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 发表于 2025-08-22 09:59 LZ stem女,从小到大也没留意,感觉在这方面傻傻的。 求人如何说话,送礼如何恰当又送到人心坎上,怎么维持长期关系。。。不同文化又有所不同。 有什么这方面的书和指南吗? 又什么影视剧(中英)值得看,学习,反复推敲吗? 大家讲讲自己的心得。多谢了! 我先讲个体会: 我如果要送礼求人,首先会尴尬的要命,说话送礼时也会觉得自己特别笨拙,话还没讲气就先短了一节。如何改善? 如何练习?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5-08-22 10:07 看书当然看红楼梦啊!先看刘姥姥第一次去大观园求助时怎么说的。重点在于不是人家帮完了就结束了,她第二次去表示感谢时所得更丰。人情往来就这么来的。 另外比较高大上一点的套瓷参照苏辙的与枢密韩太尉书,是这位十九岁时刚中了进士时给朝中高官写的套瓷信。 另外阿耐的小说值得一看,特别是商战情节。别看改编的电视剧,看原著。
求人如何说话,送礼如何恰当又送到人心坎上,怎么维持长期关系。。。不同文化又有所不同。
有什么这方面的书和指南吗? 又什么影视剧(中英)值得看,学习,反复推敲吗?
大家讲讲自己的心得。多谢了!
我先讲个体会: 我如果要送礼求人,首先会尴尬的要命,说话送礼时也会觉得自己特别笨拙,话还没讲气就先短了一节。如何改善? 如何练习?
另外比较高大上一点的套瓷参照苏辙的与枢密韩太尉书,是这位十九岁时刚中了进士时给朝中高官写的套瓷信。
另外阿耐的小说值得一看,特别是商战情节。别看改编的电视剧,看原著。
诸葛孔明,还需要问这个问题?
人的待人接物是在生活场景中学会的 就是从具象活动中感受和学习common sense和social cue 不是看书这种抽象活动
这个门槛太高了。我看刘姥姥王熙凤都跟看天书一样,一辈子也学不会像她们那样说话做事,直接放弃了。
不要轻易送礼, 昨天没看新闻吗,有个老中女送给记者一个红包,说是中国过年传统,结果转身被告行贿了。
天生的,改变不了
为啥要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