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中国外卖袋,悄悄占领非洲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8月14日 0点42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n
neweggone
大约 22 小时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你绝对想不到,在国内不起眼的各种外卖袋,不管是新的还是二手,在非洲都是个稀罕物。 从国内外卖顶流曼玲粥铺、霸王茶姬,再到超市老牌红牛、露露、脑白金。 有非洲人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身影。 " 一袋一户 " 已不稀奇,更有甚者左手右手统统拎满。 来自遥远东方的汉字,和花花绿绿的穿搭融为一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外卖手提袋占领非洲
而且让人意外的是,非洲手提袋也有着等级之分。据说,最受欢迎的是那种大黄大红的喜庆手提袋,价格也相对更高,一个可卖到人民币一块多钱。 这些手提袋怎么从中国到了非洲? 而且,摇身一变成了时尚单品,迅速席卷街头。
外卖手提袋虽小,但 " 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江湖 "。根据 Statista 数据,2023 年全球包装袋市场规模为 1850 亿美元,食品和零售行业是主要需求驱动,分别占 35% 和 28%。预计到 2028 年,市场规模将达 2400 亿,是真正的 " 千亿生意 "。 在购物平台上简单搜索 " 外卖手提袋 " 关键词,打出 0.1-0.3 元价格标签的商家层出不穷,而且多提示 " 符合国际标准 "。 还有专做手提袋国际运输的公司,运往非洲后单个就能抽取 1 元左右利润,不出平台就能衔接生产、运输、落地三大环节,已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中国购物平台内可实现手提袋国际运输
外卖袋是送到非洲了,但没人接手怎么办? 有些商家就瞄准了阿里巴巴国际站,这些国际站有半托管服务,负责点对点联系非洲商家,这样有了货源还不愁卖,落地就有订单商接应,对方再将手提袋批发给非洲摊贩,形成星罗棋布的手提袋销售网络。
当地小卖部均在出售外卖手提袋
那么,非洲人就没有自己的手提袋吗? 有,而且花样颇多,非洲草编包、非洲花布布袋,都是中国人前去旅游时会随手带回的纪念品。 但由于不少是手工制作,所以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上千块的也不罕见,物价水平被评价为 " 赶超欧洲 "。 此外,非洲家乐福也推出过 " 网红单品 " 大草原特色版购物袋,并按大小分为犀牛(小号)、狮子(中号)、大象(大号),但对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一般的民众来说,特地购买编织袋依然较为奢侈。
肯尼亚家乐福超市内售卖的购物袋
" 中国外卖袋风 ",源自非洲人的一个痛点:在非洲日常点外卖,一般只会附赠塑料打包盒,而酒店大部分不提供塑料袋。 所以,大家只能将目光投向街边小摊出售的中国手提袋,这其实是一个双方共赢的答案。 而这背后,则是非洲不少国家在推的禁塑令。 早在 2017 年,肯尼亚就颁布了一份号称是全球最严的禁塑令。 按照规定,该国境内被严禁使用、制造和进口所有用于商业和家庭用途的塑料袋,一旦违反,将被处以 1-4 年的监禁,或 1.9 万 -3.8 万美元的罚款。 要知道,上万的罚款近乎是该国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 肯尼亚并非个例,此前已有 15 个国家推出了禁塑令或限塑令,要和白色污染彻底划清界限。 以卢旺达为例,2004 年,卢旺达禁止商店使用塑料袋,并通过减税措施鼓励厂家对塑料袋进行回收。 2008 年,该国全面禁止了塑料袋的使用,其首都基加利此后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 " 非洲最清洁的城市 "。 不光非洲人自己不能用塑料袋,游客想去非洲也得先将塑料袋抛之身后。 毕竟坦桑尼亚政府明明白白写着:" 自 2019 年 6 月 1 日起,所有前往该国旅行的游客将不得携带塑料袋入境。" 宁愿劝退别人,也要坚持 " 断舍离 "。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面向游客发布通知
