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was a sick kid and had heart problems when I was young. Then my parents djd not have a social network in nanjing, so did not know doctors, but most doctors I saw treated me nice and effectively. I think somehow it had to come down to my mom's people skills. Let those doctors feel her respect and desire for help, but not in a demanding manner. My mom made friends with a couple of my doctors. They would see me even when they were checking on hosptalized patients and not supposed to treat regular patients.
2. As I growing up, my parents had built up a social networks, including top doctors in all medical fields and presidents of major hospotals. However, a mistake, at least a negligence, by some doctors took my father's life surprisingly. My mom made her effort to the last minute and arranged best resources in china to remedy the mistake. We were not lucky. However, we did not complain or sue the doctors who made the fatal mistake. It was a mistake you and I probably are making everyday at work. It is just doctors' mistakes are fatal. We took this as a fate and moved on.
3. I haven't seen many doctors in US. The one I see most often has been my dentist. I chose him because of his good reputation. Several deans from universities in my city also see him. He is a nice person, but from him, I have serious doubts about competency of US doctors. I do not have big problems with my teeth, just occasionally decay. Once I had a decay between my two front teeth. I went to see him and ask him to treat and fill them. He filled one of them and told me the other one had no decay, so don't need to be filled. I asked him to double check and clean up the tooth thoroughly. Half a year later, there was decay found on the tooth, obviously from left over. I questioned him and he joked around my question. No dentist I saw in china made such a mistake on my teeth before. What I can only say is my dentist in US is good at customer service, but I am not sure he is competent although he is a reputable dentist.
What I want to say is,
1. Quality of your care depends on your social network, but also depends on your personal interaction with doctors, and finally on your luck.
2. I agree with a mm said before, if I have to choose between doctors' competence and their so called "kindness", I choose competence.
icu大概是不能陪。不人性化阿。 可是如果允许家属的陪的话,增加交叉感染机会。本来icu的病人就很重,合并感染的话会危及生命的,这种规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国内也没条件每个病人单独一间。 总之回国了就别以美国的标准要求国内。能送涉外门诊的尽量送,不然赶紧托人 my daughter was in icu here in the US and I can see her anytime I want.... but I need to santitize my hand first before getting in.
这是真的吗?为什么我的同学朋友从来没跟我抱怨过?
我今年的大年初一就在上海的儿童医院看病,当天人少,还好,到了大年初三就开始人山人海了,我排号抱着儿子一上午才等到看医生,当时已经快12点了,那个医生无比不满,一直抱怨不是人过的日子,说一个早上,厕所都来不及,已经看了50多号了,人都要累死了,病人永远看不完,当知道我们是从美国过来的,就开始羡慕, 说在美国当医生日子多好过亚,BLAH BLAH,我之所以强调是美国孩子是因为要不然他们就要给儿子打吊针了,而我不想吊,觉得吃药就可以了。上海的医生现在已经知道美国来的小孩不欢喜打掉针,知道是美国来的,就直接给开药了。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就是人多给闹得, 资源不够呀。
顶着锅盖说说,大家不要拍啊..........
文中所说的医生,俺几乎都认识,或者说猜的出是谁了,中国美国的医院都工作过,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很理解文中那个妈妈的心情
但是大家可否倒过来想一想,孩子不是痊愈了吗?难道医院没有一点苦劳吗?
说医院虐待小孩,真是很冤枉, 一个白班只有6,7个护士,照顾20多孩子,不绑起来的话,小孩跌到地上,不是更惨吗,其实医护人员更巴望有家长可以陪,但是卫生局的规定,没有办法呀
在医院对孩子的照顾肯定比不上家里,因为医院就是治病的, 特别是在中国,医生少病人多的情况下,只能抓大放小了
还有说收入院标准太底,医生收红包什么的,可以说医生的收入和多收1,2个病人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再说急诊的医生拿的是急诊的奖金,根本不参与病房的收入分配
再说医生态度问题,国内的医生态度是比较生硬,但是住院医生大部分工作非常辛苦,文中那两个回答病请的医生,很可能是20个小时连续上班的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了.........当你20个小时没合眼,还有一个挑剔,焦虑的妈妈要你带baby food,要知道医院的伙食有自己的system,什么时候开饭,去哪里取饭,都是护工安排好的,如果大家都要加餐,不是更加混乱吗
在国内看病时,最不愿意去特需,最怕碰到海归了, 好像从外星回来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动不动就投诉,告状,其实这都是体制决定的, 体制是中央定的, 也不是一个院长可以改变的,但是媒体,病人却都怪在医院,医生头上.......就像文中的那为家长,折腾啊折腾,可怜的还不是小医生,又要翻班,收入又低,还要被这种事情折腾
本来写了一些顶这个回帖。
看到群起攻之的样子,还是删了。嗯,不多说了。有些事情牵涉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相互理解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6 17:43:07编辑过]
这个比喻不恰当。病娃,特别是危重的病娃需求和正常的娃差别很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6 15:53:03编辑过]
没办法,中国的国情如此。医院什么时候去不是人满为患。
但无论怎么说,象这个事件里说的,这样对待孩子,对待病人,也是太过分了,是个正常的人就不可能接受。
我从未名一直看到华人,心里真的是很恐惧,也很气愤。
我再也不敢叫嚣着什么回国了,就在这儿熬吧。
这个事情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是真的~~~据说,复旦这个医院名声相当臭呀~~
所以说了很多遍了,去国内看病不要去儿童医院,儿科医院~~这种地方都不把娃娃当娃娃的~~~~~~
这个事情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是真的~~~据说,复旦这个医院名声相当臭呀~~
really?那为什么大家还都排着队去这家医院看病啊?
