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论语》十二颜渊1颜礼说【二】

东方圣人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新解《论语》十二颜渊1颜礼说【二】2019-04-15_19点场 视频讲座: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Kr-y7INIu0w style="color: rgb(15, 15, 15);">相关文案: 主话题:(一)、颜礼说【二】 解析:《论语》第十二篇:颜渊之—— (一)、颜礼说——(续) 为(是)仁。一(专一)日(每天,一天一天地)克己复礼,天(天空;极端之高位;国鼎;生命体所必需;冠冕所托举承载之公位)下(自上而下)归(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仁焉。为(做,作为;对,向)仁由(顺随,听从;凭借;起点)己(自我;本我;本心),而(却)由人(他人,人身肉欲)乎(吗)哉(啊)?”颜渊曰:“请(请求;敬辞)问(讨教)其(有关仁爱)目(大项中再分成小项;具体解释,详义)。”子曰:“非(错误,不对;不合于;不以为然,反对,责备;不是)礼勿(表示禁止或劝阻;不要,不该)视(看;看待;考察),非礼勿听(听见;听从;治理;判断;听凭,任凭),非礼勿言(话;说;文字),非礼勿动(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动作,行动;改变事物原来位置或样子:使用,使起作用;触动;感动;动不动,时常;吃)。”渊源曰:“回(曲折环绕;从别处到原来之处;回溯;反省;人名乃误读)虽(虽然;纵然)不敏(灵敏,敏捷),请(敬辞)事(按着某种原则去做事,从事;关系或责任)斯(这些)语(话;教诲)矣(了,吧)。”

即颜渊向先生问教有关仁爱之说法,先生讲:能够克服自身体内之欲望,恢复理性本我本心者,乃为仁之前提;仁,乃居于上位者对下施以关爱,而确立上位者,乃礼之规范与原则;礼,乃公共秩序与公序良俗,乃公义大道、神佛道主、客观规律、自然法则、天之大势,其原本随天地而客观存在,不以人之意志为转移,人之初皆乃先天劣根之感性欲望,对于客观之认知乃后天学习感悟所能得;即自身原本应该具备之理性,通过对客观认知而反观自省,不过是恢复自身之觉悟罢了;换言之,神佛道主之自我本心,一直存在,人们修身之过程即为找回本我而恢复自身之主罢了;广义之,人如此、家如此、国如此、天下如此,觉悟者,即恢复有关自作主之认知罢了。 修行每一天,专一于压制欲望而恢复本心,确立极顶之高位、国鼎之公义公权、生命体之本我所需之遵从、冠冕所托举承载之公心公位,自上而下,趋向而集中于仁爱;对于仁爱之施行,要听凭本我本心,不可任由他人或自身感性欲望驱使;文贼文痞出于其主观私心而人为制造之繁文缛节,以所谓礼教之名义欺世盗名,以臣子之道冒充君子之道愚弄、麻痹民众,强行束缚下面,像管理禽畜那样去规范人,混淆逻辑概念而搅乱意识形态;对此乱象,怎么能听之任之而不去加以矫正和恢复呢? 颜渊说:愿闻其详,还望不吝赐教。 先生讲:错误礼仪,皆乃出于主观私心,本身即个人欲望之表现,不合于基本逻辑、生活常理、现实条件与客观规律,不屑于公众利益而无视百姓生命安全与生活疾苦,法律法规名目繁多于束缚人之身体,忠孝悌扬尘蒙面于迷惑人之头脑;其道德绑架之下,横加指责人性之不堪。 所以说,礼仪,原本就有,自古从来就有,其仪式,需要更替;其错误则需要纠正,以恢复其客观公道。 对于错误礼仪,不予以接受、不予以听从、不予以言传身教、不予以施行推广。 颜渊说:鉴别礼仪之真假正误,关键在于自我反省之觉悟,以私心欲望去考察、判断、总结并施行之原则规范,必然无公义公道;人,不在于其有多么聪明,而在于其是否有本我本心,自作主而神佛道主居于自我,那么因关系及责任而必然怀有公心,此仁之始也。谨依先生所言,学生受教了。
本心克制欲望,恢复正确礼仪!
——(完)