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35楼 qwvxt 的帖子 给her一个情绪的出口,hit dolls or toys, learn how to parent kids. Faber, Adele; Mazlish, Elaine. Siblings Without Rivalry: How to Help Your Children Live Together So You Can Live Too (p. 33). W. W. Norton & Company. Kindle Edition.
这个是被spoiled 坏了吧,打父母,打任何人都不行。keep hands off 其他人是幼儿园就交的啊。再说这是哪来的道理生日必须有5个礼物。父母过生日她有准备5个礼物没有?她这个要看心理医生要介入。而且你们的姿态也要出来。试想一下如果10年后有个成年子女一言不合,啃老不到位把老父亲老母亲打的奄奄一息的,你要不要这样的子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之前打弟弟,打爸爸,甚至打奶奶的时候,你们做了什么?
我一开始看题目还以为是有人标题党 都不想点进来
看的我着急,楼主你怎么还不明白啊,你给孩子的,都是你认为最好的,而并不是她想要的!!! 生日吃汉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早就知会你了,生日想吃汉堡,你没有直接说不行,而是表面答应着说行,实际上最后一刻偷偷换成了你认为孩子应该吃的东西,她能不发狂嘛。这种一年一次的生日,你都跟孩子暗地里较劲,不让她舒心,可见平时你是怎么在各种小事上拿捏她折磨她了,你孩子在你家根本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不允许有她自己的喜好,等于没有任何的权利。你好好反省下吧。
楼主行文有narcissistic trait。
夸了自己的杰作也就是女儿,夸了自己和老公的付出,夸自己家的经济条件,夸自己日常的生活, 夸历年生日的操办,夸了自己今年生日的操办之后,心理上才能够说女儿的问题。 还要说全家人都很好。女儿日常和自己多好。
这种行为问题很大,EC比较优秀的孩子, 也不少见,往往有自恋型家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不会是女儿一个人变戏法, 无中生有的出现问题。
姐妹你简直有读心术呀😂
自恋型父母会理想化自己的孩子。mean和bully这种会直接视而不见或者扭曲事实就过去了。他们自己的自恋幻想也接受不了这些不完美。
楼主应该一直也无法正视女儿打儿子,爸爸和奶奶的事。走走形式就过去了。因为discipline孩子,正视孩子的问题,楼主自己心理上受不了的。因为家长和孩子有心理共生问题, 要承认孩子的问题就想要承认自己的问题一样。
这次是打了楼主,和楼主的本尊冲突上了,楼主才有感觉了。
你以为送女儿去boarding school能解决儿子面临的问题? 大boss是家长。
不是孩子想要的做再多也没用,纯属自我感动。
养儿子就正确啦?照这样养的儿子可能还不如女儿呢
你们两口子对孩子最基本的教养义务都没有做到,孩子小时候打人是常见的,绝大多数家长都及时管教了,稍大一点就不会再打人了,你孩子12岁了还在打人,说明你和你老公从来没有好好教育过她不能打人,过错在你,还张口闭口‘一辈子都没法原谅’孩子,孩子以后会不会原谅你的失职还不好说
我朋友几个孩子,就一个是这样的。可见很可能不是家长教育的关系。
从这个女儿的角度出发,妈妈在她生日忘了订她要的吃的,并不是换种吃的那么简单,而是她觉得这代表了妈妈不爱她,没用心对待她。—我没有说她的感觉是对的的意思。就是想解释一下她为什么抓狂。她对弟弟不好,可能也是基于同种原因。就是她内心敏感,所以怕弟弟分走了爱。又天生易怒,所以就打人。
同求建议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是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教养和健康的心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学习好 各种才艺最重要,就是优秀。性格不好,在家里行为不好,欺负弟弟打人,他们觉得是小事,惯着不纠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大了,就敢对父母下重手了,拳头挨到自己身上,才想问孩子是不是有问题,有点晚了。正常孩子,不会这样打人的。变成现在这样,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父母教育理念有问题。并不是过生日没给买想吃的汉堡生气这么简单。改变别人很难,楼主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教育观念也很难。性格强的孩子,不是家长吼骂几句不要打人这样的教育就能引导。 别人做的事情,不合自己喜好和心意,就有理由暴怒打人?只是一顿汉堡没吃到,以后到社会上,碰到类似事情(这个社会不是围着你的需求转的),是不是就有理由大发脾气暴揍别人?这是在自己家敢动手,到外面碰到个厉害的,就是挨打或者更暴力的,被报警也少不了吧
别把脏水往谱系上泼
mark
我家青春期的女儿,别说打我,跟我说话声音大了语气不好了,都会跟我道歉
弟弟现在怎么样?
生活中我也遇到一个类似的孩子和家庭.孩子非常娇惯,来我家做客也是不听主人家的安排,家长完全不管.家长做人也非常不实诚,别人对她们好心安理得,自己不付出的.我们直接友尽.