感觉医院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啊
这个比喻不恰当。病娃,特别是危重的病娃需求和正常的娃差别很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6 15:53:03编辑过]
病娃和正常的娃在一个陌生的没有亲人的环境里的反应都是本能的哭,闹,逃跑,正常的娃力气和精力还更大不是。
anyway,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个顶锅盖的人绑孩子的理由太离谱了,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6 18:29:58编辑过]
所以说了很多遍了,去国内看病不要去儿童医院,儿科医院~~这种地方都不把娃娃当娃娃的~~~~~~
这个事情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是真的~~~据说,复旦这个医院名声相当臭呀~~
那孩子在国内生病了,怎么办?不去儿童医院不现实。
那孩子在国内生病了,怎么办?不去儿童医院不现实。
谁有经验说说国内带娃去哪里看病比较好?
顶着锅盖说说,大家不要拍啊..........
文中所说的医生,俺几乎都认识,或者说猜的出是谁了,中国美国的医院都工作过,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很理解文中那个妈妈的心情
但是大家可否倒过来想一想,孩子不是痊愈了吗?难道医院没有一点苦劳吗?
说医院虐待小孩,真是很冤枉, 一个白班只有6,7个护士,照顾20多孩子,不绑起来的话,小孩跌到地上,不是更惨吗,其实医护人员更巴望有家长可以陪,但是卫生局的规定,没有办法呀
在医院对孩子的照顾肯定比不上家里,因为医院就是治病的, 特别是在中国,医生少病人多的情况下,只能抓大放小了
还有说收入院标准太底,医生收红包什么的,可以说医生的收入和多收1,2个病人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再说急诊的医生拿的是急诊的奖金,根本不参与病房的收入分配
再说医生态度问题,国内的医生态度是比较生硬,但是住院医生大部分工作非常辛苦,文中那两个回答病请的医生,很可能是20个小时连续上班的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了.........当你20个小时没合眼,还有一个挑剔,焦虑的妈妈要你带baby food,要知道医院的伙食有自己的system,什么时候开饭,去哪里取饭,都是护工安排好的,如果大家都要加餐,不是更加混乱吗
在国内看病时,最不愿意去特需,最怕碰到海归了, 好像从外星回来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动不动就投诉,告状,其实这都是体制决定的, 体制是中央定的, 也不是一个院长可以改变的,但是媒体,病人却都怪在医院,医生头上.......就像文中的那为家长,折腾啊折腾,可怜的还不是小医生,又要翻班,收入又低,还要被这种事情折腾
holly crap.
人有人性,我就不说什么了。把人家孩子折磨成那样,为了赚钱,把人说成那个样子,还有道理了。合辙,出事都是政府的错,人民币都往自己的包里放。
我在工作上认识不少国内的医生,啥样都有,可是这样的还是少见的。就是人家急诊室的也没说孩子要绑啊,至于陪床探视,我从小生病,住过多少次医院,每次不是都有人陪,有人看的。有的医院陪床是有限制的,但是从没听说过不许探视的。就是ICU,每天都有专门的时间探视,不要当所有人都是傻子!
还有,不要自己不怎么样,把所有的人都拉低啊。
人要有良心的。
这位母亲做得好!
没想到居然有人为那些没人性的医生护士叫屈. 把孩子绑床上还是应该的? 说这话的人没有基本人性. 生病的孩子本来就最可怜, 这没人性的规定让这么小的孩子离了父母, 没吃没喝, 被凶被绑, 医院还有苦劳? DAYCARE的孩子也会哭闹, 是不是都绑起来拉倒? 我在国内是学儿科的, 在儿童医院干过, 除了新生儿病房不让家长陪 (但可以探视), 所有别的病房, 包括传染病房, 都是让陪的. 新生儿病房实在是因为怕交叉传染, 新生儿抵抗力太低, 没法让这么多人在小小的病房里待着.
