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于原价的 50% 转让 MAC 腮红&今天收到的BENEFIT眼影和粉(绝对

w
wh
楼主 (未名空间)
上周,香港(现旅居纽约)导演陈耀成到学校来放映他2011年拍的故事纪录片《大同:康有为在瑞典》,说获得《南方都市报》首届年度文化大奖。电影半纪实半抒情,既有图片解说与学者访谈,又有戏曲化的舞台表演,广东味儿十足。康有为一口铿锵粤语,很有历史现场感;康梁的改革激情真让人赞叹岭南文化实用性强,勇于实践突破。气龙曾推测康有为的官话也不错,光绪召见他时长谈数小时;召见梁启超时却相对无言,皇上听不懂梁的广东话。召见后赏赐两人的倒都是六品官衔。演员在粤剧音乐声中走台步、念唱白,不断反复的广东戏曲富有夸张的悲喜效果,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如果再唱几段粤曲,味道就更足了。除了粤剧也有西剧,康有为与陪他流亡、为他整理文字出书的女儿康同壁一起合演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戏剧(见康同壁的回忆录)。西方的死神还带着面具翩翩舞入粤剧——trailer里有死神的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sq4G9Ecyg

vhttp://www.youtube.com/v/-8sq4G9Ecyg
粤剧中是否有这样的死神?总觉得这个场面非常熟悉,不知在哪里见过。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通缉,逃亡十六年,途径三十一国。深爱瑞典山水,买了一个小岛。后来经营破产,又兼老母去世,卖岛回国奔丧。可惜两位死神好像功力不深,功架不足,动作设计有点轻飘。陈导的实验电影似乎还停留在一些表面的中西艺术形式上,期待深挖后劲。

康有为支持立宪,但反对革命,这个片子对当前政治十分敏感。片中采访的学者没一个是大陆的;导演说受邀者都借故推托,不愿留下口实。身为南海老乡的陈导对康有为的改良主义颇为同情,说康预言革命将使中国大乱数十年,确成事实。近年的学术界似乎盛行反革命之风,法国大革命屡遭质疑,辛亥革命也被一些学者视为文革、台湾等问题的肇端,认为如果康梁改良实现,中国现在的发展会更顺利。

电影里的康有为一辈子处在夹缝里,左右不讨好,非常郁闷。大清时,他的君主立宪主张是激进派,给亲友六君子带来杀头之祸,自己流亡海外。随后孙中山的革命派兴起,他又成了保守派,反对革命,帮助张勋复辟,搞得人神共愤,连爱徒梁启超都反目斥之。他晚年回国,在上海创办天游学院,只招到二十来个学生;当年广州万木草堂万众一心的发轫之势,至此大势已去。更惨的是他躲避北伐的革命军,从上海逃到青岛,却在十天后参加同乡宴时呕吐至死——日本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但他七窍流血,守在身边的女儿康同壁认定是被投毒而死。此时的康有为几无影响力,为何要对一介文弱书生下毒?关于下毒者,有国民党、慈禧生前派遣的杀手、日本人等种种猜测,反正他处处树敌。不过研究者寥寥;百度、维基都说是宴后腹痛呕吐去世, 完全没提是否毒死这茬
。开一代之风气的思想家,下场既惨,且几乎没人关心他的死,何以如此冷清?

再仔细看网上关于康有为的生平介绍更是厥倒,百度还有尊敬之意,维基简直声色俱厉,说康有为搞政治宣传及写《康南海自订年谱》等回忆录时吹牛造假,多处不尊重事实;连最有名的“公车上书”也是“康有为的派系不断涂抹”的“篡改”的“历史”。上书既非他组织(是翁同龢等京城高官组织),也没传到光绪手里;上书内容只是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并非他后来自添的立宪主张。电影里也有一位法国女教授指责康有为的书都是lies, lies, lies,除了他自己的捏造,别人在戊戌政变后为求自保,也把一切都推到他身上。怎么会那么巧?学者切忌弄虚作假,不然一生心血、一世声名就这样毁于一旦,好不心疼。

幸好康有为在颠簸动荡的流亡生活中娶了六房妻妾,私人生活足慰老怀。他49岁时在加州Fresno演讲,其儒雅气度、救国衷肠、深刻思想吸引了满怀革命激情的17岁少女何旃理投怀送抱。53岁客居日本时,又得到16岁的女佣市冈鹤子的崇拜,两年后回国时将她带上,纳为四房。次年何旃理不幸患猩红热病逝,康有为在万分悲痛、精神恍惚之下,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又娶第五房姨太廖定征。60岁时携妓游西湖,自比范蠡,传为笑柄。次年再游杭州,看上18岁的湖边浣纱女张光。张光目不识丁,无革命热情,婉拒提亲;南海先生不折不挠,重金终抱美人归。说来他在海外经营虽然破产(组织保皇会,投资墨西哥房产,却遭墨西哥革命,血本皆无归),回国生活却很优裕,妻妾成群,佣仆如云,全家每年花费不下两万银元。而且去世之前正好把钱用完——二太太说家无余钱置办棺木,幸有山东军阀张宗昌送了银圆入殓。真是风流圣人多潇洒啊。

