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太有煽动性了,当年他的文章在教科书里是因为GCD 的推动革命和历史前进的一方,正式鲁迅所鼓吹的,现在随着历史前进,GCD已经向当初被他们推翻的那一方转变了,但是鲁迅的文章不分党派,只专注于群众对于历史的掌控,所以当GCD 马上要sta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able 的时候,鲁迅的文章就不再顺着他们的势了,所以要删掉嘛,当年抗日和民国时期,哪里有学校那他的文章当教材? 一个意思。
鲁迅的文章太有煽动性了,当年他的文章在教科书里是因为GCD 的推动革命和历史前进的一方,正式鲁迅所鼓吹的,现在随着历史前进,GCD已经向当初被他们推翻的那一方转变了,但是鲁迅的文章不分党派,只专注于群众对于历史的掌控,所以当GCD 马上要sta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able 的时候,鲁迅的文章就不再顺着他们的势了,所以要删掉嘛,当年抗日和民国时期,哪里有学校那他的文章当教材? 一个意思。
鲁迅的文章太有煽动性了,当年他的文章在教科书里是因为GCD 的推动革命和历史前进的一方,正式鲁迅所鼓吹的,现在随着历史前进,GCD已经向当初被他们推翻的那一方转变了,但是鲁迅的文章不分党派,只专注于群众对于历史的掌控,所以当GCD 马上要sta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able 的时候,鲁迅的文章就不再顺着他们的势了,所以要删掉嘛,当年抗日和民国时期,哪里有学校那他的文章当教材? 一个意思。
鲁迅的文章其实很好,但国内的语文教学太恶心了,生生的把那么有见地的文章教出了可以催吐的效果。另外鲁迅那个时候的白话文有很多的地方借鉴了西文的结构表述方式,所以看着有些奇怪。
Re.
我记得当时有道考题问鲁迅为什么要这么写? 寓意何在? md我当时就orz了, 他爱怎么写怎么写, 我怎么知道.....
百度了一下。 不知道鲁迅会把给答案的引为知己,还是被气死。
那么鲁迅在本文中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呢?
他想要表达什么?
这个问题,我只能稍微猜想一下。
用了这样的句子,如果慢慢体会,你会感觉到一种孤寂。
院子外边其实什么也没有,除了枣树还是枣树。
这就有一种孤寂的感觉在里面。
读者看到院子外边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是,必定以为院子外面还有别的东西,可是没有,剩下的还是枣树。
很单调,很孤单。
这种孤寂的感觉,如果用“院子外面有两棵树”来表现,肯定是达不到的。
另外表现的,就是对这种孤寂的不满。
鲁迅希望出现新鲜的社会现象,希望能有“别的树”出现,可是没有,鲁迅很期待。
这就跟那个张某人一样,很失望。
其实政府也不容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7 15:26:49编辑过]
不除掉具讽刺性,除掉了更具讽刺性。
其实政府也不容易。。。
haha
鲁迅的文章,小时候看不明白,只会死记硬背。长大了再看才觉得真好。
嗯,有些还特搞笑。小时候看不明白,大了再看,觉的真TNND搞笑,乐个半死
删了啊,当年每次都考他老人家的文章, 一个句子一个句子,那出来解释内涵,
现在删了,坑爹啊
是的
那个费劲啊,
其实我挺喜欢鲁迅爷爷的,虽然吧,我上小学开始背他的文章每篇都很痛苦,但是我觉得鲁迅爷爷真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同意!
鲁迅是典型的语言上的巨人,行为上的矮人,对这种言行不一的人也没有什么好惋惜的.
为啥啊?
呵呵,记得有一篇文章,开头是,“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偶的语文老师倒是说了实话:这话因为是鲁迅的,所以叫经典。你们这么写,叫不通。
这句话我当时没读出感觉来,觉得这是大废话。现在重新回去看,倒是有了体会,这句话其实很有感觉。
以下是引用GABA在4/27/2011 2:46:00 PM的发言:
晕S。。。就算不用鲁迅的,也不要用这种白痴文吧。
you must be kidding me? is this quoted from a text book??!!!
