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胖脸彭于晏 发表的: 另外提一点的就是,中国社会的价值观畸形了,最好的学生都去北上广深之类的大城市挣钱了,而教书育人的中小学老师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年高中初中成绩不算很好的人,我不是对这些老师有偏见,我只是觉得我们的下一代没有在最容易树立正向价值观的时候得到最好的本应该更好的教育,其次,中小学老师质量的参差不齐也反应了这个行业内有编制的教师待遇真的需要提高,解决这些老师的后顾之忧,以便于之后大家不是以挣大钱买房子为荣,而是能够自信得说出自己是人民教师为傲。
引用 @一代男神lbj 发表的: 穷,上一代的思想跟不上,哎,很后悔没念到书
引用 @井小柒Sexy 发表的:全程无声看完,眼眶有些热的模糊。胡歌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优质偶像之一。尤其他说的那番话,真正做到了“扶贫”同时向中国所有的支教老师说声感谢!
引用 @幻影狼图腾 发表的:我们家乡很多人读完高中初中就出去赚钱,说实话,一直读到大学对父母负担挺重的。后来看到这个视频,懂了读书是为了让农村孩子多一点选择,而不是只能去打工。扶贫先扶智。
引用 @幻影狼图腾 发表的:希望他们到时候有些人回去改变家乡落后面貌
引用 @圣鳖蝗 发表的:
引用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达达 发表的:去支教的老师真的很了不起
引用 @潘达伍 发表的:其实只要好好工作就都是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不用强求这些好容易走出去的孩子未来一定要回去,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 而且我相信只要走出去开眼界的孩子足够多就总会有人想要落叶归根为家乡做贡献
引用 @flashfly6 发表的:胡歌是真的👍
引用 @幻影狼图腾 发表的:我爸妈是农民,上大学每个月不花过400,一开学拿了家里8000。我本来说助学贷款,他们说不要。我觉得那段时间确实是负担,家里养了母猪,下崽就为了换学费。现在好了,感谢他们,不然我也是会跟我那些后来不读书的去打工。
引用 @甘蔗熊 发表的:你这个要求也太高了。 孩子想读书唯一的动力就是走出山村过更好的日子。
引用 @威威猫Tom 发表的:送个孩子读完大学真的很困难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我深有体会
引用 @SimonZ620 发表的: 反正每一步都难,我有远房亲戚家的小孩,她自己就是文盲,小孩读小学语文数学成绩只有二三十分,你说即使读到初中高中,他还能有什么机会考大学,基础太差了,可能考高中都困难
引用 @SimonZ620 发表的: 关键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即使能读下去,考上大学的难度也很大,从小受教育就差距太大了
引用 @点亮大军 发表的:有助学贷款为啥不要?大学四年不要利息,毕业之后分期还款,利息所有贷款最低,国家给的政策不要,反过来说很多人读不了书?
引用 @大象啃蚂蚁 发表的:古天乐和胡歌,真的是那种很特别的,无黑点偶像。
引用 @嬴政始皇 发表的:最好带上家人过上城市生活,周围人看到读书后的改变,那么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国家的贫困村和人口就会越来越少,国家的脱贫工作就容易的多。
引用 @SimonZ620 发表的: 我觉得非想让别人回山村的想法也很可笑,现在本来就城镇化的时代,山村未必适合那么多人居住了,时代在发展,人们一直在迁徙,没办法的事情,祖国的城镇也需要建设。
引用 @左肩有猫 发表的:有些改变,是间接的 比如这个村子,如果出了第一个大学生,在大城市扎根立足 他回村时,哪怕没有直接对村里有什么财物上的帮助 但会影响村里人的思想
引用 @jd我高兴 发表的:出去的人就是山沟里的希望,如果是读书出去的起码而言,读书就会成为一个榜样,还是会有观念的改变的
引用 @昵称怎么算拉风 发表的:同意你说的要提高教师待遇,不过对于价值观的问题,我觉得大城市确实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但能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不一定了,大城市甚至有的攀比心更重
引用 @巴蒂他爹 发表的:现在农村能考上大学的孩子绝大部分是家长有读书改变命运的意识,大多数农村家长没有这种意识,结果一代代接着打工。
引用 @伊丽晋森 发表的:无债一身轻,这是老话,很多老一辈人都是这个想法的
引用 @幻影狼图腾 发表的:老师培养现在有这种模式
引用 @鲁迅门人中华后辈 发表的:这种人应该给的工资高点。。要不真的太难了
引用 @小辉爱篮球 发表的:但愿吧。看见身边就知道了,大学毕业如果能在大城市发展有几个愿意回去呢?小县城就不想回,更何况山村。
引用 @烛阴九 发表的: 粟老师也同样👍
引用 @平平无奇的美男子 发表的:你看汕头今天作为经济特区垫底,汕头这么多富商,有人回去建设过吗
引用 @特雷西麦克格雷东 发表的:没有用的。我就是村里第二个正儿八经的统招全日制本科生。现在也在广州扎根了,一样影响不了同龄的人。他们对孩子的培养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除非出了一个读书出去大富大贵的。
引用 @十多年前就见过杨学增 发表的:那你现在是什么工作
引用 @荔枝来来 发表的: 你可能不理解,刚考上大学时候,层主对于贷款也是不熟悉的或者根本不知道四年以后的自己能不能还。而父母的思想是不想欠钱,情愿自己苦一些累一些,而且父母潜意识里也不想让自己孩子背负担。层主父母很伟大,也是农村这种环境下,大多数的父母
引用 @b170093183 发表的:怎么说呢,现在不一样了.大城市不敢说,3.4.5线读书如果不是好的学校,还是别读了,读个技校学个技能更实用.不上不下的大学真的很浪费时间.反正我是很后悔.读书厉害的就有必要读.
