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女主角赵今麦(韩朵朵)未来稳进央视排的四小花旦了吧

雾中的毓珊
101 楼
期待静心修心。。。
W
WC1999
102 楼
期待静心修心。。。
雾中的毓珊 发表于 6/6/2015 2:36:09 AM

姐妹这是准备要开始静心修心吗? 很好呀。。。加油!
纸上弹冰
103 楼
MM的帖子真好
W
WC1999
104 楼
MM的帖子真好
纸上弹冰 发表于 6/6/2015 1:07:02 PM
姐妹周末愉快。。。 对了,有个事想咨询一下姐妹,我打算七月写中医修心,你觉得这个主意咋样?
h
happilyeverafter
105 楼
恕我直言, LZ的精神可嘉,有些见地还是很正的, 不过看上去还在用自己的感情历程去告诉别人应该如何做的境地
     可能推荐一些读物更加实际一些
     学佛我也是刚开始,比楼主还晚点,
      [url=http://agama.buddhason.org/index.htmhttp://agama.buddhason.org/index.htm]http://agama.buddhason.org/index.htmhttp://agama.buddhason.org/index.htm[/url]
     经论
     ahanjing.com
     经纶
     某修行人的博客    新浪 metta 的博客, 这里好像不让贴link

     如果要自己独自禅修,他当然需要广泛地学习关于蕴、处、界、谛、根、缘起的教法。但是如果他跟随一个有戒、博学、有智慧的人学习,他只需知道一切法是无常、苦、无我,如此便已足够。--马哈希尊者
    
     -----------------
     葛因卡老师的禅修中兴
     https://www.dhamma.org/en/about/vipassana
     实修
     ------------------------------------------------------
     安般念
     http://dhamma.sutta.org/books/ncdaszt/Pa_Auk%20Sayadaw/Knowing%20and%20Seeing/
    
     实修一定要找有传承的
     还有一些, 我就不贴了
h
happilyeverafter
106 楼
泰国森林派, 传承也是相当久远的, 念处的东西是很好的标准
http://www.dhammatalks.net/
有了一点儿的“定力”, 最好还是参加禅修营, 或者找老师, 防止出偏

祝大家勇猛精进
W
WC1999
107 楼
恕我直言, LZ的精神可嘉,有些见地还是很正的, 不过看上去还在用自己的感情历程去告诉别人应该如何做的境地
可能推荐一些读物更加实际一些
学佛我也是刚开始,比楼主还晚点,
[url=http://agama.buddhason.org/index.htmhttp://agama.buddhason.org/index.htm]http://agama.buddhason.org/index.htmhttp://agama.buddhason.org/index.htm[/url]
经论
ahanjing.com
经纶
某修行人的博客
http://huaren.us/s/blog_4a8514e70101gojq.html

如果要自己独自禅修,他当然需要广泛地学习关于蕴、处、界、谛、根、缘起的教法。但是如果他跟随一个有戒、博学、有智慧的人学习,他只需知道一切法是无常、苦、无我,如此便已足够。--马哈希尊者

-----------------
葛因卡老师的禅修中兴
https://www.dhamma.org/en/about/vipassana
实修
------------------------------------------------------
安般念
http://dhamma.sutta.org/books/ncdaszt/Pa_Auk%20Sayadaw/Knowing%20and%20Seeing/

实修一定要找有传承的
还有一些, 我就不贴了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6/2015 11:20:41 PM
呵呵,欢迎任何直言哈。。。。我主要是学习北传大乘的南怀瑾老师和南传小乘的空海老师,现实生活中确实还没有因缘遇到我的上师。。。因为在前一个修心贴把南怀瑾老师和空海老师的书和视频都贴过了,所以,这个帖子就没再贴了。。。

谢谢姐妹的分享。。。那个博客的链接好像打不开,请姐妹check一下,好吗?
W
WC1999
108 楼
泰国森林派, 传承也是相当久远的, 念处的东西是很好的标准
http://www.dhammatalks.net/
有了一点儿的“定力”, 最好还是参加禅修营, 或者找老师, 防止出偏

祝大家勇猛精进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6/2015 11:31:11 PM

我又把大德之人的书和视频在第十楼贴了一下。。。谢谢姐妹的指点交流!
h
happilyeverafter
109 楼
回复 107楼WC1999的帖子

我是兄弟

是新浪的 metta 的博客, 似乎不让贴link
h
happilyeverafter
110 楼
回复 108楼WC1999的帖子

所以我贴了一点不一样的
我没有资格说教, 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圣严法师, 空海法师, 和元音老人可以看
空海法师是号称自己是原始佛教, 有一期开启, 开头就说他以前修地不对, 浪费了很多时间

我想说的是南老和净空法师的东西晚点看或者不看 都是可以的
h
happilyeverafter
111 楼
克里斯那穆提的生命之书,或许对有的人有帮助

LZ其实挺不错的, 只不过不想看到LZ还是在世俗谛上转, 多偏到一点胜义谛
可能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心念处是很难的, 太细微, 初学者不建议

送LZ一句
冷漠(舍)不是中道,有人要使他们的心既不爱也不憎,这是不对的,这样是令「舍念」生起;一
切法无我(无法控制),因此不能这样修。
这句话出自这里
-http://www.dhammatalks.net/Chinese/Achaan_Naeb_Vipassana_Bhavana.pdf
个人觉得, 初学的时候, 以下的感念可能需要时常修正, 毕竟是佛教世界观的基础, 直到能确认无误
蕴、处、界、谛、根、缘起, 无常,无我, 苦
h
happilyeverafter
112 楼
3)要把过去的知见归零
.
佛陀说,我们在没有证到四果阿罗汉以前,看到的东西往往都是错的。但众生不以为然,以为自己眼见为实,非常坚信自己的观点。哪怕别人找出了证据,他可能还为了面子死撑着不放。
.
我们要有拼尽全力,寻找真理的决心,对于一切过去的知见,都要勇于放下。对于未知的部分,不是装填新的知见,而是努力自己去证实。
.  
记得,时时处处归零,看清当下,非常重要。不要被过去的知见误导了。

---------------------------------------------------------------------
多少人能参透内?嘿嘿, LZ的帖子多多少少看低出来也还是受到过往的影响
观就是要觉知这些, 当下, 受身是没有办法做任何改变的, 只有如实知, 有想不被误导的心, 也是被误导的过程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比丘名焰摩迦。起恶邪见。作如是言。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

时。有众多比丘闻彼所说。往诣其所。语焰摩迦比丘言。汝实作是说。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耶

答言。实尔。诸尊

时。诸比丘语焰摩迦。勿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说。汝当尽舍此恶邪见

诸比丘说此语时。焰摩迦比丘犹执恶邪见。作如是言。诸尊。唯此真实。异则虚妄。如是三说

时。诸比丘不能调伏焰摩迦比丘。即便舍去。往诣尊者舍利弗所。语尊者舍利弗言。尊者。当知彼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邪见言。我解知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我等闻彼所说已。故往问焰摩迦比丘。汝实作如是知见耶。彼答我言。诸尊。实尔。异则愚说。我即语言。汝勿谤世尊。世尊不作此语。汝当舍此恶邪见。再三谏彼。犹不舍恶邪见。是故我今诣尊者所。唯愿尊者。当令焰摩迦比丘息恶邪见。怜愍彼故

舍利弗言。如是。我当令彼息恶邪见

时。众多比丘闻舍利弗语。欢喜随喜。而还本处

尔时。尊者舍利弗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出城。还精舍举衣钵已。往诣焰摩迦比丘所。时。焰摩迦比丘遥见尊者舍利弗来。即为敷座洗足。安停脚机奉迎。为执衣钵。请令就座

尊者舍利弗就座.洗足已。语焰摩迦比丘。汝实作如是语。我解知世尊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耶

焰摩迦比丘白舍利弗言。实尔。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为常耶。为非常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无常

复问。若无常者。是苦不

答言。是苦

复问。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问。云何。焰摩迦。色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识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云何。焰摩迦。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非色.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为时说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焰摩迦。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云何今复言非耶

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无明故。作如是恶邪见说。闻尊者舍利弗说已。不解.无明。一切悉断

复问。焰摩迦。若复问。比丘。如先恶邪见所说。今何所知见一切悉得远离。汝当云何答

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来问者。我当如是答。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寂静.清凉.永没。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有来问者。作如是答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无常.苦者。是生灭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焰摩迦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尊者舍利弗语焰摩迦比丘。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长者子。长者子大富多财。广求仆从。善守护财物。时。有怨家恶人。诈来亲附。为作仆从。常伺其便。晚眠早起。侍息左右。谨敬其事。逊其言辞。令主意悦。作亲友想.子想。极信不疑。不自防护。然后手执利刀。以断其命。焰摩迦比丘。于意云何。彼恶怨家。为长者亲友。非为初始方便。害心常伺其便。至其终耶。而彼长者。不能觉知。至今受害

答言。实尔。尊者

舍利弗语焰摩迦比丘。于意云何。彼长者本知彼人诈亲欲害。善自防护。不受害耶

答言。如是。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五受阴作常想.安隐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于此五受阴保持护惜。终为此五受阴怨家所害。如彼长者。为诈亲怨家所害而不觉知。焰摩迦。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于此五受阴不着.不受.不受故不着。不着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焰摩迦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尊者舍利弗为焰摩迦比丘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
译文
一〇四、焰么迦经:本经叙述焰摩迦比丘以:「漏尽的阿罗汉,身坏命终后,更无所有」之邪见,舍利弗即巧妙的启其蒙。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有一位比丘,名叫焰摩迦,曾起恶邪见,而作如是言说:「如我所解佛所说之法,就是:漏尽的阿罗汉,在其身坏命终之后,更没有所有的了。」(以为成为虚无,也就是断灭-断见)。
这时,有好多的比丘,听到他所说之语后,就到了他的住处,而对焰摩迦比丘说:「你是否说过此话:『如我所了解佛所说之法,乃谓:漏尽的阿罗汉身坏命终后,更没有所有』吗?」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实在说过!诸位尊者!」
这时诸位比丘告诉焰摩迦说:「千万不可诽谤世尊!诽谤世尊就是作不善之业。世尊并不作此说,你应该尽舍此恶邪见才好!」诸比丘虽然说此语,以纠正他,但是焰摩迦比丘却仍然执恶邪见,而作此言说:「诸位尊者!唯我此说为真实,如果异于此说的话,就是虚
妄!」像这样的经过一来一去,已历三次了。
这时诸比丘们不能调伏焰摩迦比丘,就三声无奈的离开其处。然后都往诣尊者舍利弗之处。他们向舍利弗尊者说:「尊者!当知!那位焰摩迦比丘,曾生恶邪见而说:『据我所了解佛所说之法:漏尽的阿罗汉,乃身坏命终后,更没有所有。』我们听其所说后,就往问焰摩迦比丘:『你是否如此之知见吗?』他回答说:『诸位尊者!实在的!如果异此见解的话,就是愚说』。我们就纠正他而说:『你千万不可诽谤世尊。世尊并不作此语,你应该要舍弃此恶邪见才好!』如是再三的谏正他,然而他却仍然不舍弃其恶邪见。因此之故,我们现在到了尊者您的地方来,就是唯愿尊者您,能使焰摩迦比丘息止恶邪见,也是怜愍他的愚痴之故!」
舍利弗说:「是的!我当会令他息止其恶邪见!」这时众多的比丘,听舍利弗之语后,欢喜而随喜,都回到本处。
尊者舍利弗在于早晨,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去乞食。乞食后,出城外,回到精舍,举放衣钵后,就到焰摩迦比丘的住处。这时焰摩迦比丘遥见舍利弗尊者之到来,就为之敷一座位,为他洗足,安停一有脚之橙子,去奉迎他。同时为舍利弗执衣钵,请舍利弗就座。舍利弗尊者洗足就座后,对焰摩迦比丘说:「你实在作此言:『据我了知世尊所说之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后,终无所有』吗?」焰摩迦比丘仰白舍利弗说:「实在说过!尊者舍利弗!」舍利弗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你的意见回答于我。你的意见如何呢?焰摩迦啊!色为常呢?还是非常呢?」焰摩迦回答说:「尊者舍利弗!是无常的!」
舍利弗又问:「如果是无常的话,是不是苦的吗?」焰摩迦回答说:「是苦的」。舍利弗又问.如果是无常,是苦的话,就是变易之法。多闻的圣弟子,宁在于其中,见为是我、异我(他之我)、相在
(此他两者相结合的我)吗?」焰摩迦回答说:「弗也,尊者舍利弗!」对于受想行识,也是如是这般的一问一答。
舍利弗又问:「你的意见如何呢?焰摩迦啊!色是如来吗?」焰摩迦回答说:「弗也,尊者舍利弗!」舍利弗问:「受想行识,是如来吗?」焰摩迦回答说:「弗也,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又问:「你的意见如何呢?焰摩迦啊!异于色,有如来吗?异于受想行识,有如来吗?」焰摩迦回答说:「弗也,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又问:「色中有如来吗?受想行识中,有如来吗?」焰摩迦回答说:「弗也,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又问:「如来中有色吗?如来中有受想行识吗?」焰摩迦回答说:「弗也,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又问:「离开色,离开受、想、行、识,有如来吗?」焰摩迦回答说:「弗也,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说:「像如是的,并不会有错!焰摩迦!如来所见之法相,乃为真实的。如住于无所得之故,就没有所施设的。然而你为甚么说:『据我所解知世尊之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就无所有』呢?到底是一时之谊而说的吗?」焰摩迦回答说:「弗也,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又问:「焰摩迦!你先前说:『据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皈无所有』。而为甚么现在又说不是呢?」焰摩迦比丘说:「尊者舍利弗!我因为先前不了解,不明真象之故,曾作如是的恶邪见之说。现在听尊者舍利弗您加以阐说后,那些不解、不明的一切,都已断灭」(也就是不会像从前那样的不解、不明)。
舍利弗又问:「焰摩迦!如果有人又问你:『比丘!如你先前所说的,乃由于恶邪见之故,而现在你的所知所见,为甚么将从前的一切知见都远离呢?』你将如何回答人家呢?」焰摩迦回答说:「尊者舍
利弗!如果有人来问的话,我就会这样的回答:「漏尽阿罗汉之色,为无常,无常就是苦的。苦的就会寂静、清凉、永没。受想行识,也是如此。如有人来问时,我就会这样的回答他。」
舍利弗说:「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你应该要这样回答人家!为甚么呢?因为漏尽的阿罗汉之色,乃为无常,无常就是苦。如果是无常、苦的话,就是生灭法,受想行识,也是同一原理。」尊者舍利弗说此法时,焰摩迦比丘乃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舍利弗尊者又告诉焰摩迦比丘说:「我现在要说一个譬喻,有智的人,由于譬喻而能得解。譬喻一位长者之子来说。这位长者子,乃大富而有很多财产,就广求仆从(使用人).可使善于守护财物。这时有一位怨家的恶人,诈骗而来亲附(假忠诚的投靠)他,作为他的仆从,而常伺其利便(乘隙,拟加害)。所谓晚睡早起,侍候在其左右,都很勤勉而敬业。说话都很谦逊,使主人的心意欢喜。就把他当做亲友之想,亲子之想,也就是为长者子之亲信,使长者子极为信任而不疑,就这样的安心而没有防备之心。此怨家之仆人,到了后来,就趁机手执利刀,去断长者子的生命。焰摩迦比丘!你的意见如何?那位恶怨家,作为长者的亲友,不是为了初始之方便,存着害心,常在寻伺其便利,以便达到最后的目的吗?而那位长者,不能觉知,到头来,便被其杀害!」焰摩迦回答说:「实在是的,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又对焰摩迦比丘说:「你的意见如何呢?那位长者本来就知道被人诈亲而欲杀害他,而善能自己防护的话,就不会受杀害,是吗?」焰摩迦比丘回答说:「如是: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于是结语说:「像如是啊!焰摩迦比丘!愚痴无闻的凡夫,对于五受阴,都作常之想,安隐之想,不病之想,我想,我所想。对于此五受阴保持护惜,终究会被此五受阴的怨家所害。喻如那位长
者,被诈亲的怨家所害,而不觉知一样。焰摩迦!多闻的圣弟子,对于此五受阴,乃观察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知道为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因此而对于此五受阴乃不着、不受。由于不受之故,而不执着,不执着之故,能自觉悟涅盘(寂灭)。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身」!
舍利弗尊者说此法时,焰摩迦比丘,因之而得证不起诸漏,心得解脱。舍利弗尊者为焰摩迦比丘说法,而示照利喜后,就从座而起,而离开那个地方。
--
南传的版本
相應部22相應85經/焰摩迦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尊者舍利弗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當時,名叫焰摩迦的比丘,有這樣邪惡的惡見生起:
  「我了知依世尊所教導的法,煩惱已盡的比丘,以身體的崩解而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了。」
  眾多比丘聽到名叫焰摩迦的比丘有這樣邪惡的惡見生起:
  「我了知依世尊所教導的法,煩惱已盡的比丘,以身體的崩解而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了。」
  那時,那些比丘去見尊者焰摩迦。抵達後,與尊者焰摩迦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對尊者焰摩迦這麼說:
  「是真的嗎?焰摩迦學友!你生起了這樣邪惡的惡見:『我了知依世尊所教導的法,煩惱已盡的比丘,以身體的崩解而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了。』」
  「確實這樣,學友們!我了知依世尊所教導的法,煩惱已盡的比丘,以身體的崩解而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了。」
  「焰摩迦學友!不要這麼說,不要毀謗世尊,毀謗世尊不好,世尊不會這麼說:『煩惱已盡的比丘,以身體的崩解而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了。』」
  當被那些比丘這麼說時,尊者焰摩迦仍剛毅地、取著地執著那邪惡的惡見,而說:
  「我了知依世尊所教導的法,煩惱已盡的比丘,以身體的崩解而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了。」
  由於那些比丘不能使尊者焰摩迦遠離那邪惡的惡見,就起座去見尊者舍利弗。抵達後,對尊者舍利弗這麼說:
  「舍利弗學友!名叫焰摩迦的比丘,生起了這樣邪惡的惡見:『我了知依世尊所教導的法,煩惱已盡的比丘,以身體的崩解而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了。』請尊者舍利弗出自憐愍去見焰摩迦比丘,那就好了。」
  尊者舍利弗以沈默同意了。
  那時,尊者舍利弗在傍晚時,從靜坐禪修中起來,去見尊者焰摩迦。抵達後,與尊者焰摩迦相互歡迎……(中略)在一旁坐好後,尊者舍利弗對尊者焰摩迦這麼說:
  「是真的嗎?焰摩迦學友!你生起了這樣邪惡的惡見:『我了知依世尊所教導的法,煩惱已盡的比丘,以身體的崩解而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了。』」
  「確實這樣,學友!我了知依世尊所教導的法,煩惱已盡的比丘,以身體的崩解而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了。」
  「焰摩迦學友!你怎麼想:色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學友!」
  「受……想……行……識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學友!」
  「比丘們!因此,在這裡,當這麼看時……(中略)他了知:『……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焰摩迦學友!你怎麼想:你認為『色是如來』嗎?」
  「不,學友!」
  「你認為『受是如來』嗎?」
  「不,學友!」
  「想……行……『識是如來』嗎?」
  「不,學友。」
  「焰摩迦學友!你怎麼想:你認為『如來在色中』嗎?」
  「不,學友!」
  「你認為『如來在色以外的其它處』嗎?」
  「不,學友!」
  「在受中……在受以外的其它處……(中略)在想中……在想以外的其它處……在行中……在行以外的其它處……你認為『如來在識中』嗎?」
  「不,學友!」
  「你認為『如來在識以外的其它處』嗎?」
  「不,學友!」
  「焰摩迦學友!你怎麼想:你認為『色、受、想、行、識[合起來]是如來』嗎?」
  「不,學友!」
  「焰摩迦學友!你怎麼想:你認為『這無色、無受、無想、無行、無識者是如來』嗎?」
  「不,學友!」
  「這裡,焰摩迦學友!在此生中,當真實的、實際的如來未被你得知時,你適合對他們宣稱:『我了知依世尊所教導的法,煩惱已盡的比丘,以身體的崩解而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了。』嗎?」
  「舍利弗學友!之前,以我的無智而確實有那邪惡的惡見,現在聽到尊者舍利弗的說法,那邪惡的惡見已被捨斷,並且,法已被我現觀了。」
  「焰摩迦學友!如果他們這麼問你:『焰摩迦學友!煩惱已盡的阿羅漢比丘,其身體崩解;死後會怎麼樣?』被這麼問時,你會怎麼回答?」
  「學友!如果他們這麼問我:『焰摩迦學友!煩惱已盡的阿羅漢比丘,其身體崩解;死後會怎麼樣?』
  當被這麼問時,我會這麼回答:『學友!色是無常的,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凡苦者都已被滅而消失了;受……想……行……識是無常的,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凡苦者都已被滅而消失了。』被這麼問時,學友!我會這麼回答。」
  「焰摩迦學友!好!好!焰摩迦學友!為了對這義理更清晰,我為你打個譬喻。
  焰摩迦學友!猶如富有、大富、大財富的屋主或屋主之子,他守護具足。如果想對他無利、不利、不離軛安穩、奪命的任何男子出現,他會這麼想:『這位富有、大富、大財富的屋主或屋主之子,他守護具足,不容易作制伏而後奪他的命,讓我接近[他]後,再奪[他的]命。』他去見了那屋主或屋主之子後,會對他這麼說:『讓我侍候你吧,大人!』那屋主或屋主之子會以他為侍者。他會比之早起、比之晚睡、任何行為都順從、行合意、說好聽話的服侍。那屋主或屋主之子對他會相信他是朋友,也會相信他是知己,而且會走向信賴於他。學友!當那男子這麼想:『這屋主或屋主之子對我已放心了。』時,那時,見他獨處,會以銳利的刀子奪他的命。
  焰摩迦學友!你怎麼想:當那男子去見那屋主或屋主之子,對他這麼說:『讓我侍候你吧,大人!』那時,雖然他就是殺害者,但你不知他是『我的殺害者』,那麼,他不一直是殺害者嗎?
  當他比之早起、比之晚睡、任何行為都順從、行合意、說好聽話的服侍時,雖然他就是殺害者,但你不知他是『我的殺害者』,那麼,他不一直是殺害者嗎?
  當見他獨處後,以銳利的刀子取他性命時,雖然他就是殺害者,但你不知他是『我的殺害者』,那麼,他不一直是殺害者嗎?」
  「是的,學友!」
  「同樣的,焰摩迦學友!未受教導的一般人是不曾見過聖者的,不熟練聖者法的,未受聖者法訓練的;是不曾見過善人的,不熟練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訓練的,認為色是我,或我擁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他認為受是我……想是我……行是我……識是我,或我擁有識,或識在我中,或我在識中。
  他不如實了知無常的色為『無常的色』;不如實了知無常的受為『無常的受』;不如實了知無常的想為『無常的想』;不如實了知無常的行為『無常的行』;不如實了知無常的識為『無常的識』。
  他不如實了知苦的色為『苦的色』;……苦的受……苦的想……苦的行……不如實了知苦的識為『苦的識』。
  他不如實了知無我色為『無我色』;……無我受……無我想……無我行……不如實了知無我識為『無我識』。
  他不如實了知有為的色為『有為的色』;……有為的受……有為的想……有為的行……不如實了知有為的識為『有為的識』。
  他不如實了知殺害的色為『殺害的色』;……殺害的受為『殺害的受』;……殺害的想為『殺害的想』;不如實了知殺害的行為『殺害的行』;不如實了知殺害的識為『殺害的識』。
  他攀取、緊握、固持色為『我的真我』;……受……想……行……攀取、緊握、固持識為『我的真我』。
  由於攀取、緊握這些五取蘊,為他導向長久的不利與苦。
  而,學友!已受教導的聖弟子是見過聖者的……(中略)善受善人法訓練的,不認為色是我,或我擁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不認為受……不認為想……不認為行……不認為識是我,或我擁有識,或識在我中,或我在識中。
  他如實了知無常的色為『無常的色』;……無常的受……無常的想……無常的行……如實了知無常的識為『無常的識』。
  他如實了知苦的色為『苦的色』;……苦的受……苦的想……苦的行……如實了知苦的識為『苦的識』。
  他如實了知無我色為『無我色』;……無我受……無我想……無我行……如實了知無我識為『無我識』。
  他如實了知有為的色為『有為的色』;……有為的受……有為的想……有為的行……如實了知有為的識為『有為的識』。
  他如實了知殺害的色為『殺害的色』;……殺害的受……殺害的想……如實了知殺害的行為『殺害的行』;如實了知殺害的識為『殺害的識』。
  他不攀取、不緊握、不固持色為『我的真我』;……受……想……行……不攀取、不緊握、不固持識為『我的真我』。
  由於不攀取、不緊握這些五取蘊,為他導向長久的利益與安樂。」
  「舍利弗學友!對那些有同梵行者悲愍、樂於利益、告誡、教誡的尊者們來說,正是這樣。
  而現在,我聽到尊者舍利弗的說法後,心以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了。」