你肯定么?儿科都是可以陪的?我知道我小时候一直住上海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原来在淮海路那里的,一直是不能陪夜的。只有下午4点到7点可以探视。
病娃和正常的娃在一个陌生的没有亲人的环境里的反应都是本能的哭,闹,逃跑,正常的娃力气和精力还更大不是。
anyway,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个顶锅盖的人绑孩子的理由太离谱了,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6 18:29:58编辑过]
恩,这个不是重点。我只是觉得这两者没法比。
照顾病娃不是简单的护理那么简单的。这种监护病房的娃,呼吸,体温,血压,甚至排尿量都是随时监护纪录的,还有用药抽血等等。护士工作量的确挺大的。说忙是可以相信的。
你肯定么?儿科都是可以陪的?我知道我小时候一直住上海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原来在淮海路那里的,一直是不能陪夜的。只有下午4点到7点可以探视。
icu大概是不能陪。不人性化阿。
可是如果允许家属的陪的话,增加交叉感染机会。本来icu的病人就很重,合并感染的话会危及生命的,这种规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国内也没条件每个病人单独一间。
总之回国了就别以美国的标准要求国内。能送涉外门诊的尽量送,不然赶紧托人
后来我打过几次电话,论到我有了个床位,就陪了女儿两晚上.
护士还好,女儿在里面吃的白白胖胖的,可怜我的奶憋回去了.
10年过去了,现在也不知道咋样了.但愿越变越好.
我姐的小孩在俺那省会医院,也是可以陪床的,当然也是N年前了
这个医院就在我家隔壁啊,儿童医院算看儿科很权威的了,居然也是这样。
不过在国内看医生,最好能托个熟人,认识个医生什么的,住院用药都比较方便,不然运气不好,遇人不淑,还是很头疼的。上次南京那个得组织蜂窝炎后来恶化不治的infant也是类似的case。
RE。
国内的大环境不好,做家长的只好人为创造小环境。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顶着锅盖说说,大家不要拍啊..........
文中所说的医生,俺几乎都认识,或者说猜的出是谁了,中国美国的医院都工作过,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很理解文中那个妈妈的心情
但是大家可否倒过来想一想,孩子不是痊愈了吗?难道医院没有一点苦劳吗?
说医院虐待小孩,真是很冤枉, 一个白班只有6,7个护士,照顾20多孩子,不绑起来的话,小孩跌到地上,不是更惨吗,其实医护人员更巴望有家长可以陪,但是卫生局的规定,没有办法呀
在医院对孩子的照顾肯定比不上家里,因为医院就是治病的, 特别是在中国,医生少病人多的情况下,只能抓大放小了
还有说收入院标准太底,医生收红包什么的,可以说医生的收入和多收1,2个病人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再说急诊的医生拿的是急诊的奖金,根本不参与病房的收入分配
再说医生态度问题,国内的医生态度是比较生硬,但是住院医生大部分工作非常辛苦,文中那两个回答病请的医生,很可能是20个小时连续上班的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了.........当你20个小时没合眼,还有一个挑剔,焦虑的妈妈要你带baby food,要知道医院的伙食有自己的system,什么时候开饭,去哪里取饭,都是护工安排好的,如果大家都要加餐,不是更加混乱吗
在国内看病时,最不愿意去特需,最怕碰到海归了, 好像从外星回来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动不动就投诉,告状,其实这都是体制决定的, 体制是中央定的, 也不是一个院长可以改变的,但是媒体,病人却都怪在医院,医生头上.......就像文中的那为家长,折腾啊折腾,可怜的还不是小医生,又要翻班,收入又低,还要被这种事情折腾
不拍不可能啊!
>但是大家可否倒过来想一想,孩子不是痊愈了吗?难道医院没有一点苦劳吗?
当初为什么忽悠人家小孩住院啊?又没有紧急的并发症!人家最后是在家里养好“手足口”的吧。医院倒给小孩添了个“严重惊吓”,不知后遗症要持续多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因为自己想赚钱,就折腾这么小的小孩哈。
》在医院对孩子的照顾肯定比不上家里,因为医院就是治病的, 特别是在中国,医生少病人多的情况下,只能抓大放小了
医疗商业化,医院就是靠吃病人挣钱的。所以不需要住院的也忽悠人家住院,明知道人家在家里修养会更好!“抓大放小”---钱最大,别的都小!
体制决定的,没错;昧良心当帮凶的就不该拍了么?
狗屁!
如果你小孩被这样对待,绑在床上,不能见妈妈,澡也不给洗,哭到全身都是痱子和尿布疹,加上不小心会被护工把手指头掰折,你还会这么”善解人意“吗?