引用 @王杰宝器 发表的:看了深有感触,突然想讲讲自己的经历95年出生在四川农村,全镇人口不到2万,初中只有一所乡镇中学,每个年级3个班。我我们村小在我上完四年级就倒闭了,没办法只能去镇上读书,镇上小学一个年级也只有3个班。初中时候先是在镇上初中读了两年,这两年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荒废,全校第一不如县城普通初中普通班倒数第十,就是这么差;每年考上高中的不到30人(一个年级约160人),这三十个里面包括十个是县城定向扶贫名额,剩下20个考上半职业的高中。我很幸运,在初三开学前父母给了我自己选择的机会:1、混满初中出去打工挣钱2、转学进城,凭本事,能考上就继续读书(你能考上博士,我们家也供着,到30岁也供着。这是我妈原话)于是我在14岁那年第一次踏进县城初中,头一个月真的是蒙的,到什么地步呢?我举几个例子:1、英语:初二期末考试我英语73分,满分的一半;我转入的班级,属于该校普通班,英语成绩平均分130,满分150。所有单词课前必须听写,全部课文背诵。这架势我真没见过,度过了3个月终于适应了这个强度。2、数学:农村初中的午休时间是真的属于学生,你可以打架抽烟,在新学校不存在的;饭还没吃完数学老师已经来安排每日一测,我真吃不消经过初三一年的努力,我成绩提升很快,中考700分,大概班上第十的水平,可以上市里面最好的国家级重点中学。但是,关键点来了,也是我人生第一个转折点:我和父母都不熟悉报考流程,错过市一中招生时间;只能去隔壁市一中,国家级变省级。高中生活有惊无险,我还是像100%的农村人,顶撞老师、球场冲突,上课睡觉;三年混下来高考成绩593,距离估分差30分,。(物理优势科目,结果只考了75。)心灰意冷报了一所双非,不,那个时候我不知道958/211,真不知道,家里没电脑,平时不上网,我真不知道。这也是我人生第二个转折点,当时这个分数大概够武理工,可能差一点。进了大学,接受人生最大的冲击,同学有特长我没有,同学有爱好我没有,同学有我什么都没有,一度陷入自备,后来通过健身和运动走出来。保研阶段,我属于成绩前5%,竞赛为0,成功落选成功;一个专业的体育特长生,借助各种竞赛加分保研电子科大,已经进了互联网大厂。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说有钱有多好,是真的穷就限制了人的一辈子。人最重要的20年就是前20年,农村小孩儿不是输在起跑线,是他不知道有起跑线,他甚至不知道游戏规则。我很幸运有机会上大学,我们村除了我基本上都只能上大专,或者15岁出去打工早早结婚。比较羡慕别人的是,我们村20岁以上就剩我没结婚,就剩我没车没房;但是我还在梦想凭借我的双非本科弯道超车,哈哈哈😂。财力决定物力,决定小孩儿的起跑位置,扶贫先扶智,偏远农村真的只有狠抓下一代教育才能脱贫致富。(虽然我家全村最穷)
引用 @幻影狼图腾 发表的:你真励志
引用 @夏若涵 发表的:现在大学都有贷款绿色通道,只要考上了就没问题,也没多少。我上学那会学费3900,一年生活费也就四五千,真不多
引用 @壹笙yis 发表的: 放着城市繁华,去偏远山区教书,是什么支撑她这样做,佩服
引用 @虎扑JR0247062751 发表的: 键委你怎么来了?