转自http://ahanjing.com/
庄春江工作站
h
happilyeverafter
113 楼
杂阿含104
W
WC1999
114 楼
回复 108楼WC1999的帖子

所以我贴了一点不一样的
我没有资格说教, 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圣严法师, 空海法师, 和元音老人可以看
空海法师是号称自己是原始佛教, 有一期开启, 开头就说他以前修地不对, 浪费了很多时间

我想说的是南老和净空法师的东西晚点看或者不看 都是可以的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7/2015 12:30:26 AM

谢谢这位弟兄的指点。。。有一点不明白,为啥你觉得南老师或是空海老师的书和视频可以晚点看或是不看呢?

我个人觉得北传南传佛法各有优点,适合的对象不同。。。佛法初学者根据自己的因缘状况都可以试试看的,不是吗?如果不都试一下,怎么知道哪种修行的方法最适合自己呢?
c
cdo
115 楼
Thanks for sharing.
W
WC1999
116 楼
克里斯那穆提的生命之书,或许对有的人有帮助

LZ其实挺不错的, 只不过不想看到LZ还是在世俗谛上转, 多偏到一点胜义谛
可能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心念处是很难的, 太细微, 初学者不建议

送LZ一句
冷漠(舍)不是中道,有人要使他们的心既不爱也不憎,这是不对的,这样是令「舍念」生起;一
切法无我(无法控制),因此不能这样修。
这句话出自这里
-http://www.dhammatalks.net/Chinese/Achaan_Naeb_Vipassana_Bhavana.pdf
个人觉得, 初学的时候, 以下的感念可能需要时常修正, 毕竟是佛教世界观的基础, 直到能确认无误
蕴、处、界、谛、根、缘起, 无常,无我, 苦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7/2015 1:03:05 AM

再次感谢弟兄推荐了这么多很好的修行资料。。。早上看了一下,对于日常修心都很实用,很感恩弟兄的时间和精力!

呵呵,很同意冷漠是修行的死角,就好比禅宗里面的枯禅。。。这个问题我已经观过了,其实是人原来自我的欲望是外在生活的动力,当试图把自我欲望断除时,没能够彻底理解宇宙自然的真正原动力-就是无私给予利益众生,因此导致新的动力无法生出来,于是外在生活就成为死水一潭,或是冷漠,或是枯禅。。。真正的解脱者一定是有一颗慈悲大爱的心,外在生活一定是积极向上活活泼泼地无私给予利益众生。

有一点我想问一下,当一个修行人还没能够做到无我,还是在相对真理的二元世界(世俗谛)里面生活,不能进入绝对真理的一体世界(胜义谛)。。。那么这个要我偏向一体时间的念头想法不是又给自己增添烦恼了吗?这个世界上,真正修炼自己,有福德慧根因缘到达胜义谛境界的人不多。。。在修行之初,这个要把自己修到胜义谛境界算不算是一个妄念呢?

因此,我对于修行的目标是没啥想法,今生能够有多少福缘修到哪里就是哪里,从不想着成佛,或是去西方极乐世界。。。其实我本人是基督徒,换个名称,就是从不想着去天堂。。。以前,我与一位修佛的弟兄也聊过这方面,他说学佛怎么可能不想成佛呢?他认为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知见是错误的。。有机缘的话,请弟兄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好吗?
h
happilyeverafter
117 楼
回复 114楼WC1999的帖子

客气了, 和你对话对“自己”也是有益的

我说的是南老和净空法师

空海法师的是可以看的, 还有体方法师的解脱之道

当然说的都是见地, 个人的见地, 我的“为什么”可能对你一点用都没有, 或者起到反作用
同样,有共鸣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反感的说不定还是“对”的

如果都可以的话, 佛陀为啥创立佛教, 当时耆那教和婆罗门教等吠陀宗教和佛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就像现在的不同传承,经过2500年, 有些正道已不为人知, 比如说禅宗。。。五祖传六祖就说了,
自古传法, 命如悬丝。。。

这里发帖就是种个因, 当下能改变的是很少的, 大家基本还是干干嘛干嘛, 确实是因缘使然
不过没有什么根据自己的状况有所选择, 当下有选择只是假象而已
h
happilyeverafter
118 楼
回复 116楼WC1999的帖子

活活泼泼地无私给予利益众生
这句话本没有错, 不过正如我贴的经书最后中说到的长者子被害,
五蕴对绝大多数人的侵染是无迹可寻的, 所以如果你
lingering with 活活泼泼地无私给予利益众生,所谓的善思想,
是个障碍

真慈悲喜舍并不是从“识”中来的。。。

二元一体就是一个名相, 说到名相, 自然是以前积累的东西浮出, 不能作数的
胜义谛是佛陀教导的佛法, 不是一个境地, 正如你说的修心,“ 心”能到达一个地方吗?
什么是心, 禅相是心吗?

当你说没啥想法的时候就已经有想法了, 就像我说的舍心, 也是一种贪念
就像当说到想成佛的时候, 就已经是贪念了, 当你不想成佛的意思浮现的时候
背后也还是嗔念
识有心出, 是很细微的
所以修心念处还太早哦, 安般念过了或者同时修一下身念处

在还没有禅定的时候, 可以参考这个
转自庄春江工作站
依負面情緒實踐四諦

前 言
  對看不到「色聚」、「四大」,沒有禪定力的人來說,雖然不具備敏銳的察覺能力,但也不能因此而對佛法的實踐毫無作為。粗大的負面情緒是一般人常有的、帶來惡的影響的、容易察覺的、必須調伏的,正好可以依之實踐佛法。「苦、集、滅、道」的四諦,是佛法實踐的重要綱領,結合兩者,就是「依負面情緒實踐四諦」,這是沒有禪定力的人都做得來的。

負面情緒的定義
  負面情緒是指會導致傷害自己或他人言行與想法的心理狀態。

一些明顯負面情緒的歸納
  為了便於辨識與應用,這裡將性質相近或結果相近的負面情緒簡化歸納成七類:
  1.惱:生氣、懷恨、厭惡、微慍、悶、不滿、不平、壓抑、不甘。
  2.妒:忌妒、希望他人失敗、幸災樂禍。
  3.悲:悲傷、難過、悲哀。
  4.憂:擔心、焦慮、操心、沉重。
  5.悔:罪惡感、後悔、愧疚。
  6.躁:煩躁、不耐、不安。
  7.失望:挫折、沮喪、消沈、氣餒、灰心、無助感、失落感。
  其中,「生氣」來得急去得快,但傷害力最大,應該列為最優先處理。「悔」的對象通常已逝而難以彌補,最難化解,易埋入內心造成長時間影響,不能輕忽。

培養基礎能力
  1.辨別身苦或心苦。
  2.知心念之善惡(以五戒、貪、瞋為準)。
  3.養成事事探查原因的習慣。
  4.歸納並警覺自己易起負面情緒的危險情境。

實踐次第
  1.覺察自己的負面情緒。
  2.探查自己負面情緒的起因(與我見、我慢、貪愛、執取的關係)。
  3.調伏自己的負面情緒(有害想、多餘想、何苦想、隨佛想、立戒條等)。
  4.確認自己的負面情緒是因緣所生的,是無常的,只有苦的生起與消逝,有業報而無作者。

調伏略說
  有害想:
  「像這樣,這些尋是不善的;像這樣,這些尋是有罪過的;像這樣,這些尋有苦果報。」(MN.20)
  「當在會被結縛的法上住於隨觀過患時,則渴愛被滅。」(SN.12.53等)

  多餘想:
  生氣是多餘的;忌妒是多餘的;悲傷是多餘的;擔心是多餘的……;後悔是多餘的,於事無補。

  隨佛想:
  當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時,設想:「如果是佛陀遇到這樣的事會怎樣?」作為指引。這要有廣讀經論的基礎,尤其阿含經,每一經都是一個案例。

  立戒條:
  「無論何處、無論如何、無論何事,不要我在會瞋的法上生起瞋。」(AN.5.144,貪、瞋亦同)

  關於生氣:
  「你為何生氣?不要生氣!低舍!不憤怒對你最好。」(SN.21.9)
  「在自己最高利益的利益中,比忍耐更高的還沒被找到。……對已發怒者發怒回去,那樣對他只會更糟,不對已發怒者發怒回去,他打勝難勝利的戰鬥。」(SN.11.4等)

  另參看〈第五章 第二節 對治與調伏〉:1.觀念的改變 2.延遲滿足 3.同理心的運用 4.從身遠離到心遠離 5.厭離想 6.他有他不得不的苦 7.建立自己個別的戒條 8.還有其他選擇 9.正語的實踐 10.無常想、隨死念 11.承擔的勇氣。 (2015/4/20 莊春江於 左營/初稿, 2015/4/29 更新)
h
happilyeverafter
119 楼
当然这些调服的方法都是世俗谛
还是“有生忍”
胜义谛是 “无生忍”, 不需要调服的调服, 以我的感念来说, 不是不升起, 而是不被其左右
没有影响了, 就不需要调服
W
WC1999
120 楼
回复 114楼WC1999的帖子

客气了, 和你对话对“自己”也是有益的

我说的是南老和净空法师

空海法师的是可以看的, 还有体方法师的解脱之道

当然说的都是见地, 个人的见地, 我的“为什么”可能对你一点用都没有, 或者起到反作用
同样,有共鸣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反感的说不定还是“对”的

如果都可以的话, 佛陀为啥创立佛教, 当时耆那教和婆罗门教等吠陀宗教和佛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好像并没有建立佛教,他只是传道,佛经是释迦牟尼死后1百多年才陆续出来的。。慢慢形成各种教派的。
就像现在的不同传承,经过2500年, 有些正道已不为人知, 比如说禅宗。。。五祖传六祖就说了,
自古传法, 命如悬丝。。。

这里发帖就是种个因, 当下能改变的是很少的, 大家基本还是干干嘛干嘛, 确实是因缘使然
不过没有什么根据自己的状况有所选择, 当下有选择只是假象而已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7/2015 2:08:55 PM
谢谢分享,是的,这样的交流,对同学们包括你我,都有益处。。。那我也来说两句我的想法。。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人,所以,我个人的见解还是,由于每个人学智慧的因缘不同,不应该用自己的界限去界定旁人。。。

按照弟兄这么个说法,你让千千万万净土宗的人如何自处呢?我以前对净土宗也有偏见,后来自己修自己,才发现自己错得很离谱,有些人今生的福德慧根就只适合修净土,一句佛号,万般执念都放下,执念就剩一个,就是去西方极乐世界,不也很幸福吗?

最近看了净空法师的视频,生命轮回宇宙奥秘,发现老法师对于佛法是了悟很深的,只是他因为现在众生的资质慧根,才会选择成为方便法的领头人。。。释迦牟尼老师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还是很值得我们细致深观的。
h
happilyeverafter
121 楼
回复 120楼WC1999的帖子

我以前对净土宗也有偏见,后来自己修自己,才发现自己错得很离谱,有些人今生的福德慧根就只适合修净土,一句佛号,万般执念都放下,执念就剩一个,就是去西方极乐世界,不也很幸福吗?

你这句话不是给你的界限其界定旁人了吗?哈哈
净土的真髓你真的把握了吗? 如果没有把握, 你何以说自己错地很离谱?
h
happilyeverafter
122 楼
金刚经 的金刚的意思就是 法执 我执 如金刚, 是非常难破的
就像LZ这样把自己的善知识当作宝物一样珍惜, 却不知道, 其实都是五蕴杂染, 类似长者子对敌人并无防范
W
WC1999
123 楼
回复 116楼WC1999的帖子

活活泼泼地无私给予利益众生
这句话本没有错, 不过正如我贴的经书最后中说到的长者子被害,
五蕴对绝大多数人的侵染是无迹可寻的, 所以如果你
lingering with 活活泼泼地无私给予利益众生,所谓的善思想,
是个障碍

真慈悲喜舍并不是从“识”中来的。。。

二元一体就是一个名相, 说到名相, 自然是以前积累的东西浮出, 不能作数的
胜义谛是佛陀教导的佛法, 不是一个境地, 正如你说的修心,“ 心”能到达一个地方吗?
什么是心, 禅相是心吗?

当你说没啥想法的时候就已经有想法了, 就像我说的舍心, 也是一种贪念
就像当说到想成佛的时候, 就已经是贪念了, 当你不想成佛的意思浮现的时候
背后也还是嗔念
识有心出, 是很细微的
所以修心念处还太早哦, 安般念过了或者同时修一下身念处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7/2015 2:31:58 PM

谢谢分享。。。弟兄这段分享对于初学者有很大的帮助,感恩一下!

有一点想说明,我想说的积极向上活活泼泼无私给予利益众生,与你观看解读到的不太一样。。。积极向上活活泼泼是指外在的行为,无私给予利益众生是指内在的心态。。。而且这种无私给予利益众生的心态是无为地发出来的,不是人为的意识。。。就好比大自然,你看大自然一方面是多么的积极向上活活泼泼,另一方面也是多么的无私给予利益众生,而且它的那种积极向上活活泼泼无私给予利益众生是很自然的流露,从无我的存在状态来的。。。一点儿也不刻意,一点儿也不造作。。。就是我们中华文明里面的天人合一!

因此,如果你把这种生存状态做为一个思想来理解,就是着相了,入了识相。。。据我观察,南怀瑾老师和净空老师都是达到这种天人合一状态了,无为而无不为。。。
W
WC1999
124 楼
金刚经 的金刚的意思就是 法执 我执 如金刚, 是非常难破的
就像LZ这样把自己的善知识当作宝物一样珍惜, 却不知道, 其实都是五蕴杂染, 类似长者子对敌人并无防范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7/2015 2:58:40 PM

弟兄如果看我以前的贴,我的善知识好多,从我们中华的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老子,到释迦牟尼,基督耶稣,都是我珍惜的宝物!这个世界,只要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字,就都是有形的,有边界的呀!所以,你我这样交流就都是有边界的。。。

我试图用一切法都是好的法,就看哪种最适合你个人,来set up我所有帖子的tone。。。任何觉得这个或是那个更好的言论,我都会发表一下我个人的意见。。。不是针对你,还望弟兄不要介意。。。周日愉快!
h
happilyeverafter
125 楼
没关系, 我已经过了针对和被针对的过程了, 网上发帖只是我该做的, 感情色彩应该少了很多很多了, 产生的影响也很少很少了

对善知识的珍惜是对新善知识的摄取的障碍, 很容易先入为主, 有人说的东西是对的, 就觉得此人说的什么都是对?多多少少都有点吧?
以前我也是这样的
佛理说难不难, 说简单也不是用理智和情感去解释以后发现有共鸣了的那种简单
佛法不仅仅是心灵鸡汤, 多多学习基础知识, 8正道, 4念处

自修自证也是因缘和合而成, 多说,在当下也是无益, 等过一阵子, 回来看, 如果有感悟, 那就是好的
还是去禅修吧, 北美禅修营不少, 葛因卡, 马哈系,帕奥,等等

我的帖子对你的影响, 其实也是你的心在动,是“我”的影子 在你心境上的舞蹈而已,
因为你觉得我介意了, 所以你希望我不要介意, 但是你怎么知道我介意了呢?
或许我介意了, 或许没有, 这些都不不重要, 重要的还是你说的修心, 修心并不是自己觉得舒服就好, 求个身心平安, 这些都是by product, 真正的不在于这些
h
happilyeverafter
126 楼
菜谱是要读的, 不过关键还是要炒菜, 强烈建议大家去禅修
葛因卡10日闭关禅修, 如果契机到了, 会有不同的体会的

http://www.dhammatalks.net/Chinese/Ajahn_Chah_Key_to_Liberation

尊者阿姜查: 解脱之钥 

[英译] 美国无畏山寺

[中译] 良稹
The Key to Liberation

by Ajahn Chah
Translated from Thai by the Sangha of Abhayagiri Monastery

我们学习佛法的根本原因,是要找到超越苦、获得宁静的方法。无论你研究物质现象还
是精神现象、研究心(citta,心智,心识)或者心所(cetasikas, 心理因素),只有使你
从苦中解脱的方法,才是修持的正确方法,而不是其它什么方法。这是因为苦和苦因就
在当下。

你在观想苦因时应当了解,我们称为心的这个东西,当它静止时,那是正常状态。一旦
它动起来,就有了行蕴(sankhara, 或译造作)。心中升起了喜爱,那是行蕴; 升起反感
,那是行蕴; 有去这里那里的欲望,那是行蕴。只要你对这些蕴没有保持念住,就很容
易追逐它们、受它们影响。一旦心动,就有了世俗行蕴(sammuti-sankhara),当即沦陷
于缘起世界。佛陀教导我们观照的,正是这些蕴、这些心的动态。

每当心有动态,它都是无常、苦、非我。佛陀要我们观察和观想这一点。他教导我们观
想影响心的行蕴,观想十二因缘: 由无明而生行蕴、由行蕴而生意识、由意识而生名色
,等等。

你已经在书里学习、阅读了这个主题,尽管那里说得正确,实际发生时你却跟不上。好
比从树上落下: 一眨眼你已经从树顶摔到地面,却一点不知落下时经过了多少根树枝。
心经历一个客体(arammana,对象,所缘),受它吸引,突然你感到心情好起来,却不知导
致这个心情的原因与状态。当然,在某种层次上事情按照经典上描述的理论过程发生,
但同时又超越了理论的局限。实际上,没有什么记号告诉你现在是无明、现在是行蕴、
接下来是意识、现在是名色,等等。那样看问题的学者们,在这个过程发生时,是没有
机会把那一系列名词读完的。尽管佛陀分析了意识的瞬间,描述了各个组成部分,以便
于理解,但实际发生时,我看更象是从树上落下来。一切发生如此之快,你不会有时间
计算落下多远,某个时刻身在何处。就知道自己 “砰”地一下砸到地上,而且很痛!

心里事件的发生也类似。一般来说,你经历苦时,看到的都是结果,也就是心里有苦痛
、悲哀、绝望。你实际上并不知道它从哪里来,那个你从书里是找不到的。书里没有哪
里会描述你那个苦的细节与因缘。尽管现实按照经论中描述的过程进行,但那些只读书
、却从来没有超越书的人,是不能在事件实际发生时把握它的。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安住于 “知性”(that which knows),只观察事物的生灭。一旦
训练意识留驻于 “觉知”(awareness),一旦探索了心,对心与心所的真相获得了洞见
(又译内明),你会把心看成非我。

你会发现一切心理状态与物质状态终究是必须放下的,你会清楚地看到,执取或者给予
不必要的重视是愚蠢的。
h
happilyeverafter
127 楼
转自maimai提

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
IMS 是美国历史最久的内观禅修组织之一。
http://www.dharma.org/resources/outside-resources

Spirit Rock Meditation Center
https://www.spiritrock.org
I think of it as IMS on the West coast.