我觉得还好吧,五星红旗很肉麻,可才是小学三年级学的文。。三年级确实不需要很高深啊
you must be kidding me? is this quoted from a text book??!!!
鲜花以前有人转过这个课文的,网上放狗还可以找到n多的教学设计,读后感,等等
不除掉具讽刺性,除掉了更具讽刺性。
其实政府也不容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7 15:26:49编辑过]
其实吧,要毁鲁迅,就得在教科书里选一堆他的文章。 好多人讨厌鲁迅就是当年语文学伤了,一个字一个字的分析, 再好的文章都能把人搞崩溃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这是几年级的课文啊,汗
鲁迅的文章太有煽动性了,当年他的文章在教科书里是因为GCD 的推动革命和历史前进的一方,正式鲁迅所鼓吹的,现在随着历史前进,GCD已经向当初被他们推翻的那一方转变了,但是鲁迅的文章不分党派,只专注于群众对于历史的掌控,所以当GCD 马上要sta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able 的时候,鲁迅的文章就不再顺着他们的势了,所以要删掉嘛,当年抗日和民国时期,哪里有学校那他的文章当教材? 一个意思。
教材里我最反感的是冰心的散文,啥小桔灯
冰心老人一生为人童真诚恳,人是好人,但不得不说她的文全全落伍过时了!!!
古文里最喜欢陋室铭,师说,出师表
都是当年的大爱。
还有前赤壁赋,醉翁亭记,爱莲说,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木兰辞,庖丁解牛。。。
那时是篇篇能背诵阿。
还有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之 曹刿论战 。。。
心忧炭贱愿天寒 之 卖炭翁 。。。
罗敷有夫,使君有妇 之 陌上桑 。。。
卖油翁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鲁迅是愤青的祖师爷
估计指出国民劣根性了,太犀利,不符合当前和谐社会的主题,哈哈
都是当年的大爱。
还有前赤壁赋,醉翁亭记,爱莲说,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木兰辞,庖丁解牛。。。
那时是篇篇能背诵阿。
还有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之 曹刿论战 。。。
心忧炭贱愿天寒 之 卖炭翁 。。。
罗敷有夫,使君有妇 之 陌上桑 。。。
卖油翁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话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现在是不是也很有讽刺意味了
影射时局
唤起民众麻木的心,不和谐阿
影射时局
唤起民众麻木的心,不和谐阿
Re
同求科普
百度了一下。 不知道鲁迅会把给答案的引为知己,还是被气死。
那么鲁迅在本文中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呢?
他想要表达什么?
这个问题,我只能稍微猜想一下。
用了这样的句子,如果慢慢体会,你会感觉到一种孤寂。
院子外边其实什么也没有,除了枣树还是枣树。
这就有一种孤寂的感觉在里面。
读者看到院子外边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是,必定以为院子外面还有别的东西,可是没有,剩下的还是枣树。
很单调,很孤单。
这种孤寂的感觉,如果用“院子外面有两棵树”来表现,肯定是达不到的。
另外表现的,就是对这种孤寂的不满。
鲁迅希望出现新鲜的社会现象,希望能有“别的树”出现,可是没有,鲁迅很期待。
这就跟那个张某人一样,很失望。
其实,这句话当时不觉得什么,现在读一读,也就是感觉还不错。但这位牛人能分析到如此深度,也不容易了。
五星红旗那篇好做作。。。
五星红旗那篇才是真正的狗屁不通
鲁迅的文章其实很好,但国内的语文教学太恶心了,生生的把那么有见地的文章教出了可以催吐的效果。另外鲁迅那个时候的白话文有很多的地方借鉴了西文的结构表述方式,所以看着有些奇怪。
其实现在国内的青少年缺少的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啊。。。
鲁迅的文章太有煽动性了,当年他的文章在教科书里是因为GCD 的推动革命和历史前进的一方,正式鲁迅所鼓吹的,现在随着历史前进,GCD已经向当初被他们推翻的那一方转变了,但是鲁迅的文章不分党派,只专注于群众对于历史的掌控,所以当GCD 马上要sta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able 的时候,鲁迅的文章就不再顺着他们的势了,所以要删掉嘛,当年抗日和民国时期,哪里有学校那他的文章当教材? 一个意思。
強熱。。。
当年一学到他的文章就要他娘的背诵默写,明明是他写的一个错别字还要叽里呱啦说一大堆特殊含义,恶心的要命啊要命啊!