什么都要有底线,我觉得这件事过界了。
我庆幸她们是海归,做了这件好事,不然还不知道多少孩子遭罪。什么叫动不动就投诉,告状,如果好好的,谁愿意告状啊。
歪一下楼。这里面的小孩幸好没有上中国户口,否则在中国国内算中国人,美国使馆不能插手的。
病娃和正常的娃在一个陌生的没有亲人的环境里的反应都是本能的哭,闹,逃跑,正常的娃力气和精力还更大不是。
anyway,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个顶锅盖的人绑孩子的理由太离谱了,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6 18:29:58编辑过]
如果小孩挂吊针的时候乱动怎么办?大概只能绑着吧。
顶锅盖的童鞋估计讲得也是实话,国内医院包括卫生局的管理都有问题。病人太多,待遇也不如美国,服务上难免有欠周到。但是那个妈妈也不是要求十全十美的医院和医生。我觉得作为儿科医生和护士,应该有起码的对孩子的爱心,不然不如选择其他的专科。小孩子表达理解能力都不比成人,不可能用对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你说为了配合治疗需要绑起来,如果是清醒的成人,那自然可以理解,不会感到恐慌,但是对于孩子,怎么可能不害怕还乖乖配合?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据我所知,选择当儿科医生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得已的,并不是因为对孩子有爱心
儿科医生一般来说收入是最少的,所以医学生都不愿意去当儿科医生的
你肯定么?儿科都是可以陪的?我知道我小时候一直住上海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原来在淮海路那里的,一直是不能陪夜的。只有下午4点到7点可以探视。
我在儿科实习的时候也是家长不能陪过夜的
估计不同的地方规定不一样
去年带孩子回国,发烧好几天,急的我天天往医院跑,见了6个医生,每个都是很牛的,都不正眼瞧人,几分钟就给打发出来,还看到有的家长问的问题多点,医生就很不耐烦的说要吃午饭了,给她打发走了,什么时候医生的态度能好点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6 22:47:12编辑过]
顶着锅盖说说,大家不要拍啊..........
文中所说的医生,俺几乎都认识,或者说猜的出是谁了,中国美国的医院都工作过,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很理解文中那个妈妈的心情
但是大家可否倒过来想一想,孩子不是痊愈了吗?难道医院没有一点苦劳吗?
说医院虐待小孩,真是很冤枉, 一个白班只有6,7个护士,照顾20多孩子,不绑起来的话,小孩跌到地上,不是更惨吗,其实医护人员更巴望有家长可以陪,但是卫生局的规定,没有办法呀
在医院对孩子的照顾肯定比不上家里,因为医院就是治病的, 特别是在中国,医生少病人多的情况下,只能抓大放小了
还有说收入院标准太底,医生收红包什么的,可以说医生的收入和多收1,2个病人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再说急诊的医生拿的是急诊的奖金,根本不参与病房的收入分配
再说医生态度问题,国内的医生态度是比较生硬,但是住院医生大部分工作非常辛苦,文中那两个回答病请的医生,很可能是20个小时连续上班的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了.........当你20个小时没合眼,还有一个挑剔,焦虑的妈妈要你带baby food,要知道医院的伙食有自己的system,什么时候开饭,去哪里取饭,都是护工安排好的,如果大家都要加餐,不是更加混乱吗
在国内看病时,最不愿意去特需,最怕碰到海归了, 好像从外星回来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动不动就投诉,告状,其实这都是体制决定的, 体制是中央定的, 也不是一个院长可以改变的,但是媒体,病人却都怪在医院,医生头上.......就像文中的那为家长,折腾啊折腾,可怜的还不是小医生,又要翻班,收入又低,还要被这种事情折腾
什么狗屁,没人站出来说话,好像这都是应该的了。
就该拍,拍死你。
真的不能回国吗?
有些事情的确是体制决定的
但作为医生,尤其儿医,必须的爱心、耐心、热心。。。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吧。。。
不能什么都推到体制上去。。
对呀
自己都有孩子,将心比心
看见孩子都起尿布疹了起痱子了,不能搭把手给换一下尿布么
8个孩子,15min就能换好的,至于么
顶着锅盖跑了
只是想把医生的心里话(可能是错的,或只是狗屁)讲一下,因为从没有媒体替医生说过话(当然医生罪无可恕,死有余辜),幻想能够调和一下医患关系,看来只是幻想了.......
至于自己看病,能选择既能看好病,又照顾的好的,当然最好,两者选一的话,我选前者,毕竟医院不是我家开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个人拙见,不适用于美国公民,美国公民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致力于改进所有的错误,使世界更完美的好汉
发言完毕,承认犯了幼稚病,大家砖下留情
什么烂话!像这样想法的人,还配当医生吗!
什么狗屁,没人站出来说话,好像这都是应该的了。
就该拍,拍死你。
rerere!!!!!
顶着锅盖跑了
只是想把医生的心里话(可能是错的,或只是狗屁)讲一下,因为从没有媒体替医生说过话(当然医生罪无可恕,死有余辜),幻想能够调和一下医患关系,看来只是幻想了.......
至于自己看病,能选择既能看好病,又照顾的好的,当然最好,两者选一的话,我选前者,毕竟医院不是我家开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个人拙见,不适用于美国公民,美国公民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致力于改进所有的错误,使世界更完美的好汉
发言完毕,承认犯了幼稚病,大家砖下留情
Attorney general already said "americans are coward" although most americans do not admit
1. I was a sick kid and had heart problems when I was young. Then my parents djd not have a social network in nanjing, so did not know doctors, but most doctors I saw treated me nice and effectively. I think somehow it had to come down to my mom's people skills. Let those doctors feel her respect and desire for help, but not in a demanding manner. My mom made friends with a couple of my doctors. They would see me even when they were checking on hosptalized patients and not supposed to treat regular patients.
