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新解《论语》八泰伯4泰敬说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8月14日 17点16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东
东方圣人
大约 6 小时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新解《论语》八泰伯4泰敬说2019-03-09_19点场 视频讲座: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nRdl6Zao3NE
相关文案: 主话题:(四)、泰敬说 解析:《论语》第八篇:泰伯之—— (四)、泰敬说——曾子(先生)有(患有)疾(病),孟(本家大哥,宗氏主事者)敬(敬奉,处理临终事宜,执行遗嘱,料理后事)子(曾子)问(询问)之(曾子)。曾子言(留下话,临终遗言)曰:“鸟(小鸟)之(去,往)将(将要,快要)死(死去),其(它)鸣(鸣叫)也哀(哀怨,悲凄);人(每个人)之将死,其言(话)也善(办好,弄好;妥善;心安理得)。君子(君子:君于子,使子君;长上对幼下施以仁爱之效法)所(之所以)贵(品德高贵)乎(其,在于)道(思想观念)者(指在临终时具体表现,体现于)三(三个方面):动(自我矫正,自我改变;自省自律)容(宽容,原谅)貌(他人之外表形象,样子),斯(这)远(不接近)暴(急躁)慢(态度冷淡,没有礼貌)矣;正(端正)颜(体面,面子)色(假面具,做表),斯近(亲近)信(亲信,信奉)矣;出(去除,规避)辞(优美语言,浮华)气(人之作风和习气),斯远鄙(轻视,看不起)倍(虚浮,夸大,奉承)矣。笾豆(笾:祭祀或宴会时盛果实、干肉等之竹器;豆:盛食物之器具,有点像带座之盘子;这里指丧事当中有关祭祀和答谢宴请来宾等事宜)之事(有关事宜),则(原则,规则,规范)有(存有,对于)司(主持,操作)存(心里怀着;这里指与死者感情深厚)。”
即曾先生一病不起,看来时日无多,本家大哥负责主持氏族丧事,他向曾先生询问有关临终嘱托及料理善后等事宜。曾子留下话请他记下,作为遗言:小鸟作为一条生命,它在临死前,其鸣叫会很悲凄,有哀伤自怜,也有怨恨老天不公、时运不济及嫉恨同类未死者之福份,这种情感属于正常心理;那么作为人来讲,生命快到尽头时,一般所言也便是些未了之事,尽量妥善办好,图个心安理得、死而暝目而已;对将死之人来说,此时一般不会虚华处事,本心之下,鸟儿之感受,人也有,所谓走得稳妥、走得心安,也不过是不得不放下、不得不割舍而已;钱财传给谁而到后来还不一定散到哪去,权力授予谁也未必按你意愿持续多久,千里送君终有一别,亲朋好友谁来看你送你,你也得自己孤零零上路;所有恩怨情仇都将化为云烟,越在此时,人之欲望越强烈,这是肯定之情况,不忍不舍、贪恋、嫉恨、懊恼乃至愤怒之心都会有;而良心发现、彻心悔悟、认罪渎罪之念,未必临死会有,不然怎么会有阴间阎王审判一说?总之,禽畜也好、人也罢,不会因死到临头而变得善良而有觉悟。 人,还应该是在活着时,那份修行;有觉悟有修养之人,其自省自律伴随一生,既便是临近生命之终点,其定位依然准确,这也是人本应区别于禽畜其可贵之处。 死者为大,从上看下;临终者其思想理念,以其长上对幼下仁爱关怀之效法,最后大体表现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要走得有尊严,容而不融;对他人言行做派中对病危者所表现出急躁粗暴或冷淡非礼这些现象,不接近、不纠缠、不理会、不贪生怕死、不摇尾乞怜,谅解之、漠视之、拒绝之。 其次是不求巧言令色之宽慰,有自知之明;对那些假面孔、敷衍、做作及哄骗,不予亲近;生,不受蒙蔽,死,亦不被迷惑,安安静静明明白白走;亲友,疼你爱你信你恋你者,最后晚餐,席散人别,他生再会,于情于理于礼于仪,本该如此,走得有情怀有境界有风范。 再次是去除歌功颂德类优美语言及华丽辞藻,市侩作风和习气,其要么弄巧成拙把褒奖变为含沙射影之嘲讽,要么虚浮、夸大之奉承而把死鬼变成神,死了还居高不下,担负太多名望和荣誉,最后令子孙都跟着借光而盛誉难负、不堪其累。
最后是有关丧事祭祀及答谢宴请等事宜,一个原则——无论是主持操办者还是参加悼念人员,凡无真情怀念之心者,谢绝其参加!