最后再说说电影里另一位旅居瑞典、也在瑞典买了个小岛的中国人——舞蹈家江青。这名字好熟。她在北京出生,在港台拍电影,1967年以《几度夕阳红》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与刘家昌婚变后去纽约发展,搞了第一个华人舞蹈团——江青舞蹈团,尊龙曾是成员。遇到后来的瑞典丈夫后放弃事业移居瑞典。她在电影里既担任旁白,又自述自舞,说是第一个把邓肯开创的现代舞带到中国的人,倾诉丈夫前年去世后的孤苦,摹状康有为的去国怀乡之情。经历是很丰富出色,就是和康有为扯在一起太不伦不类了,普通话还挺糟。倒是好奇瑞典的小岛很便宜吗?她丈夫曾是生化教授,参加过诺贝尔委员会,不过教授工资不会太高吧?
m
mdcai
2 楼
什么叫“真看懂”啊?
感觉这是一部富亲戚showoff自己有luxary的resource和identity的电影,在当时的情景下(64刚被镇压,97年又要回归),香港知识层(以陈令智铿锵有力自信满满的书信和他老公的画作“子宫中的胎儿”为象征)很自信自己能拾起并具备这种
resourse和identity。

结尾告白太晕眩了:
送给那些仍被囚禁在黑暗中的自由战士
(有这么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群蚂蚁,大概有11亿。。。。)

我大概能看出他的剧本的一些特点了。不是按常理出牌的那种。也不是一般的“闷骚”(我很少用这种词,但这里太贴切了),《大同》看起来也有这种味道。有机会看全片。

我感觉比较好的香港文艺片恰恰是许鞍华的《男人四十》,三个老演员都相当入戏。虽然许鞍华给陈耀成的《大同》很高的评价。

【 在 flag (为了饿一只苍蝇我把自己饿得够呛)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他们经常合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mUYJEBRc_4
这是电影,信息量很大,但如果真看懂了,对香港的政治历史的认识会上一个台阶
f
flag
3 楼
"富亲戚showoff自己有luxary的resource和identity"这句话用来形容今天香港一般人的心态还比较恰当,这部电影当然也有,但呈现的比这要丰富。

比如影片后半段杜叶锡恩的出场,就带出了一个很特殊的声音——她的声音,今天已经不太被提起了。我一直劝有兴趣了解60年代到97年之间的香港历史的人,看看她的回忆录。

这部电影的叙事其实很糟糕,但我相信这是陈耀成力图表现那个特殊时期港人精神世界的多个侧面所致。今天港人也同样经常把64和英国殖民统治作为话题,但其精神世界,要比那一代人苍白孱弱得多。

【 在 mdcai (玫瑰之名:女儿与盗梦空间) 的大作中提到: 】
什么叫“真看懂”啊?
感觉这是一部富亲戚showoff自己有luxary的resource和identity的电影,在当
时的情景下(64刚被镇压,97年又要回归),香港知识层(以陈令智铿锵有力自信满满
的书信和他老公的画作“子宫中的胎儿”为象征)很自信自己能拾起并具备这种
resourse和identity。
结尾告白太晕眩了:
送给那些仍被囚禁在黑暗中的自由战士
(有这么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群蚂蚁,大概有11亿。。。。)
我大概能看出他的剧本的一些特点了。不是按常理出牌的那种。也不是一般的“闷骚”
(我很少用这种词,但这里太贴切了),《大同》看起来也有这种味道。有机会看全片。
...................
f
flag
4 楼
这事儿三言两语说不清,简单说如下:

1. 据说17世纪的时候,英国开始殖民的时候,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都是rhotic的(或
者说那时候根本就没什么美国英语)
2. 18世纪的时候英国南方(英格兰南部基本上支配着英国的上层文化)开始变得non-
rhotic
3. 美国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随着变化,保留了rhotic的特点

但我认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看战前甚至到60年代以前的美国人在正式场合说话
很多时候是non-rhotic的(我之前举过罗斯福和宋美龄的例子)
也就是说,如果上面的1,2,3成立,推论就是:美国人在保留自己英语rhotic特征的同
时在正式场合模仿英国口音说话一直到20世纪。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那么我大胆推测美国英语的这一意识的明确是在战后,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伴随着美国开始输出价值观的同时出现的。