2. As I growing up, my parents had built up a social networks, including top doctors in all medical fields and presidents of major hospotals. However, a mistake, at least a negligence, by some doctors took my father's life surprisingly. My mom made her effort to the last minute and arranged best resources in china to remedy the mistake. We were not lucky. However, we did not complain or sue the doctors who made the fatal mistake. It was a mistake you and I probably are making everyday at work. It is just doctors' mistakes are fatal. We took this as a fate and moved on.
3. I haven't seen many doctors in US. The one I see most often has been my dentist. I chose him because of his good reputation. Several deans from universities in my city also see him. He is a nice person, but from him, I have serious doubts about competency of US doctors. I do not have big problems with my teeth, just occasionally decay. Once I had a decay between my two front teeth. I went to see him and ask him to treat and fill them. He filled one of them and told me the other one had no decay, so don't need to be filled. I asked him to double check and clean up the tooth thoroughly. Half a year later, there was decay found on the tooth, obviously from left over. I questioned him and he joked around my question. No dentist I saw in china made such a mistake on my teeth before. What I can only say is my dentist in US is good at customer service, but I am not sure he is competent although he is a reputable dentist.
What I want to say is,
1. Quality of your care depends on your social network, but also depends on your personal interaction with doctors, and finally on your luck.
2. I agree with a mm said before, if I have to choose between doctors' competence and their so called "kindness", I choose competenc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7 6:48:20编辑过]
医生不要老是以医生的口吻辩护,换位思考,自己是那位妈妈,自己看到自己娃受苦的感受
医生自所以没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们的孩子病了,住的好病房,有的是人陪护,照顾,那会出现这些可怕的事情呢
我咋没学个医呢
国内干什么都得有人。。。。
我本来对这件事将信将疑,看了上面nunu889的几次发言,我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了。
我也是, 开始觉得把医生和医院写的太混蛋了, 现在看, 应该是真的...
觉得真是无语了, 没医生觉得自己已经没人味了?就想着赚钱和省事...忘了起码的职业操守?
我今年春天回国,周围的邻居家小孩也有得的。好像没有搞得这么恐怖。有一个严重的,打针好了;有一个不严重,针都没打,吃药好了。不过我倒是提心吊胆了几天,怕我家孩子也传染上,幸好没有。
我女儿也在国内生过手口足,上区级医院看了一下,给开了点抗病毒的药就回来了,没有碰到LZ转贴里说的这些。
如果小孩挂吊针的时候乱动怎么办?大概只能绑着吧。
当然不是. 小BABY打头皮针. 大点的孩子打手背, 我们医院是拿个小的纸药盒(装针药那种), 把手和小盒子绑一起, 固定一下手就好了, 这个小孩子都可以接受的. 我工作的儿童医院都是可以陪的, 有家长看着就没问题了.
你肯定么?儿科都是可以陪的?我知道我小时候一直住上海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原来在淮海路那里的,一直是不能陪夜的。只有下午4点到7点可以探视。
肯定啊. 我们儿童医院在大西南地区算好的了. 只有新生儿病房不让陪. 我还一直觉得我们医院的医生护士挺有爱心的. 就算在新生儿病房, 都是按时喂奶, 换尿布, 每天洗澡的, 我看过护工给宝宝们洗澡, 动作那叫一个麻利. 但DIAPER RASH还是常有的, 毕竟不是自家人照顾. 从来没听说集中做检查这种事. 都是按CASE, 通知家长, 家长来就一起去, 家长不来, 我们自己抱了去. 我就是从那时起, 还没生过娃, 就知道怎么打包, 抱孩子了. 收费高是真的. 一住院开口就是几千上万的.
顶着锅盖说说,大家不要拍啊..........
文中所说的医生,俺几乎都认识,或者说猜的出是谁了,中国美国的医院都工作过,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很理解文中那个妈妈的心情
但是大家可否倒过来想一想,孩子不是痊愈了吗?难道医院没有一点苦劳吗?
