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lamia 发表于 2025-08-16 14:32 不是爱心的问题,也理解你的disappointment,但是LZ恕我直言,你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就做好知识储备,并且与时俱进的和孩子共同成长。你几乎是一己之力把孩子越推越远了。 首先小学就给手机,且没有control没有rules,有一个比喻,有哪个家长会把家门打开随便陌生人来家里找你的孩子聊天吗?没有吧,但是给孩子手机是一样的,而且更差。最让我shocked是你居然还shocked,肯定有人会说他家孩子也是小学中学就随便用手机,一点问题没有:)那你觉得现在那么多家庭坚持wait till at least 9th是为什么呢?借贴再次推荐The Anxious Generation,我认为所有家长最晚小学3-4年级一定要读这本书,要和孩子讨论,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给手机不能有social media。That’s the talk you MUST have before middle school. Once you go down the rabbit hole there’s no way back. 另一个就是family dinner,凡是有大孩子的父母应该都懂,这是多么重要,多么值得珍惜的时间,是一天和孩子connect最多的一段时间。你家居然孩子自己在房间吃饭。她不爱吃中餐,你们做父母的难到就不能吃除了中餐意外的食物?哪怕一周3-4天呢,怎么能一点努力不做就顺其自然和孩子过成了parallel living呢?也许你可以试试和孩子商量一周一次family meal,由她选择食物,大家一起做或者去她喜欢的餐馆,如果是开心的体验也许她原意提高频率。
我一个同事最近刚休了两个月的FMLA,干嘛去了知道吗?就是全程陪着14岁eating disorder的女儿吃东西。刚回来说完全值得。 我有时候想,不管我现在怎么拼职场,如果我女儿将来出现任何脱轨信号我一定毫不犹豫prioritize她的成长。 我感觉你们夫妻全程好像没有去敏锐观察孩子成长的危险信号然后马上去“合理干预”,也是所谓的心大 如果孩子一开始自推成为“别人家的娃”,家长不应该take it for granted,人一生的成长随时会出现分叉路,清北学霸背景出来的家长们似乎很容易掉进这种陷阱。
关于踢门这事,楼主看过The explosive child吗?这种激烈反应一般是因为家长习惯于单方面出解决方案,要求小孩配合,而小孩本身也比较固执,应变能力不够。改善途径是家长通过无judgement的聆听,让小孩打开心扉,说出自己的concern,进而家长提出家长的担忧,邀请小孩一起讨论能address双方忧虑的解决方案,并且迭代。这能培养起小孩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小孩将来自己出门面对社会非常有益。下边是AI 提供的摘要。摘要比较抽象,书里有具体的例子可以参考。 The \"explosive child formula\" is a metaphor, not a literal recipe, for Dr. Ross Greene''''s concept that "Inflexibility + Inflexibility = Explosion". This highlights how a child''''s inherent inflexibility combined with a parent''''s inflexibility when addressing a problem leads to an outburst or meltdown. The solution is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 a proactive, empathetic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and solving the root problems causing a child''''s inflexibility, rather than simply punishing or rewarding behavior.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Inflexibility: This refers to a child''''s underdeveloped executive skills, such as frustration tolerance, working memory,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Parental Inflexibility: This can stem from using traditional discipline methods, such as unilateral punishment or reward systems, rather than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the underlying issues. Explosion: This is the resulting meltdown, outburst, or explosion of emotions that occurs when two inflexible systems collide.
The Solution: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 Instead of relying on power and punishment, Dr. Greene''''s CPS method offers a human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Empathy: Gather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from the child''''s perspective. Brainstorming: Work together to generate a range of potential solutions. Plan B (Collaborative Solving):This is the core of the CPS approach. It''''s a joint conversation to identify the "unsolved problem" and collaboratively find a realistic, mutually satisfactory solution. Plan A (Unilateral): Imposing your will on the child. Plan C (Deferring): Setting the problem aside for another time. How to Apply the Formula Identify the problem: Determine the specific unmet expectation or challenge that led to the inflexibility. Focus on solutions, not just behavior: Shift from correcting the meltdown to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caused it. Be a guide, not a punisher: Adopt an authoritative parenting style that teaches your child new skills and provides guidance, rather than one that relies on fear or reactivity.
