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不是,而是在谈有没有前边层主说的被动实名制捐款。我也去看过1万五的教会私校archbishop,建筑各方面也是非常高大上,但的确捐款机会很多,要不然学费1万五怎么撑得起来? 我有同事小孩在那上反映很不错,也考上了很好大学(教会私立大学)。那位层主不是说她看到被动实名捐款制度?我说我看到的是没有被动实名制度的,学校也不要求捐款的。校友愿意捐的匿名。 我就提供一个信息,看你怎么解读了。 教会的应该更喜欢送1万五的教会学校而非贵点不需要捐钱的非教会学校了。另外有的教会学校也非常贵的比如纽约的Trinity,版上就有人的娃在那上,也没有实名制捐款。捐款时可选“I would like this gift to remain anonymous”所以有钱你就多捐,你孩子以后有钱也多捐,不必纠结这些。 再提供点信息,有的孩子拿全奖上顶私,家长一分钱都不需要出,比如拿Caroline D. Bradley Scholarship,你可以去任何一家你考得上的顶私。小娃家长可以看看:)
当时真的是抱着随便试试看的心情去申的私校。没请中介,小孩也没压力,都是她自己准备各种资料。有句话叫无知者无畏,我想比较适合她。因为没有任何压力,所以准备过程很轻松,我就是帮她找了两个老师(她学校的老师)写推荐信,除此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她自己准备,包括面试。都是嘻嘻哈哈的就过去了。我的本意是想着让她感受一下这个申请的过程,反正我们的学区也不错。
没想到,大概是运气爆棚,又或者是因为无任何期望,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她拿到了好几个顶级学校(数一数二的那种)的Offer。当时拿到Offer的时候我们全家都有点懵,真的不骗你。我女儿甚至一度和我说,她不想去,想留在我们的公立学校,因为那里有她从k 到初三的好朋友。
拿到Offer后,我带她去学校看了一眼。真的设施,气势,底蕴,环境,和我们的公校完全不能比。我就和女儿说,你可以来这里try半年,如果你真的不喜欢,你随时可以回我们的公校。就这样,她去了那个顶私。
很多人说,虽然学校很好,但是竞争太激烈了。你如果上学区公校,妥妥的大藤,但是去了顶私,即使每年有那么多的人去藤校,有可能也轮不到你。因为legacy, 捐款,还有自身优秀的小孩太多太多。
但我女儿很快就爱上了这个私校,她经常感叹于她同学的聪慧,乐于助人。她也经常抱怨学校压力太大,课业太难。以前在公校自由自在的她,在私校看到了优秀的人到底是怎样的。她同学的行为处事,努力上进,对她的整个高中阶段的人生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的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在他们学校真的是到处可见。
有可能在这个学校她不是最出挑的,也有可能她不一定能上华人所谓的大藤(who knows), 但是这四年,她的眼界,她的世界观,她待人接物的方式,她的思考,我觉得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高中四年的人生经历,在我看来,比是否能考进藤校对我的意义更大。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想法。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但如果再让我选一次的话,我想我还是会让她去上私校的。
🔥 最新回帖
赞LZ的心态. 女儿优秀也自推. 我们上次路过town,怕没预约不让tour. 希望能分享一下申请经验.