有时候遇到她们仍然在吹嘘自己孩子学习和EC有多好.完全不明白别人为什么不想和她们交往.也完全不了解老师和家长背后怎么吐槽她们.
我们真的没有羡慕嫉妒恨.
我也觉得楼主女儿并不是因为被宠坏了,而是恰恰相反。楼主从来都不真正关心女儿的需求,想到的都是自己的需求。比如女儿生日想吃汉堡这么个小小要求,根本没放在心上,就算吃了米其林也是一样不尊重女儿的心愿。而且自己到现在都没意识到这一点。女儿长大以后,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了解这一点,冲突就会越来越大。
虽然但是,这个妈妈是第二次当妈妈了,家里有老二的,老二被老大暴打。 (想起电视剧里偏心老大的爸爸对老二苦口婆心地说爸爸是第一次当爸爸,其实是第二次了当爸爸了。第一次当爸爸对老大还是蛮好的,第二次当爸爸可能没精力了吧,就忽视老二,偏心眼了) 而且第一次当妈/爸这种说法是对新手爸妈吧,的确没经验。这家里老大都是12岁了,当妈也12年了,换成个职场小白12年也都升成boss了,这个说法不适用了。
对家长没有AUTHORITY,从小宠坏了。你一定要表示自己非常受伤,让她明白自己伤害了自己的母亲,而且需要承担结果。
你们给她的东西太多了,或者说她轻易得到的东西太多了,其实没有办法建立她自己的自信。我们家从小强调自己EARN的东西才值得高兴,比如自己得了奖,或者帮助了别人得到感谢。
这边学校东西简单,读书好是应该的。EC也是同理,拼的都是爹妈,你女儿应该反过来感谢你们才对。
oh! 楼主打弟弟和这个打母亲都和strong fear of abandonment 有关。 所以下手重,暴打。
想起了天龙八部扫地僧对着 萧远山慕容复说的:… 施主,…,放着法华经不拿,… 一开始就错了
对,感觉就是长期被忽视真正需求的孩子,以及无法沟通的母亲。
因为语言无法沟通,孩子的愤怒积攒到一个程度,就用武力了。
而且到最后,那孩子也没能吃上自己想吃的汉堡。一般真关心孩子的家庭,即使忘记了答应过孩子订汉堡,等孩子指出的时候,也会马上补订一份吧?孩子的反应,我个人感觉是因为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就是家长经常性出尔反尔。
家长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确实是有明显的自恋特质,以及行文里面感觉是比较冷硬的,也是比较明显不能共情别人。
不知道他们对弟弟是什么态度,同样的养法,她家弟弟再大些,也很大可能会出情绪问题。
给her一个情绪的出口,hit dolls or toys, learn how to parent kids.
Faber, Adele; Mazlish, Elaine. Siblings Without Rivalry: How to Help Your Children Live Together So You Can Live Too (p. 33). W. W. Norton & Company. Kindle Edition.
是,楼上说问上一辈怎么当家长的育儿经验,我也是乐了,至少我和我家队友,觉得我爸妈和我公婆,应该都没啥育儿经验可以分享的,单纯属于盲盒开得好,运气不错那种,我和队友自己就乖乖的长大了,学习生活都不需要父母操心。我妈有时还会云指导我养娃,我觉得我妈经验还没我多,我至少养了两个娃了,我妈就养一个省心娃,她单纯得不像个熟练妈妈🤣
大家想多了。
楼主就是发泄一把而已。
她也没说要大家给她出啥主意啊。。。也没有要大家帮她如何解决问题嘛。
最多,就是问了一句:“这孩子是宠坏了还是心理疾病?”