说医院虐待小孩,真是很冤枉, 一个白班只有6,7个护士,照顾20多孩子,不绑起来的话,小孩跌到地上,不是更惨吗,其实医护人员更巴望有家长可以陪,但是卫生局的规定,没有办法呀
在医院对孩子的照顾肯定比不上家里,因为医院就是治病的, 特别是在中国,医生少病人多的情况下,只能抓大放小了
还有说收入院标准太底,医生收红包什么的,可以说医生的收入和多收1,2个病人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再说急诊的医生拿的是急诊的奖金,根本不参与病房的收入分配
再说医生态度问题,国内的医生态度是比较生硬,但是住院医生大部分工作非常辛苦,文中那两个回答病请的医生,很可能是20个小时连续上班的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了.........当你20个小时没合眼,还有一个挑剔,焦虑的妈妈要你带baby food,要知道医院的伙食有自己的system,什么时候开饭,去哪里取饭,都是护工安排好的,如果大家都要加餐,不是更加混乱吗
在国内看病时,最不愿意去特需,最怕碰到海归了, 好像从外星回来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动不动就投诉,告状,其实这都是体制决定的, 体制是中央定的, 也不是一个院长可以改变的,但是媒体,病人却都怪在医院,医生头上.......就像文中的那为家长,折腾啊折腾,可怜的还不是小医生,又要翻班,收入又低,还要被这种事情折腾
医生辛苦没人否认,不是每个家长出钱请护工了吗?再说,宝宝们都睡婴儿床,不绑起来也掉不到地下吧
我本来不愿相信这件事是真的,看“医生”们的言论,看来是真的了
顶着锅盖说说,大家不要拍啊..........
文中所说的医生,俺几乎都认识,或者说猜的出是谁了,中国美国的医院都工作过,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很理解文中那个妈妈的心情
但是大家可否倒过来想一想,孩子不是痊愈了吗?难道医院没有一点苦劳吗?
说医院虐待小孩,真是很冤枉, 一个白班只有6,7个护士,照顾20多孩子,不绑起来的话,小孩跌到地上,不是更惨吗,其实医护人员更巴望有家长可以陪,但是卫生局的规定,没有办法呀
在医院对孩子的照顾肯定比不上家里,因为医院就是治病的, 特别是在中国,医生少病人多的情况下,只能抓大放小了
还有说收入院标准太底,医生收红包什么的,可以说医生的收入和多收1,2个病人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再说急诊的医生拿的是急诊的奖金,根本不参与病房的收入分配
再说医生态度问题,国内的医生态度是比较生硬,但是住院医生大部分工作非常辛苦,文中那两个回答病请的医生,很可能是20个小时连续上班的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了.........当你20个小时没合眼,还有一个挑剔,焦虑的妈妈要你带baby food,要知道医院的伙食有自己的system,什么时候开饭,去哪里取饭,都是护工安排好的,如果大家都要加餐,不是更加混乱吗
在国内看病时,最不愿意去特需,最怕碰到海归了, 好像从外星回来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动不动就投诉,告状,其实这都是体制决定的, 体制是中央定的, 也不是一个院长可以改变的,但是媒体,病人却都怪在医院,医生头上.......就像文中的那为家长,折腾啊折腾,可怜的还不是小医生,又要翻班,收入又低,还要被这种事情折腾
记得弟弟6个多月的时候也住过院,妈妈说当时也是不能陪得,不过隔天可以探视半小时。当时需要挂盐水,护士怕弟弟拔了针头,也是把手绑住的。这个故事里不能让人接受的是护士和医生的态度。工作辛苦脾气急躁是一回事,但是不尊重家长恶劣的态度是另一回事。加班累了难道就理所当然可以不把家长,小孩当人看么?翻班,收入低难道就有理由虐待小孩么?还有了,护工费都交了,护工都到哪里去了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7 12:44:40编辑过]
What I want to say is,
1. Quality of your care depends on your social network, but also depends on your personal interaction with doctors, and finally on your luck.
2. I agree with a mm said before, if I have to choose between doctors' competence and their so called "kindness", I choose competenc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7 6:48:20编辑过]
我不觉得这个故事问题是‘competence' vs 'kindness'. 没有看出来那边的医生如何competent有能力了。
顶着锅盖跑了
只是想把医生的心里话(可能是错的,或只是狗屁)讲一下,因为从没有媒体替医生说过话(当然医生罪无可恕,死有余辜),幻想能够调和一下医患关系,看来只是幻想了.......
至于自己看病,能选择既能看好病,又照顾的好的,当然最好,两者选一的话,我选前者,毕竟医院不是我家开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个人拙见,不适用于美国公民,美国公民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致力于改进所有的错误,使世界更完美的好汉
发言完毕,承认犯了幼稚病,大家砖下留情
那就只讨论看好病,把孩子绑起来,不给洗澡换尿布对疾病的康复有好处还是坏处?
调和医患关系不是只为一方说话就行的
我今年的大年初一就在上海的儿童医院看病,当天人少,还好,到了大年初三就开始人山人海了,我排号抱着儿子一上午才等到看医生,当时已经快12点了,那个医生无比不满,一直抱怨不是人过的日子,说一个早上,厕所都来不及,已经看了50多号了,人都要累死了,病人永远看不完,当知道我们是从美国过来的,就开始羡慕, 说在美国当医生日子多好过亚,BLAH BLAH,我之所以强调是美国孩子是因为要不然他们就要给儿子打吊针了,而我不想吊,觉得吃药就可以了。上海的医生现在已经知道美国来的小孩不欢喜打掉针,知道是美国来的,就直接给开药了。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就是人多给闹得, 资源不够呀。
我觉得好悬啊,要是医生听说是美国孩子就直接安排各种昂贵检查呢
本来写了一些顶这个回帖。
看到群起攻之的样子,还是删了。嗯,不多说了。有些事情牵涉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相互理解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6 17:43:07编辑过]
这里的妈妈们算不错的了,这能叫群起攻之?