Goenka 十日内观禅 (也有中文助教)
http://www.dhamma.org/

马哈希系统在美国至少有一个中心,由 U Silananda 创立
Tathagata Meditation Center, San Jose CA
http://tathagata.org/AboutUs

说中文∶
美国佛教会
http://www.baus.org/tc/?cat=6

德州玉佛寺
http://www.jadebuddha.org/?show=jbt-events

在美国的范围,中国人能教内观的老师多半来自南传佛教国家,人数较少。来自美国本
土说英语的内观老师较多。由于西方没有佛教背景,我认为西方老师的教导不太依赖信
仰,而更重视经验与实际效果,佛教理论可能说得少些。来自南传佛教国家的老师受传
统训练,佛教理论更扎实,教学上也更有佛教味道与规矩。

莊嚴寺的十日內觀禪(指導老師:石媽媽

南加州妙云读书会
http://wisdomlife.info/
h
happilyeverafter
128 楼
有止, 有观, 有观四大, 有观呼吸+X念处, 有观腹部+X念处
个人不同, 适合自己的的最好
跪求大家去禅修
W
WC1999
129 楼
有止, 有观, 有观四大, 有观呼吸+X念处, 有观腹部+X念处
个人不同, 适合自己的的最好
跪求大家去禅修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7/2015 4:44:40 PM

诚心跪谢弟兄的心意!
h
happilyeverafter
130 楼
重申一点, 情绪不是心, 意念不是心, 思维不是心
这些都是心和所缘产生出来的, technically 讲  调服情绪是比较reactive的修心

我前贴庄春江说的没有禅定的情况下“修”, 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就像割草, 并不能除根
x
xinhua11
131 楼

有我无我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这个世界大部分人是处于一种有我的存在状态,因此产生了苦。

大自然是无我的存在状态,好比一株昙花,它不会因为它只开几分钟,而不好好开花。。。如果昙花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开两天才谢,那它立马就苦了,因为事实上是它只能开花几分钟,与它想要的不一致!昙花一点自己的想法也木有,全然接受顺服大自然的安排,高高兴兴地到时候就怒放一把!

我们中华儒家道家提倡的天人合一,就是说把自己的生命状态调节成无我的存在,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

就你的case,老天爷给你安排了这样一个老公,如果你没有自我的想法要一个怎样的老公,你会开开心心地生活。。。可是恰恰是你内心的想法,你嫌弃你老公胖,嫌弃他不讲卫生,嫌弃他的一些坏毛病,你的生活当然是苦的。。。你也一定不是那么完美,如果让你老公来华人开贴,他同样也会以他自己的标准来judge你,嫌弃你小心眼,嫌弃你坏脾气,嫌弃你这个那个的。。。不是吗?
是的,真是这样的,互相嫌弃,互相看不上啊!!

  WC1999 发表于 6/5/2015 11:53:18 PM
W
WC1999
132 楼
重申一点, 情绪不是心, 意念不是心, 思维不是心
这些都是心和所缘产生出来的, technically 讲  调服情绪是比较reactive的修心

我前贴庄春江说的没有禅定的情况下“修”, 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就像割草, 并不能除根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8/2015 12:48:39 AM

弟兄的建议很好,修定确实可以帮助更深层次的去除自我。。。

不过修定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呀。。。弟兄如果看一下我的圣经贴,你就会发现很多基督徒不修定,照样成就无我,把生命全然交托给神。。。

还是那句话,修行要认真,不要执着。。。任何事执着心一起来,立马能够观到执着心背后的自我欲望,意识相和法相确实比较难破的。。。弟兄好好加油,有空来发帖,给我们写写你去禅修营的经历吧,让我们也跟着你的脚步,长长见识,萌发智慧,先谢谢啦!

周一愉快!
W
WC1999
133 楼
回复 131楼xinhua11的帖子

姐妹慢慢开始换位思考了。。。棒棒哒!等姐妹把那个厦门大学儒家修心课的视频看完了,我们可以约个时候聊聊。。。你和你老公都是善良忠厚的好人,你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因此,让我们再好好努力一下,你说呢? 加油!
h
happilyeverafter
134 楼
回复 132楼WC1999的帖子

说实在的, 正如前面说的, 发贴最受益的是“自己”, 最受害的也是“自己”, 对“别人”的改变在当下是微乎其微的, 犹如在木头上浇油, 在黑暗的长hall里面点一盏灯。。。而起心动念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察觉的

如果你不想改变别人, 也不会发贴了, 对吗?
其实改变是个很大的词, influence 可能更贴切一些
世上万物都是因缘和合,在你的帖子跟贴也是,
自然是平衡的, 如果有什么是偏到一边, 必然有什么偏到另一半去平衡,
或许我就是那个翘翘板另外一边的胖子, 嘿嘿
表面上看来我们没有差别的, LOL
毕竟都是用所谓善知识一评价另外的善知识, 并不是真正的智慧
不过到底谁的推动业力的思维强盛呢?
一句话, 冷暖自知。

先前觉得前面有的知见蛮正的, 现在发现, 知见还是很正的, 不过LZ对这些知见似乎还是一知半解
好像并没有吃透, 看到卜卦的标题,就知道 lz对未来的期许是很重的, 可这恰恰就是不守当下的
大障碍, 对未来身体的轻安有着强烈的追求, 这些都是一个强大的”我“在背后支持着。
是的, 这是”我“的见地, 观察, 没有恶意, 说地是LZ, 其实”我“也是一样。。。
其实有见地, 恶念并不可怕, 它们就是”我“的一部分, 学会”观“升起和熄灭, 它们才会”没有“, 一味压抑
用一种识去赶走另一个识,最终爆发会一发不可收拾。 俗话说地好,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以上都是个人的见地,
我的禅修历程不足一谈, 贴个别人的吧
-------------------------------------------------------
转自豆瓣
亲见无我,法味清凉
——记圣水寺四念住密集禅修
沙利子2013/10/26
一、缘起

一个人会相信佛法总有一些因缘,如果这些因缘没有成熟,那么总是难免对面不相识的
,相信很多禅修者都有这个体会。佛渡有缘人,这也是佛法的奇妙之处。我很庆幸,由
于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在对佛法产生兴趣后,很自然就寻到了最具原始风貌的南传佛
法,避免了很多弯路。从闻思到禅修实践,是每一个学佛人都会经历的道路,我也不例
外。刚开始我也只是阅读巴利经藏,后来才对禅修感兴趣,并在闲暇之余尝试实践禅修


最初我主要练习安般念,断断续续,大概有两年左右时间。后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
欢禅坐中的宁静,不喜欢外界的吵闹,有时候结束禅坐后脾气反而更差。那时我并不太
了解止禅与观禅的差异,当我明白止禅只是压制住人的烦恼,并不能真正减少烦恼时,
我开始查阅修习观禅的方法。

在看了恰宓尊者的一个指导行禅的视频后,我尝试练习行禅,我练习的并不是很多,但
一次我突然发现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脚、双腿,甚至身体的感觉也很模糊,我很慌乱地低
头去看自己。这次经历让我对马哈希禅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尝试了解它。但那时
候,我对很多禅法都很感兴趣,自己的禅修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会去尝试,偶尔感受
到心念的迅速生灭(现在看这种生灭的体会并不确切)会又惊喜又恐慌,不知道该如何去
应对。我日益感觉需要一个好的老师来指点,这使我开始关注网上关于密集禅修的资讯
,这在之前是从未曾考虑过的事情。

因为Metta师兄的介绍,我了解到卡玛兰迪禅师正在大陆指导禅修,不久将在圣水寺举
办密集禅修。经过一再思量,我决定参加。

二、初见禅师

到达圣水寺时,那里正施工,禅修点改在一座僻远山峰上的尼庵——高峰寺。寺院环境
很清净,远离喧嚣,是一个禅修的好地方。初见禅师,嗯,很庄严,但不觉得慈祥。食
堂训导,不小心一声咳嗽,挨了一顿批评。和不少同修一样,开始对禅师并不太喜欢,
严肃,太严肃。可不久发现她说话又常常有些调皮,好像也没那么严肃,可还是拿不准
。开始都在想些什么啊,想必禅师看了一定会笑。

禅师对新学员的指导很简单,站禅、行禅,示范、要领,短短几句话,简单几个动作,
OK!可以练习去了。期待晚上的开示,发现也没有讲什么特别的禅法理论,有些失望。
而且颇多不以为然,为什么行禅脚要提高?不自然。为什么一定要默念标记?不喜欢。
观察腹部?我都写过了,希望继续以鼻息为业处的……

但禅师是很善巧的,不久她就讲禅修需要对法、对导师有信心,如果带着疑虑就修不好
。普通的佛经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可说得适时,效果就很不同,我立刻感到惭愧,那
么多意见,我慢,来这里干什么呢?我决定放下那些乱七八糟的思虑,完全投入到禅修
中,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宝贵的十天时间。

禅师非常敏锐,第一次小参,就纠正了我坐禅偏定的毛病,因为我以前是修安般的,出
现偏定大概是很自然的,只是自己很难发现。小参后,对禅师有了新的认识,感觉禅师
其实是非常慈悲的。小参的时候,她对每一个学员都很有耐心,并且总能敏锐地发现你
禅修的毛病,并指出改正的办法。这还不是善知识吗?正如禅师后来说的,她会很严格
,会批评人,但那只是针对我们的缺点和问题,并不针对任何人。

调整心态后,我很快投入到了密集禅修中,除了中间宗慈法师慈悲让我接了家中一个电
话(密集禅修的确不适合和外界接触,否则将无法专心于禅修),其他时间都完全放下
世俗所缘,专心于禅修,努力做到不分心,活在当下。我早晨通常起得比较早,也没有
午睡的习惯,更不爱在宿舍逗留,所以只要有空,早中晚我都尽量到禅堂大厅去行禅,
也会遇到其他用功的法友,回想起来,人少的时候在禅堂行禅还是很惬意的。

三、禅修体会
十日禅修最大的收获还是禅修上的进步,那是令人喜悦和终生难忘的。站禅、坐禅、行
禅都有令人难忘的体验,但收获最大的是坐禅和行禅。

坐禅我先后经历了三次极限观痛的体验,亲见了无我。
第一次观痛是失败的。第一次坐禅是散盘,两小时没有觉到任何困难。第二次尝试由散
盘改为单盘,结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疼痛,心越发沉入疼痛的部位,疼痛越剧烈,最终
挺过去时,全身冰冷,感觉整个意志已崩溃。晚上禅师开始,恰恰提到一位同修的类似
经历,并提及无我智。当时,我感到很困惑,因为我与那位同修的观痛经历非常类似,
最后阶段也有痛处涨大并最终破裂掉的体验,但为什么我没有任何收获,反而感到一种
沮丧呢?我本来是想去向禅师请教的,但后来想还是明日再体验一次再说。

第二日下午坐禅,想到头一日意志崩溃的情形,心里隐约感到必须保持足够的力量才行
,所以在观痛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开始就一味地将心力完全沉入所缘,而是采取了迂回的
战术,一开始只是冷静地看着疼痛,但那滋味也并不好,疼痛有时就像烧红的铁丝穿透
在腿部,上面的火焰在来回地走动,有时又如同一堆火热的岩浆不断地升温,直至冒起
无数小泡泡,生起灭去。但这种冷静地关照,也带给心力带来了集聚能量的空间,我感
到那些疼痛虽然一再升级,但似乎又与我有一小块距离,并不是不可忍受。

当觉得有足够力量时,我开始就将心慢慢地沉入到那块疼痛的核心,沉入,沉入,然而
,随着观照力度的加大,疼痛也更加剧烈,它仿佛在报复,骤然地连续升级,又一瞬间
差一点就决定放弃,可突然想到人终将面临死亡,那时又将如何面对疼痛的到来?于是
想就当现在已经是将死之人,丝毫也动不得,却又不得不接受这难以忍受的疼痛吧!继
续观照、观照,后来那疼痛突然一下子达到了顶点,成为无比巨大的一块,重重地向我
压来,霎时我不自觉地将全部心力投入了进去,观照,观照……

哇!突然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我感觉到觉知心与所缘似乎一下子分离开来,那块
巨大的疼痛还在那里,历历在目,它是那样一种令人不悦的巨大的苦,但而另一面那颗
刚刚还冲锋到极点紧张观照的心却突然轻松下来,清凉而又自在,它只是静静地注视着
那个苦,丝毫不觉得它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一瞬间,晚课巴利经赞中的那句话显现在我的心中:“诸行无我,当我们以智慧认清它
时,就不再受痛苦所惑。”是啊,那个疼痛的确不是我的,在它之中也的确没有一个我
!真是不可思议!后来我曾想要形容这种巨大的苦受与清凉的觉知心并存的奇异景观,
只想到“冰火两重天”这句话。

那种清凉的境界并没有持续太久,我突然发现自己可以清楚地觉知到自己那颗跳动的心
脏,它小小的,恰如我的拳头大小,一时非常地感慨:它的确已经尽力了,已经到达它
力量的边缘了,然而多么不可思议,那颗觉知的心却让我觉得是那么清凉,那么强大!
因为分心的缘故,心的清凉消失了,疼痛突然转变为另外一种,它变成巨大的电钻对准
了痛处毫不客气地往下钻去!我意识到是这是由于观照的心已经远离所缘,失去了平衡
,于是又努力将心投向疼痛,再一次,那种平衡建立了起来。

见法的兴奋感是无以言表的,你会对佛法升起无比的信心,因为这种信是出于亲自见法
的信,而不仅仅因为听闻与思维。

事后我非常激动,多次想主动申请小参,不过想到不久可能会有小参,就没有那么做。
奇怪的是,晚间禅师开示就讲到禅修有进步,随着观智的提升对佛法僧三宝会升起强烈
的皈依心!

不少同修都私下议论觉得禅师会不会有他心通?那种感觉还真是奇怪,常常是你出现了
问题,禅师就会讲到,你有了进步,她也会讲到,禅堂那么多人,仿佛很多人都觉得她
在讲到自己。禅师的确是一位善巧的导师!晚上入眠前禁不住对所有寺院的同修们,对
禅师,对天下无量的众生散播慈心,眼前竟然闪现出淡淡的黄光笼罩着,柔和而令人舒
适,睁开眼来看,呵呵,漆黑一片啊……

果然,第二天下午就有小参,我向禅师汇报了两次观痛的经历。禅师清楚地指出了第一
次观痛失败的原因:“你没有了观嘛!”是啊,第一次我虽然坚持到了最后,但也在与
疼痛的对立过程中,失掉了心的平静,最后完全忘记了观,又怎么会有收获呢?禅师肯
定了我第二次观痛的收获。我对禅师的信心也再次增长,对导师的信任就是对法的信任


此后,我又经历过一次极限观痛的体会。这一次与上一次又有不同,正如禅师所说,观
痛真是可以观到“精彩”!疼痛来的时候,只是一处,并不严重,后来随着观照,疼痛
的范围似乎越来越小,最后只是很小的一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小点的疼痛逐
渐缩小为如同针尖一般的一丁点。开始对这针尖大小的疼痛完全没有在意,大概潜意识
中总觉得它应该很快就消失了吧。谁知道它还真是很不一般,越来越疼,穿透力越来越
强,就针尖大小的那么一点,最后竟然疼痛到人的整个身体都抖动起来,而随着全身剧
烈的抖动,身体居然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半透明的果冻一般的东西,在那里不停地颤动,
难以忍受的奇特疼痛和全身剧烈的生灭感都让人无处躲藏,面对着铺天盖地的苦受,心
只能完全地投入到观照中。

观照,观照,没有什么期待,只是观照,观照。不知过了多久,那个针尖大小的剧痛突
然消失了,巨大的果冻也消失了,整个世界都清净下来,仿佛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观照
的心还在,空,空,继续观照,好寂静啊,完全没有任何身体的感觉,也没有任何声音
,甚至连心跳也听不到!这次观照让我对缘起法有了更切身的领悟,疼痛因缘而来,也
因缘而去,而缘起的必然也是无我的,并没有什么主宰!

禅师曾说她在刚刚禅修时就是以疼痛为观的主要所缘,几次观痛下来,我真的非常地佩
服她,因为观痛是需要勇气的,通常大多数人都会在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忍受下去时放弃
,变换姿势,能带着一颗平静的观照的心坚持到底的人总是很少。

不过不彻底地了解那些痛,又怎么能体味到观痛的“精彩”呢?孙伦尊者曾说:“苦受
确是致道的法则。”我想我以前其实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不过,观痛也是有教训的
,我曾在最后分享禅修体会时跟同修们提到过,观痛不可以缺少了“观”,没了“观”
,“观痛”就成了纯粹的忍受,那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这次密集禅修另一个收获是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心念的灭。那是一个凌晨,大概两三点钟
,我醒来后完全没有睡意,就起身到院中殿阁下的走廊下行禅,因为光线比较暗,开始
效果并不好,脚不容易站稳,但在寂静的凌晨,除了虫鸣什么声音也没有,慢慢地很容
易进入状态。提,推,落……就在一次脚刚刚触地的一瞬间,我清楚地看到了落的心的
灭去,紧接着,触的觉知心生起又灭去,然后压、抬、提、推,每一个动机生起、灭去
又都紧接着另一个,都是那么清晰动人,哇!当时真的非常惊喜,心念的灭竟然是这样
的!

过去一直以为自己在行禅中能观到生,也能观到灭,其实不然,那时对灭的认识太肤浅
了。心念的灭非常细微,远不像动作的灭那样容易察觉。这犹如A、B、C……心念连续
生起,当B瞬间生起时,它完全占据了我们的心,此时A已不在,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见
到了A的灭,其实那瞬间我们只是见到了B的生起,并未曾真正见到A的灭去,我们误把B
对A的替换感当作了见灭。

第一次见灭的那种感觉是奇妙的,简直有些惊艳,太令人感慨了!因为这样的新鲜感,
希望进一步体验,第二天下午,也是十日禅修最后一次坐禅,我没有参加,而是选择在
大殿一层禅堂继续练习行禅。不过最初因为带着想要见灭的贪,反而完全失去了感觉,
于是老老实实回到基本的提、推、落,放下贪念,当然,生灭是一直在的,当你如实观
照时,它们就自然向你显现出来,不但如此,最后一次行禅中又见到了更多微细的生灭
现象。

精彩总是出现在最后,禅师总是所言不虚!后来禅师听了我的报告,笑着说:“就是啊
,如实观照嘛!”“如实观照”,原来不仅是一个要求,它本身就是观照的方法啊,只
有如实,才能观照到实相!

(编者按:有读者可能会疑惑怎么10天就可以见无我?身心的反应每个人的个案有不同
但也有共性,实修中由体征引发的“无我”感悟,从第一个名色分别智就开始了,随着
观智深入,无我的体验和感悟越来越深直致一直到解脱,实修中的无我感悟是分阶段的
,和纯理论中的就一个诠释更为具象更为层次分明,读者想具体了解可以参看十六观智
。)

四、感恩的心
我很少对佛像跪拜,即便在喜欢上佛法之后,对佛陀充满了敬佩之心,也很少当着他人
跪拜。正如智海大和尚所说,那颗心是何等地贡高我慢!佛陀是何许人呢?他驯服了自
己的心,了悟了世间的实相,渡越了苦海,出于慈悲才驻留世间向世人传法,又为了什
么呢?不是为了众生也能如他那般渡越轮回的苦海吗?这样一位伟大的导师,我竟然曾
觉得当众跪拜是难为情的。

但经过十日禅修,我亲睹了无我,感受到了法味的清凉,我的观念彻底改变了。佛陀说
他讲的法是自见的、无时的、请你来见的。的确,当一个人亲身见法后,他对三宝的信
将与以前不同,那是发自生命深处的,他礼敬佛陀,礼敬佛法,礼敬僧团,不会在意他
人的目光。
这次禅修要感恩的人很多,禅师是第一个。在最后一晚的报告中,大家都纷纷表达了自
己对禅师的感激之情。她曾说,来到宝山,要带着宝回去,事实上,每一个禅修者都得
到了法的利益,大家的感恩是由衷而发的。

再一次感恩禅师,如果没有她的指点,我不会有这么大的收获。禅修的道路是漫长的,
但这次禅修让我找到了终身可依的法,寻到了可靠的老师!感谢圣水寺成就了这次禅修
活动,感恩智海大和尚、宗慈法师的开示、指点,感恩在高峰寺辛勤服务的法工与信众
们,感恩一起努力禅修的每一位同修,感恩Metta师兄的介绍,感恩我的爱人的成全,
也感恩高寺山的一切生灵,我曾在这里听到第一声鸟啼,第一声鸡鸣……

愿正法长住世间!
愿一切众生吉祥安乐!
萨度!萨度!萨度!
——沙利子
W
WC1999
135 楼
回复 134楼happilyeverafter的帖子

仔细读了禅修经历。。。很棒的分享,随喜这位弟兄见法的过程。。。我自己也有观痛经历,也是越观痛越小,心越清凉的。。。而且这位弟兄说得很对,人只有自己亲身见法,才能够真正谦卑下来。。。见法见得越是清晰,内在自我的“我”才会对法越是服气,身心会越柔软,渐渐放下对于自我的抓取,让出自主权,让法来引领自己生活。。。与这位弟兄很相似,我个人也是真正见法之后,才开始每天磕头敬拜的!

