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bmy999 (陈众) 的大作中提到: 】 作为一个数学同行,我很遗憾听到您先生的不顺利的学术经历。这个版面和Faculty版 都有人建议您先生换一个跟数学接近的方向,比如CS, Data mining或者statistics之 类的。我觉得这因该是个比较可行的出路。争取2年读个好就业的硕士,然后找个工业 界的工作。 到了这个年纪除非后面能有惊人的学术成果,否则想拿一个tenure-track的职位真的很 困难。没有非常强的publication list和recommendation, 研究性大学希望渺茫。教学 型大学其实更不适合, 也更难进。我所在的学校算是非常典型的教学工作量很大的学校 ,工资也低。但是两年前招人的时候一个tenure-track的职位有370人申请。最后请来 面试的candidates里面一个亚洲人也没有。能来面试的基本都是fresh PhD,在读硕士 博士期间拿到过teaching award,有2-4篇文章,并且都有非常给力的推荐。今年AMS的 ...................
【 在 pinwheel (大风车)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coadvisor的推荐信显然是很致命的.是不是楼主在离开的时候,和coadvisor有 什么沟通不善的地方? 有没有打破你自己的promise? 例如是不是答应留下来做完手上 的project? 如果有这种事情而且他也写上去了的话,他的推荐信基本上会毁掉你任何可 能的offer.所以你找工作的时候,最好干脆不要他的推荐信. 另外,看看能不能有机会去 teaching level的学校教教书,顺便攒攒paper. ----------------------------------------------------------------- 才发现楼主是PhD的老婆, 坚持了这么久的确不容易; 我建议你给你老公一个deadline, 这之前找到academic的工作就罢了,否则的话应该放下身段,去认真研究下怎么找个工 业界的工作.真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业余时间研究数学,但是之前总要吃饱饭吧;张益堂都 能放下身段翻肉饼,你老公没有借口不去工作的.
【 在 fivien (fivien(flyjoy)) 的大作中提到: 】 故事要从10多年前说起,某工程系研究生在毕业之际发现自己的挚爱其实是数学,于是 义无反顾的申请念数学phd,和刚结婚的家属相隔千里。家属在经济发达很好找工作的 地方上班。 新学校很不错,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和那些本科一路上来的同学差距很大,不少基本的 数学基础课都没上过。挣扎三年可算过了qualify。五年过去了还没毕业,因为孩子常 生病,他决定和家人团聚,远程研究。 两年后他一事无成,因为和导师距离遥远,研究遇到瓶颈,发现这个方向做不下去,浪 费两年,终于决定回学校继续努力。由于时间太久,他没有funding,吃住自费。 回学校后找了一个co-advisor,进展顺利,三年后毕业了。coadvisor让他留下来继续作 研究,也许是因为错过deadline,只给phd的工资。做了半年后,孩子都上小学了,一家 ...................
你无可挑剔。我对你老公的建议是改行。赶紧转码农,什么容易干什么,什么来钱干什么。你老公如果真的执着,做一个数学爱好者一样可以有成就。当然,那说明他是天才。不过反过来说,如果是天才的话,他在学校里早就展露头角了。
所以说明他不是天才。不是天才的人硬磨,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而且在数学体制内很容易随波逐流,搞一些琐碎的问题,混一辈子也无成就。所以让他离开吧,业余时间可以思考一下黎曼猜想,憋个大招。成功的可能性为百分之0.1,和0.01有什么区别呢?
又名海天,祖籍貴州貴陽,生於四川成都,成長於台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數學博士,主修微分方程,曾任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數學助理教授,後來轉入工業界工作,在美國休斯飛機公司(二○○○年被波音公司收購)擔任資深系統工程師,遊走於雷達、飛彈與衛星部門,專業為雷達系統工程,在合成孔徑雷達成像上獲有一項美國專利。曾於2014年出版《2020中國與美國終須一戰》(如果出版)。
劝劝你老公,学数学未必不能去工业界。学以制用。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