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tianbihai 发表于 2025-08-10 10:58回复 93楼 coalpilerd 的帖子 想请教一下大神: 为什么网文都喜欢架空历史呢? 琅琊榜虽然也是架空历史,但字里行间,人物服饰,官员设置,都大致可以看出来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或北梁。 甄嬛传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也从架空落地到了雍正朝。 架空文,好多作者连三省六部,三公九卿这些基本设置都搞不清,一味乱写。 写情,也是裹着小脚穿着高跟鞋,现代观念和封建思想大杂烩。
Lantianbihai 发表于 2025-08-10 13:19回复 102楼 coalpilerd 的帖子 谢谢大神这么详细而合理的回复!! 原来您也写过西幻古言:) 能分享一章或一节吗? 是不是正是由于您说的这些原因,穿越成了一个选择? 不架空历史,只开脑洞,比如马王爷,也可以写得很好啊。 建立一个能够自洽的世界观,是很不容易的,我感觉。 我读过桐华的长相思,但没读完。她建立的那个世界我觉得有点儿像早期的美国,开放而宽容,能够容纳各国移民。 我没有读过楼主这种类型的古风/ 武侠/ 言情网文,您能推荐一本写得特别好的吗?
会完结的。
“你刚才想说什么?”萧沅舟忽而记起,方才自己似是打断了她的话。 “哦,我是说……”采薇顿了顿,“你能不能告诉我,王妃的病情。” 萧沅舟垂眸,声音低了些:“母妃的病,我知道得不多。我长居京城,她素来不愿我忧心。只知三月前已卧床不起,如今……恐怕也支撑不了太久。不然,也不会急着召我回衡州。” 旬日前,镇南王妃泣血上书太后,言明命不久矣,心愿唯盼独子一面。萧沅舟在勤政殿外跪了一夜,才换来皇上一句准许他归乡。 这些年来,满朝上下皆知萧沅舟得宠之盛,冠绝一时。太后偏爱,皇帝宠溺,连诸皇子都难以望其项背。世人道,皇子若有过失,尚需申饬;而萧沅舟?不论闯出多大祸事,只消撒娇几句、软语几声,便能风平浪静。 太后常说:“谁又惹我们三郎伤心了?定是外人不懂事,该打。” 外人多有讹传,以为萧沅舟因多情、多才、多金,故被唤作“三郎”。其实不然,“三郎”原是他的小名。因他是镇南王府独子,自幼便倍受看重。王妃在他出生之时,特意亲赴衡州有名的灵山寺,求得方丈亲手开光加持的玉佩,令他日夜佩戴,须臾不离。自那年起,王妃年年往灵山寺焚香还愿,只求他平安康健。 衡州一带素有风俗,若家中独子,便须取个“好养活”的小名,或假称家中子嗣众多、人丁兴旺,以避邪祟。王妃遂为他取名“三郎”,身边亲近之人亦多以此称呼。 仗着皇上与太后的偏爱,他在京中恣意洒脱。今日斗鸡走马,明日饮宴寻欢。金银珠宝、珍禽名马、才子佳人,无一不收入萧府。出门呼朋唤友,奴仆随行;归家锦衣玉食,山珍海味奉上。他风姿卓绝,谈笑风流,挥金如土,所至之处无不万众瞩目,风头无两。 京中人送他一个响亮称号——“京城第一纨绔”。 老臣们每每摇头叹息:虎父无犬子?镇南王一生征战,开国之初横扫南疆,战功赫赫,怎料独子竟如此不堪,文不成,武不就,实在可惜。 连镇南王自己,也不得不上书自请降责,字字恳切,句句自陈教子无方,有负圣恩,请求圣上严加管束。儿子都不在身边,他何来教子之责?不过是自演自唱罢了。 而随折子一同寄来的,往往还有父亲的家书。字里行间,严厉如昔,教诲谆谆。可萧沅舟心知肚明,这场戏,是君臣默契下的合演。父亲守着南疆,皇帝握着他这个儿子,彼此互为掣肘,互为安慰。 