twice exceptional highly gifted+ asd/ adhd/ highly sensitive 等等 楼上有人回的explosive child的inflexibility实际上也是类似的概念。 Inflexibility: This refers to a child''''s underdeveloped executive skills, such as frustration tolerance, working memory,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The2ndLaw 发表于 2025-08-17 01:28 twice exceptional highly gifted+ asd/ adhd/ highly sensitive 等等 楼上有人回的explosive child的inflexibility实际上也是类似的概念。 Inflexibility: This refers to a child''''''''''''''''s underdeveloped executive skills, such as frustration tolerance, working memory,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父母和孩子之间是需要set up boundary的。在我看来,lz就是一直在让你的孩子挑战你的底线,只要她闹脾气甩脸子了,你就妥协,妥协手机,妥协外卖,妥协旅游。我觉得你可以明确的告诉她你的底线,你的底线就是她作为女儿应该做到什么,比如10点前睡觉,weekday不玩手机,吃饭吃中餐,想吃外卖自己打工挣钱自己买,跟着父母每年几次一起旅游。这些是你的boundary,孩子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她有义务承担她的责任,不是一味的只享受权利没有义务。
我女儿小时候,有人告诉我,十几岁的时候她可能会说I hate you,然后每一个这么说的人,都说but she'll come back. 我也有楼主类似的经历,没有楼主家那么严重,但是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楼主,那些日子不会很长很长,我女儿大概是从上大学第一学期开始变好的,现在快要大学毕业,不仅很sweet,而且还时不时自己反醒说那时候的她不是她自己。 回头看这个过程,我觉得大多数的矛盾确实在于大人觉得为她好,去管她,比如从初中时9点半前睡觉,到高中时突然1点,为这事我们吵了两年,最后我放弃了。很多类似的事情, 最后都是我放弃,家里才有了太平。所以我觉得,不如早点放弃吧。至于学习,我们为什么要认为B是个不能让人接受的成绩呢?真的只要孩子不吸毒不怀孕,就让她按照她的方式活着吧,做家长的就耐心等待她心智成熟回归的那一天。
bellamia 发表于 2025-08-16 14:32 不是爱心的问题,也理解你的disappointment,但是LZ恕我直言,你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就做好知识储备,并且与时俱进的和孩子共同成长。你几乎是一己之力把孩子越推越远了。 首先小学就给手机,且没有control没有rules,有一个比喻,有哪个家长会把家门打开随便陌生人来家里找你的孩子聊天吗?没有吧,但是给孩子手机是一样的,而且更差。最让我shocked是你居然还shocked,肯定有人会说他家孩子也是小学中学就随便用手机,一点问题没有:)那你觉得现在那么多家庭坚持wait till at least 9th是为什么呢?借贴再次推荐The Anxious Generation,我认为所有家长最晚小学3-4年级一定要读这本书,要和孩子讨论,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给手机不能有social media。That’s the talk you MUST have before middle school. Once you go down the rabbit hole there’s no way back. 另一个就是family dinner,凡是有大孩子的父母应该都懂,这是多么重要,多么值得珍惜的时间,是一天和孩子connect最多的一段时间。你家居然孩子自己在房间吃饭。她不爱吃中餐,你们做父母的难到就不能吃除了中餐意外的食物?哪怕一周3-4天呢,怎么能一点努力不做就顺其自然和孩子过成了parallel living呢?也许你可以试试和孩子商量一周一次family meal,由她选择食物,大家一起做或者去她喜欢的餐馆,如果是开心的体验也许她原意提高频率。
生孩子养孩子有时就是开盲盒,楼主不用太自责,感觉你也没有大错,已经很不容易了。等等吧,也许以后就变好了,有些可能就是 growing pain. 没别的办法,有时如果稍微看到点她好的方面就赶紧表扬表扬,坏的就先不提了。孩子可能有点抑郁?能表扬的时候多表扬觉得还是有点效果的。要长期,慢慢来。
你一直反省的是对她已经很宽松了,有没有可能就是因为太宽松了才更让情况恶化了呢。我的理论是小时候还是要严格一些。
每次都有人出来指责父母做的不够好。其实一百个娃有一百个性格,父母也是人,也有累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哪有可能啥都做到对这个娃最好。这不就是要求完美受害者吗
你女儿听起来是青春期抑郁症,周围没有朋友,跟父母交流不多,非常令人心疼。
建议全家一起做family therapy.