——(完)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nRdl6Zao3NE
相关文案: 主话题:(四)、泰敬说 解析:《论语》第八篇:泰伯之—— (四)、泰敬说——曾子(先生)有(患有)疾(病),孟(本家大哥,宗氏主事者)敬(敬奉,处理临终事宜,执行遗嘱,料理后事)子(曾子)问(询问)之(曾子)。曾子言(留下话,临终遗言)曰:“鸟(小鸟)之(去,往)将(将要,快要)死(死去),其(它)鸣(鸣叫)也哀(哀怨,悲凄);人(每个人)之将死,其言(话)也善(办好,弄好;妥善;心安理得)。君子(君子:君于子,使子君;长上对幼下施以仁爱之效法)所(之所以)贵(品德高贵)乎(其,在于)道(思想观念)者(指在临终时具体表现,体现于)三(三个方面):动(自我矫正,自我改变;自省自律)容(宽容,原谅)貌(他人之外表形象,样子),斯(这)远(不接近)暴(急躁)慢(态度冷淡,没有礼貌)矣;正(端正)颜(体面,面子)色(假面具,做表),斯近(亲近)信(亲信,信奉)矣;出(去除,规避)辞(优美语言,浮华)气(人之作风和习气),斯远鄙(轻视,看不起)倍(虚浮,夸大,奉承)矣。笾豆(笾:祭祀或宴会时盛果实、干肉等之竹器;豆:盛食物之器具,有点像带座之盘子;这里指丧事当中有关祭祀和答谢宴请来宾等事宜)之事(有关事宜),则(原则,规则,规范)有(存有,对于)司(主持,操作)存(心里怀着;这里指与死者感情深厚)。”
即曾先生一病不起,看来时日无多,本家大哥负责主持氏族丧事,他向曾先生询问有关临终嘱托及料理善后等事宜。曾子留下话请他记下,作为遗言:小鸟作为一条生命,它在临死前,其鸣叫会很悲凄,有哀伤自怜,也有怨恨老天不公、时运不济及嫉恨同类未死者之福份,这种情感属于正常心理;那么作为人来讲,生命快到尽头时,一般所言也便是些未了之事,尽量妥善办好,图个心安理得、死而暝目而已;对将死之人来说,此时一般不会虚华处事,本心之下,鸟儿之感受,人也有,所谓走得稳妥、走得心安,也不过是不得不放下、不得不割舍而已;钱财传给谁而到后来还不一定散到哪去,权力授予谁也未必按你意愿持续多久,千里送君终有一别,亲朋好友谁来看你送你,你也得自己孤零零上路;所有恩怨情仇都将化为云烟,越在此时,人之欲望越强烈,这是肯定之情况,不忍不舍、贪恋、嫉恨、懊恼乃至愤怒之心都会有;而良心发现、彻心悔悟、认罪渎罪之念,未必临死会有,不然怎么会有阴间阎王审判一说?总之,禽畜也好、人也罢,不会因死到临头而变得善良而有觉悟。 人,还应该是在活着时,那份修行;有觉悟有修养之人,其自省自律伴随一生,既便是临近生命之终点,其定位依然准确,这也是人本应区别于禽畜其可贵之处。 死者为大,从上看下;临终者其思想理念,以其长上对幼下仁爱关怀之效法,最后大体表现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要走得有尊严,容而不融;对他人言行做派中对病危者所表现出急躁粗暴或冷淡非礼这些现象,不接近、不纠缠、不理会、不贪生怕死、不摇尾乞怜,谅解之、漠视之、拒绝之。 其次是不求巧言令色之宽慰,有自知之明;对那些假面孔、敷衍、做作及哄骗,不予亲近;生,不受蒙蔽,死,亦不被迷惑,安安静静明明白白走;亲友,疼你爱你信你恋你者,最后晚餐,席散人别,他生再会,于情于理于礼于仪,本该如此,走得有情怀有境界有风范。 再次是去除歌功颂德类优美语言及华丽辞藻,市侩作风和习气,其要么弄巧成拙把褒奖变为含沙射影之嘲讽,要么虚浮、夸大之奉承而把死鬼变成神,死了还居高不下,担负太多名望和荣誉,最后令子孙都跟着借光而盛誉难负、不堪其累。
最后是有关丧事祭祀及答谢宴请等事宜,一个原则——无论是主持操办者还是参加悼念人员,凡无真情怀念之心者,谢绝其参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