然后,回复一下弟兄的问题,我来华人开贴不是为了改变别人,是我自己修行遇到瓶颈,神给我启示,让我写一些个人分享,来改变我自己,帮助我修行渡过瓶颈期。。。事实是通过了这些帖子,我改变了很多自己,收获很大,日常生活中见法的程度大大得提高了。。。其实,法处处皆是,智慧够了,处处可见,何必强求去禅定中得见呢?当然,换个角度说,平时看不到法,通过入定见法,也是很好的。。。

易经是我们中华智慧的起源,弟兄不要轻视了我们中华的本土文明,卜卦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用的。。空海老师说得很好,我们要学会归零,因为,未证到四果之前,我们都不能靠我们自己看到事物的实相。。。易经告诉我们一阴一阳之谓道,因此,我一直是遵循用不想改变自己的心态加上用认真积极努力的行为帮助改变自己。。。自己即是众生,所以,用不想改变众生的心态加上用认真积极努力的行为帮助众生改变。。。只要心态是无为无我,一切都是有益的,哪里来的伤害呢?伤害都是心态里的我给我自己招来的呀!不是吗?
h
happilyeverafter
136 楼
”易经是我们中华智慧的起源“。。。。
你的思绪还是太纷繁复杂了,当说到卜卦是对未来的安全的渴求, 寻找依靠
就变成我对中华本土文明的轻视。。。。
还是在乎我说的, 也在乎别人说的, 总是在维护着什么, 这些东西是真实的吗?
对外境还是执着地很。。。。能不用你的思维去繁殖出更多的思维吗?

你说的
”法处处皆是,智慧够了,处处可见,“
法是什么? 佛说的智慧又是什么, 是你的善知识吗?
是说的中华智慧吗?看上去你觉得是, 这样的话。。。

这样的话是很难真静下来的, ”观“是去看吗? 是依靠感觉的吗?感觉到痛是”观“痛吗?
你说的修心是改变自己吗? 改的是什么, 是好的升起, 坏的熄灭吗?
别人对你的赞美, 就是好的, 别人对你的附和, 就是好的?
是身的轻安吗? 如果你说是, 那就不是skillful的
你能在别人反对你意见的时候也是觉得是”好“的吗?
世俗行缘沦落到缘起世界是很快的, 造业因也是当即的

业力是如何延续的? 缘起性空到底是什么意思?
苦到底是什么, 生死轮回中有”我“吗?
不需要楼主回答, LZ自己想就可以了, 哈哈
是的,我判断了,不过我没有判断楼主, 只是LZ的帖子发的感想而已,
仅仅是个人的感想, 或许并不是真实的, 嘿嘿
其实大部分时间大家都是”自己“在骗”自己“, 有时说地漂亮极了, ”自己“也就信了, 哈哈哈

=======================
转自网络
以無常想的角度觀察,當下由心行架構起安適感的「心行」﹙心理活動或心的參予﹚,是不穩定的。因其不穩定,所以它不可靠、不可依托。因其不可靠、不可依托,所以它不能控制、不能駕馭﹙非我﹚,也不是可棲息之處﹙非我所﹚。由於不認同心理活動所架構起的境界,自然就不會有執取的欲求,沒有執取的欲求,就不會在當下的境界建立起「我與我所」﹙我、我的﹚。
h
happilyeverafter
137 楼
说地够多了,本人可以闭嘴了, 大家修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W
WC1999
138 楼
说地够多了,本人可以闭嘴了, 大家修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8/2015 6:27:54 PM

呵呵,是的是的,心不静的时候多说无益,让心安静一下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到底,修行就是你自己的心和法之间的关系,与旁人毫无相干的。。。诚恳地祝弟兄修行顺利!
x
xiaofeidream
139 楼

   呵呵,那就祝你面试顺利。。。遇到困难,记得来找我来解卦哈。。。
    WC1999 发表于 6/1/2015 9:39:47 PM

今天面试完了,上来感谢一下lzmm。每次都是这样,mm出现前我就在论坛上各种灌水闲逛打发时间,心里浮躁得很,看见mm的帖子就能安静下来反省一下。
  现在人事尽,悉听天命啦。开始跟lz一起好好修心~
x
xiaofeidream
140 楼
哇噻,前面好像有些好高深的讨论,mark一下慢慢看
W
WC1999
141 楼

今天面试完了,上来感谢一下lzmm。每次都是这样,mm出现前我就在论坛上各种灌水闲逛打发时间,心里浮躁得很,看见mm的帖子就能安静下来反省一下。
  现在人事尽,悉听天命啦。开始跟lz一起好好修心~
  
xiaofeidream 发表于 6/8/2015 10:25:47 PM

好棒的心态。。。嗯,尽力了就好。。。big bless!
W
WC1999
142 楼
”易经是我们中华智慧的起源“。。。。
你的思绪还是太纷繁复杂了,当说到卜卦是对未来的安全的渴求, 寻找依靠
就变成我对中华本土文明的轻视。。。。
还是在乎我说的, 也在乎别人说的, 总是在维护着什么, 这些东西是真实的吗?
对外境还是执着地很。。。。能不用你的思维去繁殖出更多的思维吗?

你说的
”法处处皆是,智慧够了,处处可见,“
法是什么? 佛说的智慧又是什么, 是你的善知识吗?
是说的中华智慧吗?看上去你觉得是, 这样的话。。。

这样的话是很难真静下来的, ”观“是去看吗? 是依靠感觉的吗?感觉到痛是”观“痛吗?
你说的修心是改变自己吗? 改的是什么, 是好的升起, 坏的熄灭吗?
别人对你的赞美, 就是好的, 别人对你的附和, 就是好的?
是身的轻安吗? 如果你说是, 那就不是skillful的
你能在别人反对你意见的时候也是觉得是”好“的吗?
世俗行缘沦落到缘起世界是很快的, 造业因也是当即的

业力是如何延续的? 缘起性空到底是什么意思?
苦到底是什么, 生死轮回中有”我“吗?
不需要楼主回答, LZ自己想就可以了, 哈哈
是的,我判断了,不过我没有判断楼主, 只是LZ的帖子发的感想而已,
仅仅是个人的感想, 或许并不是真实的, 嘿嘿
其实大部分时间大家都是”自己“在骗”自己“, 有时说地漂亮极了, ”自己“也就信了, 哈哈哈

=======================
转自网络
以無常想的角度觀察,當下由心行架構起安適感的「心行」﹙心理活動或心的參予﹚,是不穩定的。因其不穩定,所以它不可靠、不可依托。因其不可靠、不可依托,所以它不能控制、不能駕馭﹙非我﹚,也不是可棲息之處﹙非我所﹚。由於不認同心理活動所架構起的境界,自然就不會有執取的欲求,沒有執取的欲求,就不會在當下的境界建立起「我與我所」﹙我、我的﹚。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8/2015 6:22:04 PM


观痛是在观法,观自我肉身的无我无常和苦。。。当观到法之后,心会与肉身的痛分开,痛就不会影响心,心就清净下来了。

如何观法见法确实是修行的大难关,我今天早上敬拜的时候观想了一下,这个帖子写得比较浅,如何观法见法没有讲清楚,所以,准备这个周末开个新帖,深观法界实相。。。把我自己这个修行过程仔细与大家分享一下。。。弟兄有兴趣的话,欢迎来指点交流。。。

周二愉快!
x
xinhua11
143 楼
回复 131楼xinhua11的帖子

姐妹慢慢开始换位思考了。。。棒棒哒!等姐妹把那个厦门大学儒家修心课的视频看完了,我们可以约个时候聊聊。。。你和你老公都是善良忠厚的好人,你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因此,让我们再好好努力一下,你说呢? 加油!
  WC1999 发表于 6/8/2015 9:54:42 AM

wc1999姐妹,我看了,但是看不下去,就开了个开头。。。我去教会听牧师讲经也一样,听不下去,太boring, dry,meaningless。也看过南怀瑾的书,也是,不知所云,看不进去。我是不是没有悟性的那种?
W
WC1999
144 楼

wc1999姐妹,我看了,但是看不下去,就开了个开头。。。我去教会听牧师讲经也一样,听不下去,太boring, dry,meaningless。也看过南怀瑾的书,也是,不知所云,看不进去。我是不是没有悟性的那种?

xinhua11 发表于 6/9/2015 8:59:55 AM
谢谢姐妹的回馈,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啥也看不进去听不进去,我和我老公不开心,硬生生不开心了十几年。。我现在所分享得所有经书,基本上都是这两年里读的。。。所以,姐妹你目前学习智慧的机缘还不成熟,不要气馁,也不必强迫自己去学。。我们再想想其他的办法吧。

姐妹肯定相信善吧,那么姐妹为了给自己积累福德,姐妹可以效仿了凡先生(如果没有读过了凡四训,可以去读一下),给自己安排一个行善表格,就是在一定的期限之内,要做完多少善事。。。然后,督促自己去多行善,把今生的福德攒得多一些,等把福德攒够了,自然会开智慧啦!不过,这真是最后改运救命的一招啦,人都是自己救自己的,加油!
x
xiaofeidream
145 楼
总算爬完楼了。happilyeverafter和lzmm的讨论竟然给我一种惊艳的感觉,谢谢你们。
  很多东西还不太理解,reading list上又添了一堆…
玫瑰玫瑰我爱你
146 楼
楼主, 我发了短信息给你, 盼回.
W
WC1999
147 楼
总算爬完楼了。happilyeverafter和lzmm的讨论竟然给我一种惊艳的感觉,谢谢你们。
  很多东西还不太理解,reading list上又添了一堆…

xiaofeidream 发表于 6/9/2015 10:58:26 AM

姐妹好可爱的。。。你来说说你都被惊艳到啥啦。。。
W
WC1999
148 楼
楼主, 我发了短信息给你, 盼回.
玫瑰玫瑰我爱你 发表于 6/9/2015 11:44:50 AM
嗯,看到了。。抱抱姐妹,真是很不容易!让我想一下,如何说这个事,才能够容易一些被你所接受。。。
i
icerose
149 楼
楼主mm的很多看法基本跟我一样
比如明白自己的快乐是因为欲望,放下欲望才能真的幸福,也在尝试这么做。比如我从来觉得出家人才是真的为自己活着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但有时候我觉得他们也有点自私,只为了成就自己灵魂的修行和圆满,伤害到了一些亲人和朋友,这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欲的一种追求和表现。所以我觉得还是入世修行的好。如何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更好的修行圆满自己才是学佛的真谛吧。总不能全世界人都去修行放下一切社会关系,只为了成就自己。所谓的人生意义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心态也一直在改变,或许让灵魂历练,体验一切欢喜悲苦,即使悲苦或许也是此生来的意义,通过这些体验成就灵魂的圆满。
我没有读过什么经典,都是自己的生活体悟。
W
WC1999
150 楼
楼主mm的很多看法基本跟我一样
比如明白自己的快乐是因为欲望,放下欲望才能真的幸福,也在尝试这么做。比如我从来觉得出家人才是真的为自己活着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但有时候我觉得他们也有点自私,只为了成就自己灵魂的修行和圆满,伤害到了一些亲人和朋友,这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欲的一种追求和表现。所以我觉得还是入世修行的好。如何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更好的修行圆满自己才是学佛的真谛吧。总不能全世界人都去修行放下一切社会关系,只为了成就自己。所谓的人生意义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心态也一直在改变,或许让灵魂历练,体验一切欢喜悲苦,即使悲苦或许也是此生来的意义,通过这些体验成就灵魂的圆满。
我没有读过什么经典,都是自己的生活体悟。

icerose 发表于 6/9/2015 12:21:19 PM

谢谢姐妹,很棒的分享,我也是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来体会灵魂的圆满!姐妹慧根很棒哒。。。智慧来源于生活,有能力靠自己悟的,就不需要读书啦!呵呵!

姐妹的想法基本都同意,除了一点,真正的出家人(现在有很多只想逃避现实的假出家人)出家不是为了他们的私欲,而是有他们一定的因缘,就好比那个很出名的北大神童,突然不念书了,出家了,这里面的缘起甚深啊。。。他出家的因缘到了,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的,自然而然地出家了。。。我自己试着深观过这个问题,还没观透,但是大体的观想结果是这就好比冬天到了,有些动物需要冬眠了,这是因缘变化的自然结果。。。如果你看到动物一个冬天都在睡觉,就说这个动物好懒惰好自私,那不是错怪它了,不是吗?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因缘聚散,需要有智慧来随缘,才能够超越快乐或是不快乐,保持心的宁静和祥和!如果我的儿子或是我的老公将来要出家,或是做职业传道士,我一定不会觉得受到伤害(其实人都是自己伤害自己的,不是别人伤害自己),而是会全力支持,人的幸福是来自于心的宁静和祥和,不是外在的生活形式,人的心解脱了,结婚家庭啥的万缘都是可以拿得起放得下了,不是吗?
W
WC1999
151 楼
楼主, 我发了短信息给你, 盼回.
玫瑰玫瑰我爱你 发表于 6/9/2015 11:44:50 AM

玫瑰玫瑰姐妹,我想了一下,先给你推荐几个达真堪布老师的短文,然后,今天晚上,我再单独针对你的情况写回复,好吗?

人和人的因缘真是缘起很深,有善缘有恶缘,因此,我们真是要多多体会这个缘分,才能够在心里放下恶缘,解脱自在。

1.  真正的冤亲债主就在我们身边-达真堪布

“我那个敌人、那个仇人肯定是我的冤亲债主。”不一定!也许他是来度化你的。你觉得最可爱,觉得最喜欢的,一个小时不在身边你都感到很难过这个人,就是你最大的冤亲债主。为什么?他才能真正伤害你,从心里伤害你。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所作所为,对你的影响、对你的触动是非常大的,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冤亲债主。

比如嘎达亚那尊者看到的那个景象就是。一个女人正在吃着的那个鱼,是她前世的父亲。她身边有一只狗,想吃鱼的骨头,她不让它吃,就打它。这个狗是它前世的母亲,现在转生为狗了。那个鱼和那个狗,它们两个前世是夫妻,妻子啃着丈夫的骨头。然后那个妇女怀里抱着一个挺可爱的小孩,这是前世杀害她的仇人,她最大的冤家,现在投生为她的孩子。

佛度化众生是以各种的形象来度化,但是魔来伤害众生也是以各种形式来伤害。其实佛离你最近,但是魔也离你最近。你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对你影响最大,与你最亲近的这个,也许是来度化你的佛,也许是来伤害你的魔。是佛是魔,就看你自己怎么去对待,怎么去认识。

若是自己有智慧、有修行的话,那他就是佛,就是来度化你的。你通过他的摄受和加持,一定能解脱,能成就。若是你没有智慧,没有修行,还是愚痴颠倒的话,他对你来说就是魔,就是来伤害你的。你看,你整天不是烦恼就是痛苦,这还不算什么。你跟着他一起造了那么多恶业,将来要堕落恶趣,要下地狱,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那才是真正的伤害。作为佛弟子,作为修行人,应该得有一点点智慧。
W
WC1999
152 楼
2.  如何从种种恶缘中解脱 - 达真堪布

若是有好的因缘和福德,在哪里工作、生活都可以,不然即使换个单位、换个伴侣也一样,不可能从恶缘中解脱,因为这是自己的因果。

“欲问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问来生事,今生作者是。”有的人在家里、在单位遇到了很多不如意的事,在寺院、在道场也遇到了很多恶缘,要知道这些都是自己往昔造的恶业,现在果报成熟了。如何解决呢?去病要去根。既然往昔造的恶业是因,就要从因地入手,真心地忏悔这些恶业。业消掉了,因就结束了,果也就没有了。就像火和烟,火熄灭了,烟自然就消失了。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们往往只考虑眼前的果报,没有考虑到产生这些恶果的因缘,更没有为过去所造的恶业忏悔,这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想开心快乐,想得到世间的福报,希望自己能如愿以偿,就要从因地入手,多结善缘,多种善根。善因有了,外缘具足了,善果自然就会显现。

自己是不是修行人,可以用是否取舍因果来衡量。若是没有用因果来约束自己,那你就不能算是学佛修行人。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大家一定要重视。真正有修行的人不会胡思乱想,也不会东跑西颠,他不但心态好,而且会非常稳重。因为他知道怎样做才能转变命运,他不会盲目。

现在有的人是这种状态:“这里不行,我应该换个单位。”“和这个人在一起生活不幸福,我应该换个伴侣。”有些人问:“我是换个单位好,还是不换好?”这主要看你自己的因缘和福德。若是有好的因缘和福德,在哪里工作、生活都可以,不然即使换个单位、换个伴侣也一样,不可能从恶缘中解脱,因为这是自己的因果。

如果想结束不好的因缘或果报,就要把心安稳下来,去忏悔、去消业,这些不好的因缘与果报自然就会消失。如果你想得到一些暂时或究竟的利益,就多做善事,多积功德,终有一日会如愿以偿。
W
WC1999
153 楼
3.  应该远离恶友吗 - 达真堪布

在修行的道路上,如果跟恶友、恶知识在一起,贪嗔痴三毒会越来越增长,影响自己的闻思修行,因此要远离他们。若是方便或有条件,最好暂时身远离;假如没有这个缘分,实在无法离开,就要心远离。心远离就是说心不随他动,能够把握自己。这个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也要这样做。比如说在一个家里,或在一个单位里暂时不能分开,就尽量把握自己的心,不受他的影响,不随他动。他令你起贪心、起嗔恨心的时候,你尽量地去对治,不要让自己起这些烦恼,这也是远离。

我们是大乘行者,不能舍弃众生。如果我们离开他们,算不算舍弃众生?不算。因为你现在没有能力感化他们、转变他们,这个时候最好先把握自己,暂时远离。远离的时候,我们不能舍弃他们。暂时因缘不具足,教化不了,转变不了他,但是心里要发誓发愿:等自己将来成佛的时候,一定要感化他、转变他。

你有这样的想法,就不是舍弃他。暂时你没有能力直接转变他,但是你已经发愿了,这样就跟他结上善缘了,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摄受。我们现在是在因地,发愿很重要,将来我们成佛的时候,他们就能成为我们的眷属,然后我们就能教化他们、度化他们了。所以处处要结善缘、种善根,不能舍弃众生。

我们最好有感化他、转变他的能力,可以采用一些善巧方便的手段,那样就不用远离了。刚开始他实在不理解、不接受的时候,我们的心可以不随顺他,身可以随顺他,慢慢让他转变。但也不能总是硬碰硬,这样不起作用。当然也不能一味地随顺,自己要把握分寸,该随顺时随顺。有这样的善巧方便,是可以转变他的。

但是如果自己没有能力,自己也知道没有定力,转变不了、怕受影响的时候,就要把握自己的心,尽量远离这种人
。到登地的时候,才不会受他人的影响。所以大家要依止善知识,远离恶友,这个很重要。
i
icerose
154 楼

谢谢姐妹,很棒的分享,我也是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来体会灵魂的圆满!姐妹慧根很棒哒。。。智慧来源于生活,有能力靠自己悟的,就不需要读书啦!呵呵!

姐妹的想法基本都同意,除了一点,真正的出家人(现在有很多只想逃避现实的假出家人)出家不是为了他们的私欲,而是有他们一定的因缘,就好比那个很出名的北大神童,突然不念书了,出家了,这里面的缘起甚深啊。。。他出家的因缘到了,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的,自然而然地出家了。。。我自己试着深观过这个问题,还没观透,但是大体的观想结果是这就好比冬天到了,有些动物需要冬眠了,这是因缘变化的自然结果。。。如果你看到动物一个冬天都在睡觉,就说这个动物好懒惰好自私,那不是错怪它了,不是吗?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因缘聚散,需要有智慧来随缘,才能够超越快乐或是不快乐,保持心的宁静和祥和!如果我的儿子或是我的老公将来要出家,或是做职业传道士,我一定不会觉得受到伤害(其实人都是自己伤害自己的,不是别人伤害自己),而是会全力支持,人的幸福是来自于心的宁静和祥和,不是外在的生活形式,人的心解脱了,结婚家庭啥的万缘都是可以拿得起放得下了,不是吗?


  WC1999 发表于 6/9/2015 1:13:37 PM
mm说的有道理,那些因缘缘起因为我没有看到过,所以也体会不了。
i
icerose
155 楼
回复 98楼WC1999的帖子

恩 大道肯定都是相同的 虽然没认真研究过不同宗教 但应该都是殊途同归
W
WC1999
156 楼
mm说的有道理,那些因缘缘起因为我没有看到过,所以也体会不了。

icerose 发表于 6/9/2015 2:11:07 PM

呵呵,这个宇宙自然真是很精妙呢,就如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一眼就能让人看穿了,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因此,虽然我已经人到中年(马上就四十岁了),但是,我觉得人生从未有过得精彩和有趣。。。我已经比较少去执着自己想要的,不过一有空就观(冥想)一些我想不通的东东(好奇心暴涨 ),我发现我观得深一些,我就放下多一些,多一些心的宁静和安详。。。这个周末我把这些观的细节写一下与大家分享,这个观的行为是不需要读书的,只需要用你自己的智慧来体悟宇宙自然的真相,姐妹有空也可以试试啊。。。

套用以前正大综艺的口号,不观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嘻嘻
玫瑰玫瑰我爱你
157 楼

玫瑰玫瑰姐妹,我想了一下,先给你推荐几个达真堪布老师的短文,然后,今天晚上,我再单独针对你的情况写回复,好吗?