是的,我也有点遗憾,很多小时候花了不少精力和心思的活动,都quit 了,花滑和排球,感觉资质一般,参加了两年 小学末期就放弃了,曾经以为下棋是她的真爱,带着她去拉斯维加斯,华盛顿,都去参加过比赛 顺便旅游,有一两年她在她所在年龄段排名前几位 (全美),那时我也特别有动力,有一次为了陪她去比赛,工作中很重要的conference meeting 顶会, 原本我可以去欧洲 presentation的机会也放弃了,那个时候一直把她放在最高 priority,但是有一天说倦了 就倦了。如果一定要严格地说,音乐属于没有彻底放弃吧,现在她还在学校继续参加乐队,我们还有一个私教,平常她不练习的,但这个私教课她不排斥,那个老师是我们这另外一个大卷校高中的 band director,自己也单独教一些学生,我女儿每次上课,老师会讲讲她所在高中的趣事,孩子喜欢跟她上课和聊天, 音乐算是唯一没有彻底放弃的活动了。
她现在有一些朋友,不多,但也有几个,她应该没有 ADHD 之类的,似乎只是对我们充满戾气,在外面看起来似乎正常,每次她说她爸爸没资格管她的时候,我都很心疼,爸爸虽然算不上五好爸爸,但是从小那么爱她,只是比较大条一点,那些曾经对她的好,她全忘了。。对我的态度也是没好到哪里去,我试图心平气和跟她谈过,你这样对 family 亲人太 mean了,她直接说 I don't care...
有时庆幸自己接受了良好教练,幸运的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上班的时候让我短暂忘记这些烦恼,想着熬一两年到了她上大学,经济上我可以支持她完成学业,情感上,我内心已经在做断舍离。这就是我目前的心态,有时候想想觉得很悲哀,为她, 也为我自己。
1是不应该给小孩这么早电子产品。现在的社交平台,视频网站,全都是设计过的让人不停的上瘾的。就是大人也有很多陷里面不能自拔,一整夜的打游戏,追剧,网上聊天。一个孩子,大脑还没有发育好,自控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就陷了进去,凭她自己是没有能力爬出来的。你又不作为, 是你的不对。
我去带小孩看眼睛,医生对孩子说的很明确,不要长时间在网上。message也是集中10分钟回复,然后手机放下。晚上手机不允许和小朋友在同一个屋子里。
那么多富豪都在小孩十几岁之后才给ipone,难道他们没钱给小孩买phone吗?
2是你和小孩的相处模式很不对。从第一次孩子对你不尊重,就要制止。你的付出,家人的付出,平时要告诉她,告诉她换个人没有人会对她这么好。对你的付出,家人的付出不珍惜,你要告诉她,你们很不开心,下次没有这个福利了。平时如果用这么难听的语气和父母讲话,立刻要她重新说,直到语气变好。 如果事事没有后果,她怎么会在意?你以为是对她好,实际上是害了她。以后她对任何一个好的人,对她好的人,尤其是家人,都会没节制的发脾气。
教育的过程不容易。teen是更容易情绪起伏。但情绪起伏有发脾气的时候,也要有感恩的时候,冲你们撒娇的时候。 但你们孩子的这个表现,不能单单用teen 荷尔蒙解释了。
难道不是应该你吼她吗?多么怪异的母女啊
就是这么怪异,管不了了,如果我吼,她就摔门,甚至离家出走,鸡飞狗跳。。有一次她跑出去后,我想着随她吧不管了,但是熬了大半个小时,做不到无动于衷,开着车在小区和学校周围找,有一次她坐在小学旁边公园的躺椅上,不找她就真的不回来,毕竟是女孩子,做不到由她自生自灭,找回来就冷战几天,然后继续老样子,我也很无助,但这就是现状,为了避免鸡飞狗跳,慢慢就只能装聋作哑了。想过心理咨询,她拒绝,我自己看过两次,也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就是这么个畸形的现状。
回想起自己这个年龄段,那时候非常体谅父母,非常感恩,因为我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我父母非常节省,我高中开始住校, 只有我回家的时候,家里才有肉吃,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给我,那个时候我就一直下定决心必须好好学习,好像考上好大学, 找到好工作,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那个时候的我,也就是我女儿现在的年纪。 也许我的方式不对,但是我觉得 对她也是掏心掏肺的好了,现在被伤的太深,才开始情感上断舍离。