朋友家原来也是开车30分钟距离,为了孩子playdate近,就又在学校边上买了房子,她家从小上的,需要在家的playdate的很多。 我家高中才上,虽然我家离学校近,开车几分钟,但我看我家的会约着朋友到中间地方playdate,看电影吃饭,看演出,逛mall,去书店等。主要孩子都高中了,学生住不同城市。
她上的高中的确离家不远,但也需要boarding。学校排名一直是全美前一,前二。所以据说录取难度也不一定比藤校低。 和你所说的当地私立高中有可能会有一定的不同。
🛋️ 沙发板凳
手动登录来赞
希望华人鲜花这样的帖子多一些, 颜值尤物;这比那些浪费了我半天时间 看完原来是信息熵为零的BSO 好多了
我的一贯理解就是,家里能不影响生活就可以负担的情况下,再考虑私校
不然很容易进入不断质问值不值的境地
楼主描述的体验感想很难用金钱来衡量,能体会到这样的家庭,才是私校的目标客户群
社会上那么多富可敌国的,你这样的普通人心态平衡了吗
学校在麻州 (估计你能猜到是哪所)。的确女儿的同学有很多都是超级有钱。但是这些同学平时又都很低调,没什么特殊情况下,都穿个T shirt 运动裤。她们会化妆,善运动,爱社交,但同时学习也非常努力,成绩也很好。每次去学校碰到女儿朋友,她们都会超级热情的来和我打招呼,甚至给我一个hug. 碰到这种同学你真的是可以学到很多。你会感觉到有差距,这就是现实世界啊。早早的知道这个世界就是存在差距的啊。 我估计我们女儿能最近距离接触这些超级富豪的也只有在学校了。哈哈哈。
我想大家说起顶私一般就会想到我女儿学校的。所以我说当时拿到通知书的时候我们全家都是懵的。。。。
我们家也是普通家庭,咬咬牙才送她去上的私校
是高中。
噢,是这样啊,我一直感觉这版上在讨论私立大学。原来已经到高中了。这要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私校,得要200万美元一个了吧。
哎呀 不把这钱留着给她以后当买个房的首付 太亏了
你应该不是住在麻省吧?可以称得上麻省顶私的只有一两所学校是从k开始,最牛的都是只有高中,还有少数几个是从7️⃣年级开始
我见过很富的人家4个孩子,在曼哈顿住的时候他们家占了大楼半个楼层,纽约上州有大几百万的度假屋,当时4个孩子都在私立,后来搬家去了康州买的也是过千万的房子,但父母觉得当地公立不错,孩子就都上了公立,之后其中一个不喜欢那学校,父母就把她转去了私立,其他孩子继续在公立。
很多人觉得是否送私立,以家里的经济条件来决定,觉得付得起就应该送私立,其实应该是以孩子的情况来考量,我见过很多富的老美家庭孩子一样上公立,当然是好学区,所以一家几个孩子同时有上公立也有上私立的不少见,就是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所以要看具体那学校是否合适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楼主说孩子的眼界世界观,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思考有了很大不同,好公校一样可以的达到的,取决于孩子的交友群体,话说很多华人孩子即使在美国人多数的好学区,交友群体仍然极限于亚裔同学,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楼主能大概说下自己女儿的profile吗? 比如学校全A肯定的, SSAT高分, 加上至少一个大的特长?尤其是体育?谢谢
楼主说的应该是PA, 美国第一的顶私, 很多排名前十的顶私是没有开设幼儿园的, 直接从高中开始的
人家是政客、律师,地产商家庭,相互拿人际资源。一代移民老实说,大多是送孩子去开个眼界而已。本身情商高的,可能以后人家圈子带着你玩。不要说和人家拼了,人家背后的家庭和关系网托举哪怕看不到,不能想不到吧。表面谦和归表面谦和,本质上不是一个阶层。
其实也还好,有几代大富的,但更多的是律师,banker,hedge fund manager这种中上产。其实也都是做得好的打工人,没什么不能交流的。
具体个人来说,自然是个人决定。每个人可以有一万个非金钱的理由去私校,但在金钱回报上,确实是objectively 评论,而不是subjectively 评论、毕竟是数字游戏。
大家觉得家庭收入达到多少(假设一个娃)可以justify轻松送私校?我和队友意见不太一样
不要把电视当真,我敢说顶私里面一半的家庭拿不出华人的10个米。只不过顶私里都有种族配额,假如一年招一百个,华人孩子最多也就四五个,想推的华人家长太多,竞争比较激烈。