每逢此类奏折,萧沅舟总会收敛几日,不久又旧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 年少时,他不懂为何自己必须离开衡州、离开父母。虽父亲严厉,母亲却温和端重,衡州远不及京城繁华,却始终是他的家,是他梦中归处。他曾以为,是因为皇上与太后太过偏爱他。 可年岁渐长,他终于明白:这世上,哪来无缘无故的宠爱? 他是镇南王独子,是南霆军的未来——所以他必须留在京城。皇上与太后的“爱”,不过是一道温柔的囚笼,名为恩宠,实为禁锢。 既知如此,他便也明白,自己此生再无可能有所建树。若他文武双全,皇上不重用,必将众口喧哗;重用呢?谁又能放心将南疆再交镇南王一脉?镇南王萧霆执掌南境多年,权重兵强,若再有个精干的儿子,南境将尽归萧氏,谁能保他始终忠诚?皇上可以宠爱纵容不成器的“玉面三郎”,恐怕却很难爱重一个年轻有为的萧沅舟。 世人都说他是废物世子,镇南王需一个纨绔子弟以证忠诚,皇上也乐见其成。君臣之间,心照不宣。 可从没人问过他——萧沅舟,你想做什么? 既然天命要他当“纨绔”,那他便要当这世上最风光、最放肆、最惹人非议的第一纨绔。 于是,上书房随诸位皇子读书的差事,他想起来了就去,想不起来便不去。五日之中,竟有三日不到。最初尚能勉力读书习字,后来干脆连书房都不踏一步。世人提起“玉面三郎”,津津乐道的是他三大乐事:醉仙楼的酒,芳菲楼的舞,和月明楼的曲。他每日不是醉酒听曲,歌舞以娱,或是纠集了一帮子弟打马球,赛马,所到之处,旁人避之不及。 说到玉面三郎的传奇故事,那说也说不完。 有一年三月初三夜,京中百姓结伴游湖赏灯。忽然传来轰动消息:萧三郎不在醉仙楼饮酒,不在芳菲楼赏舞,也不在月明楼听曲,他居然出现在花船上了! 只是这艘花船并不普通。 船头插着三面旗,一面写“醉仙”,一面写“芳菲”,一面写“月明”。原来他让三楼各自选出一位“花魁”,共同陪他夜泛河灯。 他笑道:“酒有三香,人有三色,花灯若无三味,未免寡淡。” 三位曼妙女子立在船头,或持酒壶,或执舞袖,或抚琴而歌,引得万人空巷,围观如潮。 到了桥下时,他手持一盏莲灯,点给一位正放灯祈愿的小娘子,轻言道:“花灯千盏,不如姑娘一笑。” 众人哗然。 于是便有了那句: “三郎花船一夜行,醉芳月影共长明。” 又一年秋末,御花园里举行赏菊雅集,众皇子与权贵子弟皆在。太后原本欲借此文会考校诸位皇子文采,特设“题红叶”一环:每人取一片红叶,在其上题诗后挂于银杏枝头,令太后评赏。 皇子们个个谨慎行事,诗意稳妥,措辞恭敬。 萧沅舟却姗姗来迟,穿一身火红袍子,手执折扇、笑语盈盈。他不看题,不问规则,只捡起众人弃在地上的残叶,在其上提笔写下一句: “明日红叶又西风,不如今朝醉梦中。” 言罢,竟不挂树上,而随手掷入御花园池中,红叶在水波中轻轻旋转,引来一片哗然。 萧沅舟却道::“三郎愚钝,怕拙诗辱枝头,不如随风逐水,来得潇洒。” 太后大笑连声:“还是沅舟最有诗意!” 满座皆惊,见他在御前也如此放浪不拘,太后不仅不怪,反而宠溺更甚。从此“红叶醉梦”传遍京城——既是笑柄,也是传诵。 至此,“玉面三郎”纨绔之名愈加响亮。 可夜深人静之时,当万籁俱寂,群人酣眠,唯有萧沅舟最是清醒。他的身子或许早已麻木,可他的心,从未真正沉沦。他不愿就此蹉跎一生。他知道,世人眼中的浮华背后,若无真实本事支撑,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转瞬成空。 所以他并未荒废学业,反倒另请名师,悄然自修诗书兵法;又在无人处,练剑习武,不曾懈怠。无数个静谧不眠的夜晚,他以书卷为枕,以长剑为伴,一遍遍淬炼身心。 而一到白日,他又换上那身锦衣玉服,折扇轻摇,笑语盈盈——是人人口中的“京城第一纨绔”, 游戏人间。
想请教一下大神: 为什么网文都喜欢架空历史呢?