谢谢你的推荐,太真诚了。
楼主也不要太伤心,她说她爸爸没资格管她,可能单纯是因为她觉得她爸也玩游戏,所以没资格管,没别的意思
17岁,不是主动选择,是迫于无奈。心平气和的说,耐心的说,怎么说都没有用, 为了不鸡飞狗跳,只能不管了。
家里唯一能和平交流的话题就是围绕家里的猫猫狗狗,是的,应她的要求,我们养一只布偶 和一只缅因猫 ,外加一条狗,似乎只有围绕猫和狗的交流 可以避雷。
不是单纯的adhd 可能是highly gifted+ Asperger+ adhd的一种混合 你女儿这种不管不太行的 会共发心理问题
我感觉需要和孩子沟通,了解她的心里想法,她这种戾气背后的原因
光说你自己这边的成长经历不完全 应该是爸爸那边来的
爸爸的家庭也很好相处,婆婆和大姑子都是和我老公一样,大大咧咧的,不爱操心,也不唠叨,话不多,比较随性,完全不暴躁,爸爸虽然也打游戏,但是有节制,属于比较正常的人。
只要她有兴趣的活动,陪着满世界跑。。。一直把她放在最高prioroty, 7年级之前,虽然付出很多,但不觉得累也没有怨言,也是很多美好的回忆。到了7年级嘎然而止,我一直觉得是疫情期间交了网上的朋友,或者加入了什么论坛,受了一些她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思想影响,让她“茅塞顿开”,然后就在跟我们抵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肯定是有原因的,我还是觉得要和娃沟通,不行就找医生,counselor。高中生很多时候都聚在一起,可能也会抱怨父母,比如父母给的压力太大之类的。我觉得要把根本原因找到,然后一起来解决。
你说的美好的时候是小学和初中,高中一般来说孩子进入叛逆期。其实很多孩子都有类似的情况,只不过家长一般不说出来。
你可能觉得孩子小时候很乖,你也付出很多,到了高中,孩子没那么听话了,这种和小时候的反差会让你更难接受。
一是有时候孩子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其实不一样,比如他们总说I don’t care, 其实是彰显自己独立性,对你的建议不屑一顾的逻辑, 你不要把她的嘴硬太当回事儿。有道理的事,我们该说还是要说,我们能做的就是plant a seed, 这个seed也在她需要的时候会长出小苗来。这个发芽的过程也许不是马上,也许不是明天,但孩子和你有基本信任的话,有一天会发芽。
二是事实就是孩子在这个阶段,她自己很多时候情绪反应她都控制不了,完全是在发育大脑和激素在控制她做事或者对你们的反应。她的理性在某些瞬间是不存在的。这些时候我们如果可以用比他们成熟方式来沟通,就会缓和很多。你如果已经意识到她完全在宣泄情绪和对抗的话,就先冷处理就好。
三是怎么样帮助孩子在她现在不想努力的领域获得自驱力,是一个教育界几千年都试图解决的问题,你不要对自己或对孩子要求太高。有些孩子有很强的自驱力,但那些不是我们的孩子。做你可以做的事情支持孩子帮助孩子爱孩子,就可以了,她的人生不是几个B定义的,你的也不是被她几个B定义的。你和她的关系,也许这两年让你失望了,但也不是被这两年的相处模式定义的。以前的她也是她,将来的她也是她,要相信孩子即使有局限还是好孩子。人生很长,希望总有。
抚养教育小孩就是义务
你女儿的表现在2e孩子里面很典型。如果你非要避开这个点, 靠养普通孩子的常识养2e娃,很多选择都会是反的。 比如普通孩子推数学和下棋是对的,你女儿的情况推数学和下棋是适得其反。
赞同这位层主的建议。 因为你是她最亲近的人,所以她才会像你撒火。她心里的小🔥苗估计平时没地去。不用再去想她小时候多么听话多么聪明。其实小时候有多听话,反叛的时候就有多别扭。你想想现在的她,多数时候是讨厌的?还是多数时间正常,不顺的时候像家人发火?趁她平静的时候,谈谈心,搞清楚背后的原因。
14岁通常是初三或者高一。
为啥说是父母责任?是因为父母做饭太难吃? 或者抠抠索索舍不得吃餐馆,只在家里做猪食,导致孩子对中餐印象极差?