人和人的因缘真是缘起很深,有善缘有恶缘,因此,我们真是要多多体会这个缘分,才能够在心里放下恶缘,解脱自在。

1.  真正的冤亲债主就在我们身边-达真堪布

“我那个敌人、那个仇人肯定是我的冤亲债主。”不一定!也许他是来度化你的。你觉得最可爱,觉得最喜欢的,一个小时不在身边你都感到很难过这个人,就是你最大的冤亲债主。为什么?他才能真正伤害你,从心里伤害你。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所作所为,对你的影响、对你的触动是非常大的,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冤亲债主。

比如嘎达亚那尊者看到的那个景象就是。一个女人正在吃着的那个鱼,是她前世的父亲。她身边有一只狗,想吃鱼的骨头,她不让它吃,就打它。这个狗是它前世的母亲,现在转生为狗了。那个鱼和那个狗,它们两个前世是夫妻,妻子啃着丈夫的骨头。然后那个妇女怀里抱着一个挺可爱的小孩,这是前世杀害她的仇人,她最大的冤家,现在投生为她的孩子。

佛度化众生是以各种的形象来度化,但是魔来伤害众生也是以各种形式来伤害。其实佛离你最近,但是魔也离你最近。你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对你影响最大,与你最亲近的这个,也许是来度化你的佛,也许是来伤害你的魔。是佛是魔,就看你自己怎么去对待,怎么去认识。

若是自己有智慧、有修行的话,那他就是佛,就是来度化你的。你通过他的摄受和加持,一定能解脱,能成就。若是你没有智慧,没有修行,还是愚痴颠倒的话,他对你来说就是魔,就是来伤害你的。你看,你整天不是烦恼就是痛苦,这还不算什么。你跟着他一起造了那么多恶业,将来要堕落恶趣,要下地狱,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那才是真正的伤害。作为佛弟子,作为修行人,应该得有一点点智慧。

WC1999 发表于 6/9/2015 1:19:43 PM

楼主真的谢谢你, 跟你发过短信后, 下午我的心情就平静很多了. 平静之后我又跟你补发了短信息, 我先看你推荐的文字, 再耐心等你的回复.
W
WC1999
158 楼
今天早上逛菩提园,读到净空法师的一篇短文。。。净空法师真是圆融归真!我个人也是这样认为的,神和人是父子关系,佛和人是师徒关系,一点儿也不冲突。。。请有缘的人静心体会老法师的无我!谢谢

我们完全依照佛陀教诲,与一切宗教往来,非常和谐----净空法师

早年我住在美国,也住了一段很长的时期。我们的邻居,时间久了,邻居也熟了,见面打招呼了,他就来访问,他问我是学哪一个行业的。我说你为什么问这个事情?他说我看到你们每天都那么样的快乐,你的快乐从哪来的?我就了解了,我就告诉他,我们是学佛的,佛里面是学净土宗的。佛,他知道一点,不很清楚,不是很清楚。因为在美国佛教,禅宗跟密宗很兴盛,净土知道的人不多。我说我们学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有三桩事情,第一个清净心,心地很清净,他说这个我们喜欢;第二个长寿,无量寿,他也喜欢;第三个,快乐,他说这三样东西我们都喜欢。

我问他,你是不是基督教徒?是的。我说好,我们的小道场,我在那边讲经,有个小道场。我说我们每个星期六,可以为你们信仰基督教的开一堂课。这堂课教什么?教清净、教快乐、教长寿。他很高兴。我说你们星期天进教堂,星期六进佛堂,教堂里面的神是你的主,是你的父,星期六到佛堂来,佛是你的老师,没有冲突。你看,在家有父母,上学有老师。他们听了很快乐,我们星期六的人就愈来愈多。真的帮助你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佛弟子一定要懂得,学佛是好事,不要破坏他宗教的信仰,佛陀在世如是,我们学会了。你看看许多经典里面讲到婆罗门,讲到许多其他宗教,跟佛学习,佛统统接纳,都是佛的学生,佛没有改变他的宗教信仰,这一点我们在经典上要留意,我们要学习。

任何宗教都可以学佛,为什么?你看看,净宗法门讲的多简单、多单纯,你来学什么?来学清净心。我相信无论哪个宗教,都要有清净心,都应该要长寿,应该要快乐。幸福快乐美满的人生,在佛陀教学里面可以得到,可以学到。所以我们把它,我是一直都把它看作教育,我没有把它看作过宗教。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自称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他们宗教跟神的关系是主仆的关系,是父子的关系,一点都不冲突。所以我们完全依照佛陀教诲,与一切宗教往来,非常和谐、非常融洽。最先我还以为,还要有几次辩论的,十几年来一次都没有。

节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六集)  2012/11/6 净空法师主讲
k
kakujenny
159 楼
这位师兄写的真好!mark一下。
x
xiaofeidream
160 楼

  姐妹好可爱的。。。你来说说你都被惊艳到啥啦。。。
   WC1999 发表于 6/9/2015 11:48:40 AM

唉!我语言能力不行,好多感觉描述不出来。猛然间好像回到那个把脑袋蒙在书后面期望老师不要点名让自己回答问题的小学生
  当时看到happy童鞋的发言就觉得是个新角度哎,没想过,好有趣呀!
  感觉lzmm的修心方法是比较入世的,和大家的生活关联紧密,mm会鼓励大家,希望大家都平安喜乐。happy童鞋修行的方向似乎更偏出世一些,这几天翻了翻happy推荐的身念处禅观修法,感觉好专业,不知道没有老师的话修不修得来 =.=
当然我现在对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知半解的,很多时候会有不明觉厉的感觉,然后自己在那瞎激动 :D

对啦,告诉mm一个好消息,我这周签了dream company的offer啦,谢谢mm的鼓励和指点!
W
WC1999
161 楼

唉!我语言能力不行,好多感觉描述不出来。猛然间好像回到那个把脑袋蒙在书后面期望老师不要点名让自己回答问题的小学生
  当时看到happy童鞋的发言就觉得是个新角度哎,没想过,好有趣呀!
  感觉lzmm的修心方法是比较入世的,和大家的生活关联紧密,mm会鼓励大家,希望大家都平安喜乐。happy童鞋修行的方向似乎更偏出世一些,这几天翻了翻happy推荐的身念处禅观修法,感觉好专业,不知道没有老师的话修不修得来 =.=
当然我现在对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知半解的,很多时候会有不明觉厉的感觉,然后自己在那瞎激动 :D

对啦,告诉mm一个好消息,我这周签了dream company的offer啦,谢谢mm的鼓励和指点!

xiaofeidream 发表于 6/19/2015 10:25:22 AM

姐妹好棒,恭喜你拿到dream offer!!!

happy同学修禅定内观,姐妹有兴趣的话,可以拜个上师学习一下呀!修行方法无高下之分,你对哪个感兴趣就学习哪个好了,加油!
l
lovecake
162 楼
很好的帖子 谢谢mm
年复一年
163 楼
后知后觉才看到这个帖子,使我烦躁的心顿时安静好多。谢谢!
t
treely
164 楼
很有帮助,谢谢分享
h
happilyeverafter
165 楼

         唉!我语言能力不行,好多感觉描述不出来。猛然间好像回到那个把脑袋蒙在书后面期望老师不要点名让自己回答问题的小学生
          当时看到happy童鞋的发言就觉得是个新角度哎,没想过,好有趣呀!
          感觉lzmm的修心方法是比较入世的,和大家的生活关联紧密,mm会鼓励大家,希望大家都平安喜乐。happy童鞋修行的方向似乎更偏出世一些,这几天翻了翻happy推荐的身念处禅观修法,感觉好专业,不知道没有老师的话修不修得来 =.=
         当然我现在对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知半解的,很多时候会有不明觉厉的感觉,然后自己在那瞎激动 :D
        
         对啦,告诉mm一个好消息,我这周签了dream company的offer啦,谢谢mm的鼓励和指点!
        
        
        
        
         xiaofeidream 发表于 6/19/2015 10:25:22 AM

我的错, 那个身念处的link并不适合初学者, 我贴的原因是想表明, 实修实证无处不在
        如果有正确的无常 无我 苦的概念了,安那般那念(安般念, 出入息念)可以是第一步,
        第一步的第一步是专注呼吸, 各种不同, 但是有一点, 千万不要有观想和chanting
        那样虽然很容易集中注意力,但不是正定的基础, 可能算一种偏定。
      (在这一点上, 葛因卡老师的教法是连大多数人同意的初期不能专注而数息都不要的!!
      我非常有同感, 因为不管如何数, 都或多或少地会对自然的呼吸强加了外力了,
      而且这种外力在觉知力比较弱的时候是很难知觉的, 即使数息最后要被凭弃的, 初期也不要用,
       当然这只是一家而言)
      
        这种修习只需要多看关于这方面的书就可以了, 需要老师了,自然会知道去找老师
        
        网上显密文库和觉悟之路http://dhamma.sutta.org/index4.htm, 有德宝法师的平静的第一堂课, 观呼吸,
        帕奥法师的出入息念
        
        平时的生活方面, 可以看看葛因卡老师的(生活的艺术)一书, 听一听他10日禅的晚上的开启
        
        至于出世或入世, 纯用“入世”手段是非常limited, 很容易自以为是, subconsciousness 还是极度杂乱无章的
        自己没有感觉而已。
        
       --这些都是个人的观念和自己的经验, 不必有压力, 随缘就好,只要用“有机”的方式去学习, 不要用定式去看待任何问题
       对各种方法能接受也能放下, 慢慢地, 就能有辨别的能力了,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
     你会发现有些讲的东西(youtube上的一些开启)没有直击心的能力, 犹如隔靴搔痒, 讲地都是一些表层的东西,
     治标不治本的。。。学到什么道理,不融入切身感受就不算学到的。。。
      
     ---------------------------------------------------------------------------------------------------------------------
     我和LZ的对话, 其实归根结底是贪和嗔的对话, LZ言行代表贪(想要让舒适的感受持久),
     我的言行代表嗔(想要让不舒适的感受消失), 我想用嗔去平衡贪,
     是非常天真的, 也是非常错误的, 是不了知无常的表现。。。
b
bluebeebee
166 楼
我之前心情非常不好,开始自己读经心经,地藏经,刚开始的时候常常读着读着感应强烈泪流满面,许愿读多少遍后来也没做到,然后再就不想读了也没感应了。
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怎么正确信佛?
W
WC1999
167 楼

        ---------------------------------------------------------------------------------------------------------------------
     我和LZ的对话, 其实归根结底是贪和嗔的对话, LZ言行代表贪(想要让舒适的感受持久),
     我的言行代表嗔(想要让不舒适的感受消失), 我想用嗔去平衡贪,
     是非常天真的, 也是非常错误的, 是不了知无常的表现。。。
    
    happilyeverafter 发表于 6/29/2015 12:46:04 PM

既然研究佛法,就应该知道啥是方便法。。。这个论坛上大部分的读者是二元对立世界观的人,如果不说舒服,自在,快乐之类的词语,如何让读者感知修心的幸福呢?你看净空法师张口闭口都是这样的词句,难道老法师也贪吗?一个人贪不贪,不是看他说神马啊!

就好比你无法真正体会净土宗的深意一样,你也无法真正体会我的帖子。。。因此,你会觉得我有贪,然后你就会有嗔啊!呵呵

你我都是修行中人,恕我直言,你现在见法的程度还不够,遇到啥都容易被外在的相所迷,不由自主地起嗔心。。。建议弟兄还是一门深入,少在论坛上逛,多与你同修这一门的师兄弟交流。。否则你六根很难清静的,对你自己的修行很不利!

如果因为我而打扰了弟兄的修行。。我郑重向你道歉!

言尽于此吧
W
WC1999
168 楼
我之前心情非常不好,开始自己读经心经,地藏经,刚开始的时候常常读着读着感应强烈泪流满面,许愿读多少遍后来也没做到,然后再就不想读了也没感应了。
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怎么正确信佛?
bluebeebee 发表于 6/29/2015 1:04:06 PM
信佛是指相信佛说的就是真理,并且坚持按照佛说的去做去生活。。。

如果你读经的目的只是想要排遣心中郁闷,那么一旦心中积累的郁闷散去,自然就不会想读经啦,不是吗?
h
happilyeverafter
169 楼

既然研究佛法,就应该知道啥是方便法。。。这个论坛上大部分的读者是二元对立世界观的人,如果不说舒服,自在,快乐之类的词语,如何让读者感知修心的幸福呢?你看净空法师张口闭口都是这样的词句,难道老法师也贪吗?一个人贪不贪,不是看他说神马啊!

就好比你无法真正体会净土宗的深意一样,你也无法真正体会我的帖子。。。因此,你会觉得我有贪,然后你就会有嗔啊!呵呵

你我都是修行中人,恕我直言,你现在见法的程度还不够,遇到啥都容易被外在的相所迷,不由自主地起嗔心。。。建议弟兄还是一门深入,少在论坛上逛,多与你同修这一门的师兄弟交流。。否则你六根很难清静的,对你自己的修行很不利!

如果因为我而打扰了弟兄的修行。。我郑重向你道歉!

言尽于此吧



  WC1999 发表于 6/29/2015 3:58:55 PM
这样吧, 就算我是假借的,
你是不是真的贪, 我不知道,只能是推测,所谓如实知的是我对你的帖子的“反应”, 如果我仅仅是对你的帖子做出反应, 没有对“你本身”有
厌恶或是喜悦的感情或是非常淡的心境的反应, 我觉得是可以的(不过这也仅仅是我的觉知)谁说网上交流就不是修行了那?
我会不会被打扰只有我自己知道, 没有正好, 有, 我要修, 不是吗?
只要你的发心是好的, 你是不需要道歉的, 如果不好, 你可能
要向自己道歉, 而这样的道歉, 不是说告诉自己, 我没有这样做, 我的发心是好的, 而是认知到这个发心不好
为什么会呼吸会重, 心跳会加快, 对自己的影响, 到底是贪什么, 嗔什么, 才会导致这样的发心
不过有时自己会被自己骗的, 真正如何如实知是很难的。
h
happilyeverafter
170 楼
有没有真的动心, 粗大的表相就是呼吸和心跳和身上的细微的感受
而一直告诉自己在表层behappy的人对行蕴的隐藏是非常深的, 久而久之就没有觉知力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认为宗教就是精神鸦片的一大原因

-----------------------------------------------------------------------
《生活的艺术》The Art of Living

VIPASSANA MEDIATION —— 葛印卡老师所教的内观 As taught by S.N.Goenka

第八章 觉知与平等心

觉知与平等心——这就是内观。若是能同时练习觉知与平等心,就能从痛苦中解脱。假使其中一者较弱,或是缺少了,就不可能在解脱之道上有所进展。觉知与平等心,两者缺一不可,就好像鸟儿需要双翅才能飞翔,推车需要双轮才能移动。而且, 觉知与平等心的强度必需相当。鸟儿的双翅若是一弱一强,就无法正常地翱翔;推车的双轮若是一大一小,就只能在原地打转。内观者必须同时培养觉知与平等心,才能在修行的正道上向前迈进。我们必须能够觉知到整个身心最细微的本质。要达到这个目的,仅仅专注于身心的表面现象(例如身体的动作,或是心里的念头)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对全身的感受,培养觉知,并且对这些感受,保持平等心。

如果我们有觉知,却缺乏平等心,那么我们对各种内在感受的觉知愈强、对感受就会愈敏锐,就愈可能起习性反应,而因此增加痛苦。反之,如果我们有平等心,却对自身的感受一无所知,那么这种平等心,只是表面上的;隐藏在心中深处的习性反应仍持续不断地进行,而我们却浑然不知。因此,我们应该在心的最深层,同时努力培养觉知与平等心。要对身体内发生的一切,能保持觉知,并且不对它们生起习性反应,了解无常变化的特性。

真正的智慧就是:对自身本质的了悟。是透过直接体验内在深处的真理而得到的了悟。这即是佛陀所说的:yatha-bhutananadassana,“如实观察实相,而生起的智慧”。有了这样的智慧,就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任何一种身体上的感受,都会让我们生起对无常的体认;所有贪爱、嗔恨的习性反应都止息了。我们学会如何客观地观察实相,而不再为自己制造痛苦。

过去习性反应的累积

保持觉知以及心的平衡,是停止制造新的习性反应、新的痛苦的方法。但是我们也必须好好处理痛苦的另一个层面。从此刻开始,我们不再起习性反应,就可以不再制造痛苦的起因。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已累积了许多习性反应,也就是过去所有习性的总和。即使我们不再累积新的习性反应,过去累积的旧有习性反应,仍会使我们痛苦。

“习性反应”(sankharn)这个字,可以解释为“形成”。它包含“形成的过程”,以及“所形成的东西”。每个“习性反应”都是最后一个步骤、是一连串心理运作过程的结果;但也可以是第一个步骤、是新的心理运作过程的起因。每个“习性反应”不仅被前导的心理过程所牵制、约束(制约),同时也牵制、约束后续的心理过程。

透过对心的第二个作用——想蕴(判别)——的影响,习性反应开始运用。“识蕴”(认知),基本上是不区分、不辨别的,它只是记录已发生在身或心上的接触。然而,“想蕴”会生起判别,它根据过去所累积的经验,对任何新现象,加以评价及分类。过去的习性反应,成了我们试图了解新经验的参考点;我们根据过去的盲目习性,将新的经验予以评断、归类。

如此一来,贪爱、嗔恨的旧习性反应,就影响了我们对当下的认知。我们无法看清实相,而是“透过有色玻璃”看事情。过去的习性、以及个人的喜好与偏见,扭曲模糊了我们对外在世界以及内在世界的认知。根据这扭曲的认知,一个原本是中性的感受,立刻摇身一变,成为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而对这个感受,我们又再起盲目的反应,因而再制造新的习性,继而扭曲以后的认知。就这样子,每个盲目反应成为下一个盲目反应的起因;所有的反应,均被过去的习性反应所制约,接着又制约了未来的习性反应,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习性反应(行)的双重作用在“十二缘起”中说得很明白。十二缘起中的第二部分,就是习性(行),它是第三部分“识”生起的先决条件(行缘识)。“识蕴”是四大心理运作过程(识、想、受、行)的第一个部分,而“行”是这四大过程的最后一个部分,排列在“识蕴”(认知)、“想蕴”(判别)、“受蕴”(感受)之后。依此先后次序,“行”在十二缘起中,会再度出现在“受”的后面,也就是“爱”——贪爱、嗔恨的习性反应(受缘爱)。贪爱或嗔恨发展成为执取(爱缘取);而执取就是新的身心活动的推动力(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如此一来,这整个过程一再重复,每个习性反应启动了一连串的连锁活动,最后又制造了新的习性反应;而新的习性反应有再度启动新的连锁活动,如此永无休止地恶性循环下去。每当我们起了盲目反应,就更加强了自己盲目反应的慣性;每当我们有贪念、或怒意,就会强化心灵滋生贪爱、嗔恨的倾向。一旦这种内心的模式定型了,我们就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举个例子来说,某人阻碍了别人,使其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这个不能如愿的人因此认为,某人真坏,而心怀厌恶。这种看法其实不是根据人品考量,纯粹因为某人使他不能如愿以偿。这种想法深深地烙印在被阻碍者的潜意识深处,每当两人碰面,“坏印象”都左右了他,令他生起不愉快的感受;这种感受又制造新的嗔恨,而更加强坏印象。即使这两个人二十年后才再次见面,这个多年前被阻挠的人,会立刻想起那人是个坏东西,而再次感到厌恶。事实上,在这二十年间,也许那个人的个性已经完全改变,但是他仍旧用过去经验的标准,来评量那个人。这种反应其实不是针对那个人本身,而是根据过去对他的坏印象,而这坏印象是来自原有的习性反应,其实是一种偏见。

另外举个例子,某人帮助别人取得了他想要的东西,那个受惠的人相信:某人真是个大好人,而喜欢那个人。这种想法其实仅是因为某人帮助了他,满足了他的欲求,而不是仔细考量过那个人的人品。这种好印象记录在潜意识当中,每当两人再度相遇,他都会受这好印象的影响,而生起愉快的感受;这种感受,使他更喜欢那个人,也因此更强化他对那个人的好印象。不论两人有多少年没有见面,一旦相见,同样的模式会再度运作。事实上,并不是他对那个人起反应,是对他自己心中的好印象起反应,而这个好印象是依据原有的习性反应而来的。

如此一来,“习性反应”不仅可以在眼前这一刻生起,也可以在遥远的未来,令我们生起新的盲目反应。同时,每一个新生起的习性反应,就是下一个习性反应的起因;盲目反应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这就是习性反应一再重复的过程,也是痛苦一再重现的过程。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对反应,而事实上,我们是对自己身上的感受,起盲目反应。这些感受(受蕴)被判别心理(想蕴)所制约,而判别又被我们的习性反应(行蕴)所制约。即使我们从这一刻开始,不再制造新的习性反应,我们仍然必须解决过去所累积的旧有习性。因为只要过去储存的旧习性仍在,习性反应随时都可能故态复萌,制造出新的痛苦。旧的习性一日不去,我们就尚未全然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该如何才能根除旧有的习性反应?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对内观修行的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根除旧习性

在练习内观时,我们仅仅是去观察全身上下的各种感受。至于是什么原因引起某种特殊的感受,并不重要只要了解到,每个感受都是一种内在变化的呈现,就已经足够了。这种变化可能是源自于身体,或心理;身、心是相互依存而运作的,通常是很难加以区分。心理上所发生的任何事,很可能反应在身体上;反之亦然。

就身体的层面而言,如前所述,身体是由许多次原子微粒——“极微”所组合而成的,它们分分秒秒都以极快的速度生起又灭去。当快速生灭时,它们以无限多种的组合,呈现出物质的基本特征——软硬的性质(地)、粘着的性质(水)、冷热的性质(火)、以及动的性质(风)——而在我们身上制造出各式各样、所有可能呈现的感受。

次原子微粒的生起有四种可能的成因。第一个成因是我们所吃的食物;第二个成因是我们所居住的环境。然而,心中生起的任何念头,也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因而引起次原子微粒的生起。因此, 次原子微粒的生起,也可能是因为当下心理上的习性反应;或是因为一个过去的习性反应,影响了现在的心理状况。身体需要食物才能运作,然而,如果一个人停止进食,身体也不会立刻垮掉。在必要的情况下,身体可以消耗储存在组织里的能量,而继续支撑几个星期。当所有储存的能量,都被消耗殆尽,最后身体才会垮掉而死亡;它所有的活动才宣告结束。

同样的道路,心需要靠活动来维持意识的流动。这个心的活动,就是“习性反应”。根据“十二缘起”,心识的生起,是源于盲目的习性反应(行缘识);每一个心灵的习性反应,都是心识流动的动力。身体在一天当中,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进食;而心却时时刻刻都需要新的刺激若是没有刺激,心识之流片刻也无法继续下去。例如,人在某一刻生起嗔恨,在下一刻所生起的心识,就是此刻嗔恨的产物。如此一刻接一刻地继续下去。我们不断重复此刻的嗔恨反应,并且不断给自己的心,提供新的食物。