并不是,我知道好几个拒了PA去了其他私校或公校的,除了亚裔,其他族裔的父母并不会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学。现在我理解那些舍哈佛去州大的家长了。
你想多了。这种私校优秀孩多得很。大家都很努力学习。跟流星花园没有一丝相似。
跟人种有什么关系?是阶层。亚裔圈子没问题。
你或者你小孩 肯定没有进过顶私
我家是学费占家庭收入的5%以下。我家一个娃,两个我就送家门口十分公立。私校是奢侈品。不影响生活时候随意。毕竟性价比并不高,普通人家没必要省吃俭用买爱马仕。
越是顶私,越不在乎普通家长的三瓜两枣。
税前税后? 税前的话, 过了贫困线的华人家庭 连一个小孩都送不起了
哈哈,谢谢楼主分享,进PA 跟H 一样的难。 楼主具体分享一下孩子的成绩EC等等,非SIBLING非legacy进去的都是牛娃
就是拿出学费,不会影响家里原本的其他安排,比如父母的退休啊之类的,至于旅游消费啥的就更不用说了
但我觉得这个其实也因人而异,有人更愿意承担,哪怕会影响一点
那我遇到的都不是顶私了, 每年都有捐款列表排名的。
还以为是说大学呢。
这两天坛子里不是有个说大学的帖子吗
其实这种所谓顶私k-12完全可以再贵点儿,反正富人也不在乎这点儿学费;楼主这样喜欢私校的中产砸锅卖铁也会继续送。
一般的孩子砸体育,找人包装,或者越早越好送进去。
高中靠学习成绩实实在在进去的娃,在哪里都不会差。
“成绩不差体育拔尖”,这就很难了。有太多孩子,家长推不动就只能放弃。成绩或者体育或者才艺,能推出一项就已经不错了。能被推得动也是一种天赋了,成绩体育样样都不错的孩子真的不多。 虽然学校不指望招进去一个未来的体育明星或者学术新星,但是能做到成绩和体育都很好,说明孩子有耐力有自制力,也会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情有效率。这样的孩子将来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差。
不是说PA 1/3还是前30之类的进哈佛。
华人贴千万不能认真,天天发帖讨论藤校值不值的人,很多都是希望别人quit给自己家娃减少竞争的。你看藤校申请人数越来越多,录取率越来越低就知道了。这和小时候班上总有学习好的同学告诉你他回家从来不看书是一样的。
你注意看很多贴都是说我知道有某些有钱人送孩子读州立,所以藤校不值。我从来没见过有家长上来说我自己家娃拿到了大藤但去了州立,因为我家娃觉得藤校不值。
其实私校真的挺好的,真的是能看到的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学长学姐们也分享经验,介绍实习机会,networking还是很强的。 学校资源和机会很多,在里边要学会取舍,不然时间不够用。
好的私立学校肯定有好的条件和好的生源,否则收那么多学费不会有人买账,我也见过白女从顶级私立高中毕业的,说起高中来,就说学校学业方面是非常好的,但是社交方面压力很大,因为同学住的太远了,她自己是父母每天开车30分钟送去上学的,那可是纯种白女,不存在被歧视的情况,少数族裔的孩子,要好好考察,能碰到合适的好私校,各方面收获肯定是多于好公校很多很多的,基本上就是被彻底的精英化了
捐不捐款根本不需要担心,越是好的私校越不需要排名这些。有的是匿名捐一个楼,到底是谁也不知道。 我娃上的州里最好私立,也没啥需要捐款的。想捐的有钱人私底下就会捐。 我家娃小时候上的学校捐款前10名家last name会印在周末T的背后,每年就是那10家last name,全校那么多人,你也不知道具体是谁,平常都穿校服,统一鞋子,所以你不需要担心任何捐款的事。目前上的这个私高连谁捐款都不知道了,也没人提捐的事。
我家一娃州内top私高,一娃州内top公高。从我家的经历看,私高的师资强太多太多了。我就举几个例子吧:
学校专门有个PhD老师组织学生的科研活动。娃九年级就拿到长长的list,上面是lab,导师和研究方向。娃选了一个lab做了四年,Science Fair拿了个小奖。大学录取之后AO给的反馈,这个占了一点。顺便说一下,娃的这个研究方向是表观遗传学,我听了之后觉得非常涨见识。
学校有门世界见闻课。讲的老师就是把他去世界上很多国家游历的经历讲给学生听。
AP biology的老师是个Ph.D。
数学课的老师是个master。家长会时show linear algebra课的内容,其中包括PCA。每年AMC都组织,州内的数学竞赛也组织。
计算机课的老师是个硅谷初创成功人士,移居到我们村来生娃养娃。他每年组织学生去硅谷游学。娃因为课程学得好,还得到了在这个老师新得startup工作得机会搞AWS。大学录取之后AO给的反馈,这个也占了一点。
统计课的老师是美国统计局退休后来任教的。