其实语言就是政治,向来如此。

【 在 gamor (捡贝壳) 的大作中提到: 】
文豪你明白了能不能给我综述下,究竟美国口音是怎么产生的
我为什么没明白,难道我漏了帖子
s
sasa
5 楼
查《清史列传》没有康梁的传,《清史稿》有康有为传(很简略),无梁启超传。

1. 查《康南海自编年谱》,康光绪19年(1893年,康36岁)终于应乡试,得了第八名
,成为了举人,所以1895年可以和梁启超(1889年17岁参加广东乡试,就中举,也是第八名,资料来源《梁启超年谱长编》)一起进京参加会试,不是破格。

2. 按照梁自己在《三十自述》和《清代学术概论》中的说法,1890年梁听说康有为
1888年以布衣身份上万言书要求变法,“举国目为怪”,好奇,去拜访,“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设了万木草堂。康当时尚未中举,但年长梁15岁,已经写出了《大同书》(原名人类公理),《广艺舟双辑》等名著,当时在学识上和名气上的确强于梁(梁这时18岁,康33岁)。

3. 1898年旧历4月28日康有为被光绪召见,给了一个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之前已经是工部主事(但未上岗),仍是6品。按照《康南海自编年谱》,当时和康有为同时上殿
的李鸿章说是荣禄要弹劾康,所以光绪不能给高位。按照当时梁的书信(见《梁长编》),康和梁都很不满意这个位置。而据茅海建的意见,当时光绪不可能给康更高的官,因为三四品京官都需要慈禧的批准,给一个章京上行走,而且允许康直接上书可达光绪,其实是一个优待了,但显然不符合康梁的期望(《康有为我史鉴注》)。

4. 梁在同年旧历5月15日被光绪召见,之后赏6品衔,办理译书局事务。照理说是赏了
官的,但按照当时礼部主事王照的说法,是赐6品顶戴,“未得通籍”,是说没有给正
式编制,只给了一个名头。因为按照清朝的惯例,举人被召见以后,应该是赐入翰林的,“最下亦不失为内阁中书”。说是因为梁的广东话光绪听不懂的说法,也是这个王照保留下来的(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但综合上面给康的官位可以看出,当时梁是康的学生(康是变法的精神领袖),而且没有中会试,康才给了一个6品官,不
可能给梁更高的职位的。

尼玛,蕾丝我老。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他原先就是六品官,后来据说召后再授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仍是六品官衔。我这
句主要是说给气龙听,气龙写梁启超时说光绪和康有为相谈甚欢,和梁启超却见面很短
,所以只授了六品官。我想跟他说授的官衔等级都一样。
梁启超见光绪后赐六品官衔,做翻译局事务,那个不算清朝的官么?他中秀才、举人倒
都比康有为早,以举人身份拜师当时仍是布衣的康有为,挺耳目一新的。康有为没在乡
试中中举,为啥能直接参加会试,破格吗?梁启超会试不中据说还另有隐情,主考认定
广东人里才气那么好的必是康有为,故意弃而不取。你看的一堆古书包括清史稿和清史
列传吗?你看得细致。我连最大路的还没看下来……
w
wh
6 楼
哎我看完了,挺喜欢的。演黄耀明女朋友的演员,有点像张曼玉噢。黄耀明果然很柔和,随意不固执,不过被逼到死角也会发疯。演技有点嫩噢,不过我还挺喜欢,呵呵。其他几个人都演得挺好的,尤其喜欢他们的妈,演得很真,平民角色很亲切。这个片子对香港人的identity、政治社会最终还是乐观的噢,虽然过程曲折。《一无所有
》的歌响起时,很感到这支歌比起大陆,更适合香港。我一个台湾朋友也有类似感叹,大陆再迷茫,根基在哪里;台湾孤岛,对她来说更无从寻根。当然每个人感觉都不一样。有一段抱怨香港有时是个colorless city,我也很有同感,看似流光溢彩,但都市的模式化也严重。不过香港人勤于思考、反省。最后那句china, help thyself很喜欢。

不大convincing的是黄耀明和女朋友的恋爱好像有点夸张了严重性,女的大男的十几岁,社会阻力很大么?自己的心理阻力也那么大?我觉得有点odd,但不像同性恋那样成
为社会问题,遭到社会阻力;这个就是自己妈妈反对,别人误解关系,好像不至于太绝望。禁色的歌很好听,哪里去找爱不受伤害的地方;用在这里好像有点overstated。
另外陈耀成好像总觉得叙述故事不足以表达他的观点,所以总要借助纪录片、读信这些形式,用书面语言把自己表达完整。我还是喜欢纯故事叙述,导演/编剧自己的观点似
乎不用太强调。

你觉得是怎样的对香港的政治历史的认识啊?

【 在 flag (为了饿一只苍蝇我把自己饿得够呛)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他们经常合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mUYJEBRc_4
这是电影,信息量很大,但如果真看懂了,对香港的政治历史的认识会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