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Green 发表于 2025-08-22 02:22 背景:男方9年没回国,疫情期间(21年)爸爸去世也没能回去。女方从23年起每年回去一次,23年是因为女方爸爸病危,24年回去奔丧。25年summer夫妻双方带孩子回国探亲。 矛盾起因:在国内去祭拜男方的爸爸,女方要求11岁的女儿去坟前祭拜爷爷,因为女儿前两岁是爷爷带的,先在美国带了7个月,后带回国养到两岁多一点被父母带回美国,爷爷很疼这个孙女,孙女回来应该去看望爷爷。一家人饭后出去遛弯,女方和女儿的对话如下 女儿:how long is the drive, do I have to go tomorrow 女方妈妈:you have to, 因为爷爷小时候带你到两岁,爷爷很疼你,妈妈在奶奶家待这么久也主要是为了祭拜爷爷。 接下来还有别的类似对话,突然女儿开始抽噎起来,妈妈问为什么,女儿说:I couldn''''''''''''''''t remember all of these, 妈妈接着说:你不是看过一些照片还有你在国内学走路的视频吗?妈妈试图继续对话要求女儿去。突然男方不愿意了大声训斥女方:“你他妈的她都哭成那样了,你还在那说!”女方听到男方爆粗突然也被激怒了:“我说什么了,她都11岁了为什么连个事实都不能说呢”。男女双方在街上吵了起来,男方认为女方没有同情心,没在乎女儿的感受,女儿还小,不需要去祭拜爷爷。女方认为女儿11岁了懂事了,应该去上坟看望爷爷,因为爷爷小时候很疼她,带了她两年。男方还说女儿哭的时候他问女儿为什么哭,女儿说scared, 但是女方没听到女儿说scared, 一直以为是女儿记不起爷爷了,试图提一些旧事讲述事实 结局:女儿第二天没去,因为她爸爸说可以不去。怕小孩会联想会害怕。 但是事到如今,男女双方都各执一词,女方认为男方冷血,男方认为女方冷血不心疼女儿,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请大家各抒己见随意拍 请不要引用,谢谢🙏
能把小孩六个月送回去,两岁接回来的我们这一代的留学生,我生活中见到的女的,都是没觉得是有多热血的,因为我们这一代已经不流行和不需要把孩子送回国养。这种人基本上都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很高的位置。夫妻都是。这个决定对于母亲来说是非常难的。楼主更多的情感因该是心中有愧也有感恩,但因为她老公做的比她更差,这种恩情无法偿还,楼主是属于有COMMON SENSE的人,所以这种情感希望能通过孩子祭奠表达一下。
No
父母死了孩子都不一定会去拜,还指望孙辈?楼主公公去世好几年了,老公也才回去看一次罢了。道德绑架没有记忆的孙女,吃饱了撑的。
楼主作为儿媳,我看来也是吃饱了撑的,婆家事老公说了算就好。
本来就没啥好怕的,就像前面一个MM 说的死亡教育没做好,当妈的当年就没人教,自然也不会教下一代。
这个回复真是冷血。如果lz不感激怎么会念着爷爷生前疼孙女想让孙女去祭拜呢?而且即使他帮的是夫妻俩,退一万步说,他就是不是帮,而是保姆拿钱才带的女儿,但是真心爱这个女儿,对这个女儿十分的好,难道女儿不应该心存感激吗?一个正常的人对于爱过自己的人怎么会无动于衷。lz要女儿做的并不是去祭拜还自己的债,而是教育女儿应该懂得对爱自己的人存一份感恩的心。把这件事当成简单的物物交换,甚至认为女儿被绑架的人,呵呵,不知道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恩,楼主至少是有COMMON SENSE的人,楼主老公虽然做的连COMMON SENSE 的意义上都全是不及格,但看楼主老公的回复也许真的是有些NERDY,当他明白老婆的用意以后有表示理解,虽然脾气真的是很无语,不能当孩子面对老婆发火的,但这楼里有些回复,真的是楼主和楼主老公都不如。
女方尽了男方父母
男方以后好好孝敬女方父母。
这个事情错在女方。 男方家的事情男的做主。 原则错了
分享一句台词: 也许我们无力阻挡时间的流逝,我们也必将与家人与爱人生死相隔。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人类的记忆,便是对灵魂的延续。死亡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被人遗忘.
这是男方的爹,不是你的爹对吧?