音乐课的老师在当地有点小名气。时不时组织学生去演出,包括去国外的交流演出。
物理老师是班主任,教课水平不知。但给我们讲了娃们social和behavior大致会有什么变化说得很准。
西班牙语老师很有教学热情,但水平不知。
英文课老师水平不知,但娃说比初中时公校的英文老师强多了。娃高中有写作大奖,大学也有写作奖,所以评价还是可信的。
只有化学老师要退休了,感觉就是混日子。
最明显的就是公私两校家长会的对比。公校这边死气沉沉,私校这边充满热情活力,高下立判。
私校顾问一个管20个,公校一个顾问管上百几百(这个上公校自己家请顾问也行) 私校学长学姐或者家长家的公司会提供高中生实习、见习机会(这个上公校自己家找也可)各种club会有party其实就是家长们,学生们之间互相联谊,介绍机会,从小学会这些场面社交。各种运动、辩论、数学队、机器人队有专门教练带着比赛,飞来飞去机票、酒店费,教练费学校出了大头。不过这些公校家长可以自己出钱花时间带着到处比赛和请教练。 其实家长特别忙的,送私高挺好的,没送的自己多花点钱请顾问和带着到处比赛也可以的。都差不多。 私高里的确能看到楼主说的不少孩子比你优秀,比你更努力。资源很多,机会很多,一定要学会取舍,不然时间不够睡眠太少太卷会抑郁。好的私高都是非常卷的,自推娃聚集类似好公高,家长要学会帮孩子减压,那种自卷的压力。
所以结论就是小孩资质平平的话,不要那么费劲推藤,进不去就学个州大好找工作的专业就行了。天赋异禀的,其实也不会那么费劲,能进最好,进不去以后发展也不会差。
没有人会影响生活送私校。 无非是少买买买,度假节俭一点,最多是少存点钱晚点退休罢了
藤校虽然申请时要填个专业,入学其实不定专业。一般是大二才选专业,但中间可以随便换。只要毕业学分能修够,大四换专业都行。
至于有人说和巨富家庭将来没交集,我觉得这都不是一个问题。比如我们如果去米其林餐厅吃饭,饭也老鼻子贵了,别的食客里冲着美食来的也有巨富名流,咱也不会刻意想要跟人家有什么交集。都是为了好吃的或者孩子教育来的,吃完饭了谁也不认识谁。 人家还是巨富名流,咱还是光荣的打工人,谁也不会想太多,饭好吃就行。
你的点评非常到位。楼主这种感想的前提是不在乎投入和产出的配比。
这么好啊, 我看到的都是实名制呢。
这话说的。。老留的孩子小的时候公校还没那么拉胯。 认识个1.5代,自己一路公校,跟我抱怨现在的小学初中太烂了,比他当年差远了。只能硬着头皮把孩子送私校,然后后来高中也继续私校了。。
nice!
比尔盖茨家娃上的私校有人匿名捐一楼,你看的是啥实名捐款? 除非那人想把家族名字写在楼上边。
被动捐款实名制啊
听说学费1万5的教会私校捐款机会多,你说的是这种?我说的是学费4万多加上住宿一年近7万的学校没你说的实名捐款制度。
私校主要是资源多吧,一个两个高学历我觉得说明不了啥问题,我还见过caltech phd的公校老师,我家娃上的公立小学homeroom teacher也是master
私校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她娃上4万的私校可以明晃晃的看不上你娃上1万5的私校😄 华人鄙视链又多一环,宇宙中心的看不上全美国的,码农看不上其他工种的,开大奔宝马的看不上开两田的,吃西餐的看不上吃中餐多,贵妇看不上打工大妈,顶私看不上普私的…
时代变了,没有什么好找工作的专业。你们做的工作有几个人是和大学专业有关呀?我是一点关系没有。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呀。
这倒不是,而是在谈有没有前边层主说的被动实名制捐款。我也去看过1万五的教会私校archbishop,建筑各方面也是非常高大上,但的确捐款机会很多,要不然学费1万五怎么撑得起来? 我有同事小孩在那上反映很不错,也考上了很好大学(教会私立大学)。那位层主不是说她看到被动实名捐款制度?我说我看到的是没有被动实名制度的,学校也不要求捐款的。校友愿意捐的匿名。
我就提供一个信息,看你怎么解读了。
教会的应该更喜欢送1万五的教会学校而非贵点不需要捐钱的非教会学校了。另外有的教会学校也非常贵的比如纽约的Trinity,版上就有人的娃在那上,也没有实名制捐款。捐款时可选“I would like this gift to remain anonymous”所以有钱你就多捐,你孩子以后有钱也多捐,不必纠结这些。
再提供点信息,有的孩子拿全奖上顶私,家长一分钱都不需要出,比如拿Caroline D. Bradley Scholarship,你可以去任何一家你考得上的顶私。小娃家长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