2023 年联合国环境署也曾发布过报告,列举了 80 多个采取不同程度禁塑或限塑措施的国家,其中 28 个位于非洲。 有人调侃," 在非洲,你有钱也买不到塑料袋 ",非洲哪哪都比不上别人,但禁塑水平已经赶超发达国家。 非洲为何偏偏跟塑料杠上了,而且下手如此快、准、狠? 因为这些年,非洲面临的塑料困局急剧恶化,可能是传统发展路径始料未及的。 非洲是全球人口增速最快的大洲,联合国预计到 2050 年将新增 13 亿人。 与此同时,城市化在沿海地区狂奔。 这本该带来巨大消费市场,然而现实是:垃圾处理能力的建设,远远追不上人口、城市化和消费的爆炸式增长。 于是,大量无法被处理的一次性塑料袋最终流入了海洋。 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触目惊心:每年全球有 800 亿美元塑料包装入海,按这趋势,2050 年,海里的塑料比鱼还多。 这对非洲尤其要命,渔业养活着超过 1200 万人,是许多国家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回馈人体,威胁健康与食品安全。 而塑料袋堵塞下水道曾经直接酿成过惨剧,2015 年加纳阿克拉洪灾,至少 150 人死亡。 垃圾填埋场事故(2017 年亚的斯亚贝巴滑坡致 110 人死亡)更是触目惊心。 城市边缘的塑料山和随风乱飞的白色污染,直接拉低城市面貌,还助长蚊媒疾病。 此时,不少非洲政府下了狠手:重罚禁塑。 效果有吗?有。 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成了非洲最清洁城市。 连内罗毕恶名昭著的 " 飞行厕所 "(塑料袋装排泄物乱扔)也基本绝迹。 然而,扎心的问题来了:这种最严禁令,真的治本吗?代价又是什么? 肯尼亚禁令直接冲击了本国 176 家塑料厂和数万工作岗位,便宜的包装袋没了,成本暴涨。 在民众中的争议也很大,觉得用个塑料袋可能被视同 " 贩毒 ",会面临当众羞辱。 那非洲国家为什么还要选这条路? 也许是无奈的现实捷径:能迅速让街道变干净,强力扭转消费习惯,提升环保意识。 而且在非洲,搞塑料回收实在难上加难,国际企业嫌市场小、不赚钱,不愿投钱建设施,塑料回收本身成本就高,再生料市场还不稳定,质量也常不如新料。
非洲 " 塑料垃圾山 " 乱象
所以,非洲的重典禁塑,更像是在基础设施严重欠账、污染火烧眉毛时,被迫吞下的一剂猛药。 它能快速止血,却难除病根,还伴随着剧烈的副作用。 而中国的外卖手提袋,多采用无纺布制成,能兼顾保温、防漏、防洒、环保等多种功能,经过长途运输后依然完好无损,质量相当过硬。 为了保温保鲜,外卖手提袋们纷纷应用多层立体隔热结构与真空材质,并以 " 双层锁扣结构、防溢口槽 " 升级防漏性能,主打一个 " 体验性拉满 "。 而外卖包装的颜值和趣味性被视为品牌资产的一部分,好看的外卖包装是商家们 " 内卷 " 的新方向,不少商家都把心力投入到了 " 如何用图案和色彩给消费者带来视觉冲击 " 这件事上,既要认同感,又要社交分享欲。 喜茶 " 能装、能拎、能复用 " 的黑色保温袋、太二的黑白漫画风设计、霸王茶姬的新中式手提袋,都一度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成为助推外卖手提袋出海关键力量的是,它不仅性能占优、设计各异,价格也在一路走低。 在中国 " 补贴大战 " 的背景下,外卖包装成为商家成本控制的竞争壁垒。 作为仅次于食材和平台费的第三大可变成本,包装成本率每降低 1%,对纯利润的提升作用就非常显著。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而且让人意外的是,非洲手提袋也有着等级之分。据说,最受欢迎的是那种大黄大红的喜庆手提袋,价格也相对更高,一个可卖到人民币一块多钱。 这些手提袋怎么从中国到了非洲? 而且,摇身一变成了时尚单品,迅速席卷街头。
外卖袋是送到非洲了,但没人接手怎么办? 有些商家就瞄准了阿里巴巴国际站,这些国际站有半托管服务,负责点对点联系非洲商家,这样有了货源还不愁卖,落地就有订单商接应,对方再将手提袋批发给非洲摊贩,形成星罗棋布的手提袋销售网络。