我觉得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不是鲁迅文章的问题,先生当年写出来就是当檄文用的,意会即可,哪有什么背来背去的说法。
我觉得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不是鲁迅文章的问题,先生当年写出来就是当檄文用的,意会即可,哪有什么背来背去的说法。
中国教育恶心不是一两天了,当年遇到鲁迅的文章就浑身发毛的害怕啊,全文默写我们那时候最多只能错两个字呢~~~~~~~导致我初中之后一丁点儿鲁迅的文章都不愿意看,实在是心理有阴影了,真的。
我觉得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不是鲁迅文章的问题,先生当年写出来就是当檄文用的,意会即可,哪有什么背来背去的说法。
所以说这才是毁鲁迅呢, 其实从教材里删掉以后, 欣赏鲁迅的可能还更多呢.
文学专业的飘过~~~觉得鲁迅的不少作品还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国内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什么文章都得挖掘、意淫出一堆人家作者本身都不一定能想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其实现在国内的青少年缺少的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啊。。。
我觉的他的讽刺文写的超级棒啊。当然我看的时候不存在什么社会责任感问题,就是觉的写的太好玩了。
我觉的他的讽刺文写的超级棒啊。当然我看的时候不存在什么社会责任感问题,就是觉的写的太好玩了。
尤其是用到今時今日。。。。難怪GCD要趕快刪。。。。
尤其是用到今時今日。。。。難怪GCD要趕快刪。。。。
狂rerere!!!!!!
尤其是用到今時今日。。。。難怪GCD要趕快刪。。。。
所以被河蟹了,可怜的鲁大爷
所以被河蟹了,可怜的鲁大爷
被大爺踩到尾巴了。。。。哎。。。。
和谐威武啊,连鲁迅都和谐了,还能剩下什么声音?
靡靡之音
太好了,省得背课文了!上学时最讨厌他的文章,那么长,还当静电一样要背诵几大段落,考试的时候默写连标点都有深层含义。。。。所以不能写错。。。。。
哈哈。话说我最喜欢背课文了,往往第一个背完,然后我的早读时间里可以姗姗来迟而不用被罚站,老师格外施恩,我爱读爱写由我,不用摇头晃脑的大声朗读。
md,小时候的记忆能力可强了,可现在看过就忘,转个身都忘了前一分钟在干么,杯具
靡靡之音
lol
影射时局
唤起民众麻木的心,不和谐阿
靡靡之音
That is so true.
That is so true.
以前我們偷聽美國之聲。。。。GCD說人家是靡靡之音哈哈。。。。。
靡靡之音
**之音、、
说老实话,我当年非常讨厌周疯狗。。。
不至于吧。。。
后来到了11,12岁左右再读,就体味出其中的含义了,鲁迅确实很牛B,他描述的中国就栩栩如生的活在当下。。。
悲哀的是,这说明中国人的劣根性一秒钟也没有改变过。。。
我小时候还读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里面提到的酱缸文化,也非常深刻,推荐去读一下。。。
靡靡之音
这是上不了台面的,能上台面的都必须又红又专才行,没看现在大学生食堂吃饭都要唱红歌了吗
建议再真正看一下现在的高中教材,7年纪到9年纪教材。
除了注意删除鲁迅的一些文,还应该注意到引进了梁实秋先生的文
鲁迅和梁实秋是啥关系,他们以前的政治立场,各自对于文学的理解+立场,长达8年的论战,大陆对梁先生长久以来的漠视,了解到这些。。。。
鲁迅说他是“资本家走狗”;毛泽东说他说“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性人物”。
这样的人以前在大陆,除了专业和文学有牵扯的人,一般学生可能根本没发知道。
唯一一点印象就是来自鲁迅的文章最底下有介绍。。
删掉鲁迅的某些文,从坏处看,就是让学生不要有怀疑批判独立思考精神;
从引进梁实秋等当初GCD政敌的文来看,是真正把语文课本回归人文,回归文字,少些政治阶级教育。
以下是引用 meso 的发言:
这句话我当时没读出感觉来,觉得这是大废话。现在重新回去看,倒是有了体会,这句话其实很有感觉。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Huaren 6.88 - iPhone Lite
除了和GCD亲近的文人,后来的御用文人,被捧的文人,比如郭沫若,比如好人冰心。
胡适的文也被引进语文初中教材了。可惜当初我没学到。
我最喜欢鲁迅的文章了,很小的时候读鲁迅全集,基本上就当看故事书,但是印象很深刻,特别是药,狂人日记这两篇。。。
后来到了11,12岁左右再读,就体味出其中的含义了,鲁迅确实很牛B,他描述的中国就栩栩如生的活在当下。。。
悲哀的是,这说明中国人的劣根性一秒钟也没有改变过。。。
我小时候还读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里面提到的酱缸文化,也非常深刻,推荐去读一下。。。
真的,建议大家在真正看过现在的语文书后再做评论
坑爹
以下是引用于雨塘在4/27/2011 1:25:00 PM的发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这文章太恶了 ~~~
这是几年级的课文啊,汗
我最喜欢鲁迅的文章了,很小的时候读鲁迅全集,基本上就当看故事书,但是印象很深刻,特别是药,狂人日记这两篇。。。
后来到了11,12岁左右再读,就体味出其中的含义了,鲁迅确实很牛B,他描述的中国就栩栩如生的活在当下。。。
悲哀的是,这说明中国人的劣根性一秒钟也没有改变过。。。
我小时候还读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里面提到的酱缸文化,也非常深刻,推荐去读一下。。。
我印象最深的是风波和采薇两篇,俺的娘哎,那讽刺笔法。我觉的要有人这么讽刺我的话,我估计气的半死还反驳不出来,忒牛了
哎,其实一定说删除鲁迅是GCD怎么着,有点有失偏颇啊
建议再真正看一下现在的高中教材,7年纪到9年纪教材。
除了注意删除鲁迅的一些文,还应该注意到引进了梁实秋先生的文
鲁迅和梁实秋是啥关系,他们以前的政治立场,各自对于文学的理解+立场,长达8年的论战,大陆对梁先生长久以来的漠视,了解到这些。。。。
可以都留着吗。百家争鸣才好玩
可以都留着吗。百家争鸣才好玩
不知道为啥LZ说都删了
各地用的语文教材都不太一样,几个版本。
但我很确定,至少高中三篇是有的《拿来主义》《祝福》《纪念刘和珍君》
百家争鸣总是少了周作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他进中学教材
不知道为啥LZ说都删了
各地用的语文教材都不太一样,几个版本。
但我很确定,至少高中三篇是有的《拿来主义》《祝福》《纪念刘和珍君》
百家争鸣总是少了周作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他进中学教材
感觉这三篇都挺没劲的
不知道为啥LZ说都删了
各地用的语文教材都不太一样,几个版本。
但我很确定,至少高中三篇是有的《拿来主义》《祝福》《纪念刘和珍君》
百家争鸣总是少了周作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他进中学教材
我不是很清楚,我在天涯看到讨论所以想起来问下
里面引用的段落有梁漱溟作诗讽刺郭沫若左右逢源,趋炎附势,没有文品;有梁先生质疑宪章的一大段。。
梁先生是和毛泽东吵过架的
还是可惜,这中考题没让我遇上~~
感觉这三篇都挺没劲的 re,纪念刘和珍君还好,剩下两篇还不如三味书屋啊社戏啊,都更好玩些~
★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3.0.6
re,纪念刘和珍君还好,剩下两篇还不如三味书屋啊社戏啊,都更好玩些~
★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3.0.6
嗯,是的,我喜欢社戏,看的他们划船觉的一帮子朋友划条小船出游忒爽了
我最惊讶的是看到某省城市的中考阅读题,《中国最后的大儒》,讲梁漱溟的 里面引用的段落有梁漱溟作诗讽刺郭沫若左右逢源,趋炎附势,没有文品;有梁先生质疑宪章的一大段。。 梁先生是和毛泽东吵过架的 还是可惜,这中考题没让我遇上~~ 就算吵过架,对梁还是肯定的啊,中考题有他不奇怪啊~不过语文课本啥事有林语堂和张爱玲啊?还是有了我忘了?那个时代才子才女太多,确实很难收齐~