观念并不畸形
人往高处走很正常,学习优秀的人为什么要去过苦日子呢?在那种偏僻的地方,你再大的本事,也没有什么大用。
我们要做的就是消灭这些偏僻的人居地,人集中在适合生存的地方,教育资源 卫生资源才可以得到良好的分配
上不起大学没办法,我大姐就没上大学,真穷啊 她上面还有个哥。想不想上学 当然想了,可是高中就不读了。
所以看看古天乐,10余年如一日的捐建学校,真的是民族楷模,教育作为振兴国家之根本,是真的太重要了太重要了,又说回马云,是真的有情怀有格局
怎么说呢,现在不一样了.大城市不敢说,3.4.5线读书如果不是好的学校,还是别读了,读个技校学个技能更实用.不上不下的大学真的很浪费时间.反正我是很后悔.读书厉害的就有必要读.
只能说改变自己爹生活,改变山村。。这个太难,这个只能跟着国家政策走,现在趋势就是城镇化,乡村以后集约化(是叫'这词(?)),这趋势也看不出哪里不好吧。
每次看到类似的东西都很难受。。有时候越是底层的人却越是深深的爱着这个祖国。。然而。。。
有些地方支教非常危险,希望有支教想法的JR慎重考虑
说得好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扶贫先扶智,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路
看完了,挺感人的,唯一的瑕疵就是为什么特么的有苏醒🐶
穷人之所以是穷人因为他们并不认为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很像我们上个世纪80年代盛行的“教育无用论”“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他们把教育看成是工作的机会成本,即,如果孩子现在能找到工作,就不上学了,如果没有,上学又免费,还是上学吧。
有助学贷款为啥不要?大学四年不要利息,毕业之后分期还款,利息所有贷款最低,国家给的政策不要,反过来说很多人读不了书?
最好带上家人过上城市生活,周围人看到读书后的改变,那么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国家的贫困村和人口就会越来越少,国家的脱贫工作就容易的多。
没办法,穷,我12岁我爸妈生了我弟弟,生活变了很多
没错,看到有些没文化的父母成天就知道吃喝玩乐,自己都不重视知识何况是孩子,能不有样学样吗?
是的,太难了,上一代的思想太……决定了很多
同意你说的要提高教师待遇,不过对于价值观的问题,我觉得大城市确实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但能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不一定了,大城市甚至有的攀比心更重
我也不知道啊,他们都不懂,我大学志愿都是我自己报的,估计还是以前那个想法不欠钱
老胡在虎扑还是有很多人黑。。
是的,但是现在也跟三十年前不一样了,哪怕是普通农村,条件没那么差的学生,读完本科学个普通专业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吗……他能自己在城市立足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我身边这种朋友也有不少,每月工资交了房租吃了饭也就不剩什么了。
出去的人就是山沟里的希望,如果是读书出去的起码而言,读书就会成为一个榜样,还是会有观念的改变的
所以穷的地方越来越穷,富的地方越来越富。。就像前几天的帖子说,深圳招中小学老师都是硕士、清北的了,再看看自己老家,那种差距感真的天上地下。。
没有用的。我就是村里第二个正儿八经的统招全日制本科生。现在也在广州扎根了,一样影响不了同龄的人。他们对孩子的培养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除非出了一个读书出去大富大贵的。
榜样力量肯定有啊,我只是说别人出去也不一定非要回山里,全部回山里干嘛,现在不是农耕社会了。
微观上你是对的 但真谈宏观 你又不一定是对的
尤其是当下 和可预见的未来
读书和学校也是要分369等的
能考上985211那没说的 卖房卖地也要上
但如果是三本 是大专 是中专 是野鸡学校
就真的要三思而后行了
读出来没用 毕业证约等于草纸
耽误了几年学手艺的黄金时间
还容易好高骛远
保不齐 还保不住农村户口和宅基地
现在农村能考上大学的孩子绝大部分是家长有读书改变命运的意识,大多数农村家长没有这种意识,结果一代代接着打工。
无债一身轻,这是老话,很多老一辈人都是这个想法的
我的意思是,中国目前社会房价以及生活成本太高,人们为了活下去且活的更有质量,相亲时,丈母娘大多在意男方有没有房,有没有稳定且体面的工作,而毕业生不管专业是否对口,扎堆得往高薪资的行业进,比如现在的互联网,导致人们并不是很愿意去做那些本来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科研,为人类进步,又比如教育,为人类传承,反而基本全奔着钱去了。可能我的看法不够全面,但是这就是我目前看到的现实。所以我觉得目前社会的价值观还是有点问题的,这是时代的特征,他存在,但不代表是我认为的好的。🐶
我们那边要么去打工赚了钱做生意
嗯,我爸妈好像就是这个思想
粟老师更应该给👍
山东开始培养公费医学生了
这里不得不提平平无奇古天乐了。在这一点上,几乎是娱乐界的楷模。
国家现在好像给7000左右一个月
这就是之所以他们伟大啊,泪目
粟老师真漂亮,这要是化化妆美颜一下,还得了!