这件事不牵扯这里的妈妈们的利益,要说牵扯利益,也就是黑心医生的利益吧
我的两个儿子前年和今年回去都得了手足口病。去了不同的医院看。都是给开了一些药就回家了。医生也是说要重视,但也没咋样。并不是国内的医院都这样。这个破医院,可怕!!
我看文中的孩子是在妈妈说了是从美国回来的之后被收住院的,回去提到美国还是要当心啊
没想到居然有人为那些没人性的医生护士叫屈. 把孩子绑床上还是应该的? 说这话的人没有基本人性. 生病的孩子本来就最可怜, 这没人性的规定让这么小的孩子离了父母, 没吃没喝, 被凶被绑, 医院还有苦劳? DAYCARE的孩子也会哭闹, 是不是都绑起来拉倒? 我在国内是学儿科的, 在儿童医院干过, 除了新生儿病房不让家长陪 (但可以探视), 所有别的病房, 包括传染病房, 都是让陪的. 新生儿病房实在是因为怕交叉传染, 新生儿抵抗力太低, 没法让这么多人在小小的病房里待着.
终于有个医生说正常的话了
icu大概是不能陪。不人性化阿。
可是如果允许家属的陪的话,增加交叉感染机会。本来icu的病人就很重,合并感染的话会危及生命的,这种规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国内也没条件每个病人单独一间。
总之回国了就别以美国的标准要求国内。能送涉外门诊的尽量送,不然赶紧托人
my daughter was in icu here in the US and I can see her anytime I want.... but I need to santitize my hand first before getting in.
我觉得好悬啊,要是医生听说是美国孩子就直接安排各种昂贵检查呢
我觉得应该是不会的。话说我儿子一回国就要生病,我倒是从来没有被安排过昂贵的检查呢。
什么狗屁,没人站出来说话,好像这都是应该的了。
就该拍,拍死你。
mm消消火,这个mm也不是那个医院,她只不过想缓解以下一患关系。也不至于要拍死。
这里应该让不同声音发言
btw,我家牛牛在国内得过急性喉炎也住院了,都是可以陪得。
which city
肯定啊. 我们儿童医院在大西南地区算好的了. 只有新生儿病房不让陪. 我还一直觉得我们医院的医生护士挺有爱心的. 就算在新生儿病房, 都是按时喂奶, 换尿布, 每天洗澡的, 我看过护工给宝宝们洗澡, 动作那叫一个麻利. 但DIAPER RASH还是常有的, 毕竟不是自家人照顾. 从来没听说集中做检查这种事. 都是按CASE, 通知家长, 家长来就一起去, 家长不来, 我们自己抱了去. 我就是从那时起, 还没生过娃, 就知道怎么打包, 抱孩子了. 收费高是真的. 一住院开口就是几千上万的.
那你是真不了解上海的情况,在上海还真不是你们大西南地区那回事了,上海医院的确不人性化,我从小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我估计童年有四分之一时间是住院度过的,都是不让陪夜的,每天只有4点到7点可以探视,一个房间8个小孩床,有大小孩有小小孩,洗澡是不可能的,都是家长来探视的时候给擦擦,尿布我就不知道了,国内小孩两三岁都不穿尿布了,晚上要尿尿就大声叫护士阿姨,阿姨就会来给把尿。而且你说的是那种很贵的医院,收费那么高当然服务好了。至于吊针绑手,那还是真的,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每天上午大概10点的时候一群医生会进病房巡视,每个床位看看,他们走了之后护士就推着一大堆挂盐水的架子进来开始挂盐水了,把手绑在一块木板上然后把木板绑在床栏杆上,针头就不会因为小孩乱动而掉了。不过我记得当时医生护士都对我很好,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个杨医生经常让我站在挂水的架子上,他推着架子让我滑来滑去。徐汇区中心医院在上海很繁华的一条街上,晚上在病房里就能听到外面骑车开过的嘟嘟生,还有霓虹灯闪烁的影子,后来长大了已经不住院了,但是晚上躺着床上听到汽车嘟嘟的声音心里还是会有点孤单和害怕的感觉。
which city
沈阳。说实在的。我觉得有点不真实,连沈阳这样的小城市都不会出这样的事。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能有这么不合理的条款和这么混蛋的医院?