当然楼主没有扣索,很大方了已经 楼主女儿如此强烈排斥中餐,顿顿点外卖, 这强烈排斥的背后原因是什么?纯粹讨厌食物的味道,还是因为中餐代表了原生家庭氛围文化等等等等?
孩子说中文么?带回国玩过么? 这么叛逆,对父母很烦的样子(但父母已经做的很nice了),是不是也有点文化上逃离和叛逆因素?
我们稍微好一点的地方是,不搞数学了以后找到了一个别的EC项目,偏文科的,但是孩子非常投入,基本上高中就是这个了。然后做到了不错的成绩,拿到了州冠军,national level也拿过还可以的成绩。但学业成绩还是不好,很多时候会管不住自己,很简单的作业不完成,搞出来好几个B。但是因为这个EC,他有不错的社交生活。慢慢做到了team分队长,后来到全队队长。在peer里面颇受信任和尊重,有很好的一群朋友。出去比赛比较多,也给了孩子比较大的机会锻炼自己,和同学建立了更深厚的友谊。我始终觉得PEERS在高中对孩子影响大于父母。所以我深以为幸运,孩子在EC方面付出很多,更是得到了非常多。
虽然成绩不咋样始终是很可惜(亚裔的心魔啊LOL),但是这也是他个性缺陷的结果。我们努力了很多,但是这也是growing pains的一部分,需要去付出的代价。也许他再大一点回头看会后悔,也可能他明白那时候自己大脑发育就是不足够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
关于手机,我们后来是和他达成了共识,晚上手机电脑不放他房间。这一点也是最初8年级给手机的时候签好的合同里面约定好的,有些事情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行。这也带来隐患,孩子到大学以后,如何管理自己?所以大学申请基本差不多以后我考虑完全放开给他自己手机,让他自己学习管理自己的时间作息。这个我还是有点瑟瑟发抖的。
我们另外相对好一点的是,孩子个性始终比较温和。不记仇,不偏激,和我们关系还是不错的。我们基本每周都让他做一次饭,Pasta做的蛮不错。然后不做pasta我会和他一起学个Gordon Ramsey的菜(他偶尔喜欢看Gordon Ramsey cooking视频,够抓马吧)。我觉得年轻人也要从小给他们为家庭其他成员付出的机会才行。有时候是付出越多,他们才会成为家庭的一部分,有bonding的呀。我们对孩子的感情,不也是因为付出那么多,越发attached么?但是这个真的需要从小就培养,成为观念里的一环才行。都已经teen了还没有这个习惯的,真的不好,很难再操作起来。仅仅以身作则,对他人(孩子)疯狂付出,单方面的付出,是不对的。孩子需要有人给示范如何爱,也要适当的得到instruction和机会去表达爱付出爱。
对于LZ的一些负面的情绪,我基本都有体会过。但是没有长期留在我心里。有的时候会对孩子非常生气,甚至会有一段时间都感觉如此。但是慢慢的,关系会缓和,变得亲密一点。然后过去的一些负面情绪和态度会消融。我们和孩子都在努力。尽量还是多理解她们有她们的不容易吧。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好汉不提当年勇了。就按照现在的情况,尽量去积极主动的改善关系吧。你不要再试图严格的控制她,孩子是会感觉的到的。(严格宠坏的,完全不知道关爱他人的除外)然后在亲情恢复的基础上,能施加一点正面影响力的时候,就施加一点。不能的话,也就闭嘴不说。闭嘴,是我们很多父母最难做到的事情了。
关系不会总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也不要长久持有那么负面的看法。你现在觉得心累,那就放开去,少care一点。有啥事情,心里想着,关老娘P事儿啊!适当的disattach会给你们空间,让你自己恢复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然后才能考虑重建一个相对健康的关系。
The \"explosive child formula\" is a metaphor, not a literal recipe, for Dr. Ross Greene''''s concept that "Inflexibility + Inflexibility = Explosion". This highlights how a child''''s inherent inflexibility combined with a parent''''s inflexibility when addressing a problem leads to an outburst or meltdown. The solution is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 a proactive, empathetic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and solving the root problems causing a child''''s inflexibility, rather than simply punishing or rewarding behavior.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Inflexibility: This refers to a child''''s underdeveloped executive skills, such as frustration tolerance, working memory,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Parental Inflexibility: This can stem from using traditional discipline methods, such as unilateral punishment or reward systems, rather than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the underlying issues. Explosion: This is the resulting meltdown, outburst, or explosion of emotions that occurs when two inflexible systems collide.