如果想的话,回答她这个问题就好了。我的回答是,大概二者都有。
就这样而已。
明白了。 是楼主潜意识或者明意识里面不想点汉堡 最后才点成了别的食物 不然确实很难理解为什么女儿的生日会把晚餐点错
你女儿的字典里面没有consequence这个字。 你打算什么时候教,还是等着别人教? 批评不是consequence, btw,再严厉也没用。
她在外面做得好又怎么样?外面100分,家里不及格,全面看照样不及格。你满屏对女儿的骄傲,无非是她在外面做到了你做不到的—— 这是很多移民父母的软肋。
批评不是consequence, btw,再严厉也没用。 ~~~~~~~~~~~~~~ +1
spank 回去,不给孩子想要的,(除了基本的吃喝住),做孩子最不喜欢吃的,不给任何零食,孩子不愿吃,要么饿要么自己学着做,这些对孩子才是consequence
lz这件事要分两方面来看。第一是她女儿打父母打弟弟,这是非常过分和耸人听闻的行为,不管原因是什么,不加以严厉制止,并且施以惩罚措施,以后只会愈演愈烈,很可能还会演化成更不好的行为。
第二是lz其实根本没考虑过女儿的想法,只是一味地用自己的方式“对她好”。小时候我妈经常在我明确表示我不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候一遍遍地说,说到我妥协为止。我想和同学一起去逛小商品市场,买那种好看便宜但但质量不咋样的衣服,我妈就一遍遍地不让我去,让我穿她以前的衣服,说都是质量很好的进口货。但我清晰地记得每次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的无助感,所以我到青春期碰到这种事情的反应就是关上房门大哭一场,哭得喘不上气那种,然后我爸妈认定我有精神疾病…………我很长时间就真的以为自己脑子有问题,直到长大了独立了,才知道我妈只让上中学的我穿他20年前的“时装”是多么奇葩的事情。但我妈自始至终都觉得她对我特别好,因为她特别爱我,让我吃的穿的都特别高级(跟lz描述她女儿想买东西的情形有点相似)。
我觉得我们说了那么多lz不见得听得进去,但为了你和你儿子好(和生命安全),更是为了你女儿好,你应该审视一下你自己的教育模式。
我觉得楼主应该是隐瞒了很多事没说,会打父母的小孩应该不是宠坏那么简单
孩子情绪要发泄,允许,但是不能动手,不能伤害别人也不能伤害自己。
如果你不能给她指导,请带她看看心理医生。
这个是被spoiled 坏了吧,打父母,打任何人都不行。keep hands off 其他人是幼儿园就交的啊。再说这是哪来的道理生日必须有5个礼物。父母过生日她有准备5个礼物没有?她这个要看心理医生要介入。而且你们的姿态也要出来。试想一下如果10年后有个成年子女一言不合,啃老不到位把老父亲老母亲打的奄奄一息的,你要不要这样的子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lz的育儿方式要自我反思一下。很多网友分析得很对, Lz🉑能是那种自我感觉是个好妈妈,什么都为孩子做 ,愿意花钱花时间 ,但是从来却没有问孩子喜不喜欢。 我觉得你应该多问问孩子想要什么,合理的就满足,不合理就say no,或者一起讨论讨论。 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什么是responsibility 和consequence。
没错 ,就是恐怖片里的魔鬼小女孩. 有个网友说的好,将来找白皮,家暴… 再然后,那些电影都反复写了…
美国拍过很多这种看恐怖女童电影,都算一个类型片种,源于生活
谢谢很多人的建议,让我意识到女儿行为的严重性。我原以为她打弟弟有孩子玩笑成分,弟弟投诉夸张姐姐打得厉害,女儿从不当我面打。现在知道女儿打起家人来有多狠。很多次两个孩子扭打得不可开交,我都快哀求孩子们别闹了,甚至想报警了,每天这么闹哪位家长吃得消,但孩子们完全不为所动,起因都是女儿欺负弟弟。隔三岔五就跟女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完全没用,她继续我行我素,
女儿这几天变得乖巧多了,还主动在家里到处收拾干活。早就计划了这个周末带孩子看电影,现在说带弟弟,不带打人的姐姐了。女儿就一个劲埋怨太委屈不公平。我说看个电影算什么,不想想12年我养育她的辛苦。女儿反驳说,如果没生弟弟,妈妈会轻松很多。她确实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委屈的是不能电影,把妈妈打得手关节现在还疼,并不那么在乎。
女儿认为她的生日party应该棒很多,不懂得感恩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对我来说,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衣食,辅导一下学校的功课,加上每周学钢琴练体育接送,假日带孩子出去旅游一下,就已经将我的业余时间全都投入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生日,圣诞节这些,我的确越来越没兴致和精力去专门为孩子精心准备。最近经常带女儿周末出去玩,汉堡都吃了好几顿了,美味蛋糕也才吃过。正常每年还给孩子另外办一个专门请朋友来的生日大party,开始两年我干劲十足,后来发现那些请来的孩子,有些后来对我家孩子很不友好,有些之后不打交道了,孩子之间能真正保持长时间友谊的少之又少。
我家育儿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批评孩子后没有任何consequence。比方说一个孩子说晚上不准看电视,另一个孩子要看,于是拦不住那个不能看的了。
你们两口子一对自我感觉良好的简单粗暴严重失职,除了guilt trip孩子,p也不会,别说你女儿想打你,看到你这种家长我也想上去抽两巴掌
你找个时间,好好给她讲,打人永远都不可以,下次她再出现打人的情况,你就要打电话给警察,报警。
下次真的发生,你就要真的,在她面前打电话报警。她一旦知道,你真的会这样做,应该以后就不敢了。
Lz简直是育儿反面教材。你不带你女儿去看电影,理由应该是她打了人被惩罚,grounded,而不是“我辛辛苦苦养育你长大”…这跟不带她去看电影有任何关系吗?