那你去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让男方心里觉得舒服,毕竟老人已经过去了,他又感受不到。
所以你为什么要吵架呢?这违反了你的初衷。
除非你是真的高赞那种说法,就是为了道德绑架你的女儿而已。
本来也以为是女方的家人 那有人自私可以理解 自己家人也这样? 不过楼主队友看来是女儿奴无疑
看地方风俗吧。
我们那嘎达,孙子是传中接待的。 所以,上坟,孙子必须去。有的媳妇还抱着刚满月的孙子去爷爷坟前磕头的。 孙子只要露面了,以后在家族中就有地位和发言权了。
孙女可去可不去。某些场合,女的还禁止出席。比如:抱骨灰盒,捡骨灰骨头。 有些约束,我也记得不清了。请农村出来的更正。
不知道,这种迷信,现在改没改。
假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从小到大,我姥爷都教我,要做一个有感情,重感情的人。我觉得,和平均人群相比,我在感情分上是高于平均值的。在我的人生里,我体会到了感情的快乐,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我也是同样这么教育我的儿子和我的女儿。身教胜于言教,每年,除了疫情间的4年,我们一家四口都会回国看望我的父母。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亲情里很重要的一环
我扪心自问,我这么教育他们,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老了谋福利。主要目的,是希望他们快乐,希望他们不枉来此人间一趟。我的认知是,懂感情,重感情的人,远比冷漠的人快乐。这是我自己的认知,我不强求认同,只是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再说了孩子都已经11岁了,祭拜去世的爷爷,告诉她当年老人曾经多么疼爱她,算个啥伤害? 孩子的反应需要被引导而不是被规避。 结果男方和这几个奇葩id,拿着孩子的“心灵不能受伤”做幌子,遮盖他们冷血无情的本质。
这个事件里,男方绝对需要检讨:
1.出口成脏 2.毫无同理心和对父母的感恩心(而且还是自己亲生父母) 3.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其实不是真正的爱,就是顺着自己心意的随便乱parenting) 4.对妻子不尊重(不感谢妻子挂念自己的父母,和#2同出一辙)
往前翻居然男方也上来发言了,就告诉你: 出口成脏看来是习惯行为,在孩子面前都不遮掩,而信教要求的仁爱,看来你做的很差劲啊。 去不去祭拜是具体行为,但对家人有耐心有牵挂有感恩则在那任何文化宗教中都是一样的。 11岁女孩子哭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死亡不是永远都需要回避和躲避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理解死亡是很重要的人生一环。 还是好好反省自己吧。
也无所谓。
11岁女孩已经懂事了。
在古代,我们村子里的女子12岁就出嫁。
这种上坟的事情,没必要逼迫孩子,愿意去就去。
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开始对生死有恐怖感了。也开始意识到她自己某天也会死去的。 所以会恐惧。也就是我们说的怕鬼。
每年一次的上坟,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阴影,但是也会有正面效果。会让孩子成熟,更早的认识到 世界上所有生命的生死循环。A circle of life 也会促发孩子去思考一个她以后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简单将,就是“你活着是为什么?”
这是一个简单的也是巨大的哲学问题。奇怪的是,当我们在坟前给逝去的亲人进香磕头时,对这种哲学问题 的思考却越激烈。
随着对这个哲学问题的思考,你会发现你长大了,成熟了,你也不再恐惧死亡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就是我小时候跟着长辈上坟时学到的东西。
我喜欢上坟,也是因为上坟是一个人在家族中的地位的象征。 长子长孙,一般都是在上坟的最关键时机出来活动,有点唯马首是瞻的权威。吃酒席时,也是坐在重要的席位。
楼主老公如果是懂事的,会明白的
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被丢到爷爷奶奶家带到两岁,然后女儿心存感激?感激爹妈不带她? 哪个小孩愿意让爷爷奶奶带不让父母带?
祭拜与否,每个人观点不一样。这个是男方家庭,男方做主。楼主非要觉得女儿应该感激,应该祭拜,那是多余。
另外, 当着孩子的面骂孩子的妈妈是非常非常不好的行为,孩子爸爸应该当着孩子的面给老婆道歉。 这个即使性别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一般,理论上讲,女的可能更能不重视这些上坟活动。
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女的,比男的,对这些认祖归宗的活动,更积极。 也许与女人的天性爱家的性格相关。
我的姑姑,那是每次清明上坟都少不了她的身影,给的钱也最多。 我妹妹,也有类似特点。上坟祭祖,出钱非常阔气。
而我,却总是小气抠搜。
这世界很奇怪。也难怪,王昭君,年年给汉帝王上书,要求回来。
封建传统把女人看成是泼出去的水,但这水却比小棉袄还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