琅琊榜虽然也是架空历史,但字里行间,人物服饰,官员设置,都大致可以看出来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或北梁。
甄嬛传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也从架空落地到了雍正朝。
架空文,好多作者连三省六部,三公九卿这些基本设置都搞不清,一味乱写。
写情,也是裹着小脚穿着高跟鞋,现代观念和封建思想大杂烩。
我不是大神啦。
架空历史是很自然的念头,特别是写古偶或者西幻。原因很简单,只有自己创造的世界会随自己的心意发展。不然就会像三国演义一样,诸葛亮再怎么多智近妖主角光环,大限一到还是得星落五丈原,这种沉重的历史可不适合爽文。
至于架空之后给人的感觉是还原还是杂糅,就看作者做了多少功课了。惭愧地承认,我写架空西幻开篇也被我女儿喷了一大堆,包括且不限于:
“女主爹为了侍女出身的小三杀了老婆儿子?他脑子进水啦?这些贵族娶的老婆也是贵族出身,不怕岳家找他算帐?” “16岁才出嫁?中世纪十三四岁出嫁才正常,你想想朱丽叶几岁。16岁那是没人要的歪瓜裂枣。” “政治联姻很委屈了女主吗?那时候不都是这样吗?干嘛一副受害者的脸,她还是上嫁呢。” “男方是个gay又怎样,生下继承人开枝散叶是第一要务,不然他自己的继承权就危险了。他不会笨到为了男小三就不和女主睡的。” “……”
不过可以看出来,古代人与现代人的观念鸿沟实在太大,完全按照古代来的话,这剧情没法写了。能融入现代元素却不让人感觉失真,如何取舍也是技术活呢。
谢谢大神这么详细而合理的回复!!
原来您也写过西幻古言:) 能分享一章或一节吗?
是不是正是由于您说的这些原因,穿越成了一个选择?
不架空历史,只开脑洞,比如马王爷,也可以写得很好啊。
建立一个能够自洽的世界观,是很不容易的,我感觉。 我读过桐华的长相思,但没读完。她建立的那个世界我觉得有点儿像早期的美国,开放而宽容,能够容纳各国移民。
我没有读过楼主这种类型的古风/ 武侠/ 言情网文,您能推荐一本写得特别好的吗?