然而,经由练习内观,修行者学会不再起习性反应。在当下这一刻,他不再制造“习性反应”,因此他不再给自己的心提供新刺激。这么一来,心识之流会发生什么事呢?心识之流不会立刻停止,相反地,为了让心识之流继续流动,过去累积的某些习性反应,就会浮上心识的表层,旧有贪嗔的习性反应就会生起;心识因此又可以延续到下一刻。这种贪嗔的习性反应,会在身体层面呈现,造成某一种特殊类型的次原子微粒的生起;这种次原子微粒会使我们体验到身体上的某种感受。例如,一个过去的嗔恨习性生起了,它以次原子微粒的形态呈现,而使人体验到身上有一种不愉快的灼热感。如果我们对这种灼热感,生起厌恶的习性反应,就又制造了新的嗔恨。我们一旦开始给心识之流添加新东西,就无法让过去累积的盲目习性反应,浮现到心识的表层。

然而,如果不愉快的感受生起,我们能够不起盲目反应,如此一来,就不会制造新的习性反应,而这个从过去累积旧习中生起的习性反应,就会消逝而去。在下一刻,另一个过去的习性反应,又再以某种感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样地,如果我们不起盲目反应,它就会灭去。就像这样,我们保持平等心,让过去累积的旧习性反应,升到心识的表层;一个接一个的旧习性,会以各种感受呈现出来,借由对这些感受保持觉知与平等心,我们得以渐渐根除旧的习性反应。

只要嗔恨的习性仍然存在,每当面临生活中不愉快的经验时,潜意识的习气就会生起嗔恨的反应;只要贪爱的习性反应尚未根除,任何愉快的情境,都会再次产生贪爱。内观的训练可以渐渐改变这些习性反应。每次练习内观,我们都会一再经历到愉快和不愉快的感受。以平等心观察每一个感受,我们得以逐渐削弱并且除去贪爱、嗔恨的习气。在某一种习性反应被根除后,我们就再也没有那一种痛苦 .而当所有的习性反应一个接一个地被根除之后,心就完全解脱了。精通这个过程的圣者音曾说过:

     习性本是无常,
     生灭为其本质。
     若其生起,并被根除,
     就会带来真正的快乐。(注一)

每个习性反应生起又灭去,在下一瞬间又再度生起,如此循环不已。如果我们能培养智慧,并且开始客观地观察,这种循环就会停止,开始根除习性反应。只要我们不起盲目的反应。一层又一层的旧习性反应就会生起,并被根除。能够除去多少旧的习性反应,就能享有多少的快乐,享受从痛苦中解脱的快乐。如果所有过去的习性反应都被清除殆尽,我们就得以享受到全然解脱的无限快乐。

内观可说是一种精神的断食,由此清除过去的习性。我们一生当中每个片刻,都不停地在累积盲目反应。现在,借着保持觉知以及平等心,我们开始在某些片刻,不再起盲目的反应,不再累积任何的习性反应。无论这些片刻是如何的短暂,都是非常强而有力的,因为它们带动了反向的运作过程,也就是净化的过程。

想要启动这个净化的过程,必须真正做到“无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确确实实不再生起任何新的盲目反应。无论所经历的的感受,其起因为何,我们只是以平等心观之。如同点亮一盏灯,就能驱除一室的黑暗,觉知与平等心的产生,就自然能够清除旧的习性反应。

佛陀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但在故事的结尾,佛陀下了一个结语:

     即使他做了最大的布施,若他能以恭敬心扳依觉者(佛)、正法(法)、圣众(僧),其功德将更加殊胜;即使他能如此,若他能在短如挤牛奶的时间里,培养对一切众生的善念,其功德更加殊胜;即使他能如此,若他能在一弹指的时间里,培养对无常的觉知,其功德更加殊胜。(注二)

也许,修行者只能在一小片刻中,觉知到身体上的各种感受的实相;因为他了解瞬间生灭的本质,所以能够不对它们生起盲目的反应。即使是如此短暂的片刻,也会有极大的效果。随着耐心有恒、持续不断的练习,保持平等心的短暂片刻会逐渐增长,而盲目反应的片刻会慢慢减短。渐渐地,不断起反应的心灵慣性会被打破,旧的习性会被根除,直到有一天,不再有任何过去的或现在的盲目反应,心也就由痛苦中解脱出来了。

问题与回答

问:今天下午我换了一种新姿势。用这个新姿势,我可以坐久一点也不用换姿势,而且背 也可以保持端直。但是这么一来,却不能感觉到很多感受。不知道感受到底会不会出现呢?还是我应该换回原来的姿势?

答:不要刻意选择一个不舒服的姿势来制造感受。如果那种练习方式是正确的,我们就会要你坐在钉床上!这些极端的作法并没有帮助。应该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让你的身体可以端直,观察感受自然地出现。不要去勉强制造感受,让它们自然发生。感受会出现的,因为它们本来就在那里。可能因为你在寻找过去曾经体验过的感受,而当时呈现出来的,却是别种感受。

问:跟以前比起来,第二种姿势会让我觉察到较细微的感受。原来的坐姿,才坐一会儿就得变换姿势。

答:这么说来,你已经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姿势了,这样很好。现在让感受顺其自然地发生。也许一些比较粗重的感受已经消失,而现在你必须去处理较细微的感受,但你的心又还不够敏锐,没办法感觉到。练习一下观呼吸,让心变得敏锐一些,这样可以帮助你专注,同时让你比较容易观察到细微的感受。

问:我一直以为粗重的感受比较好,因为这样表示一个旧的习性反应生起来了。

答:不一定是这样。某些不净烦恼会以非常细微的感受方式呈现。为什么要贪求粗重的感受呢?无论生起的是粗重的或细微的感受,你要做的,只是去观察它们。

问:我们该不该试着去分辨,那个感受是和哪个习性反应关联?

答:这样做是白费力气,毫无疑义的。这就好像一个洗脏抹布的人,停下来检查布上面哪块脏污是哪个原因造成的。这样做对洗清抹布一点帮助也没有。要想将布洗干净,重要的是要与一块洗衣肥皂,同时正确地使用肥皂。如果懂得好好地洗这块布,所有的脏污自然可以清除掉。同样的道理,你已经得到了内观这块肥皂,现在运用它来清除心里所有的不净烦恼。如果你去寻找某些感受的起因,就是在玩理论的游戏,而忘记了无常、无我。这种理论化的方式,并不能帮助你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问:我有点糊涂了,不知道究竟是谁在观察?又是谁或什么被观察?

答:没有任何理论上的答复能令你满意。你必须自己去检查:这个忙着修行的“我”究竟是什么?这个“我”是谁?不断地去探究、去分析。看看是不是有个“我”会出现。如果有的话,就去观察它;如果没有任何东西出现,就接受:哦!原来这个“我”是个幻象!

问:有些类型的习性不是正面的吗?为什么也要除掉呢?

答:正面的习性鼓舞我们朝着解脱之道迈进。但是一旦我们达到解脱的目标,所有的习性都应该被舍弃,无论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就好像你用竹筏渡河,一旦你渡过了河,你不会将竹筏顶在头上,继续你的旅程。竹筏已经完成它的任务,现在再也不需要它了,所以应该将它留下来。同样的,一个已经完全解脱的人,不再需要任何的习性。一个人得解脱,不是因为他有正面的习性,而是因为心的净化。

问:为什么刚开始练习“内观”的时候,我们会体验到不愉悦的感受?为什么愉悦的感受后来才出现?

答:内观会先帮我们清除最粗重的不净烦恼。当你扫地的时候,你会先将所有的垃圾和杂物一起扫走;之后才可以扫到愈来愈细的灰尘。内观的练习也是如此;首先根除心中粗重不净烦恼,剩下较细微的不净烦恼。这些较细微的不净烦恼会以愉悦的感受呈现出来。你有可能会对这些愉悦的感受产生贪求,因此,你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误将愉悦的感官体验,当作最终的目标。一定要继续客观地观察每一个感受,才能根除所有的习性反应。

问:您曾经说过,我们都有自己的脏床单,也同时有洗床单的肥皂。今天我觉得我的肥皂快用完了!今天早上我的练习非常精进顺利,但是到了下午,我开始觉得毫无希望,而且很生气,我对自己说:“唉,有什么用!”那情形就好像是,每当禅修很好时,藏在里面的敌人——也许是“自我”——也生出两样强大的力量,将我打倒。我觉得没有力气与它对抗。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退到旁边不必对抗得这么辛苦?有没有什么聪明的方法?

答:保持平等心就是最聪明的方法!你所经验到的现象非常自然。当你觉得修行得很顺利,心变得平衡了,就能够穿透到心识的深处。这种深度的心灵手术撼动了过去的习性反应,使得它浮上心的表层。在接下来的禅坐时段里,你就得去面对这负面的情绪的风暴。在这种情况下,平等心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压倒你,使你无法禅坐。如果你的平等心微弱,就先练习观呼吸。当强烈的暴风雨来袭,你必须放下船锚,静待暴风雨离去。呼吸就是你的船锚,练习观察你的呼吸,情绪的风暴自会消退。事实上,负面情绪浮上表面,是好事情,因为这么一来,你就有机会可以将它清除。如果你能保持平等心,负面情绪自然会轻易地灭去。

问:如果我不觉得痛,不能从练习“内观”中得到什么益处吗?

答:如果你能保持觉知与平衡,那么无论你是否觉得痛,你都确实在进步。并不是说非要觉得痛,才能在解脱之道中进步。如果不感到痛,就接受这个事实;没有痛。你只是去观察当下“是”什么。

问:昨天我有一个经验,好像我整个身体都肖融了。那感觉就像身体各处只是一团轻微的震动。

答:然后呢?

问:当这情形发生时,我想起小时候,曾经有过类似的经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方法,可以让我再回到那种体验,而它竟然再度发生了。

答:然后呢?

问:所以很自然地,我希望这种经验能持续下去,我想延长它。但它变化、消失了。然后,我就想尽办法,希望那体验再度出现。但是没有。相反地,今天早上,我只有粗重的感受。

答:然后呢?

问:然后我发现我把自己弄得很不快乐,因为我一直想找回那个体验。

答:然后呢?

问:然后我了解到,事实上我们在这里并不是为了寻求某种特殊的体验,对吗?

答:对。

问:我们来这里是学着去观察每个体验。但不对它们起盲目的反应,对吗?

答:对。

问:所以说,内观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平等心,对吗?

答:对。

问:我觉得要将所有过去的习性反应一一除去,似乎得花上永无止境的时间。

答:如果一个片刻的平等心,恰恰减少一个旧有的习性反应,那确实得花上无限长的时间。但事实上,对感受的觉知力,会带你到达心的最深处,让你得以铲除过去习性的根。如此一来,如果你有很强的觉知与平等心,在一段相当短的时间内,你就可以铲除整个习性反应的盘根错节了。

问:那么这个过程得花多久呢?

答:要看你累积了多少需要清除的习性反应,还有你练习得是否精进。你无法衡量过去累积了多少盲目反应,但你可以确定,你愈认真练习,就愈快迈向解脱。坚定不移地继续朝目标努力,达到目的地的时刻终会来临——很快就会来,不会很慢!

故事:就只是看

有一位隐世的修行者,住在靠近现在孟买的地方,他是一位修行很好的人。所有遇见他的人,都因为他的内心纯净而尊敬他,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完全解脱的人。

受到这许多的称赞,这人开始相信:“我可能是个真正完全解脱的人。”但是,生性诚实使他谨慎检查自己的心,发现自己的心里仍有染污。当然,只要有染污存在,他就并未达到完全解脱的境界。于是,他就询问向他致敬的人们:“是否有完全解脱的圣人在这世界上呢?”

“是的,”他们回答:“有一位出家人乔答摩,被称为佛陀,他住在舍卫城中,是一位完全解脱的圣人,并且他教导人们达到解脱的方法。”

“我必须去见这位圣人,”这位隐士下定决心。“我必须向他学习完全解脱的方法。”于是,修行者从孟买出发,经过印度中部,终于到达舍卫城,它位于现在北印度的乌塔帕得许(Uttar Pradesh)。到达舍卫城后,他就前往佛陀的内观中心,并询问佛陀的去向。

“不行,我不能等待。我已经没有时间等待!请告诉我他的去向,我要去找他。”

“好吧!如果你一定要去找他,可以顺着这条路走去。他是由这条路出发的。”这位隐士立刻再度出门,到城市的中心。他看到一位出家人正沿街托钵。这位出家人散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平静安详气氛。隐士认为他一定就是佛陀,于是他询问一位路人,也证实了他的想法。

就在街道的中央,隐士走向佛陀,向他顶礼,并且触着佛陀的双脚,“圣者!”修行者说,“我听说您已经完全解脱,而且教导解脱的方法。请把这个方法传授给我。”

佛陀说:“是的,我教导这方法,我可以传授给你。但是,目前的时间和地点都不恰当。请回到内观中心等我,我会很快回去教你这方法。”

“不!圣者,我不能等。”
“你不能够等半个小时吗?”

“不行!圣者,我不能再等!可能在半个小时内,我就会死去,或你会死去,或是,我对你的信心会完全消失,那么我就学不到这个方法了。圣者!现在就是时候,请您现在就教导我吧!”

佛陀注视他,并且发现到:“是的,这个人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在几分钟内将会过世。他必须在此时此地得到法的教导。”可是,在这马路中间如何传法呢?佛陀只说了几句话,但是,这些话包含了所有的教导:

当你看时,就只是看,当你听时,就只是听;当你嗅、尝、触时,就只是嗅、尝、触;当你认知时,就只是认知。
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时不要有价值判断,也不要有因循旧习的分别心。当我们开始判别某一个经验是好或坏时,过去的盲目反应,会使我们以扭曲的角度来看事情。为了让心从各种束缚中解脱,我们必须学习不经由过去的习性反应来判断事情,而只是保持觉知,不作价值判断,不起习性反应。

由于这位隐士的心已经非常清净,所以几句话的教导已经足够了。这在马路和旁边,他坐下来,集中注意力观察自己的身心,不作任何价值判断,不起任何习性反应;他中是单纯地观察自己身心内的种种变化。在他活着的最后几分钟内,他达到了最终的目标,成为一位完全角的觉悟者。(注四)
h
happilyeverafter
171 楼
信佛是指相信佛说的就是真理,并且坚持按照佛说的去做去生活。。。

如果你读经的目的只是想要排遣心中郁闷,那么一旦心中积累的郁闷散去,自然就不会想读经啦,不是吗?


  WC1999 发表于 6/29/2015 4:07:06 PM
金刚经中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佛说的不是真理, 佛说的是指向真理, 如果月是真理, 那么佛陀就是指向了它, 如果说佛陀说的是真理, 那么就是把他的手
当作真理了, 而忽视了月
h
happilyeverafter
172 楼
《生活的艺术》The Art of Living

VIPASSANA MEDIATION —— 葛印卡老师所教的内观 As taught by S.N.Goenka

第一章 探索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安详与和谐,因为这些正是我们生命中所缺乏的东西。人人都希望快乐乐,而且把快乐视为我们的权利。然而快乐这个目标,是我们努力争取,却鲜少获得的。任何人都曾经经历过生命中的不如意-——激动、烦躁、不和谐、痛苦。即使眼前这一刻,并没有什么不如意,但我们都记得,那睦不如意的事曾经如何折磨过我们,也可以预见,会有再发生的时候。最后,每个人都得面对死亡的痛苦。

我们不会将自己的不快乐只局限在自己的身上;反而不断地将自己的痛苦倾倒在他人的身上。一个不快乐的人,会使得他的周遭,充满焦虑不安的气氛,任何人进到那个环境中,也会感到激动和不快乐。就这样,个人的紧张不安,汇集成整个社会的紧张不安。

处处不如意,这就是生命的根本问题:不想要的一再发生,想到的却渺不可得。而我们对这种种缺憾的形成和前因,却又一无所知。正如我们对自己从哪里来、往何处去,也茫然无知一样。

二千五百年前,在印度北部,有一个人决心探究这个问题,以了解人类的痛苦。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尝试了多种的途径之后,他发现一种方法,可以洞见自身的实相,并体验到前苦中解脱的大自在。在达到解脱自在、远离忧悲苦恼的最高目标之后,他奉献自己,终其一生帮助人们依他所发现的方法修习,以走上解脱之道。

这个人-——悉达多?乔答摩(Siddhattha Gota-ma),人们所尊称的“佛陀”,也就是“觉者”, -——一个觉悟的人,就像所有伟大的导师一样,他也成为传说中的主角。尽管人们在故事中对于他的事迹、或是不可思议的神通,有多么出神入化的描述,但是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佛陀从来没有自称是神,或是得到神的启示。他的所有特质,都是人类本质发挥尽善尽美、超凡入圣的结果。在此,只要我们能照着佛陀的方法去实践,任何人都有可以达到同样的成就。

佛陀并不教导教派、哲学、或是信仰的体系。他称他的教导为“法”(Dhamma),也就是“法则”,自然的法则。他对于教条或空谈毫无兴趣,而是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放诸四海皆准、实际可行的解决之道。他曾说:

    我一向所教导的,就是苦和苦的止息。(注一)

佛陀不谈任何与离苦无关的话题。

佛陀强调,他所教导的,不是他的创造发明,也不是经由神迹显现的。他所教导的只是真理、实相,是经由自身的努力而发现的。在他之前有许多人发现过这真理;在他之后也会有许多人发现。他声明真理不是他个人所专有的。

他也不要我们因为别人信仰他,或是因为他的教导看来十分合理,就肯定他的教导具有权威性。相反地,他曾说,对没有亲身经验的事要存疑,并且加以检验,这才恰当,他说:

不要只是因为有人这么说,或是传统如上,或是约定俗成,或是经典记载就轻易相信。不要只透过演绎或推论、或是只看表象、或是因为某种偏见、或因某种见解值得称许、或是因为你的老师这么说,就轻易接受。只有当你自己直接了知:“这些做法是不好的、引人非议的、智者不取的;若是照着去做就会导致伤害及痛苦”时,就应当舍弃。而只有当你自己直接了知:“这些做法是好的、无可非议的、智者赞许的;若是照着去做就会带来幸福快乐”时,就应当接受并实践。(注二)

个人对真理的亲身体验才是最佳凭据,不应该单凭信仰就接受任何东西,而应细察它是否合理、实际、有益。同样地,我们也不能仅藉推理检视的方式就在知性上完全接受某种教导。如果我们想从真理中获益,就必须直接去体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知识它是真实不虚的。佛陀一再强调,他只教导他亲证的真理。他也鼓励众生培养这种智慧,做自己的依靠:

    你们每个人,应当以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皈依,不以任何他物为皈依处;以真理为岛屿,以真理为皈依,不以任何他物为皈依处。(注三)

生命中唯一真正的皈依、唯一可以立足的根基、唯一能够给我们适当的引导和保护的,就是真理、法、自然的法则,由自己亲历亲证的真理。因此佛陀在教导中,一直都重视对真理的直接体验。佛陀将其亲身验证的真理,尽可能解释清楚,让众生能作为依据,各自努力以了悟真理。佛陀曾说:

    我所教导的正法,并没有对内、对外之分。我手中没有任何保留。(注四)

佛陀并没有对特定的少数人传授秘法;相反地,他只想用最浅显易懂、最广为接受的方法,来说明自然的法则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佛陀对于建立教派或以他为中心的个人崇拜,也同样不感兴趣。佛陀一再强调,传法人的个性与法比较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佛陀只想教导人们从痛苦烦恼中解脱,并不想将众生变成盲从的信徒。佛陀曾对一个崇拜他的信徒说:

    见到我这个终将腐朽的躯壳,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凡是见到法的人,就见到了我;凡是真正见到我的人,就见到了法。(注五)

无论这个人多么神圣,对他的坚定信仰并不足以使我们解脱。缺少了对实相的直接体悟,就不可能解脱、得救。因此,真理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讲述真理的人。我们崇敬教导真理的人,但是最能表达我们对他完敬的方法,就是自己努力去体悟真理。人们在佛陀即将入灭时,赞扬他的伟大,但佛陀说:

    歌功颂德并不是对觉者恰当的赞扬方式,他不是表达敬意的好方法。若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能够坚定不移、自始至终走在法在大道上,以正确的方式努力修持,才是对觉者至高无上的敬意。(注六)

佛陀所教导的是每个人都能够遵循的正道。他称此为“八圣道”,也就是由八相相互关联的部分所构成的修持方法。这条道路之所以神圣,是在于任何走上这条正道的人,都一定会成为拥有高尚心灵的圣者,远离痛苦烦恼。

这是一条洞察实相本质的大道、一要了悟真理的正道。为了要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必须能如实地观察。我们必须学会认清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实相,并且穿透表层,觉察较细微的实相,再进一步了解最终的实相,最后终能体证到自我痛苦中解脱的真理。无论我们如何称呼这个解脱的真理。无论我们如何称呼这个解脱的真理-——是涅槃(nibbana)、天堂或其他名称-——这都不重要;重要是的去亲身体验。

唯一能够直接体验真理的方法,就是向内观照,观察自己。有生以来,我们早已习惯向外看,我们总是对外在的人与事深感兴趣,却很少检验自己,检验我们的身心结构、我们的行为、自身的实相。因为,我们对自己始终一无所知。我们不了解无明(avijja)对我们造成多大的伤害;也不知道,我们一直都被自己内在未觉知的力量所奴役。

要领悟真理,必须将这内在的黑暗驱走。我们必须洞察自身的本质,才能了解存在的本质。因为,佛陀所指出的,是一条向内观照、自我觉察的道路。佛陀曾说:

    就在这具有心识的六尺之躯,揭示了宇宙、宇宙的生起、寂灭、以及走向寂灭之道。(注七)

整个宇宙及其运作的自然法则,都必须在我们自身体验。也唯有在自身内部,才能体验。

这条正道也是一条清净之道。我们探究内在的真理,不是出于知性的好奇,而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透过对自身的观察,我们第一次觉察到那些受制约的习性反应、那些遮蔽了我们的心眼、隐藏了实相、制造痛苦的种种偏见。我们看清累积在内、令我们一直焦躁不安、痛苦烦恼的紧张压力;而且我们也体认到,它们是可以去除的。渐渐地,我们学会如何让他们分解消融,而我们的心就变得清净、祥和、快乐。

这条正道是一个需要持续不断认真修持的过程。突如其来的进展可能会发生,但那是努力不懈的结果。我们必须要按部就班地练习;然而,每向前迈进一步,其利益都是立刻可见的。我们并不是心存企盼地走上这条道路,寄望累积一些只有来世才可享用的福德;或是渴望死后能进到人们所想像的天堂。修持的益处应该是具体、清晰、有助于己、而且可以在当下体验的。

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导必须靠实修。仅仅对佛陀或者他的教导充满信心,是不能够帮助我们从痛苦中解脱的,对这条正道只有知性上的了解,也同样无济于事。只有当信心与知性上的了解,能激励我们开始步上实修之路时,它们才有意义。唯有实修佛陀的教导,才会有具体的结果,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佛陀曾说:

有人也许能背诵许多经文,但是如果他不去实践那些教导,这样一个人只说不做的人,就好像一个牧童,只是去数别人养了几头牛一样:他无法享受到追寻真理的回馈。

    有人也许只记得经文中的只字片语,但是如果他过着如法的生活,从起点至终点,他都在正道上步步前进,那么他就能享受到追寻真理的回馈。(注八)

这条正道一定要去实践,佛陀的教导一定要去落实,否则就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表面功夫。

要实修佛陀的教导,并不是非得称自己为佛教徒不可。称呼无关紧要。痛苦人人皆有,没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痛苦的有效解药,必能够适用于每一个人。这个实践的方法,也不是仅限于远离红尘、归隐山林的修行人。诚然,要让自己专心一意地学会如何去练习,是需要投注一段时间;但是一旦学会了这个方法,就一定要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个为了追寻正道而出家、卸下俗世责任的人,有机会更精进地修持、更深入地彻底了解这教导,因而可以有较快的进展。相对地,一个过着世俗的人,周旋于众多的责任之间,只能够以有限有的时间来练习,但是无论是出家或在家,我们一定要懂得运用正法。

只有实际被运用的正法,才有效用。如果这真是一条从痛苦走向安乐的道路,那么随着我们不断精进练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会变得愈来愈快乐、和谐、对自己无所求。同时,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应该会变得愈来愈安详和谐。我们不仅不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反而应该能够产生正面的作用,促进众人的快乐和福祉。要步上解脱之道,我们必须过正法的生活,过真理、清净的生活。这才是实践佛陀教导的最佳方法。当正法被正确地实践时,它就是生活的艺术。

问题与回答

问:你不断提到佛陀,你是在宣扬佛教吗?

