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苍鹤云 发表于 2025-07-31 08:46 厉害啊,那些纷纷裁人的公司应该请少林方丈去做CEO。
Evagreen911 发表于 2025-07-31 11:47 我20多年前就去少林寺旅游过 其实可以把少林寺想象成迪斯尼,首先是恰好有现象级的电影普及群众基础,然后背后的公司开始经营各种IP和周边 开了巨大的主题乐园(少林寺本寺),买各类周边,拍更多的电影扩大影响力 旁的不说,登封就可以类比奥兰多,只不过是少林寺一家独大,周边各类武校,都是非常大的生意 宗教本身无法达到这么大的吸引力,但是搭上中国功夫就厉害多了 他的商业头脑也是非常厉害的,不得不说
chicken_butt 发表于 2025-07-31 07:57 哈哈,不知道是不是个好方丈,但一定是个成功的生意人
1987年方丈刚当上方丈,就开始组建少林寺武僧团,借助82年少林寺电影的余威,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1997年,在很多人还不知道因特网为何物的时候,方丈便建立了少林寺官方网站,并通过公开《易筋经》这本“武功秘籍”的方式,来引流,全球点击量暴增,半年官网积累5万海外访问量。
要知道,这个时间点,比阿里巴巴粉墨登场还早上2年。
到了1998年,方丈更开始头一个吃螃蟹,进行正规军经营,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起少林禅茶和少林素饼生意。
而这也是中国佛教界首个商业化公司,当时的说法是,少林寺从“被动接受香火”转向“主动开发价值”。
而这种开发,一旦尝到甜头,就一发不可收拾。
此后,少林寺创办了名为少林书局的出版公司,不仅出版《少林功夫史》等学术著作,更推出《少林武功入门》等通俗读物,年发行量最高达50万册。
开办少林药局,售卖少林活络膏、少林灵芝茶、少林保健酒,单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成为中医药领域的“网红品牌”。
开办少林香堂,开发禅风系列、禅心系列的禅香,依旧爆款。
2008年,互联网大潮袭来,少林寺再一次成为弄潮儿,在淘宝上开启了一个名为“少林欢喜地”的淘宝店,经营佛教用品、武术用品等。
2021年,少林寺入驻抖音,方丈亲自运营短视频,账号粉丝半年破千万。
随后少林寺开启直播,单价999元的“少林药局定制礼盒”5分钟售罄,单场销售额破500万元。
这还不止,少林寺还曾通过授权少林元素给相关网络游戏,兼任电影武术指导,以及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少林音乐、为号码开光并拍卖号码,拓展了收入来源。
你没听错,少林寺甚至给号码开过光。
2006年11月,联通在郑州推出153号段时,由方丈主持,开光10个特殊号码,10个号码,最后拍出了32.15万的高价。
其中,一组四个八结尾的号码,以8.1万元成交,成为当时的“标王”。
当时就有媒体质疑“开光号码”存在商业炒作嫌疑,但少林寺方面强调其本质是慈善活动,是慈善拍卖,并认为只要出于善心就不必在意外界评价。
除了以上这些,作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商标之一,方丈还注册了包括“南少林”、“少林印象”、“少林生活”、“SHAOLIN CHANGONG”等在内多领域商标,并成了了一家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截至2022年,少林寺申请商标达706个,覆盖餐饮、珠宝、服装甚至饲料领域。
所以,类似于迪士尼,但凡你想用少林的名号,就得规避商标风险。
比如2020年,服饰品牌森马上线一系列国风产品,但是胸口印花处标注了“SHAOLINKONGFU”,旋即收到少林寺的红章警告。
随后,森马只能下架了相关产品。
还有个案例,就是周星驰的《少林足球》,根据王晶的说法,因为使用了“少林”这一元素,所以少林足球想在内地上映这部电影,就必须首先向少林寺支付版权费用。
不过,星爷的公司不仅坚决拒绝了对方的要求,还拒绝了更名以规避版权问题,最终少林足球彻底放弃了内地市场。
以上好像都是我们能想象到的业务,但是,方丈的业务,还有你想不到的,比如少林寺还有投资、托管和地产业务。
2008年,少林寺托管了云南昆明官渡四所古寺,期限20年,期间产生的收益归少林所有。
2015年,方丈更是开始海外扩张,花1950万元在澳大利亚买地,建禅修中心和度假村。
现在海外60多个文化中心,每年吸引 2000 多名外国弟子,学费和演出收入占总营收 30%。
2016年少林寺甚至参股某村镇银行,持股比例5%,涉足金融领域。
2022年,方丈打起了地产的主意。联合国企拿下郑州 4.52 亿元地块,进军商业地产。
虽然2024年退出股东,但项目估值已翻倍。
对于一系列的商业化,方丈的说法是,我们不是为了经济收入,少林寺的门票收入已经完全足够僧人的开销,我们是为了光大佛教事业。
而对于自己的收入,方丈表示,月薪仅700元。
只不过这一说法,也曾遭到质疑。
2015年,方丈遭受实名举报风暴。
当时的方丈的弟子——释延鲁实名举报 "私生女、双户口、侵占公款",虽经调查组澄清部分不实,但少林寺财务不透明问题也被暴露了出来。
比如前面说管商标的无形资产管理公司,也是少林寺最大的钱袋子,其80%股权其实由方丈关联人代持,所以10年前的2015年,质疑 "方丈变老板"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当然后来,这些股权也被转移至少林寺名下。
时至今日,酷温再一次对少林寺资产进行核对,发现2015年之后,少林寺旗下公司出现了一波注销潮,嵩山少林寺投资的五家公司,两家处于注销状态。
其中,少林寺的的钱袋子,控制七百多商标的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更是大规模缩减业务,其对外投资的14家公司,目前处于注销状态的有13家。
只剩一家,少林欢喜地还在正常经营。
而方丈自己名下的,包括少林寺网络工程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公路开发公司,也均处于注销或者吊销的状态。
当下的少林寺还赚钱吗?
从公开信息上看,肯定是赚的。
1999年少林武僧团登陆英国白金汉宫后,少林武僧团每年在全球巡演超200场,每场演出收入从初期的10万美元升至近年的50万美元;
在海外设立的50多个“少林文化中心”,采用“会员制+分级收费”模式: 普通会员年费300美元,可参加基础武术课; VIP会员年费2000美元,能获得高僧指导。
据外媒报道,仅美国洛杉矶中心,年会员收入便超300万美元。
此外,海外授权的“少林主题餐厅”“少林瑜伽馆”等,每年为少林寺带来千万美元级品牌使用费。
更重要的是门票和香火收入,据嵩山旅游部门数据,2017年景区门票收入3.5亿元,而衍生体验项目收入超1.2亿元,占比近三分之一。
2019年游客量峰值达420万人次,按人均消费300元计算,旅游相关总收入超12亿元。
当然,这个收入不可能全进少林寺的兜里,地方政府也得分一杯羹。
2009年12月,少林寺和嵩山管委会签下协议,共同运营景区门票,门票收入由管委会统一管理,按每人次门票分给少林寺30元——每个月结一次账。
不过,2013年年底,少林寺却一纸诉状把管委会告了,声称5000万的分成,少林寺没拿到,官司低调开打,佛门内外都不希望闹大。
但是,2014年9月的某个清晨,几位年轻僧人跑到管委会的塔林门外拉起横幅,喊出一句极刺耳的话:“少林寺门票的70%去哪了?”
一下又把舆论搅动了起来。
他很有商业头脑, 但是他应该不信佛
笑死我了,你好聪明哈哈哈哈
这么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
真的商业嗅觉确实灵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