哇哦,真的是大神!请问你是在晋江发文还是在哪里?我感觉晋江的系统为什么那么笨重的感觉😂 同求大神的文字作品😍😍😍
马亲王的靖安司也算是个迷你架空吧,lol。他也爱反复用他自己设定的这个架空场所。
我本人其实更喜欢看宫斗政斗或者带悬疑的主题,言情类普遍不是我的茶。不过因为过去一段时间需要写言情漫的剧本,被迫看了不少言情漫做参考。非常遗憾,没有国产小说或者漫画。我被朋友推荐去看的:日本的薄樱鬼游戏系列(必须是游戏!不能是动漫!游戏剧本才能充分体现小日子把言情写得百爪挠心的能耐),韩国那边有金秘书、请和我老公结婚、哭吧祈求也可以、我和总裁相了个亲。
我写的西幻其实是漫画剧本,不是小说。漫画在此:https://m.ac.qq.com/comic/index/id/656244。 不过我开始怂了,感觉这部可能结果不会理想。
大神写的好抓人啊!不愧是大神! 漫画也是你画的吗
华人网真是卧虎藏龙啊。
大神果然是大神。写得的确很吸引人,👍👍👍。
更新一下最新的一章,其实这一章我觉得可以独立成篇,没有看前面的也不影响阅读。
第17章 青枫
自记事起,青枫的世界便是围着萧沅舟转的。 青枫、青松、青柏、青竹四人,自幼与萧沅舟一同长大。虽名为侍从,实则情同手足。他们年岁相仿,朝夕相伴,一起习武、读书、玩闹,也曾一同惹祸、挨罚,共同面对镇南王的怒火。五人如指如掌,彼此之间默契深厚。 记得有一年盛夏,他们五人在王府后山偷偷放了孔明灯,结果风势突起,烧毁了书库的一角。镇南王震怒之下,罚他们在训戒堂跪了整整一夜。那夜月光皎洁,地砖冰凉,萧沅舟悄悄塞给青枫一颗糖,又替青竹挡下了家仆的责骂。青枫至今仍记得那颗糖的甜味——混着汗水和泥尘,却叫人从心底暖了起来。 其中,青枫与萧沅舟性情最为契合,想法相近,情谊也最为深厚。 萧沅舟六岁那年,他与青枫几人在西市闲逛,偶然路过一个卖鹰的小贩。那鹰贩于一只只铁笼中关着大大小小的鹰,翅羽蓬乱,神色颓唐。笼子狭小,那些鹰无论年幼强壮,皆瑟缩于角落,不复鹰击长空的英姿,只余困兽之态。 几个年幼的少年望着这情景,不约而同地沉默,神色中皆露出几分不忍。 唯有那鹰贩肩头栖着一只鹰,羽色不甚耀眼,身形也不算魁伟,却昂首挺立、目光凌厉。它仿佛根本不屑于笼中同类的困顿,哪怕双翅束于人间,也自有一股睥睨万物的傲气。 它什么都没做,只是静静站着,便让人觉得它才是这天地的真正主宰。 萧沅舟问那商贩:“你这只鹰也没有牢笼铁链,它怎么不飞走啊?” 那商贩见几人虽年幼,但是衣饰不凡,倒也不敢怠慢:“小公子,这只鹰的翅膀受伤了,飞不了了。” 几人这才恍然。片刻沉默后,萧沅舟忽地一咬牙:“把这些鹰全买下来。” 众人也都点头,掏出随身所带的银钱,将一笼一笼的鹰尽数买下,抬着笼子直奔城外山林。等到抵达郊野,他们打开笼门,将鹰一只只放生。那些鹰先是在林间踉跄扑腾,似乎早已不习自由,许久之后,才慢慢展翅,飞入苍翠深林之中。只有那只翅膀受了伤的跟着他们一动不动。 他们就那样站在山坡上,望着它们挣扎着飞远。山风吹过,少年们的衣袂翻飞,思绪也如风一样涌动。 萧沅舟望着那些渐渐飞远的鹰,忽然开口道:“如果你们是一只鹰,会更愿意做哪一种?是有翅膀,却困在笼子里,还是翅膀受伤了,但至少还能站在风里,不被关着?” 青松沉吟片刻,皱着眉头道:“我不想受伤。我宁可在笼子里养好翅膀,等着飞出去的那天。至少,还有希望。” 青柏却撇撇嘴:“你们想太多了吧,这种问题有什么意思?笼子也好,山林也罢,反正都是飞不起来。” 青竹大笑着一跃而起,摆个夸张的姿势:“我要是鹰?直接撞笼子飞出来,别管翅膀好不好用,摔也摔个痛快。” 众人说说笑笑,只有青枫静静站在一旁,望着天际那一抹鹰影,良久不语。他没说出口的是,他早已选好了答案。他知道,萧沅舟心里选的,和他是一样的—— 哪怕伤痕累累,也要站在风里,自由地仰望天空。 他曾以为,他们的生活就会这样一天天地过下去。 年少时,他们是萧沅舟的玩伴;长大后,便是他的左膀右臂。