The Solution: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 Instead of relying on power and punishment, Dr. Greene''''s CPS method offers a human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Empathy: Gather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from the child''''s perspective. Brainstorming: Work together to generate a range of potential solutions. Plan B (Collaborative Solving):This is the core of the CPS approach. It''''s a joint conversation to identify the "unsolved problem" and collaboratively find a realistic, mutually satisfactory solution. Plan A (Unilateral): Imposing your will on the child. Plan C (Deferring): Setting the problem aside for another time. How to Apply the Formula Identify the problem: Determine the specific unmet expectation or challenge that led to the inflexibility. Focus on solutions, not just behavior: Shift from correcting the meltdown to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caused it. Be a guide, not a punisher: Adopt an authoritative parenting style that teaches your child new skills and provides guidance, rather than one that relies on fear or reactivity.
请问什么是2e孩子?谢谢
twice exceptional highly gifted+ asd/ adhd/ highly sensitive 等等 楼上有人回的explosive child的inflexibility实际上也是类似的概念。
Inflexibility: This refers to a child''''s underdeveloped executive skills, such as frustration tolerance, working memory,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我自己也觉得我肯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是肯定主要不是我的原因,家里还有另外的一个孩子,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让我意识到娃和娃太不一样了,另外一个孩子就让我觉得很正常。所以楼主,你不用听有些网友说的,是你没教育好,其实他们没有养育过不太'正常' 的孩子。
目前我和你一样 心理上做到了断舍离。对了 我鼓励她去看心理医生,在很长的时间里,她都不肯,坚决不去看医生,觉得看了医生 就说明她不正常,非常抵触,都不知道她这个想法怎么来的。我自己在被她折磨的岁月里,看过心理医生,都不知道她一个美国土生土长的小孩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最后在她高中毕业后,大约是她自己也非常痛苦,终于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觉得她有一些personal disorder 要求她继续evaluate 然后她又不同意继续看了,正好要去上大学,本地的心理医生不能看out of state patient,所以就没有继续。
目前在上大学,自从她离家后,我和她爸爸都觉得松了一口气,家庭氛围也好了很多,我们都开心了很多。大学的第一个暑假 她都没有回家,我们就在学校附近给她租了个房子。距离产生美。。。
对了她小的时候 非常依恋我,一天都没离开过我,我连行业会议都要不带着她,要不能带就推掉。谁能想到青春期 会变成这样呢。有时候我看着她小时候的照片,都会特别的难过,可能就是和她没有母女缘分吧
你这些做法不能说明你不toxic,事实上看到你对着一个9岁小孩心里愤怒“你自制力差”的时候就觉得你非常极其toxic
Toxic父母没有任何一个自认toxic的,唯一衡量家长toxic与否的标准就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这么差,家长难辞其咎
我们家老大是4e孩子,
exceptionally gifted(老师和coach 都这么说过)
highly sensitive(主要表现为intensive emotion)