答:我对于教派、主义等不感兴趣。我教导正法,而正法也就是佛陀教导我们的。佛陀从未教导任何的主义,或是派别教条。他所教导的东西-——生活的艺术-——使每一种出身背景的人,都能够获得利益。生活在无明当中,对每个人都是有害的;而培养智慧,则是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所以,人人都可以练习这个方法,并且从中获得好处。一个基督徒会成为好的基督徒;一个犹太教徒会成为好的犹太教徒;一个回教徒会成为一个好的回教徒;一个印度教徒会成为好的印度教徒;一个佛教徒会成为好的佛教徒。一个人必须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否则永远无法是一个好的基督徒、好的犹太教徒、好的回教徒、好的印度教徒、好的佛教徒。如果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问:你谈到习性(制约)。这种训练会不会也是一种对心的制约,虽然它是一种正面的制约?

答:恰好相反,它是一种去除习性(制约)的过程。不是勉强将任何东西加诸于我们的心上,而是自自然然地除去不净的杂质,留下善的、正面的品质。透过负面情绪的清除,呈现正面的品质。而正面的品质就是纯净的心的本来面目。

问:但是在某一段时间里,以特定的姿势打坐,而且用某种方式引导注意力,就是一种制约啊!

答:如果你把它当做游戏,或是一种机械化的仪式,那么没错-——你是在制约你的心。但这样是错用了内观。正确地练习内观,它就能使你直接亲证真理,而由于这种亲身的验证,了悟就自然而然地开展,而能将所有过去的习性拔除。

问:像这样不问世事,只是整天坐在那里禅修,不是很自私吗?

答:如果最终的目标是这样,那的确很自私。但是禅修只是一个方法,帮助我们达到一个绝不自私自利的目标;一个真正健康的心。当你生病了,你住院以图复原,你不是到医院待一辈子,你只是在那儿调养身体,然后才能健健康康地来面对日常生活。同样地,你参加内观课程,以得到心灵上的健康,然后以健康的心灵,在日常生活当中,为自己及众生谋福利。

问:即使面对他人的痛苦,仍然保持快乐和安详-——这样岂不是完全麻木不仁吗?

答:对于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并不是说你自己必须变得伤心难过。相反地,你应该保持冷静和平稳,如此一来,你才能采取行动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如果你也跟着伤心难过,徒然增加你周围的不快乐,既帮不了别人,也帮不了自己。

问:为什么我们不能生活在安详之中?

答:因为缺乏智慧。没有智慧的生活,是一个充满错觉的生活,它焦燥不安、充满痛苦。我们的首要责任,是过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对自己以及他人都有益的生活。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我们觉察自身、觉察真理的能力。

问:为什么非要参加十日课程来学这个方法?

答:嗯,如果你能参加更长的课程,那就更好了!但是要掌握这个方法的纲领,至少要十天的时间。

问:为什么在十天当中,我们必须留在上课的场地内?

答:因为你们是在这里动一项心灵的手术。身体的手术必须在医院里进行、在一个不会受到感染的手术室里。在这课程的场地内,你能够不受外界任何干扰地进行心灵的手术。当课程结束,手术完成的时候,你就可以再一次面对外在的世界了。

问:这个方法能治愈身体上的不舒服吗?

答:可以,但那是副产品。当心理压力消失时,许多受心理影响的身体疾病,自然不药而愈。如果心情激动,会发生身体上的疾病。当内心变得平和清净,身体上的疾病就自然而然地清除了。但是如果你把目标定在治病,而不是净化内心,那就两样都得不到。我发现那些参加课程,但一心想治病的人,整个课程期间,都将注意力放在他们的身体的不适上:“今天有没有好一点?没有,没有好一点……今天有没有进步一些?没有,没进步!”整个十天就这样浪费掉了。但是,如果只想净化内心,那么因为内观,很多疾病就会自动痊愈。

问:您认为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答:从痛苦烦恼中解脱出来。生而为人,有殊胜的能力,能够深入内在、观察实相,并从痛苦中脱离出来。不去运用这个能力,就是浪费生命。好好运用它,过一个真正健康、快乐的生活!

问:您谈到充满负面情绪。如果是充满正面的东西呢?譬如说,爱?

答:你所说的“正面的东西”,就是心的本来面目。当心中没有了烦恼习气,就会时时充满爱-——纯净的爱-——你会感到安详和快乐。如果将负面情绪除去,剩下的就是正面的东西、就是清净。愿全世界都沉浸在这清净之中!



故事:自己走这条路

古印度北方有一个叫沙瓦提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观及听闻其说法的中心。这一位年轻人每天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哪此过了好多年,年轻人却从未将佛陀的教导付诸实行。

数年后的某个晚上,年轻人提早到了,发现只有佛陀一个人,便走向佛陀说:“佛陀,我心中常常生起一个疑问!”

“哦?在法的道路上是不应该有任何疑问的,让我们来理清它们吧,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佛陀,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来您的内观中心。我注意到在您的周围,有许多出家的比库、比库尼,还有为数更多的在家居士,或男、或女。其中一些人已经持续地来您这儿好几年了。我可以看出,有些人已经确实达到了最终的阶段;相当明显地,他们已全然解脱了。我也看到有些人的生活确实获得改善,虽然我不能说他们已完全地解脱,他们活得比以前好。但是佛陀啊!我也看到秀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还是跟以前一样,有些时候比他们甚至更糟,他们一点都没有改变,或者是他们并没有更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佛陀?人们来见您这样一位伟大、全然觉悟、如此有力量又慈悲的人,您为什么不用您的法力与慈悲,让他们全都解脱叫?”

佛陀微笑着说:“年轻人啊!你住哪儿?你打哪儿来的啊?”

“佛陀,我住在沙瓦提城,就是这?高沙喇国的首府。”

“是啊,可是你的样子看起来不像是沙瓦提城的人。你的故乡在哪儿啊?”

“佛陀,我从一个叫王舍城的都市来的,是马嘎塔国的首府。我在几年前来到沙瓦提城定居。”

“那你是不是断绝了所有与王舍城的联系呢?”

“没有,佛陀,我在那里还有亲友,而且也还有生意的往来。”

“那么你一定要时常往来沙瓦提城与王舍城之间了?”

“是的,佛陀,我一年要到王舍城好几次,然后再回到沙瓦提城来。”

“既然你已经往返沙瓦提城与王舍城之间许多趟了,你应该很清楚这条路了吧?”

“是啊,佛陀,我非常清楚这条路,甚至可以说,既然蒙上我的眼睛,我一样可以找到去王舍城的路,因为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次了。”

“那么那些非常了解你的朋友,他们一定知道你来王舍城,然后定居在此地吧?他们也一定知道你经常往返于王舍城吧,而且你也非常熟悉从这儿到王舍城的路吧?”

“是啊,佛陀,所有和我走得比较近的人都知道,我常去王舍城,而且也非常熟悉那条路。”

“那么一定有人会来向你请教到王舍城的路。你会不会隐瞒一些不说,或是会解释清楚呢?”

“有什么好隐瞒的呢,佛陀?我会尽我所知告诉他们:你们要先往东走到波罗捺斯城,然后继续往前走到菩提伽耶,然后就到了王舍城。我会非常明白地告诉他们,佛陀!”

“那么你给了他们详细的解释之后,所有这些人是否都到达了王舍城呢?”

“那怎么可能呢,佛陀?只有那睦从头到尾走完全程的人,才能到达王舍城。”

“这就是我想向你解释的啊,年轻人!人们来见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已经对这条路线非常熟悉。他们来问我:‘什么是通往涅槃,通往解脱的道路?’而我有什么好隐瞒的呢?我很清楚地路他们解释:‘就是这条路。’如果有的只是点点头说:‘说得好,真是一条正道’,可是一条也不踏上这条路;‘真是一条绝妙的正道啊’,可是不费劲去走完这条路。那么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到达最终的目标呢?”

“我不会把人扛在我的肩上,带他到最终的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把人扛在肩上背到最终目标。基于爱与慈悲,他顶多会说:‘就是这条路,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你也这样做,也这样走,你就能到达最终的目标’。但是每一个人都得自己走,自己走这正道上的每一步路。如果你往前一步,你就接近目标一步;如果往前走一百步,就接近目标一百步;如果走完了全程,就到达了最终的目标,你得自己走这条路。
h
happilyeverafter
173 楼
《生活的艺术》The Art of Living

VIPASSANA MEDIATION —— 葛印卡老师所教的内观 As taught by S.N.Goenka

第四章 问题的根源

佛陀曾说:

     一定要探究痛苦的真相至源头。(注一)

在他证悟的那个晚上,以坚定的意志力坐着发誓:若不能了解苦的起源以及如何将苦拔除,誓不起座。



他清楚地看到,痛苦确实存在。无论它令人感到多么的不愉快,这是无法逃避的事实。随着生命的开始,痛苦也就开始了。我们记不起在母胎内的情形,但是一般的经验,都是我们号啕大哭的从母胎来到人世。出生时极大的创痛。

既然生命开始了,我们每个人都一定会经历生病和年老的痛苦。然而。无论我们病得多重,无论我们病得多重。无论我们如何老迈,哀弱,没有那个人想死,因为死亡是极大的痛苦。

一切众生都必须面对这些痛苦。我们在生命历程中,都一定会经历其它的痛苦,各种身体或心灵的痛苦。我们在痛苦中煎熬。而得不到快乐。我们得不到想要的,不想要的却反而降临到我们身上,所有着些情形都是痛苦。

这种种的痛苦,对于以个深思过痛苦的人而言,都是很显然的。但是成佛前的佛陀,对于这种理性局限的阐述,并不满意,他继续向自身内在探求,去体会痛苦的真正本质,他发现:

     对五蕴的执著是苦。(注二)

就非常深的层面而言,痛苦是我们每个人对于这个身(色蕴)和心(识蕴。想蕴,受蕴,行蕴)过度执著。人们对自己这个个体----身和心----有强烈的执取;而事实上,这个个题只是不断变化的过程而已。这种对自身的不实想法的执取,对一种事实上不断生灭的东西的执取,就是苦。

执取

执取有好几种。第一种就是习于追求感官享乐的执取。上了毒瘾的人之所以会吸毒,是因为他想体会毒品在他身上造出来的愉快感受:虽然他知道吸毒只会加深他的毒瘾。同样地,我们对于贪爱这个习性,也上了瘾。一旦某个欲望满足了。我们就生起了下一个欲望。所执取的对象其实是次要的,事情的真相是,我们渴求这种贪爱的状态能不断地持续,贪爱本身又会在我们身上制造愉悦的感受,而我们希望愉悦的感受能不断延续。结果,贪爱本身成了我们无法打破的习惯,一种瘾。就如同了上毒瘾的人,会渐渐对他所吸的毒品麻木。因为需要更大的剂量,才过瘾一般,如果我们的贪爱愈去满足就愈强烈。像这样,我们永远无法止息贪爱。而只要我们有贪爱,我们就不可能快乐。

另一个很大得执著,就是对我的执著,这个自我,这个我们认同的自我形象,对每个人而言,我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我们象是周围满布铁屑的磁铁;自动地将铁屑以自己为中心派成圆形;我们不假思索全都本能地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这个世界,祈求吸引愉快的事物。排除不愉快的事物。但是没有任何人是独自生存在这个世上的;某个“我”一定会和另一个“我”起冲突。每个人所制造出来的圆形,都会被别人的磁场所干扰,而我们自己也会被吸引或被排斥。其结果只有不快乐与痛苦。

我们的执取,也并非仅限于“我”;我们执取延伸到“我的”,任何属于我们的东西。每个人都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产生很大的执取,因为它与我们无关。这些东西增强了“自我”的形象。如果这个所谓“我的”,是永恒不变的,而且这个“我”可以万古常存,永远享有我的,那么这种执取就不会造成任何问题。但是事实上,我和我的迟早会分道扬镳。离别的时刻一定会来临。当时候到了,若对我的执取愈深,痛苦就会愈强烈。

更近一步地延伸执取,就是对“我得见解,信仰”的执取。无论它们真正的内容是什么,无论正确或错误的,只要对它们产生执取,就一定会不快乐。每个人都深信,自己的见解和传统是最好的,一旦有人批评,我们就会十分不悦。如果我们想要解释自己的看法,别人却不接受,我们也同样会十分不快乐。我们没有认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辩论谁的意见正确,并无意义。比较有益的办法,是将任何成见放在一边,试着去看清真相。但是我们无法做到放弃对自己见解的执取,因而我们一直不快乐。

最后,是对宗教仪式和典礼的执取。我们常强调宗教的外在形式,而较不重视其所蕴含的精髓;而且我们通常会觉得,不遵行这些典礼仪式的人,绝不是一个真正虔诚的信徒。我们忘了,缺少了宗教的精髓,它的形式层面只是空壳子。如果一个人心中始终充满愤怒,狂热和恶意,那么虔诚的课诵或遵行仪式是没有用的。真正虔诚的信仰,是培养内心虔诚的态度。也就是心得净化,对众生的爱和慈悲,但是对宗教外在形式的执取,导致我们对形式的重视,远超过对其精髓的重视。我们忽视了宗教的本质,致使我们沉沦在苦海之中。

无论是何种痛苦。所有的痛苦都与这里所提的某种执取相关。执取和痛苦同时存在。

缘起法则

是什么造成执取呢?执取是如何生起的呢?未来的佛陀(指悉达多王子)分析他自己本身而发现执取的形成,是由于刹那刹那喜爱与厌恶心理的习性反应。这些短暂,无意识的心理反应,一刻接着一刻地不断重复加强,形成强大的引力和推力,形成我们所有的执取。执取其实就是刹那刹那的习性反应所发展出来的形态。这就是痛苦的直接成因。

是什么造成喜爱和厌恶的习性反应呢?他深入观察之后看出,习性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感受。我们感受到愉快的感受,便开始喜欢它;我们感觉到不愉快的感受,便开始讨厌它。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它们是如何生起的呢?他更近一步向内检视,他发现:感受的生起,是由于接触----眼睛接触到影像:耳朵接触到声音;鼻子接触到气味;舌头接触到味道;身体接触到可触知的东西;心接触到念头,情绪,想法,想像或记忆。我们经由五种感官以及心体验到这个世界。每当某种对象物体或现象接触到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之一,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就生起了。

那么,为什么接触会发生呢?未来的佛陀看出,因为有六根(五种感官以及心)的存在,接触就会发生。这世界充满不计其数的现象:影像,声音,气味,味道,可触知之物,各种念头和情绪(即六宝:色,声,香,味,触,法)。只要接收的六根运作正常,接触是无可避免的。

那么为何有六根的存在呢?因为它们是来自身心之流(名色)。而为什么有这身心之流呢?它是由何而起呢?未来的佛陀了解,这种过程的生起,是由于“识”,这是一种将世界分为能知和所知,主体和客体,“我”和“他”的认知行为。由这种划分,就有了个体的“出生”。每一个片刻,识一生起,就有某种特定的身,心的形式。在下一个片刻,识又变成一个稍微不同的形式。在人整个存在的过程中,识不停地流动,变化。最后到了死亡的那一刻,识仍不停止,毫不间断,心识在下一个片刻中,又变成一个新的形式。从一个存在到下一个存在,生生世世,心识之流持续不已。

那么,是什么形成这心识之流呢?他看到,心识之流的生起,是由于习性反应。心片刻不停地起习性反应,每一个习性反应都是心识之流的推动力,使它延续到下一刻。习性反应愈强烈,它供给的推动力就愈大。片刻间的轻微习性反应,只能让心识之流持续片刻。但是刹那刹那好恶的习性反应,如果强化成为贪爱或瞋恨,它的力量就增强,使心识之流持续好几个片刻,好几分钟,甚至好几个小时。如果贪爱,瞋恨的习性反应更进一步加强,就会让心识之流持续数天,数月,数年。如果一个人增强终其一生,都不停地重复,强化某些习性反应,这些习性反应所形成的力量,会让心识之流,不仅从此刻持续到下一刻,从一天持续到另一天,从一年持续到另一年,甚至从此生持续到来生。

而这些习性反应是由何而生呢?他观察实相的最深层而了解到,习性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无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生起习性反应的这个事实,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对象生起反应。我们对存在的无常,无我的性质完全无知;我们也同样不知道自身的本质,我们盲目地起反应。因为不知道我们已起了习性反应,我们持续地盲目反应下去,并且任由它们愈演愈烈。因此,由于无知,我们被困在习性反应的牢笼中。

这就是痛苦之轮开始转动的方式:

     若无明生起,习性反应就发生(行缘识);
     若习性反应生起,心识就生起(行缘识);
     若心识生起,心和身就生起(识缘名色);
     若心和身生起,六根就形成(名色缘六处);
     若六根生起,接触就发生(六处缘触);
     若接触生起,感受就发生(触缘受);
     若感受生起,贪爱,瞋恨就产生(受缘爱);
     若贪爱,瞋恨生起,执取就产生(爱缘取);
     若执取生起,未来的存有就形成(取缘取);
     若未来的存有形成,生就开始(有缘生);

     若有了生,就有老,死,愁,叹伤,身心之苦,优以及恼(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

     如是大苦蕴聚生起了。(注三)

就是这因果链----缘起的法则-----将我们带到目前存在的状态,并且对一个有苦的未来。

终于,他清楚了解真相;痛苦始于对自己本身的实相无知,对所谓的“我”的这个现象的愚昧无知。而苦的下一个起因,就是心的习性反应。我们被无明所蒙蔽而累积贪爱,瞋恨的反应;盲目反应发展为执取,导致种种不快乐。这种盲目反应的习惯就是业,塑造了我们的未来。而习性反应之所以生起,是由于对自己性质的无知。无知,贪爱和瞋恨是生命中所有痛苦的三大根源。

离苦之道

未来的佛陀(指,悉达多王子)在了解了苦及苦的起因之后,他所面对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止息苦?他想到业的法则,因果的法则: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故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注四)

每一件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若因缘灭,则结果亦灭。这种么一来,可以将苦生起的过程逆转:

     若根除无明,并将其完全止息。习性反应就止息(无明则行灭);
     若习性反应止息了,心识就止息了。(行灭则识灭);
     若心识止息了,心和身就止息了。(识灭则名色灭);
     若心和身止息了。六根就止息了。(名色灭则六处灭);
     若六根止息了,接触就止息了(六处灭则触灭);
     若接触止息了,感受就止息了(触灭则受灭);
     若感受止息了,贪爱,瞋恨就止息了。(受灭则爱灭);
     若贪爱,瞋恨止息了,执取就止息了(爱灭则取灭);
     若执取止息了,未来的存有就止息了;(取灭则有灭);
     若未来的存有止息了,生起就止息了(有灭则生灭);
     若生止息,老,死,愁,叹,身心之苦,忧以及恼就止息了。(生灭则老,苦,愁,叹,苦,忧,恼灭);
     如是大苦蕴聚止息了。(注五)

如果我们不再有无明,就不再有盲目的习性反应,也不会有随之而来的各种痛苦。而一旦不再有痛苦,我们就能体验到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快乐。痛苦之伦就转成解脱之轮。

这就是悉达多。乔答摩所悟证的。这就是他对终生所教导的。他说:

     你做了不对的事情,
     就污染了自己;
     不做不对的事情,
     就净化了自己。(注六)

每个人对于造成自己痛苦的习性反应,都要负起责任。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才能学会如何灭苦。

连续的存在之流

佛陀用“时而缘起”之轮,解释轮回([6]的过程。在佛陀时代的印度,这个概念是普遍接受的事实。对今日许多人而言,它似乎是一种非常怪异,甚至难以理解的理论。然而,在接受或否定它之前,应该先了解它是什么,不是什么。

轮回是一个重复的循环,是前世和来生的延续。我们的行为是驱使我们生生相续的动力。每一生的卑下和高贵,取决于我们过去行为的低劣和高尚。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概念和许多宗教所教导的,根本上并没有不同。认为有一个未来的存在,在那儿,我们会因为此生的所作所为而得到赏罚。然而佛陀体悟到,即使最尊贵的境界,痛苦依然存在。因此,我们的努力,不应该是为了求得幸福的来生,因为没有任何来生是全然幸福的。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从痛苦的循环中释放出来,就会体验到纯然的快乐,远胜于任何世俗的项链。佛陀教导我们就在此生体证此种快乐的方法。

轮回并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有一个不变的灵魂或自我,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中转世投胎。佛陀说,恰恰不是这样。他强调没有一个恒久不变,生生世世接续不已的实体:

     就如同牛奶从乳牛而来;凝乳从牛奶而来;奶油由凝乳而来;清奶油由粗奶油而来,精制奶油由清奶油而来。当它是牛奶的时候,不会被认为是凝乳,或是粗奶油。或是清奶油,或是精制奶油。同样地,无论何时,只有现在的存在状况是真的,而非过去的或未来的存在状况。(注七)

佛陀认为,并非有一个固定的自我,在生生世世中一再轮回;但也并非没有前世或仅来生。相反地,佛陀体悟到并且教导我们:只要我们的行为不断给这个过程推动力,这个存在的过程是会一个接续一个存在下去的。

即使有人相信这一辈子是唯一的存在,仍是与缘起之轮有所关联。每一刻当我们对自己的盲目反应茫然无知,我们此时此刻就会体验到痛苦。如果我们能除去无明,不再盲目反应。我们就可以在当下体会到安详。天堂和地狱就存在于此时此地,它们可以就在今生,在此身内体验。佛陀曾说:

     即使有的人认为没有其他的世界,行善行恶在未来并没有赏罚,但是一个人可以就在此世过得快快乐乐。只要他能让自己远离憎恶,恶念以及焦虑。(注八)

无论是否相信前世或来生,我们仍须面对此世由于盲目反应所引起的问题。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立刻去解决这些问题,采取步骤终止盲目反应的惯性,以终止我们的痛苦,并且当下体验解脱的快乐。

问题与回答

问:难道没有好的贪爱或瞋恨吗------例如痛恨不义,渴望自由,恐惧身体上的伤害?