等他继承镇南王位,成为南霆军少帅,他们便随他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保境安民——兄弟同袍,生死与共。 可这一切,在萧沅舟七岁那年起了变化。 那一年,萧沅舟在一个小山村中智退流寇,事迹传遍南境,甚至传入京城耳中。最终,一纸诏书降临,将他和他们都带入了京城,从此远离南境。 这些年,萧沅舟的挣扎,青松最是清楚。 无数个日日夜夜,他陪伴着萧沅舟,在夜深人静时苦读习剑,白日里却还得装出十足的纨绔模样。 然而,无论萧沅舟的纨绔是假装还是真性,都无济于事。只要众人说你是纨绔,皇上也认定你是纨绔,那你便只能是纨绔。 大好男儿,本应征战沙场、马革裹尸,谁能甘心被这日复一日的无所事事所耗尽志气? 青枫可以为萧沅舟赴汤蹈火,甚至为他舍命,但绝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一步步陷入这金丝织就的牢笼。 青枫常常想起他们年少时仰望的那片天,辽阔、湛蓝,像是永远也走不完的远方。 青枫知道,萧沅舟在装——装得太久了,久到连自己都快忘了最初的模样。装纨绔、装无用、装成一个谁都不会提防的人。可一个人要压抑多久,才能换来所谓的生存?这一切值得吗? 他不甘。他不恨萧沅舟,他恨的是这把牢牢锁住他们所有人未来的无形之锁。他曾一心只想随他征战立功,如今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日复一日地消磨意志,被束于一座不属于他的金笼之中。 青枫一遍遍问自己:难道就这样一直等下去?等一个或许永远不会来的机会?等皇帝松口?等南境再起风波? 青枫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他还能忍受多久。 转机终于到来了。王妃病危,他们可以离开京城,回到南境。 那一刻,青枫觉得自己像被释放的笼中鹰,迫不及待地想要重归山林。 可就在这时,有人告诉他——他想要的自由和生活,终究只是一个幻梦。 皇帝早已忌惮南境,只知镇南王而不知天子。他容不下一支只听命于萧氏的军队。如今,已密令青州太守韩宣业为南境节度使,名为整饬军政,实则削弱王府兵权,裁撤兵丁。就算萧沅舟回到南境,皇帝要他回京也不过是再下一道诏书。 那人低声诱哄地说:只要萧沅舟不能成为南霆军的少帅,只要他无法再建军功,皇帝便不会再忌惮于他。让他在一次“意外”中受些无伤大雅的伤,从此失却兵权的可能,不正是最妥帖的解决? “他不需要死,”那人说,“只是无法再飞得太高。他就能留在南境,不必再回樊笼。而你青枫,也不必困于身为侍卫的命数。我可以给你一个实职,一顶盔甲,一柄将令。你想上的战场,我可以给你。” 青枫听着,心中激荡,却又疼痛如绞。 他知道,萧沅舟从未低头。他也知道,他们都宁愿做那只折翼之鹰,也不愿永困笼中、日日自腐。 仿佛是那人话语的应验一般,萧沅舟果然在青州遭遇刺杀,一度生死未卜。 所以,他做出了选择。 也是为萧沅舟做出了选择。 正是他泄露了萧沅舟回衡州府的时辰与路线,又在山道设伏,暗中拖延队伍出谷的时机,直到夜色低垂、山风四起。 可当那批“山匪”如约而至,弓弦齐响,箭雨破空而来,目标却全是萧沅舟的车架,招招杀意,毫不留情。 青枫心头一震,骤然惊觉不对——那人曾许诺不过小伤,断不会取性命,可眼前这一切,分明是斩草除根、绝无生还之意! 一瞬间,冷汗涔涔而下,他下意识想要出手阻止,已顾不得掩饰。 可下一刻,那熟悉的车帘被箭雨击穿,车中却空无一人。 青枫几乎瘫软在地,惊魂未定,心跳如擂。他不知道自己是庆幸,还是恐惧。 幸好……他不在车里。还好,他没有死。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知道——若再不收手,若再不悬崖勒马,这条路便再也回不了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