highly explosive (隔代遗传到爷爷的暴脾气,inflexible, low frustration tolerance,)
adhd/asd(主要没有自控力,因此导致各种行为问题)
说起教养史,血泪一大筐,比楼主家的恶劣多了。
不过我从小父母从来不太管我学习,所以我也不怎么管她学习
但是我小时候特别乖,主动干活 体贴父母 从来不回嘴干架要钱。。。所以对孩子尊重父母 干家务这块期望很高,当然摊上这种,只有吐血。
还有就是我的几个外甥侄女的都已经过了青春期,她们青春期也是各种狗血,过了之后都变成正常人了。所以我知道这是人生一个阶段,还有希望。
她恶劣的时候、我感情上会剥离,但是她只要行为一好,我又母爱泛滥了。人类能延续下去,必须有这个机制啊刻在DNA里了。
最后跟楼主共勉: 虽然她不听,对主要的行为问题,该说还得说,该管的还得管,该干架的还得干架,设好boundary,坚决不后退。
还有就是你孩子原来就很乖的话,大概率过几年又很乖了。不像我家孩子 从小就是难弄,大概率一辈子都难弄。生孩子真是开盲盒! 以前从没想到过我这么乖的人会有这么难搞的孩子。
真好,感动,这就是真实的父母真实的孩子真实的生活,华人网友尚且啥样人都有,怎么能指望华人网友的娃千篇一律都是天使呢
老话就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生俩娃就有这个好处,可以亲眼目睹。我也是俩娃,一个像爸一个像妈,也应了另外一句老话,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
这位层主说的很好。
我家也类似,自己打游戏🎮,大人说了不听,但是自己也知道卷学习,哎,算了,我也在等几年他上大学后就放手了
手动点赞。多做家务确实益处良多
回头看这个过程,我觉得大多数的矛盾确实在于大人觉得为她好,去管她,比如从初中时9点半前睡觉,到高中时突然1点,为这事我们吵了两年,最后我放弃了。很多类似的事情, 最后都是我放弃,家里才有了太平。所以我觉得,不如早点放弃吧。至于学习,我们为什么要认为B是个不能让人接受的成绩呢?真的只要孩子不吸毒不怀孕,就让她按照她的方式活着吧,做家长的就耐心等待她心智成熟回归的那一天。
我家太有办法了, 控制一个,他解锁一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后11年级,彻底放弃管理孩子这件事。为了这事,没跟孩子少吵。没用就是没用!不过我家是把成绩搞得好好的,歌喉大公高年级第一毕业,比第二名高出很多很多。
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了。另一个方面看来,你女儿是非常聪明的(AMC10能考过),然后有自己的社交圈,还有独立性和会照顾自己(自己点餐,还注意饮食健康,都是低热量营养的食物,没有垃圾食物);你可能需要减少一点控制欲,高中考A/B也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事情,你干嘛焦虑,大学并不是非要去名校,很多医生律师都是普通州大甚至更差的学校出来的,在美国最好的事情就是年轻人试错成本低,就算一开始没有进入名校,只要有目标,最后也不会差太多。
聪明的孩子,特别是比家长聪明的孩子,都是比较独立自我的,你需要调整心态。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 越是比家长聪明的孩子,家长管起来越是吃力,但是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你操心少。相信你的孩子!她有她成长的节奏!
在哪里养孩子都不容易,尤其现在这样的网络时代,孩子能接受到海量的信息,哪里的家长的挑战都很大。就像楼主,写了这么一大篇,我没看到她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和孩子沟通的。就我个人来讲,和孩子沟通是养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另外建立规矩也是从小就要做到的事,不管怎么自由,基本的规矩要守,这到哪里都一样。
和孩子交流是一种很大的付出,需要花很多时间,需要有很大的耐心,需要有很大的克制,尤其是高中阶段。但同时这会给出很大的回报,就是孩子当父母是朋友
这个居然是最热贴,不喜欢这种单方面指责辛苦的妈妈的帖子。 我包括我所有认识的朋友亲戚同学,没有一个像楼主女儿这样的极品。可能是环境使然,其实就是概率的问题
我们这些中国长大的家长真倒霉,弱势一辈子
可以现在开始set up 一些boundary, 比如点外卖设一个budget。然后周末和她出去吃一次她喜欢的饭,回来研究下怎么自己做,“解锁”一些她喜欢的食谱 试试那种home delivery半成品的菜。 手机plan,应该有data limit,然后家里网络到时候cut。你改变不了她的选择,但是可以改变环境。 成绩现在不是最重要的,她那么聪明,只要用心肯定会好起来的。 她需要的是一种家庭的bonding,你们尊重她的一些合理选择,她也应该尊重你们。
你可以去看心理医生,特别是那种对青春期娃有经验的,他们会给parenting 意见。 我觉得你工作一定挺好的,我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告诉你娃你工作可能有危机,可能会失业,现在家里要全面预算,就是给她一种不针对她的意思。
你娃不是2e,我娃才是,我负责的告诉你,2e的娃对外对内一样会explode,如果对老师恭敬,对父母态度不好,那就是典型的青春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