那你是真不了解上海的情况,在上海还真不是你们大西南地区那回事了,上海医院的确不人性化,我从小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我估计童年有四分之一时间是住院度过的,都是不让陪夜的,每天只有4点到7点可以探视,一个房间8个小孩床,有大小孩有小小孩,洗澡是不可能的,都是家长来探视的时候给擦擦,尿布我就不知道了,国内小孩两三岁都不穿尿布了,晚上要尿尿就大声叫护士阿姨,阿姨就会来给把尿。而且你说的是那种很贵的医院,收费那么高当然服务好了。至于吊针绑手,那还是真的,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每天上午大概10点的时候一群医生会进病房巡视,每个床位看看,他们走了之后护士就推着一大堆挂盐水的架子进来开始挂盐水了,把手绑在一块木板上然后把木板绑在床栏杆上,针头就不会因为小孩乱动而掉了。不过我记得当时医生护士都对我很好,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个杨医生经常让我站在挂水的架子上,他推着架子让我滑来滑去。徐汇区中心医院在上海很繁华的一条街上,晚上在病房里就能听到外面骑车开过的嘟嘟生,还有霓虹灯闪烁的影子,后来长大了已经不住院了,但是晚上躺着床上听到汽车嘟嘟的声音心里还是会有点孤单和害怕的感觉。
天哪, 上海的小孩住院真可怜! 完全不敢想象. 我们医院不是贵族医院之类的, 就是每个城市都有的儿童医院. 但就是比一般综合医院里的儿科收费高些.
天哪, 上海的小孩住院真可怜! 完全不敢想象. 我们医院不是贵族医院之类的, 就是每个城市都有的儿童医院. 但就是比一般综合医院里的儿科收费高些.
我不知道现在的儿科会不会改善一些,但是我小时候真的就是这样的,除了我当时没觉得医生护士冷酷之外,别的硬件上的条件我觉得可以相信原文的描述,至于医生的态度,我小时候他们还是很和蔼可亲的,现在的医生。。。就难说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我现在偶尔听到吊针用的橡皮管玻璃管和针头碰撞的声音还会不自觉地有种很难说清楚的感觉,以前吊针用的东西都是放在一个白色的唐磁盘里由护士端进病房的,一路上就叮叮当当的碰来碰去,一听到那种声音就意味着要吊针了,就会突然紧张起来。
我不知道现在的儿科会不会改善一些,但是我小时候真的就是这样的,除了我当时没觉得医生护士冷酷之外,别的硬件上的条件我觉得可以相信原文的描述,至于医生的态度,我小时候他们还是很和蔼可亲的,现在的医生。。。就难说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我现在偶尔听到吊针用的橡皮管玻璃管和针头碰撞的声音还会不自觉地有种很难说清楚的感觉,以前吊针用的东西都是放在一个白色的唐磁盘里由护士端进病房的,一路上就叮叮当当的碰来碰去,一听到那种声音就意味着要吊针了,就会突然紧张起来。
从小就住院的老妈和楼上的握手再握手。到现在为止我一闻到苏打水的味道就会心跳加快。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父母居然还异想天开让我学医,那是宁死不从啊!我就是支气管炎,还没有楼上哮喘那一说
实事求是的说,以这里的标准来要求国内的医院,那是不现实的。如果条件可以,建议送涉外的诊所。如果去一般的医院,自己还是要多加个心眼,能托人托人,expectation放低一些。
医院为病人服务不是分内的事吗?还要托人?对病人好倒是他们额外的恩赐了?
顶着锅盖说说,大家不要拍啊..........
文中所说的医生,俺几乎都认识,或者说猜的出是谁了,中国美国的医院都工作过,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很理解文中那个妈妈的心情
但是大家可否倒过来想一想,孩子不是痊愈了吗?难道医院没有一点苦劳吗?
说医院虐待小孩,真是很冤枉, 一个白班只有6,7个护士,照顾20多孩子,不绑起来的话,小孩跌到地上,不是更惨吗,其实医护人员更巴望有家长可以陪,但是卫生局的规定,没有办法呀
在医院对孩子的照顾肯定比不上家里,因为医院就是治病的, 特别是在中国,医生少病人多的情况下,只能抓大放小了
还有说收入院标准太底,医生收红包什么的,可以说医生的收入和多收1,2个病人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再说急诊的医生拿的是急诊的奖金,根本不参与病房的收入分配
再说医生态度问题,国内的医生态度是比较生硬,但是住院医生大部分工作非常辛苦,文中那两个回答病请的医生,很可能是20个小时连续上班的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了.........当你20个小时没合眼,还有一个挑剔,焦虑的妈妈要你带baby food,要知道医院的伙食有自己的system,什么时候开饭,去哪里取饭,都是护工安排好的,如果大家都要加餐,不是更加混乱吗
在国内看病时,最不愿意去特需,最怕碰到海归了, 好像从外星回来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动不动就投诉,告状,其实这都是体制决定的, 体制是中央定的, 也不是一个院长可以改变的,但是媒体,病人却都怪在医院,医生头上.......就像文中的那为家长,折腾啊折腾,可怜的还不是小医生,又要翻班,收入又低,还要被这种事情折腾
难道收入低,加班累,就可以没有医德了么?更何况,国内医生的收入真有你说的那么“低”吗?
★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7.0
难怪国内医生都觉得这么做理所应当。简直不能同这些人谈论道德,毫无同情心。
OMG一线城市都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