,车停稳后,那5个人被之前挤进去的人堵在里边下不来,就形成了里边人往外挤,外边人往里挤的情况,必须要挤才能上车。
当然,我们一直在优化,最明显的就是“大站空车”,开一辆空车过来,在大站停靠,解决潮汐问题。
jr们提的问题,我们也好好反思,多多宣传,哈哈哈,同时也希望大家的理解哇。
他们就是指上下护挤那人群,现在你说总体素质比沿海较低,你这句话不是更过分吗?
哈哈想起在广州工作坐5号线的情况,候车区都是人挤人,你这个已经舒服很多啦
可以,遇到专业人士了哈哈,其实我觉得这个跟素质关系不大,还是要结合各地差异来看
16号线真的吐了,那个座位设计真没看懂。
哈哈哈,刚好靠这个吃饭,感谢老哥支持嘿嘿
ha ya zhan 忒育sei喽....
万幸不用每天挤
没毛病,体育西路就是地狱
总有不自觉的人,一带头就乱了,不排队的女的居多,中年年青都有。
前面说的是“这里的人”,看清楚OK?
地狱西了解一下
走到体育中心或者林和西,心理上感觉好那么一丢丢🐶
这才是火车南站早高峰标配
他拍的这个站根本就不挤,看来他是没领略到成都一号线真正的威力。
骡马市站和火车南站,了解一下。
提前两站准备,无法下车的水平。
成都一号线一样的,提前两站准备也下不了车,这个楼主根本没感受到一号线的威力
广东jr没有体验过广州3号线?嘉禾望岗、体育西等那些站?
去年在倪家桥那边住了一年觉得也还好,多等一班车基本也能上
哈哈哈哈哈哈我操对不起…打错了哈哈哈
哈哈哈手一滑打错了…
哈哈哈!一看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在北京挤地铁的恐怖回忆(PS:当时还是09年)
你有感受过地铁中那根扶手柱子被挤得咯吱咯吱的响吗?
其他地方不是很清楚,但是成都大爷大妈没几个遵守先下后上的,大爷大妈就不说了,那时候教育不行。年青人也跟着挤,我真佛了,素质真低
他这个是早已不是高峰期的时候了,只有你真正体验过成都早高峰的时候,你才能体会,成都的地铁客运量一直都是前几的存在,你不要被他这张随随便便的图给欺骗了
北上广走一圈,成都这地铁最少还可以20人
那应该是总体素质比较差
4号线 7号线好点 123反正挤成狗
估计当场去世
广州三号线体育西真是一次难忘
你这是黑心商家做的,肉太少。
我觉得6 /8 /16都比2号线更挤
年轻一代也差挺多的
刚从成都回来,真的是,要上车的人直接把门口全堵住了,得等他们上完车才能挤下去
现在住华阳了 上班就好多了 之前我在一号线被挤的下不去,也是没谁了
你可以搜下广州三号线。。。
这才是真实景象好不好?lz发的个啥
像是西直门
成都人整体素质的的确确是比东南沿海地区低,这没啥好说的…
你问我我也不知道。虎扑上的人可是都说成都老悠闲了,除了喝茶就是打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