答:瞋恨和贪爱绝不可能是好的。它们只会让你紧张,不快乐。如果你行动的时候心怀贪爱或瞋恨,也许目的是值得的,但你却是用不健康的方法去完成。当然你必须行动以保护自己免于危险。但若是出于恐惧而为之,则会生成恐惧的情结,长此以往将会伤害到你自己。或是出于愤恨之心,即使成功地战胜了不义,但是愤恨却变成了一种有害的心理情结。你必须对抗不义,你必须保护自己免于危险,但是你可以用一个平衡而不紧张的心去做。以平衡的心,出于对众生的爱,你可以努力达到好的结果。心得平衡永远有帮助,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

问:想起到一些物质的东西,来让生活过得更安适一点,这有什么不对呢?

答:如果那种需要是真的,就没有什么不对,只要你不对它产生执著。例如说,你口渴,想喝水,这里面就没什么不对的。你需要水,所以你采取行动,拿到水,而解了渴。但是如果它变成一种非得到不可得执取,就没有一点帮助,反而会伤害你。任何你需要的必需品,你正当以求。如果无法得到,就微笑着用别的方式再试一下。如果成功了,就要以不执取的心态来享受你得到的成果。

问:对于计划未来,也是贪爱吗?

答:同样的,衡量的标准是看你有没有执著于你的计划。人人都会预先设想未来。如果你的计划没有成功,就哭哭啼啼,该知道,你产生执著了。但是如果你不成功,仍然可以微笑地想:“嗯,我已经尽了全力。所以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下次再试就是了。“-------这就是不执著,你也能常保快乐。

问:停止“缘起之轮”,听起来像是自杀、自我毁灭。我们为什么要那样呢?

答:想毁灭自己的生命是绝对有害的,如同生命的贪恋也一样有害。相反地,我们应该学会顺其自然,不贪恋任何东西,即使是解脱(也不贪恋)。

问:但是你说,一旦习性反应之链最后终止了,再生也就停止了。

答:是的,但那是未来久远的事。好好关心此生吧!不要担心未来。把现在的日子过好,未来自然会好。确实,当所有造成新生命的习性反应都止息了,生死的过程就停止了。

问:那么这不就是毁灭、灭除吗?

答:是“我”这个幻相的毁灭,是痛苦的灭除。这就是“涅盘”这个字的意义:燃烧的止熄。每个人都片刻不停地在贪爱、嗔恨、无明中燃烧。当燃烧停止,痛苦也就停止了。那时所剩的只有正面的东西。但是要用语言文字加以形容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是超越感官范畴的。你必须在此生中体验它,才能知道那是什么。那时,对毁灭的恐惧就消失了。

问:那时心识会怎么样呢?

答:何必担忧那个呢?思考某种只可体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是毫无帮助的。这只会令你忘了真正的目的是努力达到目标。当你达到那个阶段,你会乐在其中,所有的疑问都会一扫而空,你再也不会有任何疑惑了。努力去达到那个阶段吧。

问:对这个世界没有执取,人们怎么生活下去呢?如果父母什么都不执取,他们可能会对孩子漠不关心。人怎么可能毫不执取地去爱、去过日子呢?

答:不执取并不意味着漠不关心。正确的说法是“圣者的无差别心”。身为父母必须用全部的爱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但没有执取。出于爱心,你做你该做的事。假如你悉心照顾的病人,病情毫无起色,你并不会因此而哭泣,因位那是无济于事的,你试着以平衡的心,找出其它的方法帮助他,这就是“圣者的无差别心”。既不是冷漠以对,也不是以习性反应生起忧虑,而是以平衡的心,采取真正正确的行动。

问:好难噢!

答:是的,这正是你必须要学的。

故事:石头与奶油

某天,有个年轻人哭泣不止地来到佛陀面前,佛陀问他:“年轻人,怎么回事?”

他说:“我父亲昨天去世了!”

佛陀说:“那能怎么办呢?如果他已经去世了,哭也不能使他起死回生。”

年轻人:“是的,这我明白,哭并不能使我父亲再活过来,但我求您能为我死去的父亲做一些事。“

佛陀说:“哦?我能为你死去的父亲做什么呢?“

年轻人:“请想想办法吧!您这么有能力,一定办得到!您看,那些资历尚浅的巫师、术士都会为死者举行某些仪式。只要在人间举行某些仪式,通往天堂之门就会打开,死者便可以进入,得到入境许可证;佛陀啊!您这么厉害,如果您为我死去的父亲作法,他不仅可以拿到入境许可证,甚至可以永久居留-----拿到绿卡!拜托您帮帮忙吧!”

这个可怜的家伙伤心欲绝,听不进合理的话,佛陀决定用其他方法让他明白。所以佛陀就说:“好吧!你去市场买两只壶。”年轻人很高兴,心想佛陀答应替他父亲举行仪式了。他跑到市场买了两只壶回来。佛陀说:“很好,把一只壶装满奶油,”年轻人照做了,“另一只壶装满小石头,”他也照做了。“现在把壶口都封住,”他封好了,“现在把它们丢到池塘里去。”年轻人也照做了,两只壶都沉到水底了,佛陀又说:“现在去拿根大木棒来,敲破这两只壶。年轻人很高兴,心想佛陀正为他的父亲举行非常庄严的仪式。

依照古老的印度习俗。人死后,他的儿子就把尸体带到火葬场,放在柴堆上点火燃烧。当尸体烧到一半时,儿子要拿一根大木棒敲破死者的头颅。根据古老的信仰,只要在人间敲开死者的头颅,通往天堂之门也就打开了。所以年轻人心想:“昨天父亲已被烧成灰了,现在佛陀用敲破泥壶来作为象征。”他很满意这种仪式。

年轻人听从佛陀的指示,拿木棒敲破了两只壶。其中一只壶的奶油立刻浮上来,漂浮在水面上;另一只壶的小石散了出来,沉在水底,然后佛陀说:“好了,年轻人,我所能做的就是这样啰!现在你把那些巫师,术士通通请来唱诵祈祷:‘哦!石头浮上来,浮上来。哦!奶油,沉下去,沉下去!'让我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噢!您在开玩笑吧,这怎么可能呢?石头比水重,只会沉到水底,不会浮上来,这是自然的法则;而奶油比水轻,只会浮在水面上不会沉下去,这也是自然的法则呀。”

佛陀说:“年轻人,你对自然法则了解不少。但你尚未体验这个自然法则:如果你父亲一生的所作所为都像石头一样重,那他必定会往下沉(坠入恶道),谁能让他上升呢?如果都像奶油一样轻,他必定会上升(进入善道),谁能拉他下去呢?”

我们越早体验自然法则,并依照自然法则生活,就能越早脱离痛苦。(注九)
W
WC1999
174 楼
回复 173楼happilyeverafter的帖子

谢谢弟兄贴的信息,都是非常好的!

觉得你现在的问题是应该知道的知识是有了,可就是自己行不出来啊!你看你贴的信息中,禅师很明确地讲了,任何贪嗔痴慢疑都是来自于人自身的习气,与他人外境无关。。。按道理说,你看了我的帖子,有嗔慢疑之心,应该明白这是你自己习气的问题,与旁人无关的。。。可是,你仍旧怪三怪四,认为是他人的贪心,引发了你的嗔心。。。这不是一个修行人应该有的觉悟啊!

可以看出,弟兄你目前的福德资粮不是很够,因此,就算知道正见,也观不透。。。观不透,就不可能放得下。。。建议弟兄多多行善,忍辱,把自己的福德资粮多积累一些吧。。。祝修行顺利,南无阿弥陀佛!
q
quincytkang
175 楼
一点观感,如有得罪请见谅. 感覺happy同學自己的發言都是在字面上邏輯上繞圈子,然後大段轉貼企圖證明自己對,是在展示自己的厲害,修行上应该叫「我慢」吧。LZ MM是實證悟道見法的人,說的話非常中肯,內中透露出对所有人慈悲心.修行路上有这样指月的手指是我们大家的福气.
l
linrt6
176 楼
从来没有读过和佛学有关的东西,但是lz写的很多就是我平时开导自己开导别人的想法啊,只是道理我都懂,有时候会被一下的冲动和钻牛角尖给蒙蔽了,可能修佛就是指时刻提醒自己监督自己吧?
W
WC1999
177 楼
从来没有读过和佛学有关的东西,但是lz写的很多就是我平时开导自己开导别人的想法啊,只是道理我都懂,有时候会被一下的冲动和钻牛角尖给蒙蔽了,可能修佛就是指时刻提醒自己监督自己吧?
linrt6 发表于 6/30/2015 1:19:02 PM

真理本来就是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佛经圣经易经之类的宗教哲学只不过把真理总结归纳,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人。

在生活中没有烦恼的人,啥人啥事都看得顺眼,啥话都听得顺耳,就是明白真理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生活得最幸福,自我欲望最少的一位长辈,她都不怎么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更别提读经了。。。因此,有了智慧,有没有知识就不重要啦,呵呵

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因此,我们才需要修心,学会观察自我的欲望,学会放下自我的欲望。。。这样的话,当有烦恼来袭时,可以及时看破烦恼,放下烦恼,不为所动。。。当我们经历人生的挫折低谷时,才有定力智慧,出淤泥而不染,立洪流而不倒,照样自在幸福地生活!
B
Bady2003
178 楼
感谢mm发这么好的帖子造福众人。真后悔没有早点发现。

mm我私信你了。有时间能看下吗?谢谢

对了有7月专题么?
W
WC1999
179 楼
感谢mm发这么好的帖子造福众人。真后悔没有早点发现。

mm我私信你了。有时间能看下吗?谢谢

对了有7月专题么?
Bady2003 发表于 6/30/2015 6:00:18 PM
嗯,看到你的短信了。。。晚上就给你解卦。

呵呵,正在写七月贴呢,是一个中医养生的帖子,讲舒气静心的。。这是大纲:

中医舒气通心的方法很多,比如拔罐针灸等等。。。这个帖子想讲一些啥辅助工具都不需要的,只要你想做,立马就可以自己开始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1)站桩 2)打坐 3)呼吸的训练 4)吴清忠 - 一招三式 5)中里巴人 - 金鸡独立,跪膝法,敲带脉,壁虎爬行,踏步摇头, 等等 6)萧宏慈 - 拉筋拍打 7)引导术 - 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
j
jenn
180 楼
回复 3楼WC1999的帖子

人一旦修炼出了一颗出世的心,入世的幸福才变成自己手里的风筝,幸福的高低你自己说了算!
.
太经典了!
j
jenn
181 楼
回复 4楼WC1999的帖子

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无缘不聚。
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
不论是善缘、恶缘还是讨债、还债,皆因情缘因果所聚,请随缘善待。

狂赞,佛法精深!
j
jenn
182 楼
姐妹周末愉快。。。 对了,有个事想咨询一下姐妹,我打算七月写中医修心,你觉得这个主意咋样?
  
   WC1999 发表于 6/6/2015 1:11:26 PM

太好了啊!明天去看。太晚了,得睡觉了。现在真是废寝忘食地看mm的帖子。
j
jenn
183 楼
Happy 兄弟的比较难懂, LZ mm的比较适合我这种从未接触过佛法, 但有缘的人。 读了后,瞬间能感悟好多。
就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为 mm 的慈悲心, 想要帮助大家的心而感动。真心希望 mm 能在修行的路上更上一层。
mm说你修行到了瓶颈, 我讲个故事给你听。

狐狸想要修成9条尾巴,就成仙了。他做了无数好事,帮了好多人,长了8条尾巴。但是第九条尾巴总是长了又马上掉了。
狐狸继续修行,第9条尾巴长了好多次, 但都又掉了。 他非常难过,和绝望。有一天,他帮了一个年青人逃过了一难。他问年青人,
他想要什么, 他可以帮他。年青人不象以前他帮过的人一样, 告诉狐狸自己想要的东西。他问, 狐狸,你为什么这么悲伤?狐狸就
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了他。年轻人想了想, 说, 我的愿望就是让你长出第九条尾巴。狐狸果然长出了第九条尾巴,成仙了。

mm 也一定会有机缘巧合,顺利渡过瓶颈期,更进一步的。
瞌睡
184 楼
楼主短短一年多,竟然有这样修心的功力,真是令人羡慕。 很了不起。
虽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走在两条路上。人生苦短,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还是选定一条路,认认真真的走下去。从前我也认为基督教与佛教无有分别,后来领悟不是这样的。也许我以后会改变看法,也许楼主会改变看法。谁知道。
瞌睡
185 楼
楼主能够这样触类旁通,确实很了不起。很有智慧。佛陀在成佛前,也是修了好多法门,最终才找到解脱之道的。但是佛陀修证了这些法门后“知非究竟,舍之而去”。并没有这个也修着,哪个也练着。。。。。
W
WC1999
186 楼
Happy 兄弟的比较难懂, LZ mm的比较适合我这种从未接触过佛法, 但有缘的人。 读了后,瞬间能感悟好多。
就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为 mm 的慈悲心, 想要帮助大家的心而感动。真心希望 mm 能在修行的路上更上一层。
mm说你修行到了瓶颈, 我讲个故事给你听。

狐狸想要修成9条尾巴,就成仙了。他做了无数好事,帮了好多人,长了8条尾巴。但是第九条尾巴总是长了又马上掉了。
狐狸继续修行,第9条尾巴长了好多次, 但都又掉了。 他非常难过,和绝望。有一天,他帮了一个年青人逃过了一难。他问年青人,
他想要什么, 他可以帮他。年青人不象以前他帮过的人一样, 告诉狐狸自己想要的东西。他问, 狐狸,你为什么这么悲伤?狐狸就
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了他。年轻人想了想, 说, 我的愿望就是让你长出第九条尾巴。狐狸果然长出了第九条尾巴,成仙了。

mm 也一定会有机缘巧合,顺利渡过瓶颈期,更进一步的。
jenn 发表于 8/11/2015 1:32:04 AM

呵呵呵,那就谢谢姐妹你这个“年青人”啦。。。
W
WC1999
187 楼
楼主短短一年多,竟然有这样修心的功力,真是令人羡慕。 很了不起。
虽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走在两条路上。人生苦短,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还是选定一条路,认认真真的走下去。从前我也认为基督教与佛教无有分别,后来领悟不是这样的。也许我以后会改变看法,也许楼主会改变看法。谁知道。
瞌睡 发表于 8/11/2015 3:03:46 AM

谢谢姐妹的关心和爱护。。。是的,我的想法在这一年多内飞速变化,一关一关的过,目前慢慢减速,沉淀下来。。。我目前的修心阶段已经过了法执,就是需要依赖文字或是宗教来修心的那一关了。。。任何文字宗教在我目前看来都是工具,是指月的手指。。。我已经很清晰地抬头看到月亮了,何必再花时间低头看众人的手指(包括释迦牟尼老师的手指)呢?因此,我每天只是看着那轮明月,然后观心观自我欲望,并努力放下自我欲望。。。这就是唯一的通往究竟解脱之路啊!

用文字写不同的宗教,只是为了给不同的人来指一下月,希望给不同缘分的人分享一些个人感悟,让众生各取所需。。。其实修心修到一定悟性之后,这些指月的工具就都不需要啦!姐妹还没有过语言文字这一关,因此,害怕我贪多嚼不烂,关心爱护我,我非常感恩姐妹的慈悲心。
瞌睡
188 楼

谢谢姐妹的关心和爱护。。。是的,我的想法在这一年多内飞速变化,一关一关的过,目前慢慢减速,沉淀下来。。。我目前的修心阶段已经过了法执,就是需要依赖文字或是宗教来修心的那一关了。。。任何文字宗教在我目前看来都是工具,是指月的手指。。。我已经很清晰地抬头看到月亮了,何必再花时间低头看众人的手指(包括释迦牟尼老师的手指)呢?因此,我每天只是看着那轮明月,然后观心观自我欲望,并努力放下自我欲望。。。这就是唯一的通往究竟解脱之路啊!

用文字写不同的宗教,只是为了给不同的人来指一下月,希望给不同缘分的人分享一些个人感悟,让众生各取所需。。。其实修心修到一定悟性之后,这些指月的工具就都不需要啦!姐妹还没有过语言文字这一关,因此,害怕我贪多嚼不烂,关心爱护我,我非常感恩姐妹的慈悲心。

  WC1999 发表于 8/11/2015 9:27:30 AM
wow~
j
jenn
189 楼

呵呵呵,那就谢谢姐妹你这个“年青人”啦。。。
  WC1999 发表于 8/11/2015 9:16:09 AM
狐狸这个故事也让我挺感慨的。一个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不停地做好事,普渡众生,众生确毫无感应,那也是无用功。需要有缘人。
W
WC1999
190 楼
狐狸这个故事也让我挺感慨的。一个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不停地做好事,普渡众生,众生确毫无感应,那也是无用功。需要有缘人。
jenn 发表于 8/11/2015 4:33:49 PM

呵呵,做好事本身就应该是无所求的,有缘无缘老天说了算,我只管做就好啦!因此,我当初开贴的时候还会为有缘人多少而劳心,现在写了这么些个帖子,终于把这关给过了,轻松自在地做事就好,再不用劳心啦!
j
jenn
191 楼

呵呵,做好事本身就应该是无所求的,有缘无缘老天说了算,我只管做就好啦!因此,我当初开贴的时候还会为有缘人多少而劳心,现在写了这么些个帖子,终于把这关给过了,轻松自在地做事就好,再不用劳心啦!
  WC1999 发表于 8/11/2015 5:28:17 PM
更进一层了!..........................
e
ecnanif
192 楼
mm这个说法真好,刚刚收到一个坏消息,我自己反思了一下,原来是自己的欲望引起自己的烦恼,这样想坏消息就没那么让我烦恼了。
W
WC1999
193 楼
mm这个说法真好,刚刚收到一个坏消息,我自己反思了一下,原来是自己的欲望引起自己的烦恼,这样想坏消息就没那么让我烦恼了。
ecnanif 发表于 9/17/2015 4:18:31 PM

是的,自我的欲望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呵呵
c
cucumber
194 楼


地藏经
《地藏经》浅释-梦参老和尚
http://www.fomen123.com/fo/jingdian/dizang /dzjqs/index.html



  WC1999 发表于 6/1/2015 8:47:32 PM

非常喜欢这个梦参老和尚讲的地藏经。感谢楼主的推荐!
地藏经我今年以来读了几次,主要是为了给父母祈福的目的。但是说实话这种满篇鬼神地狱的经文我真是硬着头皮读,看得眼晕。。。 不过我想很多大德都说这部经好,总是有原因的吧,所以我就糊里糊涂顺着读了几次。看了楼主推荐的这个网站,开始看梦参老和尚的开示,才真正开始觉得这部经很有意思。记得楼主在另外一个帖子里讲过,我们应该对各种智慧有谦敬之心。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有时候看一个东西看不出什么智慧,可能只是因为我们自己眼界有限,但是缘分到了有明白人指点,可能就一下子能多看到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