我就不一样了,家里有钱,我死活不想读,现在走上社会,后悔得💩都吃的下去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后悔的
好样的粟老师
好样的,孩子们
那你现在是什么工作
现在大学都有贷款绿色通道,只要考上了就没问题,也没多少。我上学那会学费3900,一年生活费也就四五千,真不多
汕头穷吗??再怎么样也比邵阳强吧
你们那里是你们那里
我所看到的地方,倒是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了
你可能不理解,刚考上大学时候,层主对于贷款也是不熟悉的或者根本不知道四年以后的自己能不能还。而父母的思想是不想欠钱,情愿自己苦一些累一些,而且父母潜意识里也不想让自己孩子背负担。层主父母很伟大,也是农村这种环境下,大多数的父母
国家人员,具体不说
年輕人出去的越多留守的越少,以後扶貧成本越低。感覺山裡好的自然不會努力想出去,被幫助的是想出去沒錢的。山裡有山裡的好,不是每個人都向往城市,真正出去的能成功到反哺山裡的人少之又少,能把自己過好就好了,有餘力再反哺也不遲
栗老师是真全身心付出
你说的基本就是我的家庭情况
看了深有感触,突然想讲讲自己的经历
95年出生在四川农村,全镇人口不到2万,初中只有一所乡镇中学,每个年级3个班。
我我们村小在我上完四年级就倒闭了,
没办法只能去镇上读书,镇上小学一个年级也只有3个班。
初中时候先是在镇上初中读了两年,这两年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荒废,全校第一不如县城普通初中普通班倒数第十,就是这么差;每年考上高中的不到30人(一个年级约160人),这三十个里面包括十个是县城定向扶贫名额,剩下20个考上半职业的高中。
我很幸运,在初三开学前父母给了我自己选择的机会:
1、混满初中出去打工挣钱
2、转学进城,凭本事,能考上就继续读书(你能考上博士,我们家也供着,到30岁也供着。这是我妈原话)
于是我在14岁那年第一次踏进县城初中,头一个月真的是蒙的,到什么地步呢?我举几个例子:
1、英语:初二期末考试我英语73分,满分的一半;我转入的班级,属于该校普通班,英语成绩平均分130,满分150。所有单词课前必须听写,全部课文背诵。这架势我真没见过,度过了3个月终于适应了这个强度。
2、数学:农村初中的午休时间是真的属于学生,你可以打架抽烟,在新学校不存在的;饭还没吃完数学老师已经来安排每日一测,我真吃不消
经过初三一年的努力,我成绩提升很快,中考700分,大概班上第十的水平,可以上市里面最好的国家级重点中学。
但是,关键点来了,也是我人生第一个转折点:我和父母都不熟悉报考流程,错过市一中招生时间;只能去隔壁市一中,国家级变省级。
高中生活有惊无险,我还是像100%的农村人,顶撞老师、球场冲突,上课睡觉;三年混下来高考成绩593,距离估分差30分,。(物理优势科目,结果只考了75。)
心灰意冷报了一所双非,不,那个时候我不知道958/211,真不知道,家里没电脑,平时不上网,我真不知道。这也是我人生第二个转折点,当时这个分数大概够武理工,可能差一点。
进了大学,接受人生最大的冲击,同学有特长我没有,同学有爱好我没有,同学有我什么都没有,一度陷入自备,后来通过健身和运动走出来。
保研阶段,我属于成绩前5%,竞赛为0,成功落选成功;一个专业的体育特长生,借助各种竞赛加分保研电子科大,已经进了互联网大厂。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说有钱有多好,是真的穷就限制了人的一辈子。
人最重要的20年就是前20年,农村小孩儿不是输在起跑线,是他不知道有起跑线,他甚至不知道游戏规则。
我很幸运有机会上大学,我们村除了我基本上都只能上大专,或者15岁出去打工早早结婚。
比较羡慕别人的是,我们村20岁以上就剩我没结婚,就剩我没车没房;但是我还在梦想凭借我的双非本科弯道超车,哈哈哈😂。
财力决定物力,决定小孩儿的起跑位置,扶贫先扶智,偏远农村真的只有狠抓下一代教育才能脱贫致富。(虽然我家全村最穷)
不是三流大学出不了金凤凰,而是你没有选择做一只金凤凰。即使自己没有做到最好,起码可以让下一代变得更好。学习不只是说在学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我今年32了才明白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意思,我相信即使现在发现也不晚!
你真励志
全村唯一一个光棍,是真的励志
😂
后来问过我妈,问她为什么不让我去打工,她说:就是让你试试,谁知道你真能行呢,早知道不让你上学,这孤儿孙子都有了。
这里的能行不是夸自己,开天眼说自己在每个阶段提升的空间都很大,而现在我的目标就是街薪
放着城市繁华,去偏远山区教书,是什么支撑她这样做,佩服
大学,我很多初中同学就读不起了,别说大学了
的确不容易。。。
祝你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个人的人生感悟。
胡说,明明是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