看得出来,其实你很讨厌你女儿吧,虽然你一直在说你女儿如何优秀,你如何爱她,但你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你女儿的不满,甚至烦她(比如给人家过生日嫌烦,最后连汉堡都不肯买)。LZ大概率隐瞒了她自从弟弟出生后对女儿的各种忽视和pua,还做得特别自洽。
Wow.真不知道楼主怎么两个孩子养了这么多年的。好像昨天才开始当妈。什么都是不知道。只知道哀求,报警,不停bb,拦不住。
这个可能是兄弟姐妹之间嫉妒了。 是不是弟弟来了以后对她有所忽略。 所以她嫉妒弟弟。 进而对你们也不太满意。 等情绪稳定, 好好跟她谈一下。
我们家哥哥有好多次说要把弟弟扔垃圾箱。 他倒是没有打, 但是气极了也有暴力倾向。 我问他是不是爸爸妈妈陪他的时间都被弟弟占去了? 那一刻他好委屈。 使劲点头。 老大女孩,也不满意, 说你应该就生我一个。跟老二谈完以后, 我们尽量对他们三个时间和礼物都均衡。 谁也不多, 谁也不少。现在好多了。 今年带他们回国一个月, 看到表哥一个人在家玩, 终于老大对我说, 幸亏有弟弟们陪她玩。
现实生活中肯定有子女和父母价值观不在一个水平的,特别容易产生冲突。这种情况只有相近如冰了。
现实生活中肯定有这样的孩子的
你家确实有意思,女儿打爸爸,妈妈没啥感觉, 女儿打妈妈, 爸爸没啥感觉, 女儿打弟弟,父母困扰的是闹得不可开交, 对弟弟被打也没啥感觉, 前面说“处理和同学的关系,游刃有余。” 后面就写“有些后来对我家孩子很不友好,有些之后不打交道了,孩子之间能真正保持长时间友谊的少之又少。”
赞总结。 坐等弟弟长大了反击这个爱打人的姐姐。
想想都知道,这样的父母对于女儿欺负同学会有感觉吗?
原来真是一直不管孩子打家人啊。
该全家一起看心理医生学习怎么改变,否则无解。
对孩子一边说一边容忍,那你说出的话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个屁。
两个孩子打得不可开交,竟然求着孩子? 难道不是先把两个每人揍一顿屁股先说,然后再讲道里,制定规矩。 如果是姐姐欺负弟弟,那就再支持弟弟反击姐姐一顿,欺负人的难道没有额外惩罚?
” 后来发现那些请来的孩子,有些后来对我家孩子很不友好,有些之后不打交道了,孩子之间能真正保持长时间友谊的少之又少 ” 这个难道就一定是别人家孩子问题吗? 你真的以为你家孩子在外面是模范孩子而且游刃有余?
很显然你们倾尽全力培养了她,但就是因为丰富的物质条件,阻扰了她看问题的本质。她得来太容易,不懂得珍惜,也看不到背后父母的付出。反而觉得你们偏心弟弟,对她不走心。 没有订她要的蛋糕,没有买5件以上礼物,没有快餐,就恰恰证明了她的假设,“伤害”了她。
说实话现在改有点晚了。不知从何改起。她是一个聪明孩子,对自己有规划,知道学习。然而弟弟这根刺,是拔不掉的。 你们应该咨询心理医生。
你可能还有一点机会,但是只有很短的窗口了。转瞬即逝。
跟我想的一模一样
我原以为她打弟弟有孩子玩笑成分,弟弟投诉夸张姐姐打得厉害,女儿从不当我面打。现在知道女儿打起家人来有多狠。很多次两个孩子扭打得不可开交,我都快哀求孩子们别闹了,甚至想报警了,每天这么闹哪位家长吃得消
看看楼主在家对儿子被打能有多睁眼说瞎话,学校的事她能看得见?看见了只怕也失忆了
这种guilt tripping的妈真是让人窒息,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女儿自己养育她多么辛苦,女儿应该感激涕零。我要是有这种妈,长大后得躲老远。。。
楼主应该把那些送课外班办party之类的精力拿出来一些管教孩子 什么叫一个打开电视另一个就管不了了?
可能楼主认为的“游刃有余”就是敢于和别人fight, 绝对不吃亏的劲头。
你说得对,这个楼主说的话,前后不能自洽。 但这其实也符合行为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的家长特征。
12岁,到上高中或者正式teen,楼主你还有大约1多时间,好好和女儿谈一谈,听听听她的想法,也告诉她打人的不对。这事如何让当妈的伤心💔,然后弥补上生日吃汉堡的愿望。电影也去看,一事归一事,谈好了,以后做事take consequ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