那么,非洲人就没有自己的手提袋吗? 有,而且花样颇多,非洲草编包、非洲花布布袋,都是中国人前去旅游时会随手带回的纪念品。 但由于不少是手工制作,所以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上千块的也不罕见,物价水平被评价为 " 赶超欧洲 "。 此外,非洲家乐福也推出过 " 网红单品 " 大草原特色版购物袋,并按大小分为犀牛(小号)、狮子(中号)、大象(大号),但对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一般的民众来说,特地购买编织袋依然较为奢侈。
2023 年联合国环境署也曾发布过报告,列举了 80 多个采取不同程度禁塑或限塑措施的国家,其中 28 个位于非洲。 有人调侃," 在非洲,你有钱也买不到塑料袋 ",非洲哪哪都比不上别人,但禁塑水平已经赶超发达国家。 非洲为何偏偏跟塑料杠上了,而且下手如此快、准、狠? 因为这些年,非洲面临的塑料困局急剧恶化,可能是传统发展路径始料未及的。 非洲是全球人口增速最快的大洲,联合国预计到 2050 年将新增 13 亿人。 与此同时,城市化在沿海地区狂奔。 这本该带来巨大消费市场,然而现实是:垃圾处理能力的建设,远远追不上人口、城市化和消费的爆炸式增长。 于是,大量无法被处理的一次性塑料袋最终流入了海洋。 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触目惊心:每年全球有 800 亿美元塑料包装入海,按这趋势,2050 年,海里的塑料比鱼还多。 这对非洲尤其要命,渔业养活着超过 1200 万人,是许多国家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回馈人体,威胁健康与食品安全。 而塑料袋堵塞下水道曾经直接酿成过惨剧,2015 年加纳阿克拉洪灾,至少 150 人死亡。 垃圾填埋场事故(2017 年亚的斯亚贝巴滑坡致 110 人死亡)更是触目惊心。 城市边缘的塑料山和随风乱飞的白色污染,直接拉低城市面貌,还助长蚊媒疾病。 此时,不少非洲政府下了狠手:重罚禁塑。 效果有吗?有。 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成了非洲最清洁城市。 连内罗毕恶名昭著的 " 飞行厕所 "(塑料袋装排泄物乱扔)也基本绝迹。 然而,扎心的问题来了:这种最严禁令,真的治本吗?代价又是什么? 肯尼亚禁令直接冲击了本国 176 家塑料厂和数万工作岗位,便宜的包装袋没了,成本暴涨。 在民众中的争议也很大,觉得用个塑料袋可能被视同 " 贩毒 ",会面临当众羞辱。 那非洲国家为什么还要选这条路? 也许是无奈的现实捷径:能迅速让街道变干净,强力扭转消费习惯,提升环保意识。 而且在非洲,搞塑料回收实在难上加难,国际企业嫌市场小、不赚钱,不愿投钱建设施,塑料回收本身成本就高,再生料市场还不稳定,质量也常不如新料。
所以,非洲的重典禁塑,更像是在基础设施严重欠账、污染火烧眉毛时,被迫吞下的一剂猛药。 它能快速止血,却难除病根,还伴随着剧烈的副作用。 而中国的外卖手提袋,多采用无纺布制成,能兼顾保温、防漏、防洒、环保等多种功能,经过长途运输后依然完好无损,质量相当过硬。 为了保温保鲜,外卖手提袋们纷纷应用多层立体隔热结构与真空材质,并以 " 双层锁扣结构、防溢口槽 " 升级防漏性能,主打一个 " 体验性拉满 "。 而外卖包装的颜值和趣味性被视为品牌资产的一部分,好看的外卖包装是商家们 " 内卷 " 的新方向,不少商家都把心力投入到了 " 如何用图案和色彩给消费者带来视觉冲击 " 这件事上,既要认同感,又要社交分享欲。 喜茶 " 能装、能拎、能复用 " 的黑色保温袋、太二的黑白漫画风设计、霸王茶姬的新中式手提袋,都一度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成为助推外卖手提袋出海关键力量的是,它不仅性能占优、设计各异,价格也在一路走低。 在中国 " 补贴大战 " 的背景下,外卖包装成为商家成本控制的竞争壁垒。 作为仅次于食材和平台费的第三大可变成本,包装成本率每降低 1%,对纯利润的提升作用就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