★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3.0.6
嗯,是的,我喜欢社戏,看的他们划船觉的一帮子朋友划条小船出游忒爽了 我喜欢鲁迅嫌老旦烦,好不容易看老旦站起来了很开心,结果她又坐下去了~孩子的心理写得真好~
★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3.0.6
闰土这个人物描写多好啊
我也喜欢闰土阿,对少年时代的美好和成人世界的无奈鲁迅都描写得非常动人。那句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到现在还常常想起。我觉得鲁迅对人性看得很透彻,比如他的伤逝探讨的女性出路问题,今天还是有意义的,不过中学课本没选罢了。
re,纪念刘和珍君还好,剩下两篇还不如三味书屋啊社戏啊,都更好玩些~
★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3.0.6
纪念刘和珍君里引用的陶渊明的诗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让我第一次觉得人生于世的渺小。
五星红旗那篇好做作。。。
re 太肉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8 2:25:14编辑过]
鲁迅的文章太有煽动性了,当年他的文章在教科书里是因为GCD 的推动革命和历史前进的一方,正式鲁迅所鼓吹的,现在随着历史前进,GCD已经向当初被他们推翻的那一方转变了,但是鲁迅的文章不分党派,只专注于群众对于历史的掌控,所以当GCD 马上要sta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able 的时候,鲁迅的文章就不再顺着他们的势了,所以要删掉嘛,当年抗日和民国时期,哪里有学校那他的文章当教材? 一个意思。
rere
要和谐就不能要那么多的愤青。鲁迅所反应的社会现象,大多可以套用今日之现状。
对头
感觉这三篇都挺没劲的
纪念刘和珍君写得挺好的.据偶高中的语文老师说,鲁迅一开始看上的是刘和珍君,而她去世了,所以许广平才有了戏.
我最喜欢鲁迅的文章了,很小的时候读鲁迅全集,基本上就当看故事书,但是印象很深刻,特别是药,狂人日记这两篇。。。
后来到了11,12岁左右再读,就体味出其中的含义了,鲁迅确实很牛B,他描述的中国就栩栩如生的活在当下。。。
悲哀的是,这说明中国人的劣根性一秒钟也没有改变过。。。
我小时候还读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里面提到的酱缸文化,也非常深刻,推荐去读一下。。。
同推荐“丑陋的中国人”
这是上不了台面的,能上台面的都必须又红又专才行,没看现在大学生食堂吃饭都要唱红歌了吗
really?!
re,纪念刘和珍君还好,剩下两篇还不如三味书屋啊社戏啊,都更好玩些~
★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3.0.6
拜托。。。那三篇是高中的
三味书屋和社戏是初中要学的。。。
我也喜欢闰土阿,对少年时代的美好和成人世界的无奈鲁迅都描写得非常动人。那句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到现在还常常想起。我觉得鲁迅对人性看得很透彻,比如他的伤逝探讨的女性出路问题,今天还是有意义的,不过中学课本没选罢了。
闰土是初中书上的。。。。
纪念刘和珍君写得挺好的.据偶高中的语文老师说,鲁迅一开始看上的是刘和珍君,而她去世了,所以许广平才有了戏.
哇!喜欢爆料。
我也喜欢闰土阿,对少年时代的美好和成人世界的无奈鲁迅都描写得非常动人。那句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到现在还常常想起。我觉得鲁迅对人性看得很透彻,比如他的伤逝探讨的女性出路问题,今天还是有意义的,不过中学课本没选罢了。
唉,是的。我长大以后就常常想起少年闰土。尤其是这几年偶尔同学聚会,看着大家的变化,就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